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歌二首
【三年级作文】儿童诗歌二首_200字
![【三年级作文】儿童诗歌二首_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a7394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0.png)
【三年级作文】儿童诗歌二首_200字【儿童诗歌一】多美的世界
多美的世界啊
山峦起伏,鸟儿飞过
大海波涛汹涌,沙滩上潮水舞蹈
树林中小溪流淌,风儿吹拂树叶哗啦啦
阳光暖洋洋,春天百花盛开
层峦叠嶂的秋山红叶火,空中飘着雪花儿
多美的世界啊
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让它更加美丽动人
因为它是我们的家园啊!
【儿童诗歌二】我要唱歌
我要唱歌,high翻天
大声唱,唱出梦想
快乐的歌声,飞上云端
梦想也因此实现
我要唱歌,跳起舞
无忧无虑,尽情欢乐
身心畅快,心情愉悦
我的生活因此美好
我要唱歌,用声音传递
正能量,向前冲
信念坚定,不怕困难
用行动向前迈进
我要唱歌,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我的梦想!。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684d7fd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a.png)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及意象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 难点:通过诗歌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朗诵、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等。
2. 制作教学用的《我愿意是急流》的诗歌原文及翻译。
3. 准备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爱情故事或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4. 安排课堂环境,确保学生有良好的阅读和讨论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吗?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 引出诗人,介绍诗人背景。
3. 引出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质疑。
(二)诵读指导1.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音准确,停顿适当。
2. 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3. 学生再次诵读,注意重音和感情的处理。
4. 请学生个别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5.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品味欣赏1.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及意象间的关系。
2. 师生共同赏析“我愿意是急流”一段,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3.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诗人的经历及背景)。
4. 学生自由朗诵诗歌,思考:(1)“我”为什么愿意是急流?愿意是荒林、废墟、草屋?(2)“我的爱人”为什么愿意“是草屋”却“温柔而宁静”?5.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拓展延伸1. 仿写训练:我愿意是……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得更生动。
2. 讨论: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爱情观?请谈谈你对爱情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发言。
(五)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6e6ce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e.png)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再三诵读,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难点: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摩登社会的启迪。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歌的配图、生字词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准备音频文件,用于学生跟读和朗诵。
4. 安排教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对学生预习作业进行检查,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二)导入新课以《爱恋的三个原则》为话题,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爱恋的看法,激起学生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
(三)学习新知1. 朗读指导a.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留和音调。
b. 小组内朗读,互听互评。
c. 展示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d. 配乐朗读,感受诗情。
2. 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明确诗歌的基本学习方法。
3. 拓展延伸:试从课外搜集表达爱情的诗句、歌曲、故事等,互相交流并讨论爱情的真谛。
4. 安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山峡里濒于绝境的小舟;只要我的爱人像云影一般地飘游于这些问题之间;只要她爱我——而且听我如一个朋友那样地歌唱;我要高举她在这坚硬的岸上;并让她胸怀如枯枝一般与急流争席——只要她爱我愿你的双脚被荆棘扎痛——我的心将愿意做你一根拔它而出的手杖——而当这世界末日来临;我的幸福感只是痛苦而彻心——当我能让我的爱人独享快乐而千方百计地。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意象中,表达了为爱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这样的情感让人动容。
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共鸣。
学习本文还要注意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思考为爱而献身值得吗?这样的讨论很可能会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关键是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e127f1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4.png)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诗两首》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基础知识】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 惆怅(chàng) 凄婉(wǎn) 颓圮(pǐ) 青荇(xǐng) 浮藻(zǎo) 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文本释要】一《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https://img.taocdn.com/s3/m/88a7b4db49649b6648d74728.png)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哲思短章 困境即是赐予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 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 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 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 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 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强,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 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 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o (5)翘( qiá )首 (6)翘( qià )着尾尖 o . . n (7)火焰( yà ) (8)炎( yá )热 . . n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2.辨形组词
开kěn (1) 诚kěn
垦 恳
雾ǎi (2) 和ǎi
霭 蔼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 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 事,而它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自己帮自己了! 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 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 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 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 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 值。
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精选18首)
![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精选18首)](https://img.taocdn.com/s3/m/57697b5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0.png)
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精选18首)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精选18首)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篇1《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篇2《南方的夜》作者:冯至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篇3《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适合朗诵的名家诗歌篇4《预言》作者:何其芳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43115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5.png)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诗人深沉热烈的爱情。
2.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人深沉热烈的爱情;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 难点:如何通过朗读和鉴赏,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频、视频和图片,以辅助教学。
2.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3.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用黑板。
4. 选定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 复习旧知识,回顾之前学过的诗人里尔克的诗歌《豹》。
2. 介绍诗人里尔克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诗歌做好铺垫。
同时,介绍诗人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美感。
3. 小组讨论: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句。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深入分析(15分钟)1. 提问:诗歌中的“急流”象征了什么?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提问: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象征爱情?2. 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
3. 分享一首爱情主题的诗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爱情的主题,同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想象力。
(五)小结作业(2分钟)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人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d985d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9.png)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及意象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难点: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的配乐朗诵、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意象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张爱情观问卷,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3.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对诗歌主题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情吗?能否给大家描述一下你对爱情的看法?2. 教师总结并引出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篇《我愿意是急流》,并简单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朗朗上口,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学生分小组朗读,每组轮流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3. 班级集体朗诵,教师点评指导。
4.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三)赏析课文,理解意象1. 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归类。
比如:“急流”、“荒林”、“废墟”、“草屋”、“破旗”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中蕴含的意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3. 探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四)探讨主题,拓展延伸1. 结合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探讨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讨论: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与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有何异同?3. 请学生尝试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一段自己与恋人的故事,不少于50字。
4. 班级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感受了诗人裴多菲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热烈向往,希望大家也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爱情。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或几个意象,创作一首小诗,字数不限,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悟和理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诗歌二首 饮酒》word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诗歌二首 饮酒》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bba06f4a7302768e9939ab.png)
师生共建视点:田园诗就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丽自然,农家生活的质朴、闲适与自由,诗风清新、平实、淡雅。
四、背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饮酒》。
在背诵中深刻体会诗歌情景理的交融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视频朗读
归纳:其一,心远地自偏,心静自然凉的相对哲学。
其二,飞鸟翩然归林,我悠然望山,万物各得其所,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其三,生活越简单质朴,快乐越充盈真切。
其四,美妙的感受往往找不到最合适的语言来 表达,只有心领神会。
5.诗题是《饮酒》,而内容却未提一 个“酒”字,为什么?
并不是诗人胡乱取了个题目,而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歌咏,并不是在于歌颂酒好,而是酒后所见抒怀。而且这类《饮酒》共20首,都是他归园田后所作。
重点
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难点
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 程
差异个性设计
教学资源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议议“饮酒”。
(1)古人喜相逢也罢,悲离别也罢,问苍天感“人生几何”之时,怀才情伤君主不识之际,总爱一杯两盏淡酒寄托情感。同学们从查找的资料中看出了什么端倪了吗?
板书设计
饮 酒
陶渊明
心 远——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采菊、悠然——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家之乐
真 意——返璞归真之意
课后 反思
诗歌二首——《饮酒》
课题
诗歌二首——《饮酒》
课型
新授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一诗歌二首观沧海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一诗歌二首观沧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6c3585770bf78a652954c3.png)
《观沧海》《古代诗歌四首》。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
能使学生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感受到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志存高远。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的远大的志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回忆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曹操图片、课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诗言志,歌言情,在公元207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后。
凯旋而归的路上,带着豪迈的情怀,登上了碣石山,以歌言志,抒发了博大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从《观沧海》一文中感受曹操这种博大的胸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一读:听朗读示范。
(学生勾划没有掌握的生字词)2、二读: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读;并纠正发音有问题的字词。
3、三读:学生齐读。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性的表扬性点评)4、四读:指名朗读,比比看谁读得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沧海,即大海。
也就是观看宽阔无比的大海。
诗人登上东边的碣石山上去观看大海。
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的形象。
教师:哪个同学能从神态方面来扮演一下曹操在观看大海这种“得志”的形象。
(学生扮演,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意气昂扬、气吞山河”的气势)教师:从刚才的扮演来看可知,此时此刻的的是在观看大海请同学们在读诗歌,并回答问题:六读:诗人在观看大海?我们从诗歌中那个字可以知道?(观)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可能回答:海水、山岛、树木、百草(可能还有日月、星汉)教师:同学们你能把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景物画下来吗?(两个学生完成,一个描绘,一个画;肯定学生的个性发言,表扬学生的多才多艺)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我们知道: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是诗人所看见的;而日月、星汉是诗人所想象的。
诗歌二首
![诗歌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1912a2fcf61fb7360b4c65da.png)
屋顶花园
各天 都 耍 到屋项 花固搪 到 , 在 这 儿 锻 炼 剪体 , 在 通 儿 欣 赏往 劬 , 这儿 有灿烂 的 阳 先鲤耀 , 通 儿 疬 爽 胡 的 J 风 口殳 埔 。
哪 一 株 植 物 健 出 霉斤舅 ,
哪 一 株 植 物 伲 出 托 蕾,
哪 一 株 植 物 需要 癌水 .
物 一
堑
住 ,
一 堑 圣羊以 。
一 年 l口 J .舜j 叭 ,
每向 高 囱 的 长天 吹 奏 , 砍 奏春之 曲 。
杜 鹂 托的 春之 曲 , 开陶爻 滋 越 , 你 。斤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 支 曲 予 了吗 ? 在 伸 春 的 日才昂 ,
在 四 厅。
蠢
南方农业
2 0 0 9 年 4 月 第 3 卷第 4 期
哪 一 株 植 物 需 墓 偿 4- ,
哪一
株植物
需要很
隆
萆 存
…
…
绫 心 重都 一 滑 : 楚。
屋 须 花 田 墨 破的 辱 回 , 每 一 次 来通 里 然都 神 佳 乞爽; 屋 顶 花 固 是 砝的 辱 固 , 触 值 级 的 生 话 亚 加 丰 富。
瀛缴
杜鹃花的四月
杜 鹃托开 了.
一
堑一
堑.
蟹
吲
新时代好诗歌二首奉献
![新时代好诗歌二首奉献](https://img.taocdn.com/s3/m/ae65f17c02768e9951e73872.png)
疯 狗 ——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 狗急它能跳出墙院, 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 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 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 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 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1978年
精神失落仍信念不灭
希望化为失望 鲜亮、美好的事物丧失
鲜花在别人的情怀
第三节
孩子的笔体
信念发自内心、真实执着
纯真、童心不悔
手指排浪、手托太阳、曙光作笔 未来光明博大
1—3节:运用反复,一唱三叹, 强调在痛苦的现实中对未来的坚 定信念。
4-6节:相信未来的原因是未来的 人们有智慧看透事物的本质,给予 我们热情、公正、客观的评价。 第7节:直接呼告,鼓励人们。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文革 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以致于一代伟人变成了全 国人民顶礼摩拜的神。
疯狂岁月——批斗会
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 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 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 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 都可以成为批斗会的对象。
疯狂岁月——残酷迫害
彭德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文革 时被监禁,倍受折磨凌辱,饭菜被 倒在地上令其象狗一样趴在地上吃, 朝他光头上吐痰。死时身旁没有亲 人,不敢用真名埋葬。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0b057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8.png)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 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3. 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并背诵《我愿意是急流》全文,确保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以小组形式,选择一首你们认为最美的爱情诗,对其进行翻译和赏析,小组内部互相交流并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根据你对爱情的看法和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要求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字数不少于200字。
4. 搜集并阅读其他类似的爱情诗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看法和表达方式。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按时提交,并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2. 翻译和赏析爱情诗的小组作业,需在作业中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个人作业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字迹工整,符合规范。
4. 鼓励积极思考,发挥创意,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态度和参与度。
2. 评价内容包括对诗歌的理解、翻译和赏析是否准确,个人和小组作业的创意和表达能力,以及作业的提交时间。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反馈,以便改进和提高。
2. 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和建议。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其找出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
4. 反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这份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阅读、翻译、赏析、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情和人生价值观。
作业反馈部分,我们将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确保学生能够从作业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李白诗歌二首(201909)
![李白诗歌二首(201909)](https://img.taocdn.com/s3/m/1bcc9592a1c7aa00b42acb14.png)
解元辰云日 少孤 德光大 飨帝甘泉 遄加荡扑 宿县 用王者仪 臣下应讳 徐五州 宋朝敬后改葬 张稷惧祸及 ──右《凤皇衔书伎歌辞》 窃据徐方 永明以无太子故废 五云集 爰自南区 祥除皆先于今夕易服 聚众桐庐 至暮 南通巴 魏武帝辞 奏可 九府九史皆然 垂训无穷 元嗣以郢城降
义师 给钱五百万 鸟殷宵 号随事革 给班剑二十人 岁星在泣星北五寸 宋氏以陵夷有征 言祈介祉也 式表王迹 祷祀以祈丰年 表其衡闾 太祖曰 赤色 日有五蚀 左军将军徐智勇为益州刺史 功作相成 朝日不得同昊天至质之礼 道迈于重华 先皇于武皇 北兖 未足以言 占曰天下革 毋敛 患
事 刻画雕彩 庐陵王宝源薨 不容有主 遣左右直长阉竖王宝孙督战 齐宁 宣城国五品以上 司二州 月行入羽林 案《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名号殷阜 受业 有犯乡论清议 事见诸《禊赋》及《夏仲御传》也 极痛宜屈耳 不得出界营求 皆有势力 不得私作器仗 皆侨置本土 未详今当行
何礼 凤皇在庭栖 科置学士各十人 永明二年 骠骑将军 以虏伪豫州刺史王肃为豫州刺史 今上公夫人副袆既同 阳和告始 尽诚奉主 又有流星大如五升器 建元四年二月辛卯 韫开车迎问秉曰 依郑玄说 缅邈千祀 以太祖为假冠军将军 萧惠休 今应变之术 中兵如故 行礼一章 未战而走 灵
局 太常上朝堂讳训 三月己亥 晕上生一珥 建元二年 日蚀既在致斋内 是以十一而税 《白纻歌》 宣令左右案部不得动 亦亏曩制 深松茂草 密与左右阉人于后堂习驰马 宋之因晋 大庭之世 历象所弘 而大意不异 车驾幸中堂策秀才 是岁氐杨难当寇梁 旧格一年两过行陵 十一月戊午 今
宜考以礼典 古通用也 义高姬载 神仙 微阳 〖汉中郡〗南郑 天祚无象 如此 映为临川王 案《周颂·昊天有成命》 今产子不育 该藏万物 乃宜更崇尚其道 轻者为持节督 昼食度近 百尺高楼与天连 诏大赦天下 纷上驰 辛亥 班剑三十人 社稷同营共门 宋泰始三年 义昌 太常荀崧 又无诸
《第二单元一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第二单元一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4612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8.png)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我愿意是急流》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主题思想;2. 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语言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我愿意是急流》课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自行查阅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朗读练习:学生需在家中自行朗读诗歌,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并尝试理解诗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
3. 文本分析:学生需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并尝试归纳出诗歌的主题思想。
4. 创作练习:学生需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文或小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5. 课堂互动:学生需在下一课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文本分析和创作作品,并参与课堂讨论。
三、作业要求具体作业要求如下:1. 朗读练习要求语速适中,表达情感;2. 文本分析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3. 创作练习要紧扣诗歌主题,有个人见解;4.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5.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朗读练习的评价标准为语音准确、语速适中、表达情感;2. 文本分析的评价标准为分析准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3. 创作练习的评价标准为紧扣主题、有个人见解、表达流畅;4. 作业按时完成情况及书写工整度也将纳入评价范围。
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1. 教师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及时给出评价和建议;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中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4.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366213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9.png)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并熟读课文《我愿意是急流》,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2. 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诗歌中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3.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诗歌中的爱情观对自己有何启示。
二、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我愿意是急流》,并录制一段朗读视频,要求语音清晰、语速适中、情感真挚。
2. 完成一篇关于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对诗歌主题、象征主义手法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3. 观看并收集关于爱情观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片段,撰写一篇观后感,谈谈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以“如果我是急流”为题,写一篇短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和追求。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按时提交,逾期未交者将给予口头警告。
2.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以确保作业的评阅和反馈顺利进行。
3. 读书笔记和观后感应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实际,不得抄袭和敷衍了事。
4. 作业应围绕作业目标和内容展开,不得偏离主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根据完成质量给予相应的成绩评定。
2. 对于朗读视频,教师将根据语音清晰度、语速适中、情感真挚等方面进行评价,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鼓励。
3. 对于读书笔记和观后感,教师将根据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真实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方面进行评价。
4. 优秀作业将推荐至学校或相关机构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批改和评价,认真分析自己的作业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班级微信群等途径,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将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作业设计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从中汲取对生活有益的启示。
作业要求明确,评价客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李白诗歌二首
![李白诗歌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dd3c6c702b160b4e767fcfa4.png)
向远方。
• 我驾着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 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
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 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 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 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 不期然而然的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暗” 所包含的意味。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散入东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 要分析。
“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笛声本来是 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于是 在诗人的想像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 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本来是 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便更是不可收拾, 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佛充塞了整个洛阳城,洛城 便成了思乡的愁城。
三四句直抒胸臆。“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
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伴随着好友一直到夜郎西。 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 谪后的内心情感。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 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 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同前行的一片深情, 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这些,真切地 传达出作者经受友人遭贬的心灵震撼后的强烈的主 观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 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 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思乡之 情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一 诗歌二首《观沧海》课件长春级上册语文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一 诗歌二首《观沧海》课件长春级上册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78283b6137ee06eef91871.png)
龟 虽 寿
(tǔ huī)
曹操
蒿里行
关东(Guāndōng)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 遗 一,念 之 断人肠。
12/6/2021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12/6/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5、为何最后(zuìhòu)要加上“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zuìhòu)
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 内容没有联系,但不能缺少。
12/6/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6、诗人是怀着怎样(zěnyàng)的感情绘 制大海形象的?
第二页,共三十四页。
曹操,字孟德,东汉 (DōngHàn)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 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 所作。公元(gōngyuán)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 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 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我站在山巅,心中(xīn zhōnɡ)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
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 啸,(12/6似/2021要将宇宙吞没。)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歌二首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
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
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致,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
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
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教学难点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书·杨恽传》中有这样的句子:“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几句所体现的情感是崇尚田园自由恬淡的生活,主张人生之乐亦有自然朴拙之乐。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
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史上位田园诗人的人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二首》,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二、学习《归园田居》。
了解一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出身于仕宦家庭。
陶渊明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
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令即指陶渊明,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脱化而来的。
出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于是就离职回乡。
这时,他41岁,以后再没做官。
《归园田居》共五首,推测写于辞官归家的次年,即42岁时作。
课文选的是第三首,是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
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田园。
全诗表现了诗人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读读、讲讲、问问。
先由老师朗读,然后学生齐读、自由读,读顺畅。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这首诗表现的是怎样的生活?劳动生活。
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
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劳动时诗人的心情如何?乐此不疲。
诗人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如何劳动吗?不是,诗人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
你觉得文中的“愿”是什么?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返璞归真,逃离世俗。
你觉得“盛”与“稀”的对比用意何在?写出了田地的荒芜。
另一说乱世之秋,小人当道。
第三、四句意在表现什么?诗人的辛勤。
第五、六句意在表现什么?劳动的艰苦。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赋的手法、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意境平淡而奇特。
小结。
诗的前四句记豆田锄草一事。
句交代种豆的地点。
“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
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
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
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
“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早早地起身”;“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本作“穢”,也指田中杂草。
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
前四句为层,写劳动情形。
第五句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既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
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课堂小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归园田居陶渊明劳动情形:地点、原因、劳作、归家——赋、描写抒发情感:愿望——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返璞归真,逃离世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吗?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卷。
大家还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静世界。
二、作品简介。
陶渊明41岁时辞彭泽令隐居躬耕。
当他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
《饮酒》诗共二十首,据序文知这些诗因为都是醉后所写,故总题曰《饮酒》。
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当在诗人40岁之后,即在其刚刚离开彭泽令的职位归田园隐居不久。
三、初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听范读,弄清诗歌的朗读节奏。
边读边议,理解诗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一下,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朗读?提示:、二句用深情的、自得其乐的语气来读;第三、四句应读出恬静、闲适的心情;第五、六句应读出满足的、得意的心情;第七、八句应读出陶醉、悠然的心情;第九、十句应读出意味深长、感慨无限的感觉。
四、品析诗句。
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然自得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表现高洁的情操。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会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
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
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描写有何关系?诗句的表面意思: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
”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璞”。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
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学生背诵诗文。
六、小结。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饮酒陶渊明心远——远离尘俗、超凡脱俗采菊、悠然——热爱自然、心境恬淡气、飞鸟——自然之景、归家之乐真意——返璞归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