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建模探究
关于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建模探究
关于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建模探究发表时间:2016-11-08T15:59:03.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1期作者:辛晓岗[导读] 摘要: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和随后的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以获取被摄目标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的一门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近景物体的三维构建,地形测量等。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和随后的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以获取被摄目标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的一门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近景物体的三维构建,地形测量等。
三维模型已成为对象表达的一种新的数据媒介,三维建模技术能对现实世界中的对象逼真建模和模拟再现。
本文主要对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建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论述,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近景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方法;对比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三维测量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三维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城市规划,地质建模,自然灾害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是一种基于全数字的测量方法,不仅测量的原始资料和记录的中间数据是数字形式,而且摄影的地图,模型,影像图,数据库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等都是数据形式的。
随着数字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概念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二维手段描述的三维信息,目前三维模型已成为继图像、声音和视频之后的第四种多媒体数据类型,物体的表现形式也逐渐从二维表示向三维自动化建模的方向过渡。
1、近景摄影测量概述近景摄影测量是指利用对物距不大于300米的目标物摄取的立体像对进行的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综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影像匹配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基于摄影测量与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是用数学方式将所摄影对象的几何与物理信息提取出来的摄影测量学。
随着摄影测量经过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数字化摄影测量已比较成熟。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的应用分析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的应用分析一、数字摄影测量三维建模工艺特点利用摄影测量方法提供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可以通过提取影像信息为三维建模模型提供建筑屋顶纹理。
三维信息自动获取可通过影像数据立体相对方法获取建筑物密集城市区域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数据信息。
其具体优势如下:①数据的获取,处理产品的形式、管理、分发等都是以数字的形式,摄影测量所有工序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并且涵盖整个传统摄影测量的各个工序。
②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测绘产品的现势性和灵活性。
③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快速提取地面建筑的空间几何高程数据,具有几何精度高,成像速度快等特点。
④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三维地理坐标,构建真实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
在此三维景观模型数据中,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实地完全对应,而且任意点的空间三维坐标是可以量测,具备测绘级别的数据精度,制作后的模型可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空间现状环境测评、用地布局分析,城市防灾分析等行业的应用要求。
二、构建三维模型的方法三维模型数据生产是建设数字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三维模型的精度和建模效率直接影响着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建设周期。
现将有代表性的四种建模方式列出:第一,基于航空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技术。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立体环境下,能快速准确获取建筑物等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形状及高度信息,再加以外业纹理采集及正射影像屋顶信息即可构建精细三维模型。
成熟的DEM数据及DOM数据生产技术路线能快速重建三维场景中的地形数据,真实展现城市风貌。
第二,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快速获取城市建筑模型及地表模型,但是这种方式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若需提取有用信息必须加上很多人工干预,此种方法建立的三维立体模型没有建筑物的色彩纹理。
第四,基于规划图纸等二维数据资料的城市三维建模方法,利用AutoCAD、3DS Max等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数据,但是此方法需要大量的工作来收集数据,且数据的时效性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建筑物顶部纹理存在盲区,高程数据的获取工作量亦较大。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摄影术是人类记录和传达视觉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则是通过摄影来实现对物体形态、尺寸等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建筑设计、文物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投影几何和相对定位原理。
在进行近景摄影测量时,需要摄影测量仪器和软件对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摄影测量仪器通过测量相机的内外方位元素,确定了摄影测量的几何参数。
其次,通过拍摄目标物体的多张照片,并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特征点的匹配和图像配准,实现了照片的几何校正。
最后,通过测量图像上的特征点坐标,并进行三维坐标的计算和建模,即可得到目标物体的三维形态信息。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工程测量领域,近景摄影测量可以用于工地勘察、施工监测和变形分析等工作。
例如,当测量建筑物的尺寸和形态时,可以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代替传统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其次,在建筑设计领域,近景摄影测量也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的建模和渲染。
通过对建筑物外立面的摄影,可以生成真实感十足的虚拟模型,帮助设计师进行设计和效果展示。
此外,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的研究也是近景摄影测量的一个应用领域。
通过对文物的摄影和三维建模,可以实现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优点在于非接触性和高效性。
它不需要接触物体表面,不会对目标物体造成破坏,适用于对脆弱物体的测量和保护。
同时,近景摄影测量也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现代的摄影测量软件已经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摄影数据处理和三维重建,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还具有数据量大、信息丰富等特点,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然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近景摄影测量依赖于摄影条件的限制,如光照、角度等因素,因此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如低光照环境或目标物体表面无特征点时,可能会存在困难。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摄影镜头和摄影基地进行测量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测绘、建筑、地质、航空、水利和农林等领域。
目前,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一、原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两个方面。
1. 相对定向相对定向是指通过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进行拍摄,将照片上的特征点通过观测量的方法确定相对于摄影基地的空间位置和方向。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到几何学和成像原理。
首先,相机的光学系统会将三维空间中的点投影到二维照片上。
然后,在照片上选择一些特征点,通过观测其在不同照片中的位置变化,就可以确定这些点相对于摄影基地的空间位置和方向。
2. 绝对定向绝对定向是指通过在地面上布设一些控制点,利用这些控制点与照片上的同名点之间的空间关系来确定摄影基地的位置和方向。
为了实现绝对定向,可以使用全站仪、GPS等仪器来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然后,在照片上找出与这些控制点对应的同名点,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像空间关系,从而实现摄影基地的定位。
二、方法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方法包括影像预处理、像控制点测量、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数字表面模型(DSM)生成等步骤。
1. 影像预处理影像预处理是为了提高照片的质量,包括对照片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噪声去除等。
几何校正是通过对照片进行摄影几何校正,消除摄影机的摄影畸变,使得照片上的特征点能够准确地反映其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
辐射校正是通过校正照片的辐射值,消除由于光照条件不同而导致的亮度差异。
噪声去除是通过采用滤波等方法,去除照片上的噪声点,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 像控制点测量像控制点测量是指在照片上标示出一些已知位置的控制点,并测量它们在照片上的像空间坐标。
为了提高像控制点的精度,可以使用高精度的测绘仪器进行测量,并结合地面控制点来进行验证。
3. 相对定向相对定向是通过在照片上选择一些特征点,并观测它们在不同照片中的位置变化,实现摄影基地的定位。
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模型制作
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模型制作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高精度遥感和摄影测量设备来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
它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中常用的航空相机和航测平台改为地面摄影测量设备,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模型重建算法,实现对地物三维空间信息的高精度定量测量和空间分析。
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测量等。
其应用范围之广泛、精度之高、效率之高,使其成为处理地图数据和制作三维模型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模型制作等方面来介绍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模型制作的相关内容。
首先,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的数据采集阶段是制作三维模型的重要前提。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地面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目标物进行拍摄和扫描,获取大量的影像和点云数据。
这些数据作为后续处理和模型制作的基础,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数据处理是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采集的影像进行校正和配准,以消除影像变形和噪声。
然后将校正后的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通过算法计算相机的内、外方位元素和三维空间点的坐标。
同时,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和配准,去除杂乱点和重叠部分,得到精确的三维点云数据。
最后,将处理后的影像和点云数据用于三维模型制作。
这里涉及到模型的纹理映射和表面重建。
通过影像和点云数据的融合,可以在点云上贴合纹理图像,使得模型更加真实。
同时,通过表面重建算法,可以将点云数据转化为精确的三维模型,可以实现对地物的形状、结构和纹理的还原。
除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模型制作,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还涉及到精度评定和应用展示等环节。
精度评定过程中,通过控制点的测量和检查,可以评定得到的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度。
应用展示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功能,可以将三维模型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近距离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模型制作的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一、引言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摄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研究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的技术流程,旨在为三维模型的高精度重建提供更为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与意义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具有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式,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景摄影可以捕捉到细节丰富的影像,而倾斜摄影则可以获取更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影像的互补与融合,从而提高三维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本文的研究旨在解决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影像匹配的关键问题,为三维建模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三、相关技术综述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影像匹配方面,现有的算法包括基于特征点的方法、基于区域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进行选择和改进。
在三维建模方面,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基于点云数据的建模、基于多视角影像的建模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建模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四、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研究(一)技术流程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影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优化处理。
首先,对近景和倾斜摄影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等操作;然后,提取影像中的特征点或区域;接着,利用特征匹配算法进行匹配;最后,通过优化算法对匹配结果进行优化处理。
(二)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不同视角下影像的尺度差异、光照差异、几何变形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提高特征点的稳定性;利用光照估计和校正技术,减小光照差异对匹配结果的影响;采用几何校正算法,对几何变形进行校正。
五、三维建模技术研究(一)技术流程基于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建模。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范文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作为两种重要的摄影方式,在三维建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景摄影能够捕捉到物体表面的细微特征,而倾斜摄影则可以获取更大范围的场景信息。
本文将探讨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及其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二、近景摄影技术概述近景摄影是一种高精度的摄影技术,主要用于捕捉物体表面的细微特征。
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和精密的测量设备,近景摄影可以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信息。
在三维建模中,近景摄影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纹理信息和几何形状,为后续的三维重建和模型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倾斜摄影技术概述倾斜摄影是一种从多个角度拍摄同一场景的技术。
通过使用倾斜相机或无人机等设备,可以获取更大范围的场景信息。
倾斜摄影在三维建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城市建模、地形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由于倾斜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量大且复杂,需要进行有效的影像匹配和数据处理。
四、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在影像匹配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近景摄影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纹理信息,为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倾斜摄影则可以获取更大范围的场景信息,为近景摄影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影像匹配。
在影像匹配方面,可以采用基于特征点的匹配方法。
首先,通过近景摄影获取的高精度纹理信息,提取出场景中的特征点。
然后,利用倾斜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特征点的匹配和识别。
通过比较不同影像中特征点的位置和关系,可以实现影像的精确匹配。
此外,还可以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匹配方法,进一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应用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在三维建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三维建模。
首先,利用近景摄影获取的高精度纹理信息和几何形状,可以建立物体表面的三维模型。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在隧道施工前,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周围 的围岩和衬砌进行初始数据采集和建模。
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利用这两种技术对围岩和衬砌进行定期监测,获取 变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预测,得出变形趋势和预警值。
3、根据预警值和预测结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激光 扫描技术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
应用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03 三维激光扫描技言
隧道变形监测在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隧道施工过 程中的围岩变形、衬砌变形等都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目 前,隧道变形监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等,但这 些方法具有效率低、精度差、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因此,研究新的监测技术手段 成为行业迫切需求。
1、高精度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测量精度较高,能够获取隧道表面高 精度的点云数据,对隧道变形的监测更为准确。
2、高效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扫描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点 云数据,提高了监测效率。
3、实时动态监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通过搭载不同的传感器和数据处 理软件,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对隧道变形进行实时反馈和控制。
结论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变形监测中都具有各自的应用 优势和不足。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高效率、高精度和可视化能力强等 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对相机硬件和拍摄环境要求较高的问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具有高精度测量、高效扫描、实时动态监测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 在设备成本较高和对扫描环境要求较严格等不足。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隧道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次演示将介绍这两种技术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一、引言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技术逐渐成为三维建模领域的重要手段。
近景摄影通过高精度的摄影设备捕捉目标物体的细节信息,而倾斜摄影则能从不同角度获取目标物的全貌信息。
将这两者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三维建模的效率和精度。
本文将详细研究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二、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技术概述(一)近景摄影技术近景摄影是一种高精度的摄影技术,主要应用于对目标物体的细节信息进行捕捉。
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和角度,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
此外,近景摄影还需要对影像进行后期处理,如图像校正、去噪等,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目标物体信息。
(二)倾斜摄影技术倾斜摄影技术能从多个不同角度获取目标物的影像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全貌掌握。
其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拍摄角度和高度,以保证获取的影像能够覆盖目标物的全部信息。
倾斜摄影常用于城市规划、地形勘测等领域。
三、影像匹配技术研究(一)传统影像匹配方法传统的影像匹配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灰度、基于特征等算法。
这些方法在处理简单场景时效果较好,但在处理复杂场景时,如光照变化、遮挡等问题,其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匹配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影像匹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精准匹配。
此外,深度学习技术还能有效处理光照变化、遮挡等问题,从而提高影像匹配的精度和效率。
四、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方法研究结合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的优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影像匹配:(一)基于多尺度特征的影像匹配首先,利用近景摄影获取目标物体的细节信息,提取多尺度特征。
然后,结合倾斜摄影获取的全貌信息,通过匹配多尺度特征,实现目标物体的精准定位和三维建模。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匹配优化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近景和倾斜摄影的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优化。
贴近摄影测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贴近摄影测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摄影测量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利用图像信息进行测量、重建和识别物体形状、位置和姿态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机器人视觉、安全监控、医学影像等等。
本文将探讨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相机成像、光捕捉和坐标系转换。
相机成像是通过镜头和感光元件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映射到二维平面上,产生图像。
光捕捉是利用相机的曝光时间、光圈大小、ISO等参数来控制光线的数量和质量,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坐标系转换则是将图像中的像素点从相机坐标系转换到世界坐标系,以实现物体的精确定位和测量。
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等。
图像处理是通过一系列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和复原,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靠性。
特征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出物体的特征点,如边缘、角点、纹理等,以供后续处理使用。
机器学习则是利用训练数据来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物体,提高图像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摄影测量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图像处理方面,摄影测量可以用于图像修复、超分辨率重建、去噪等任务,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
在计算机视觉方面,摄影测量可以用于目标检测、跟踪、识别等任务,以实现智能化的视觉分析和应用。
例如,在安全监控领域,摄影测量可以通过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检测和识别,实现自动化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在医学影像领域,摄影测量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未来展望摄影测量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和研究。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将成为未来摄影测量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精度的相机和传感器,从各种角度和尺度对物体进行拍摄和测量,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数据信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将成为摄影测量的核心关键技术。
测绘技术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方法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是测绘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测量手段,它通过使用相机捕捉地物的图像,结合测量数据,计算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本文将介绍近景摄影测量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近景摄影测量方法依赖于相机与地物之间的几何关系。
当相机拍摄地物图像时,相机光轴与地物交点确定了相机中心,而图像上的地物点与相机中心之间的距离则反映了地物的深度信息。
通过对相机光轴与地物交点的测量,以及对图像上地物点的测量,可以推导出地物的三维坐标。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需要建立相机的内部和外部参数模型。
内部参数模型包括焦距、主点位置等相机内部参数,外部参数模型包括相机姿态和位置等相机外部参数。
然后,在地面上选择一些已知点,通过测量这些已知点在图像上的位置,以及相机和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相机的内外参数。
二、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在测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地形测量。
通过拍摄地面图像,结合高程数据,可以实现对地形的准确测量。
这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可以用于建筑测绘。
通过拍摄建筑物的图像,可以测量建筑物的尺寸、形状等参数。
这对于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还可以用于文物保护。
通过拍摄文物的图像,可以实现对文物的三维重建,包括形状、纹理等信息。
这对于文物保护、文物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未来发展方向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精度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测量需求的增加,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研究更精确的参数估计方法,以提高近景摄影测量方法的精度。
其次,数据处理的效率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方面。
近景摄影测量方法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因此,需要研究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以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此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测量技术结合,以实现更全面的测量。
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在当今的现代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独特而精确的三维建模需求越来越高。
摄影测量技术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利器,它能够通过相机和测量设备的结合,将目标物体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三维重建。
本文将探讨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要了解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理解其基本原理。
摄影测量技术通过捕捉目标物体的图像,并获取与之相关的测量数据。
然后,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合图像信息,就能够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
第二部分: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三维建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轻松、准确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真实世界中的建筑模型。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摄影测量技术都可以帮助建筑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空间结构。
从而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避免错误和浪费。
第三部分:摄影测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
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时间的侵蚀和消失的威胁。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无人机和其他高精度摄影测量设备,可以准确记录和保留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有助于研究和保护,还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第四部分: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地形测量是摄影测量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地形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地表地貌的几何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
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或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到地面的高精度图像和测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帮助地质学家、城市规划师等专业人员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地形和地貌变化。
第五部分:摄影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仍然在不断发展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摄影测量设备和算法不断涌现,为三维建模带来了更多可能。
探讨近景摄影测量新技术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
探讨近景摄影测量新技术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原理,通过对古建筑近景的摄影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古建筑的测量数据和影像信息的新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保护人员进行古建筑的建模、测量、保存和展示等工作。
它具有非接触、高效、高精度等特点,可以对古建筑进行三维重建和数字化保存,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对古建筑进行三维重建。
通过在古建筑周围设置多个相机,对古建筑进行多角度的拍摄,然后利用图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算法,可以生成古建筑的三维模型。
这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比如,在古建筑受损或需要修复时,可以通过对古建筑进行三维重建,获取古建筑的准确尺寸和形状信息,快速制定修复方案。
其次,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存。
通过对古建筑进行大规模的近景摄影,可以获取古建筑的大量影像信息。
这些影像可以用于古建筑的保存和记录,形成数字化的古建筑库。
利用这些影像,可以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进行古建筑的分析和比较,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对古建筑进行变形分析。
古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损。
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对古建筑进行周期性的摄影,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可以精确测量古建筑的变形情况,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最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对古建筑进行虚拟展示。
通过将古建筑的三维模型与影像信息结合,可以生成虚拟古建筑的模型,实现对古建筑的虚拟漫游和展示。
这样,不仅可以将古建筑的美丽展示给更多的人,还可以保存古建筑的原貌,防止古建筑受到人为破坏。
总之,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对古建筑进行三维重建、数字化保存、变形分析和虚拟展示等工作,为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将在古建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景摄影与3DMAX在3维建模中的应用
W ANG n Xu
( c o l f uv y ga dL dIfr t nE gn eig He a oyeh i Unvri ,iou 50 3 C ia Sh o rei n a nomai n ier , n nP l c nc i es y Jaz o4 4 0 , hn ) oS n n o n t t
O 引பைடு நூலகம்言
“ 数字地 球” 念提 出后 , 国政 府 迎 接 信 息 时 代 的 概 我
挑战 , 出“ 提 数字 中国” 略 , 战 各地建设 “ 数字城 市 ” 的热潮 风起 云涌。数 字 城 市 的核 心 技 术 主 要 有 数 据 获 取 技 术 、 GS技 术 、 I 3维可视 化技 术 、 数据 库 技术 、 多元 数 据 融 合 与 挖 掘技术 、 宽带 网络技术 等 。而城市 3维可视 化作 为数字
t e h h e o g t e t re—dme so a a d c p p w t ih d g e fr aim. t i n i n l n s a e ma i ah g e re o e s l h l Ke r s co e—rn e p o o a y wo d : ls a g h t g mmer ; DMAX ; r e—d me so a d l g t xu e r ty 3 te h i n in l mo ei ;e tr n
一
门技术 。与其 他 测 量 手 段 相 比, 景摄 影 测 量 的优 点 近
Abtat I i pprd t ls —rnep o ga m t a sdt aq i ei g f bet Atr o rcs b e t s c: nt s ae,i a c e ag ht rm e ywsue cur t r h i gl o o r o e h maeo jc . f mepoes yr a d o s es le t hooist e dm ni a m dl f h re ojc w s aeb s g3 M X. hntet tr a p gt h i e a sd e nl e, re— ie s nl oe o tet gt bet a m d yui D A T e xuem p i cnq s e c g h o a n h e n e uw u
使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
使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使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进而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建模。
本文将探讨使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及相关应用。
一、摄影测量技术概述1.1 摄影测量技术的定义摄影测量技术是基于影像数据进行测绘和建模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对航空摄影或遥感影像进行解析与处理,提取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形状等信息,实现对三维建模的描述和分析。
1.2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基于摄影学和测量学原理,包括相机定向、像片测量、立体测量等流程。
通过对影像和地面控制点的准确定位与匹配,可以获得地物的几何信息,进而生成三维模型。
二、2.1 影像采集与处理在进行三维建模前,首先需要进行影像的采集和处理。
常用的采集方式包括航空摄影、无人机摄影、卫星遥感等。
通过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如图像增强、几何校正等,可提高数据质量和建模精度。
2.2 相机定向与标定相机定向与标定是三维建模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内外参数进行确定,可以将影像转化为地面物体的几何信息。
常用的相机定向方法包括航向摄影、位姿估计和相机标定等。
2.3 影像匹配与配准影像匹配与配准是将多幅影像拼接成整体三维模型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多幅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图像配对和匹配,可以实现不同视角影像的准确对应。
此外,采用配准算法如SIFT、SURF等,可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效率。
2.4 模型生成与编辑在影像匹配完成后,可以利用所得到的控制点和影像信息生成初始的点云。
根据点云生成三维模型的算法可有三角化、体素化和拓扑构建等。
通过对生成的模型进行编辑和优化,可以获得真实、逼真的三维建模结果。
三、摄影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3.1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重建摄影测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重建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对古建筑、雕塑等文物进行摄影测量,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模型,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近景摄影测量在三维数据采集中的应用_冉险生
照片绝对数量的增加、 拼合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为保
冉险生, 等: 近景摄影测量在三维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2013 年第 3 期
证被测物体的测量精度, 引入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测量前先使用近景摄影测量设备对整个物体进行三 维非编码点的整体构建, 得到符合测量精度要求的三 维点。将此三维点输入光栅投影扫描设备, 并以此点 为图片拼合基准, 进行被测物体表面的完整拼合。 由 于其定位点是通过近景摄影整体绑定解算得来, 定位 因而利用此点的光栅图片拼合精度也 点整体精度高, 相应提高。
+ b1 ( yD - yDS ) + c1 ( zD - zDS ) + b3 ( yD - yDS ) + c3 ( zD - zDS ) + b2 ( yD - yDS ) + c2 ( zD - zDS ) + b3 ( yD - yDS ) + c3 ( zD - zDS )
过两次对同一点的摄影, 有利于被测物体精度的提高和 软件解算的稳定性。对于 TRITOP 摄影系统按德国 VDI / VDE2634 标准方法检测精度可达0. 0125mm / m[8-9]。
2013 年第 3 期
近景摄影测量在三维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1, 2 1 3 冉险生 , 林立 , 黄泽好 ( 1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 重庆 400074 ; 2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30 ; 3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
摘要: 工业产品的三维数据检测常常使用光栅投影扫描设备获得被测物体精确的表面尺寸 。 由于其照片拼合依据非编 码点三点定位原理, 因而在测量大尺寸物体表面时, 具有较大的累计误差。 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构建三维测量的非 编码点群, 是提高三维测量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 阐述了近景摄影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提出了利用多摄站近景摄影测 量结合光栅投影扫描的方法实现大尺寸物体精确测量 。以汽车外表面测量为例, 通过采用单独使用光栅投影扫描设备 与近景摄影测量结合光栅投影扫描两种不同的方法, 对大尺寸物体表面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其结果表明, 使用近景摄 影测量方法不仅提高了扫描效率, 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大尺寸物体的扫描精度 。 关键词: 近景摄影测量; TRITOP 系统; 多重交向摄影; 光栅投影扫描 中图分类号: TP391 ; TN911. 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3133 ( 2013 ) 03 —0100 —05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原理与实践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原理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它以摄影为手段,通过对近景影像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和几何形状等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并探讨其在工程、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
一、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成像原理和几何测量原理。
首先,摄影机在拍摄物体时,光线经过镜头成像到影像平面上,形成二维的影像。
然后,通过对影像进行处理和解析,可以获取到物体的三维信息。
成像原理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基础,它关注的是摄影机、镜头和影像平面之间的关系。
在近景摄影测量中,为了获得准确的影像数据,需要使用高分辨率的相机和适当的镜头。
同时,摄影机的内部参数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焦距、感光元件尺寸等。
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参数,才能保证影像的准确性。
几何测量原理也是实现近景摄影测量的关键。
在获取到影像数据之后,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和测量处理。
几何校正主要包括畸变校正、外方位元素的解算和内方位元素的解算等。
通过这些校正和解算步骤,可以消除影像中的畸变和误差,得到精确的影像配准结果。
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实践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实践主要包括影像获取、几何校正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影像获取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光照和拍摄角度等因素,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数据。
同时,在拍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因风吹动等原因导致影像模糊。
几何校正是实现近景摄影测量的重要环节。
畸变校正是其中的关键步骤,它可以消除由于镜头畸变带来的影像失真。
常用的畸变校正方法有基于校正板的方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等。
在进行几何校正之后,还需要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来解算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内方位元素。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影像与真实世界建立起准确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是整个近景摄影测量过程的最后一步。
在几何校正之后,需要对影像进行配准和测量处理。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技术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技术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土地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揭示其在测绘领域的重要性。
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光学相机对地面进行影像采集,并通过对影像进行几何和物理分析,获取地面实体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信息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主要包括摄影测量基本理论、相机标定、空间重建等内容。
其中,相机标定是将图像坐标与实际物理坐标相互联系的过程,它是摄影测量的基础。
通过相机标定,我们可以获得相机的内外参数,从而实现对地面实体的精确定位和形状还原。
空间重建是指通过对影像进行三维几何分析,获取地面实体的三维位置和形状信息的过程。
通过对影像的立体测量,可以实现对地面实体的测绘和三维建模。
在测绘领域,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测绘任务,如地形测量、遥感影像处理和制图等。
地形测量是指对地面地形进行测量和分析的过程,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规划的基础。
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地面地形的高程数据,从而实现对地表地貌和地势的精确描述。
遥感影像处理是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解译的过程,它是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和物理分析,可以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等有关信息。
制图是指将地理信息转化为地图的过程,它是地图制作和导航系统的基础。
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地面实体的几何和拓扑关系,从而实现对地图的制作和更新。
三维建模技术是将地面实体的三维位置和形状信息转化为三维模型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三维数据处理和三维数据可视化等内容。
其中,三维数据采集是指通过激光雷达、摄影测量等手段对地面实体进行三维扫描和重建的过程。
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精度地获取地面实体的三维位置和形状信息。
三维数据处理是指对三维数据进行滤波、配准和拼接等处理的过程。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作为两种重要的摄影方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景摄影能够捕捉到物体表面的细节信息,而倾斜摄影则可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地理信息。
因此,如何将这两种摄影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研究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及其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二、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概述1. 近景摄影近景摄影是一种高精度的摄影技术,主要用于捕捉物体表面的细节信息。
它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和精密的拍摄设备,能够获取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特征和纹理信息。
近景摄影在文物考古、工业检测、医学影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倾斜摄影倾斜摄影是一种获取地面及建筑物等地理信息的摄影技术。
它通过在垂直拍摄的基础上,加入一定角度的倾斜拍摄,可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地理信息。
倾斜摄影在测绘、城市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1. 影像匹配技术概述影像匹配技术是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比较不同视角、不同时间或不同场景下的影像,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实现影像的匹配和拼接。
在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中,需要考虑到两种摄影方式的差异和特点,采用合适的匹配算法和技术手段。
2. 近景与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在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中,需要先对两种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配准等操作。
然后,采用合适的匹配算法,如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基于区域的匹配算法等,对两种影像进行匹配。
在匹配过程中,需要考虑两种影像的视角差异、光照差异等因素,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三维建模应用1. 三维建模概述三维建模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二维影像或点云数据等信息转换为三维模型的过程。
在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中,需要先将两种影像进行匹配和融合,然后通过三维重建算法和技术手段,将影像信息转换为三维模型。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技术逐渐成为三维建模领域的重要手段。
近景摄影以其高精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文物保护等领域,而倾斜摄影则以其全面的视角覆盖能力在大型场景的三维建模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文旨在研究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技术及其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二、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技术概述1. 近景摄影技术近景摄影是一种高精度的摄影技术,主要用于获取物体表面的细节信息。
其特点包括高分辨率、高精度和细节丰富。
在工业检测、文物保护、地形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倾斜摄影技术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从多个角度拍摄目标场景的技术,可以获取更全面的场景信息。
其拍摄角度可以覆盖垂直、倾斜等多个方向,从而实现对目标场景的全覆盖。
三、影像匹配技术研究1. 影像匹配技术概述影像匹配技术是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在多个影像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便进行后续的三维重建和模型构建。
2. 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具有不同的挑战。
近景摄影需要高精度的匹配算法来处理细节丰富的影像,而倾斜摄影则需要处理大量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文研究的影像匹配技术结合了两种摄影技术的特点,通过优化算法提高匹配精度和效率。
四、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研究1. 数据获取与处理在进行三维建模前,需要先获取近景和倾斜摄影的数据。
通过专业的相机和设备进行拍摄,然后进行影像预处理,包括去噪、校正等操作。
2. 影像匹配与三维重建利用影像匹配技术,建立近景和倾斜摄影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立体匹配、多视图重建等技术,实现三维点的云数据获取。
然后通过三维点云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优化。
3. 三维建模应用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形测量、文物保护等领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该技术获取城市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建模探究
发表时间:2016-11-08T15:59:03.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1期作者:辛晓岗
[导读] 摘要: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和随后的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以获取被摄目标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的一门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近景物体的三维构建,地形测量等。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和随后的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以获取被摄目标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的一门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近景物体的三维构建,地形测量等。
三维模型已成为对象表达的一种新的数据媒介,三维建模技术能对现实世界中的对象逼真建模和模拟再现。
本文主要对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建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论述,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近景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方法;对比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三维测量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三维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城市规划,地质建模,自然灾害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是一种基于全数字的测量方法,不仅测量的原始资料和记录的中间数据是数字形式,而且摄影的地图,模型,影像图,数据库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等都是数据形式的。
随着数字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概念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二维手段描述的三维信息,目前三维模型已成为继图像、声音和视频之后的第四种多媒体数据类型,物体的表现形式也逐渐从二维表示向三维自动化建模的方向过渡。
1、近景摄影测量概述
近景摄影测量是指利用对物距不大于300米的目标物摄取的立体像对进行的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综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影像匹配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基于摄影测量与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是用数学方式将所摄影对象的几何与物理信息提取出来的摄影测量学。
随着摄影测量经过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数字化摄影测量已比较成熟。
而数字化近摄影测量作为它的一个应用领域,在许多方面具有优越性,据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表明,现几乎找不到未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行业。
所以,对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必要的,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及使用价值。
2、三维建模方法
2.1 基于AutoCAD的人机交互式建模
对于几何形体相对规则的建筑,常规使用免棱镜电子全站仪对建筑物构件的三维特征点进行散点式数据采集。
采集数据同时采用“四位编码法”对特征点编码,并按建筑构件分类分层存储。
绘图时根据特征点编码结合测绘顺序在CAD中编写LISP程序对建筑物实现自动展点和自动连线生成线框图。
2.2 基于扫描点云的建模
对于不规则物体,全站仪则显得无能为力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克服了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的不足,应运而生的模型自动化重建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
目前基于扫描点云的建模一般流程可概括为点云的获取、表面重建、点云的处理与建模三个阶段。
以某建筑为例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点云数据获取。
实验采用Leica C10对某楼进行扫描测量,根据该楼的轮廓特征和实际扫描范围等影响因子。
②点云数据预处理。
为了给建模阶段提供较理想的点云数据,需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点云拼接、去噪、采样等预处理。
点云数据预处理既可通过算法实现,也可以通过扫描仪配套软件完成。
这一步操作十分重要,是决定后续数据质量好坏和执行效率的关键。
③点云数据建模。
目前,对建筑物点云数据模型重建的研究多数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提取建筑物的边界特征,以特征为约束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另一方面是直接对点云数据网格化,建立拓扑关系,进行表面重建和优化。
本实验采用点云数据分割、曲面拟合以及交互组合的方法来实现建筑物对象的三维建模。
建模步骤大致可分类以下三大步:
首先是海量散乱点云数据分割,点云分割是为下阶段精细建模做准备。
根据空间点的邻域关系估算点与点间的拓扑关系,将建筑模型分割为平整墙面、屋顶和附件几大区域。
其次是分割部分精细建模,自动识别提取点云数据特征,并以此特征为约束迭代拟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角网格。
其次是模型拼接,根据模型间的特征及法矢拼接相邻模型,对拼接后的两模型公共区域部分的三角网进行裁剪、检查以及模型修补和优化。
2.3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建模
实验摄影采用的是非量测型相机,以某大学建筑正门为例,根据近景摄影测量原理构建三维模型的流程步骤如下:
①影像采集。
以多摄站正直环绕摄影方式用普通相机对大礼堂进行摄影,共布设8个摄站。
②坐标解算。
考虑到非量测数码相机的内、外方位元素的初始近似值未知以及像点、摄影中心、相应地物点间的不共线,需使用加入像点坐标改正数的直接线性变换解法,建立像点坐标与相应物点空间坐标之间的线性关系。
③绘制实体。
在相片上采集一定密度的特征点并解算该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反向投影到三维空间后借助三维绘图软件展绘建筑上的特征点,增补遗漏点,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一个线框和几何实体模型。
3、三维建模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人机交互的建模、基于扫描点云和基于摄影测量的建模这三种建模方法都是基于测量的建模方式,都需要以外业采集的三维坐标数据为基础进行建模。
基于人机交互的建模方法应用时间较长,技术路线较成熟,国内外研发的许多控制集成建模软件都可以利用基本的几何元素构建复杂的几何场景。
这种建模方法灵活,能逼真再现对象的几何结构和表面纹理信息,适合用于对建模效果和细节要求较高的对象。
但对于诸如小区、城市这样的大规模场景,如果每个模型都进行精细建模,不仅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庞大的数据量也要求计算机硬件具备配套的处理能力,这也成为日后模型调用、管理的一大瓶颈。
基于点云的三维建模方法适用于不规则对象的三维建模,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克服了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的不足,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获得的点云数据信息量大,包含三维空间信息、颜色属性和反射强度信息,通过一定的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即可快速构建被
测物体的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构建的数字模型不仅精度较高还带有丰富的细节信息。
但三维激光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洞,且庞大的点云和数据处理技术也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
基于摄影测量的建模包括近景摄影和相片处理两个过程,且两阶段可独立进行。
摄影时可根据测量精度要求选用量测摄影机或非量测摄影机;目前相片处理技术已相对成熟,许多现成的成熟软件和算法可以直接使用。
这种方法建模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
但近景摄影测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获取影像时需要布设控制网,这就加大了外业的工作强度;而且影像上灰度变化不明显部位无法获得同名点,这也就制约着三维建模的精度。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三维模型重建过程中,建模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应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一般采集特征点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结合建模软件构建简单建筑等规则对象模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点云对不规则物体进行精确建模。
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建筑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技术、三维建模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因此不同建模方法应相互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郑肇保.解析摄影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2] 游天,夏青.三维实体模型的建模技术.测绘科学.2012,vol.37(6):172~174
[3] 吴福朝.计算机视觉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6~52,104~105
[4] 张祖勋,杨生春,张剑清,柯涛.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J].地理空间信息,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