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考点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合集下载

北大附中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上)

北大附中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上)

学科:数学教学内容: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上)【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3.数列的极限及其四则运算。

4.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项和。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4.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

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考点简析1.数列及相关知识关系表2.作用地位(1)数列是函数概念的继续和延伸,是定义在自然集或它的子集{1,2,…,n}上的函数。

对于等差数列而言,可以把它看作自然数n的“一次函数”,前n项和是自然数n的“二次函数”。

等比数列可看作自然数n的“指数函数”。

因此,学过数列后,一方面对函数概念加深了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中的有关级数的知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数列的极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教给了学生“求极限”这一数学思路,为学习高等数学作好准备。

另一方面,从数学方法来看,它是一种与以前学习的数学方法有所不同的全新方法,它有着现代数学思想,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引进了数学领域,因而,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仅能接受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对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论证方法,学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数学论证方法,开拓了知识领域,学会了新的技能;同时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又学到一种数学思想。

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计算能力,熟悉归纳、演绎的论证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高考数学极限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方法

高考数学极限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方法
n b n b
特别地,如果 C 是常数,那么
. lim (C
n
a
n
)
lim
n
C
lim a
n
n
Ca
⑷数列极限的应用:
求无穷数列的各项和,特别地,当 q 1时,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为 S a1 ( q 1) .
1 q
(化循环小数为分数方法同上式)
注:并不是每一个无穷数列都有极限.
3. 函数极限; ⑴当自变量 x 无限趋近于常数 x0(但不等于 x0 )时,如果函数 f (x) 无限
整数)
6. 几个常用极限:
① lim q n 0, q 1 n
② lim a n 0(a 0)
n n!
③ lim nk 0(a 1, k 为常数)
n a n
④ lim ln n 0
n n
⑤ lim (ln n)k 0( 0, k 为常数)
n n
高考数学极限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思路方法
考试内容:
教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根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
命题.
(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
xx0
xx0
注:①各个函数的极限都应存在.
②四则运算法则可推广到任意有限个极限的情况,但不能推广到无限
个情况.
⑶几个常用极限:
① lim 1 0
n x
② lim a x 0 (0< a <1); lim a x 0 ( a >1)

第11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

第11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

第十一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考点简介】1.数列极限与数学归纳法在自主招生中的考点主要有:数列极限的各种求解方法;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数列的应用题;常用级数;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与不等式。

【知识拓展】1.特殊数列的极限(1)1lim 0(0,a n a a n→∞=>是常数) (2) lim 0(0)!n n a a n →∞=>(3)lim 0k n n n a →∞=(1a >,k 为常数) (4) 111lim 1,lim 1nnn n e n n e →∞→∞⎛⎫⎛⎫+=-= ⎪ ⎪⎝⎭⎝⎭公式(4)证明:令11nM n ⎛⎫=+ ⎪⎝⎭,取自然对数得到1ln ln 1M n n ⎛⎫=+ ⎪⎝⎭,令1x n =,得ln(1)ln x M x+=, 由洛比达法则得00ln(1)1lim lim()11x x x x x→→+==+,即0limln 1x M →=,所以,limln 1n M →∞=,则lim n M e →∞=,即1lim 1nn e n →∞⎛⎫+= ⎪⎝⎭。

另外,数列11nn ⎧⎫⎪⎪⎛⎫+⎨⎬ ⎪⎝⎭⎪⎪⎩⎭是单调递增的,理由如下:由11n n G A ++≤(1n +个正实数的几何平均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有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 ⎪++⎝⎭=+⋅<==+⎪⎪+++⎭⎝⎭, 所以111111n n n n +⎛⎫⎛⎫+<+ ⎪ ⎪+⎝⎭⎝⎭。

2.洛比达法则 若lim ()0x f x →∞=(或∞),lim ()0x g x →∞=(或∞),则()'()limlim ()'()x x f x f x g x g x →∞→∞=。

3.夹逼定理如果数列{}n x 、{}n y 以及{}n z 满足下列条件:(1)从某项起,即当0n n >(其中0n N ∈),有n n n x y z ≤≤(123n =,,); (2)lim n n x a →∞=且lim n n z a →∞=;那么数列{}n y 的极限也存在,且lim n n y a →∞=。

数列、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一、复习策略本章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点之一,它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也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因而历来是高考的重点.高考对本章考查比较全面,等差、等比数列,数列的极限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不会遗漏.就近五年高考试卷平均计算,本章内容在文史类中分数占13%,理工类卷中分数占11%,由此可以看出数列这一章的重要性.本章在高考中常见的试题类型及命题趋势:(1)数列中与的关系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最为常见的题目,要切实注意与的关系.关于递推公式,在《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是:“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近几年命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不要求较复杂由递推公式求通项问题.(2)探索性问题在数列中考查较多,试题没有给出结论,需要考生猜出或自己找出结论,然后给以证明.探索性问题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3)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必考.这类考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有容易题、中等题,也有难题.(4)求和问题也是常见的试题,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应掌握,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5)将数列应用题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问题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热点,从本章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来看,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多注重能力的考查.通过上述分析,在学习中应着眼于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不要盲目扩大,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理解概念,熟练运算巧用性质,灵活自如二、典例剖析考点一:数列的通项与它的前n项和例1、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不包括1)叫做质数.41,43,47,53,61,71,83,97是一个由8个质数组成的数列,小王正确地写出了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并根据通项公式得出数列的后几项,发现它们也是质数.试写出一个数P满足小王得出的通项公式,但它不是质数,则P=__________.解析:,.显然当时有因数41,此时.答案:168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数列的前n项写数列的通项的能力.体现了根据数列的前n项写通项只能是满足前n项但不一定满足其所有的性质的特点.例2、已知等差数列中,,前10项之和是15,又记.(1)求的通项公式;(2)求;(3)求的最大值.(参考数据:ln2=0.6931)解析:(1)由,得,.(2).(3)法一:,,由ln2=0.6931,计算>0,<0,所以极大值点满足,但,所以只需比较与的大小:,.法二:数列的通项,令,.点评:求时,也可先求出,这要正确理解“”,其中应处在的表达式中的位置.例3、已知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2)令,求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并比较与的大小.解析:(1)由已知时,.两式相减,得,即,从而.当时,.又.从而.故总有.又.从而.即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知,.当n=1时,(*)式=0,;当n=2时,(*)式=-12<0,;当n≥3时,n-1>0.又,,即(*)式>0,从而.考点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例4、有n2(n≥4)个正数,排成n×n矩阵(n行n列的数表,如下图).其中每一行的数成等差数列,每一列的数成等比数列,并且所有的公比都相等,且满足:a24=1,a42=,a43=,(1)求公比q;(2)用k表示a4k;(3)求a11+a22+a33+…+a nn的值.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阅读理解,熟悉矩阵的排列规律,其次是灵活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求解.解:(1)∵每一行的数列成等差数列,∴a42,a43,a44成等差数列,∴2a43= a42+a44,a44=;又每一列的数成等比数列,a44=a24·q2,a24=1,∴q2=,且a n>0,∴q=.(2)a4k= a42+(k-2)d=+(k-2)( a43-a42)=.(3)∵第k列的数成等比数列,∴a kk= a4k·q k-4=·()k-4= k·()k (k=1,2,…,n).记a11+a22+a33+…+a nn=S n,则S n=+2·()2+3·()2+…+n·()n,S n=()2+2·()3+…+(n-1) ()n+n()n+1,两式相减,得S n=+()2+…+()n-n()n+1=1-,∴S n=2-,即a11+a22+a33+…+a nn=2-.例5、已知分别是轴,轴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且(n=2,3,4,…),在射线上从下到上依次有点,且=(n=2,3,4,…).(1)求;(2)求;(3)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由已知,得,(2)由(1)知,.且均在射线上,..(3)四边形的面积为.又的底边上的高为.又到直线的距离为.,而,.点评:本题将向量、解析几何与等差、等比数列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设题的命题原则.其中割补法是解决四边形面积的常用方法.考点三:数列的极限例6、给定抛物线,过原点作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其次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由此方法确定:一般地说,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设的坐标为,试求,再试问:点,…向哪一点无限接近?解析:∵、都位于抛物线上,从而它们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的斜率为,于是,即,.因此,数列是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因此点列向点无限接近.点评:本例考查极限的计算在几何图形变化中的应用,求解问题的关键是要利用图形的变化发现点运动的规律,从而便于求出极限值来.例7、已知点满足:对任意的,.又已知.(1)求过点的直线的方程;(2)证明点在直线上;(3)求点的极限位置.解析:(1),,则.化简得,即直线的方程为.(2)已知在直线上,假设在直线上,则有,此时,也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3),即构成等差数列,公差,首项,,故...故的极限位置为(0,1).考点四:数学归纳法例8、设是满足不等式的自然数的个数.(1)求的解析式;(2)设,求的解析式;(3),试比较与的大小.解析:先由条件解关于的不等式,从而求出.(1)即得.(2).(3).n=1时,21-12>0;=2时,22-22=0;n=3时,23-32<0;n=4时,24-42=0;n=5时,25-52>0;n=6时,26-62>0.猜想:n≥5时,,下面对n≥5时2n>n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当n=5时,已证25>52.(ii)假设时,,那么..,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i)和(ii)时,对,n≥5,2n>n2,即.综上,n=1或n≥5时,n=2或n=4时时.点评:这是一道较好的难度不太大的题,它考查了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数列求和及数学归纳法等知识.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例9、已知数列中,,.(1)求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中,,,证明:,.解:(1)由题设:,.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的通项公式为,.(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ⅰ)当时,因,,所以,结论成立.(ⅱ)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也即.当时,,又,所以.也就是说,当时,结论成立.根据(ⅰ)和(ⅱ)知,.考点五:数列的应用例10、李先生因病到医院求医,医生给他开了处方药(片剂),要求每12小时服一片,已知该药片每片220毫克,他的肾脏每12小时排出这种药的60%,并且如果这种药在体内残留量超过386毫克,将会产生副作用,请问:李先生第一天上午8时第一次服药,则第二天早上8时服完药时,药在他体内的残留量是多少毫克?如果李先生坚持长期服用此药,会不会产生副作用?为什么?解:(1)设第次服药后,药在他体内残留量为毫克,依题意,故第二天早上8时第三次服完药时,药在他体内的残留量是343.2毫克.(2)由,,.故长期服用此药不会产生副作用.例11、(07安徽高考)某国采用养老储备金制度.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a1,以后每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d(d>0),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务金数目a1,a2,…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r(r>0),那么,在第n 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1(1+r)n-1,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2(1+r)n-2,……,以T n表示到第n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极限和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极限和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极限和应用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极限和应用数列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数列的极限是数列中数值逐渐趋于确定值的概念,它在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数列的极限和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极限的定义是指当数列的项随着项数的增加而无限地逼近某个常数时,我们称该常数为数列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定义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对于任意正数ε,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时,数列的前n项与极限之差的绝对值小于ε。

数列极限具有以下性质:1. 数列极限存在唯一性:即一个数列的极限如果存在,那么它是唯一的。

2. 若数列的极限存在,那么它一定是有界的。

3. 收敛数列的任意子数列也收敛于同一个极限。

4. 数列极限与四则运算的关系:设有两个收敛数列{an}和{bn},如果它们的极限分别为A和B,则和数列{an+bn}的极限为A+B,差数列{an-bn}的极限为A-B,积数列{an*bn}的极限为A*B,商数列{an/bn}的极限为A/B(其中B≠0)。

二、常见数列的极限1. 等差数列的极限: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其极限为:lim(n→∞)an = a1(其中a1为首项)。

2. 等比数列的极限:对于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an},其极限为:lim(n→∞)an = 0。

3. 斐波那契数列的极限: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斐波那契数列的极限存在且为黄金分割比例φ≈1.618。

三、数列极限的应用数列极限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1. 求和问题:通过对数列中的项求和,可以解决许多有关累加的问题,如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等。

2. 函数极限:利用数列极限的概念,可以推导出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进而解决函数相关的问题。

3. 近似计算:利用数列的极限性质,可以通过有限的项数计算出数列的近似值,从而减小计算的复杂度。

数列极限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极限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极限的知识点总结一、数列极限的定义1.1 数列首先要了解数列的概念。

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有序集合。

数列通常用符号{an}表示,其中an代表数列的第n个元素。

数列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它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数列极限接着要了解数列的极限。

数列{an}的极限是指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数列中的元素an的值趋近于一个常数L,即lim(an) = L。

如果这样一个数L存在,那么我们就说数列{an}收敛,并且把L称为数列的极限,记作lim(an) = L。

如果这样一个数L不存在,那么我们就说数列{an}发散。

1.3 数列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对于给定的数ε,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当n大于N时,|an - L| < ε恒成立,那么称L是数列{an}的极限。

这样的N存在的话,就称这N是数L和ε的函数。

1.4 无穷大数列如果数列{an}中的元素an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它的绝对值|an|趋向于无穷大,那么就称数列{an}是无穷大的。

对于无穷大数列,我们通常用符号lim(an) = ±∞来表示。

1.5 注意事项在讨论数列极限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列的极限可能是一个有限的常数,也可能是无穷大。

2) 一般来说,数列的极限不一定存在,也可能有多个极限(一般在不同n的取值范围内)。

3) 要特别注意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中的元素an的绝对值的行为,关系到数列是否是无穷大数列。

以上是数列极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下面我们将介绍数列极限的相关性质。

二、数列极限的相关性质2.1 唯一性如果数列{an}收敛,那么它的极限是唯一的。

换句话说,如果lim(an) = L1和lim(an) = L2,那么L1 = L2。

2.2 有界性如果数列{an}收敛,那么它一定是有界的,即存在一个正实数M,使得|an| < M(n∈N)。

2.3 保号性如果数列{an}收敛到一个有限的极限L,那么当n充分大时,数列{an}的元素和L有相同的正负号。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_教师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_教师

数 列 的 极 限1、数列极限的运算性质如果n n a ∞→lim =A ,n n b ∞→lim =B ,那么(1))(lim n n n b a ±∞→=n n a ∞→lim ±n n b ∞→lim = A ±B ;(2))(lim n n n b a ⋅∞→=n n a ∞→lim •n n b ∞→lim = A•B ;(3)nn n b a ∞→lim = n n n n b a ∞→∞→lim lim =B A (B ≠0,b n ≠0) 2、几个常用数列极限(1) C C n =∞→lim (C 为常数);(2)nn 1lim∞→=0; (3)n n q ∞→lim =0 (||q <1)(4)n n n)11(lim +∞→=e3、数列极限运算的几种基本类型:(1) 关于n 的分式型 (2) 关于n 的指数型 (3) 无穷多项的和与积 (4)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例1.求下列数列的极限:(1) 22326lim 579n n n n n →∞-+++ (2) 11(2)3lim (2)3n n n n n ++→∞-+-- (3) 22221111lim(1)(1)(1)(1)234n n→∞---- (4) 234212121212lim()555555n n n -→∞++++++ (5) 11111lim[(1)]39273n n n -→∞-+++-⋅ (6) n (7) 2111333lim 3n n n n a --→∞+++++ (8)123lim[]2!3!4!(1)!n nn →∞+++++ (9) 1lim n n n n a a b +→∞+(a,b>0) 分析:求数列的极限首先应判断属于哪一种基本类型,然后考虑如何转化哪一种基本数列的极限解决问题。

解: (1) lim ∞→n =+++-97562322n n n n lim ∞→n 5397562322=+++-n n n n (2) lim ∞→n 113)2(32++--+-n n nn )(=lim ∞→n 313)32(21)32(-=--⋅-+-n n .(3)lim ∞→n )11()411)(311)(211(2222n ----=lim ∞→n )]11)(11()411)(411)(311)(311)(211)(211[(n n +-+-+-+- =lim ∞→n )]1)(1(454334322321[n n n n +-⋅⋅⋅⋅⋅ =lim ∞→n 21121=+⋅n n (4) lim ∞→n )525152515251(212432n n ++++++- =lim ∞→n )]515151(2)515151[(242123n n +++++++- =lim ∞→n 247]511)511(512511)511(51[22222=--⋅+--n n 或另解:原式=lim ∞→n ]5151(2)515151[(22123nn ++++++- 24751151251151222=-⋅+-= (5) 分析:应能够很快地由数列的通项n n 31)1(1⋅--可识别出此数列为公比为(-31)的无穷递缩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列与函数的极限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列与函数的极限数列与函数的极限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它们涉及到数学分析和数学推理的重要思想。

本文将对数列和函数的极限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数列的极限数列是由一系列实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在数学中,数列的极限是指随着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个值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下面将分别介绍数列的极限的两个重要概念。

1.1 数列的收敛对于数列{an},如果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无论多么小),都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当n>N时,满足|an - a| < ε,那么称数列{an}收敛于a,记为lim(n→∞)an = a。

简单来说,数列的极限是指数列中的元素随着序号的增大无限接近一个固定的值。

1.2 数列的发散如果不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都存在一个正整数N,当n>N时,满足|an - a| < ε,那么称数列{an}发散。

换句话说,发散的数列没有随着序号的增大趋于一个确定的数。

二、函数的极限函数是一种关系:对于给定的自变量值,通过某种规则可以确定唯一的函数值。

函数的极限是指当自变量无线贴近某个值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下面将介绍函数的极限的概念。

2.1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对于定义在区间(a, +∞)上的函数f(x),如果存在实数L,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存在实数M,当x>M时,满足|f(x) - L| < ε,那么称函数f(x)在无穷远处的极限为L,记为lim(x→+∞)f(x) = L。

2.2 函数在有限点的极限对于定义在区间(a, b)上的函数f(x),如果存在实数L,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存在一个实数δ,当0 < |x - x0| < δ时,满足|f(x) - L| < ε,那么称函数f(x)在点x0处的极限为L,记为lim(x→x0)f(x) = L。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二) 教案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二) 教案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2.准确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熟练应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并能解决有关问题.3.在解综合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揭示问题的本质,明确解题方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针对性地解除学生解综合题的思想障碍.教学过程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题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根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特殊关系定义的,因此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反映了它们中特定项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这类综合题时.要全面考察题目中数列里项之间的下标的关系,抓住下标的变化给解题带来的影响,深化对递推关系的认识.例1 若正数a,b,c成等比数列,x,y,z成等差数列,则(y-z)lg a+(z-x)lg b+(x-y)lg c的值为 [ ] A.0B.1C.2D.-1分析由题意可得b2=a·c,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于是y-z=-d,z-x=2d,x-y=-d.故选择A.(题设中的数列对一般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命题都成立.对于特殊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也成立)设x=y=z=0,显然原式为零.若设a=b=c=1,显然原式为零.(灵活地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tan B与1的等差中项为n,则m·n的等比中项为____.分析找到条件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即tan A·tan B+tan A+tan B与tan(A+B)的关系.tan(A+B)=1,得tan A+tan B+tan A·tan B=1.例3 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第4,7,16项恰是某等比数列的第4,6,8项,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等于____.解法一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a1+6d)2=(a1+3d)解法二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第4项为a,则评述由于选择的基本量不同,解法就不同,解法二根据方程的思想和给定项的特征巧设参数,巧解方程组,优化了解题过程.例4 在7个数组成的数列中,奇数项的数组成等差数列,偶数项的数组成等比数列,首末两项与中间项的和等于27,奇数项的和减去偶数项的积之差等于42.试求中间项的值.分析题设中凡有等差数列特定项的和与等比数列特定项的积,注意相关项设法的技巧,一般都从中间向两端发展,发挥定义与公差、公比的作用.想清楚项与项的关系再设.解法一设d是等差数列的公差,q是等比数列的公比,中间项为y.依题意,得因为y2+2y+6=0无实根,所以中间项为y=2.(注意积累“未知数只设不解”的经验)解法二设数列中的第一项为a1,中间项为a4,最后一项为a7.依题意,得由①得 a1+a7=27-a4.④评述解法二较解法一设得简洁,解的漂亮,巧妙地利用了题设的条件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事半功倍.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发掘题目里更深层的联系.例5 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公差d≠0,{a n}中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ak1,ak2,…,ak n…恰为等比数列,其中k1=1,k2=5,k3=17.(1)求k n;(2)证明:k1+k2+…+k n=3n-n-1.分析等比数列{ak n}是等差数列{a n}的一个子数列,抓住ak n既是等差数列{a n}的第k n项又是等比数列{ak n}的第n项,就能建立k n与n的联系.即(a1+4d)2=a1(a1+16d),又d≠0,解得a1=2d,故a1≠0.因此等比数列的公比一方面,ak n=a1+(k n-1)d,另一方面,ak n=a1·q n-1=a1·3n-1,得a1+(k n-1)d=a1·3n-1,解得k n=2·3n-1-1.数列{k n+1}是以k1+1=2为首项,公比是3的等比数列,所以k n+1=2·3n-1.故k n=2·3n-1.(2)证明(本题是求数列{k n}的前n项和的问题,根据kn的构成,转化为分别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问题.)k1+k2+…+k n=(2·30-1)+(2·3-1)+…+(2·3n-1-1)=2(1+3+…+3n-1)-n=3n-n-1.解法一设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a,公差为d,则其通项为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知S5≠0,由此可得一步加工,有下面的解法)解法二依题意,得例7 在数列{a n}中,S n+1=4a n+2(n∈N),a1=1.(1)设b n=a n+1-2a n(n∈N),求证数列{b n}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它的通项公式;公式;(3)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分析由于{b n}和{c n}中的项都和{a n}中的项有关,{a n}中又有S n+1=4a n+2,可由S n+2-S n+1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解 (1)由S n+1=4a n+2,S n+2=4a n+1+2,两式相减,得S n+2-S n+1=4(a n+1-a n),即a n+2=4a n+1-4a n.(根据b n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 n+1与b n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a n+2-2a n+1=2(a n+1-2a n),又b n=a n+1-2a n,所以b n+1=2b n ①已知S2=4a1+2,a1=1,a1+a2=4a1+2,解得a2=5,b1=a2-2a1=3 ②由①和②得,数列{b n}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 n=3·2n-1.当n≥2时,S n=4a n-1+2=2n-1(3n-4)+2;当n=1时,S1=a1=1也适合上式.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 n=2n-1(3n-4)+2.评述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例8 设数列{a n}的首项a1=1,前n项和S n满足关系式3tS n-(2t+3)S n-1=3t.(t>0,n=2,3,…)(1)求证数列{a n}是等比数列;(n=2,3,…).求b n;(3)求和:b1·b2-b2·b3+…+b2n-1b2n-b2n·b2n+1.解 (1)由S1=a1=1,S2=a1+a2=1+a2,3t(1+a2)-(2t+3)·1=3t.得又3t·S n-(2t+3)S n-1=3t,3tS n-1-(2t+3)S n-2=3t.(n=3,4…),两式相减,得3t(S n-S n-1)-(2t+3)(S n-1-S n-2)=0,即3ta n-(2t+3)a n-1=0,t>0,(3)(观察所求和中的项的特征,将{b n}分成两个数列{b2n-1}和{b2n}后,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b1·b2-b2·b3+b3·b4-b4·b5+…+b2n-1·b2n-b2n·b2n+1=b2(b1-b3)+b4(b3-b5)+…+b2n(b2n-1-b2n+1)评述对于数列与函数等知识的综合题,注意层层剖析问题的内在联系,步步紧扣所求的结论,通盘考虑解析式中数列下标间的特征,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二、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完美地统一了数列形式上的有限性和实质上的无限性的矛盾.数列的极限是极其重要的数学概念.因此必须正确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准确地把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应用的条件,以及C=C(其中C是常数).q n=0(|q|<1)与求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公式,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它们求数列的极限.S n等于[ ]C.2D.-2解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S5,S10-S5,S15-S10组成公比为项a1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择D.注意积累“利用逆向排除”的方法解选择题的经验.)例11 在数列{a n}中,若(2n-1)a n=1,则(na n)的值等于 [ ]A.0C.1D.2分析逆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时.要保证各局部的数列极限必须例12 设正数数列{a n}为一等比数列,且a2=4,a4=16.评述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上海试题,涉及对数、数列、极限的综合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数计算,求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a 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2a2-a1,2a3-a2,…,2a n+1-a 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计算(a1+a2+…+a n).分析由于题设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均由数列{a n}的相关项构成,分别求出它们的通项公式构造关于a n的方程组.解 (1)设b n=log2(3a n+1-a n),因为{b n}是等差数列,d=-1.b1=log23a n+1-a n=2-n①设c n=2a n+1-a n,{c 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q|<1,c1=2a2-a1=例14 已知数列{a n}是首项为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A n,数列{b n}是首项为1,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S n=B1+B2+…+B n(正确的分离常量和变量,根据待定系数法构造关于d和q的方程组.)评述本题形式新颖,解法典型,三基检查全面,强调字母运算能力;指导学生解题后的反思,回味化归思想,待定系数法所起的作用.例15 数列{a n}满足条件,a1=1,a2=r,(r>0)且{a n·a n+1}是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设b n=a2n-1+a2n(n∈N).(1)求使不等式a n·a n+1+a n+1·a n+2>a n+2·a n+3(n∈N)成立的q的取值范围;分析揭示{b n}与{a n·a n+1}的内在联系,探寻{b n}的属性;注意求极限时由q的取值范围所带来的影响.=q,代入a n·a n+1+a n+1·a n+2>a n+2·a n+3,得a n·a n+1+q·(a n·a n+1)>q2(a n·a n+1).因为a1=1,a2=r(r>0),q>0,得a n·a n+1>0,所以1+q>q2,即q2-q-1<0,(考查{b n}的属性,由以往的经验,首先考查是否为等比数列,若不是再另行判定.)比为q的等比数列.所以小结 1.数列极限的综合题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能把握这两方面,就会迅速打通解题思路.2.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3.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训练1.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0,且a1,a3,a7成等比数列,则D.12.已知数列1,1,2,…,它的各项由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首项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对应项相加得到的,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467B.557C.978D.10683.数列{a n}中,a1,a2,a3成等差数列,a2,a3,a4成等比数列,a3,a4,a5的倒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1,a3,a5是[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倒数成等差数列D.以上答案都不对4.在△ABC中,tan A是以4为第三项,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5.已知{a n}是等比数列,a1+a2+a3=18,a2+a3+a4=-9,它的前n项和为S n,则S n等于 [ ]A.48B.32C.16D.86.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首项为1,公比为q,设T n=S n∶(S n+1),如果A.|q|≥1B.|q|<1且q≠0C.-1<q<0或0<q≤1D.q≥-1或q<-1P n的值等于[ ]A.0B.1C.2那么a1的取值范围是[ ]A.(1,+∞)B.(1,4)C.(1,2)9.设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首项[]D.0A.|a|>1B.a∈R且a≠-1C.-1<a≤1D.a=0或a=1.11.设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x(1-x),x2(1-x)2,…,x n-1(1-x)n-1,…的各项和S>1,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14.已知无穷等比数列的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它的所有奇数项的和比所有偶数项的和多27,若去掉这个数列的前两项后,剩下的所有各项之和为60,则其首项a1=____,公比q=____.15.设{a n}是等差数列,{b n}是等比数列,已知{a n}的公差为b1,{b n}的公比为a1,且{a n}的前10项和等于155,{b n}的前2项和等于9,求这两个数列的通项公式.16.设两个数列{a n}和{b n}满足a1+2a2+3a3+…+na n=(1+2+…+n)b n,其中{b n}是公差为d(d是不为零的常数)的等差数列.(1)证明数列{a n}是等差数列;17.S n是无穷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比q≠1,已知1是(1)求S2和S3的值;(2)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3)求此数列各项的和.(1)证明{a n}是等比数列;19.已知数列{a n}和{b n}满足a1=-9,a n+1=10a n-9,b n=(1)求证{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10n(n∈N);20.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1=1,公比为x(x>0),其前n项和为S n.(1)写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 n的公式;(3)判断数列{b n}的增减性;(4)求b n的值.答案提示1.A2.C3.B4.B5.C6.C7.C8.D9.B10.B11.0<x<1原式=-1(2)当|p|<1且p≠0时,原式=1;当|p|>1时,原式=0.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例题和能力训练题选自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以数列极限为主线融汇函数、方程、不等式和三角函数而成,力求方法典型,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2.综合题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追根寻源,即解决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综合与基础的关系是本节课复习的主旨.3.教师要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突破口,有意识地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用活用好通性通法,触类旁通的目的.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力求做到步骤完整,推导论证言必有据,计算准确迅速,格式规范,书写清晰,避免无谓失分.。

高三数学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高三数学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学科:数学教学内容: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一、考纲要求 1.掌握:①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 ②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2.理解:①数列的有关概念:②能根据递推公式算出数列的前几项:③会求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极限. 3.了解:①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②了解数列极限的意义:③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二、知识结构(一)数列的一般概念数列可以看作以自然数集(或它的子集)为其定义域的函数:因此可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用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数列。

数列表示法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递推法等。

列表法:就是把数列写成a 1,a 2,a 3……a n ……或简写成{a n }:其中a n 表示数列第n 项的数值:n 就是它的项数:即a n 是n 的函数。

解析法:如果数列的第n 项能用项数n 的函数式表示为a n =f(n):这种表示法就是解析法:这个解析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图像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数列可以用一群分散的孤立的点来表示:其中每一个点(n,a n ) 的横坐标n 表示项数:纵坐标a n 表示该项的值。

用图像法可以直观的把数列a n 与n 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

递推法:数列可以用两个条件结合起来的方法来表示:①给出数列的一项或几项。

②给出数列中用前面的项来表示后面的项的表达公式:这是数列的又一种解析法表示:称为递推法。

例如:数列2:4:5:529:145941…递推法表示为⎪⎩⎪⎨⎧∈+==+)(4211N n a a a a nn n :其中a n+1=a n +n a 4又称为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由数列项数的有限和无限来分数列包括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由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分数列包括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以及常数列。

由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取值范围来分数列包括有界数列和无界数列。

(十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2008.11.26

(十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2008.11.26

(3)两个重要极限①∞→n lim c n 1=⎪⎩⎪⎨⎧不存在10 000<=>c c c ②∞→n lim r n =⎪⎩⎪⎨⎧不存在10 11||11||-=>=<r r r r 或 1.特殊数列的极限 (1)0||1lim 11||11nn q q q q q →∞<⎧⎪==⎨⎪<=-⎩不存在或.(2)1101100()lim ()()k k k k tt t n t t kk t a n a n a a k t b n b n b b k t ---→∞-⎧<⎪+++⎪==⎨+++⎪⎪>⎩不存在 . (3)()111lim11nn a q a S q q→∞-==--(S 无穷等比数列}{11n a q- (||1q <)的和).2. 函数的极限定理0lim ()x x f x a →=⇔0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a -+→→==.3.函数的夹逼性定理如果函数f(x),g(x),h(x)在点x 0的附近满足: (1)()()()g x f x h x ≤≤;(2)0lim (),lim ()x x x x g x a h x a →→==(常数),则0lim ()x x f x a →=.本定理对于单侧极限和∞→x 的情况仍然成立.4.几个常用极限 (1)1lim0n n→∞=,lim 0nn a →∞=(||1a <);(2)00lim x x x x →=,011limx x xx →=.5.两个重要的极限 (1)0sin lim1x x x→=;(2)1lim 1xx e x →∞⎛⎫+= ⎪⎝⎭(e=2.718281845…).6.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0lim ()x x f x a →=,0lim ()x x g x b →=,则(1)()()0lim x x f x g x a b →±=±⎡⎤⎣⎦;(2)()()0lim x x f x g x a b →⋅=⋅⎡⎤⎣⎦;(3)()()()0lim0x x f x a b g x b→=≠.7.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lim ,lim n n n n a a b b →∞→∞==,则(1)()lim n n n a b a b →∞±=±;(2)()lim n n n a b a b →∞⋅=⋅;(3)()lim0n n na ab b b→∞=≠(4)()lim lim lim n n n n n c a c a c a →∞→∞→∞⋅=⋅=⋅( c 是常数).高考题回顾一.数列的极限1. 计算:112323lim-+∞→+-n nnn n =_________。

数学归纳法及数列的极限

数学归纳法及数列的极限

数学归纳法及数列的极限知识精要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是:(1)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和(2)可以断定,命题对任何*N n ∈都成立。

二、数列的极限1.定义:一般地,在n 无限增大的变化过程中,如果无穷数列}{n a 中的n a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那么A 叫做数列}{n a 的极限,或叫做数列}{n a 收敛于A 。

记作A a n n =∞→lim ,读作“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

2.常用数列的极限:(1)当1<q 时,0lim =∞→n n q ;(2)01lim =∞→n n (3)C C n =∞→lim ,(C 为常数) 3.四则运算法则:如果B b A a n n n n ==∞→∞→lim ,lim ,那么 (1)B A b a b a n n n n n n n ±=±=±∞→∞→∞→lim lim )(lim (2)B A b a b a n n n n n n n ⋅=⋅=⋅∞→∞→∞→lim lim )(lim (3))0(,lim lim lim ≠==∞→∞→∞→B B A b a b a n n n n n n n 4.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 把1<q 的无穷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当∞→n 时的极限叫做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并用符号S 表示,即)01(,11)1(lim lim 11≠<-=--==∞→∞→q q qa q q a S S n n n n 且热身练习1.欲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足够大的正整数n ,总有32n n >”则所取的第一个n 值,最小应是 。

答案:102.设)(x f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x f 满足:“当2()f k k ≥成立时,总可推出(1)f k +≥2)1(+k 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D ) A.若(3)9f ≥成立,则当1k ≥时,均有2()f k k ≥成立B.若(5)25f ≥成立,则当5k ≤时,均有2()f k k ≥成立C.若49)7(<f 成立,则当8k ≥时,均有2)(k k f <成立D.若25)4(=f 成立,则当4k ≥时,均有2()f k k ≥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5312)()3)(2)(1(-⋯⋅⋅⋅⋅=+⋯+++n n n n n n n , *N n ∈,从“k n =到1+=k n ”时,左边应增添的因式是( B )A.12+kB.1)22)(12(+++k k k C.112++k k D.122++k k4.计算前几项:16941,941,41,1-+-+--等各项的值,可以猜想:=-+⋯+-+-+21)1(16941n n解答:11=a ,2)12(2)21(32+-=+-=-=a ,2)13(3)321(63+=++==a 猜想:2)1()1()321()1()1(169411121+-=+⋯+++⋅-=-+⋯+-+-+++n n n n n n n 5.数列}{n a 中,2221,11000,10012n n n a n n n n⎧≤≤⎪⎪=⎨⎪≥⎪-⎩ ,则数列}{n a 的极限值( B ) A.等于0B.等于1C.等于0或1D.不存在6.计算:(1)32lim 43n n n →∞-+,(2)23(1)61lim n n n n →∞++,(3)1132lim 32n n n n n ++→∞-+。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比数列的概念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比数列的概念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以方程思想作指导,理解和运用它的通项公式.2.逐步体会类比、归纳的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抽象思维等能力.3.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及通项公式的应用.难点: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第二类新的数列——等比数列.(板书)三等比数列(二)讲解新课师: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名字上非常类似,只有一字之差,一个是差,一个是比,你能否仿照等差数列,举例说明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要求学生能主动利用类比思想,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对概念的理解)生:数列1,3,9,27,…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等比数列呢?生:因为这个数列相邻两项的比都是相等的,所以是等比数列.(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比数列的特征,但暂时不作评论,以防限制其他学生的思维)师:这是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不过这个例子中的项是一项比一项大,能否再举一个一项比一项小的.师: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呢?生: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师:他们对等比数列理解基本相同的,能否再换个样子,举一个例子.(若理解没有什么变化,就不必让学生再重复了)师:下面再举例子又增加点要求,既然要去研究它,说明它一定有实际应用价值,那么能否再举一个生活中的等比数列例子.生:如生物学中细胞分裂问题:1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变为2个细胞,这两个细胞再继续分裂成为4个细胞.这样分裂继续下去,细胞个数从1到2到4到8,把每次分裂后所得细胞个数排列好可形成一个数列1,2,4,8,16,…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师:这个例子举得很好,不仅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在其它学科,其实等比数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说明它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说了这么多,也发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能否试着给等比数列下个定义呢?生: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师:作为定义这种叙述还有一点不足,为保证这样比都作得出来,这每一项应从数列的第二项起,否则第一项没有前一项,也就做不出这个比,调整之后,再找一位同学准确描述一下等比数列.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师:好,就把它作为等比数列的定义记录下来.(板书)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作q.(教师在叙述的同时,再强调为突出所做出的比都相等,应写为同一个常数更准确)师:记住这句话并不难,关键是如何理解它,并利用它解决问题,先回到刚才几个例子看它们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公比是多少?(可让学生作短暂的讨论,再找学生回答)生:形如a,a,a,…这样的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这一点可以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加以证明).但它未必是等比数列.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吗?生:当a=0时,数列每一项均为零,都不能作比,因此不是等比数列,a≠0时,此数列是等比数列.师:这个回答非常准确,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等比数列有什么帮助吗?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生: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不能为零,因为在定义中,数列中每一项都要做分母,所以均不能为零.师:这一点实际上是隐含在定义的叙述之中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数列各项均不为零是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呢?生: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师:这是我们对等比数列进一步理解得到第一点共识.(板书)2.对定义的理解下面要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必须先搞清怎么表示一个等比数列,要表示数列,需先确定这个数列,确定一个等比数列几个条件呢?生:两个条件.师:哪两个条件?生:可以是首项和公比(板书)例1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是2,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和是12,求它的第八项的值.师:拿到这个题目,你打算怎样设计你的求解方案,或者说对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生:想求出首项和公比.师:为什么要求出它们呢?生:有了首项和公比,就有了通项公式,就可以求出数列中任何一项.师:好,这就是计算中要抓基本量的思想.首项和公比就是等比数列的两个基本量.下面我们具体开始解,大家共同完成这个题目的求解.师:通过这个小题的计算,发现这类型题目主要是方程思想的应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三个基本步骤:设、列、求,通过刚才的实践,你们觉得在这三步上应该注意什么呢?生:设未知数应注意设等比数列的基本量首项和公比.在解方程组时,通常会用到乘除消元的方法.师:总结得不错,在注意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利用分析综合法寻求已知和所求之间的联系,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例2.(四)小结师: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一个重要概念等比数列和一个重要的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对于这个概念要注意与等差数列的类比中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对于通项公式除了记住内容,了解推导之外,关键是能用方程观点去认识,并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介绍的,因此它的数学方法不能简单地重复等差数列.应当既(体现)出两者的联系,又有所变化且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类比思想的使用,教师为学生创造好使用的条件,引导学生自己研究相关内容如定义、表示方法.通项公式及对公式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研究,探索,加上老师概括总结,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应用是等比数列这段知识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方程思想的应用是公式应用的核心和关键.所以必须了解方程思想应用的特点,首先必须用方程的观点去认识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再从本质上把握公式其次在运用方程思想解题时,对于设元要抓好其中的关键量;最后在运用方程思想时需恰当应用整体代入,设而不求,如例1的计算应注意把a2=2的条件整体代入到所求的a8中,从而使a1设而不求.。

专题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专题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专题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自学专题二 函数 不等式 数列 极限数学归纳法一 能力培养1,归纳-猜想-证明 2,转化能力 3,运算能力 4,反思能力 二 问题探讨问题1数列{n a }满足112a =,212n n a a a n a ++⋅⋅⋅+=,(n N *∈). (I)则{n a }的通项公式n a = ; (II)则1100nn a -的最小值为 ; (III)设函数()f n 是1100nn a -与n 的最大者,则()f n 的最小值为 .问题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和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1a a =,1()n n a f a -= (n =2,3,4,⋅⋅⋅),21a a ≠,1()()n n f a f a --=1()n n k a a --(n =2,3,4,⋅⋅⋅),其中a 为常数,k 为非零常数.(I)令1n n n b a a +=-(n N *∈),证明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II)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III)当1k <时,求lim n n a →∞.问题3已知两点M (1,0)-,N (1,0),且点P 使MP MN ⋅u u u v u u u u v ,PM PN ⋅u u u u v u u u v ,NM NP ⋅u u u u v u u u v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I)点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II)若点P 坐标为00(,)x y ,记θ为PM u u u u v 与PN u u uv 的夹角,求tan θ.三 习题探讨 选择题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n a n kn =+,若此数列满足1n n a a +<(n 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A,2k >- B,2k ≥- C,3k ≥- D,3k >- 2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231n n S n T n =+,则n na b = A,23 B,2131n n -- C,2131n n ++ D,2134n n -+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A,B,C,D, 4在等差数列{}n a 中,1125a =,第10项开始比1大,记21lim ()n n n a S t n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475t >B,837525t <≤ C,437550t << D,437550t <≤5设A 11(,)x y ,B 22(,)x y ,C 33(,)x y 是椭圆22221x y a b+=(0a b >>)上三个点,F 为焦点,若,,AF BF CF 成等差数列,则有 A,2132x x x =+ B,2132y y y =+ C,213211x x x =+ D,2213x x x =⋅ 6在ABC ∆中,tan A 是以4-为第三项,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tan B 是以13为第三项,9为第六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填空7等差数列{}n a 前n (6n >)项和324n S =,且前6项和为36,后6项和为180,则n = .8223323232323236666n nn nS ++++=+++⋅⋅⋅+,则lim n n S →∞= .9在等比数列{}n a 中,121lim()15n n a a a →∞++⋅⋅⋅+=,则1a 的取值范围是 . 10一个数列{}n a ,当n 为奇数时,51n a n =+;当n 为偶数时,22n n a =.则这个数列的前2m 项之和2m S = .11等差数列{}n a 中,n S 是它的前n 项和且67S S <,78S S >,则①此数列的公差0d <, ②96S S <,③7a 是各项中最大的一项,④7S 一定是n S 中的最大项,其中正确的是 . 解答题12已知23123()n n f x a x a x a x a x =+++⋅⋅⋅+,且123,,n a a a a ⋅⋅⋅组成等差数列(n 为正偶数).又2(1)f n =,(1)f n -=,(I)求数列的通项n a ;(II)试比较1()2f 与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3已知函数2()31f x x bx =++是偶函数,()5g x x c =+是奇函数,正数数列{}n a 满足11a =,211()()1n n n n n f a a g a a a +++-+=.(I)若{}n a 前n 项的和为n S ,则lim n n S →∞= ;(II)若12()()n n n b f a g a +=-,求n b 中的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4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对于任意不相等的实数1x ,2x ,都有12()()f x f x -12x x <-,且存在0x ,使得00()f x x =,数列{}n a 中,10a x <,1()2()n n n f a a a n N +=-∈, 求证: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有: (I)0n a x <; (II)1n n a x +<.参考答案:问题1解:(I)212n n a a a n a ++⋅⋅⋅+=,得n S =2n n a当2n ≥时,1n n n a S S -=-=2n n a 21(1)n n a ---,有221(1)(1)n n n a n a --=-,即111n n a n a n --=+. 于是3241123112313451n n n a a a a a n a a a a a n --=⋅⋅⋅⋅⋅⋅⋅=⋅⋅⋅⋅⋅⋅⋅+=2(1)n n +.又112a =,得n a =1(1)n n +. 由于1a 也适合该式,故n a =1(1)n n +.(II)1100nn a -=299n n -=2(49.5)2450.25n -- 所以当49n =或50时,1100nn a -有最小值2450-. (III)因()f n 是1100nn a -与n 的最大者,有(1100)()1100(100)n n n f n n n a ≤≤⎧⎪=⎨-<⎪⎩,有min ()f n =(1)f =1.问题2(I)证明:由1210b a a =-≠,得2322121()()()0b a a f a f a k a a =-=-=-≠.由数学归纳法可证10n n n b a a +=-≠(n N *∈). 而,当2n ≥时,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b a a f a f a k a a k b a a a a a a +---------====--- 因此,数列{}n b 是一个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 (II)解:由(I)知,11121()()n n n b k b k a a n N --*==-∈当1k ≠时,112211()(2)1n n k b b b a a n k--++⋅⋅⋅+=-≥- 当1k =时,12n b b b ++⋅⋅⋅+=21(1)()n a a --(2n ≥)而12213211()()()(2)n n n n b b b a a a a a a a a n -++⋅⋅⋅+=-+-+⋅⋅⋅+-=-≥,有当1k ≠时,1n a a -= 1211()(2)1n k a a n k---≥-;当1k =时,1n a a -=21(1)()n a a --(2)n ≥. 以上两式对1n =时也成立,于是当1k ≠时,11211()1n n k a a a a k --=+--= 11(())1n k a f a a k--=+--当1k =时,121(1)()n a a n a a =+--=(1)(())a n f a a +--.(III)解:当1k <时,11()lim lim[(())]11n n n n k f a aa a f a a a k k-→∞→∞--=+-=+--.问题3解:(I)设点P(,x y ),由M (1,0)-,N (1,0)得(1,)PM MP x y =-=---u u u u v u u u v ,(1,)PN NP x y =-=--u u u v u u u v ,(2,0)MN NM =-=u u u u v u u u u v有2(1)MP MN x ⋅=+u u u v u u u u v ,221PM PN x y ⋅=+-u u u u v u u u v ,2(1)NM NP x ⋅=-u u u u v u u u v .于是MP MN ⋅u u u v u u u u v ,PM PN ⋅u u u u v u u u v ,NM NP ⋅u u u u v u u u v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等价于 2211[2(1)2(1)]22(1)2(1)0x y x x x x ⎧+-=++-⎪⎨⎪--+<⎩,即2230x y x ⎧+=⎨>⎩ 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C.(II)设P(00,x y ),则由点P 在半圆C 上知,22001PM PN x y ⋅=+-u u u u v u u u v又PM PN ⋅=u u u u v u u u v=,得cos PM PN PM PN θ⋅==⋅u u u u v u u u v u u u u v u u u v , 又001x <≤,12≤<,有1cos 12θ<≤, 03πθ≤<,sin θ==,由此得0tan y θ==. 习题解答:1由1(21)0n n a a n k +-=++>,n N *∈恒成立,有30k +>,得3k >-,选D.21211212112112121(21)22(21)21223(21)131(21)2n n n n n n n n n n a a n a a a a Sn n b b b b b b T n n n ------+-+--======++-+--,选B. 3设三边长分别为2,,a aq aq ,且0,0a q >> ①当1q ≥时,由2a aq aq +>,得112q +≤<; ②当01q <<时,由2aq aq a +>,得112q <<,于是得1122q +<<,选D. 4由10191a a d =+>,且9181a a d =+≤,而21lim ()2n nn da S t n →∞+==, 又1125a =,于是737550t <≤,选D. 5由椭圆第2定义得222132()()22()a a a AF CF x x BF x c c c+=+++==+,选A.6由条件得31444tan ,9tan 3A B =-+=,有tan 2A =,tan 3B =.得tan tan[()]tan()1C A B A B π=-+=-+=,于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选B. 7由12345636a a a a a a +++++=,1234518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有12165()()()216n n n a a a a a a --++++⋅⋅⋅++=,即16()n a a +=216,得1n a a +=36,又13242na a n +⨯=,解得18n =.822111111()()333222n n n S =++⋅⋅⋅++++⋅⋅⋅+,得11332lim 1121132n n S →∞=+=--.9由条件知,公比q 满足01q <<,且11115a q =-,当01q <<时,11015a <<; 当10q -<<时,1121515a <<.于是1a 的取值范围是112(0,)(,)151515U . 10当n 为奇数时,相邻两项为n a 与2n a +,由51n a n =+得25(2)1(51)n n a a n n +-=++-+=10,且16a =.所以{}n a 中的奇数项构成以16a =为首项,公差10d =的等差数列.当n 为偶数时,相邻两项为n a 与2n a +,由n a = 22n,得2222222n n n na a ++==,且22a = 所以{}n a 中的偶数项构成以22a =为首项,公比2q =的等比数列. 由此得212(1)2(12)610522212m m mm m S m m m +--=+⨯+=++--.11由6778,S S S S <>,得780,0a a ><,有0d <;96S S <;7S 是n S 中的最大值,选①②④.12解:(I)由12(1)n f a a a =++⋅⋅⋅+=2n ,再依题意有1a +n a =2n ,即12(1)2a n d n +-=①又121(1)n n f a a a a n --=-+-⋅⋅⋅-+=,(n 为正偶数)得2d =,代入①有21n a n =-.(II)2311111()3()5()(21)()22222n f n =+++⋅⋅⋅+-,2341111111()()3()5()(21)()222222n f n +=+++⋅⋅⋅+- 得2311111111(1)()2()2()2()(21)()2222222n n f n +-=+++⋅⋅⋅+--于是2111()12()(21)3222n f n n-=+---⋅<. 13解: (I)可得2()31f x x =+,()5g x x =,由已知211()()1n n n n n f a a g a a a +++-+=,得11(32)()0n n n n a a a a ++-⋅+=,而10n n a a ++≠,有123n n a a +=,于是1lim 3213n n S →∞==-.(II)215832()()6()1854n n n n b f a g a a +=-=-+, 由12()3n n a -=知n b 的最大值为1143b =,最小值为4374243b =.14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I)当1n =时,10a a <命题成立.假设当n k =(k N *∈)时,0k a a <成立,那么当1n k =+时,由1212()()f x f x x x -<-, 得00()()k k f x f a x a -<-,又00()f x x =,有00()k k x f a x a -<-, 而0k a x <,得00()k k x f a x a -<-,于是000()k k k a x x f a x a -<-<-,即0()2()k k k k a f a x f a a +<⎧⎨>⎩,又1()2k k k f a a a +=-,有10(2)2k k k a a a x ++-<,即10k a x +<,于是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任意的k N *∈,0n a a <.(II)由1212()()f x f x x x -<-,得00()()n n f x f a x a -<-, 又00()f x x =,得00()n n x f a x a -<-,又0n a a <,得00()n n x f a x a -<-,即000()n n n a x x f a x a -<-<-, 有()n n f a a >,而1()2n n n f a a a +=-,得12n n n a a a +->, 故1n n a a +>.----------THE END, THERE IS NO TXT FOLLOWING.------------。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知识要点 (一) 数列的极限列中找到一项 aN,使得当n>N 时,|an-A|< 恒成立,则称常数 A 为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n A .n2.运算法则:若lim a n 、lim b n 存在,则有lim(a n b n )lim a n lim ;lim( a n b n ) lim a n lim b nnnnnn na lim a nlim —— , (lim b n 0)nb n lim b n nn(a1)3.两种基本类型的极限<1> S= lima nn1(a 1)不存在(a诚a<2>设f (n)、g(n)分别是关于n 的一元多项式,次数分别是p 、q ,最高次项系数分别为 a p 、0 (p q)b p 且 g( n) 0(n N),则 limng(n )(二)数学归纳法①验证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 n n 0成立。

②假设命题对 n=k(k > n o )时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则由①②,对于一切n > n o的自然数,命题都成立。

、例题(数学的极限)1.定义:对于无穷数列{a n },若存在一个常数 A,无论预选指定多么小的正数 ,都能在数 4.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所有项和公式:S「q E )无穷数列{a n }的所有项和: a p- (p q) b q 不存在 (p q)S lim S n (当 lim S n 存在时)nn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 n 有关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证题步骤为:(4) lim( J-3Lnn 1 n 1(5) lim G. n 2 2n n)=;n例2 •将无限循环小数 0.12 ; 1.32 12 化为分数.『1例3•已知lim(an b) 1,求实数a, b 的值;nn 1例 4•数列{a n },{b n }满足 lim (2a n +b n )=1,lim (a n — 2tn)=1,试判断数列{a n },{b n }的极限是否nn存在,说明理由并求lim (a n b n )的值.n例5.设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前-项的和为A,又首项为a,公比为r 的等比数列S例6.设首项为1,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的前 -项之和为S n ,又设T n =— (n 1,2,L ),S- 1求 lim T n .n21 例7. {a n }的相邻两项a n ,a n+1是方程x —c -X +(—)n =0的两根,又a 1=2,求无穷等比C 1 ,c 2, (3)C n ,…的各项和.例8在半径为R 的圆内作内接正方形, 在这个正方形内作内切圆, 又在圆内作内接正方形,如此无限次地作下去,试分别求所有圆的面积总和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总和。

课时考点6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PPT文档19页

课时考点6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PPT文档19页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9
课时考点6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考点数列极限数学
归纳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课时考点6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考纲透析 考试大纲:
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高考热点:
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极限 1专题知识整合
1.无穷递缩等比数列(q ?0,|q |<1)各项和1
1a S q
=
- 2.归纳法证猜想的结论,用数学归纳法证等式和不等式。

3.含有n
的无理式,如lim
n →∞
需分子有理化,转化为
0n =
4.指数型,如111lim n n
n n n a b a b
+++→∞-+,分子、分母同除以|a|n +1或|b|n +1转化为求lim n n q →∞
热点题型1:数列与极限 样题1:
(05全国卷II)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lga 1、lga 2、lga 4成等差数列.又21
n
n b a =
,n=1,2,3,…. (Ⅰ)证明{b n }为等比数列;
(Ⅱ)如果无穷等比数列{b n }各项的和1
3
S =,求数列{a n }的首项a 1和公差d .
(注:无穷数列各项的和即当n ??时数列前n 项和的极限)
解:(Ⅰ)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依题意,由 2142lg lg lg a a a =+ 得
2214a a a =
即)3()(1121d a a d a +=+,得d =0 或 d =a 1 因
1
221
+=+n n a a b b n n ∴ 当d =0时,{a n }为正的常数列 就有
11
221
==++n n a a b b n n 当d =a 1时,1112112)12(,)12(1a a a a a a n n n n -+=-+=++,就有
1221+=
+n n a a b b n n 2
1
= 于是数列{b n }是公比为1或
2
1
的等比数列 (Ⅱ)如果无穷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1,则当n →∞时其前n 项和的极限不存在。

因而d =a 1≠0,这时公比q =21,11
2b d =
这样{b n }的前n 项和为11[1()]
22112
n n d
S -=- 则S=11[1()]
122lim lim 112
n n n n d
S d →+∞→+∞-==-
由1
3
S =,得公差d =3,首项a 1=d =3
变式题型1
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1,其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b 2=4,
其前n 项和为T n . 又已知lim n →∞
T n =16,S 5=2T 2+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样题2:
(05天津)已知:u n =a n +a n -1b+a n -2b 2+…+ab n -1+b n (n ?N*,a >0,b >0)。

(Ⅰ)当a = b 时,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Ⅱ)求1
lim
n
n n u u →∞-。

解:(I )当a = b 时,u n =(n+1)a n ,它的前n 项和 ()232341n n S a a a n a =+++++ ①
①两边同时乘以a ,得 ()23412341n n aS a a a n a +=+++
++ ②
① - ②,得: ()()231121n n n a S a a a a n a +-=++++-+
若a?1,则:()()()11111n n n a a a S n a a a
+--=
-++-
得:()
()
()()()()1
2122
2
11122111n n n n n a a a n a n a n a a a S a
a a +++--++-+-+=
+
=--- 若a?1,则()()32312
n n n S n n +=++
+++=
(II )当a = b 时,()()11
11lim lim n
n n n n n n a a n u
a u na n -→∞→∞-++=== 当a?
b 时,设b
q a =(1q ≠),则:()()12111n n n n n a q u a q q q q
--=+++
+=
-
此时:()1
111n n
n n a q u u q
---=- 当q <1时,即a<b 时,1
1
1lim lim
lim 1n
n n n n n n u q a a u q -→∞→∞→∞--===- 当q >1时,即a>b 时,()11111
1lim lim lim lim 11n
n
n n n n n n n n
a q u q a aq
b u q q
q -→∞→∞→∞→∞----=====--
变式题型2
已知{a n }是首项为a 1,公比q 为正数的等比数列,S n =1n
i i a =∑,数列{S n }满足5S 2=
4S 4.
(1)求q 的值;
(2)若T n =q+S n ,且{T n }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T n ; (3)求123lim()n n T T T T →∞
++++….
热点题型2:数列、数学归纳法及综合运用
(05浙江理)设点A n (x n ,0),P n (x n ,2n-1)和抛物线C n :y =x 2
+a n x +b n (n ∈N *),其中a n =-2-4n -1
1
2
n -,x n 由以下方法得到:
x 1=1,点P 2(x 2,2)在抛物线C 1:y =x 2
+a 1x +b 1上,点A 1(x 1,0)到P 2的距离是A 1到C 1上点的最短距离,…,点P n +1(x n +1,2n )在抛物线C n :y =x 2
+a n x +b n 上,点A n ( x n ,0)到P n +1的距离是A n 到C n 上点的最短距离.
(Ⅰ)求x 2及C 1的方程.
(Ⅱ)证明{x n }是等差数列.
解:(Ⅰ)由题意,得A (1,0),C 1:y=x 2-7x+b 1.
设点P (x,y )是C 1上任意一点,则|A 1P = 令f (x )=(x-1)2+(x 2-7x+b 1)2,则21()2(1)2(7)(27).f x x x x b x '=-+-+-由题意得,2()0f x '=,
即2222122(1)2(7)(27)0.x x x b x -+-+-=又P 2(x 2,0)在C 1上,∴2=x 22 -7x 2+b 1 解得x 2=3,b 1=14.故C 1方程为y=x 2-7x +14. (Ⅱ)设P (x,y )是C 1上任意一点,则
|A n P =
令g (x )=(x-x n )2+(x 2+a n x+b n )2,则2()2()2()(2)n n n n g x x x x a x b x a '=-++++,由题意得,1()0n g x +'=,
即211112()2()(2)n n n n n n n n x x x a x b x a ++++-++++=0,
又∵2
112n n n n n
x a x b ++=++,∴(x n +1-x n )+2n (2x n +1+a n )=0(n ≥1), 即(1+2n +1)x n +1-x n +2n a n =0,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x n =2n-1. ①当n =1时,x 1=1,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x k =2k -1.
则当n=k +1时,由(*)知(1+2k +1)x k +1-x k +2k a k =0, (*)
又a k =-2-4k -11
2
k +,∴1122112k k k k k x a x k ++-=
=++. 即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n ∈N +成立,∴{x n }是等差数列.
[启思]此题是浙江省2005年高考最后的压轴题,综合性较强: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若能做好第一问,则第二问的解决方法同第一问的解决方法差不多,有x 1=1,x 2=3,自然可以想到此等差数列的通项为x n =2n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用导数的方法对付“点A 1(x 1,0)到P 2的距离是A 1到C 1上点的最短距离”,比起其它方法要简单得多。

变式题型3
已知数列{a n}前n项为S n,且S n=2a n-2(n=1,2,3,…),数列{b n}中,b1=1,点P(b
,b n+1)在直线x-y+2=0上。

n
(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a n、b n;
(2)若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证明:当n?2时,2S n>T n+3n.
3高考题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