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理论

合集下载

原型批评理论的基本内涵与价值评价

原型批评理论的基本内涵与价值评价
2J 7
词最早是犹太人斐洛谈到人身的 ‘ 上帝形象 ’ 时使用 的。 它 也 曾在 伊里奈乌的著作 中出现 , :世界的创造者并没有 如 ‘ 按照 自身来 直接造物 ,而是按 照 自身 以外 的原 型来 仿造
的’ ……原型这个词 就是柏拉 图哲学 中的形式 ( 即理 式 ) 。
为了我们 的 目的 , 这个词 既适宜 又有 益 , 因为它 向我们指 出了这些集 体无意识的内容 。”1 [ 原型实际上就是本能 的 3 “ 无 意识 形象”怍 为一名心理学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荣格的原型观是直接 与 他的“ 集体无意识” 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根据他 对原 型概念
益于文 艺这个 载体 , 因为在 漫长 的历 史进程 中 , 们不断 他
原型体现为 “ 形式” 。文艺 是对 现实世界的模仿 , 现实世界 又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 式是一种最高 、 理 最原始的形 式 ,
因此认 为理式是 客观 事物 的“ 原型 ”帕 拉图使用“ 型” 【 2 原 这
个概念是用来指事物 的理 念本 源 , 在他看来 现实事物只不
过是理 念的影子 , 因而理念乃是 客观事 物的“ 原型 ” 。两千 多年后 , 荣格再次使用 了“ 原型” 这一术语 。他说 :原型一 “
的 以本原 的形式反 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 中 : 也正因为 如此 , 荣格说 在文艺作 品 中 ,一旦原 型情境 发生 , “ 我们会 感到一种不 寻常的轻松感 , 仿佛 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 超度 , 在这一 瞬间 , 我们 不再是个 人 , 而是整个 族类 , 全人 类 的声音在我们心 中回响 。”j 【 5 诺斯 洛普 ・ 弗莱作 为一 名文学理论家 ,力 图建构 的是 文学批评 自身 的科学 。 在他的关于文学整体批评 的理论建 构 中 ,原 型” “ 概念 被他纳 入到文学 批评领域 , 赋予它 以 并 适应文 学批评要求的新 的阐释 。在不 同的时间 , 弗莱对原 型有 不 同侧 重的 阐释 , 所有这些 阐释 , 但 都贯 穿着一个 中 心 : 型是一种可传播 的象征 , 原 可交 际的单 位。 15 年 他 91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灰姑娘

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灰姑娘

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灰姑娘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灰姑娘⼀什么是原型批评及来龙去脉所谓原型批评简⽽⾔之就是从神话着⼿从宏观上研究⽂学艺术⾃⾝的内在类似性,即其程式、结构模式和原则,并从整体上探寻⽂学类型的共性和演变规律。

因此,原型批评也称神话批评。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年代流星于西⽅的⼀个⼗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是加拿⼤的弗莱。

⼀般认为,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有两个思想来源,⼀是英国⼈类学家弗雷泽的⼈类学,⼀是瑞⼠⼼理学家荣格的精神分析学。

荣格和弗莱分别在《论分析⼼理学与诗的关系》和《作为原型的象征》中界定了原型。

荣格称原型是反复发⽣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

他说,集体⽆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或原型意象;从⼀个⼈出⽣开始,这种意识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理活动。

他把这种⼈的头脑中继承下来的祖先经验称作“种族记忆”、“原始意象”,或“原型”。

弗莱称原型为⼀种典型或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把⼀⾸诗和别的诗联系起来,每个诗⼈都采⽤⾃⼰以为是创新或独特的意象。

原型可以是意象、细节描写(如四季的循环交替、⼈的⽣⽼病死等)、情节(如善恶⽃争)和⼈物4⼤类型。

⼈物⼜可分为善恶两类,善者还可细分为灵魂拯救者和⾁体拯救者,前者如上帝、耶稣、神职⼈员,后者是救⼈于危难之际的英雄好汉、智者、谋⼠,例如所罗门、罗宾汉、孙悟空、梁⼭泊108将、神化的诸葛亮等。

⼆⽤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灰姑娘原型有强劲的继承性、传播性和⽆限⽣成转换性。

如同词语、⾳符和⼏何图形,原型在不断的组合排列中产⽣⽆穷的既似曾相识⼜陌⽣的语句、⽂章、⾳乐、图案和绘画。

《灰姑娘》是个很好的例⼦。

源于民间故事、神话的这个童话故事可考的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埃及,如今流传在世界各地的《灰姑娘》竟多达700多个版本。

原型可以在神性世界、⼈类世界、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和矿物世界间⾃由转换。

任何地⽅都会存在灰姑娘这⼀形象,⽆论⼈还是物,当处在⼀个不尽⼈意的环境或者地⽅,都想尽快摆脱恶劣环境的枷锁,拥有嫦娥般的⾯庞,宫廷般华丽的陈设,皇上皇后及常⼈美满幸福的⽣活。

简述弗莱的原型批评

简述弗莱的原型批评

简述弗莱的原型批评(1)弗莱深入地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的建立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为整个世界的文论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理论思想不断引起东西方学者的关注,其主要理论著作被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在西方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2)弗莱的理论渊源:①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以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原型理论以及早期批评家在文学批评中运用原型模式的实践,对弗莱的原型批评的建构产生了极大影响。

②弗莱在建立其原型批评理论的过程中,受到影响的角度和程度是不同的。

作为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外壳,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是内核,弗莱通过神话发现了文学中的“无意识结构”——“原型”——而建立起了他的原型批评。

(3)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主要内容之一是其核心是“文学原型”。

①他在构建文论时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转移到了文学领域赋予原型以文学的含义,称之为文学原型。

经过弗莱的转移,原型成了文学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常常在文学中出现的意象,并可以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凌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

弗莱认为原型不仅可以包容而且可以贯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发展过程,一些表面上没有联系的文本组成部分和描写细节构成了一个个原型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反映作品的叙述和意向表层之下的内容。

③弗莱试图发现文学的“概念框架”,即确定文学领域的组织结构。

弗莱认为原型就是一个把一首诗和另一首诗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的象征。

④原型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和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从而将文学经验成为一体。

弗莱认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式的,由于在不同作品中人们会发现相似的原型模式,所以不同的文学构成同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的不同方面。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

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

《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

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

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

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

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

(叶舒宪,101―102)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

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

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原型批评的名词解释

原型批评的名词解释

原型批评的名词解释原型批评是一种文学和艺术分析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作品的内涵、风格、创新和社会意义。

它从作品的源头即“原型”出发,通过对比、对照和批判性评估来揭示作品所呈现的思想、美学和文化背景。

一、原型的概念在原型批评中,原型是指作品所引用、借鉴或模仿的前辈作品、文化符号、历史事件等。

原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甚至可以是一个艺术派别的传统。

通过揭示原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意义,同时也能洞察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关系。

二、原型批评的基本原理原型批评首先强调了作品的创新和独特性。

通过追踪和分析原型,可以揭示作品的创新之处,以及与其他作品的对比和对话。

其次,原型批评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

作品往往脱离不了其所在时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环境。

通过研究原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原型批评的方法1. 追踪原型:通过寻找作品中的引用、借鉴和模仿,找出作品的原型,探究其对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为例,他借鉴了古希腊悲剧和意大利喜剧的元素,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剧作风格。

研究原型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创新之处以及与其他戏剧文化的关系。

2. 对照原型:通过对比作品与原型,揭示作品的特色和突破。

例如,杰克逊·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他借鉴了欧洲画派的技法和风格,但同时又通过对色彩、构图和线条的自由组合,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

通过对照原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波洛克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之处。

3. 批判性评估:对作品与原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和评价。

原型批评强调了作品的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断绝了与前辈作品的联系。

通过批判性评估,我们可以评判作品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并认识到其在文化和艺术发展中的价值。

四、原型批评的应用领域原型批评不仅仅适用于文学领域,还可以应用于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研究中。

它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意义,还可以促进我们对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理解。

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原型理论一荣格的原型具有以下两种涵义:第一,原型是一种反应倾向,具有形式意味。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其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从不会被意识到的。

荣格说:“……原型……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

”第二,原型还具有内容的涵义。

原型是具有形成具体意象(即内容)能力的形式。

在形成具体意象前,它是具体意象的构成倾向。

二原型的种类荣格所识别和描述过的众多原型中,有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智慧原型、英雄原型、大地母亲原型以及许多自然物如树林原型、太阳原型、月亮原型、动物原型,还有许多人造物如圆圈原型、武器原型等。

三荣格原型论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对原始意象的追寻从而为现代人找到一条返回人类生命、人类感性的最深泉源、最原初根基的途径。

所以在他那里,“原型”作为一个中介,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

荣格对于“原型”的解释反复复杂有时又相互矛盾,比如他曾将原型比作柏拉图的理式,又曾将之比作列维布留尔的“集体表象”。

但前者显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后者又倾向于一种具体意象;有时荣格将之与本能相提并论,而后者又显然缺乏人的主体性色彩。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现在将这一概念放在其整个集体无意识理论体系中进行分析,认为荣格的原型具有以下两种涵义:第一,原型是一种反应倾向,具有形式意味。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其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从不会被意识到的。

通过遗传,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原型,但并不是说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者说拥有他的祖先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人类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荣格说:“……原型……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

”但是这些先天倾向(或潜在意象)的发展和显现完全依赖于个人后天经验。

文本-原型批评

文本-原型批评

四、弗莱的神话原型批判理论
(一)三种原型结构 1、古代神话模式 、 一个充满情节虚构和主题构想的非实在的纯粹的 文学世界,不必真实地符合日常经验规则。 文学世界,不必真实地符合日常经验规则。 2、浪漫模式 、 是神话向人的方向的置换变形。从隐喻转向明喻。 是神话向人的方向的置换变形。从隐喻转向明喻。 3、写实(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模式 、写实(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 对浪漫故事的进一步置换变形,是不明显的明喻。 对浪漫故事的进一步置换变形,是不明显的明喻。
(三)神女 巫山之女。炎帝女,亦作“姚姬” 未行而卒, 巫山之女。炎帝女,亦作“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 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 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 自称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 自称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 又有瑶姬为西王母之女一说。传说她是西王母的小女儿, 又有瑶姬为西王母之女一说。传说她是西王母的小女儿,住 在紫清阙。上古时,三峡一带有恶龙作乱,洪水滔天, 在紫清阙。上古时,三峡一带有恶龙作乱,洪水滔天,为害 苍生。瑶姬率众侍女诛杀恶龙,并传天书教夏禹疏导洪水, 苍生。瑶姬率众侍女诛杀恶龙,并传天书教夏禹疏导洪水, 天下才得以安宁。第三种说法是, 天下才得以安宁。第三种说法是,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 治水。疏凿三峡功成后,她即化为神女石。 治水。疏凿三峡功成后,她即化为神女石。 宋玉著有《高唐赋》《神女赋》都讲到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 》《神女赋 宋玉著有《高唐赋》《神女赋》都讲到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 李白《古风》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 李白《古风》:“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 地远清风来。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 地远清风来。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 徒悲哀。 徒悲哀。” 后世文人使用与神女、楚王有关的词汇:云雨,阳台,高唐, 后世文人使用与神女、楚王有关的词汇:云雨,阳台,高唐, 荐枕席等等,作为男女私情有关的代名词。 荐枕席等等,作为男女私情有关的代名词。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文学批评第六章 原型批评

文学批评第六章 原型批评

通过研究程式和文类,这种批评试图把个别 诗篇纳入作为整体的诗歌体”。 神话:弗莱从词源学的角度对神话做了 进一步的解释,“神话总是首先主要指其 词源所表示的故事、情节,叙述。在弗莱 看来,整个西方文学史上的结构和叙事模 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弗莱将西方文学作品分为虚 构型和主题型。虚构型主要是叙述人物和故事, 主题型则是传达意义为根本目的。对于虚构型作 品,弗莱又将其分为五种模式: A、神话。主人公是神,优越于凡人,超越自然 规律。 B、浪漫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例 如,传说、民间故事和童话等。 C、高模仿。主人公比普通人优越。其代表就是 一些领袖故事。 D、低模仿。主人公即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荣格把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或 “原始意象”。根据荣格的解释,所谓原型,是 一种种族的记忆,是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普 遍意象,这种普遍意象,在每一个时代都会以不 同的方式重新发生。 这种潜在的原始意象进入人的意识,作家就会文 思泉涌,作品就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感染力。 “一旦原型的情境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 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 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 类,
一、思想来源 原型批评有两个思想来源: 1、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弗雷泽 的人类学代表作是《金枝》。弗莱从文学而不是 人类学的角度借鉴了弗雷泽的理论。弗莱从弗雷 泽的研究中看到了不同社会表现出来的相同或者 相近的社会集体无意识,看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心理意象结构。 2、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荣格认 为,在弗洛伊德所谓的个人无意识的下面还存在 着一种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的心理深层 结构,是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积淀。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高明勇)引文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

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

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C.G 荣格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

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

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超验主义。

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氏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对弗氏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

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自我等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

他的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成为一般的常识。

数年以来,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观点与精神分析学的弗洛伊德学派相当一致的精神分析学家。

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一开始,荣格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情综心理学,而后又把它叫做分析心理学。

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评析

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评析
弗 莱 根 据 自 然 界 的 循 环 规 则 、比 例 、生 命 体 的 生 与 死 等 等 , 归 纳 出 以 下 四种 叙 述 模 式 : ⑴黎 明 、春 天 和 出 生 方 面, 这是喜剧的原型, 狂热的赞美诗和 狂 想 诗 的 原 型 ; ⑵正 午 、夏 天 、婚 姻 和 胜利 方 面 , 这 是 传 奇 故 事 、牧 歌 和 田 园 诗 的 原 型 ; ⑶ 日 落 、秋 天 和 死 亡 方 面 , 这 是 悲 剧 和 挽 歌 的 原 型 ; ⑷黑 暗 、冬 天 和毁灭方面, 这是讽刺作品的原型。在
1、在性质上既比其他人优越, 也 比其他人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公是神, 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 即在通常意 义上关于神祗的故事。
2、如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比 其 他 人 和 他 所处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公是浪漫故 事中的典型主人公, 其行动是出类拔 萃的, 但仍被视为是人类的一员。
3、 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比 其 他 人 优 越, 但无法超越他所处的自然环境, 则 主人公是一位领袖。他的所作所为既 得服从于社会评判, 也得服从于自然 规律。
作家杂志 Write r Ma ga zine 2008 No.6
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评析
万海洋
思考与言说
原 型 批 评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传 到 中国, 国内的学者对原型批评理论进 行了热烈的讨论, 但对原型批评的研 究与认识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诺思 洛 普·弗 莱 的《批 评 的 剖 析》集 中 地 阐 述了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摘要 神话原型批评来源于弗雷泽的人 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弗莱以其 为基础建成宏大的理论体系。本文一 方面指出这一理论的发生、理论架构 以及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作 用, 另一方面也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 与缺陷, 进一步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 原型批评 架构 局限 中图分类号: I0- 02 文献标识码: A

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引言(P143-146)从绘画艺术说至文学绘画艺术形式结构内容主题原有的艺术传统:艺术的模仿和表征的目的,崇尚逼真,表征性结构性:独创,打破程式,以便重新发现在一种更深层次上的程式。

绘画的真正结构原则,并不是来自与艺术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外部相似性,而只能源于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

(P147)文学原有的重点也在表征性结构性:文学的结构原则要的自语原型批评和总结批评,因为这两者为整体的文学提供了范围更为广阔的关联域(P147)文学结构原则:神话——最抽象,最程式化的模式就行动而言,神话是对以愿望为限度的行动,或近乎愿望的可想象的限度的行动之模仿。

神话意象的世界,通常是用宗教中天堂或乐园的概念表现出来,而且这个世界是神启式的,即一个完全隐喻的世界,在这个隐喻的世界里,每一件事物都意指其他的事物,似乎一切都是处于一个单一的无限本体之中。

(P150)就意义或思想而言,诗歌的意义或定式只不过是具有概念内涵的意象结构。

含蓄的通过隐喻表现同一的艺术。

文学的种种结构原则被分离出来。

移用:隐喻浪漫故事——非历史模式。

而是按照凡人的意向“移用”的神话,并且朝着理想化了的方向是内容程式化,以形成与“现实主义”相反的倾向。

移用:明喻现实主义——逼真的艺术。

以所谓的扩展的或含蓄的明喻的艺术。

同样的结构原则(不是相似的)被放置在一个近似真实的关联域中。

神话和原型象征的三种组织形式:神启式的和魔怪式的(非移用的世界)浪漫性的一般结构“现实主义”结构倾向原型意义理论(一):神启意象文学的结构原则同神话和比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从《圣经》中的象征系统来谈及文学原型的基本规则。

神启式的世界,首先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所想往的种种现实。

城市、花园、羊舍是《圣经》以及最富于基督色彩的象征作品的有组织的隐喻。

这三种范畴中的每一种都是具体共相,与其他范畴以及范畴内每一个独体相同一。

意象定式:神的世界:形式是三位一体。

人类社会:皆为一体之成员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同神的和人的世界相一致,人类试图包围自然界并把它置入人的躯体。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

以《红楼梦》中的四春为例看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也称为神话批评、神话原型批评。

此理论来源于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及加拿大学者弗莱,其中最主要创始人则是弗莱。

诺思洛普·弗莱与神话原型批评紧密相连,他的成名作《批评的剖析》集中阐释了神话原型批评思想,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批评界的卓越地位。

在《批评的剖析》中,弗莱指出原型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典型的文学现象。

也就是说,一部文学作品中通常会刻画一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通常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某事物)为范本而塑造出来的,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这个人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原型。

《红楼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同时也是红迷最热心探究的人物原型,那么她们的人物原型是否真的存在?据刘心武《解密红楼梦》中所说,贾元春的原型极可能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并且先在胤礽、弘皙身边,后到弘历身边,成了最受弘历宠爱的一个女子,然而却在乾隆四年悲惨的死去。

贾迎春的原型极可能是贾赦的前妻所生,这个前妻原本是妾后被扶了正,成为正妻,但最后又死了,即为前妻。

因此迎春的出身虽与探春相似,但她生母却比探春强十倍。

贾惜春的原型则可能是贾母原型李煦妹妹的一个堂孙女儿。

此外,弗莱还提出了文学循环发展理论,认为文学与自然也有神秘的联系。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文学的“四时结构”,它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大自然的变化不是毫无意义的往复,它在人类精神领域留下了起承转合的心理模式。

《红楼梦》中的四春,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注意到了“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尚不知其中的“四时结构”,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创基者,因此她是起,是始,是发源,;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因此她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春之探与叹谐音,故她的主要性格体现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因此她是叹,是变化,是转折;而惜春则是息,是合,是结尾,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富于总结性的人物。

文学与原型批评理论

文学与原型批评理论

光在圣经中是象征上帝的意象。圣经中写道:上 帝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约翰一书1:5);耶稣也 曾经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 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 8:12)。带给小女孩 种种美丽盼望的正是这样的光。在亮光中,她看见了 爱她的老祖母向她张开怀抱。这象征了基督上帝的家 庭式的爱和接纳。
旧约文本经过寓意解读,就能够看出其对新约 的预表,例如亚伯拉罕献上儿子雅各,预表了圣父献 上圣子;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越过约旦河、进入应 许之地,预表了耶稣使人洗净罪孽、死而复活、进入 永生等等。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收于我国小学语文课本 中,总是说这篇童话反映与鞭笞了资本主义的邪恶之 类。童话中多次描写小女孩擦亮了手中的火柴,而在 亮光中看到了种种美好。
原型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 上的。从理论渊源来看,人类学为原型批评的形成提
供了方法论基础。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
(1854—1941)的人类学理论为原型批评的形成提供了 重要理论基石,为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契 入点。
弗雷泽的金枝,是关于魔幻和神话的 人类学研究。
1957年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集大成之作批评的 解剖的出版,标志着作为文学批评流派的原型批评理
原型批评理论的奠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他
在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原型概念,并在
其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中对原型概念进行了界定。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潜存于心理深处,永不会进入 意识领域,于是,他的存在只能从一些迹象上去推测; 而神话、图腾、不可理喻的梦等等,往往包含人类心 理经验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它们就 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并称之为原型。所谓原型就是
三、文学与原型批评结合
比较文学通过对原型理论的借用,可以通达对不 同文化和不同国族之间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把握,还可 以构成了对文学进行文化批评的一种途径,最后是将 不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和过程。

第八章 原型批评

第八章 原型批评
的“历史有机(循环)发展论”。
至于斯本格勒的影响,主要是其“历史有机(循 环)发展论”的观点。斯本格勒认为,历史的基本形 态 既不是单个事件的混乱组合,也不是稳定的线性发 展,而是一系列他称之为“文化”的社会发展形态。 弗莱对西方文学的发展及其历史层面进行了整体 研究,对西方文学的原型发展——从史前祭祀神话直 到当代讽刺文学——作了“原始结构主义”的解读, 进 而在文化整体之上竖立起单一神话的结构,其目的就 是为了给文学批评提供一个整体的原型“概念框架”, 建立起一种整体性的批评体系。
第三,作为对新批评的反驳,弗莱将文学作品置 于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使我们能够克服狭 隘的思维方式,克服极端形式主义的批评倾向。 第四,弗莱对文学形式的区分,为我们清楚地勾 勒出文学形式变化的主流,使我们对西方文学的全貌 有一个总的认识。 第五,弗莱的原型批评为我们观察文学世界提供 了新视角,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新方法。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仅从 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评述。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核 心是“文学原型”。 其次是弗莱的“文学循环发展论”。 最后是弗莱的“整体文学观”。
总的说来,弗莱及其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西方文 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是: 第一,弗莱将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观察文 学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对我们认识文学的本质、起 源、发展和演变有较重大的意义。 第二,弗莱将文学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 仅考察各种批评之间的关系,而且考察文学批评与其 他学科之间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这种“批评的解剖”有助于我们 进 一步认识批评的功用,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文学批评体 系。
8.3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8.3.1 弗雷泽与荣格对弗莱的不同影响
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特别是荣格的“集体无

什么是原型批评

什么是原型批评

什么是原型批评
(1)发展概况:
①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曾一度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在西方文论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原型批评在60年代达到顶峰,对文学研究尤其是中世纪文艺复兴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70年代以后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失去影响。

(2)主要主张:
①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

②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并强调作品中的神话类型,认为这些神话类型同具体的作品比较起来是更基本的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

(3)影响评价:
①原型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以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为基础,在文学观念上,弗莱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的影响,使其原型批评呈现出一种整体性文化批评的倾向。

②在方法论上,原型批评还吸取了斯本格勒的历史有机循环发展论和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理论。

③此外,原型批评虽然反对新批评,但其理论仍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学自足论的痕迹。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形成原因
母氏氏族社会
父氏氏族社会
女 (依附,配角) 男(主导,主角)
一夫多妻
重男轻女 伦理纲常(三从四德;七出) 统治者宣扬
忠心不渝;痴情
负心
《雷雨》中对痴情女子负心汉原型的 置换
人物关系的置换:
早期作品
《 雷雨》
简单、单一
复杂多样
男女双方
夫妻、母子、情人
第三者
主仆、兄妹、劳资
女主人公在男子负心后的表现
模式”的抽样分析》 李俊国的《睿智与洒脱:任性纵情的狂狷者
形象》
黄子平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个“叙事模式”的抽样分析》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元代马致远的《青衫泪》、 现代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当代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
落魄男女邂逅同病相怜——“同是天涯 沦落人”的叙事模式
原型既可以指原始模式、原始意象,又 可以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 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主题、情节、人物、 意象和象征
原型批评强调从神话、仪式和文学中寻 找出普遍、共同的原型,进而发掘积淀 在其中的种族的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和深层心理特征
(一)寻找原型
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原型, 以发掘积淀在其中的种族以至人类的 集体无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探寻文 学的共同规律。
早先原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雷雨》中的蘩漪:
消极无力
积极抗争
忧叹以终日,化为厉鬼 为自由爱情而抗争
寄托于虚无之中
付诸现实行动
社会传统力量的强大 女子的弱小
女子的独立和觉醒 时代的进步
(2)永生主题
两种叙述形式: 其一,逃避人间,返回天堂 对现实人间的厌弃,对理想世界、神仙

10.2-原型批评

10.2-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AΒιβλιοθήκη chetype Criticism):
又称“神话批评“。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出发点观照艺术起源, 在其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原型批评”研究涉及文学、人类学、神话学和心理学,并日益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原型”“神话”和“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三个重要概念,它们以集体无意识为核心,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说明。荣格的艺术批评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将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无意识象征的定型”改写为“艺术是集体无意识象征的定型”;二是用“综合建构方法”补充或部分取代了弗洛伊德的“分解简化和因果还原方法”。 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真相,揭示艺术本质。原型批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它的人文表征变得愈加鲜明而具体,往往超越了时代、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而被普遍接受,成为原型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thological & Archetypal approaches
Purpose of myth critic
to seek out those mysterious elements that inform certain literary works and that elicit, with almost uncanny force, dramatic and universal human reactions. The myth critic wishes to discover how certain literature works, usually those that have become, or promise to become, “classics”, image a kind of reality to which readers give perennial response--- while other works, seemingly as well constructed and even some forms of reality, hetype
The word archetype was firstly used by Plato, originally means the original pattern or model of a work. in ancient Greek, the word comprises two parts: arche means “origin” and “root”, typos refers to “form” or “model”. Generally speaking, an archetype is a symbol that recurs often in literature, but it is different from a symbol in that it is original imagery that recalls psychological events common to all people and all cultures. The original imagery is shown in worshipping totems, dreams, myths and legends.
• Alan W. Watts: Myth is to be defined as a complex of stories---some no doubt fact, and some fantasy---which, for various reasons, human beings regard as demonstrations of the inner mea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of human life.
In psychology, an archetype is a model of a person, personality, or behavior.
An archetype is a universally understood symbol, term, or pattern of behavior, a prototype upon which others are copied, patterned, or emulated. Archetypes are often used in myths and storytelling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 Philip Wheelwright: Myth is ubiquitous in time as well as place. It is a dynamic factor everywhere in human society; it transcends time, uniting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and reaching toward the future.
What is archetype?
Although myths take their specific shapes from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y grow---myth is, in general sense, universal. Furthermore, similar motifs or themes may be found among many different mythologies, and certain images that recur in the myths of peoples widely separated in time and place tend to have a common meaning or, more accurately, tend to elicit comparable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and to serve similar cultural functions. Such motifs or images are called archetypes.
Definitions of Myth
• Mark Schorer: Myth is fundamental, the dramatic representation of our deepest instinctual life, of a primary awareness of man in the universe, capable of many configurations, upon which all particular opinions and attitudes dep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