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f0f9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4.png)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自主梳理——————————————1.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特征(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3)收支平衡: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负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实例:(3)意义: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信息平衡三大特征。
(×)提示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三大特征。
(3)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提示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调节。
(√)(5)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应用示例](2021·山东潍坊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不一定结构平衡B.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C.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恶劣的自然条件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 D解析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A错误;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人为的破坏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15e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结构力学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学生研究和理解结构力学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结构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力学计算和分析。
2.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 了解结构力学的概念和相关基本术语;- 理解结构承受外力和变形的基本原理;- 掌握结构受力分析和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 理解结构稳定性和破坏的基本原理;- 研究结构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3.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构变形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构稳定性和破坏的基本原理;- 结构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介绍。
4.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结构力学的知识;-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过程;- 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结构力学的研究情况,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查学生对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和报告: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期末考试:采用综合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结构力学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教材:《结构力学导论》;- 讲稿和课件:提供给学生作为研究辅助材料;- 实验设备与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和演示的工具和材料。
7. 参考文献- 王建中, 《结构力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 钟平等, 《结构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b36f1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6.png)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结构力学教案中的结构刚度与稳定性解析学生如何分析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结构力学教案中的结构刚度与稳定性解析学生如何分析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87946e9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e.png)
结构力学教案中的结构刚度与稳定性解析学生如何分析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力学原理和结构分析等内容。
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是两个核心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结构刚度与稳定性的解析方法,能够深入理解结构的力学行为,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结构力学教案中的结构刚度与稳定性解析方法进行探讨。
一、结构刚度的解析分析方法结构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学生通过结构力学教案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几种解析分析刚度的方法:1. 刚度系数法:刚度系数法是一种常用的解析分析方法。
它通过推导出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刚度方程,得出结构的刚度。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力学公式和结构的受力情况,通过建立刚度方程求解刚度系数。
2. 能量方法:能量方法是一种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解析分析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建立结构的势能和应变能之间的关系方程,求解结构的刚度。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应变能的计算和能量守恒原理的运用。
3. 变分原理:变分原理是一种基于变分计算的解析分析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定义变分函数和变分表达式,通过极值求解得到结构的刚度。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变分运算和变分原理的应用。
二、结构稳定性的解析分析方法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不失去平衡的能力。
学生通过结构力学教案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几种解析分析稳定性的方法:1. 欧拉稳定性方程:欧拉稳定性方程是解析分析结构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需要理解欧拉公式和结构的稳定边界条件,通过对欧拉稳定性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结构的临界荷载和临界部分的稳定性。
2. 杆件失稳分析:对于杆件结构,学生可以通过杆件失稳分析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掌握杆件失稳的判据和失稳模式的分析,通过对结构的杨氏模量和惯性矩的计算,求解杆件的稳定性。
3. 根据极值条件求解:学生可以根据力学平衡和结构不变形的条件,通过求解极值来得到结构的稳定性。
幼儿小班科学课教案:理解建筑物的结构与稳定性
![幼儿小班科学课教案:理解建筑物的结构与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cdefda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0.png)
(注:以下内容完全由,仅供参考)幼儿小班科学课教案:理解建筑物的结构与稳定性一、教育目标:1.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了解房屋是由地基、框架和墙体等组成的。
2.让幼儿掌握建筑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建立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3.培养幼儿对于建筑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引导幼儿对建筑物进行简单的创作设计。
二、教学内容:1.建筑物的基本结构(1)地基:讲解地基的作用和种类,引导幼儿识别地基的形状和颜色,让幼儿明白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稳定性。
(2)框架:讲解框架的作用,引导幼儿识别框架的部分和形状,让幼儿明白框架是建筑物的骨架,给建筑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墙体:讲解墙体的作用,引导幼儿识别墙体的种类和形状,让幼儿明白墙体是建筑物的防护,保护建筑物不受外部影响。
2.建筑物的稳定性(1)重心:讲解重心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和互动,感受重心的影响,让幼儿明白重心的位置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支撑:讲解支撑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幼儿识别支撑的形状和颜色,让幼儿明白支撑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教学活动:1.介绍幼儿关于建筑物的基本知识,帮助幼儿理解地基、框架和墙体等基本构件的作用。
2.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幼儿感受重心的影响,了解重心的位置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3.通过模型展示,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并进行简单的创作设计。
4.安排幼儿观摩一些建筑物,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构建。
四、教学手段:1.口头讲解:对于幼儿,口头讲解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2.图板展示:通过图板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3.幼儿互动:通过互动,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4.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构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课的教学,幼儿学会了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了解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作用,增强了幼儿对于建筑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成为更有创意、有思想和能够创造的人。
结构的稳定性教案设计定稿
![结构的稳定性教案设计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36412b370912a2161479292b.png)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二、稳固结构的探析结构与稳定性(第一课时)编写人:马晓莉学校:高密市第五中学一、课型:新授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稳定结构的概念,明确结构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稳定条件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演示、案例、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写出简单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试验等方法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现象四、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主题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稳定结构的含义,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含义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不大,因此对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探究的欲望。
因此采用激趣法,合理引导,通过典型案例、小试验、多媒体等方法,学生完全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五、教法实验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的学习讨论法从日常例子引导学生,让学生自由展开对原理的讨论和理解讲解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由浅入深地解释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演示法教师的讲解辅助以简单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五、学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初步了解结构的稳定性的含义和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稳定性(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稳定性(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d402251ed9ad51f11df223.png)
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结构稳定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2)知道增加结构稳定性的方法以及不稳定性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问、反问、反馈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
培养创新品质,提高审美意识。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利用结构的稳定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教材引入:通过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教师在讲台上演示铁丝与橡皮筋在荷载作用后各自形态,提问想一想,铁丝和橡皮筋谁更加稳定?2、通过观看2004 年刘翔雅典奥运会110 米跨栏夺冠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跨栏时,跨栏为什么会倒?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出稳定的概念,进而提出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进入师生互动探究阶段:理解了结构的稳定性概念后,通过探究试验去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探究一1、怎样让一本书更好地直立在桌面上?2、临时摆放的屏风为什么摆成Z字型,而不摆成一字型?探究二1、半瓶水和一瓶水哪个容易倒,为什么?2、大坝为什么建成上端小而下端大的梯形形状?在探究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学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试验探究的活动中去。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们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讲到接触面和支持面的时候,提醒学生多标注多注意。
进入学习反馈活动阶段:让几个学生上台演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已没有座位,你必须站着,而扶手你让给了旁边的老人,你在公共汽车上要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不摔倒?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给定问题情境下的问题。
高中物理稳定性教案
![高中物理稳定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0af24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e.png)
高中物理稳定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稳定性概念和相关因素。
2. 掌握计算物体的稳定性的方法。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稳定性概念。
教学重点:1. 稳定性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2. 如何计算物体的稳定性。
3. 稳定性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1. 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计算稳定性时的复杂情况处理。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
2. 学生合作讨论和问题解答。
3. 实验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稳定性?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稳定性的定义: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如果能够保持原来的静定状态或者回到静定状态,那么我们称该物体是稳定的。
2.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物体的重心位置、支撑点的位置、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等。
三、计算稳定性(15分钟)1. 计算物体的稳定性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物体的倾覆矩。
2. 倾覆矩的计算公式:M = mghsinθ,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重心到支撑点的距离,θ为倾斜角度。
3. 通过几个实例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稳定性。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稳定性。
2.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倾覆矩。
3. 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五、应用实例(10分钟)1. 教师提供稳定性应用实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呈现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稳定性的重要性。
2. 提出拓展思考题,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学习。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种形状和质量的物体、支撑板等。
2. 实验记录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稳定性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重视实践操作和应用实例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教案
![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0012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2.png)
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桥梁的稳定性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结构:梁桥、拱桥、悬索桥、组合桥等。
2. 桥梁的稳定性原理:压杆稳定、梁板稳定、结构整体稳定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桥梁的稳定性原理。
2. 难点:桥梁稳定性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各种桥梁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桥梁的结构和稳定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桥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桥梁的稳定性原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桥梁稳定性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附:课后作业1. 了解我国著名的桥梁,分析其结构特点及稳定性。
2. 结合实例,说明桥梁稳定性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3. 探讨未来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重点关注学生对桥梁基本结构、稳定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桥梁图片、结构示意图、稳定性原理动画等。
2. 案例资料:国内外著名桥梁工程案例及相关数据。
3. 课后作业:相关练习题及解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第二课时主要讲解桥梁的稳定性原理及应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原理。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0a9343168884868762d64b.png)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内容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重心位置的高低、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等。
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巩固,也为下一节课时结构与强度和功能的学习,为后续的简单结构的设计和经典结构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本课是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的稳定性,可使学生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并最终为解决实际问题能设计出成功的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结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难点:1、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结构中的体现。
能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多个因素综合探讨典型结构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法。
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纸板屏风的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
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情学法:通过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结构,会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会简单的分析结构的受力,使得学生有了学习本课时的基础。
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教学奠定基础。
因为教学内容以及概念的具体性,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学生才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结构与稳定性相关概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
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教案
![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ff7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5.png)
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结构1.1 梁式桥1.2 拱式桥1.3 悬索桥1.4 组合式桥2. 桥梁的稳定性2.1 影响桥梁稳定性的因素2.2 桥梁稳定性计算2.3 提高桥梁稳定性的措施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原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桥梁及其结构特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影响桥梁稳定性的因素。
4. 案例分析,介绍实际工程中提高桥梁稳定性的措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桥梁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包括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和组合式桥。
3. 分析不同桥梁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4. 讲解桥梁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5. 分析影响桥梁稳定性的因素,如荷载、跨度、材料等。
6. 介绍桥梁稳定性计算方法。
7. 探讨提高桥梁稳定性的措施,如优化设计、采用合适材料等。
8. 利用案例分析,了解实际工程中桥梁稳定性的应用。
9.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不同类型桥梁的结构简图。
2. 分析一个实际桥梁工程,说明其稳定性措施。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桥梁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
六、桥梁设计原理与方法1. 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使学生掌握桥梁设计的依据和标准。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进行桥梁设计的初步能力。
七、桥梁施工技术1. 讲解桥梁施工的基本工艺和程序。
2. 介绍桥梁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如桩基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等。
3. 分析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八、桥梁养护与管理1. 让学生了解桥梁养护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桥梁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进行桥梁养护管理的初步能力。
九、桥梁工程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桥梁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整体过程。
化学课教案:离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课教案:离子的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70ef8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6.png)
化学课教案:离子的化学性质一、离子的概念及化学性质介绍二、离子的结构及稳定性三、离子的溶解性及沉淀反应四、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五、离子的酸碱性质六、离子的电导性质七、离子的颜色及光谱性质八、离子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课程内容:化学课教案:离子的化学性质一、离子的概念及化学性质介绍离子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由于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呈现带电状态的化学物质。
离子化学性质包括离子的结构、稳定性、溶解性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性质、电导性质、颜色及光谱性质等方面。
二、离子的结构及稳定性离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离子可以是单个原子离子(如Na+、Cl-),也可以是多原子离子(如SO42-、NH4+)。
离子的稳定性与其电子结构有关,稳定性较高的离子通常具有满壳电子结构或稳定的电荷分布。
三、离子的溶解性及沉淀反应离子的溶解性是指离子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常见的离子溶解度规律包括溶解度积和溶解度曲线。
当溶液中含有不同离子时,会发生沉淀反应,形成可沉淀物质。
沉淀反应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四、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失去或得到电子,改变了电荷状态。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化学反应。
离子的氧化还原性常用于电池、电解和燃烧等方面。
五、离子的酸碱性质离子可以是酸或碱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自身具有酸碱性质。
酸性离子会释放出H+离子,碱性离子会释放出OH-离子。
离子的酸碱性质是酸碱反应和pH值的重要因素。
六、离子的电导性质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能够传导电流,因此可以用于测量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性质与离子浓度、离子的电荷数、离子半径以及溶液中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七、离子的颜色及光谱性质离子在溶液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离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离子的颜色与其电子结构、电子能级以及吸收光谱等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吸收、发射光谱等方法进行研究。
八、离子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离子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构力学老师讲课教案
![结构力学老师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20e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0.png)
结构力学老师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
2. 结构的受力分析。
3. 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4.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5. 结构的振动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计算。
3.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4. 结构的振动分析原理。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计算实践和案例分析。
3. 课堂互动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结构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结构受力的基本原理。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概念。
2. 结构受力分析。
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结构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受力分析的实例分析。
3. 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影响因素。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实例分析。
4.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实例分析。
5. 结构的振动分析。
结构振动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振动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振动分析的实例分析。
六、教学案例。
1. 某桥梁结构的受力分析。
根据桥梁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
分析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桥梁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
2. 某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变形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位移和变形计算。
分析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变形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变形计算结果和改进方案。
3. 某塔吊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根据塔吊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计算。
分析塔吊结构的稳定性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塔吊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
4. 某机械设备的振动分析。
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振动分析和计算。
分析机械设备的振动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机械设备的振动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
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稳固结构的探析9篇
![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稳固结构的探析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d2e6e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6.png)
高一通用技术教案稳固结构的探析9篇稳固结构的探析 1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常州戚实验中学许明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2、理解结构的功能关系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在《结构和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巩固,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教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多举些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3、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资源:照相机的三角架、铁架台、方木块、气球、一次性水杯两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什么叫结构?哪些事物存在结构?结构会决定事物的性质吗?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什么?根据实例说出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结构的基本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物理所学的稳定条件。
二、新课教学:(一)1、结构与稳定性1、结构与稳定性请举出生活中不稳定结构的一些例子:底小口大的空竹篓因货物堆得过高而在弯道翻倒的三轮车路边倒地的自行车踩高跷倒立的啤酒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稳定的东西,如建筑物等。
那么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不同的物体这种能力也不同,那么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那到底什么样的结构是稳定的,什么样的结构又是不稳定的?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倒翁为何不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学生自主的学习得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的高低;与地面接触面形成的支撑面大小;结构的形状(1)结构重心的位置找两个相同的一次性水杯,一只空的,一只装半杯水,在讲台上演示哪只杯子容易倒掉实验,通过实验得出: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dc6640e518964bcf847c4e.png)
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
结构与稳定性
一、【本节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主题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稳定结构的含义,探究影响结构稳定的性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含义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稳定结构的概念,明确结构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稳定条件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演示、案例、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写出简单试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试验等方法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理解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支撑面大小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教具,学生试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重心的位活动一:请挑选合适的器材,通过小小的试验找出:
思考:动态物体是怎么保持稳定的呢?
说明动态物体稳定性的条件与静态物体是不一样的
/index.asp
/gb/index.html 教学反思:。
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
![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c970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5.png)
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 2.6略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623f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7.png)
结构力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1.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2. 受力分析3. 应力分析4. 应变分析5. 弹性力学基础6. 杆件受力分析7. 三维受力分析8. 结构稳定性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结构受力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对结构受力情况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和观点,促进思维碰撞,提高教育效果。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 《结构力学》(第三版)王振宇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工程应用数学》(第二版)郑建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 《结构力学实验教程》刘哲生等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五、教学过程1.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1.1 结构力学的定义和作用1.2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3 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2. 受力分析2.1 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2 受力分析的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2.3 受力分析实例讲解3. 应力分析3.1 应力概念及分类3.2 应力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3.3 应力分析实例讲解4. 应变分析4.1 应变概念及分类4.2 应变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4.3 应变分析实例讲解5. 弹性力学基础5.1 弹性模量及其应用5.2 泊松比及其应用5.3 弹性理论基础讲解6.杆件受力分析6.1 杆件受拉、受压、弯曲、剪切时的应变状态6.2 杆件受力分析的方法6.3 杆件受力实例讲解7.三维受力分析7.1 三维受力的基本概念7.2 三维应力和应变分析7.3 三维受力分析实例讲解8. 结构稳定性分析8.1 稳定性的概念和分类8.2 稳定性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8.3 稳定性分析实例讲解六、教学评估1. 学生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结构游戏教案
![结构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afbe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2.png)
结构游戏教案一、游戏介绍1.1 游戏背景本游戏是一款教育类益智游戏,旨在帮助孩子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的结构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 游戏目标通过游戏,孩子们将能够: - 了解常见的结构类型; - 学习不同结构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 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游戏内容2.1 游戏规则•游戏分为多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一个特定的结构主题;•孩子们需要通过拖拽和组合不同的构件来构建合适的结构,并完成关卡任务;•在每个关卡中,玩家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
2.2 游戏关卡本游戏包含以下几个关卡: 1. 三角形的稳定性 - 任务:使用三角形构件构建一个尽可能稳定的结构。
- 学习内容: -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 理解重力对结构的影响。
2.圆形的强度–任务:使用圆形构件构建一个能够承受特定重量的结构。
–学习内容:•了解不同材料的强度;•掌握圆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3.矩形的刚性–任务:使用矩形构件构建一个稳定且刚性的结构。
–学习内容:•了解矩形结构的刚性原理;•掌握矩形结构在桥梁和建筑中的应用。
4.拱形的稳定性–任务:使用拱形构件构建一个能够承受压力的结构。
–学习内容:•了解拱形结构的稳定原理;•学习拱形在桥梁和穹顶中的应用。
2.3 游戏教学方法本游戏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游戏引导式学习:通过引入新的关卡和挑战,逐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的结构; - 互动学习:孩子们将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不同结构的理解; - 即时反馈:游戏将即时给出反馈,并帮助纠正错误,加强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结构游戏,我们的教学目标是: 1. 帮助孩子们了解常见的结构类型;2.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结构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方面: - 游戏软件:我们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份游戏软件下载链接; - 游戏指导: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游戏指导手册,帮助孩子们了解游戏规则和内容; - 教学辅助材料:我们将提供相关结构的介绍和图片资料,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幼儿园结构游戏教案
![幼儿园结构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e218e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4.png)
幼儿园结构游戏教案教学目的通过结构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们感受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加强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准备•磁力积木、木块、塑料积木、纸板、面巾纸、竹签等各种材料•U形卡子、小方块、吸盘、牙签、棉花等辅助工具•讲解用板书和展示图片•示范材料和样品教学内容1.什么是结构通过板书讲解或图片展示,向幼儿们介绍什么是结构,以及结构在建筑中的作用。
2.结构游戏一将磁力积木、木块、塑料积木等各种材料放在一起,让幼儿们自由组合,制作简单的结构,如三角形框架、平面桥梁等。
3.结构游戏二在纸板上固定一些小方块,用牙签、棉花等材料模拟走廊、楼梯等空间,让幼儿们尝试在其中搭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结构。
4.结构游戏三用吸盘等辅助工具将面巾纸固定在平面上,并在其上方和下方各扣上一个U形卡子,放置重物让幼儿们感受到稳定性和坚固性的差异。
老师可示范用不同方式叠放面巾纸,制作出稳固的三维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问“你们是否听过结构这个词?它和建筑有什么关系?”。
并介绍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2.示范演示老师给出一些示范材料和样品,向学生讲解其性质和制作方法。
3.组合制作老师让幼儿们使用给定材料,自由组合制作简单的结构,并评价它的表现。
第二节课1.师生互动老师向幼儿们介绍第二节课要进行的结构游戏,并让幼儿们思考搭建不同形状结构的方法。
2.组合制作每个幼儿分别使用给定的材料制作结构,并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其合理性。
第三节课1.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询问材料的性质,并让幼儿们议论不同材料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2.示范演示老师向学生展示叠放面巾纸的不同方式,并评价其稳定性和坚固性。
3.组合制作每个幼儿使用给定材料,在平面上搭建不同的三维结构,尝试利用叠放面巾纸的不同方式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教学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们搭建结构的过程和结果来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结构的测试任务评估幼儿们的结构制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与稳定性莱州市第一中学 授课人:杨垚磊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第1部分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
“结构与稳定性”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由易到难。
“结构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 “结构与强度”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结构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通过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会产生兴趣,也有了一定探究的欲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结构稳定性的一般概念;②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①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1、激趣法:通过图片资料引起学生对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兴趣。
2、实验法:利用课本、纸片、石块泡沫组合体、矿泉水瓶、不倒翁、棋子、一次性筷子、三角形及四边形框架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教学环境:通用技术教室教学工具:课本、梯子、石块泡沫组合体、矿泉水瓶、栏架模型、泡沫块(不同形状)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结构与稳定性本节课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试验导入 师生互动 知识探究 知识拓展 理论说明 演示探究 构建知识 知识运用【情景引入】展示一些不稳定结构图片,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不同的结构稳定性是不相同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结构与稳定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入新课。
【理论说明】 一、结构的稳定性想研究什么,就要了解他是什么,那么,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或者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不同的结构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是不同的。
比如: 1、证书皮小实验2、不倒翁就算用手扳倒了它也会自动立起来,稳定性非常的高,而一个矿泉水瓶很容易被推倒。
设计意图:理论说明,让学生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学生虽然已经对稳定性有所了解,但比较模糊、没有系统化,未能上升到科学的程度。
【演示探究】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同学们现在可能在想,什么样的结构比较稳定?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构稳定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如何应用结构的稳定性?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吧。
设计意图:演示试验之前提出问题,可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探究试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老师和学生演示三个技术试验,让学生仔细观察。
试验1:石块泡沫组合体,按两种方式放置,要将此结构推倒,哪种更难?为什么? 试验2:将矿泉水瓶正立与倒立放置,当摇动桌子时,那个先倒下?试验3:展示两个简易栏架,重心高度不变,支撑面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哪种更加的稳定?教师演示完试验由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结构的稳定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再通过稳定性测试仪由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然后再由各组派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并举出相对应的实例。
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表达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试验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未与结构的稳定性联系起来,此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分组讨论可让学生各抒己见,合作交流,增强集体主义感。
【构建知识】1、重心位置的高低(实验1) 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强。
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关于重心高低的应用实例? 例:①装车时,沉东西通常放在底部、装车限高②推手时略做下蹲式、落地扇、汽车底盘、拔河、不倒翁……知识巩固 课堂小结 出谋划策我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
车装货时(铁块,棉花),应怎么放呢?2、支撑面的大小(实验2)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解释:支撑面不一定等于接触面。
例:放置在地面的四脚茶几,接触面为四条腿的面积之和,而支撑面为将四条腿边缘连接而成的四边形。
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哪些通过增大支撑面来提高稳定性的例子?例:板凳、电视塔底座、墙基、水库大坝、金字塔……3、重心所在的垂线是否落在支撑面内(实验3)【师生互动】斜塔是塔类建筑中的“伤残者”,然而它却以自己斜而不倒的独特风格,受到学者们的瞩目和旅游客们的青睐。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提出问题:展示一个木块,这个木块为何不倒?结构稳定的条件:重心所在的垂线落在支撑面内,物体就是比较稳定的。
探讨试验:同时展示两个木块,看哪个木块稳定?重心的垂线越接近支撑面的中心点,稳定性越强。
我们摆积木的时候也要时刻调整重心位置使其垂线落在支撑面内。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4、结构的形状(实验4)折成V型纸片改变角度,三角型与四边型的筷子。
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形状影响结构稳定性,三角形结构更稳定。
为什么三角型结构更稳定呢?(数学知识,边角对应)同学们能帮我找出三角型结构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么?例:照相机三脚架,Z型临时屏风,A字形梯子……刚才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结构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重心垂线是否落在支撑面内、形状,大家想想还有其它因素吗?5、结构的材料(实验5)材料影响结构稳定性。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汽车制造业中,为什么用薄钢板制造车体,而不用厚钢板?原因是什么?节省材料,在保证汽车安全基础上,使车体重量较轻,重心更低,车身更稳定。
[最后总结]: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要考虑美观与实用性。
我们实际分析问题时也应该全面考虑,而不能片面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的,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使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同时提出分析实际问题时也应该全面考虑。
【知识运用】三、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现象。
静止状态的单车如何保持稳定的?咱们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主要因素,并能利用其来分析一些现象,此时及时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较容易解决。
【知识探究】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要有三个支撑点才能稳定,如果只有两个就不稳定。
但是,运动中的自行车只有两个支撑点,但却不会倒下,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讲述:在静止情况下,自行车本身不能自我平衡,需要加一支撑脚。
但当由骑车人和自行车构成一个整体时,骑车人为整体注入动力,从而在自行车前进的时候,通过人的不断调节,自行车和骑车人与地面垂直,使自行车的重心落在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内。
因此,在没有明显的外力干涉时,这一动态系统能够表现出一种稳定。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人为调节使重心垂线保持在支撑面之内,也就是始终在前后轮之间的连线上。
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走钢丝的演员手上拿着一根长棒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人为调节使重心垂线保持在支撑面之内,这个点始终在两脚之间的钢丝上。
【知识拓展】刚才我们非常仔细地探究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的确,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但请大家考虑一下如果结构不稳定了,是不是就只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没有积极意义吗?我们分析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利用了结构的不稳定性?请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答:(1)利用倒置的啤酒瓶实现预报地震的功能。
(2)栏架、跳高的杆、晾衣架、伸缩门、跷跷板、老鼠夹、地动仪……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运动状态下和静止状态下稳定性的条件是不相同的。
同时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结构越稳定越好,有时我们还需要利用结构的不稳定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和感悟?我们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1)结构稳定性的概念(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3)静态与动态下的稳定性条件是不同的(4)结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利用同学们总结的很好。
希望大家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知识巩固】下面我们一起作一下小练习,巩固一下本节的知识吧。
1、以如下方式放置的并注入不同数量水的瓶子,稳定性最差的是(C)2、(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是一项“极速运动”。
比赛时,赛车要想跑出很高的速度,同时要保持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你认为赛车应怎样设计(D )A、流线型外型,底盘高,很重B、流线型外型,底盘低,很轻C、弧线型外型,底盘高,有一定自重D、流线型外型,底盘低,有一定自重3、在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以下哪一个结构是属于利用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的。
(C )A、游乐设施的跷跷板功能结构B、房间门口的活页功能结构C、支撑空调室外机的三角架D、圆珠笔的笔嘴结构4、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B )A.美观B.调整重心C.表演D.支撑【出谋划策】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
”苏州的虎丘塔倾而不倒、斜而不坍、歪而不丑,至今仍奇迹般地屹立山岗,成为当地一大名胜,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如何使咱们的虎丘塔既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长期稳定不倒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出谋划策吧。
设计意图:提出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便于学生课后探讨研究,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本节知识。
【板书设计】结构与稳定性一、稳定性1、外力、负载2、维持原平衡状态的能力二、影响因素猜想并实验验证影响因素生活中的应用反应用结构重心越低越稳定货物堆放风扇底坐结构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大坝、塔、自行车支架倒置的酒瓶结构重心垂线落在支撑面内结构稳定比萨斜塔屏风跷跷板、跨栏结构的形状三角架自动门结构材料【课后反思】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形式展开,课堂效果不错。
首先,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设计实验的形式顺利完成了课堂任务,并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积极性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