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1.教材分析(课程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整本书和相应的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对内容进行基本解读,对内容的重点和深浅等进行分析。

2.教学对象(学情分析):具体分析所任教班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

3.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讲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张熊飞教授也讲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策略: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5.教学思路(设计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媒体使用:说明要调用什么媒体,怎样调用。

7、课时安排:说明要安排几个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的整个流程,或授导式的'或探究式的。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过程。

9、教学反思:教学完成之后,对教学进行得与失等方面的思考,是教学总结和提高的重要举措。

10.1、三大模式:(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主导一主体"模式)。

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功能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作为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教学系统设计的任务通常是受学校或培训部门等用户的委托,为了让用户和设计者双方都能清楚设计过程的进行,需要用一个反映教学进程的模式图来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所有参加设计的人员较准确地了解将要做什么和将如何做,以及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自的不同职责。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16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变革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变革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变革教学评价,以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有“四个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凸显“听讲”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结合《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我们如何深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一、转变“教”的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倡导启发式,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教学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体两面,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学离不开教。

肯定地说,新时代的学本课堂更加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进一步落实“目标、问题、评价、支架、方法、环境”六个指导要素。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首要体现。

教师要依托课标、学情和教学内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落实素养目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二是精炼“三级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把课程目标变成课堂目标。

“教”和“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天山雪)

“教”和“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天山雪)

“教”和“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天⼭雪)教与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的学。

教指的是教师传授给学⽣知识、技能;学指的是学⽣通过⼀定的⽅法和途径获取知识和能⼒,使⾃⾝得到提⾼的过程。

教具有⽬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引导着学,⽽学具有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反过来作⽤于教,它推动教师的教,促进教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者的关系既不能概括为以教为中⼼, 也不是以学为中⼼, ⽽是教与学互相取长补短, 是辩证的统⼀。

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也体现在认知能⼒的阶段性转化,但⽆论是认知能⼒形成初期的以教为主体,还是认知能⼒成熟期的以学为主体,最终都转化为以促进学⽣的学为终极⽬标。

近段时间,我也通过学习,与语⽂组⽼师的探讨,对教研材料的认真阅读,对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有了⼀些感悟,下⾯,我就以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为例谈谈对⼆者关系的认识。

就语⽂学科来说,当⽂本类型不适合学⽣独⽴阅读时,当学⽣还不具备独⽴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能⼒依然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但是,先教并不是说⽼师把⾃⼰的知识全盘倒给学⽣,我讲、你听,这样很容易摧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导致教师越教,学⽣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先教要有所侧重,陶⾏知先⽣说:“我以为好的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乃是教学⽣学。

”所以,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是在讲清知识的同时揭⽰出规律,把⽅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养成⽅法意识,培养锻炼学⽣的学习⽅法和能⼒。

⽐如语⽂课中的古诗⽂鉴赏,对学⽣来说难度较⼤,需要先教后学,⽽考试中不可能考课内的诗歌,所以⽼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向学⽣渗透⽅法意识,教学⽣知⼈论世,通过作者、题⽬、诗中意象,重点字词等有效信息鉴赏诗歌,这样学⽣在⾯对⼀篇新的诗歌时才知道如何下⼿。

由此可见,⽼师的先教通过锻炼慢慢就能转变成学⽣的独⽴学习能⼒,所以,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把教师分析问题的能⼒转化为学⽣的独⽴思考能⼒。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

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

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

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浅谈美术课堂中“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

浅谈美术课堂中“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

教育纵横黎云靥:浅谈美术课堂中“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浅谈美术课對为主”与“以学为主”两_学模式的区别黎云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本文分为了三个部分对“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进行表述,第一部分是 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特点进行分别描述;第二部分是讲述了两种教学模式给课堂和学生带来的优缺点;第三个部分则是对现在教学活动的变革方向进行了筒单的阐述。

【关键词】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区别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_、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一) “以教为主”的特点从广义上来说,“以教为主”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笔 者在这里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要阐述对象。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课堂中,历来把“教”的位置放在先前,教师担当整个课程的中心和演讲者,而学生只是充当了“听”和“看”的旁观者,对于老师的讲解完全听取采用,不提问,不反驳。

“认真听讲”“看黑板”“按我的做法”这类耳熟能详的教师语言充满了学生的学习生涯,而又有多少人注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 “以学为主”的特点“以学为主”主要指以学生的“学”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讲解只是起到解惑和引导的服务作用,更多的是带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慢慢培养出的一种可持续的、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动态;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课堂维持思想自由的氛围,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活动。

二、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一)“以教为主”的美术课堂的缺点在大多数传统美术课堂中,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之后,在美术课堂上都存在一种疲软休息的状态。

如果此时教师只是在讲台上不断讲解知识点,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只会出现埋头看书、记笔记或者走神之类的情况,教师的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方法,只会使课堂丧失生动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还会因为长期的不交流而丧失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5-0173-01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

双主教学

双主教学

开篇语:2010年4月21日,荥阳市教育体育局召开会议,安排布署了课改推进工作。

会后,我们学校立即召开了校长办公会、全体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等不同层次的动员会。

在会上我们认真学习田宝华局长的讲话,客观地分析了荥阳教育的现状、课改的现状,深入研究了校情、师情、学情,深刻剖析了四中课改的基础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生长性,阐明了课改在提高学校发展的速度、提升办学的品味和层面、助推学校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

两年多来,我们坚持着、实践者、完善着,事实证明,课改是必须的、应该的、正确的。

一、双主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近年来,尽管课程改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长期以来,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和压力,以及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层出不穷:知识本位、应试本位和分数本位的课堂教学在横行其道,繁重的课业负担仍然充塞着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和“四个虚假”(虚假自主、虚假合作、虚假探究、虚假渗透)的课堂“模式”依然占据着一些地方和学校课改的高地。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真正体现,内心充斥着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和挫折的感受,极其缺少积极、愉悦、兴奋、发现和成功的体验。

田宝华局长曾经讲过: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常常以“为学生的将来负责”的名义从事着极不道德的教育教学。

比如,我们的教师独霸着时间、独霸着课堂、霸占了课上,又霸占了课下,还霸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是一种不合道德的做法。

尽管我们的教师是出于“好”的初衷,但不能用错误的方法,用背道而驰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果我们收获的教育成绩让学生付出了失去未来成长动力的代价,那么,所谓的“一切为了学生”便成了“美丽”的借口。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很难落实。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即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式教学系统设计(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具有以下特点:(三)“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我比较喜欢“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学习资料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文档。

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对比

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对比

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对比
常见的教学设计包括三种: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传统的面向教师的教学设计;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构建主义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
3、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目前比较新兴的教学设计。

(一)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

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像力。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有利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却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在理论、方法和过程上都兼取以上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
用。

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所以是目前比较完善的一种教学设计。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教学系统设计》简答题

《教学系统设计》简答题

简答题(1)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其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答: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程序”。

基本环节:(1)学习需要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4)学习环境分析(5)确定学习目标(6)设计教学策略(6)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2)教学系统设计包含哪几个层次?请举例说明。

(P10)答:(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做产品来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含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

(3)教学系统设计包含哪些基本要素?(P23)答:(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环境设计(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4)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5)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1)完整性和规范性: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地设计;教学过程地设计;教学评价和反馈设计;总结和帮助。

(2)可实施性:时间性、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3)创新性: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6)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说明其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答: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变教为学

变教为学

“变教为学”从哪儿做起?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

如果教师“教”的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可以称之为“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

这种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并且贯穿始终,学生的活动是伴随着教师“教”的活动而出现的,处于被动和被约束的状态,缺少自发性、自主性和自由性。

一、教与学易所谓“变教为学”就是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始终。

这种教与学的易位追求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以学为主”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是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呈现的。

比如“直线、线段、射线”的教学,就可以设计如下四项学习活动:查字典并记录每个字的意思(直、段、射)。

根据字典的解释,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

与同伴说说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共同之处与区别。

想想成语“一望无际”、日常用语“一直走”与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

这四项学习活动的行为动作分别是“查字典并记录”“画出”“说说”和“想想”,动作的主体是学生。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围绕这四项学习活动展开,期间学生可以自发地提出问题、自主地操作思考、自由地交流分享。

通过这些活动期望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共同特征“直”的含义,同时理解直线和射线“无限延伸”的含义,并且学会使用直尺画出线段。

“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导学、诊学、助学”。

其中“导学”指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导学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学”,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什么和做什么;二是“愿学”,也就是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具有开展学习活动的动机;三是“会学”,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合作的,不同的学生可能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概述试题(80题)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概述试题(80题)

第⼀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概述试题(80题)第⼀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概述试题⼀、单项选择题(20题)1、教育技术的内涵是()A.教育技术就是运⽤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B.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技术与⽅法的总和。

C.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中使⽤技术设备进⾏教学的技术。

2、建构主义的代表⼈物是()A.加涅B.布鲁纳C.⽪亚杰3、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是()A.设计环节不同 B.设计主体不同 C.设计内容不同4、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更名为“教育技术”。

A. 电化教育B. 信息技术教育C. 教学技术D. 计算机辅助教育5、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A.视听传播阶段 B. 教育技术阶段 C. 视听教育阶段 D. 视觉教育阶段6、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A. 经验之塔理论B. 传播学理论C. 系统理论D. 直观教学论7、程序教学理论是由()提出的A. 斯⾦纳B. 维特罗克C. 布鲁纳D. 桑代克8、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应该是()A. 教学的引导者B. 学⽣的保姆C. 教学的控制者D. 知识的传播者9、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A. 观察的经验B. 做的经验C. 给学习者的刺激D. 抽象的经验10、布卢姆将认知领域教育⽬标分为六个层次()A. 知道、领会、运⽤、分析、综合、评价B. 理解、知道、应⽤、综合、分析、评价C. 知道、理解、运⽤、综合、分析、评价D. 知道、领会、运⽤、评价、分析、综合11、学⽣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的内容,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学⽣的年龄、学历、初始能⼒B.学习的⼀般特征、初始能⼒、学习风格C.学习风格、初始能⼒、学习兴趣D.学⽣的社会环境、初始能⼒、⼀般特征12、对于教学⽬标和教学⽬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的,两者⽆相互关系B.教学⽬标和教学⽬的是类似的C.教学⽬标和教学⽬的只是表达⽅式不⼀样,其实质是相同的D.从某种⾓度来看,教学⽬标就是教学⽬的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13、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设计、开发、应⽤、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社会需求⼈才的过程C.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样的,只是⽤不同的名词来表述⽽已D.教学设计是运⽤系统⽅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标,建⽴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案、试⾏解决⽅案、评价试⾏结果和对⽅案进⾏修改的过程14、前段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个重要步骤,教师在考虑该步骤是应该注意那四个⽅⾯?()A.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标分析、学习效果分析B.学习环境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C.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D.学习媒体选择、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标设计、学习内容分析15、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年作出的()A.1972 B.1973 C.1977 D.199416、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A.媒体技术 B. 资源开发技术 C.教育技术 D. 教学⽅法与⼿段17、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18、经验之塔可分为三⼤类,按直观程度从⾼到低排序,依次是( )A.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B.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C.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抽象的经验D.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做的经验19、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 1994 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C.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D. 关于设计、开发、利⽤;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20、下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标中,说法错误的是()A. 培养学⽣具有终⾝学习的态度和能⼒B. 培养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C. 培养学⽣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式D. 培养学⽣学会使⽤计算机⼆、多项选择题(10题)1、关于教育挂术、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错误的说法是()A.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B.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C.信息技术⽔平⾼的⽼师没必要D.教育技术的核⼼是信息技术2、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A.学⽣活动是否充分深⼊ B.教学图⽚是否有助于教学⽬标的实现C.所选⾳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的⽬的 D.学⽣的协作程度3、下列哪⼏项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A. 资源的开发B. 教学的设计C. 资源的评价D. 资源的应⽤4、学习任务的来源可以是()A. 对已有教材的重新开发B. 对已有课程的重新开发C. 真实⽣活,与⽣活相关事件D. 当今世界上和历史上的重⼤问题5、关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够⽀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B. 能够⽀持教育教学改⾰的实施C. 能够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D. 能够优化教学过程6、关于教学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教学设计是智能技术B. 教学设计强调系统⽅法的应⽤C. 教学设计与平常所说的“备课”没有区别,但是它更强调系统⽅法的应⽤D. 教室环境的不同影响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7、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演⽰⽂稿的过程中,⾸先要进⾏需求分析,它包括哪⼏个⽅⾯的内容()A. 教学内容B. 学⽣的认知特点C. 教学⽬标D. 教学活动8、与1994定义相⽐,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的变化包括()A. 领域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B. 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C. 研究⽬标界定为“促进学习和提⾼绩效”D. 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和管理”9、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般包括()A. 制定教学策略B.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C. 阐明教学⽬标D. 教学设计⽅案的编写E.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10、下列关于教学⽬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标阐明具有⾮常重要的地位。

数字化学习系统_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

数字化学习系统_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题目:摘要自从进入信息时代开始,数字化这一个词就开始渗透各行各业。

顺应这一潮流,数字化学习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系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者的青睐。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数字化学习系统呢?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应用模式有哪些?针对这三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立足点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系统,最重要还是要应用于教学。

因此,下面我将会从教学模式的角度,结合各种实例去分析我的观点。

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和研究,能深刻理解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内涵,这对于一名教育技术学的学生来说,是以后设计教学系统所必须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系统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实例分析正文一、定义:什么是数字化学习系统?1.数字化学习系统目前为止,对数字化学习系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查阅了很多资料,从微观的角度上看,可以从数字化和学习系统两个角度去理解数字化学习系统。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学习系统,参阅《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系统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运用于实际的有效促进教与学的系统。

再则,要理解什么数字化,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而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数字化的技术革新,才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时代。

同时,如果从宏观的角度上去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教学资源,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资源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数字化学习系统归类为一种交互多媒体的教学资源。

因此,它具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一般特点:1)数字化学习系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的发挥;2)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数字化学习系统可用于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引言教学方法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育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被现代教育方法所代替。

本文将从师生角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比较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异同点。

教育目的与方法传统教育方法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考试、升学和用于职业生涯,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讲述的教学形式,简单重复的演练,学生在课堂外凭借记忆来靠近考试。

学生中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难进行创造性思考。

现代教育方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学方法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获得学生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的体验。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下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教育方法强调学习和传授知识,侧重于传递教育机构或社会所认可的学科知识,有条不紊地进行考核。

如数学和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内涵,学生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

现代教育方法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化、多样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教育方法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自主学习的渴望,学校在某些领域开设十分多样的学科。

教学形式的异同传统教育方法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导,师生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的依赖关系。

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有限,以听课、作业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发展。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效果也相应很难得到提高。

现代教育方法大量运用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像、网络教学等方式,实现学科知识的网络化、可建性体验。

同时现代教育方法还汇聚了学生和教师的精神之间的互动,旨在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参与、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自主环境下课栈知识,练习技能、探究世界、获取信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把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的教育方法

把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的教育方法

把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的教育方法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改革的浪潮,气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

教育事业也不例外,首先教育事业的改革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1 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从语文课的课程来说吧,这门课程本身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加上人们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干扰和“注入式”,“满堂灌”的侵蚀,教学质量的低下及教育事业的落后,当前的课堂教学结构已是势在必行了。

为了改革教学“以授带学”的教学思想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我学习了课堂教学结构三个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思想转变上力争做到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原来固定不变的模式,由学生原来的“学会”,变为现在的“会学”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逐步摸索更适合当前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调整教学关系,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方法,贯彻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会知识的方法,找到合理的途径,努力做到课内外结合和无师自通相结合,使“学会”变为“会学”。

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实践性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识字和词,析句分段等能力,教师应本着在游泳中让学生学会游泳的原则,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书产生浓厚的思想感情,教师要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集体探讨深入理解。

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悟出读书的方法,找到一条自学语文,打开知识窗户的好途径。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运用了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教学方法,初步地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1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改革教学结构方面,我学习了课堂教学结构三个为主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學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方法,把原来的预习—讲解—练习这种周而复始千篇一律的教学环节,变成现在的学习—交流—启发—讨论—写作练习,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尽量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书产生浓厚的思想感情。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

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

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

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以学为主以教为主的七个要素

以学为主以教为主的七个要素

以学为主以教为主的七个要素一、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准备的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任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

学习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从事该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一般特征;二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该项学习与态度。

2、学习者学习风格是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有的人将它定义为,“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

”;还有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二、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概念,指学习者学习情况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

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么了。

1、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2、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由此可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即解决了“为什么”和“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

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

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

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以课程标准为参考,以教材和教材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这样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对教材、教师的迷信,对教材的结论深信不疑。

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会逐渐丧失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以及探究能力,无法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即学习的过程是意义的同化、建构过程,而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强调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并且创设环境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即在同环境的交流过程中将“知识”同化。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对有自主探究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就学习的过程来说,其理论基础决定了该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联系思维能力,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所体现出的先进性和长远性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具备的。

但是,我始终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的、万能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很多缺陷。

其一,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提出及评价。

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自发的,可是因为中学生的不成熟,如果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那么可能会严重偏离基本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从传统式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
的转变应该是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对课堂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你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像“自由王国”一般,陷入失控的地步。

3.适合的教学模式
我个人认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只存在理论的差异,不存在优劣的差距。

合理的教学,应该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合理的整合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是这个中心时刻隐藏着教师的身影,教师还是得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对课堂进行有效地指导和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