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2022年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2年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去年11月开始,__市着眼于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对区域面积达122.48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__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区__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优化整合。
与此同时,同步调整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加快实现整合后的开发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两区合一”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化。
2022年5月27日《浙江日报》以《__经济开发区:逐梦一体化奋力开新局》为题,整版报道了融合后的开发区在培育新动能、建设新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目前,开发区新增招商选资签约项目34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只,10亿元以上项目6只,5亿元以上项目3只,1亿元以上项目4只,总投资超150亿元。
开发区“一核一廊五园”初具雏形,数智安防产业园被列入“浙江省数字安防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杭州数字安防产业融合矩阵”,已签约引进包括华为等企业在内项目20个,累计投资超50亿。
体制机制调整的优势正在显现。
整合管理机构。
按“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工作要求,整合浙江省__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挂__市城西工业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和__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两套班子,设立中共浙江省__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浙江省__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委)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合署办公,规格为正科级。
开发委主要承担所辖区域内的规划、招商、融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等,负责项目招商、审批和建设期间的企业管理服务等职责。
同时,开发委增挂__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牌子。
通过开发区管理机构实质性整合组建,核减正科级单位1个,股级内设机构3个,股级事业单位3个、事业编制6名,实现了“瘦身”。
同时解决了以往“两区”在考核任务分配、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重大项目涉及两区的基础设施、土地空间利用等问题上,需要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统筹协调小组来协调明确的机制体制问题,避免和防止了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情况发生,达到了“高效”目的。
沈阳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

办”新服务模式;邯郸市全面推行邱县模式,在县级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跨领域集中县直部门行政执法事项并下放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实施,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问题。
(四)针对基层干部的激励措施更加务实。
明确乡镇和街道综合执法队、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为副科级,并可从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担任,有效打破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
提高基层工作补贴标准,明确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单位20%、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事业编制干部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交通补贴、健全完善食宿等设施,让基层干部有获得感。
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清理各类“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全省仅保留“一票否决”事项1项、签订责任状事项9项,其他原有事项一律取消废止,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注释:①“1+5”改革文件,包括1个主文件:《关于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的②“4办”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沈阳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 李运涛 宋守林沈阳市将开发区作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载体,谋划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明确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定位,推进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调整优化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建立选人用人正向激励机制,探索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沈阳市将开发区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谋划新思路,按照市场化改革取向和机构扁平化改革方向,坚持“大部门制、扁平化、减层级、提效能”的原则,在每个区县(市)+平台公司”的运营管平台公司由国有控股,实与管委会政企分开,主要承担园区开招商引资、投资运营、专装备制设立沈阳中德开扮演“建角色,为项目提供土地整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基设立中德(沈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产业发展商”角色,供引进投资、资本运融资租赁等2020年4月,在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平台公司”的高效市管理机制下,国家7个资项目之一——华晨宝公共服务、项目和机构设置管委会实行党工委书记由所党工委管委会主任由区(县)长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和部其他领导职务由所在行撤销全市开发区管委会下设产业园区管委会,减少管理层级和内设机构,实现扁平化,赋予开发区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使用的自主权。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晋发[2016] 50号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开发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开发区在全省转型综改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推进转型综改的系列要求,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开发区作为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引擎,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二)加强对开发区的统一归口管理。
为避免政出多门、令出多人,按照部门分工服从于专项分工的原则,将全省各类开发区统一归口商务部门主管,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做好配合,形成合力,为开发区的设立、升级、扩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对外开放提供服务。
二、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三)加快开发区统筹规划布局。
在符合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全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区数量、规模和布局,提升存量,培育增量,做大总量,按照占全省国土面积2%左右来规划布局开发区建设,着力改变我省开发区数量少、规模小、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局面,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绿色生态、用地集约、区域平衡的开发区发展格局。
(四)在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中为开发区留足发展空间。
各市、县政府要抓紧修订或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将开发区的设立、扩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在本轮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中,为开发区设立、扩区留足空间,新增建设用地应最大限度地向开发区倾斜。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江西南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桂林)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运营管理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产品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虽然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职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不易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薪水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不了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才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行政管理园区开发建设项目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公司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建设项目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确认三方需要,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园区建设、开发计划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自主创新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流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扩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主要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济南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初探

济南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初探本文分析出济南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内部条块分割严重、新旧管理体制间的冲突锐化,并针对问题提出改革的构想与建议: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区际联、转变政府职能。
标签:济南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一、济南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济南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作为全市东西两翼展开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初具规模,现已实际开发12平方公里。
区内设有鲁能工业园、高科技电子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综合加工园以及相配套的生活服务区等;现有企业130多家,其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有15家,4家为世界500强企业。
开发区主要生产门类有电子、机械、汽车零部件、轻工、食品等。
自2001年以来固定资产累计投入71.8亿元。
特别是2005年以来,开发区有了突破性发展,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和3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已经完成。
基础设施投资仅2005年就达到3.9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形成了“四纵六横”30公里路网,辐射面积达2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58.2万平方米。
2006年济南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被命名为山东省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济南西部工业投入的核心区,招商引资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功能完善的新城区,促进全市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2005年以来,开发区共引进项目42个,总投资5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5个,投资过亿元的15个,过5千万元的15个;年底在建达到40个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投资18亿元的济南柴油机厂、投资2.6亿元的重汽工业园、投资4亿元的联想济南沃德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济南鲁联集团产业园区、全国试验机行业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济南试金集团整体搬迁项目、国内变压器行业前5强济南志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产塔式起重机的专业公司通发实业,投资1.2亿元高强标准件项目纷纷落户开发区。
《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其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现状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吸引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种管理体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 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足。
在开发区的管理中,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运行,导致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开发区的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3.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开发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短板,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开发区的创新发展。
4.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影响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四、对策研究1. 优化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 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部门协调。
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
3. 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参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
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合法权益。
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意见

划, 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不少于一周的
相差培训。 对上岗和转岗人员必颤进 行岗前培训, 切实保证高新区管理人
企业、 科研机构、 高等学校依托科技 中舟提高竞争力. 高新区依托科技中 介避免决策失误的成功案例, 促进社
位等民间机l发展 , 掬 壮大科技中舟服 务机构队伍 通过中舟服务体系使高 新技术企业自国内外生产要素市场 建立紧密联系,快速聚集各类资挥,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蠢一 ■■一 ●■ ■ 2 .尊■∞ 相 ∞2 3
险投资机制, 发展风险投资心司和风 险投资基盎, 探索建立多层次、 多渠 道的风险投资撖出机构, 根据国家有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政 策 与 法规
行园区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和政务信
9 高 新区要重视 和加 强知识产 .
息公开制度, 全面推进块策的科学化
和 民主化。
三 、 立 健全 社会 中介 服 务 建 体 系 ,发 挥 中介 服 务机构 在 高 新 区的重 要作 用 7 . 建立健全 中舟服务体系, 是高 新区实现高教营理、 优质服务的重要 基础。要强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致力于创新更为完善的瑷9高新技 l 术投资创业曲环境。各般政府、 科技 管理部 1和高新区要进一步支持各 ] 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落实有关政
措施扶持国区专利事务所、 商标事务
所、 版权代理中心以及律师事务所等 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发展. 促进区 内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广泛
刺用, 推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
中舟服务机拘发展。同时, 要鼓励和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发组建各类知 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和维权性社会 组蛆, 逐步形成专业性或区域性知识 产报保护组织, 提高自我保护和营理
基于治理视角的河北省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

摘要: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管理理念,其特点之一是主体的多元化,强调通过多方参与者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开发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空间,是河北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治理理念引入开发区建设进程,通过多中心治理、提高行政服务的有效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治理;管理体制;开发区;创新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组织管理理念,主要通过多个主体参与者之间以合作与协商的方式来实施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要求由传统的“行政”向“治理”转变,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个主体在社会事务中的分工与协作。
开发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空间,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头,自创立之初,就在探索建立一种管理体制,能协调和整合各部门职能,从城市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方面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河北省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一)河北省开发区概况。
河北省第一个开发区成立于1992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优化整合,截至2019年,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达到 155 家,基本上实现每个市、县至都至少拥有1家开发区。
全省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7个,包括5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1个国家级新区和1个自由贸易区。
表1 河北省开发区布局开发区类型数量开发区名称国家级经开区6秦皇岛、廊坊、沧州、石家庄、曹妃甸、邯郸国家级高新区5石家庄、保定、唐山、燕郊、承德国家级自贸区1雄安、正定、曹妃甸、大兴机场4个片区国家级新区1雄安海关特殊监管区4石家庄、曹妃甸、秦皇岛、廊坊省级开发区138河北省各级市、县注: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二)河北省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
开发区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在开发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应用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有不同的类型。
有学者认为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类型,主要是以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主导、参与或二者混合的模式。
应用文-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一、我国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欠规范。
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开发区管委会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保持了行政干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但是各类开发区管理主体并不一致,大致可分为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类。
作为机关单位的开发区管委会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据,将开发区的管理主体界定为事业单位,必然会影响管委会经济管理、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由于管委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导致开发区的行政地位存在争议,开发区管委会拥有哪些审批权、多大的审批权限,无法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进行统一明确界定,只能交由各地自行把握。
另外,随着开发区不断壮大、人口集聚,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许多管委会不仅要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还发挥着社会管理职能,大量社会事务管理影响了开发区主要职能的发挥,管委会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二)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
我国各地政府下放给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权限不充分,管委会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经济权责界定不清晰。
由于国土、等系统实行垂直管理,造成了诸如土地储备、批次申报,项目立项、规划和审批,经济管理,执法检查等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审批权仍保留在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区无法自行直接审批办理,必须通过各派驻机构进行协调,但是各派驻机构较为独立,协调过程复杂,导致开发区在创优发展,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受到限制。
许多企业办理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既要去政府相关部门,又要去管委会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总体上说,开发区保障经济发展的职能受到限制,发挥的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协调上级有关业务部门。
当前,我国大部分开发区管委会在机构设置方面缺乏决定权,大多由上级部门负责,导致机构设置一直未理顺,无法全面落实改革意见。
另外,许多开发区不具备人事管理权,缺乏招聘决定权,对于区内所有人员的招聘,都需要逐级向上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典型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观察思考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典型做法 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E3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19年7月份启动开发区 I—I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以来,全省各试点开发区紧紧围 绕“瘦身强体、回归本源”的根 本要求,坚持市场化、去行政 化,对原有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目前 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近期省 宏观经济研究院深入青岛、泰 安、淄博等地开发区,就开发区 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成效、主要做法、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总的来看,各开发区紧紧抓住改革重要“窗口期”,围绕体制理顺、机制激活、人员配备等,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典®做法及成效(一)强化党建引领,理顺领导管理体制f淄博经济开发区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改革每一个环节,进一步健全党组织设置,高标准建强基层堡垒,根据自身实际,调整规范管委会机关党委、教育工委、园区综合党委、国资委党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党委、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等6个基层党组织,从机关干部中选配党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中国青岛翟学人员1雙2020.8山东垃济故略研究在党工委领导下,分别统筹负责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对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指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团结联系群众的作 用。
(二) 组建工作专班,加强改革工作领导。
青岛高新区面向全市公开选聘具有担当精神的领导班子成员,各班子成员加快转换角色、进人状态,以开放创新思维全力做好改革“大文章”。
淄博经济开发区针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立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先后4次召开推进会议研究部署,全力抓好改革顶层设计、统筹协 调、整体推进等工作。
泰安高新区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统筹好改革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多次组织召开体制机制改革会议和工作专班专题会议,推动泰安高新区改革工作扎实向前推进。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xx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基本思路,切实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来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增长极来打造,着力推进规划建设,不断夯实园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经济总量,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一、经开区体制机制现状xx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xxxx年,原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xxxx 年调区扩区后总面积达xx.xx平方公里,标准厂房建成面积达xx万平方米,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转型主阵地。
xx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xxx亿元,同比(下同)增长xx.xx%;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x%;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增长xx.x%;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xx.xx亿元,增长x.xx%;实缴入库税收x.x亿元,增长x.xx%,其中工业税收x.x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增长xx.xx%;共申报专利xxx件,专利授权xxx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经开区发展,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将经开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集聚区、科技创新引领区。
一是优化机构,夯实基础。
xxxx年经省编办批准,开发区与东江工业园合并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制定招商引资政策、组织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健全招商引资机制等工作。
按照xx市委编办批复(衡编办〔xxxx〕xx号),科学制定园区“三定规定”,进一步优化园区机构设置,目前经开区管委会下设内设x个机构:办公室、招商合作局、产业发展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服务局、财政局、组织人事局、应急管理局。
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另有纪工委、机关党委、企业党工委等党群部门,并管理三架街道办事处、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发展投资公司。
二是优化队伍,配强人员。
经开区机关核定专项编制xx人,设党工委书记x名,管委会主任x名,副主任x名,纪工委书记x名;内设正科级领导职数xx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x名、中共xx市经济开发区企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x名,纪工委副书记x名),副科级领导职数xx名。
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进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上存在肯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担当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始终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赐予相应的惩处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实行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安排、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方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进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接受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必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进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才能不强,科技进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进展的支撑才能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xx经开区进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始终排名靠后。
在20XX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xx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x%,全省排名x;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x%,全省排名x;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优化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优化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探索与局^考鲁王霞俊郭永祥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在促 进体制机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引导 产业集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 着我国开发区的飞速发展,现行管理模式与开发区 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进一步优 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时代课 题。
本文以某省开发区为例,从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的角度,对优化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进 行了初步思考。
一、优化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实践与探索(一)开发区及机构编制管理的现状1. 概况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显 示,全国共有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 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高新技术开发区156家、海关特殊监管区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19家、其他类型23家),省级开发区199丨家。
丨988年,该省 创立科技开发试验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 开始起步。
目前,共有开发区129家,其中,国家级开 发区20家(高新区8家、经开区7家、综保区5家),省 级开发区109家。
各类开发区以占全省约0.51%的国 土面积产出了35.97%的GDP、69.7%的规模工业增加 值、70.4%的高新技术产值和50.1%的实际利用外资。
2. 规范建设管理的探索为规范和加强开发区发展,中央先后出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清理 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关于 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关 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文件,并对开发区进行了清理,先后两次发布《中国 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20年10月,中央编委印发 《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 指导意见》,对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作出了部 署。
该省也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
比如,1995年省政 府60号令公布《开发区管理办法》,界定了开发区 范围,明确开发区管委会职权及开发区投资经营规 则;1996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开发区管理的通 知》,明确分层次办好开发区,并强调开发区在地方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关于开发区改革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改革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开发区主要指由国家或省级政府批复设立的经济功能区,承担着培育创新生态、推进产业集聚、推动改革开放、促进产业转移的重要使命。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实现了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和市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与全省其他地市的开发区一样,我市开发区也存在集聚效应不强、质量效益不优、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
为破解这些短板与问题,让开发区焕发新的活力,省委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以前瞻30年的眼光,谋划部署了新一轮开发区改革,通过“整合、扩区、调规、改制”,重塑开发区管理体制,让开发区回归经济功能区的本质属性,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一、XX市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一)全面推动开发区整合。
改革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1个。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分别是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XX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XX)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XX综合保税区;省级开发区24个,包括1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
有些开发区四至范围互相交织,上级主管部门各不相同,统计口径也不统一,分散了开发区的管理精力,也给属地企业造成很大困扰。
在这次改革中,我市按照省委“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改革要求,将纳入整合范围的26个开发区整合为13个,一个开发区一个名称,统一规范开发区四至范围,统一开发区统计数据口径,规范了开发区管理秩序。
(二)优化管委会机构设置。
改革前,我市各开发区管理机构以单独设置或者合并设置等形式,共设置21个管理机构,其中正处级规格的19个,副处级规格的1个,科级及以下的1个。
处级规格的开发区管理机构中经省委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17个,未经审批的3个。
新时代开发区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开发区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作者:长春新区党工委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9期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不同于城区,更不同于县(市),有其产生、发展、运行的特殊规律。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开发区党组织必须以新思维、新担当、新作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先锋堡垒作用,树立党员干部新形象,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加强政治建设,在“凝心铸魂”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开发区党建工作的灵魂。
开发区在加强政治建设上,一要抓好“大学习”“大教育”“大培训”活动,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二要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三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明政治纪律,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近年来,长春新区先后建立了176 个“新时代传习所”,按照“五进十学一融合”的工作要求,以“新区大讲堂”为载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办法,促进基层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
壮大集体经济,在“强村固基”上下功夫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多年来开发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在这方面,一要大力推广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村企合作型、合作社带动型、资本运营型、三农服务型等模式,探索公司化运作的有效形式,支持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紧密联结,借力壮大自身实力。
二要落实“留用地”政策,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商贸综合市场等渠道发展物业经济。
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对策(精简篇)

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对策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对策无工不富。
XX县是贫困县,也是工业落后地区。
工业不发达,原有工业企业分布零星不合理,成了过去经济发展的阻力。
要实现提速发展、跨越发展,富民强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条迫在眉睫的必走之路。
而产业园区建设是推动工业发展新型化、集群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产业园区建设中,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围绕水电风、煤化工、锌铜铁、制造业、烟农畜、园聚集的产业重点,坚持特色建园、效益建园、生态建园、和谐建园的理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开发区环境建设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项目服务跟踪,推进制度创新,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
一、近两年来园区建设进程的回顾两年来,提出了工业富县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快工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探索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产业园区建设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达、从简到优的三个发展过程,即园区办、XX五里岗工业园、经济开发区。
园区办是XX走工业富县战略最初探索,是XX五里岗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的前身。
园区办仅仅是一个推进工业发展的办事机构,独立性、自主性不强,不能大规模的推进工业建设。
五里岗工业园区在园区办的基础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明确了以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化建设产业优化升级定位,建立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
五里岗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以北与县城相连,涉及县城所在的草海镇*个村(燎原、中塘、白岩、寒洞);羊街镇*个村(棒木、骑龙、梨平),共两个镇*个村,**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
五里岗产业园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是以核心区为辐射点,以特色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仓储物流、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产业园。
经济开发区在五里岗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更加系统,囊括了XX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整个范畴,规划更为科学、合理,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功能更加完善。
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机制完善对策

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派出政府对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进行高度集中统一封闭管理。开发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公安、民政、计划生育等社会事务由相关地方政府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只是对开发区设置的对口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封闭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开发区管委会没有相关区域行政管理权限,开发建设的管理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相分离。如大连、重庆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采用了此种管理模式。在此种管理体制下,还有一种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开发区和行政区的管理职能合一,或者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其内设机构基本保持原行政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职能。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把整个行政区域作为开发区,或者开发区是原有城区建制的一部分。如青岛黄岛开发区等都是这种模式,政府管理部门的体制保持行政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职能。还有,上海浦东开发区管委会直接转为浦东行政区政府,等等。
一、我国开发区的基本管理体制概述
根据政府权力在开发区管理工作中的介入程度对我国的各级开发区进行分析,即按照开发区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管理职能在政府力量与企业力量之间的配比关系,其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一)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
所谓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也就是在开发区的管理中,突出强调政府行政部门在开发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由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或政府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初期开发区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开发区管委会与开发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或交叉兼职。开发成功后开发区管委会又兼具管理者和服务商的双重职能。此类开发区设立管委会,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经济开发规划和管理,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还拥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目录论文摘要 (1)一、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分析 (1)二、开发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现实矛盾与冲突 (2)三、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合理的开发区管理体制 (3)参考文献 (8)对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内容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并对存在管委会制度竞争,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等创新路向关键词: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我国的开发区是在政府高强度授权下建立起来的,然而,开发区诞生30年后,环境发生了变化。
我国开发区所处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在政府高强度授权下所建立的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
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必须不断的微调其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式,实现其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一、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分析.......................................................... .....................................................二、开发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现实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开发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开发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而首当其冲的是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矛盾和突出。
(一)开发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目前开发区管理体制主要是行政主导模式,通过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的形式来进行运作。
但目前管委会的地位缺乏法律依据,尽管人们习惯于把管委会看作是一级“政府”,但实际上我国行政机构设置序列中并没有开发区,在法律上也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关于开发区的法律体系。
尽管可以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颁发开发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增加开发区管委会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始终未从法律上予以明确。
开发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造成制订的地方性法规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难以实行。
管委会的性质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法界定,其行政主体地位一直备受质疑,这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不相符合,也容易给客商造成权宜之计的错觉,影响其长期投资的信心,进而影响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进程。
今年初,XX开发区管委会拟定了开发区企业的相关管理办法,但由于没有行政管理权限,使得法例的颁发没有机构来执行,导致办法不能切实实行。
(二)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条块管理矛盾多在开发区内部的运营上,开发区实行政企合一的开发模式,其特点是开发区行政机构兼具管理者和开发商双重功能,办事效率较高,在开发初期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较大,是开发区建设初期的常用方式。
但是,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壮大,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管委会与开发公司政企合一的模式,早期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协调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如不再将开发区管委会的规划、监管职能与开发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的独立法人主体经营职能剥离出来,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开发区区域经济的公平竞争。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合理的开发区管理体制(一)明确构建科学合理的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方向1、把握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职责和原则区别于城市的行政区,开发区不断完善集中精简、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努力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服务。
应该说,国务院对开发区的定位和职能是十分清楚的。
但为什么实际中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并没有这么清楚和顺畅呢?问题还是处在开发区的法律地位上。
各地方和相关部门对开发区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开发区管委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应包含:编制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按照规定权限核准、审批开发区内的各类投资项目;负责土地规划、征用、开发、管理,并组织建设和管理,并组织建设和管理开发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负责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管理开发区的各项社会事务;对有关部门在开发区内的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进行协调、监督;管理开发区人事、劳动行政事务,设立精简、高效工作机构,按规定权限任免和奖惩工作人员,保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和实施开发区有关管理规定,等等。
明确开发区体制管理的原则。
主要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确保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改革方向;充分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充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所在地科技、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充分尊重和借鉴国际成功做法,讲求实效、逐步深化,防止旧管理体制的复归。
对于经济事务,凡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2、着力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中的三个关系按照..........文件要求,在开发区设立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作为师市党委、政府、师市纪委的派出机构,与XX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各地要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开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同时,按规定下放给开发区的规划实施、建设、财税、工商行政管理、项目审批、进出口业务等方面的权限,在不违背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要继续留给开发区。
应下放而没有下放的权限,要坚决下放。
要通过明确开发区的管理权限,理顺开发区的职能职责,完善开发区的行政功能,给予开发区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具体来说,我国开发区关键要处理好管理体制中的四个关系:一是与党委、政府的关系。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发区作为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党委、政府要充分授权,做到授权到位;另一方面在授权的具体内容上要做到依法行政,不能以削弱部门权利为代价。
授予权利应该包括监督管理权、协调权、建议权等,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角色应定位于次党委、次政府,而不是党委、政府的一个部门,更不是一个下级政府。
二是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以往的习惯做法,说白了就是开发区千方百计和部门争权,争得一些权利后又想方设法增设一些机构来履行这些权利,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开发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何不换个角度来思考呢,把开发区当作领导者、管理者,调度一切可以调动的政府资源,利用现有的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行政资源、机构编制资源等为开发区的汇总新工作如无,这不仅调动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减少了摩擦、精简了机构和人员编制,而且降低了开发区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维护了依法行政的权威性;同事,开发区也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是政企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意识开发区与开发公司得关系,通过国有资产的授权,开发公司负责开发区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二是开发公司于开发区建设的关系。
根据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通过参与经营城市、经营土地、增强融资功能,解决开发区基础建设的资金等;三是创新投融资管理体制。
改变开发区投入长期以来主要采取由政府投资与管理的单一模式,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
3、科学搭建开发区组织框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厅级机构建制,代表党委、政府对涉区事务行使管理权、监督权。
下设综合办公室、招商中心、规划建设局、组织人事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投资服务中心、大项目推进中心、社会发展局九个内设机构,副处级建制。
4、在开发区确立合理的财力分配管理体制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开发区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管理办法,确保开发区财政、开发区金库高效有序运行,为开发区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二)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具体措施我国开发区历经三十年快速发展,在培育经济基数产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领导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金融风暴的新要求,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技术产业的培训、扶持和引导,使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就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办法提出以下构想:1、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不断推进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能转变。
在争取必要的自主权的同时,对区内要压缩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
杜绝“因人设岗”、“因人设机构”,坚决撤并不需要独立设置的部门和机构,实行“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便于社会监督的行政规章制度。
对当地政府赋予的审批职能,实行“政务公开”、“权责统一”、“限时办理”等制度,使企业在开发区得到全程、便捷、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对需由其他部门审批的事项,在企业与审批部门之间充分发挥协调、沟通作用,实行代办、协办,使企业能真正专注于自身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
2、改革用人制度,提高开发区管理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
开发区管理机构要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考评制度,大力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等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提倡用于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实践、鼓励竞争的良好风气,形成开发区先进文化浓厚氛围。
要将思想文化建设与健全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允许开发区在加速发展经济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行新型的分配方法。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制度。
根据不同岗位对任职人员知识、能力和思想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制定培训计划,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不少于一周的相关培训。
对上岗和转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切实保证开发区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建立开发区是引进技术、扩大开放的措施,也是一种管理体制性改革措施,以期望能够摆脱旧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寻求一种新型的快速发展经济和吸引高新技术的道路。
回顾30年的时间,前者(作为引进技术,扩大开放的措施)效果显著并得到广为肯定,而后者(作为一种管理体制性改革措施)却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
从长远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开发区可能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终究将会作为一种稳定的区域管理形态所取代。
但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础,开发区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并将继续担当引领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而能让其充分发挥潜力的便是创新的管理体制与灵活的运行机制。
我们所关注的并非开发区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形态的生命周期,而是它有没有充分发挥好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充当的角色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为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作出其不辱使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