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翻译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翻译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翻译导读:一、《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二、《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三、《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原文、赏析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原文、赏析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原文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

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

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代: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注释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鹈鴂,指伯劳。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古诗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翻译赏析《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前言】《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寓庄于谐,语句妙趣横生而又意味深长,着重于本门家世和个人感受的表白。

上阙正面而说,起笔八字,总括辛氏忠烈家风,并贯穿全篇。

诗词向以“同字相犯”为大戒,这首词却连用了五个辛字,就“辛”字内涵和外延巧做文章,既自然贴切扣了题,又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词情。

下阙对比而谈,别家的“芳甘浓美”、“累累”、“金印”反衬自家的清白俭朴、仕途坎坷。

通篇诙谐风趣,实则语重心长。

【注释】⑴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⑵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⑶细参:仔细品味。

⑷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⑸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⑹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⑺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翻译】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贺新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手,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希望有所帮助!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篇1原文贺新郎作者:辛弃疾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诗意赏析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贺新郎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赏析辛弃疾贺新郎赏析辛弃疾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贺新郎赏析辛弃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赏析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

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

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

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

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诗词赏析:谁共我,醉明月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谁共我,醉明月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谁共我,醉明月什么意思谁共我,醉明月什么意思?又有谁来与我月下共饮,醉看明月呢?《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粱、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赏析这首词极负盛名,全词旨在送别,辛茂嘉为词人族弟,送别时正值其被贬广西。

但全词显然并非一般送别,词境恢宏,笔力沉郁苍凉,用典切合作者当时处境。

最重要的,作者满腔壮志却不被重用,眼见宋室衰亡,只得将满腹的愤慨与凄怆诉于笔端。

词的上阙写暮春时的落漠,慨叹大好春光不再,似有影射南宋衰落之意。

接着作者用了三个典故,昭君出塞,陈皇后遭贬,戴为归国,倾诉的更是流传千载的离愁别恨。

此处用典也有暗讽宋室对敌人妥协的政策,可谓语义双关。

词的下阙紧随上阙用典,使全词上下两段的街接浑然天成,但所用典故与上半阙已然有别。

固然描写李陵,荆轲的旧事也都是在离别,但大家都知道李陵降匈奴后,家人遭灭顶之灾,我们无法确认李陵是否诈降,但从他个经历可知他率军与匈奴大小数十战,虽未将其击溃,却也立下赫赫战功。

荆轲则更不用说,易水送别,高渐离的悲歌已成千古绝响,我们也知道荆轲刺秦事败身亡。

在此作者用此二典故固然提及的是二人与亲人绝别,与好友分离,但从这两个典故也不难看出,辛弃疾为自己年事已高却壮志未酬,借典故抒发自己悲愤之意,最后两句“谁共我,醉明月”方才切题,点到与族弟的离别,真正是写法特别,构思巧妙。

全词描写了大好春光的消失,用了5个典故倾诉离别,由啼鸟的鸣叫别离的悲苦。

也可将春光消失影射朝庭日渐势微,典故诉说自己壮志难酬,而啼鸟的鸣叫的衬出了作者的落漠与无奈。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个爱国词人,他的词可谓集宋词之大成。

在行动上他也是一名抗击外来侵略的实践者,无奈朝中小人当道,而自己最终未见光复中原的一天,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词人的终生遗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艺术手法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艺术手法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艺术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一篇重要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此篇作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一、运用寓意深远的寓言手法作者通过“贺新婚”这一寓意深远的行文主题,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手法。

在文中,通过描述新郎的光彩和喜悦,暗示着新人美满幸福的未来;同时又通过“别茂嘉十二弟”的场景描绘,淡现了新郎即将离别家乡与亲人的伤感。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使作品不仅是简单的祝福和告别,更蕴含了深远的寓意和情感。

二、运用对比手法展现情感冲突在文章中,作者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新郎的喜悦与茂嘉的离别之情进行对比,并将之巧妙地融合在文中。

这种对比使得作品中的情感冲突更加鲜明,呈现出新婚喜悦与离别之情的辉映之美。

这样的手法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更使作品的情感更加复杂和真实。

三、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细腻在描写方面,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婉约的语言,将新郎的美好形象和茂嘉的离别之情细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品中对新郎的形象描绘细腻而栩栩如生,同时对茂嘉的离别之情描写更是动人心弦。

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使得作品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真实,读者能够更好地共情和感受。

四、运用抒情的叙述表现情感抒发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抒情叙述,通过对新郎美好未来和茂嘉的离别之情的细腻描写,使得作品中的情感更加激烈和抒发。

这样的抒情叙述不仅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五、运用细腻的用词塑造形象生动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细腻的用词,塑造了新郎的美好形象和茂嘉的离别之情,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

作者通过运用精准的用词,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活灵活现,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其艺术手法深刻细腻,寓意深厚,从寓言手法、对比手法、细腻描写、抒情叙述以及细腻用词等方面,都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之处。

《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赏析《贺新郎》赏析1 【年代】:宋 【作者】:蒋捷——《贺新郎》 【内容】: 梦冷黄⾦屋,叹秦筝、斜鸿阵⾥,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彩扇红⽛今都在,恨⽆⼈、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

【作者】:蒋捷(?—?)字胜欲,号⽵⼭,常州宜兴(今属江苏)⼈。

咸淳⼗年(1274)进⼠。

⼊元不仕,隐居太湖⽵⼭。

其词内容较为⼴泛,颇有追昔伤今之作,构思新颖,⾊彩明快,⾳节浏亮,风格与姜夔相近。

有《⽵⼭词》。

【注释】:弹棋局:弹棋,古游戏,棋枰形状中央隆起,四周低平。

⽐喻亡国之恨如弹棋局那样“中⼼不平。

此处亦可解作世事变幻如棋局。

鸳楼:此指酒楼。

东西⽟:酒器。

开元曲:盛唐时期的歌曲,此借指南宋歌曲。

【赏析】:这是⼀⾸感旧词,在怀旧中,充满故国之思,正如李后主的“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样,使词⼈⼼中和愁怨如“⼀江春⽔”,滚滚滔滔,⽆穷⽆尽。

《贺新郎》赏析2 原⽂ 湛湛长空⿊。

更那堪、斜风细⾬,乱愁如织。

⽼眼平⽣空四海,赖有⾼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

⽩发书⽣神州泪,尽凄凉、不向⽜⼭滴。

追往事,去⽆迹。

少年⾃负凌云笔。

到⽽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新意少,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岑寂。

鸿北去,⽇西匿。

赏析 ⾸三句先以“湛湛长空⿊”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风⾬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忧虑国事、痛⼼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满天密布深⿊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使⼈⼼乱如⿇,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

重阳本来是登⾼之佳节,由于风⾬凄凄,只能登上⾼楼,放眼遥望千⼭万壑,浩荡秋⾊。

但“千崖秋⾊”,寂寞凄凉,会使⼈泪⽔滂沱。

“⽩发”四句直抒“⽼眼”登览之所感。

“神州泪”说明词⼈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极度伤⼼洒泪。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诗意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诗意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诗意贺新郎辛弃疾[1]别茂嘉十二弟[2]绿树听鹈■[3],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4]、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5]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6],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注释】[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

他的词以豪放为主呈多样风格,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存词六百多首,为两宋之最。

有《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九议》等传世。

[2]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的族弟,排行十二,具体事迹不详。

[3]鹈■:伯劳鸟。

作者自注:“鹈■、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4]未抵:比不上。

[5]将军:指汉武帝时将领李陵。

[6]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赏析】这是辛弃疾写给族弟的一首送别词,寄寓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情。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写了送别族弟是在春夏相交之时,可以听到三种鸟叫。

这三种鸟的叫声能够引起伤春和别恨,作者以这三种鸟的叫声开篇,为全文定下了悲伤的基调。

之后用拟人化的手法写鸟儿也“苦恨”、“春归”、“芳菲都歇”,接着用“算未抵、人间离别”点出主题。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写了两件事:一是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二是汉武帝的陈皇后辞别汉宫。

“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写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将领李陵抗击匈奴被迫投降,败坏了他家的名声;“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写的是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的故事。

作者写这些故事,表达了沉重、悲壮的心情。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此首送茂嘉十二弟,尽集古人许多离别故事。

如文通《别赋》,妙在大气包举,沈郁悲凉。

起五句,一气奔赴,如长江大河。

连用“鹈鴂”,“鹧鸪”、“杜鹃”三鸟名,如温飞卿[南歌子]之运用鹦鹉、凤凰、鸳鸯三鸟名然。

“算未抵”一句,束上起下,由景入情。

“马上”三句,即用昭君、陈皇后、庄姜三妇人离别故事。

下片,更举苏、李荆轲离别故事,运化灵动,声情激越。

“正壮士”一句,束上起下,
由情入
景,与篇首回应。

末句,揭出己之独愁,是送别正意。

周止庵谓此首“前片北都旧恨,后片南渡新恨” 。

观其前片所举之例极凄惨,而后片所举之例又极慷慨,则知止庵之说精到。

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

⾟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 《贺新郎》出⾃南宋词⼈⾟弃疾之⼿,抒发了词⼈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下⾯和⼩编⼀起来看⾟弃疾《贺新郎》诗意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 贺新郎 作者:⾟弃疾 ⽼⼤那堪说。

似⽽今、元龙臭味,孟公⽠葛。

我病君来⾼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

重进酒,换鸣瑟。

事⽆两样⼈⼼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番离合?汗⾎盐车⽆⼈顾,千⾥空收骏⾻。

正⽬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到死⼼如铁”。

看试⼿,补天裂。

诗意赏析 正如此词⾃注所述,⾟弃疾的这⾸《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情。

据邓⼴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弃疾被投闲置散⼜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弃疾的词,爱⽤典故,在宋词中别具⼀格。

这⾸词的上⽚⼀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交游零落,只今馀⼏!”即引⽤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述⽽篇》记孔⼦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慨叹的是其道不⾏;那么⾟弃疾引⽤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法实现之意。

⾟弃疾写此词时已五⼗九岁,⼜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然的。

这⾥“只今馀⼏”与结句“知我者,⼆三⼦”⾸尾衔接,⽤以强调“零落”⼆字。

接着“⽩发空垂三千丈,⼀笑⼈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连⽤李⽩《秋浦歌》“⽩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徒伤⽼⼤⽽⼀事⽆成,⼜找不到称⼼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多妩媚,料青⼭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因⽆物(实指⽆⼈)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然,不仅觉得青⼭“妩媚”,⽽且觉得似乎青⼭也以词⼈为“妩媚”了。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为送别抒怀之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辛弃疾,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注释①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鹈鴂,指伯劳。

②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③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④未抵:比不上。

⑤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⑥“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⑦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⑧“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⑨“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⑩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宋代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古诗欣赏及解析涨知识

宋代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古诗欣赏及解析涨知识

宋代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古诗欣赏及解析涨知识创作背景:辛茂嘉是辛弃疾的族弟,排行十二。

他随辛弃疾南渡,是其得力助手。

其时,辛茂嘉即将出发去南宋京都临安,辛弃疾以为此次族弟赴京将大有可为,作词勉之。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招财猫棋牌app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注释: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pǔ)。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jiāo)桂捣(dǎo)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

借典抒情 笔力千钧——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

借典抒情 笔力千钧——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

借典抒情笔力千钧——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谭新阳
【期刊名称】《中学生语数外:高中版》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这是一首送别的词,茂嘉是辛弃疾的堂弟。

全词几乎完全抛开兄弟分别的描写,只在末句“谁共我,醉明月”照应题目,归结送别的现实。

词一开头,从暮春鸟啼写起,鹈鸩、鹧鸪、杜鹃的啼呜凄切悲凉,鸟儿们感叹春归无觅,芳菲歇息。

接着由鸟之悲呜,转到人之离别,尽管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谭新阳
【作者单位】江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年考 [J], 罗荪
2.悲剧的时代悲剧的词——读幼安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J], 杨蜀秋;杨璧英
3.章法奇绝,求解于千秋之下──读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J], 顾从琬
4.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年考 [J], 杨罗生
5.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弟》词的古典与今典 [J], 邓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茂嘉①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茂嘉①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此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反衬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1,【答案】1. B2.①此句化用了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慷慨激昂、沉重悲壮的氛围。

②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

③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己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

【解析】1.B项,“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反衬人间恨事的悲痛”中“反衬”说法错误,这是典型的正衬手法。

故选B。

2.本题要求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离别诗句】《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译文注释_《贺新

【离别诗句】《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译文注释_《贺新

【离别诗句】《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译文注释_《贺新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宋] 辛弃疾绿树听鹈?。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注释】:①此闲居瓢泉之作。

茂嘉:稼轩族弟,生平不详。

据刘过《沁园春?送辛稼轩弟赴桂林官》词意,当是勉力抗金而重忠义节气的人。

时调官桂林,稼轩有二词赋别(另一首,见下篇)。

《离骚补注》:宋人洪兴祖著,谓“子规、鹈二物也”。

叠用四事,前二事薄命女子,后二事失败英雄,但均属生离死别,且关涉家国命运,足见词人已不囿于兄弟情谊,而是暗寓家国兴亡和个人身世之感。

此词既文思跳荡,文章法井然。

词以啼鸟兴起,啼鸟托住,中间叠用故实曲笔传情。

结韵翻出送人本旨,旋到旋收,且情境兼胜,沉郁苍凉。

或谓此江淹《恨赋》笔法,或谓此源出唐诗“赋得体”;然一旦用于词体,便成创格。

②“绿树”三句:借鸟声托意,言临别不堪绿荫深处众鸟啼鸣悲切。

鹈?(tíjué题决)、杜鹃、鹧鸪:三种鸟,啼声皆悲,故言“更那堪”,即不忍闻其悲声。

③“啼到”两句:鸟啼悲切,恨花尽春去。

《离骚》:“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按:《广韵》称鹈?“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

④“算未抵”句:言啼鸟伤春虽苦,总抵不上人间离别之苦。

按:以下即叠用四件人间离别之事。

⑤“马上”两句:此人间离别第一事,言昭君出塞,别离汉家宫阙。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后宫宫女,因和亲赐嫁匈奴王呼韩单于。

马上琵琶:谓在琵琶声中远离故国。

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李商隐《王昭君》诗:“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注释
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鹈鴂,指
伯劳。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很多恨。

赏析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
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形式方面,它又
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

之所以
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
夏来的时候,能够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

鹈鴂,一说是杜鹃,
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
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

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

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
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

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
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接着“算未抵、人
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
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
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

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
汉阙。

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
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

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

《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

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
十九年,守节不屈。

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
“长当从此别”等句。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
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

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

”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
禁或国破家亡之事相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

这些故事,写在与
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

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
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

为下句转入送别
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

“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
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
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
本题,仅仅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

由此能够看出,辛弃
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