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李景

合集下载

摊破浣溪沙(李璟)

摊破浣溪沙(李璟)

摊破浣溪沙(李璟)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原文及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里落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中愁。

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注释
①珠帘:即真珠。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是什么?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是什么?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是什么?1.《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hàndànxiāngxiāocuìyècán,菡萏香销翠叶残,xīfēngchóuqǐlǜbōjiān。

西风愁起绿波间。

huányǔsháoguānggòngqiáocuì,bùkānkàn。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xìyǔmènghuíjīsàiyuǎn,xiǎolóuchuīchèyùshēnghán,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duōshǎolèizhūhéxiànhèn,yǐlángān。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一.《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1.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2.注释①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②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横山县西)③《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④《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⑤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⑥《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⑦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

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61年逝,时年47岁。

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创作背景: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浣溪沙 李璟

浣溪沙 李璟

字义解读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朝代:五代作者:李璟原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摊破浣溪沙 李璟 宋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  李璟 宋词鉴赏

宋词鉴赏之李璟《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荷花(菡萏)本来是高贵脱俗的象征,但是叶残香销却给这副画面添加了一种遗憾,让你更想象它开放时的绚丽灿烂、清香四溢,翠叶完整时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也让你更加惋惜心痛如今的凋残殆尽、清香不在的莲花与破败残损、不复生机的翠叶。

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美好的事物毁坏呢?秋风起,波浪涌,一阵萧瑟的西风带着缕缕愁意在莲叶的绿色中穿梭,带给人丝丝寒意,不知道是西风使人愁还是人使西风愁呢。

一个面对此景触景生情的女子,满眼风波,看到莲花的开落,想到自己的青春已经如同这花一样逝去了,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来不及道别!时光如同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青春的摸样。

看那漫天凋零的花朵,在最美的时刻凋落……不堪看的景色,也让女子想到是不是自己的容颜也会如同花朵一样凋伤憔悴、不堪看呢。

女子在现实中的悲伤无法得到纾解,只能寄希望于在梦中见到意中人的面庞。

于是,睡梦中,追随意中人到边塞,茫茫中寻找戍边的意中人。

然而,醒来却只看到细雨绵绵,哪里还有意中人的身影。

梦境与现实的落差无疑是对女子的巨大打击。

登高眺望,倚住栏杆,手执玉笙,向远方的人儿表述自己的思念,希望在天地交接的地方,能第一个看到心上人的到来。

“东风日暖闻吹笙”,现在暖笙寒了,是不是心也寒了呢。

纵使小楼舒适,玉笙珍美,也不及心上人的相聚。

女子思及此处,高楼上的寒风刺骨,却比不上阵阵心寒。

离愁别恨涌上心头,泪眼凝噎,黯然神伤,凄然欲绝。

心中的恨,无限……恨他为什么要征战沙场,恨心上人远走天涯不能相随,恨征战艰苦不能厮守,恨此时他不在身边。

“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愈显“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

这首词看似是写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女子,但是却与李璟的时代和地位是分不开的。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忧伤凋零思妇【诗词原文】《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精华赏析】李璟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女性的角度抒发淡淡的忧伤,这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如此。

“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的起句就是以女性最喜爱的意象——花来领起。

“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却是写足了秋天荷花凋零的萧瑟与凄凉,不仅花香消散,连碧绿的荷叶也都枯黄残败了。

或许连秋天的风都感染了这份秋意凄凉吧,“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哪里知道什么是“愁”呢?还是因为人的愁,所以才感受到西风的愁吧?词人眼看着盛开的荷花转眼凋零,于是触景生情,一个“愁”字,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

王国维盛赞“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因此接下来的两句,就将荷花的凋零与女子容颜的衰老融在一起来抒写了:“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无论是“韶光”还是“容光”,都是从时光的转瞬即逝,联想到青春容颜的衰老憔悴,菡萏的凋零让人不忍卒睹,可红颜的消逝更让人难以面对吧!到底是人在怜惜花儿的凋零,还是花儿在同情人的憔悴呢?“不堪看”三字,真是笔力千钧,字字泣血。

秋景之衰败既不堪入目,自身之憔悴又何尝忍心顾视呢?上阕写到这里,花和人的命运,花和人的情感,已经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

“不堪看”是非常直接、一往无前的抒情,完全没有含蓄隐约的修饰,这样的直白,被李煜完整地继承下来了。

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表述方式与李璟的“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何等惊人的一致!词的上片写荷花凋零,绿叶残败,西风愁起,秋波静流,时光流逝,秋意凄凉,引发词人的悲秋感慨,进而联想到对自身命运的怜悯。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①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②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③【注释】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帘。

依前:依旧。

②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见《汉武故事》。

丁香空结:喻愁思郁结。

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译文】手卷起珍珠帘挂上玉帘钩,依旧把春恨锁在层层高楼。

随风飘的落花谁是它主人?一时间思绪悠悠。

连青鸟都传递远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

回头远望暮色中三楚的绿波,只见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评】宋·《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便不是好句。

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

’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

”又:“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

明·王世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艺苑卮言》)。

清·黄苏:“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蓼园词选》)近代·俞陛云:“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

《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

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

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现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帘,推金积玉,毋乃滥乎?此泥于写实之俗说,失却前人饰词遣藻之旨矣。

古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李璟)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李璟)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五代]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写景、伤春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答: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零落,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这菡萏成长的整个大环境的摇落的悲哀,更使人发愁。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由秋残引入深愁残年。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

菡萏香销翠叶残对偶工整,情景交融。

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倚阑干”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答:“倚阑”,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怨恨。

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共憔悴:指菡萏残败再加上秋意萧条,含有自己“与秋俱老”的感叹。

③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

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菡萏香销翠叶残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注:“多少泪珠何限恨”亦作“多少泪珠无限恨”参考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小楼中醒来吹笙以思念亲人,可是由于时间长久,寒气逼人,虽还想吹但已经不能吹了。

,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译文二红莲香断,翠叶凋残。

西风过,荡漾粼粼绿波,唤起愁无限。

时光流逝,朱颜易改,美景与人共憔悴,不忍相看。

夜沉沉,梦魂又到边塞远,醒来听细雨点点。

不知何处玉笛声,凄凉、哀婉,使人心寒。

摊破浣溪沙李璟译文

摊破浣溪沙李璟译文

摊破浣溪沙李璟译文
译文如下: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这是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

整首词语言形象、鲜明,含蓄蕴藉,委婉蕴藉地抒发了诗人对于物是人非、人生无常、往事如烟的感慨和哀叹。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完整版)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完整版)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摊破浣溪沙》的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作者: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摊破浣溪沙》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

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

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

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①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②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③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an dan汉旦):即荷花。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

《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师古注:“在朔方窳浑县西北,”(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

《后汉书·和帝纪》:“车骑将军窦献出鸡鹿塞”。

这里泛指边塞。

孙光宪〔定西番〕有“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之句。

吹彻:吹完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最后一曲。

玉笙寒:笙吹久则水气含润,故曰“寒”。

玉笙,笙的美称。

【译文】荷花香销翠叶凋残,含愁的秋风吹起在绿波之间。

跟着韶光华年一同憔悴,让人不忍观看。

千里梦回,细雨潺潺,鸡塞倍觉遥远。

小楼吹笙,把大曲吹遍,玉笙吹寒。

流不尽的泪珠,诉不尽的怨恨,独自倚着阑干。

【集评】宋·马令:“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

’延已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

元宗尝戏延已:“‘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己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元宗悦”。

(《南唐书》卷二十一) 宋·《雪浪斋日记》:“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

’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

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细雨湿流光”最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明·王世贞:“《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与‘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是词林本色佳话。

‘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稍不逮,然亦佳”。

(《艺苑卮言》)明·沈际飞:“‘塞远’、‘笙寒’二句,字字秋矣。

李璟写的《摊破浣溪沙》的诗意

李璟写的《摊破浣溪沙》的诗意

李璟写的《摊破浣溪沙》的诗意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李璟写的吗?那可真是一首饱含深情、韵味无穷的词啊!
就说那“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不就像是一个美好的梦境突然破碎,留下满心的惆怅。

你想想,原本娇艳的菡萏不再飘香,翠绿的荷叶也已残败,就好比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不知不觉中消逝,怎能不让人伤感?
再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难道不像我们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疲惫,变得连自己都不忍直视?我们不也常常感叹时光的无情,让青春不再,容颜老去吗?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那种在细雨中从梦中醒来,发现心心念念的人远在鸡塞,独自在小楼上吹着玉笙直到寒意侵身的孤独,多让人心疼啊!这就好像你在寒冷的冬夜,独自一人守着一盏孤灯,满心的思念却无人诉说。

李璟的这首,把那种无奈、愁苦和孤独刻画得如此细腻,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在我看来,这词就是一幅凄美动人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
一、检查背诵。

二、赏析《浣溪沙》
1、作者
李璟,史称南唐中主,他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

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世宗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

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但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

这样的悲哀与屈原写作《离骚》时的心境颇有相通之处,因此在整体上流露出浓重的《骚》心。

2、对照注释自读,质疑问难。

3、概括上下阙大意:
这是一首悲秋词。

上阙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缘景入情,荷花香销,翠叶残败,此时已是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于是“愁起绿波间”——如此的破败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九歌•湘夫人》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者相较,前者悲苦,后者缠绵。

《人间词话》评此二句云:“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还与韶光共憔悴”,菡萏香销,曾经生活在韶光中,如今却与韶光共憔悴(青春不在人憔悴),直至“不堪看”的境地(不堪去看荷花的凋零)。

下阕转而怀人: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诗人因怀人而入梦,因细雨而梦醒之后,在小楼上响起笙声,细细追索梦境(直到笙曲吹尽,玉笙不暖,无法再吹),缠绵的思绪,不写愁而愁思显现。

一个“寒”字,显示了秋夜的清冷,玉笙中流露的凄楚之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丰富而又含蓄的意境。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泪太多,恨太深,只好默默地倚栏而望,而内心翻腾澎湃的思绪,则可以想见。

4、找出这首词的词眼,并说明理由。

提示:“残”——荷残秋残青春残,梦残曲残情更残。

三、自读《乌夜啼》
1、说说你所了解的李煜。

补注:①李煜的创作以南唐亡国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艳情和闲愁,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国恨,风格沉郁凄怆。

这首词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被俘后所写。

②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
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2、对照注释自读、思考:
(1)这首词和《虞美人》一样,抒发的是离愁别恨。

说说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结合“积累与运用”2谈谈“无奈”和“自是”在上下阙中的作用。

3、讨论、小结:
这首词的布局很新颖,既不是直叙某事,也不是通篇议论,而是比喻夹着议论,将林花、寒雨、风、胭脂泪、人生、水六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连缀起来,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
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是写景,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太匆匆”是议论,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实际上暗指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的短暂,好景不长,因此说“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回天的感怆。

“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
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四、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不久。

可以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2、对照注释自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大意翻译出来。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阶下囚徒),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美好春光已成过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永久相隔)。

3、这是李后主以歌当哭的绝笔词,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说说这首词是如何表达一腔悲怨之情的?
参考: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

“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

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

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

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

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词的下片,“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

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
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

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一字一泪,一声一泣,令人品味不尽,感慨难已。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把这种血泪写成绝望之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

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内心是何等痛苦!
4、小结:
这首词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融情于景,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划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五、作业:
1、比脚本词与《虞美人》在写法上的差异。

2、完成“积累与运用”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