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浣溪沙欣赏
【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11.【唐】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本期心情词签】【本期关键词】雨天伤感爱情绝世美女【诗词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精华赏析】每次当我读到“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候,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栋优雅精致的小楼静静地矗立在烟雾凄迷之中,,当镜头继续缓缓向前推,直到定格在珠帘低垂的门口时,只见一双纤纤玉手从珠帘当中伸出来,优雅地将珠帘慢慢儿地卷起,用玉钩将珠帘挂住。
这幅画面多少会引发我们一种隐隐的期待,期待什么呢?期待接下来,从那扇珠帘背后,会莲步轻移,走出来一位容颜绝世的大美女,给我们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可是啊,李璟偏偏没有这么写,他从卷珠帘这个细微的动作,直接跳到了抒情“依前春恨锁重楼”。
就好像一个导演,明明已经给了一个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那双纤纤玉手,可是镜头突然又移开了,又回到了烟锁重楼的朦胧的远景。
为什么镜头会出现这样的跳跃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将词人省略的情绪补充完整了。
这位美女之所以要卷起珠帘,那当然是想从室内走到室外,去放眼远望,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啊。
可是她看到了什么呢?她什么都没看到,因为雾气那么浓,烟锁重楼,让她的视线没有办法看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样一种朦胧的景色,让她内心的幽怨不但没有得到排遣,反而更加强烈了。
一个“锁”字,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位美女内心的失落,她的所有希望,所有期待,都被锁在了这栋小楼里,她怎么才能放飞她的梦想呢!她的梦想其实好简单:“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她梦想的,是有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主”。
她看到风中的落花飘飘洒洒,落在地上,让她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春天很快就会过去,花儿开得再美也总会有凋零的时候,女人也是一样啊,再年轻、再美貌,也总会有老去的那一天,有谁才能成为落花的“主人”呢?有谁能成为落花一生的依靠,不让花儿零落无主呢?“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要我说啊,词当中写到的这位女子,可能是一位大龄剩女吧?她那么美,那么优秀,可就是没有遇到她想托付终身的另一半。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
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61年逝,时年47岁。
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创作背景: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引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忧伤凋零思妇【诗词原文】《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精华赏析】李璟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女性的角度抒发淡淡的忧伤,这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如此。
“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的起句就是以女性最喜爱的意象——花来领起。
“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却是写足了秋天荷花凋零的萧瑟与凄凉,不仅花香消散,连碧绿的荷叶也都枯黄残败了。
或许连秋天的风都感染了这份秋意凄凉吧,“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哪里知道什么是“愁”呢?还是因为人的愁,所以才感受到西风的愁吧?词人眼看着盛开的荷花转眼凋零,于是触景生情,一个“愁”字,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
王国维盛赞“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因此接下来的两句,就将荷花的凋零与女子容颜的衰老融在一起来抒写了:“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无论是“韶光”还是“容光”,都是从时光的转瞬即逝,联想到青春容颜的衰老憔悴,菡萏的凋零让人不忍卒睹,可红颜的消逝更让人难以面对吧!到底是人在怜惜花儿的凋零,还是花儿在同情人的憔悴呢?“不堪看”三字,真是笔力千钧,字字泣血。
秋景之衰败既不堪入目,自身之憔悴又何尝忍心顾视呢?上阕写到这里,花和人的命运,花和人的情感,已经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
“不堪看”是非常直接、一往无前的抒情,完全没有含蓄隐约的修饰,这样的直白,被李煜完整地继承下来了。
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表述方式与李璟的“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何等惊人的一致!词的上片写荷花凋零,绿叶残败,西风愁起,秋波静流,时光流逝,秋意凄凉,引发词人的悲秋感慨,进而联想到对自身命运的怜悯。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①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②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③【注释】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帘。
依前:依旧。
②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见《汉武故事》。
丁香空结:喻愁思郁结。
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译文】手卷起珍珠帘挂上玉帘钩,依旧把春恨锁在层层高楼。
随风飘的落花谁是它主人?一时间思绪悠悠。
连青鸟都传递远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
回头远望暮色中三楚的绿波,只见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评】宋·《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便不是好句。
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
’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
”又:“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
明·王世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艺苑卮言》)。
清·黄苏:“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蓼园词选》)近代·俞陛云:“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
《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
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
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现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帘,推金积玉,毋乃滥乎?此泥于写实之俗说,失却前人饰词遣藻之旨矣。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引言: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亦称“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其中代表作有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赏析一这首《浣溪沙》不是正体,其上下两阙的末句由七字变作十字,或称《山花子》或《摊破浣溪沙》。
万树《词律》卷二:“此调本以《浣溪沙》,原调结句破七字为十字,故名《摊破浣溪沙》。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
菡萏是生长在绿波中的,由于它已香销叶残,就使得西风吹动菡萏时也不能不同情它而愁苦起来,不像以前很亲热的吻着它时,显出妩媚的姿态和愉快的心情一般,所以说“西风愁起”。
这是典型的“移情”的修辞手法。
韶光,美好的时光。
“鸡塞”,即鸡鹿塞。
《汉书》匈奴传下:“汉遣长乐卫尉高昌候董忠,车骑都尉朝昌将骑万六千,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即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另说是内蒙古自治区磴江县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诗人往往以此处代表边远的地点,简称“鸡塞”。
如马祖常《次韵继学》诗:“鸡塞西宁外,龙沙北极边。
”孙光宪《定西蕃》词中:“鸡鹿山前游骑”,皆指此。
吹彻,即吹遍。
这是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
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
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残的残荷画面,更从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使那不堪目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
然后转而从人事来说明。
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前些年经常听到一首流行歌曲中唱道:“细雨细如愁,忘了看个清楚,你眼中脉脉深情”。
丝雨霏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在细雨中入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李璟摊破浣溪沙浅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
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注释】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浣溪沙》的赏析
《浣溪沙(其二)》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石子曰:李璟虽然是一代帝王,多情好色的名声并不在李隆基、王衍、孟昶之下,当然更不逊于自己的宝贝儿子李煜和北宋的赵佶。
据《本事词》记载,南京有位名妓,叫做王感化,李璟还没当皇帝的时候,成天流连风月之地,和这位金陵头牌王感化之间还产生了一段恋情。
一夜风流或是多夜风流之后,李璟亲手题了两阙《浣溪沙》赠给美女,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两阙。
后来当了皇帝,要注意身份,不能再胡闹了,于是只好和王感化分手。
王感化哪里知道当今天子还是自己当年的老相好,也就当作普通一个负心薄幸之徒。
直到李璟去世了,王感化大约才知道这事,于是腆着脸带着中主手迹去见李煜。
李煜一看,果真是自己老子的亲笔题字,大为感慨,赶紧赏赐了王感化好些钱财。
当然,据说,李璟对自己所有词作里,最满意的就是“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我们现在看来,也的确妙不可言。
李璟《浣溪沙》文学赏读及读后感
李璟《浣溪沙》文学赏读及读后感李璟《浣溪沙》文学赏读及读后感引言:李璟《浣溪沙》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李璟《浣溪沙》文学赏读及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浣溪沙》文学赏读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
构思新颖,自然贴切。
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
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
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
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述语,便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传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则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
“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
“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答: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零落,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这菡萏成长的整个大环境的摇落的悲哀,更使人发愁。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由秋残引入深愁残年。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
菡萏香销翠叶残对偶工整,情景交融。
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倚阑干”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答:“倚阑”,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怨恨。
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共憔悴:指菡萏残败再加上秋意萧条,含有自己“与秋俱老”的感叹。
③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
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菡萏香销翠叶残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注:“多少泪珠何限恨”亦作“多少泪珠无限恨”参考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小楼中醒来吹笙以思念亲人,可是由于时间长久,寒气逼人,虽还想吹但已经不能吹了。
,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译文二红莲香断,翠叶凋残。
西风过,荡漾粼粼绿波,唤起愁无限。
时光流逝,朱颜易改,美景与人共憔悴,不忍相看。
夜沉沉,梦魂又到边塞远,醒来听细雨点点。
不知何处玉笛声,凄凉、哀婉,使人心寒。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①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②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③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an dan汉旦):即荷花。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
《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师古注:“在朔方窳浑县西北,”(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
《后汉书·和帝纪》:“车骑将军窦献出鸡鹿塞”。
这里泛指边塞。
孙光宪〔定西番〕有“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之句。
吹彻:吹完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最后一曲。
玉笙寒:笙吹久则水气含润,故曰“寒”。
玉笙,笙的美称。
【译文】荷花香销翠叶凋残,含愁的秋风吹起在绿波之间。
跟着韶光华年一同憔悴,让人不忍观看。
千里梦回,细雨潺潺,鸡塞倍觉遥远。
小楼吹笙,把大曲吹遍,玉笙吹寒。
流不尽的泪珠,诉不尽的怨恨,独自倚着阑干。
【集评】宋·马令:“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
’延已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
元宗尝戏延已:“‘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己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元宗悦”。
(《南唐书》卷二十一) 宋·《雪浪斋日记》:“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
’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
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细雨湿流光”最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明·王世贞:“《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与‘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是词林本色佳话。
‘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稍不逮,然亦佳”。
(《艺苑卮言》)明·沈际飞:“‘塞远’、‘笙寒’二句,字字秋矣。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诗意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诗意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李璟的吗?这词儿可太有意境啦!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你瞧,这开头就像一幅秋天
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菡萏的香气消散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那西
风吹过,在绿波之间掀起的难道不像是我们心里的忧愁吗?这就好比
我们美好的时光渐渐消逝,留下的只有回忆和伤感,能不让人感慨万
千吗?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时光和我们一起变得憔悴,这景象简
直让人不忍直视!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回头一看,自己都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能不心疼自己吗?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细雨中从梦中醒来,想到那
遥远的鸡塞,独自在小楼上吹着玉笙,直到它变得冰冷。
这是多么孤
独和寂寞啊!就好像我们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找不到方向,那种无助
和迷茫,谁能懂啊?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这得有多少的泪珠,多少的怨恨啊,
只能倚着栏杆默默哭泣。
这不就是我们在伤心难过时,那种无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的样子吗?
我觉得啊,李璟的这首,把那种忧愁、孤独、无奈都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能感同身受他的痛苦和哀伤。
真不愧是一首让人回味无穷
的好词!。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这首《浣溪沙》词描绘了一个妇女思念远行的丈夫,她对着秋风残荷白伤。
梦醒后的吹笙更使她愈加感到凄凉。
词中细腻地抒发了她的凄楚哀怨之情,前片写景,后片写人,层次分明而又意味悠长。
其中的“菡萏”两句和“细雨”两句更是备受后人的赞赏。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
时空交错,境极高远,而语言却自然沉郁,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李璟贵为国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缠绵怅悒之语?其实乃是一种超越尊卑贫富、寿夭得失的生命意识的呈现。
在看似柔婉的词语背后,是对人生浮沉的大感慨。
王安石称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有感于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
王国维以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则是以寄托说词,把它同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联系起来,便显得更高远而浑成了。
这首词咏思妇怀人。
思妇在梦中与征人相会,可那只是瞬息的欢愉。
随着梦醒而逝去,外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现实。
荷花已经开始凋谢了,花下的荷叶更是残败不堪。
一阵秋风吹过,水面上回荡的绿波正如人的愁思一般,为荷花的凋落飘零而发出阵阵叹息,同时也引起了思妇的心绪。
那消歇的罄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都无不令她恫怅。
思妇不由也为自己的憔悴而暗自伤心。
年轻时的`美好容颜都已不在,青春已经慢慢逝去,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美丽了。
外边依旧下着蒙蒙的细雨,思妇独处小楼,过着凄清孤独的生活,而征人却在遥远的边塞。
小楼上凉意沁人,唯有清幽的笙音传来。
这种思念令人无限感伤,不知思妇为远方的征人流下了多少眼泪,又有多少次地独自倚靠着栏杆等待征人的归来。
这漫长而无尽的等待何时才是尽头呢?南唐中主李臻的这首词写的是他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南唐正像那逐渐干枯败落的荷花,美丽的姿态已经不在。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译文、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译文、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
“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菡萏香销翠叶残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
菡萏香销翠叶残“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
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导语:《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有人认为《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一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浣溪沙李璟(共9篇)
浣溪沙李璟(共9篇)浣溪沙李璟(一): 李璟《浣溪沙》鉴赏【赏析】这首词刻画了了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妇女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精神空虚,表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情势.词的上片对景抒情.起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前句是果,后句是因,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这两句词时曾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因此词中的“愁”应含有“哀”和“恐”之意.残荷败叶、西风萧瑟,怎能不使人感伤万分呢!接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写妇女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就像香荷翠叶一样香销叶残憔悴了.“不堪看”三字把目不忍睹这凄凉的秋景,以免引起触景而伤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在评论这两句词时说:“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意也.”所言极是.词的下片写词中人思念丈夫之情.换头后以事写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仍以事写情,接前“梦回”写人在床上,“倚阑干”指人从床上起来,走到楼头,独依阑干以消除郁闷,但见夜色朦胧,秋雨蒙蒙,想起戍边远在塞外的丈夫,无限离愁别恨顿时涌向心头,不禁珠泪滚滚不绝.极力抒写悲恨之深.结句语意含蓄,留有余韵.这首《浣溪沙》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词中“菡萏”两句、“细雨”两句皆是名句,写情细腻,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吴梅《词学通论》称:“此词之佳,在于沉郁.”此论颇是.浣溪沙李璟(二): 浣溪沙李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啊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李璟《浣溪沙》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这种叹息如果用逻辑语言直白,就会缺少九分的意蕴,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形成了一种迷离、朦胧.凄婉的意境.浣溪沙李璟(三): 附诗原文: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预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璟《浣溪沙》一词前两句写眼前实景,为什么却用反语作结说不堪看呢悲秋怀人乃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本词在这一主题上,是否有其特异之处李璟是南唐中主,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李璟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此后李璟被迫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但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学的挺快的啊,都学到这了)具体问题你就自己写吧!浣溪沙李璟(四): 《浣溪沙》《点绛唇.素香丁香》李璟《浣溪沙》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全诗顺便在告诉一下下摩状貌这种修辞手法是什么意思谢谢各位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浣溪沙》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这种叹息如果用逻辑语言直白,就会缺少九分的意蕴,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形成了一种迷离、朦胧.凄婉的意境. 点绛唇(素香丁香)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摩状貌这种修辞手法是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浣溪沙李璟(五):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赏析谢谢了,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首诗的赏析,【浣溪沙李璟】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 《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思清句雅可爱. 黄蓼园《蓼园词选》: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引《翰苑名谈》云:清雅可诵.浣溪沙李璟(六): 《浣溪纱》李璟【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请问这首词什么意思和注释【年代】:唐【作者】:李璟【题目】:摊破浣溪沙【内容】: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名.②韶光:美好...浣溪沙李璟(七): 李璟的《浣溪沙》的意思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浣溪沙李璟】这首词出自李璟的《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浣溪沙李璟(八): 浣溪纱李璟赏析主要是字的含义,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以前读李璟和李煜的词,颇不明白他们父子俩的词中所弥漫着的那种愁肠百结的情绪,总是认为:他们都当了皇帝了,哪里来的这么多的万种闲愁呢皇帝还会因为思念某个女人而不得而去写情诗吗总以为他们词中所写的都是缠绵悱恻男女之情,而没有考虑到词中的男女之情另有所指.现在看来,的确,那肯定不是纯粹的男女之情,站在皇帝的高度,不应该仅仅看到几个美女,以皇帝的胸怀,也不应该仅仅能容纳儿女情长,还应该包括社稷民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浣溪沙李璟(九): 英语翻译南唐李璟浣溪沙翻译,第一句是手卷珍珠玉上钩的那首浣溪沙(南唐) 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此词是写一个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情景交融,意象生动.“接天流”3字,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李瞡之子后主李煜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源头浣溪沙李璟赏析浣溪沙李璟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
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
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表达其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
“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诗人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小知识:
词调名有加“摊破”二字的,意思是将某一个曲调,摊破一二句,增字衍声,另外变成一个新的曲调,但仍用原有调名,而加上“摊破”二字,以为区别。
“摊破”是兼文字和音乐而言,如果单从文字方面说,“摊破”就是“添字”。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在原“浣溪沙”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