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辞--对话与沟通教材篇目《就任北京高校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幻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词语。
2.把握演讲辞的文体特征。
3.学习演讲辞布满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4.了解选做题有用类文本的答题规范。
重点难点目标3、4课时支配2课时一、字音肄业yì弭谤mǐ造诣yì切磋cuō眺望liào镣铐liào商榷què侈谈chǐ磐石pán蜕变tuì真谛dì贻误yí估量liánɡ诅咒zǔ抨击pēnɡ萌芽ménɡ悼辞dào诽谤fěi繁芜wú赐予jǐ骇人听闻hài卓有成效zhuó应有尽有yīnɡ应运而生yìnɡ量体裁衣liànɡ量入为出liànɡ大难临头nàn难以启齿nán无济于事jì济济一堂jǐjǐ棋高一着zhāo着手成春zhuó二、字形养虎yí遗患tuì蜕化变质gū沽名钓誉无与lún伦比别jù具一格yí贻笑大方duì兑现诺言gū姑息养奸荒谬绝lún伦心旷神yí怡风雨如huì晦hù怙恶不悛相形见chù绌前jù倨后恭一叶zhàng障目买dú椟还珠罢chù黜百家循规蹈jǔ矩huì诲人不倦连篇累dú牍穷兵dú黩武三、近义词1.摸索探究(1)他们在暴风雨的黑夜里摸索着前行。
在工作中初步摸索出一些阅历。
(2)探究人生道路,探究自然界的神秘。
2.遏止制止(1)洪流滚滚,不行遏止。
(2)我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他再说下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12《我有一个梦想》 导学案
我有一个梦想一学习目标1、了解马丁•路德•金其人及本文演讲背景。
2、抓住这篇演讲稿的主旨,明确马丁•路德•金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3、把握作者言语思路,体会其严密的思维和诚挚的感情。
4、分析演讲稿中的表达技巧,注意学以致用。
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可以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主张。
2、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多朗读,领会演讲的特点和魅力。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关于马丁•路德•金】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
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
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
早年就读于亚特兰大的莫尔豪斯学院社会学系,19岁毕业后加入浸礼教会。
1951年和1954年又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市的克罗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
1954年在蒙哥马利城的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教堂任职。
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
1956年他领导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
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非法。
1957年帮助建立黑人牧师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任该会首任主席。
1963年8月率领25万黑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
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遇害时,他正准备帮助孟菲斯黑人清洁工人组织罢工。
当时他在旅馆阳台上与同伴们谈话,被刺客詹姆斯•厄尔•雷用枪击中。
刺客得手后窜逃出境,6月8日在伦敦机场被捕,后被判处99年徒刑。
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
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12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教学目标: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3、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
2、通过关键语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其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
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学习重点,难点]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方法]诵读,研讨质疑,联系实际【学法指导】《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
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
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教学中采用讲解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既可帮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又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悟其精髓。
【知识广角】关于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中国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
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
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
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留学。
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
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
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
这种教育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总结本文写作特点了解演讲词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精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体味文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2、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三、书目推荐。
北大是同学们向往的神圣殿堂,在沧桑的北大面前,我们会有一种回归的感觉,更会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淡定和追求,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北大,可以读一读鲁迅的《我观北大》,余杰的《北大与哈佛》。
当然,作为一个时代学子,你还可以读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记忆》。
四、文本教学。
(一)新课导入语(配合幻灯片介绍北大及作者)在北京,有座与颐和园相邻的园子——燕园,它是明清两朝的皇家“赐园”,也是北京大学的校园。
提起北大,自然让我们想起了未名湖的湖光塔影,自然让我们生出仰慕与向往之情,或许还会让我们追问: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呢?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大的一番激情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39页,学习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简介。
(略)(二)字词整理。
1.正音。
长(cháng)足肄(yì)业指摘(zhāi)弭谤(mǐ)贻(yí)误砥砺(dǐ)相勖(xù)訾詈(zǐ)(lì)商榷(què)2、释词。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详细论述。
具:详细、完备。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违背。
乖:违背。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刻拟:限定时间准备。
(二)文意概括。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演讲词。
条理清晰,中心集中。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蔡元培先生是在怎样的现实背景下作演讲的?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明确:蔡元培是在校长上任之初,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在神圣的大学,也难脱流俗的背景下作演讲的。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这是一篇演讲辞。
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合作讨论。
】生: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生:我觉得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很快会打呼噜的。
【学生笑。
】生: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生: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
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除了刚才大家说的,演讲辞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学生思考。
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博学创新 【梳理◆积累◆整合◆提升】 厚德载物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 页 临沭一中高14级语文备课组 1 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制作: 薛敏强 审核:刘峰
【课前积累】
(经典短诗,优美语段,哲理故事,古诗词,等等,整理呈现给学生)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尽量往外拓展一些,可联系到高考题或易考的点)
一、字音字形积累
二、近义词解释
三、成语解释
四、标点符号
五、文化常识
【阅读提升】
六、课内经典(选取经典片段,针对高考考点进行训练,要比第一次教学有提高和综合)
七、考点链接(这是课内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可以用相关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
【语用综合】(题不必多,尽量选取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语用类型,注意不要和前面的重复)
【素材整合】(从教材中选取重要的材料,标出写作的方向)。
新人教版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学习重点,难点]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方法]诵读,研讨质疑,联系实际[知识链接](一)演讲稿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三个特点。
(二)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
现代教育家,字卿鹤,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
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
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语)。
(三)演说背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两院一堂”之说,即京城中逛八大胡同妓院者,以参众两院及京师大学堂中之人为最,这实乃北大之耻辱。
确实,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
而不少学生上大学最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在此后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教学目标: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1、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2、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读文识人2、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那么,蔡元培先生就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先生点过翰林,留过洋,当过高官,拿过厚禄,可是他最辉煌的人生篇章却是在北大写下的,被称为“北大永远的校长”。
上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1917年1月日,面对全校师生,先生发表了这篇语重心长的演说。
二、整体感知: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过渡:作为一篇演讲辞,首先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法,一目十行,捕捉文本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演说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明确:主要内容:一番寒暄、三点要求、两条计划三、文本探究:这篇演讲辞从哪些方面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揭示?请具体阐述。
(要求:先大声朗读文本相关语句,然后分析)过渡:北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神往的地方,可是,当年蔡元培接到委任状(幻灯片)时,很多朋友却劝他不要去,那么,1917年的北大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让朋友们如此地担忧反对呢?(幻灯片)演讲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迅速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老师看哪一组的同学找的既快又准。
明确社会:“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毁德败行之事,所在触目皆是”北大:“腐败”学生宗旨:“做官发财”“考试则熟读讲义“敷衍塞责”“故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极端的功利主义)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了,可是科举时代的劣根性却并没有完全清除。
皇城根里,天子脚下,在一个可以望见紫禁城的地方读书,学生们心理上会形成怎样的期待,不言而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刘绍萍三维目标1,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重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1,情景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2,应用导入社会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们的交际活动空前频繁。
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同学不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演讲,是表现人们口才最明显的场合。
在这种场合,能不能把听众吸引到自己预定的场景中来,能不能把自己的见解、主张表达清楚,能不能鼓动听从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演讲者具有高超的能力,更需要演讲者具有真挚的感情。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要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应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做的演讲,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为我国近代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的学识、人品,看到他具有的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7、本文的逻辑性又体现在什么哪里?
明确:体现结构的丝丝入扣上,“明确观点→分析现象→阐明危害→得出结论”的结构模式,深刻透彻的说明了道理,让人心生叹服。
(过度)演讲要说服听众,除了运用语言的逻辑力量,还需要演说者真情的投入才能鼓动听众。
8、请同学画出具有鼓动性的句子,放声读出来,体会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
提示:诵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预设示例:
⑴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故不具论……与我何损?(激励)
⑵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学之初衷大相背驰乎?(痛惜)
⑶方今风俗日偷……鲜不为流俗所染。(批判、激愤)
⑷不惟开诚布公……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劝勉)
9、蔡先生饱含深情的演讲鼓动学生做什么?
明确: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
教师姓名
所在学校
学 科
语文
任教年级
高一
课 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材分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演讲辞,三篇课文各有侧重。在课前的单元分析中提到:“学习这类文章善于失信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感情、语气和表达。”
我深深地景仰你呀,先生!你那大海般的心胸,包容一切的气度;你那君子的儒雅,学者的风流;你那丰厚的学养,洞察世事的贤明!你用严厉务实的风格影响着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求着我们;你用谨严的精神、良苦的用心、谆谆的教诲启迪着我们;你用一身的正气感召着我们,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先生,你如此的卓绝,叫我如何不敬你,爱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演讲词的特点,了解蔡元培先生及演讲,从整体上感知内容。
2、能力目标: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把握文章结构。
3、德育目标:分析关键句,感受蔡元培先生真挚的情感,理解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习方法: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学案使用说明:本预习案主要完成知识目标,一、二、三要求同学了解,四要求同学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1、2题并识记。
一、阅读必修2第63页关于演讲,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明确:1、演讲---演说,面对公众发表讲话,交流思想,发表意见主张。
2、演讲词的特点:针对性、鲜明性、逻辑清晰、适当的感情色彩。
二、走近作者1、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
他是清末的进士,又是真诚的民主主义者;他旧学深厚,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积极的开放思想。
1912年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
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被推举为中方会长,推动了影响深远的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7年开始担任北大校长。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周恩来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历史功绩:“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中,蔡元培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在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养成健全之人格”;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革新北大,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率先招收女生,扫荡旧习。
使北大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影响整个文化思想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对比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二. 教学目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1. 品味本文使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理解作者的和平斗争主张,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3. 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奋斗。
三. 教学重难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我有一个梦想》1. 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2.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 知识分析:《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讲辞,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段。
2. 把握结构(1)开篇(2)⎪⎪⎪⎪⎪⎪⎩⎪⎪⎪⎪⎪⎪⎨⎧⎪⎩⎪⎨⎧⎪⎩⎪⎨⎧⎩⎨⎧敬爱师友责任:力矫颓俗重要:关乎国家兴替必要:有败德毁行之事砥砺德行危害国家贻误学生反面:志在做官正面:大学性质之要求抱定宗旨:求学问以三事为诸君告.3.2.1(3)两个工作重点⎩⎨⎧添购书籍改良讲义3. 写作特点(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我有一个梦想》1. 整体感知这篇演说蕴涵了作者奔涌的激情,它以磅礴的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高中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六岁求学,饱读经书,崇拜宋儒,年少通经,翰林出身,留学德法,学贯中西,又能化西融中,博通古今,又善于借古鉴今;亲历满清腐败统治,眼见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投入辛亥之役,从赞同改良到投身反清;辞官离京归里后,委身教育事业,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的总监、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阅历丰富,功业显赫,被毛泽东称为:“民族伟人”、“学术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北京大学前身系京师大学堂,是戊戌之变的产物,变法失败后,学堂得以保留,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严复,后相继有马相伯、何燏时及胡仁源等接任。
民国五年(1916)冬,正留法的蔡元培,接到出长北大的来电。
此时的校长为吴仁源,有点做不下去,所以当时教育总长范源廉向总统黎元洪说明后,于1916年8月26日致电驻法使馆,请“师表群伦,咸深景仰”(范源廉语)的蔡元培出山。
12月26日总统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4日他就到校视事,并发布就职通告。
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精选优化设计】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目标导学新人教必修2
【精选优化设计】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目标导学新人教必修2【精选优化设计】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目标导学新人教必修2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1.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从文中可以看到北大当年存在着怎样的腐败现象?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本文是一篇演讲辞,作者在阐述自己的期望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本文的语言在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请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2〕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自主探究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殷切希望,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想.思维激活:结合文章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文化内涵。
文法导析1.富有针对性的内容这篇演讲稿结构非常明晰,富有针对性。
由于演讲的时间有限制,听众是一听而过,因此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和精心构思。
开头直截简短,正文针对当时的社会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展开中心内容,结尾有阐述,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全文结构紧密,思路明晰。
2.严谨的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严谨,行文连贯,思路清晰.作者开篇就道出了与北大的渊源。
紧接着提出了三个期望--“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作者对之进行了逐一论证,条目清晰,脉络分明,三个期望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作者论证三个愿望时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语言恳切,事例翔实,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三个期望的基础上,作者又提出了新近要解决的问题,前后照应,一气呵成。
3.语言简洁,热情恳切行文简洁是作者的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导学案(4)
精品文档.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yì gàn xié mǐ zī yì yě fū yǎn sè yídǐ lì cuō xù zǐ lì sì bì jī wù què2、诵读课文,理清结构( 1 )段:“我”与北大的渊源。
(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期望。
①抱定学习宗旨②砥砺德行③敬爱师友( 5 )段:“我”即将施行的两项措施。
①改良讲义②添购书籍二、研读课文。
1、本文中心突出,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
2、本文作为演讲稿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分别是针对什么社会现实提出的?在课本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抱定宗旨”: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②“砥砺德行”: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连大学生也深受污染。
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
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③“敬爱师友”: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不良风气。
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乏一种敬爱师友的良好品质,师生不能融洽相处。
3、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辞--对话与交流教材篇目《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词语。
2.掌握演讲辞的文体特征。
3.学习演讲辞充满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4.了解选做题实用类文本的答题规范。
重点难点目标3、4课时安排2课时一、字音肄业yì弭谤mǐ造诣yì切磋cuō瞭望liào镣铐liào商榷què侈谈chǐ磐石pán蜕变tuì真谛dì贻误yí估量liánɡ诅咒zǔ抨击pēnɡ萌芽ménɡ悼辞dào诽谤fěi繁芜wú给予jǐ骇人听闻hài卓有成效zhuó应有尽有yīnɡ应运而生yìnɡ量体裁衣liànɡ量入为出liànɡ大难临头nàn难以启齿nán无济于事jì济济一堂jǐjǐ棋高一着zhāo着手成春zhuó二、字形养虎yí遗患tuì蜕化变质gū沽名钓誉无与lún伦比别jù具一格yí贻笑大方duì兑现诺言gū姑息养奸荒谬绝lún伦心旷神yí怡风雨如huì晦hù怙恶不悛相形见chù绌前jù倨后恭一叶zhàng障目买dú椟还珠罢chù黜百家循规蹈jǔ矩huì诲人不倦连篇累dú牍穷兵dú黩武三、近义词1.摸索探索(1)他们在暴风雨的黑夜里摸索着前行。
在工作中初步摸索出一些经验。
(2)探索人生道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遏止制止(1)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2)我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他再说下去。
3.对于关于(1)对于:介词,指出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做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2)关于:介词,表关涉,①引进某种形式的关系者,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②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短语作定语,后面要加“的”;③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做标题。
4.息息相关一脉相连(1)加强对少年儿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培养,与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是着眼于未来的希望工程。
(2)这也许就是同根同心、一脉相连的民族情吧。
5.休戚相关休戚与共(1)在同一片蓝天下,鸟类与人类休戚相关,关爱鸟类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2)环境无国界,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和自然环境,与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共存、休戚与共。
四、熟语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
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贷:推卸。
空头支票:①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
②比喻不能或不想实现的承诺。
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豁然开朗:形容由昏暗窄小而变为明亮宽敞。
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探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豁然:宽敞的样子。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比喻不深入钻研。
辄:就。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漏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五、素材集成1.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勗,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提示: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学校;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区……你既然身处其中,就注定了你和它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由这个材料可以联系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等话题。
2.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3.提示: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度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的人类要带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
在反映“道德”的写作范围里,“公德”最能见出人的道德素养和人格的高下,如公德心、公德意识、公德行为等。
从道德的角度去体验人生,观察社会,我们就会对诸如“马家爵事件”“基因歧视”“克隆技术”“代孕妈妈”“安乐死”等产生新的视点。
3.《我有一个梦想》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酣畅淋漓、激情飞扬地表达了对平等、自由、民主的梦寐以求的向往。
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提示:这则素材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时灵活处理表达方式,比如引述或引用作者名言。
可以应用到与“平等”“梦想”“责任心”“民主”“重任”等相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还可以引申,将话题范围扩大。
同时要注意论述的角度与分寸。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点解读】该考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要求考生能熟悉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章的文体特征,就本单元来讲,就是要理清演讲辞的特点,演讲是在公开场合、面向公众,口头公开发表自己意见主张的一种实用类文体。
在把握这一考点时,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说理的方法,明确作者主要观点,抓住文章主旨,通过抓关键句段,对关键词句的信息筛选,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
“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演讲要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演讲要注意演讲的语言特点,注意将演讲者的观点、材料和感情结合起来,要分析作者说理的方法,要通过对文本句段的分析,把握文体的主要表现手法。
在把握这一考点时,要抓住作品的主旨,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观点主张,通过具体词句来体会作品的感情。
考点设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设题紧紧依托文本主旨,具有明确的设问指向;②设题有一定的材料区间,往往从文章的关键句段提取问题;③分析文本的主旨、作者的主张,靠对文本词句的信息的提取和内涵的把握。
【考题例析】(2011年高考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参考答案】BC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分)【参考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解题思路】作用类题要注意从内容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来回答。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