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时尚服饰如何反映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征?
时尚服饰如何反映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征?一、历史文化对时尚服饰的影响时尚服饰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和文化符号,深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服饰设计师往往借鉴和融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展现独特的时尚风格。
比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唐风韵、宋元雅致以及清末时尚都对现代时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服饰方面的历史探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时尚的源头和演变。
1. 汉唐风韵:中国古代的汉唐风韵对于现代时尚具有重要的启示。
这个时期的服饰追求简约、典雅的风格,注重细节和质感的运用。
柔美的曲线和华丽的刺绣,都成为了后世时尚的重要元素。
例如,现代设计师不断将汉唐风韵的元素融入到新的设计中,打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服饰。
2. 宋元雅致:宋元时期,服饰风格追求大气、端庄和高雅。
丝绸、云锦等材质常被用于制作华丽的服饰。
如今,这些元素仍然能够在时尚界见到。
许多设计师参考了宋元时期的服饰特点,将其融入到当代作品中,创造出优雅而独特的时尚风格。
3. 清末时尚:清朝末年,西式服装的引入使得服饰风格发生了变革。
西方的轮廓剪裁和裙摆,被与中国传统服饰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时尚风格。
这种融合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
在现代,我们可以看到清末时尚对于时装设计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西式元素经常被融入到中式服装中,创造出别具魅力的时尚作品。
二、时尚服饰与地域文化的互动不同的地域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而时尚服饰作为文化的表达,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特征。
世界各地的服饰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气候、民族特点和社会习俗。
1. 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中的时尚服饰以柔美、典雅和内敛为特点。
中国的旗袍、和服、韩服等都代表了东方文化独有的时尚风格。
这些服饰注重线条美和细节处理,在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上也有独特的追求。
东方文化的时尚服饰透露出一种含蓄和神秘感,引起了全球时尚界的广泛关注。
2. 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中的时尚服饰以个性、自由和大胆为特点。
浅谈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献身精神
浅谈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献身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对平凡生活的真善美的一种提炼,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心灵情感互动的反应。
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生活的积累,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涉世的深浅会直接影响看问题的深刻程度。
艺术家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一,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的时代,他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见,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艺术家们都与社会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无不打上人类所在的社会和环境的烙印,一方面,艺术凸显了和表现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但另一方面社会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艺术的流变和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的存在于发展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这只是一种哲学反映论,一种社会学的理解。
艺术若是离开了其所存在的社会,那么艺术也就等于是离开了其生存的土壤,失去了其得以维持生命的源泉和根脉。
所以,艺术存在于社会中,它表现着社会生活、演绎着社会发展动向,而社会也不断地为艺术提供艺术原料,也只有在人类社会环境中艺术才将得以继续存在发展下去和丰富起来。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在人类历史发扎中,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使得艺术家地理起来,艺术家的作用体现为借助其艺术手段记录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对每个人都发生影响,人们对自身及周围事物总是要产生反应,表现出来就是各种情感。
暑假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艺术创作中必然包括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态度,或歌颂,或赞美,或鞭挞,或批评。
装饰艺术运动及其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及其风格装饰艺术运动兴起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30 年代,它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设计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背景。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使设计风格的更新。
在当时,现代主义设计正在崛起,但装饰艺术运动却并非完全摒弃装饰,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装饰与现代性相结合。
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鲜明。
首先,它强调装饰的效果。
与传统装饰注重自然元素和历史风格不同,装饰艺术更倾向于运用几何形状、线条和对称的构图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大量的直线、折线、弧线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简洁而富有动感的图案。
色彩方面,装饰艺术运动偏爱鲜艳、浓郁的色彩组合。
金色、银色、黑色等强烈对比的色彩常常被运用,以展现奢华和现代感。
这种大胆的色彩运用,不仅让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引人注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奢华和繁荣的追求。
材料的选择上,装饰艺术运动广泛采用了新材料,如不锈钢、玻璃、塑料等。
这些材料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为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不锈钢的光泽和硬度,被用于制作家具和建筑装饰,赋予了作品冷峻而现代的气质;玻璃的透明和折射特性,则被巧妙地运用在灯具和装饰品上,营造出璀璨的效果。
装饰艺术运动在建筑领域有着显著的表现。
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风格。
比如,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它的尖顶设计充满了装饰艺术的特色,不锈钢的材质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还有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以及金属结构的运用,都体现了装饰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在室内设计方面,装饰艺术运动注重营造豪华而舒适的空间氛围。
家具的设计常常采用几何形状和流线型的线条,表面则使用高档的皮革、木材和金属材料进行装饰。
地毯、窗帘等纺织品也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图案和色彩,与整体环境相呼应。
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深远。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感情。
那时的舞蹈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性爱,可以说,没有一项重大活动能离开舞蹈,没有任何一族人群没有舞蹈,所以,舞蹈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艺术和社会意识形态,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和理想审美需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等社会作用。
它从起源、形成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被人类代代相传,且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发展。
舞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由客观事物来决定和制约。
它不是舞蹈工作者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也不是想当然便可创造出来。
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舞蹈,但反过来它又作用与社会。
舞蹈史虽然是舞蹈本身的历史,但它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史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窥见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哲学和风俗等各个方面。
舞蹈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点必须肯定。
但是,舞蹈中反映出来的生活不等于实际生活,由于人的主管作用,舞蹈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消极的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从生活到舞蹈艺术,不是原封不动地直接搬移,而是经过人的头脑和加工制作。
生活中的动作是生动丰富的,但这些动作还不是舞蹈,只是舞蹈动作的来源。
舞蹈动作还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发展而来的。
比如由舞蹈家杨丽萍主创的原生态舞蹈作品《云南印象》,它整个作品全部都是来自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的礼教、信仰、习俗等一些原生的朴素的元素。
但她不是简单的搬用,而是经过提炼、升华,让最能表现每个民族特征的舞蹈情绪化、形象化,让你一看就知道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让你看后被这场舞蹈有所震撼感动,让它更有生命力更具有世界性。
艺术设计艺术的创造设计界的灵感源泉
艺术设计艺术的创造设计界的灵感源泉艺术设计是一门充满创意和灵感的艺术形式,其灵感源泉广泛而多样。
设计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多个层面,包括自然界的美景、文化传统的瑰宝、人类情感的表达等。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创作灵感的来源以及对设计师们日常工作的影响。
1. 自然界的美景大自然是无尽的创作灵感之源,艺术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设计师们常常从山水、花草、天空等自然元素中汲取灵感。
美丽的风景与自然中的色彩、纹理、形状等元素都成为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比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可以启发设计师打造出华丽的花朵图案,一片宁静的湖泊可以激发设计师创作出宁静和谐的色彩搭配。
2. 文化传统的瑰宝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
古老的建筑、传统的绘画、手工艺品等都能为设计师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都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设计师们可以从中借鉴和融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意境、日本的和风建筑中的简约之美,都是设计师们常常探索和应用的灵感来源。
3. 人类情感的表达艺术设计是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工具,而人类情感是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设计师们通过观察和感知人们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从中获得创作灵感。
例如,设计师可以根据人们对某种产品的期待和需求来设计一个符合情感共鸣的作品。
人类的欢乐、悲伤、渴望等情感状态都可以在艺术设计中得到表达和体现。
4. 技术和科学的突破艺术设计领域不断涌现的技术和科学突破也为设计师们带来了无限的灵感。
新的材料、工艺和生产方式能够开拓设计的边界,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例如,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师们可以打破传统制造的限制,创造出更为复杂和独特的作品。
5. 社会与时代的变迁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也是艺术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
时代精神、社会事件和文化潮流都会对设计师们的创作产生影响。
设计师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热点和人们的需求变化,以此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
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方式,它承载着人类对于世界的感
知和理解。
而这种感知和理解往往是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塑造的。
因此,艺术作品往往可以被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
首先,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家们通过
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人类关系、政治事件等方方面面的看法和感受。
这些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它们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感知和思考的产物。
其次,艺术作品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了
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
比如,古代的绘画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音乐作品可以反映出当时的音乐风格和民俗习惯,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此外,艺术作品也可以成为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催化剂。
许多艺术作品都是对于
社会不公、人权侵犯、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呼吁和抗议。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唤起了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总之,艺术作品不仅是对于个体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们记录了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传递了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催化剂。
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史论解读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
艺术史论解读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时代精神与价值观的呈现与传承。
通过对艺术史的论述,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的相互关联,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解读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的表达。
一、艺术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时代精神是指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心理倾向,是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发展的结果。
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对于时代精神的表达和反思。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感受的产物,更是某一时代的集体意识的体现。
通过观察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洞察到时代精神的印记和演变。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为例,其时代精神主要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艺术家通过描绘人体、表达自由和个人尊严等主题,展现了对人类精神价值的崇尚。
而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艺术家则投身于对科技、工业和都市生活等现代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表达,体现了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时代精神。
二、艺术作品与价值观的关联价值观是指人们根据道德、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观念和信念来判断事物价值的综合准则。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其创作和评价往往受到特定的价值观的影响。
在历史上的一些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特定价值观的体现。
例如古代中国的山水画,反映了中国人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宁静生活的审美观念;而在欧洲的宗教画作品中,基督教的价值观被深入地融入到作品中,强调信仰、救赎等内容。
同时,艺术家也能够通过作品表达对于既有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
例如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艺术家通过拼贴、抽象等创作手法来打破传统观念,挑战既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
三、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解读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来解读。
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通过对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例如,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是对于西班牙内战的反战呼声,《自由引导人民》则通过象征性的形象表达了对法西斯专政的反抗。
艺术风格的形式有哪些关键关键构成因
艺术家的风格是艺术家本人精神风貌、思想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法国18世纪评论家布封曾在他的《论风格》一文中提到“风格即人”的著名论点,马克思对此十分赞赏,并阐述过类似的见解。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艺术风格不是别的,正是创作主体思想、审美意识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家本人的印记和标志。
其二,稳定性
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是指艺术家特定的风格特点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创作的许多阶段和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这种相对稳定性和艺术家的性格、情感、气质等关系较大,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继承性,也是形成艺术风格相对稳定性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个艺术家在自己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使自身的审美意识得以充实和完善,这种审美意识的确立,是一个人全部心理因素及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发挥作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它甚至会促使自己形成独具特色的思维定势和审美定势,使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在创作生涯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艺术家的风格,正是审美意识或观念的具体显现。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为人们认识艺术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人们可以从这种相对稳定的风格特色中寻觅到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并沿着这种特色所形成的轨迹,考察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果的价值。
艺术风格还是美学理论、艺术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风格的存在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艺术的内在规律,因而它很早就成为艺术理论家关注的重要方面。风格最早是指人的风度与品格,后来才移入艺术。在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风格理论。诸如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气”和“体”,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体性”、“风骨”、“风貌”,钟嵘《诗品》中的“味”,以及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都是对风格的分析与阐释。近代以来,国内外的艺术理论界更是注重对风格的研究,把它作为分析、认识艺术现状与规律的主要渠道之一。
艺术概论 第四章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新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包 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反传统为宗旨。 重要艺术特征:主观性、内向性。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二、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
2、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艺术灵感的产生条件:
1.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在艺术家头脑中要储存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 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2.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
只要一触机,便会立即爆发艺术灵感。
第三节
(2)结合各种人于一身,或各种事于一物
(3)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作生活中 没有的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三、艺术表现(意象物化)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 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 艺术作品。 1.条件:物质媒介和艺术技巧 2.追求:完整性和独特性
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 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2、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 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 世界观: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 自然观等。 (1)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 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2)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才能把握和揭示 出生活深层中的本质和规律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荩赵韶峰【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对平凡生活的真善美的一种提炼,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心灵情感互动的反应.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生活的积累,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涉世的深浅会直接影响看问题的深刻程度,这种思想情感与文化修养则决定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位.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复,而是一种提炼和概括,当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他已经在赞成或者反对什么了,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对社会的进程产生某些推动作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期刊名称】飞天【年(卷),期】2011(000)020【总页数】2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对平凡生活的真善美的一种提炼,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心灵情感互动的反应。
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生活的积累,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涉世的深浅会直接影响看问题的深刻程度,这种思想情感与文化修养则决定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复,而是一种提炼和概括,当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他已经在赞成或者反对什么了,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对社会的进程产生某些推动作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社会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艺术家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思想或不同的人生观。
艺术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他的艺术作品都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艺术作品必定顺应着那个时代潮流,也必然创作出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论述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论述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主要体现在:
(1)社会生活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了这些方面的印记。
正因为艺术家总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的艺术创作也无不深深地受之影响,显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及每个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2)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创作主体来看,既然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他所赖以生长的社会环境,那么他对这个社会环境也就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因而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改进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愿望。
艺术家选择的是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业,他们在创作时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这是艺术家应有的神圣的社会职责。
总之,一方面,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日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艺术家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精神与文学艺术创作
时代精神与文学艺术创作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在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所共同具有的特点。
时代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主观感知的。
时代精神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表现。
文学艺术创作也是受时代精神影响的,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近现代以来,不同的时代精神影响了文学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19世纪初,欧美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下,文学艺术开始以自由思想、个性挣扎为主题,如浪漫主义的崇尚自由、个性和异己等等;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批判传统、重视革新、表现绝望、压抑的心理状态,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运动又批判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追求多元性、强调后现代的社会、科技、文化和心理现象等等。
这些文学艺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
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文学艺术创作的方式和手法也不断变化。
文学艺术从一开始的穷困潦倒,到现在各大文学艺术奖项颁发,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不断提高,创作手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代精神的变化。
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快节奏、多元化、科技驱动的时代。
这种时代精神反映在文学艺术中,表现为多元化、异质化、跨文化等等。
比如网络文学、电影、微电影等新兴文学艺术形式,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科技手段,将文学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和欣赏体验。
不过,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有些质量比较差,也缺乏深度和思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品味。
此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也面临着版权保护等问题。
总的来说,时代精神和文学艺术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的创作方式和手法都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
论述文艺的时代精神
论述文艺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对于生活、思想和价值的共同认知和追求。
文艺作为时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精神的特征和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中探讨时代精神的变迁和体现。
回顾古代文艺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中,文艺作品往往以歌颂君主、美化社会秩序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
例如《诗经》中的《国风》一诗,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和对君主的忠诚。
这些作品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即尊崇权威、强调等级秩序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进入近代,随着社会变革的推动,文艺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在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文艺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对于自由、个性和情感的追求。
例如德国诗人歌德的《浮士德》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和力量的主人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个人解放和自由意志的追求。
这种浪漫主义的时代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
进入20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主义运动兴起,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对于现代生活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通过对记忆和时间的探索,呈现了现代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这种现代主义的时代精神表达了对于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于现代生活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当代文艺作品中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精神。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文艺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对于身份认同、文化多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中国作家莫言的《丰乳肥臀》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沉浮与变迁,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中家庭、性别和权力的问题。
这种当代的时代精神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个体命运的思考。
时代精神的变迁和体现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在其他艺术领域中找到。
例如,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能够通过影像的视觉语言传达时代的精神。
例如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通过对于纳粹大屠杀的再现,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拷问和对于正义的追求。
这种电影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人性的关怀。
文学艺术与时代精神
文学艺术与时代精神文学艺术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反映,艺术家和作品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而时代精神则是表述当时社会的思潮和价值观念,是对某一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特征的总结。
文学艺术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互相照应和补充。
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多元化和多样性上。
传统的单一文化和思想的主导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人们更加追求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创新。
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现象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学艺术的价值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学艺术家,应该更加注重对时代精神的深入探究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反映和表达社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
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学艺术中发现更加宝贵的价值和内涵。
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来都是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
在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认知主要集中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力量上。
当代社会的文学艺术更加重视表现和体现人类的精神需求、价值观念和思想。
这种转变和改变反映了社会的新变革和历史进程。
同时,文学艺术也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和社会进程。
文学艺术通过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文学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人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和成就。
创作和表现多样化的文学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符号。
艺术家们可以用基于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塑造社会形态和人类精神。
这是文学艺术和时代精神之间的一个重要关联。
总之,文学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
文学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美学风格,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表征和载体。
时代精神的变迁和发展也不断激发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变革。
文学艺术会一直跟随时代的节奏和步伐,用自己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社会的感受和观点,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缩影,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观。
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能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不仅仅是时代的风尚,更是一种呈现时代特征和现象的集合。
首先,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借用社会上的事件和问题,以此反映出时代的特殊现象。
比如,20世纪上半叶,尤瓦尔·哈里发的小说《1984》揭示了当时极权主义的崛起;而现代电影《战狼》则从一个特种兵的角度,呈现了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自我保卫的决心。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见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思考和呈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价值观。
其次,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是对艺术理念的革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家也在不断突破传统和创新。
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米开朗琪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挑战了宗教界对于宗教艺术的规范,开辟了人文主义的新篇章。
同样,现代音乐家约翰·卡奇以其前卫的创作理念,打破了音乐的传统结构,开启了电子音乐的新时代。
这些革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形式,也反映了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此外,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也体现在作品中的思想和主题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艺术作品反映了时代中热点问题和人们的内心思想。
例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9世纪的小说《悲惨世界》中,通过描述贫困与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
今天,我们也能在电影中看到对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人权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与时俱进的思考和灵感。
总之,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反映,是艺术家对于时代的思考和表达。
无论是在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欣赏音乐还是参观美术馆时,我们都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思潮。
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展现时代特征和价值观的一面镜子。
浅谈时代背景与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浅谈时代背景与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时代背景对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艺术家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时代背景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常常与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相契合。
例如,在现代主义兴起的时代,艺术家追求创新、个性、抽象、超越传统的表达方式,批判性地反思传统艺术的约束,形成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其次,时代背景影响了创作的主题和内容。
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反映和评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例如,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印象派艺术家,面对现代城市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以观察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瞬间印象为主题,通过色彩、光影等技法表现出一种轻快、模糊的感觉,与当时社会中快节奏、无序的生活相呼应。
此外,时代的艺术发展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媒介,从而推动了艺术风格的变革。
例如,摄影的发明使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捕捉和再现现实,艺术进入了以影像为主导的时代,这对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催生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时代背景与艺术家艺术风格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但同时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借助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创造出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艺术作品。
古代文人的艺术创新与时代精神
古代文人的艺术创新与时代精神在古代中国,文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精英,他们以诗词、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这些文人不仅是艺术的创造者,更是时代精神的代表。
他们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塑造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时代精神。
一、文人的创新思维古代文人以其开放的思维和对艺术的热情,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诗歌创作中,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韵律和字数要求,而是尝试使用白描、叙事等形式,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个性化。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其铿锵有力的文字和情感真挚的描写,将诗歌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书画方面,文人通过创新的笔法和构图技巧,赋予作品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写实主义,而是追求意境和写意。
明代文人文征明的山水画就以其独特而奇特的笔法和意境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二、文人的时代精神文人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传递和表达着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古代文人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政治风云,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
在唐宋时期,文人们笔触中充斥着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他们以诗词和散文为媒介,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于社会政治的忧虑和愤慨。
如苏东坡的《赤壁赋》和陆游的《钱塘湖春行》,以饱满的情感和辛辣的讽刺,揭示了时代的黑暗和腐败。
而明清时期,文人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和精神追求。
他们以诗词和小说为载体,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如明代文人杨慎的《临江仙》和清代文人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因其细腻的形象描绘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文人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文人以其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时代精神,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圈,也对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诗词创作方面,古代文人的作品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的范本。
他们的审美观念和造诣,促进了古代诗歌的发展,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如何反映时代精神
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精神面貌。
从20世纪初的爵士乐到今天的电子舞曲,流行音乐的演变不仅是音乐风格的变化,更是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人类情感的反映。
20世纪初,爵士乐的兴起标志着流行音乐的诞生。
这种音乐形式以其即兴演奏和强烈的节奏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活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爵士乐的流行,也与美国黑人社区的文化认同和种族平等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入50年代,摇滚乐的诞生代表了年轻一代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和对个性表达的追求。
摇滚乐的强烈节奏和充满激情的歌词,成为了青少年文化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对变革的渴望。
60年代的民歌运动,则是对社会不公和战争的反思。
音乐家们通过歌曲传达和平与爱的信息,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正义。
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70年代的迪斯科和朋克音乐,分别代表了享乐主义和反主流文化的兴起。
迪斯科音乐的欢快节奏和华丽的舞台表演,反映了经济繁荣时期的乐观情绪;而朋克音乐的粗糙声音和反叛精神,则是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音乐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与粉丝互动,而音乐的创作和分享也变得更加便捷。
电子舞曲和嘻哈音乐的流行,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也展现了年轻人对自我表达和创新的追求。
总之,流行音乐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变化,更是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人类情感的缩影。
通过流行音乐,我们可以窥见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感受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208230[作者简介]敖恩(19542),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002年10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2第31卷 第5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 Vol.31 No.5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敖恩(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 社会是人的社会,时代精神也是人的精神,人的艺术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进行,因而各种风格个性都会打上社会思潮和时代风尚等的烙印,社会与时代最终体现的也是人的精神。
因此,天生的气质不可能决定一切艺术风格。
[关键词] 时代精神;社会生活;艺术风格;影响[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2)0520070204 艺术风格问题,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论研究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在中外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这一位艺术家的全部创作之中,体现在他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等各方面,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对于艺术家来说,探讨艺术风格,可以认识自己的所长与所短,从而发扬长处、补其不足,更好地发挥其艺术才能。
可以说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每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由于其生活经历、审美理想以及艺术修养和艺术个性特征等的不同,在艺术创作中对题材的处理、形象的塑造、艺术语言的运用和艺术传达、表现的手段等诸方面亦不同,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艺术家的艺术风格。
换句话说,所谓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一系列作品显示出来的,在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统一中的独特艺术个性标志和比较稳定的一种总体美学风貌。
它与艺术家的生活个性、修养特色紧密相关。
事实上,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艺术作品的各个层面,更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又蕴藏着深刻的客观社会原因。
艺术家总是处在一定的时代、民族、文化、地域之中,那么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就不能不受到他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对艺术风格影响是非常大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社会性的。
作为社会性的艺术,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和时代风尚的影响。
艺术家作为一定社会的成员,他的创作活动总自然地与一定范围的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总是体现着一定范围内社会生活中广大群众或集体的愿望与艺术审美趣味。
所以艺术家的个性,也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参与一定社会活动而形成的。
离开社会与历史,孤立地谈艺术家的个性是毫无意义的。
人的理性思维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成熟和发展的,甚至连先天的气质,也可以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艺术家个性的千差万・07・别是形成艺术风格多样性现象的内在原因。
一位生活豁达、为人豪放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就可能豁达、豪放。
相反,在生活中严谨持重、心细入微的作者,在艺术作品中很可能形成细腻、柔美的风格追求。
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郎,在其铜版画名作《基督传道》中,构图严整,人物众多且个性显著。
画中多数人是处在饥饿忧伤中的穷苦人。
他们的神态,或动作、或沉思、或悲愤、或怀疑、或鄙夷、或麻木,生动入微。
这是作者从经常接触到的附近犹太人中观察、摄取而来,这里经过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个性的提炼和取舍。
作者通过这样的图式,揭示了标榜“人道”的宗教自身的矛盾。
另外,不同的艺术家面对同样的生活而创做出来的作品也有迥然相异的情况。
同样以黄山为表现对象,清初画家渐江的《黄山四景册页》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同为清初画家的石涛所画的黄山笔意恣纵、淋漓洒脱、奇险中兼绕秀润之美。
而现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则又是一派风光,“在北京画的泼彩黄山天海,用复杂的笔调,画出阔大境界。
色度很强,以浓郁深厚的石青石绿朱砂入画,使色彩和墨对照起来,色感更感觉丰富。
有时是色彩和水墨淋漓的大泼色,峰峦岩石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闪动。
表现出黄山的峻拨雄浑、浑涵汪茫、千态万状的奇观”[1]。
以上例子说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于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生活的丰富多样性。
艺术风格是在主观的创作个性中蕴藏着客观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由于艺术家自身独特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性格气质、文化修养等多种多样的主观原因造成他们千差万别的艺术风格。
社会生活本身无比丰富的内容给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时代精神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
我国秦汉雕刻艺术呈现出淳厚质朴、深沉雄浑之感,如河南、山东等地出土的画像石和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雕塑,都展现出当时的艺术风格。
而到了唐代,则显示出豪华壮丽、旷达奔放的丰腴饱满的特色。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又表现出了淡雅清秀和苍润的艺术风格。
应该说,它们都是当时社会与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传统的艺术史学大都比较注重时代与社会的影响。
瑞士著名艺术史家沃尔夫林是第一个通过艺术形式研究艺术史的史学家。
他认为不同的时代和民族拥有不同的视觉方式,对世界有不同的观看方法。
他具体分析了文艺复兴时代的16世纪和巴洛克时代的17世纪艺术风格的不同。
认为前者产生于一种“线描”式的视觉方式,较客观地寻找事物形体轮廓的美,形成有塑形感的清晰性的风格;而后者是一种“图绘”式的视觉方式,不太受事物真实面目的束缚,并通过轮廓的模糊而产生运动感。
线描风格还同时具有“平面”、“封闭”等特征,涂绘风格则具有“纵深”和“开放”等特征。
可以明显地看出,文艺复兴艺术与巴洛克艺术在风格上、视觉方式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文艺复兴时代的线描风格具有较强的构成性,巴洛克时代的涂绘风格则具有显著的表现性。
显然,沃尔夫林把艺术史的发展看成是视觉方式的变迁,却没有说清楚不同的视觉方式是怎样产生的[2](P17)。
真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却正是个人的、独特的东西。
美术史的发展不但能够证明时代、社会对艺术的影响,同样也能证明真正的艺术家超越时代时尚,追求个人风格的成功和一味追逐时尚,失去个人风格的失败。
整个17世纪艺术,虽然有沃尔夫林所说的“涂绘”的特征,但事实上每个艺术家的风格都是不同的。
鲁本斯丰满、颤动的人体及鲜艳的色彩与荷兰艺术家伦勃朗的深沉、厚重的风格相比,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种风格倾向;同样是荷兰画家,哈尔斯、维米尔和伦勃朗的风格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尤其是哈尔斯和维米尔之间,区别非常明显;前者的肖像画热情奔放,可与鲁本斯并称最早的表现性艺术大师;后者则是非常自觉的构成性风格的追求者和创造者。
维米尔虽然也采用了沃尔夫林所说的“涂绘”方式,但他概括出的色块感觉比“线描”式的形体构成更富有构成感,如维米尔的《在窗前读信的妇女》,气氛明朗而平静,写实性的纵深感与构成性的平面感非常微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堪称构成性艺术的杰作。
法国著名艺术史家、美学家丹纳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3](32)并强调时代精神和风俗“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3](P7)。
他列举的例子也是・17・很丰富的,而且都取自他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关于鲁本斯,他说,鲁本斯被普遍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但只要到比利时去参观一下根特和布鲁塞尔等地的教堂,就会发觉“有整批的画家才能都和鲁本斯相仿”,如当时与他齐名的克雷伊埃,还有许多人,包括人们所熟悉的约登斯、凡・代克等等。
他们“都用同样的思想感情理解绘画,在各人特有的差别中始终保持同一家族的面貌。
和鲁本斯一样,他们喜欢表现壮健的人体、生命的丰满与颤动,血液充沛,感觉灵敏……活泼放肆的动作,铺绣盘花,光艳照人的衣料……”[3](P5)丹纳的意思是说,当时比利时那个地方的风俗水土就出鲁本斯这种风格的画家。
而鲁本斯之所以以一个人的光辉掩盖了其他和他同样风格的艺术家,就是因为他是“最高的一根枝条”。
然而,从鲁本斯的例子,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时代和社会风俗可以造就一批风格相同的艺术家,但却只承认最杰出、最独特的一个或少数的人。
为什么会如此?这是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
艺术是一种表达个性,体现人的内在精神的活动,所有真正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内在精神的艺术家都会受到人们的承认和赏识,并能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时尚;而那些跟着杰出人物跑的众多追随者,尽管也能做得像杰出人物一样好,却不会再被重视,因为他们表达的是别人的个性和精神。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艺术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进行,因而各种风格个性都会打上社会思潮、时代风尚等的烙印,不可能由天生的气质来决定一切艺术风格。
不仅未开化的、专制的社会是如此,崇尚个性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在某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为地风格化的倾向十分显著。
这也可能就是沃林格把抽象原则说成是风格的客观依据。
当然在这种氛围中,真正好的艺术,真正能够称得上具有风格的艺术还是能反映出艺术家的气质。
但作为共性的东西,社会的观念,时代的时尚、习俗等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的个性来说,既有联系也有对立。
因为社会与习俗等都倾向于一种统一性,而个性的特点是要求最大限度的自由。
当两者相冲突的时候,社会与习俗等必然会对个性形成约束。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以体现个性为目的的艺术来说,社会与时代的影响首先就是一种约束和控制。
越是蒙昧的社会,集权专制的社会,或信念高度统一的社会,这种约束和控制就会越强。
反之,越是开化、文明的社会,或民心特别涣散的社会,这种约束和控制就越弱。
集权专制的社会以中世纪为例,在宗教禁欲主义的统治下,一切人性都被扼杀了,艺术只能成为宣扬宗教精神的工具;而文明开化的社会可以文艺复兴以后的新兴资本主义社会为例,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也逐渐出现了风格多样化的倾向,巴洛克风格就是其重要产物。
民心涣散的时期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各国为例,社会动荡,人心恐慌,一切信仰都面临危机,而这正是现代艺术诸流派滋生的土壤。
绝对没有约束和控制也是不可能的。
社会总要有社会的要求,时代总要有时代的时尚和风俗,无论是以强制的方式也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也好,总要对每个个人的艺术施加一定影响,绝对的、不受任何影响的个性自由是不存在的。
具体说来,在作品的内容中所蕴涵的观念和情感意义方面,时代精神与社会条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很多艺术理论家都认为,好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尤其是那些写实的艺术作品,可以清晰而具体地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