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隐喻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一、本文概述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在语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隐喻的本质及其语义特征,揭示隐喻在语言、文化和认知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隐喻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隐喻的定义和分类。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隐喻的本质,包括其认知功能、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随后,文章将探讨隐喻的语义特征,如隐喻的创造性、模糊性、多义性等,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隐喻本质及语义特征的研究,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隐喻的认知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隐喻,从而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本文也希望为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隐喻的本质隐喻,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远超过单纯的修辞手段。

在深层次上,隐喻是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对抽象概念进行具体化的工具。

隐喻的本质在于其能够跨越不同领域,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连接起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理解。

隐喻的本质体现在其认知功能上。

隐喻通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领域,使得我们能够以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以具体的概念来把握抽象的概念。

这种映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者相关性。

例如,当我们说“时间是金钱”时,我们是在将时间的价值映射到金钱上,以金钱的有限性和可度量性来理解时间的宝贵和不可再生性。

隐喻的本质也体现在其创造性上。

隐喻能够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新颖性上,更体现在其能够引导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隐喻的创造性使得语言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使得我们的思维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隐喻的本质还在于其文化性。

不同的文化对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隐喻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

理解文学中的象征和隐喻

理解文学中的象征和隐喻

理解文学中的象征和隐喻象征和隐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隐喻的表达方式,赋予作品以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

理解文学中的象征和隐喻对于解读作品的意义以及揣摩作者的用意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解释、实例分析以及读者的视角角度,来探讨文学中的象征和隐喻。

一、理论解释象征是指以一个具体的形象、物体或者行动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思想或者情感。

通过象征,作家能够在作品中传达出更为深刻和宏大的意义。

象征性的意义往往可以多重解读,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启示性和表达性。

例如在《红字》这部小说中,红字A既代表着悔罪、罪恶和耻辱,同时也暗示着勇气、坚持和自由。

隐喻和象征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略有不同。

隐喻是通过多种比喻手法将一个物体或者概念与与其无关的另一物体或概念相比较,来表达出一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能够突破常规的语言表达,为读者提供更为独特的体验和思考空间。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将世界比喻为一个无精打采的狭小房间,“宇宙,这大厦的结构和梁柱,就是在地球的独立身躯上,…"二、实例分析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和隐喻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1.《1984》中的大哥眼睛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大哥的眼睛是一个象征的图像。

这个形象象征着政府对人民的监视和控制。

无所不在的大哥眼睛警示着人们无处可逃的恐惧和束缚。

2.《百年孤独》中的黄蝴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黄蝴蝶是一个重要的隐喻。

黄蝴蝶暗示着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所有事件都有它们的原因和后果。

在麦昆德家族世代相传的故事中,黄蝴蝶象征着命运和宿命。

3.《红与黑》中的镜子司汤达的《红与黑》中,镜子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它反映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欲望,同时也暗示着人物对外界的观察和审视。

镜子象征着人物内心世界的透明和复杂。

三、读者的视角读者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时,需要从自身的视角出发,同时结合作品的背景和语境进行分析。

隐喻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

隐喻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

隐喻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隐喻的定义隐喻指的是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是一种非字面的比喻。

它通过对照或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比喻的含义。

隐喻不是直接说明,而是通过暗示、象征或隐晦的比喻手法来表达新的含义。

二、隐喻的特点1. 隐喻是一种比喻手法,它通过类比和象征来表达新的含义。

2. 隐喻不是直接说明,而是通过暗示、象征或隐晦的方式来表达。

3. 隐喻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艺术性,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4. 隐喻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三、隐喻的类别1. 形象隐喻:通过对具象事物的比喻来暗示抽象概念。

2. 比喻隐喻:通过类比的手法来暗示新的含义。

3. 链接隐喻: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暗示新的含义。

4. 概念隐喻:通过对一种概念的暗示来表达另一种概念的含义。

四、隐喻的运用方法1. 隐喻常常通过对比或对照的手法来表达新的含义。

2. 隐喻可以通过暗示、象征或隐晦的方式来表达。

3. 隐喻可以通过形象、比喻、联接或概念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的意义。

4. 隐喻常常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语言的运用来达到表现的效果。

五、隐喻和比喻的区别1. 隐喻是一种非字面的比喻,它通过暗示、象征或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新的含义。

2. 比喻是一种直接的比喻,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新的含义。

3. 隐喻常常使用形象、比喻、联接或概念等方式来表达新的意义,而比喻直接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比较。

4. 隐喻更加抽象和深奥,常常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而比喻更加具体和直接,常常运用在日常语言中。

六、隐喻的典型例子1.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比喻了女主角的哀怨和自身命运的坎坷。

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齐天大圣”比喻了他的伟大和威严的形象。

3. 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你是我的太阳”比喻了爱人的伟大和光芒。

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红花会谢,绿叶将长”比喻了人生的美好和曲折。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象征解读方法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象征解读方法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象征解读方法隐喻和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形象、比喻和符号等方式,寓意更深层的意义,丰富作品的内涵。

解读隐喻和象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隐喻与象征的解读方法。

一、隐喻的解读方法隐喻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抽象概念或思想的修辞手法。

解读隐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掌握隐喻的上下文信息:隐喻通常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具体情境来理解隐喻的含义。

例如,某个作家用“夜晚是黑色的锁链”来形容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和环境背景,我们可以理解“黑色的锁链”隐喻了恐惧。

2. 注意比喻的具体形象:隐喻通常通过比喻来表达,比喻所使用的具体形象往往暗示了其中的隐含意义。

对于具体形象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理解隐喻的意义。

比如,某个作品中的“脆弱的花瓣”可能隐喻了女主角柔弱而易受伤害的性格特点。

3. 对比隐喻的两个事物:隐喻通常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隐喻所使用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可以揭示出其中的隐含意义。

例如,将“岁月如梭”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流逝进行对比,可以理解“岁月如梭”隐喻了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

二、象征的解读方法象征是通过符号和意象来表达特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解读象征需要下面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思考:1. 研究作品的符号和意象: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通常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作品中出现的符号和意象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可以揭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含义。

例如,某个作品中频繁出现的黑暗和光明的象征,可能隐喻了人性的黑暗和希望的光明。

2. 分析符号和意象的文化背景:符号和意象往往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解读象征时,需要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思想和观念。

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才能准确理解象征所隐含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往往象征纯洁和清晰,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可能象征死亡和哀悼。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隐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进行隐含和暗示,赋予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和表达力。

要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需要在阅读中敏感地捕捉作品中的暗示,并通过合理的分析来揭示其深层含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读技巧。

一、捕捉隐喻的线索在阅读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并密切关注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特殊类比关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隐喻线索:1. 比喻语言:作品中出现的比喻词语,如“像”、“如同”等,往往是作品中隐喻的关键。

2. 修辞手法: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拟物等,往往默示着某种隐喻关系。

3. 主题线索: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往往与其中的隐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理解作品的主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隐喻。

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隐喻线索,从而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二、分析隐喻的象征意义在解读隐喻时,我们需要从与之相联系的事物中寻找其象征意义。

例如,一部作品中描述的风景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

此时,我们需要用心体会隐喻所传达的情感,并将其与作品的情节、人物性格等进行联系,从而揭示隐喻的象征意义。

另外,作品中的隐喻还可能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来分析隐喻所指涉的具体意义。

例如,一件特定的物品可能在作品中意味着某种社会制度或人们的价值观念。

通过揭示隐喻的象征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

三、借助上下文理解隐喻的意义在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时,我们需要注意隐喻所处的上下文。

作品中的隐喻往往和其它事物或情节相互呼应,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隐喻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来推断隐喻的意义。

有时,作品中的隐喻并不直接明示,而是需要借助上下文来进行解读。

阅读作品时,我们要紧密联系前后内容,研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隐喻的意义。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文学作品犹如一座神秘的花园,隐喻则是其中绽放的奇异花朵。

要真正领略这座花园的美妙,解读隐喻是一把关键的钥匙。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隐喻的本质。

隐喻并非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更是作者用以传达深层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从而赋予前者新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在诗歌中,诗人可能会将“爱情”隐喻为“火焰”,这里并不是在简单地说爱情像火焰的外形,而是借用火焰的热烈、燃烧、难以控制等特性来描绘爱情的强烈和激情。

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是解读隐喻的重要一环。

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都会影响其隐喻的选择和运用。

比如,在战争年代创作的作品中,“黑暗”可能隐喻着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内心的恐惧;而在和平繁荣时期,“光明”也许更多地隐喻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他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变革时期,其笔下的“狂人”隐喻着那些觉醒并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先驱者。

只有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鲁迅先生的个人经历,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个隐喻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作品的整体语境。

一个隐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就像“河流”这个词,在一首描写生命历程的诗中,它可能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奔腾不息;而在一个描述思乡之情的故事里,“河流”则可能隐喻着与家乡的联系,或者是心中那份无尽的思念之情。

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隐喻,而要将其置于作品的整体框架中,结合前后文的情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进行分析。

此外,文化和传统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不同的文化有着独特的象征和隐喻体系。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常常隐喻着坚韧和正直;而在西方文化中,“玫瑰”通常与爱情相关。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可能会对作品中的隐喻产生误解或曲解。

再者,读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能力也会影响对隐喻的解读。

同样一个隐喻,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经历和心境而有不同的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解读文学作品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许多隐喻,通过对隐喻的解读,读者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以有力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几个典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解读。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品,通过小王子的冒险故事,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人性的善恶。

其中,玫瑰花是一个重要的隐喻。

玫瑰花既象征美丽和纯洁,又具有自恋、任性的性格。

小王子对玫瑰花情有独钟,但也受到了她的伤害,最终离开了她。

通过玫瑰花这一隐喻,作家寓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弊端,让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和关怀。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暴露了政治操控和个人自由的摧毁。

书中的“大哥”是一个典型的隐喻,他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领袖,始终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通过大哥这一隐喻,作者揭示了当政府或权力机构过度控制人们思想和言论的危害,警示读者警惕权力的滥用,捍卫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以海洋和鱼类为主要隐喻,描绘了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的较量故事。

大海象征着命运和未知,而鱼则象征着挑战和奋斗。

通过这个隐喻,作者表达了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和困境,以及人类对抗命运的坚韧精神。

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品深层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此外,隐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楼观望,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中的“鹳雀楼”隐喻着高处俯瞰社会的视角,反映了作者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洞察力。

这个隐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引导读者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社会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把钥匙,通过对隐喻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作品中的隐喻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通过对隐喻的准确解读,读者可以领悟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中的隐喻

文学中的隐喻

文学中的隐喻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象征、对称等手法将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使文学作品更富有意义和深度。

隐喻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感受或形象,更是通过词语之间的关联从而提供更复杂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联想和内涵,引发思考,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运用了许多隐喻来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例如,小说开头讲述阿Q打架输了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只踩在泥里的章鱼。

这只章鱼通过多次挣扎,最终逃脱了泥潭,使阿Q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这里,章鱼代表了中国人民的集体形象,而泥潭则象征着黑暗统治。

通过章鱼逃脱的形象,鲁迅通过隐喻的手法传达了对于人民境遇的思考和呼吁。

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潘多拉盒子也是一个富有隐喻意义的形象。

潘多拉是美神维纳斯赋予的自由和美的象征,而盒子则代表人类的希望。

在神话中,潘多拉打开了盒子,希望被释放出来,但同时也释放了人间各种灾难和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希望与灾难常常伴随着人类的生活。

通过隐喻的手法,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盒子寓意深远,将人类的命运与希望紧密联系起来,并提醒人们要珍视和保护希望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隐喻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与芙蓉二人对比是一个典型的隐喻形象。

黛玉代表了红楼梦中的理想主义精神,她聪明才智,却也敏感脆弱,最终病故。

而芙蓉是黛玉的对立面,她代表了世俗的功名利禄追求。

通过对黛玉和芙蓉的隐喻,作者让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照两者的命运展示了一个悲剧的人生观。

隐喻不仅存在于小说和神话中,还可以在诗歌和戏剧中找到。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有一句“一身都是月,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中,月代表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通过隐喻的手法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常常使用的口头禅“生存还是毁灭”也是一个隐喻形象,代表了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和疑问。

浅析文学中的隐喻

浅析文学中的隐喻

浅析文学中的隐喻一、引言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将具体的事物、形象或概念与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形象或概念相联系,以达到表达和传递多重意义的目的。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它能够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隐喻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探讨文学中隐喻的作用和美学价值。

二、隐喻的定义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将不同的事物、形象或概念相联结,以达到表达和传递多重意义的目的。

隐喻的实质是通过语言上的替代和转换,将一个语义域中的概念用另一个语义域中的概念来表达,使得原意和隐喻之间产生联系和互动。

三、隐喻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作用效果的不同,隐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1. 比喻比喻是隐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传达某种意义。

比喻的基本结构是“A是B”,其中A为被比喻的对象,B为比喻的对象。

比喻能够通过对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进行类比,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意义。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黛玉是林黛玉,深院雪隐遗香”的比喻手法,将黛玉与林黛玉相联系,表达了黛玉内心深深的痛苦和孤独。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的隐喻形式。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非生物事物展现出人类情感和行为,增加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李白将月亮和自己的影子拟人化,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伴侣,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和对孤独的抒发。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程度进行放大或缩小,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强调某种特征的一种隐喻形式。

夸张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形容他“毫毛变千里,雷霆万钧”。

这种夸张的形象描写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鲜明和有力。

解读文学中的隐喻与比喻

解读文学中的隐喻与比喻

解读文学中的隐喻与比喻隐喻和比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和联想,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在本文中,将对隐喻和比喻在文学中的运用进行解读,以揭示其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

一、隐喻的解读隐喻是一种运用隐晦的比较手法,通过将事物与特定情境或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表达抽象含义的目的。

隐喻常常采用象征、暗示等方式来传达作者的主题和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经常出现在描写场景、人物塑造和情感揭示等方面。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玛丽姆的“一杯剧毒之酒”暗示着她所处的困境和无奈。

通过将玛丽姆的心情与毒酒相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她的内心痛苦与纠结。

隐喻还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动物世界的描写来进行构建。

比如,在席慕容的《水调歌头》中,他将雁与离别相联,以表达离别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二、比喻的解读与隐喻类似,比喻也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类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但与隐喻不同的是,比喻更加直接,常常使用“像”、“如同”等字眼来连接两个事物,凸显其相似之处,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比喻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广泛,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比喻来塑造形象。

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作者常用英雄形象来比喻勇敢和坚定的品质。

这样的比喻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也给读者带来一种共鸣和情感交流。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比喻,作家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贫穷拮据的生活境况。

通过对风雨、鸡鸣与作者处境的相互映照,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悲伤和无奈。

三、隐喻与比喻的美学价值隐喻和比喻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首先,它们能够丰富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读者的心灵中产生共鸣和感动。

其次,隐喻和比喻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此外,通过隐喻和比喻的运用,作家能够在层层象征中揭示人性、社会矛盾等深刻的主题和哲理。

浅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功能

浅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功能

浅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功能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

本文旨在介绍隐喻的基本概念,并试着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语料对隐喻的修辞功能、文化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分析。

标签:隐喻;修辞;文化;认知;功能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 1936:98)。

有些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所有的词都源自于隐喻。

目前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

隐喻在文学作品、日常及科学语言中的广泛使用充分展示了其美学和实用价值。

那么究竟什么是隐喻呢?1 隐喻的概念及其特征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

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

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

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被各个学派普遍接受的隐喻概念,理论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隐喻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他指出,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隐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它通过对比而进行,语言中的隐喻由此而来。

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他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其本质基本上是隐喻性的。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艺术表达,通过丰富的意象与隐喻,作家们能够将复杂的主题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并解读其深层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意象的定义与作用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具体形象,它可以是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形象、味觉形象、触觉形象等等。

意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一片凋零的花朵可以象征着死亡与终结,一朵盛开的花朵则可以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二、隐喻的定义与解读隐喻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以便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隐喻常常使用一些常见的比喻手法,如拟人、夸张、象征等等。

通过隐喻,作家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将一个人形容为“太阳般温暖的笑容”,就是通过隐喻将一个人的笑容与太阳的温暖联系在一起,以表达出这个人的善良和友善。

三、意象与隐喻的关系意象和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作品的意义和美感。

意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使作品更加生动,而隐喻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这些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联系起来,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意象和隐喻的结合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四、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1. 意象与隐喻的分析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红与黑》中,作家将主人公朱利安的眼睛描绘为“黑色的火焰”,通过这个隐喻,表达了朱利安内心的热情和野心。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家将主人公达西的目光形容为“冷酷无情的利剑”,通过这个隐喻,表达了达西的高傲和冷漠。

2. 意象与隐喻的解读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进行解读,可以揭示作品所传递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在《1984》中,作家将“大哥”这个角色描绘为无所不在的存在,通过这个隐喻,表达了极权主义社会中权力的无处不在和个人的无力。

文学研究 分析文学中的隐喻和象征

文学研究 分析文学中的隐喻和象征

文学研究分析文学中的隐喻和象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传递情感、思想和意义。

其中,隐喻和象征作为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本文将对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一、隐喻的运用隐喻是通过比喻或暗示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表示。

它常常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给读者带来感官上的联想和心理上的共鸣。

隐喻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象,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

比如,在某一篇描写冬天的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冰冷如雪”的隐喻表达了寒冷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寒冷的气氛。

此外,隐喻还可以为作品增添多重意义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作品可以在表面意义之外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在某一篇抒情诗中,诗人将夜空比喻为“一片黑色的海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神秘,也暗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一种将具体事物或形象用以代表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象征,作品可以在表面的描写之下展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意义。

象征常常通过隐晦和暗示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和理解。

象征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富有层次和内涵。

通过将某一事物或形象与抽象的概念进行联系,作品可以传达更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比如,在某一小说中,作者通过将一只迷失的小鸟比喻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成长、寻找自我和探索未知的思考,让读者对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此外,象征还可以帮助作品传递宏大的主题和理念。

通过将某一事物或形象作为整个作品的象征,作品可以在对个体经历的描写之上,展示更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某一戏剧作品中,白色的鸽子被用作和平与自由的象征,通过对鸽子被捕杀和解救的描写,作品传递了反战、人权和自由的理念。

三、隐喻与象征的共同点和区别虽然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作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点和一些区别。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意义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意义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意义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表达故事和情感的媒介,更是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折射。

其中,隐喻意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法,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深化作品内涵,并启迪读者的思考。

然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意义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意义,并提供一些解读隐喻的策略和思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认识隐喻隐喻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来传达特定的含义或观点。

它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整个故事的主题。

隐喻的象征意义并不直接呈现,需要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二、审视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要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意义,第一步是仔细审视作品中的细节。

作者通常会在作品中埋下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可以是具体的物品、景象、人物动作或对话等等。

通过关注这些细节,读者可以找到那些潜在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杨绛的《红高粱家族》中,作者以红高粱作为隐喻,象征着家族的尊严和传承。

小说中红高粱的种植和收割过程,以及红高粱的颜色如何与时间和故事的发展相呼应,都成为了展现家族命运的隐喻。

三、关注作品的上下文除了细节之外,作品的上下文也是解读隐喻的重要依据。

读者需要注意作品中的语境、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这些因素都会给隐喻意义带来一定的线索和解释。

上下文可以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文化背景等。

例如,如果某部文学作品是在战争时期创作的,那么隐喻意义可能与战争、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性有关。

四、运用比喻理解隐喻理解隐喻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通过比喻。

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隐喻的具体含义。

举个例子,如果在一部小说中,作者将主人公比喻为一只孤狼,那么读者可以通过比喻,理解主人公的独立、勇敢和孤独等特质。

通过找到比喻的对象和比较的特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所传达的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课文中的隐喻,是指通过比喻或象征等修辞手法,隐含表达出特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隐喻,揭示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一、隐喻在课文中的运用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隐喻手法,以表达深层含义。

首先,在第一段中,“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中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向往,以及美好的景象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

此外,在第二段中,“他是一颗孤独的星星,照亮了整个黑夜”,这句话通过将人比喻为孤独的星星,强调了个人的独立与重要性。

二、隐喻的作用隐喻在文学作品中起到多重作用。

首先,隐喻可以使作品的意义更加深刻。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隐喻能够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品表达的含义。

其次,隐喻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隐喻的修辞手法,作品中呈现出的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使读者更容易被作品所打动。

此外,隐喻还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通过隐喻的运用,作品可以呈现出更多层次的含义,使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课文中的隐喻与读者的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可以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思考和联想。

通过深入理解隐喻所呈现的形象和含义,读者可以更好地品味作品。

同时,读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对作品中的隐喻进行个人理解和解读,从而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意义。

四、结语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隐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含义。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同时也给予读者更多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深入探究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正确地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作品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一、理解隐喻的含义和作用隐喻是通过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以此传达出一种更深层次的意义。

隐喻常常用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力,使得作品更具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在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隐喻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二、辨别隐喻的类型和表达方式在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时,首先要辨别隐喻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隐喻可以分为直接隐喻和间接隐喻。

直接隐喻是指作者直接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暗示出隐藏的意义。

间接隐喻则是通过一系列线索将隐喻的意思逐渐传达给读者。

辨别隐喻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三、寻找隐喻的线索和上下文信息要准确地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需要寻找线索和上下文信息。

作品中可能暗含多个隐喻,通过细读作品,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语、比喻和象征等线索。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作品的语境和叙述方式,这些都是分析和解读隐喻手法的重要参考信息。

四、分析隐喻的意义和象征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时,需要深入理解隐喻的意义和象征。

隐喻常常通过对事物的象征意义进行暗示,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综合作品的内容和上下文信息,解读隐喻的意义和象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五、注重隐喻与作品整体的联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往往与作品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密切相关。

在进行隐喻分析和解读时,不能只停留在隐喻本身的意义上,还需要将其与作品的其他要素相结合,寻找其中的关联和关系。

只有将隐喻与作品整体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六、举例分析和解读隐喻手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手法,下面举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

《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

标题: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概述:隐喻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使用具象化的形式来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包括定义、特点、作用以及一些经典案例。

对于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意义的读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

正文:一、隐喻的定义和特点 1. 隐喻的定义:简述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关系来传递思想、感觉或意义。

2. 隐喻的特点:详细说明隐喻突破了字面意义,塑造表达更为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

二、象征的定义和特点 1. 象征的定义:介绍象征是一种使用具体形象来代表抽象概念、思想或情感状态等,并且在整个作品中保持一致性。

2. 象征的特点:阐述象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能够丰富作品内涵和情感层次。

三、隐喻和象征的作用 1. 表达深层意义:解释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它们不仅可以使写作更有趣味性,还能够增加作品的主题深度。

2. 强化情感传递:讨论隐喻和象征在传达情感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方式直接影响读者的情绪。

四、经典案例分析 1. 隐喻案例分析:选择几个著名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手法引人入胜之处,并从中揭示其隐含的思想和意义。

2. 象征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些重要象征符号,并解读其象征意义。

结论:总结本文对于《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这个主题进行了详尽探讨。

隐喻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而又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独特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深入理解隐喻和象征的运用,对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理解解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阅读理解解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阅读理解解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以此来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本文将对阅读理解中解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将其比喻为其他事物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

隐喻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有象征性和抽象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二、隐喻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比喻隐喻比喻隐喻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明确的比喻关系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例如,我们常见的“他如同一只狮子般勇猛”,就是通过将一个人与狮子进行比喻,以强调他的勇猛和威猛。

2.拟人隐喻拟人隐喻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

通过给事物以拟人化的特征,可以更深刻地表达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例如,我们常见的“风咆哮着,大地颤抖着”可以将风和大地拟人化,以增强描写的力度和效果。

3.暗示隐喻暗示隐喻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达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与明示的隐喻不同,暗示隐喻常常需要读者去理解和解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理解。

例如,在小说《1984》中,作者乔治·奥威尔通过对“大哥”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暗示了权力对个体的压迫和控制。

三、如何解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1.注意上下文语境在解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时,首先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事物之间的比喻关系。

通过分析上下文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隐喻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隐喻手法往往用于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因此,在解析隐喻手法时,要深入研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分析作者通过隐喻所借用的形象和意象,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与其他修辞手法的配合运用隐喻手法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共同使用,以此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达强度。

在解析隐喻手法时,要注意与其他修辞手法的配合运用,理解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作品。

逐一解读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逐一解读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逐一解读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隐喻是指通过比喻、借代等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以达到表达深层含义的目的。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隐喻手法被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意义,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首先,隐喻手法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隐喻,作家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意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状态。

比如,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将风筝与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隐喻了人物之间的友谊、亲情以及对过去的追忆。

这种隐喻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情感共鸣力,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隐喻手法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常常被用来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社会现象或人生境遇进行比喻,作家可以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例如,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作者通过将一颗草药与社会的黑暗面联系在一起,隐喻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丑陋。

这种隐喻手法使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作品中具体的情节和形象,又能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此外,隐喻手法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常常被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的个性特征。

通过将人物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进行比喻,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特点。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将贾宝玉比喻为一只葵花,隐喻了他的纯真、孤傲和对世俗的厌恶。

这种隐喻手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和鲜活,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在世界。

总之,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手法在丰富作品意义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通过隐喻,作家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意象,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的个性特征。

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不仅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具体的情节和形象,还可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隐喻特性分析作者:张知馨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7期摘要: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

文学隐喻来源于文学家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需要创造者独特的洞察力,也需要读者有更高的感知能力去理解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拟以张爱玲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隐喻为例,尽力找出张氏话语的隐喻世界,旨在分析文学隐喻的特性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文学隐喻特性启示作者简介:张知馨,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023-02一、引言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纳入修辞学领域进行研究,现代隐喻学以莱考夫和约翰逊为代表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途径,认为它不仅仅是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作者这样界定隐喻的本质:通过另一件事情来理解、经验某事。

隐喻不仅属于语言的,而且属于思想、活力、行为。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善于运用隐喻这一语言艺术的人是天才,创造隐喻的天赋依赖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同。

人们隐喻式的感知也由于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联想使人们开阔了对客体的认识。

张爱玲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怀着天才梦的作家,隐喻在其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隐喻已然渗透成为她的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认识世界、理解时代的重要工具。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隐喻内涵张爱玲在小说世界中执着地表达自己对于世界最为真实的体认感,她无情地将解剖刀指向自己,还原最彻底的人性。

首先,关于“参差对照”的隐喻思维方式。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是有力,没有美 ,似乎缺少人性。

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当人们把“苍凉”奉为其小说风格的圭臬时,“参差对照”的隐喻性就隐匿在这一风格后被人习焉不察。

葱绿配桃红的隐喻是对大多数人整体人生基调的认知,人生原本没有如大红大绿般决然的对立,参差对照亲和地接纳了诸多差异,包容了人生中种种复杂因素。

张爱玲“参差对照”的隐喻思维彰显了她独特的伦理关怀和审美诉求,创造性地对中国人的生活情态进行了观察与领悟,表达了她对现实人生宽宥悲悯的透彻认知。

其次,关于“花”的隐喻。

根据“花”字的各种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都已经成了死喻。

用花比做女子,从古代诗词里就开始出现。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这样描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一道出神入化的两性关系的隐喻,将娇艳风流和青春圣洁的两种女人分别比作红白玫瑰。

在文化与文明错位的转型时期,红玫瑰没有成就自己的热烈,白玫瑰也没有实现自己的圣洁,幸福永远与“玫瑰们”擦肩而过。

文中, 本体与喻体仍属异类事物、异质事物, 却在“悲剧美”这一范畴中紧紧相连, 显现出作者超乎寻常的洞察力。

这里的”玫瑰花“是时代的产物,以特定的情感经验为背景创造出来的喻体,它与过去普遍象征美好的憧憬形成了相反的解读。

同时,花的形态颜色各异,女子形态气质万千,也恰好相互对照。

因此,关于”花“的隐喻是有足够文化和经验的基础的。

再次,张爱玲小说和散文中的一些惊世骇俗的隐喻运用。

如《天才梦》中最令人惊叹的隐喻:“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将生命比作一袭带给人喜悦的华美的袍,生命当中那些咬噬性的小烦恼犹如这袍上的跳蚤,袍子和蚤子这两者恰恰构成了生命本质的两面。

再如,《色戒》也用了一个很经典的隐喻去揭示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的情感纠葛:“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

她这才生事他的人,死是她的鬼。

”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懵懂女子在突如其来的情欲、爱和恨面前失去了判断和理智,最后她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只是有感情了。

这个隐喻的社会经验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女弱”的认知模型,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特别在“成为他的人”之后,同时也意味着人权、人格的被剥夺,她们自己也因为卑微而快乐,因为牺牲而幸福,这就是猎人与猎物、虎与伥的终极占有。

三、文学隐喻的特性隐喻分为常规隐喻和非常规隐喻,非常规隐喻包括文学隐喻,或更正为正统的诗性隐喻。

文学隐喻要求更高的境界、更细腻的刻画、更吸引人的突然性和新颖性。

隐喻到底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哪些典型特征呢?第一、原创性。

通过个体思维的努力发现原先现实的万物的内在联系和自然辨证的关系。

这是通过作者的“直觉”实现的。

每一部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的原创思维,这构成了一个作家的文体风格特征。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风格,跟她使用的隐喻不无关系。

试看她所理解的“悲哀”是“如匪浣衣“的一种,那是杂乱不洁的,壅塞的忧伤,这构成了人生苦恼的全部,让你永远不能痛快,永世不得纯粹。

”如匪浣衣“这个隐喻,张爱玲是很喜爱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你不可能查到这四个字组合的词语,所以读者真正要理解这四个字所表达的人世的悲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纯属作者原创的抽象概念,折射出她独特的个人生活体验。

第二、不真实性。

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部讲述的生活,要使最乏味的事情成为“奇遇”,只需要以隐喻的方式开始讲述它。

但是这种被讲述和经过修饰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实呢?隐喻在充当“人与言的和解者”这个角色是不彻底的,随着思维的发展和认识主客体的二分,人们对隐喻的“真值”产生了怀疑。

这也可以从胡塞尔的现象学揭开语言的神秘面纱,让人们看到符号的两面性来理解。

一方面它是所指,与对象有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表述,与意义有关,要达到事物的本质需用纯粹的意识去“还原”事实本身。

真理从粗糙的本义转移到发现隐喻的真理,以至到精密的隐喻意义。

这里涉及到有关意义的辩证法。

在方法论上,为了克服语义表达的模糊性和不真实性,隐喻互动理论也对隐喻的构建做了一定的要求:(1) 在隐喻中,建立新的意义和新的相似点。

(2) 隐喻不能简约到仅仅是比较或者类推。

(也就是我们说的精密)(3) 隐喻不能作本义的直译而不失去部分意义。

(4) 隐喻的成分(本体和喻源)互相影响,其结果是各自的意义有所变化。

(5) 隐喻同时使用了存在于各自成分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6) 隐喻意味着本体和喻源之间的张力。

因此,如果说一部文学作品运用的隐喻是“真”的,这个隐喻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隐喻,从而也无法体现作者超过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

第三、不一致性。

我们把隐喻定义为用一类事物去经历和理解另一类事物,是来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

那么,一个隐喻至少涉及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两个不一致的义域。

当一个合适的源域概念与本体概念并置时,这个隐喻使用了通常与源域联系的词语来描写本体特征,而这些特征常规上是不能直接用于本体的。

试举《第一炉香》为例: “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那么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把女子隐喻为秀色“佳肴”,“糖醋排骨”和“粉蒸肉”这些家庭食物在该隐喻中被用来描绘一群秀色可餐的女人以及她们的生存状态。

这种不一致性渗透于文学隐喻之中,通过表面的冲突发现两个源域的相似性,从而达到文学揭露世相本质的目的。

文学隐喻的矛盾张力绝不是一次语义障碍,而是一个解答,一次跳跃,一层意义,一种发现。

第四、审美性。

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是具体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了“诗意裁判”一词。

隐喻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之桥,产生一种新的涵义,它对审美主体的知觉产生刺激,产生审美的愉快,这就是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 。

在整个审美过程中, 审美主体的身体和心理都历经一个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 即从本体和喻体所属的不同范畴中找出“和谐性”和“共容性”, 这种“曲径通幽”更有助于作家创作意图的延展, 从而焕发出新的情趣和意味。

隐喻的模糊多义容许读者作高度的主观解释,隐喻本身透露着人类对自身生存深邃的思考信息,在”不真实“之间提供了另一种真实。

”真“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取向,隐喻式的表达在审美语境中是不可或缺的。

四、小结运用隐喻是许多作家所追求的。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几个经典隐喻现象的分析,揭示隐喻运用于文学的典型特征和作用。

每一则隐喻都包含了一个现实,都只能通过个体思维的努力才能感受。

文学隐喻的核心成分就是创造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学性,因此文学隐喻体现了隐喻的精粹,是人类对世界的刻意探索和崭新理解。

参考文献:[1]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 张沛, 隐喻的生命[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 余彬, 张爱玲传[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