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2700字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2700字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2700字摘要:带着“一个女人能有她自己的房间吗?”这样的问题,以及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本文以《一间自己的房间》,《黄色墙纸》和《到十九号房间》为典型文本探讨在父权社会的女人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房间,揭示女人在父权社会的压抑生活,鼓励女性争取真正属于自己的女性空间。

毕业关键字:女性主义;《一间自己的房间》;《黄色墙纸》;《第十九号房间》;女性空间1 引言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关乎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女性争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立、自由与平等。

跟随第一个争取平等权利阶段(1840―1880),到第二个为少数族女性发声阶段(1880―1920)再到第三个重现代表女性话语与女性经验的女性作家作品的阶段(1920―至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及作品被发现、重读、接受、研究。

其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夏洛特?佩金斯?吉尔曼、多丽丝?莱辛及其作品引人注目、贡献卓越。

这些作家及作品关心女性命运,一方面重现被剥夺的女性话语,另一方面为争取女性真正的自由空间而战。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声嘶力竭的质问“女性的地位如何?她们应该有怎样的空间?”“女性失去了她的方向,女性迷了路”[1](Preface)。

女性注定要在争取平等自由的道路上一身泥泞,龃龉前行。

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吉尔曼的《黄色墙纸》以及莱辛的《到十九号房间》为争取女性的自由平等踏出了最为重要的其中一步。

《一间自己的房间》揭示了一个女儿身份角色的禁锢;《黄色墙纸》揭示的是一个妻子身份角色的迫害;《到十九号房间》显露的是一个母亲的身份角色的悲剧。

而三个作品最终都表达一个主题:女性要争取真正属于自己的女性空间。

2 女儿的空间女儿有自己的空间吗?伍尔夫写到“首先,除非她的父母非常有钱或尊贵,否则即使到了十九世纪初,要有一间她自己的空间,更别说一间安静的、和谐的房间,连门都没有”[2](2441)。

一个女孩在父亲的房子里,首要的身份是女儿,要依靠父亲。

中国女性文学中_房间_意象的历史嬗变

中国女性文学中_房间_意象的历史嬗变

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07年第6期(总第151期)No.6,2007(SerialNo.151)“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它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审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态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价值,恰恰就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人类生活的批判中。

”[1](P10-11)卡西尔的断言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追寻人的本质的途径。

当我们以这种审问和审视来考察人类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发现文学作品就是人类(应该包括男性和女性)探究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记载和结晶,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的表现。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作为人类的一半的女性,她们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虽然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她们表现自己的声音是低微的,她们对自身的探询是被遮蔽的。

美国作家玛雅・安吉罗洞幽察微地指出,女性们犹如“笼中来回徘徊的鸟/无法看穿愤怒的栅栏/它的翅膀已折,脚被拴死/它只有放开喉咙/大声歌唱”。

[2](P2)因此,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女性生存状态的历史,聆听女性们用鲜血啼出的悲愤之歌,并在探究和审视中深思被遮蔽的原因,是非常必要而且极有意义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五四时期、新时期的一些文学中大量存在着“房间”这种意象。

本文拟以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中的房间意象为考察对象和切入点,探讨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为女性生存见证、女性抗争诉求象征的“房间”意象的历史嬗变以及文化意蕴。

宫院・闺阁・织房自从文字记载“有巢氏教人巢居”、“黄帝造宫室”、“轩辕作房屋”以来,房屋就成了人们遮蔽风雨、抵御野兽的安身之处。

由一座座庇护人们的房屋筑成的小家建构起一个具有宏大意义的大家———国家,置身于房屋内的人必然经受小家与大家的双重制约。

在中国历经的漫长封建社会里,谁是大家的主宰?皇帝!谁是小家的主人?父亲!谁制定了森森国法与凛凛家规?男性!作为大家的统治者、小家的权力者的男性用阳性之笔标示自己的尊贵和中心地位,同时显现女性的卑贱和附庸,并把女性剔出宏大的公共空间,囚进狭小的私人空间,使女性沦入被漠视的边缘地位。

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2 0 世纪上半 叶 , 英 国著名女作家 、 男女平等思想的积极倡 导 者 弗吉尼亚 ・ 伍尔 芙围绕着妇 女与文学写 下了大量 的论文 和随 笔, 作为女权运动 的先驱 ,1 9 2 9年她发表 了长篇论文 《 一间 自己
的屋 子 》 。文 中作者揭示 了长期 以来处 于男权 中心社 会中的女性 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要求女性 “ 成为 自己” ,并 为女性 争取独 立 自主和文学创作 的权 利。 二 、 女 性 作 家 的 写 作 条 件 2 . 1物质条件 伍尔芙指出 , 1 8世纪 以前欧洲妇 女要 想成 为一名作 家几乎是 不可能的 ,尽管 1 8世纪后期有所改观 ,但是妇女写作还是面临 着太多 的难题 。1 9世纪 , 许多英 国女作家被迫使用男性 笔名来减 轻社会压力 。女性作家在在其成长道路上有着数不 清的障碍 。她 指出 “ 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 钱 ,还要有一间 自己的 屋子” ,也就是说妇女写作应该具备与男人相 同的创作条件。这间 “ 屋子”指的是女作家的居住空间, 同时也象征着妇女的创作空间。
3 . 2双 性 同体
在《 一间 自己的屋子 》最后 一章 ,伍尔芙提出诗人 与小说家 的创作 心灵应该是雌雄同体的。如果身体 有两种性别 ,心灵也有 两种性 别 , 但 经常同住在一个身体里 。无论那是男性的身体还是 女性的身体 ,而最好的写作产生 于男人 ( 或女人 ) 允许体 内的两 性合作 的时候 。“ 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心 中都会有两种势力 主宰 , 个男性 ,一个女性 ;在男人 的脑袋里 ,男人统御女人 ,而在女 人 的脑袋里 ,女人统御男人。最正常 、最适宜 的情况就是在这两
2 . 2生 活 经验
在小说 《 一间 自己的屋子 》中 ,伍尔芙假设 莎士比亚有个妹 妹, 虽然与其兄长一样天资聪慧 , 却 因遭受父权制 的压制而沦落 , 继而 白暴 自弃 ,庸碌无为 ,最后 自杀身亡 。另外 ,作者还 虚构了

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房间与女性散文北京文艺网

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房间与女性散文北京文艺网

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房间与女性散文北京文艺网【导读】对于莱辛笔下的一些女性角色来说,房间意味着一个禁锢她们身、心、灵的空间。

在苏珊找到她的十九号房之前,她所居住的房间压抑而无趣,甚至快要将她逼疯。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享有“文坛老祖母”的美誉,她的作品不计其数。

除了备受推崇的《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四部曲”等长篇小说之外,她的短篇小说也异彩纷呈。

其中,莱辛在20世纪中期所写的有关房间的多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A Man and Two Women)短篇小说集中,这些短篇小说从一个整体展现了莱辛对女性身份构建问题的态度和倾向。

房间虽是一种固化的物质存在,但在莱辛笔下却引发了女性在其间的思考和行动。

因此,不同的房间给不同的女性带来了不同的生理体验、精神感受和心理意义。

对于莱辛来说,“房间是一种绵延不断的动力”,是其笔下的女性所要完全拥有的领地,唯此,女性才能达成思想和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从而才能完成其身份的重新界定。

一、房间,女性存在的物质空间房间,即庇护所,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物质空间,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一层次,它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物质需求。

莱辛笔下的房间是女性存在的一个标志,就像海德格尔指出的“栖居乃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譼?訛,莱辛的短篇小说中女性所栖居的房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十九号房》中的苏珊拥有一个“宽敞的白房子”,莱辛反复地使用了“大的”“白”“理想的”这些简单的词。

其中“大的”“宽敞的”在文中出现了十二次,“空”出现了七次,“理想的”和类似的词出现了三次,“白”出现了五次。

因此,她的房间给人以体面、干净、简单、空旷而无趣的感觉以及其物质生活相对富裕而舒适的状态。

在短篇小说《一个房间》中,主人公刚刚搬到外表“丑陋”“造价便宜而且一点也不坚固”的公寓里。

主人公发现她的新房间被刷成淡粉色,地毯都要磨出洞了,墙壁是用旅行海报装饰的,壁炉是铁制的,天花板是一块看似会随时掉下来的石膏板。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_一间自己的房间_中的体现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_一间自己的房间_中的体现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中的体现张新丽(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家,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后代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以很大的启示, 一间自己的房间 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杰作,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伍尔夫提出的一系列女性主义思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倡导∀雌雄同体#理论等。

本文试通过解读 一间自己的房间 ,来对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精髓、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尚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思想;体现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及作品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她也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是第一个将女性主义思想引入文学批评的人,其女性主义思想在她的散文随笔和小说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种思想成为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尤其是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杰作 一间自己的房间 成为女性文学研究者的理论源泉之一,被世人奉为女权主义的宣言和经典之作。

在其思想形成方面,首先,伍尔夫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新旧妇女运动的转型期,她既继承了第一次妇女运动(法国大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又开启了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的新立场,她着重从思想文化层面反驳父权制的文化霸权。

可以说,伍尔夫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前期女权运动对男权统治的抗争精神,同时又为后期女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主张。

其次,伍尔夫出生于一个上层的中产阶级书香世家,父亲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她在童年接受了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伍尔夫又深深被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被同父异母兄弟长达十六年的性侵犯所困扰,这些苦闷与不幸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在其作品方面, 一间自己的房间 是她以 妇女与小说 为题,在剑桥大学作的两次学术演讲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是伍尔夫表述其女性意识和女性思想的重要论著。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与女性意识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与女性意识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与女性意识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闺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舞台,展现了女性的生活和意识。

闺房是古代女性的私密空间,是她们独处的地方,也是她们展示自己才华和情感的场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闺房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充满温馨和情感的地方。

女性们在闺房中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绣花、写诗等。

闺房也是她们与亲友交流的场所,她们在这里与姐妹们分享喜怒哀乐,互相倾诉心事。

闺房成为了女性们的精神寄托,她们可以在这里追寻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然而,闺房也是女性被束缚和限制的地方。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社交范围受到了限制。

闺房成为了她们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她们无法自由地外出和与其他人交流。

这种局限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女性们常常在闺房中感到孤独和无助,她们渴望自由和独立,但却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也反映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女性们在闺房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起伏。

她们可能经历着爱情的喜悦和失落,也可能面对着家庭和婚姻的压力。

闺房成为了她们表达情感的场所,她们可以在这里倾诉自己的心声,释放内心的情感。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多维的,她们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坚强独立的一面。

闺房成为了她们展现自己真实情感的舞台。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也反映了女性的思考和思想意识。

女性们在闺房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她们思考着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思考着如何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闺房成为了她们思考问题的场所,她们可以在这里独自思考,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智慧和才华,她们通过闺房中的思考和思想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空间。

女性们在闺房中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自己的人生。

闺房既是女性的精神寄托,也是她们被束缚和限制的地方。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闺房与女性意识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思想,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探索当代女性的自由和独立之路。

房子:女性的空间焦虑——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与《一间自己的屋子》的互文性解读

房子:女性的空间焦虑——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与《一间自己的屋子》的互文性解读

房子:女性的空间焦虑——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与《一间自己
的屋子》的互文性解读
赵晶辉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8)004
【摘要】多丽丝·莱辛运用互文关系,对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进行了重塑与阐释,再现了伍尔夫所表现过的对女性精神与生存状态的关注.多丽丝·莱辛小说中所描绘的房间不仅指建筑意义上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独立于男权中心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理性王国,是女性在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生存空间.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赵晶辉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现代女性焦虑的生动写照——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解读 [J], 李晶晶;潘斐
2.多丽丝·莱辛都市小说中的老年女性书写研究——一种人文地理学解读 [J], 肖庆华
3.多丽丝·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J], 郭倩茹
4.女性主义视角下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的解读 [J], 郝健;许伟丽
5.来自女性的身体语言反抗——多丽丝·莱辛小说《屋顶丽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陆义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

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

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作者:赵丽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6期摘要:《一间自己的屋子》是伍尔芙关于女性主义思想的著作,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提出了一系列的女权主义思想。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她宣称女性要摆脱在文学创作及生活中受歧视的地位,创作相应的物质条件,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屋子,伍尔芙还倡导双性同体的理论,此理论引起了中国女作家的内心共鸣。

关键词:女权主义;批评文学;一间自己的屋子;弗吉尼亚·伍尔芙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65-01一、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并且引入了新的文学研究维度——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探讨女性审美的存在及其特征,尝试建立女性的符号、话语,体现了女性主义特有的思想创造性。

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女作家、男女平等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围绕着妇女与文学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随笔,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驱,1929年她发表了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

文中作者揭示了长期以来处于男权中心社会中的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要求女性“成为自己”,并为女性争取独立自主和文学创作的权利。

二、女性作家的写作条件(一)物质条件伍尔芙指出,18世纪以前欧洲妇女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英国女作家被迫使用男性笔名来减轻社会压力。

女性作家在在其成长道路上有着数不清的障碍。

她指出“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也就是说妇女写作应该具备与男人相同的创作条件。

这间“屋子”指的是女作家的居住空间,同时也象征着妇女的创作空间。

(二)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对于作家,无论男性女性,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经验等同于没有灵感。

女性社会生活空间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女性社会经验的缺乏,给他们从事写作活动带来了重重障碍。

伍尔芙指出,哪怕是托尔斯泰,如果没有作为士兵时所了解的战争,作为一名富有的年轻人所了解的社会和生活,以及他的教育给他带来的各种经历的话,《战争与和平》一书将会变得难以置信地乏味无趣。

“房间”隐喻对女性的作用

“房间”隐喻对女性的作用

毋 庸 置疑 ,在 伍 尔 夫笔 下 ,“ 间”具 有 深 刻 的意 象 ,丰 房
般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二 是 她 在 家 庭 生 活 中无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拉姆 齐 富 的 内 涵 , 占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在 当 时 的 男 权 社 会 背 景 夫 人 在 家 庭 中兢 兢 业 业 默 默奉 献 , 对 于 她 的 描 写 却 只是 一 笔 带 下 ,妇 女 是 家 中 的 奴 隶 ,是 笼 子 里 的 金 丝 雀 。在 男 人 的 操 纵 过 ,用 简 单 的 几句 话 就 完 结 了拉 姆 齐 夫 人 的 一 生 。这 种 对 比鲜 明 下 ,她 们 承 担 着 繁 重 的 家 务 劳 动 ,过 着 如 同 笼 中 小 鸟 般 的 枯 的 描 写 凸 显 了 女 性 地位 的 卑 微 , 弱 , 同 奴 隶 , 献 完 价 值 后 , 燥 寂 寞 的 生 活 。 因 此 , 在 作 者 的 眼 里 , “ 间 ” 是 囚 禁 妇 女 脆 如 奉 房 就 无 声 的 被 埋 葬 。在 作 者 的其 他 作 品 中 ,如 雅 各 的 房 间 达 的 牢 笼 。然 而 ,在 房 间 里 ,妇 女 又 可 以 暂 时 获 得 心 灵 上 的 自 、 房 罗卫夫人》 岁月》 出航 等小说 中都体现 了 “ 、《 、《 房间”是妇女 由 ,是 她 们 寻 求 安 全 的 庇 护 所 。 所 以 , “ 间 ” 又 成 为 解 放 的 “ 笼 ”的思想。 牢 女 性 的 圣所 。
各 类 作 品 3 0余 部 ,涉 及 范 围 广泛 种 类 多样 ,每 部 作 品都 取得 了 5 不 俗 的 成 绩 。为 了 平 衡 男 女 差 异 , 还 创 造 性 的 引 入 “ 性 同体 ” 她 双 主义文学发展的指导 者、带头人 。 本 文 试 图 对 伍 尔 夫关 于 女 性 写 作 的 私 人 空 间 以 及 在其 作 品 中 主 义 文 学 批评 观 念 的 进 一 步认 识 ,同时 也 深 入探 讨 房 间在 女 性 心

自由女性的思考——《十九号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自由女性的思考——《十九号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参考文献 [] 1 文聘元. 西方艺术的故事[ . M] 天津: 百花 文艺 出版社 , 0 2 2 0 [] 2 汪流等. 艺术特征 论E . M]北京: 北京文化 艺术 出版社 ,9 4 18 [] 3 北京大学. 西方美学家论 美和 美感[ .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9 0 18 [] 4金银珍 艺术概论 [ . M]武汉: 武汉理工 大学 出版社,0 6 2 0
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成功的透视是人们最为称道之处首先他在两个方面打破了传统他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与其他人放在同一排中而且放弃了圣约翰卧倒在耶酥胸前的传统母体他常被画成在那里睡着了当这个姿势与桌边新式的就座位置结合在一起时就必然变得很别扭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须让桌子各组人物 的轮廓 自由活动 , 创造 全新的情感效果。 不便 房屋 的 透视 、 墙壁 的形状和装饰物被用来获取人像效果 , 所有 的东西都服从于 其造型和尺度—— 因此房间有了深度感 , 墙面被一幅幅挂饰所划 分。 诸 形状 的交搭增强 了立体 的错觉 ,而重复 的垂直线强调 了岔向各个方面 的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线和面都很微弱 , 因此不会真正与人物相 竞争 。 的立体透视法使得这幅画给人 的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房间, 它 似 乎耶酥 和他 的门徒正坐在哪个房间里用餐 ,尤其是窗外 的风景更增添 了此 画的纵深感 , 在二维平面的壁 画上表现 了三维的立体空间。 成功的 运用 了透视法画出了深远的背景 ,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取得 了很高的
成就 。
激动 , 的伸 出一个 手指 , 的十分愤怒 , 有 有 尤其是其 中一位酷 似女性者 几乎晕了过去 , 唯有叛徒犹大做贼心虚 , 用手紧紧握住出卖耶酥得来的 钱袋不敢吭声 , 身体拼命后缩 , 人物形态生动传神。

概念隐喻视阈下解读《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

概念隐喻视阈下解读《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

收稿日期:2019-11-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女性成长小说视角下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A-119)。

作者简介:唐汶(1984—),女,甘肃庆阳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概念隐喻视阈下解读《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唐 汶(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 要]作为女性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作品中致力于推动男女平权,为女性主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分析她的作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得到更多现实启示。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概念隐喻理论;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0)03-0188-02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0.03.080[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隐喻也叫暗喻,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的概念和理解去感知、体验、想象另外一类事物。

狭义的观点认为隐喻属于语言文字范畴,但在后来的认知领域中,隐喻被认为表达的并不是语言和词汇的问题,而是概念的问题,即用一种简单而具体的概念去思考和理解另外一种复杂概念。

如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WeLiveBy”(G.Lakoff&M.Johnson)一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和“指称说”“代替说”等重要理论,并认为隐喻是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由此产生新的意义。

由此可以理解,隐喻是通过一个人们熟悉的概念域去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这种理解过程建立在人们已知的经验基础之上。

不像明喻有明显的比喻词,隐喻通常都是隐藏在人们说话的句子中等待去体会和感知。

作为隐喻的施喻者,作者在自己作品的隐喻中融合和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胡壮麟认为“人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于我们已知的文化意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做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的认识。

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的房间意象

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的房间意象

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的房间意象
闻建兰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她在妇女解放和妇女权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关注女性的困窘与命运,通过分析房间的意象,深刻探讨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角色,对20世纪女性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影响颇大.
【总页数】1页(P226)
【作者】闻建兰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懈追求的“圣所”——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房间”意象研究 [J], 郭晓春
2.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观 [J], 杨晓敏
3.建构女性话语方式——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J], 李亚
4.挥之不去的“牢笼”——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房间”意象研究 [J], 郭晓春
5.浅谈女性教育中的“双性同体”人格培养——读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启示 [J], 许明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242常 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常 亮(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 应用英语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作者简介:常 亮,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以及翻译研究。

【摘 要】本文试图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去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本论文运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论证女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分析女性和意识的关系,以此揭示女性在父权制度下承受的各种压迫,并提出以伍尔夫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反抗途径。

【关键词】女性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父权制理念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242-01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启发性,她所表述的观念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在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性,影响了当代世界以及中国许多女性主义作家、批评家,伍尔夫也因此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

一、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1月25日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同父异母的姐姐帮她走出了母亲早逝的阴影。

她的父亲极其严厉,她的哥哥对她进行性骚扰,这都对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一部散文,但从她的这部散文中描绘出了在男权社会中隐藏的女性意识方面增强的概念。

起初女性没有任何权利,后来女性迫切地意识到女权主义的重要性,并急迫地为争取女权主义而抗争。

最终,女性找到了实现自我意愿和得到她们想要的东西的正确方法,这在双性同体及其影响中得以明确的体现。

二、女权主义的兴起(一)女权主义。

在女性主义之前,女性是全世界受压迫以及被歧视的对象。

从那些女权主义的理论中不难看出,女性主义运动既是激进的又是温和的,但都致力于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学、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是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的。

假若女性下定决心改变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就应该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霸权地位。

女性主义视角下品特戏剧《房间》中被忽略的女性露丝

女性主义视角下品特戏剧《房间》中被忽略的女性露丝

第34卷第2期总第288期2021年1月(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4.No.2(Gen.No.288)Jan.(last half)2021女性主义视角下品特戏剧《房间》中被忽略的女性露丝肖文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广西桂林541000)[摘要]《房间》是荒诞派剧作家品特的第一部作品。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品特戏剧《房间》中的女主露丝,发现这个角色的身份、需求和灵魂,都是“被忽略确定性”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关键词]《房间》;露丝;女性主义;被忽略[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1.02.085女性主义(feminism)-词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在法语中,也指女性批评主义.根据迈克尔•蒂拉赫德的说法,是“一种批评方式,通过揭露如何反映父权意识来批判男性的语言和文学的方法。

”(裴绍燕,2011:7)它是一种把文学作品融入其社会背景中、为研究女权问题提供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旨在改变大众“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同时也试图改变一些女性从内心附属于男性的思维。

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于193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犹太家庭,是著名的荒诞派剧作家。

1956年,26岁的他创作了首部剧作《房间》。

虽是品特的第一部作品,但它“已经蕴含了品待在此之后作品中的基本主题,并展现了品特的写作缝合和特色。

”(Esslin,1982:73)这部独幕剧讲述的是一对住在伦敦一个偏僻出租房中的中年男女伯特(Bert)和露丝(Rose)的故事。

照顾伯特用餐后,伯特外出,留在家里的露丝迎来了三批访客:疑似房东基德,正在寻找出租屋的桑德斯夫妇,黑人赖利。

从始至终,女主露丝都在房间里,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

但是从整个故事情节去考察,从女权主义视角去解读,就会发现,女主露丝这个角色几乎是被忽略的,是作为情节发展的牺牲品而被忽略的。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的人 生 , 反对 父 权 制 对 女 性 的 压 迫 。本 文 拟 通 过 分 析 女性 主
女性 主义一直被认 为是西方社会 中影 响较为深远 的理 论思想。它 向社会长期存在的父权制发 出了挑战 , 为女性社 会文化地位提升作 出了很大的贡献 。 有文献记载 , 女性 主义

般 认为 是从 1 8世 纪 开 始 的 , Ma r y Wo l l s t o n e e r a f t 于 1 7 9 2
两篇 文章 , 第一次使 用了“ Me t a p h o r o l o g y ” 这个术语 , 强 调 了 隐喻学应该通过认知角 度研究 。法 国解构 主义哲学家德里 达更是提倡剔除文学和哲学 的界 限。 在 隐喻研究 中, 我们必 须 提 到 的 一 本 影 响 深 远 的著 作 就 是 于 1 9 8 0年 出 版 的 M e t a p h 0 r s We L i v e B y ( G .L a k o f & M. J o h n s o n ) , 他们在 前 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性隐喻 ,将隐喻抽象化为人们 头脑
重要 的 组成 部 分 。本 文 通 过 分析 文 学作 品 中的 房 间 , 总结 出女 性 主 义视 角 下房 间 的几 个 隐喻 , 以便 更 好 地 理 解女 性 主 义 的 思
想。
关 键 词 :概 念 隐 喻 ; 女性主义 ; 房 间的 意 象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5 ) 0 3 — 0 1 4 0 — 0 2
运动进行批判之后 , 强调在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 的平 等 , 它尊重和强调女性 独立 意识 和个体差异。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盟,给两者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立场,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两者都表现出了对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批判。

女性主义批判得更多是性别不平等这一社会现状,而马克思主义给女性主义提供了从资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立场上进行批判的新思路。

虽然马克思主义并未发展出一套有关性别的系统理论,但马克思主义为女性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成为研究女性平等与阶级平等、反抗资本主义、消除私有制的重要理论工具。

“马克思的经济范畴确实为理解家务劳动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妇女作用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提供了把妇女和家庭问题放在社会一般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特殊的生产方式的关系中进行讨论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认为性别上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私有制对妇女利益的剥削,将女性禁锢于家庭的无偿劳动服务中,压榨女性的其他价值,从而导致女性的思想受限及女性自身的异化,从物质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对女性进行压迫。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这一观点旨在“揭露性别和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

同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批判也不只是限于对社会阶级及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在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更为深层的思考和努力,这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两者的立场都十分切合,是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导致妇女性别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私有制的影响,也有父权制阶级制度的潜移默化,同时这些因素也让女性走向被异化的结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根本目标应是使女性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获得独立,走向自由与平等。

一、资本主义经济女性虽然和男性一样要进行劳动,但由于“资本的本质是积累起来的抽象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活劳动成为积累起来的劳动加以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2],家务劳动不具备交换价值,也就无法换取物质回报,因此女性在缺乏经济基础的情形下只能在物质上从属于男性。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小说中“家”的空间隐喻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小说中“家”的空间隐喻

彼特鲁舍夫斯卡桠小说中“家”的空间隐喻®曾枝内容摘要:柳得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炙手可热的作家、戏剧家。

作家赤裸裸地还原了家庭 生活的粗糖阴暗面,展现了家庭空间对于体现女性自我存在意识具有的独特意义。

在作家笔下温暖的庇护所变 为禁锢女性独立个体的枷锁,成为其难以摆脱的梦魇。

关键词: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女性家庭空间A学教育2。

19〇3_____________________ii m彼特鲁舍夫斯卡娅1938年出 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期时逢二战,过着颠沛 流离甚至食不果腹的生活。

战后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先后 当过编辑、记者和编剧。

七十年代 因处女作《穿过田野》而一举成 名,随后几十年的一系列力作异 彩纷呈,备受欧美评论界的青睐 和读者的普遍欢迎。

多次成为各 类文学奖项得主,与乌利茨卡娅、托尔斯泰娅一起并称为“俄罗斯 女性文学的三剑客”。

彼特鲁舍夫 斯卡娅创作题材多样、风格不同,惯用“冷静叙述”生活及其细节的 超写实主义,再现改革时期苏联 和俄罗斯民众的生活状况。

始终 贯穿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创作的核 心是女性,而家庭则成为其笔下 女性生活悲剧的演绎场。

“家”是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创 作的轴心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 们或寻找或逃离家庭,或创建或 毁灭这一精神的栖息之地。

家作 为固化的物质存在的意义减弱,其意象已不局限为一个供人居住 的场所,首先,诚如西蒙•波伏娃 所说,家是“避难所、后方基地、洞 穴和子宫,为躲避外来危险提供 藏身之处,混乱的外部世界由此 变得不真实”。

“栖居乃是终有一 死的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

彼 得鲁舍夫斯卡娅鲜有对女性所栖 居的作为空间意义的家——房屋 进行直接描绘,它往往作为人物 活动的背景出现,但却极具象征意义。

它们是狭小的出租屋、公共住宅里的两居室、黑暗潮湿的地下室或是腌臜的厨房。

这是女主人公试图完全统治的领地、充分享有话语权的场所,是女性价值存在的体现:女人们采买食物、洗衣做饭、收拾打扫,在其间日复一日地操持家务琐事。

女性主义视角下品特戏剧《房间》中被忽略的女性露丝

女性主义视角下品特戏剧《房间》中被忽略的女性露丝

The Ignored Female Figure Rose in Pinter's "The Room" in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作者: 肖文平
作者机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广西桂林541000
出版物刊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191-19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房间》;露丝;女性主义;被忽略
摘要:《房间》是荒诞派剧作家品特的第一部作品.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品特戏剧《房间》中的女主露丝,发现这个角色的身份、需求和灵魂,都是"被忽略"的.品特是通过塑造一个"被忽略的女性"来展现其"不确定性"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新女性的宣言: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新女性的宣言: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新女性的宣言: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王烈琴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9)004
【摘要】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对新时代女性提出了几点发自肺腑的建议.她建议女性努力争取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减少生育,争取属于自己的房间.她运用雌雄同体的身份进行文学创作,构建了女性自己的社会身份.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王烈琴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721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论伍尔夫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之异同——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和《第二性》为例 [J], 徐威
2.伍尔夫与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比较分析--比较《一间自己的房间》与《第二性--女人》 [J], 李蓉
3.建构女性话语方式——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J], 李亚
4.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 [J], 徐威
5.概念隐喻视阈下解读《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 [J], 唐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作者:周艺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在许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中,“房间”这个背景总是与女性密切相关,它是女性心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房间,总结出女性主义视角下房间的几个隐喻,以便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概念隐喻;女性主义;房间的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40-02房间是人们生活和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受压迫于父权制的女性来说,房间就是她们的全部,是她们主要的活动范围。

她们的经济来源全部都要依附于男人,渐渐失去了追求新生活的动力。

在20世纪,女性主义的思潮让所有的女性不禁反思,追求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提倡女性也应该跟男性一样有自己的事业,认为女性应该主宰自己的人生,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本文拟通过分析女性主义者对房间的隐喻,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的思想。

一、隐喻的概念隐喻也叫暗喻,其本质意义上就是不像明喻一样有明显的比喻词,它的本体和喻体都是隐藏在语句中需要人们理解。

隐喻最早由亚里士多德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理论的关键就是词义上的转换。

在他的著作《论修辞》中对隐喻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隐喻就是将属于一个事物的名称运用在另一个事物上。

”根据文献追溯,认为约翰·洛克是最早从认知学角度论述隐喻的。

自上世纪以来,隐喻的研究逐渐兴起。

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分别在1960和1971年发表了Paradigms for a Metaphorology和Observations on Metaphors两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Metaphorology”这个术语,强调了隐喻学应该通过认知角度研究。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更是提倡剔除文学和哲学的界限。

在隐喻研究中,我们必须提到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就是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G. Lakoff & M. Johnson),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性隐喻,将隐喻抽象化为人们头脑中的思想。

Lakoff在本书中提出了“指称说”、“代替说”、“转移说”等8种隐喻理论。

相比传统观点将隐喻限制于语言文字层面的一种修辞手法,将隐喻从这种狭义的隐喻观点提升到认知的层面。

总的来说,隐喻来自人们认知的经验,又作用于人们的认知。

隐喻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经验。

因此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被界定为“是跨目标域和源概念域的映射,实现了不同概念的契合”。

二、女性主义的理论女性主义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社会中影响较为深远的理论思想。

它向社会长期存在的父权制发出了挑战,为女性社会文化地位提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文献记载,女性主义一般认为是从18世纪开始的,Mary Wollstonecraft于1792年所写的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早期的作品之一。

她主张女性应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地位,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

19世纪,受到法国大革命运动所提倡的平等自由思想影响,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苏醒。

女性主义者反对社会制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在1920年,女性主义获得了初步的成果。

这些早期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认为是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20世纪60年代前后,也就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由Kate Millet等的“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掀起了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以Betty Friedan所写的The Feminine Mystique为代表作。

法国作家Simone de Beauvoir以其作品Le Deuxième Sexe将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推到了高潮。

这本书被誉为是西方妇女运动的《圣经》。

她强调女性应首先经济独立才能逐渐改善社会、政治及文化地位。

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被称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一次浪潮在对前两次运动进行批判之后,强调在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的平等,它尊重和强调女性独立意识和个体差异。

在女性主义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女性作家,她们为捍卫妇女的权益发声。

女性主义作家们对女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女性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在女性主义作家的笔下,刻画的女性形象、故事情节甚至是背景及周围环境,无不表达她们对女性和当时社会制度的鲜明态度。

而房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第一,房间是父权制的压迫。

女性主义的存在主要目的就是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

在19、20世纪时期,不论任何地位的女性都依附着男性而活。

这些房间就像腐朽不化的父权制度一样关着的不仅是女性的身体,更是女性的思想。

在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黄色墙纸》中,主人公在产后被丈夫以治病为由长期关在贴满黄色墙纸的育儿室中,她也被禁止进行任何创作。

故事中的育儿室就是男性为束缚女性的思想和自由而设立的一个牢笼。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阳光明媚……为了保护孩子们,窗户上都安装上了铁条。

”在吉尔曼的观点中认为,父权制拥有和故事中的育儿室一样的属性,将女主角牢牢控制在手中。

主人公在黄色墙纸中看到了自己幻想的景象——一个女人从栅栏中向外爬。

在虚虚实实中,主人公最终因长期的压抑爆发了,从她丈夫的身上爬过去,爬出了这个房间。

而爬出这个房间也就意味着女主角挣脱了父权制的禁锢。

在丈夫和其他人的角度看来,她是疯了。

但其实自我和本我的疯狂,超我的意识却更加清晰地形成。

作者希望妇女们能走出锁住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自由。

同样,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达罗维夫人》中,达罗维夫人尽管是一个有钱人家的贵妇人,但是她常常感到空虚和无聊。

“犬疫和焦油味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也比坐在密不透气的卧室里端着本祈祷书强!”在男权社会中,男人不仅要禁锢女性,还要禁止她们获得教育,而从思想上完完全全控制女性。

达罗维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被控制的女性。

第二,房间是道德的束缚。

在当权者是男性的社会中,道德的标准都是向男性的一方倾斜。

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在尼克眼里汤姆作为一个有身份地位和金钱的男人找情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并没有因此有过多的谴责。

但在《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通奸行为却引起公愤。

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的眼中,男女追求欲望和快乐的权利都是平等的。

这些道德都是阻止妇女大胆追求人之本能的枷锁。

凯特·肖邦在她的作品《暴风雨》中就大胆地表达了女性“性解放”的观念。

女主人公凯丽斯塔在丈夫和儿子外出的情况下,与旧情人阿尔西旧情复燃,应阿尔西躲雨的请求,将阿尔西请进屋内。

“这时门下还需堵一个东西,挡住雨水的侵入。

”房间此时却是道德的框架的隐喻,而窗外的暴风雨正如凯丽斯塔的情欲急切地想要冲破房间道德的这道阻拦。

可她却拿来编织袋将门缝堵住,不让雨水渗进来。

说明道德已经植根于凯丽斯塔的心中,一时间她不敢跨出道德的底线,所以极力忍耐自己的情欲。

但是最终她的情欲还是击溃了理智。

作者对此并没有给予任何谴责,她让她笔下的女主人公能够冲破道德对女性的约束追求身体和心灵的快乐。

第三,房间是女性独立的标志。

房间在如前几部作品中的意象中是压迫和束缚女性的概念隐喻。

妇女倡导要走出父权制的房间,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女性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光是走出房间还不够,还要建造属于自己的房间。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强调女性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拥有这样一间房子,女性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房间是女性独立的标志。

这样的观点也同样地体现在多丽丝·莱辛的《到十九号房间》中,标题以房间命名点明了文章中的这间十九号房必然有着一个清晰的概念隐喻。

小说主人公苏珊在外人看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妻子、母亲的多重身份的压迫下,她已经筋疲力尽了。

在她照镜子的时候,镜子中的她是在父权制和道德的驯化下的自己,而真正的灵魂却已经开始自我反省。

她毅然选择离开家,来到了弗雷德旅馆第十九号房间这个比家里简陋许多的地方。

这个房间虽然只是暂时属于她的,但是可以让她的灵魂有所寄托。

这让苏珊的女性意识觉醒,找到了自我,她不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她只是她自己。

这间房子是她内心自我独立的一个隐喻。

通过上文对多部文学作品中房子意象的分析,房子的概念隐喻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房子是父权制的压迫;第二,房子是道德的束缚;第三,房子是女性独立的标志。

作家们通过对房间的隐喻来表达她们对妇女和当时社会制度的看法,将女性主义的思想梳理得更加清晰透彻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参考文献:〔1〕Chopin, Kate. The Storm [M]. The Literature of the American South, 1996.〔2〕Gilman, Charlotte Perkins. The Yellow Wallpaper[M]. Boston: Small& Maynard,1899.〔3〕Hanson, Jane. New Feminism Essays on Virginia Woolf[M]. Edition. London: The Macillan Press LTD, 1985.〔4〕Lakoff, George and Johnse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5〕韩阳.女性的压迫和解放——对《黄色墙纸》主题的分析[J].安徽文学,2014(11).〔6〕苏忱.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J].江淮论坛,2005(5).〔7〕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第二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姜黎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