气场修习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场修习术
作者:〔美〕希恩.德玛
第1章用交际心理学揭开“气场”的面纱
我们一听到“气场”这个词,极有可能有一种莫名其妙、玄而又玄的感觉,因为人们摸不到它,看不见它,而且最为
严重的是,很多人都想利用它把人们引向形而上学的研究。

其实,“个人气场”是现代心理学和交际学的一个研究对象。

它不仅不玄,而且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理解,如果方法
得当的话,还可以加以提高和培养。

我听说过一个东方故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气场这回事儿。

它发生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注
:曹操生时并未称帝,但此处与原文保持一致)曹操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之后,声威大振,很多部落纷纷依附。

其中,一个匈奴国王派使者送给曹操很多宝贝,同时,使者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观察曹操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做皇帝的人才,值不值得匈奴国王依附,于是,使者要求见曹操一面。

曹操觉得自己长得很丑,又很矮,怕压不住匈奴使者,让匈奴王觉得自己好欺负而暗怀反心。

于是,他就把一个叫做崔瑛的谋士叫来,让他坐在自己的床上接见那个使者。

崔瑛可是一个眉目清秀、身材高大、器宇轩昂的人,而皇帝自己则拿了一把大刀站在床边装成侍卫的模样。

接见完毕,魏王曹操派人去问匈奴王的使者,觉得皇帝这个人怎么样。

使者说:“皇帝很漂亮,也很有风度,可是我觉得皇帝的卫士——床边拿着大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心理学和交际学中的“气场”
如果你问什么是气场,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气场(atmosphere)就是感觉(feeling),交际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影响力(influence)。

这两句话对,分开说却不完整。

两个人相互接触,一方总会给另一方某种感觉,所以前者身上肯定有什么东西,能够传达给对方某种信息。

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气场”:我们把人们身上的这种东西,这种给别人感觉的东西,称为气场。

所以,心理学上的气场就是人们给他人感觉的来源。

而从人际关系学来看,气场就是用来影响他人的能力或两个人或多个人能否和平共处的能力。

从气场的本质讲,它来源于心理与身体的整体状态,气场是人们给他人感觉和影响力的身心状态。

气场因感受者的存在而存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这个概念就不成立了,这种东西就不存在了。

为了形象地表达,人们通常以每个人为圆心、以一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来代表个人的气场。

但是,请牢记这个事实:这个圆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人的想象和文字之中,以免我们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气场是可以操纵的
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就仿佛有不同的“场”在层层叠叠地相互交缠着。

两个人相互接触的时候,从气场角度讲,无外乎这样几种情况:第一,互相抵触;第二,互相吸引;第三,A觉得B不错,而B却不喜欢A。

这就涉及到气场的性质问题: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

我们将在第七章论述如何改变气场的性质,让它充满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

气场可以很强也可以很弱。

很多让人一看就特别讨厌的人的气场虽然性质是负面的,发出的是排斥力,但是他们的气场很大;有些人虽然并不能同时影响很多人,但是所有和他深入接触的人,都觉得他这人很不错,这样的人发出的是吸引力,但是气场很弱。

与生俱来的气场操控力
没有一个人的气场是不可变的,莫说一辈子,莫说十年,莫说一年,就是在每天不同的时候,它也被使用者有意或无意地操控着。

正如尽人皆知的一样,气场可不是生下来就一成不变的。

我们任何人都在无意识地改变着自己的气场状态,你只要想想自己平时在家什么样,岳父岳母来做客时什么样,在工作环境什么样,在谈判桌上什么样等等,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我认识一个频繁更换丈夫的太太,她总是抱怨自己嫁错了人。

她说自己的丈夫们当初总是光彩照人,人见人爱,她也是被这样的潇洒所打动;可是结婚之后一切都变了,她总是觉得以前那种潇洒和洒脱在婚后三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可恨的是,他们在别的姑娘面前仍然那么潇洒,那么动人,他们在办公室和谈判的时候,依然那么雄壮威武,只是一到家里,什么都变了,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只愿意软塌塌地躺在床上的懒汉,如果没有应酬,他们连胡子都懒得刮!这种感慨不仅仅是这位频繁更换丈夫的太太的专利,恐怕很多夫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主动掌控自己的气场
我还认识一些能够自由操控自己气场的高手,他们就是那些功力深厚的演员。

有时候,戏剧中会演绎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性情不同,即使是作为双胞胎的兄弟,他们的命运也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角色是双胞胎,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会由同一个演员在不同的时候扮演这两个人。

这种情况是剧场老板最头疼的事儿,因为演员必须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表现”,不停地变换自己给观众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操纵气场”。

如果没有一流演员的演出,我不会去看一部戏的。

一流演员的特点是什么呢?他们每个人都在为角色的幸福而幸福,为角色的苦恼而苦恼,即使下了舞台之后,他们仍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

扮演恺撒的,卸妆之后仍然觉得心口绞痛,因为在台上他已经被杀死了;扮演亚历山大大帝的,回到家后频频对自己的妻子发号施令,仿佛在使唤自己的女仆。

这样的演员,无论从“心理”还是“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上,都已经变成了恺撒或者亚历山大,所以,他们是最成功地改变自己气场的范例。

你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气场,把排斥力变成吸引力,把让人讨厌的变成招人喜欢的,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变为让人从千里之外赶来的。

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并按照它所说的方法进行有规律的练习,你必然能够完全操纵自己的气场,因为,无论是谁,只要他有充分的意志力、坚定的决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有强大魅力的人。

(夸张)
气场培养的目的——让别人愉快地接受我们
最理想的气场类型是亲和力和压迫力的结合。

我们培养气场的目的是影响他人,让他人接受我们的影响,甚至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思维去行事。

任何气场,要影响他人,甚至让人屈服,必然强大,因为强大,所以会给别人强大的压迫感,而压迫感必然带来不快。

所以,为了抵消压迫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还需要培养气场的亲和力,当亲和力抵消压迫感带来的不快时,我们便能让别人愉悦地接受和屈服。

这就是我们培养气场的最终目的。

每个人气场的强度和性质完全不同。

吸引人且强大的气场是最佳状态,他们通常属于社会中的核心人物,但凡进入他的影响范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因为他们总能给我们很多积极的感觉——幸福、靠谱等等,我们愿意和他们交往,交往时也很容易被他们感染,自己也变得幸福、靠谱。

强大却有排斥力的气场是最糟糕的状态,他们通常属于社会的弃儿,他们给我们很多诸如阴暗、少招惹、不靠谱、不友善的感觉,我们通常都选择避开他们。

居于中间状态的就是有吸引力的弱气场和有排斥力的弱气场了,普通人都属于弱气场。

为了加深你的印象,我要重复一遍要论述的内容:最理想的气场类型是同时有压迫力和吸引力的。

任何气场,要影响他人,甚至让人屈服,必然强大,因为强大,所以都会给别人强大的压迫感,而压迫感会带来不快,所以,为了抵消强大气场带来的压迫力,我们必须同时培养其亲和力或称吸引力。

当亲和力抵消压迫感带来的不快时,我们便能让别人愉悦地接受甚至投降。

就这是最佳的气场状态——强大+吸引,这就是我们这本小书的最终目的。

有些人天生受到父母的熏陶,拥有了比较强大的气场,有些人还需要学习和锻炼。

需要警惕的是,不经过锻炼就有这种能力的人,很容易滥用自己的能力,那非常危险,他们的气场一般来源于骄傲,而骄傲是导致人生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也是气场无法真正强大起来的致命因素。

经过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一定比天生的更强,而且,通过学习,你可以懂得如何自由操控气场,保持谦逊,走向社会的顶峰。

当你获得了对气场的认识,掌握了对气场的控制,你就会感觉自己成为一股巨大能量的中心,个人魅力大幅度提高。

你将会看到别人惊讶的表情——他们不明白你为什么仿佛变了一个人。

内容概要
1. 气场并不玄妙,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气场就是一方给他方的感觉的来源。

曹操是气场强大的一个典范。

2. 人们通常以每个人为圆心、以一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来代表个人的气场。

3. 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气场是对人施加感觉或影响的身心状态,并非我们身体周围真的有这么一个圆圈。

一旦认为气场真的存在,那我们就进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结果必将一无所获。

4. 气场是可变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进行操纵的,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无意识地改变着自己的气场。

5. 气场从排斥力与吸引力角度分,可以分为正气场、负气场,从强度方面分,可以分为强气场、弱气场,最宜人的气场类型是强大的正气场。

第2章高速运转的大脑是强大气场的保证
高速运转的大脑是强大气场的保证
强大的气场来源于高速运转的大脑。

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明的,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就可以证明这些说法的正确性。

我们对某些人并没有特别的印象,为什么呢?据我的调查和研究,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他们的大脑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状态,思维相当木讷、不活跃,所以,他们的气场就不够强大。

这样的人就像面无表情的塑像,你能期待一张空白的纸给你什么印象啊?
拥有最强大气场的是那些大脑高速运转的人,他们精神集中,有强烈的感觉、欲望和情感(不管是好是坏),剧烈运动的大脑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就仿佛能够压迫性地“投射”到对方或周围人的潜意识上一样,被对方或周围的人感知。

我最近读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其中有一部分让我非常感兴趣。

这个人遇见了一头熊。

绝望催生的勇气被一阵汹涌起伏的恐惧驱散了。

自己如此衰弱,如果那个动物攻击自己该怎么办?他只好拼命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紧握猎刀,狠狠地盯着那只熊,这头熊笨拙地向前挪了两步,后退,站了起来,发出试敌的咆哮声。

如果他逃跑,它就会追上来,不过他并没有逃跑。

现在,恐惧催生的勇气让他忘记了恐惧,他振奋起来了。

他笔直地站着,挺起胸膛,紧紧地盯着熊的眼睛,一时间他竟然完全相信这只熊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是,他要放它一马。

熊向旁边慢慢挪动,发出不甘的咆哮,它被这个站得笔直、毫无惧色的神秘动物吓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他仍旧站着不动,
像一株乔木一样笔直。

危险过后,他抖了一阵身体,猛地栽到在潮湿的苔藓地上。

这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却基于现实,很多在野外遭遇狼或者熊的猎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如果你进攻,必然被野兽吃掉;如果你害怕,野兽必然会攻上来;提高自己的士气,是唯一的出路。

这个故事除了能证明动物也能感觉到人的气场之外,还能证明一件事:如果他没有高度集中,大脑没有快速旋转故而发出“逼熊”的气势,必然被熊吃掉,所以,高速运转的大
脑是强大气场的保证。

如何让我们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
那么我们如何调动自己的大脑进入高速运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上一小节那个故事,然后请回忆一下自己的大脑曾经在什么情况下高速运转起来过(此处停顿5秒)。

或许那时候你迫不得已,遇到危急情况,就像那只遇到熊的老兄……
或许你那时非常渴望完成那件事,得到那个东西……
或许你很肯定那个东西一定是你的,那件事一定能办成……
那个时候,你在高速旋转自己大脑,而且后来你成功了,就像那个猎人一样……
那是怎样的情形啊?你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让自己的大脑飞速旋转的呢?
是啊,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给出的答案中,共同的部分应当是,当时大脑中都有强烈的“渴望”或坚定的“相信”。

观察所有的成功人士和那些气场强大的人,我们发现很多共同的特点,而其中最关键的特点是,他们都有强烈的欲望,并充满了自信,这——渴望与相信——让他们精神高度集中,认真且从容不迫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面对任何事情时其大脑都在高速运转着。

有些人总是被动地接受生活,他们被迫面对危机的时候,会不得不运转起自己的大脑来,比方说那个遇到熊的人。

但这种运转是消极的、被动的,只有被逼迫到那个份儿上时,他们的脑子才会高速运转起来,这就是为什么面临危险的时候奇迹往往会发生。

奇迹并不是偶然的,任何偶然背后都有导致它的必然因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让奇迹成为一种习惯。

记住,要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大脑高速地旋转起来,必须学习那些在生活的竞争中胜出的人,进入主动的“渴望+自信”的模式,并保持下去。

销售员希望并相信顾客会买下某个东西、谈判员希望并相信对方会接受这个方案等等强烈的愿望和自信,持续地推动着他们的大脑进入高速运动的状态,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

对于他们来说,发生奇迹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我之前的很多学生都学会了“创造奇迹”,很多都成了他们生活或事业领域的佼佼者,你也一样。

自信,是需要一点儿盲目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自信是需要一点儿盲目的(blind)。

通过对10000名年龄在17~27岁的在校、在职年轻人的调查中,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几乎所有自信的人,其自信心的源泉都不堪一击!也就是说,几乎所有自信心十足的人的信心来源都带有盲目性。

比如有一个刚刚从田纳西州中学毕业的20岁小伙子,来到《纽约时报》社寻求工作,他总觉得自己的学识不错,而且他的表现确实也不错,连非常挑剔的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①也觉得他不错。

在面试的时候他信心满满的,举手投足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田纳西州中学的高才生啊!他有修养,还有学历,所以,来到这么一个本来名气就不好的小报他实在觉得有些屈才,但是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不如既来之则安之吧。

也就是这个小伙子,第二个星期来到报社上班之后,却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他发现原来在他周围没有一个不是已经修完学士学位的,而且都是新闻专业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呢?这个小伙子用自己盲目的信心打动了索尔兹伯格,破格录用了他,这个小伙子竟然“骗”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信相当于自欺。

每个人自信心的来源都是不同的,而这些源泉不管是真的假的,只要你有自信心就可以了。

我们还可以从构词法上来了解一下“自信”的盲目性。

信心(confidence)是对某事充满积极期望的意思,而自信(self-confidence)的意思是自己对自己的将来充满积极期望。

也就是说,自信和“其他人”以及“真实情况”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它只和你自己有关,只要你
觉得自己如何如何,那你就如何如何。

①当时《纽约时报》的总裁。

他励精图治,选拔优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使《纽约时报》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自信来源于将来,而非基于过去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是一个至理名言,以父辈或者自己之前的成就作为信心的来源是错误的、不靠谱的,自信心最大的源泉应当是“未来的自己”。

弗雷德里克?安德鲁斯在一封信里记述了一件他的往事。

我13岁的时候,有一次昏死过去了,T.W.马瑟医生对我母亲说:“没有机会了,安德鲁斯太太。

我也是这样失去我儿子的,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事但他还是去了。

我对这种病做过特别的研究,所以我知道他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我母亲对他说:“医生,如果他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么做?”虽然医生回答说“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只要孩子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但是我的状况时好时坏,所有医生都认为我没有完全康复的可能了。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希望。

我给了自己一个肯定句,它包含了我最需要的东西,我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健康、完美、强壮、有力、快乐、平和而幸福。

”我一遍一遍地说,就是这一句,一字不差,以至于后来在半夜醒来我发现自己仍然在不断地说:“我健康、完美、强壮、有力、快乐、平和而幸福。

”这是我每天早上醒来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每天夜里睡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最终,胜利是属于我的。

而且我从一个矮小、驼背、畸形、跛脚、只能爬着走的男孩,长成了一个强壮、挺拔、帅气的男人!
如果自信和成功基于过去,那么就不会有“白手起家”的人;如果成功者必须是贵族,那么也就不会有拿破仑、刘邦(中国汉朝皇帝)、老洛克菲勒等等人了,历史必将变得索然无味。

学会骗自己
人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只要他愿意,这是应用心理学的一大定律和法宝。

我听说在英国的肯特郡,有一个“大笑俱乐部”,来到这里的人,不管他进来之前心情如何,都必须哈哈大笑。

每个人必须笑出声来,如果实在做不到就要受到惩罚,被专门监督的人员胳肢或挠脚心,直到他哈哈大笑起来。

奇怪的是,每个人不管进来之前的心情如何,他们走出俱乐部的时候都非常快乐。

即使一开始是被强迫压榨出来的笑声,最后也会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愉悦。

而且,该俱乐部的成员都很少患病,并且出了很多商业奇才。

大笑俱乐部的主席斯皮尔伯格解释说:“心理状态是需要培养的,气氛是会传染的。

只要你愿意,并且调动脸部和肺部的肌肉笑出声来,你的身体就会慢慢忘记你的抑郁,你的心灵也会接受你的指令;慢慢的,你的潜意识就会接收到‘你很快乐’的信号,而让你的身体和灵魂都进入快乐的状态。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信心,我们可以用“欺骗”的方式进行培养。

既然知道信心总是盲目的,不如就骗自己一下吧。

骗得自己“心服”的时候,你就不必操心了,剩下的所有事,潜意识会自动为你解决的。

也就是说当“自”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被潜意识所接受的事实的时候,你完全相信自己是那样的人,那么你就是那样的人了。

太弱的愿望= 没有愿望
我之前展示过我的调查结果,成功人士与气场强大人士都有强烈的欲望,持久的欲望让他们精神高度集中,认真且从容不迫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面对任何事情时其大脑都在高速运转着。

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强烈的愿望,甚至欲望,才能加速大脑旋转,才能提高气场,才能获得成功。

能够调动大脑高速运转的是强烈的渴望,但是很多人的愿望太弱,而愿望太弱就等于没有愿
望。

我以前遇到过很多学生,他们找借口说,我不是没有愿望,我的愿望也不是不强烈。

当我让他们说具体一些的时候,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看到比自己的状况好的人,我们都会心生羡慕并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我气愤地回答他们的都是:这是人性,谁都有,这样的愿望不算!如果这样的愿望都算的话,那么,你做一个雕塑,然后希望它变成美女嫁给你的愿望也能非常有效了!(该故事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皮革马利翁做了一个雕塑,向维纳斯许愿,希望它能成为自己的妻子。

维纳斯派丘比特前来实现了他的愿望。


衡量愿望强烈与否的客观标准是,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或诱惑你就会放弃这个愿望。

我们是否还记得某个愿望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什么吗?比如你想戒烟,你渴望戒烟到什么程度?想一下到底为什么现在自己还在吞云吐雾。

归根结底,身体的不适感就把你打败了!你这个愿望太弱了!
你知道,只有两种愿望:弱弱的愿望和强烈的渴望。

仿佛有些人注定就渴望不起来,他们的大脑就没有这个能力。

强烈的渴望是什么样子的?清晰的,持久的。

清晰而持久的愿望有什么特点?强烈。

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那么,我们该如何强化自己的愿望,让自己本来不清晰、不强烈、不持久的愿望强烈起来呢?
打破怪圈的手段(且非常有效)只有一个:重复。

你可以说,我要你现在爱上我,我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我要把你扔出去……这些都很弱。

是的,强大的愿望绝对不是你说一说想一想就算了,也不是这么模糊的,说一遍或想几遍就完了(over)的,而且,模糊得连你自己都懒得去理清它们,那些都太弱了,无论是当下的愿望还是长远的愿望。

而那些你真的想实现的愿望呢?比方说,你想让对方降价,为你兜里“只剩下”10美元,你爱上了一个女孩,想娶她做妻子,你渴望出人头地……这些渴望,是许个愿就完了呢,还是魂牵梦萦似的不断地在你的脑子里来回重复?就拿那个姑娘来说,一天之后你忘记她了吗?一个月以后呢?一年以后呢?是什么打动了你?她的微笑,还是她美丽的脸庞?她的睫毛还是飘逸的长发?你渴望她回过头来看你吗?你盯着她的背影干什么?这就是清晰、强烈、持久的渴望,而清晰的渴望无一不是在脑子里不断重复、久久不去的。

重复3次,连续21天
如何加强我们的渴望?有一句被世人唾弃很久的名言:“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重复一万遍的谎话。

”这句话之所以受人诟病,主要是因为它自相矛盾——真理和谎话是反义词,并且完全隔绝!不过,这句话用到心理学却是至理名言:潜意识并不需要真理,它只需要重复,它只需要显意识不断地重复某个思想来改变自己。

潜意识——我们的心灵——是盲目的,它只接受显意识的信息;但是显意识在它面前又是无力的,因为潜意识并不因为显意识的一次改变而改变。

显意识需要重复再重复,才能让东西“侵入”潜意识,并“沉淀”在那里。

这个过程就像用羽毛压死一头骆驼一样。

愿望是否强大,决定着我们的心灵是否强大,而强化自己愿望,秘诀只有一个:重复。

这个方法很有效,屡试不爽。

那么重复是如何打破怪圈,让渴望足够强烈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将愿望区分为长远的愿望和当下的愿望。

如何让自己一辈子记得某个深刻的愿望,比方说那些立志为父报仇的人或者立志成为首相的人,他们是如何强化这种长远的愿望呢?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愿望,这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支柱。

但是对于你来说,你不需要对自己这样狠,更不需要把字文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想让自己记一辈子,只需要每天重复3次“我渴望……”持续21天就可以了,21天就是你形成了心理习惯的周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初步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生活习惯如此,思维习惯也不例外。

90天之后,这个长远的愿望就会在你的心底生根,渗透到你的潜意识里,想摆脱掉都难。

长远的愿望在被重复的过程中,会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