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94577f01dc281e53af032.png)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篇一: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p>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0948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5.png)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绚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2.有人说,因人生经历相似,陈与义诗歌思想情感最接近杜诗,但“杜诗意境更为开阔,陈素来学杜,但远未及”请结合本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答案】1.A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写岳阳楼,本诗从大处着墨,视野宏观,借景抒怀;杜诗今昔对照,虚实交错,书写壮阔景象。
本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老木沧波”是作者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气韵苍凉;杜诗写出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和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陈诗自然有了杜诗那雄阔慷慨的风格。
只不过陈诗以“老木苍波”喻“己悲”之愁绪,侧重表现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杜诗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即使在孤舟漂泊之际仍心系国家,显得雄浑大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A.“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理解错误,诗歌中的“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秋。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6463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6.png)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④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③徙(xǐ)倚(yǐ):徘徊。
④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1.有人认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请试作赏析。
(5分)2.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陈诗不若杜甫深广。
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1、作者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
(2分)“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诗句描绘了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为下文抒情铺垫了凄凉的基调。
(3分)2、杜诗(《登高》)主题(感情)更深广。
(1分)陈诗侧重表现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虽然此诗也抒发华年不再,生命短暂的暮年感伤,但着重表现的是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沧波”喻“己悲”之愁绪。
(3分)而杜诗则把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多愁的感伤建立在忧国忧民、担忧社会时局的高尚的个人情操基础之上,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际老杜仍心系国家、担忧时局、怜悯苍生,故感情更显深广。
(2分)(只要答到类似“陈诗侧重表现个人之悲:亡国之痛、万里漂泊、年华空老;而杜诗则将个人之悲融入家国之悲,且更凸现家国之悲”即可)。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aec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8.png)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古诗词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56ed1192e45361166f543.png)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
全诗写景虽只这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C.“亲朋无一字”,诗人自叙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在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D.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14.这首唐诗是即景抒情的代表作,请结合全诗简析。
五、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景。
②《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③《礼记·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为现代政府选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借鉴。
13.B项,“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
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
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有想象,是虚实结合的妙笔,并非只有实写。
14.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唐杜甫《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
![唐杜甫《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3c45e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3.png)
唐杜甫《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原文: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
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
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高兴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水,第二句才写岳阳楼。
这个“水”字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
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3b0439b4daa58da0114a2b.png)
一、诗文《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三、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四、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
![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67a600066f5335a812178.png)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278e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b.png)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思想内容】
作者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对亲朋的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品词炼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句中的“坼”、“浮”两字,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3.【名句赏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从楼上望去,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诗句虚实结合,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恢弘的气势,衬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
《登岳阳楼》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91f4d6866fb84ae55c8da0.png)
《登岳阳楼》赏析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简答题】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答: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5、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c81f3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d.png)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登岳阳楼》阅读答案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坼乾坤戎马轩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8.分裂天地代指战争窗户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由整理,仅供参考: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2第6课《登岳阳楼》同步练习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坼()戎()轩()涕()泗()二、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四、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五、比较阅读《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
(甲)登岳阳楼萧德藻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浪荡:放浪游荡。
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
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
(乙)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中的“亲朋无一字”中的“字”应解释为___________。
《登岳阳楼》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d78a089f111f18582d05a85.png)
《登岳阳楼》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习题及答案】一、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019年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精选word文档 (6页)
![2019年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精选word文档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c12b7164b73f242336c5fa8.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e03c27c1cfad6195fa7de.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⑴第一层(一、二联)描写:登楼及登楼所见之景(或“洞庭湖之景”)(2分)
⑵第二层(三、四联)抒发:身世国运之忧(大意如此即可)(2分)
郗超荐贤
郗超①与谢玄②不善。
苻坚③将问严晋鼎④,既已狼噬⑤梁歧,又虎视⑥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⑦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⑧事。
吾尝与共在桓宣武⑨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11必能立勋。
”元○12功既举,时人咸叹超这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摘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地曾任参军、中书待郎。
②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虽指挥晋军击败苻坚。
③苻坚,前秦皇帝。
④问鼎,图谋政权。
鼎,传国宝器,比喻帝位、帝业。
⑤狼噬,像狼一样吞噬。
⑥虎视,像虎一样看。
⑦异同,偏义复词,偏指“异”。
⑧济,成。
⑨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
宣武,谥号。
⑩履屐,履,鞋。
屐,木头鞋。
代指普通人。
○11容,允许,许可。
○12元,大。
[译文]郗超与谢玄不友好。
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
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
登岳阳楼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精品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8199d6294dd88d0d26bd4.png)
《登岳阳楼》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习题】一)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登岳阳楼》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5d13cd1b84ae45c3a358c80.png)
《登岳阳楼》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解析】A “剽”读piāo,C“与”读yǔ;D“落”读luō。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 【解析】C.“是诗歌意旨所在”“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登岳阳楼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精品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07e269fad6195f302ba662.png)
《登岳阳楼》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整理了三个方面的习题——赏析辨识选择题、理解性默写、理解赏析简答题。
【习题】一)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cc29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c.png)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 答: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二.理解赏析作答: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赏析颔联。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6.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颔联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奇壮观景象,颈联写的却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
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11.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2.首联点明登临之意。
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认为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说说理由。
答案:
一.
二.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6.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7.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8.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意思对即可)
9.因为作者已是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10.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情感。
11.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伤己忧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联写诗人失去亲朋消息,自己既老且病,与孤舟为伴,漂泊在外,流露出孤苦无依的悲伤。
第四联写战乱不休,诗人感伤落泪,表达了作者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局面的忧伤。
12.同意后者,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知,杜甫当时的个人处境艰难、政治生活坎坷、国家动荡不安,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深沉的忧郁,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对国家多难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