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摘要:导生制是由“导生”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与e-learning优势结合的学习方式。
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生制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学生分组策略,即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性别差异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确定小组的人数、分组方式、确定“导生”并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策略,要从学习任务的分配、协作学习和学习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做好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导生制;混合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一、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内涵
所谓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其组织形式为: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会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1]。
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混合学习的基本形式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教师根据不同问题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开展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可以通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整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地解决我国高校教学中师生比失衡等问题。
二、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学生分组的策略
1.学生分组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分组是基于导生制学习的教学组织的前提,而分组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因此在分组时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
一方面,高校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各地在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学生整体的能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各有所长,或长于观察,或擅于表达,或思维敏锐,或心思缜密,等等。
如果将这些有着不同优势的学生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先进带后进、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2)学生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在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分组时如果将男女生混合搭配,可以丰富小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拓展学生思维。
(3)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
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与其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在分组时,如果将各种不同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人组合,有利于取长补短。
2.学生分组的策略
根据导生制学生分组的影响因素,得出基于导生制学习的学生分组策略:
(1)确定分组的方式。
宜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即将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而小组之间则在各方面大致均衡,利于平等竞争。
(2)确定小组的人数。
小组人数一般以4到6人为宜,人数太多容易使某些学生“闲置”,不利于组员的交流讨论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而人数太少则不利于互帮互助和思想的碰撞。
(3)确定“导生”,即组长或负责人。
引进“导生制”理念,将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进行联合培养,科学合理地将本科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名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生作为“导生”兼组长,带领本小组进行课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本科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4)教师要切实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在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合理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导生的纽带作用,掌握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
三、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本研究将研究生作为课程丰富的“导生”资源,导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生是连接教师与本科生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中,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教学组织是依托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的,具体的组织策略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1.学习任务分配阶段
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备课,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明确任务。
其次,对导生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课余与课前时间对导生进行有计划的、深入的培训,使导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清楚自己的职责,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三,对学生进行分组。
教师和导生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测试、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信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
第四,导生确定小组学习方式。
导生经过培训后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消化,并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具体的小组学习方式。
如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或“头脑风暴”,或合作阅读,或角色扮演式的情景学习,或完成某一完整的作品等。
2.协作学习阶段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适当的讲授仍然必不可少,不能因为有了导生就省略了讲解。
在课堂上,教师将课程的概要、重难点、课程的学习方式等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3]。
导生对组内的学生要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进行组内合理分工,根据学习任务分配阶段确定的小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
在基于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的协作学习中,导生首先应该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网络学习理念。
其次,提供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
除了师生交流互动平台,blackboard以“课程”为单位,为教师教学“课程化”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通过blackboard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资源管理、在线交流讨论、在线练习和测试,而导生通过对网络学习平台的管理,了解小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度等。
第三,要将面对面交流讨论与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
导生将学生的信息汇总总结,反馈给教师,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4]。
3.学习成果评价阶段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学习成果汇报时,应该从两个层面即学生个人层面和小组层面进行学生评价,两者之间的评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学生个人评价
对于基于导生制的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协作学习来说,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主要包括:
第一,学生个人平时表现。
对组内成员个体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通过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合作是否友好、在线讨论是否积极、在线练习与测评是否认真完成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导生对组员的相应表现进行评分并反馈给教师,经过教师同意的评分结果在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第二,学生个人平时作业。
作业一般包括学生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
个人作业方面,学生是否按时高质量提交是主要的评分标准。
导生对组员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每位小组成员。
对于优秀作业要及时在组内甚至全班进行表扬;对于质量相对较差的作业,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
第三,学生个人期末达标测试。
期末达标测试在学生个人成绩中占较大比例。
(2)小组评价
在小组评价方面,教师主要从小组的团结协作、成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表现好的团队进行肯定和表扬。
而未达标的小组要进行组内和组间反思,查缺补漏,及时纠正。
同时,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小组评分,学生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
根据小组成员的水平依次定出达标率,只要完成或高于规定的达标线,小组成员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论
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协作学习,弥补了现阶段高校师生比失衡的不足,促进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对一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同时,此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不强,学生对blackboard网络平台的使用熟练程度不高,教师对全局
的把握程度还不够好等,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海花.导生角色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3]周跃良,唐小娟.利用混合式学习改革高校教学的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
[4]张刚要,王苏平,沈大为.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