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梦溪笔谈 虹》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梦溪笔谈自志沈括阅读答案翻译

梦溪笔谈自志沈括阅读答案翻译

梦溪笔谈自志沈括阅读答案翻译梦溪笔谈自志沈括阅读答案翻译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梦溪笔谈自志沈括阅读答案翻译沈括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

梦中乐之,将谋居焉。

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

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

又后六年,翁坐边议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

元祐元年,道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

翁叹曰:“吾缘在是矣。

”于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

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

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

腹堆而庐其间者,翁之栖也。

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

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

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堂也。

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

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竹坞也。

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嘴也。

竹间之可燕者,萧萧堂也。

荫竹之南,轩于水者,深斋也。

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

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

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

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

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

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

岂翁将蜕于此乎?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翁坐边议谪废坐:因犯……罪B.腹堆而庐其间者庐:造屋C.其西荫于花竹之间荫:树荫D.竹间之可燕者燕:娱乐3.下列属于直接描写梦溪景致的一组是(3分)()①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②巨木蓊然,水出峡中③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④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⑤滨槁木矣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4.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40岁左右做宣城太守时,用30万贯钱在县里买下了一块园地。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 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卷一 故事一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梦溪笔谈》异事异疾附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异事异疾附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异事异疾附原文及译文异事异疾附作者:沈括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中,余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笄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穀。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復见之。

孙彦先云:“虹,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

”皇祐中,苏州民家一夜有人以白垩书其墙壁,悉似“在”字,字稍异。

一夕之间,数万家无一遗者;至于卧内深隐之处,户牖间无不到者。

莫知其然,后亦无他异。

延州天山之巅,有奉国佛寺,寺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毗王之墓也。

尸毗王出于佛书《大智论》,言尝割身肉以饲饿鹰,至割肉尽。

今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县。

详“肤施”之义,亦与尸毗王说相符。

按《汉书》,肤施县乃秦县名,此时尚未有佛书,疑后人傅会县名为说。

虽有唐人一碑,已漫灭断折不可读。

庆历中,施昌言镇鄜、延,乃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毗墓,得千余秤炭,其棺椁皆朽,有枯骸尚完,胫骨长二尺余,颅骨大如斗。

并得玉环玦七十余件,玉冲牙长仅盈尺,皆为在位者所取;金银之物,即入于役夫。

争取珍宝,遗骸多为拉碎,但伫一小函中埋之。

东上阁门使夏元象,时为兵马都监,亲董是役,为余言之甚详。

至今天山仓侧,昏后独行者往往与鬼神遇,郡人甚畏之。

余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

人或曰:“此夹镜也。

”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

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变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

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

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世传湖、湘间因震雷,有鬼神书“谢仙火”三字于木柱上,其字入木如刻,倒书之。

此说甚著。

近歳秀州华亭县,亦因雷震,有字在天王寺屋柱上,亦倒书,云:“高洞杨雅一十六人火令章。

”凡十一字,内“令章”两字特奇劲,似唐人书体,至今尚在,颇与“谢仙火”事同。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翻译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翻译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翻译《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翻译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②縻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③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注:①镇戎军,地名。

②縻(mi),束缚。

③少选,一会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徒縻军(2)玮不答,使人候(3)玮又使人谕之(4)人气亦阑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 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11、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4分)参考答案:8、(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9、C(3分)10、(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1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

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溪笔谈部分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卷一故事一1.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

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

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

2.胡服原文: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

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

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巾分(这两个合起来是一个字)帨、算囊、刀砺之类。

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

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

开元之后,虽人旧俗,而稍褒博矣。

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中原地区的衣冠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了胡人的服装。

窄衣袖、长筒皮靴,有蹀躞皮带,这些都是胡人的装束。

《岳阳楼记》沈括《梦溪笔谈》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沈括《梦溪笔谈》阅读练习及答案

㈠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后面4--7题。

(10分)(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二)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①。

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③,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⑤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沈括《梦溪笔谈》节选)注释:殍殣(piǎo jìn)枕路:饿死的人躺在路上。

②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文正。

③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

④敖仓:粮仓。

⑤无虑:大略、大概。

4. 为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2分)⑴春和景.明 A 景物 B 风景 C 光景 D日光⑵嬉游不节. A 节约B 节制 C 节奏 D气节5. 翻译句子。

(2分)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⑵居民空巷出游。

译文:6. 《岳阳楼记》原文中,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句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答:7.阅读文段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范仲淹在浙西主要做了什么事?(2分)答:4.⑴ D;评分: 1分;⑵ B。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译文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译文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译文《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译文朝士刘廷式本田家。

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

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

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

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③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

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④。

其后廷式管干汇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契阔:离别、分离。

②瞽:盲,眼睛瞎了。

③闺门:古代指女子卧室,此文中指夫妻关系。

④阔略:宽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廷式尝坐小谴坐:(2)廷式使人申前好申:(3)为文以美之美:2. 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3. 用自己的话说,刘廷式有哪些博得苏轼称赞的`义的行为?(3分)4. 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2分)参考答案:1.(1)因为(2)申述,说明(3)赞美,称赞2.廷式坚决不同意,说:我和你父亲有约在先,怎么可以因为你父亲的死和你的疾病而违背前约呢?3.与之相约的老翁因病去世,他的女儿因病失明,成为官员后的廷式还是不顾女方的反对,坚持履行婚约;婚后与盲妻相处和睦,妻子去世时哭得极其哀伤。

4.一方面从正面刻画廷式的语言和行动,直接突出其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从女方的反对、监察官的态度变化和苏轼的写文章赞美等角度,侧面衬托其美德。

译文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

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

后离别多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

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

廷式坚持不退婚,以为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

沈括《梦溪笔谈 虹》阅读答案附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  虹》阅读答案附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虹》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⑦。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卓帐:竖立帐篷。

②绡縠(xiāo hú):一种丝织品。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1)使人过涧(2)盖夕虹也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予使契丹:_______________ (2)相去数丈:_______________(3)立涧之东西望:___________ (4)逾山而去: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1.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两个重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参考答案:8.(1)使人/过涧(2)盖/夕虹也9.(1)出使(2)距离(3)向西(4)越过10.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沈括《梦溪笔谈》《宋史 晏殊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宋史 晏殊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晏殊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

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

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

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察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晏殊,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

”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既成,数称善。

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改参知政事。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已而薨。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溪笔谈部分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卷一故事一1.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

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

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

2.胡服原文: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

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

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巾分(这两个合起来是一个字)帨、算囊、刀砺之类。

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

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

开元之后,虽人旧俗,而稍褒博矣。

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中原地区的衣冠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了胡人的服装。

窄衣袖、长筒皮靴,有蹀躞皮带,这些都是胡人的装束。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沈括《虹》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沈括《虹》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令人过涧,隔虹对峙,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察看虹出现时的情形,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实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说明:①熙宁:宋神宗赵顼( x )年号,公元 1068— 1077 年。

②契丹:宋时北部少量民族政权。

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卓帐:直立帐篷。

卓,直立。

④绡縠 (xioh ) ;绡,薄纱。

縠,绉纱。

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一、解说加点的词数丈()2.久之,稍稍正东()1.隔虹对峙,相去..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波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了然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以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参照译文和答案】虹世上传说虹可以进入山涧吸水,确实是这样。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域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

那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方的小涧里。

我和同事走近山涧察看它,虹的两头都垂在涧里。

派人超出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仿佛隔着彩色的绫罗。

长虹饮涧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长虹饮涧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长虹饮涧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长虹饮涧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长虹饮涧,意思是指下完雨后空气中充满了水气,当阳光一照,空气中的水发生折射,便出现了彩虹,出自《梦溪笔谈之卷二十一》。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长虹饮涧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14〕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④,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⑤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12〕数〔13〕丈,中间如隔绡觳⑥。

自西望东则见⑦,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⑧,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

逾⑨山而去⑩。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⑾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之卷二十一》)文章思路: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卓帐:建起帐篷。

卓,直立。

④霁:雨后初晴。

⑤扣:通“叩〞,意思是靠近。

⑥绡觳:丝绸和纱的代称。

⑦见:通“现〞,意思是出现。

⑧铄:通“烁〞,意思是闪耀。

⑨逾:向,跨越。

⑩去:消失。

⑾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12〕去:距离〔13〕数:大约,大概。

〔14〕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参考译文相传虹能到溪流或山涧里喝水,的确是这样。

熙宁〔宋神宗年号〕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

那时刚好雨后初晴,看见彩虹出现在帐篷前的`山涧中,我和同伴靠近山涧观赏它,看到一条虹的两端都垂到涧中。

(我〕叫人越过山涧,隔着虹相对站立,距离大概有几丈,中间如隔着一层丝绸或者纱〔这一类的东西〕。

当站在涧的西边往东看就能看见,原来是夕虹。

当站在涧的东边往西看,就被太阳闪耀了,全都看不到〔虹〕。

过了很久虹略微偏向正东方,越过山峰消失了。

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

文言文《虹》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虹》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虹》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虹》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虹》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虹原文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翻译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

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

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

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

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隔了好久,虹渐渐向东移动,最后越过山头消失了。

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又见到虹出现。

孙彦先说过: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阳光照在雨上,就出现了虹。

《虹》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3.扣涧观之()() 4.都无所睹()5.逾山而去() 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参考答案一、1.距2.语气助词,调整音节,不译3.靠近代虹4.看见5.越过 6.同“烁”,闪烁二、1.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长虹饮涧》原文与阅读答案

《长虹饮涧》原文与阅读答案

《长虹饮涧》原文与阅读答案长虹饮涧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14)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④,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⑤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12)数(13)丈,中间如隔绡觳⑥。

自西望东则见⑦,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⑧,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

逾⑨山而去⑩。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⑾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之卷二十一》)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 oh );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卓帐:建起帐篷。

卓,直立。

④霁:雨后初晴。

⑤扣:通“叩”,意思是靠近。

⑥绡觳:丝绸和纱的代称。

⑦见:通“现”,意思是出现。

⑧铄:通“烁”,意思是闪烁。

⑨逾:向,跨越。

⑩去:消失。

⑾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12)去:距离(13)数:大约,大概。

(14)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 )( )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 )6.则为日所铄( )二,翻译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参考答案一,1.距 2.语气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3.靠近代虹 4.看见 5.越过 6.同"烁",闪烁二,1.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2.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三,是时,久之,次日四,天文沈括五,形成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二:1.(1)解释加粗的文言字词。

虹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

虹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

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那么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那么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那么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那么有之。

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年。

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卓帐:竖立帐篷。

卓,直立。

④绡縠(xi oh );绡,薄纱。

縠,绉纱。

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3.扣涧观之〔〕〔〕 4.都无所睹〔〕5.逾山而去〔〕 6.那么为日所铄〔〕二、翻译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涧之东西望,那么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答复)答案:虹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确实是这样。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

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

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

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似隔着彩色的绫罗。

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黄昏出现的虹。

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⑦。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卓帐:竖立帐篷。

②绡縠(xiāo h):一种丝织品。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
(1)使人过涧
(2)盖夕虹也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予使契丹:_______________ (2)相去数丈:_______________
(3)立涧之东西望:___________ (4)逾山而去: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分)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两个重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1)使人/过涧 (2)盖/夕虹也
9.(1)出使 (2)距离 (3)向西 (4)越过
10.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11.是时久之次日
12.虹的变化和形成原理
【参考译文】
相传虹能到溪流或山涧里喝水,确实是这样。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那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

这时刚好雨后初晴,看见彩虹出现在帐篷前的山涧中。

我和同事靠近山涧观赏它,看到一条虹的两端都垂到涧中。

叫人越过山涧,隔着虹相对站立,距离大概有几丈,中伺如隔着一层薄纱。

从涧的西边往东看就能看见,这是傍晚的虹。

而站在涧的东边往西看,在阳光的闪烁下却什么都看不见。

过了很久,虹稍微偏向正东方,越过山峰离去了。

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

孙彦先说: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

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卓帐:竖立帐篷。

卓,直立。

④绡縠(xi oh );绡,薄纱。

縠,绉纱。

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 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 6.则为日所铄()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

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

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

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

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

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隔了好久,虹渐渐向东移动,最后越过山头消失了。

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又见到虹出现。

孙彦先说过: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阳光照在雨上,就出现了虹。

一、1.距 2.语气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3.靠近代虹 4.看见 5.越过 6.同烁,闪烁
二、1.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2.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三、是时、久之、次日
四、天文沈括
五、形成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