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的特点与治理方式创新

合集下载

论城乡结合部犯罪问题特点与对策

论城乡结合部犯罪问题特点与对策


城 乡 结合 部 地 区犯 罪 特 点
方; 第三 , 用现 代 化 交通 工具 、 讯 工 具实 施 犯 罪 。 便 作案 时 利 通 方
接 头 和 作案 后 迅 速 逃跑 。
近 年 来 , 着 城 乡结 合 部 地 区 的 社 会 转 型 . 口不 断 膨 胀 . 随 人 时根 据 情 节和 行 为后 果 的 区别 设 定 不 同 的处 罚 标准 . 样做 , . 这 既
犯 罪 案件 数量 占 全 市刑 事 犯 罪 案 件 总 量 的 比例 增 大 。 第 三 , 杀
围纯 农 业 腹 地 之 间 的过 渡 带 ,是 中 国城 市 化 过程 中普 遍 存 在 的

人 、 架 、 枪 作 案 、 炸 、 害 致死 等 各 种暴 力案 件 比较 突 出 。 绑 持 爆 伤
对 于 何 为“ 碍警 察依 法执 行职 务 ” 何 为 “ 力 、 胁 ” 袭 警 行 阻 , 暴 威 ,
为 达 到何 神 程 度 才 构 成犯 罪等 , 作 出严 格 而 明 确 的 界定 : 程 要 在
可 体 现 警 察特 殊 的执 法 身份 和 法 律 地 位 ,亦 会 使 其 他 国 家 工
【 参考文献 】
[ ] 秉 志. 美 刑 法 学[ ] 北京 : 国人 民 大 学 出版社 ,04 1赵 英 M . 中 20.
[ ] 江 琼. 法增 设 袭 警 罪 的 可 行性 论 证 [ ]广 州 市公 安 管 理 2王 刑 J . 干 部 学 院 学报 ,09 () 20 , . 3
织 , 会 危 害 程 度 越 来 越 大 , 害 对 象 和 猎 取 目标 明 显 拓 宽 , 社 侵 已
成 为 影 响城 市社 会 稳 定 ,威 胁 人 民群 众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的突 出 问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

学期作业学科名称:学年论文指导老师:问延安姓名:郑成班级:行政管理111班学号:119124214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

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强烈地制约作用。

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城乡结合部和整个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纽带;城市郊区化;乡村城镇化;生态环境;治理一、城乡结合部目前的环境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原属郊区的村庄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城区范围,形成了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居住小区。

城乡结合部的“都市村庄”正是在从乡村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

城乡结合部的小区大至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中村”;二是一个或若干个居委组合成的住宅小区;三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活区;四是房地产公司新开发的居民生活小区。

其中,后三者由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较规范的管理,问题都不大,城乡结合部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中村”。

这些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经济上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以第三产业与土地收益为主;在空间上由城乡边界分明向城村用地互相交错、边界模糊转变。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村镇干部和村民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不按规定划,摆脱规划,突破规划搞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处是“一线天”,“握手楼”工程,盲目发展“马路经济”和“围墙经济”。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从国土规划整治、土地利用和国土资源管理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周边的乡村存在着一个用地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混乱、交易活跃的区域,这一区域被称为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特殊区域交错着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它作为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其土地利用直接受到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同时也在两者之间起到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

1、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存在的。

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城乡结合部是以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框架来对它进行考察。

2、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显著建设结合部是城乡空间一体化的产物。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用地支持,建成区的扩大必将不断蚕食其周围的农业用地(多为肥活的耕地)。

既要发展城市,又要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日趋突出。

2.1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城乡结合部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总处在一种相互转换与争夺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程度很大。

在结合部,往往居民用地与污染工厂相邻,军队用地与地方生产用地互相穿插,商业用地被夹在教学之中。

另外,由于征地时为节省资金,有意避开居民点,形成“城中村”,城乡建设极不协调。

2.2土地利用稳定性差,结构失衡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引起土地利用格局分散而混乱。

道路的延伸,独立工矿、居民点的兴建使得农业用地支离破碎,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也不利于城区规划建设的实施。

一方面,有些刚建成的工业、居住建筑不久就面临拆迁,如近5年来,许昌市城乡结合部许多农户已经不止一次地历经征地拆迁,搬了建,建了搬;另一方面,投资兴建的菜蓝子基地、水利设施,在城区扩展影响下被迫缩小、迁建,造成产业结构不稳定,外部经济负效应显著。

2.3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城乡结合部一方面人地关系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建设用地占地大、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以及征而不用、浪费严重的现象。

浅析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特征及管理对策

浅析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特征及管理对策

浅析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特征及管理对策摘要:城乡结合部道路是中心城区道路的扩展,是乡村道路的延伸,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乡结合部含义和特点入手,分析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特征、道路功能等存在的一些交通问题,最后根据城乡结合部交通问题提出适宜的管理方式,解决并改善城乡结合部的交通问题与环境。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交通特征,管理对策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与特点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城乡结合部并不是城市和农村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相接,而是兼有城市土地利用和乡村土地利用,有城市属性,亦有乡村属性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相对于城市而言,其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相对于乡村而言,与城市更为接近,是乡村向城市过渡的唯一途径,也是城市人民生活供给的主要基地,因而城乡结合部有时也被当作城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于上述特点,城乡结合部实际上是外部空间结构像“城”,而内部空间结构为“村”的一种实体,这种二元复合性特征决定了它既受城市辐射的渗透,又受农村建设模式的影响,在地域划分上没有确定的边界和规模,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工作性质、建筑形式、人口构成等也因此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并且由于对这种复杂交互的性质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加上其功能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城乡接合部往往是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管理最混乱的地段,而作为地区发展支撑力量的交通,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城乡结合部处往往较其它地区产生的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

二、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特点与存在问题(一)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特点城乡结合部在城市的边缘,人员、车辆流量较大,外来人员、过往车辆集中,而交警部门的警力大部分集中在市区,因此这一部位的交通管理工作显得相对薄弱。

管理人员少,管理难度大,加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因而导致事故易发、频发。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聂敏王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长期以来出现管理混乱、管理失位、缺位和薄弱等很多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仅凭街道管城市、镇村管农村的组织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需要,街、镇城市管理职能相衔接的“体制内”创新难以奏效,必须选择一条适合市情、区情的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探索城乡结合部的有效管理模式,推动城乡结合部地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一、城乡统筹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及表现城乡关系中除了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民以外,还包含城市街道与镇政府,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地农民,以及集体组织经济条件好与差等而形成的不同群体。

从管理主体来看,镇、村和街道行政管理在地域划分上是清楚的,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街道和镇、村的管理范围仍然存在着交叉和分割问题。

城市与农村两种体制并存,对农民和居民的区别管理,使得街镇两种管理体制并行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地域交叉以及界限难以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行城乡分治模式,无论是通过“街——居”还是“镇——村”组织来承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与居民、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社会管理责任,都意味着会出现管理交叉或空白,街道办事处管不了街道内的村和农民,乡镇管不了乡镇内的居民小区和居民,同时也会引发社会不公正,即同一区域内的人群享受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一样。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利益群体结构产生了多种利益需求,要实现城乡统筹,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城乡统筹中的利益关系是城乡关系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新的利益阶层不断涌现,利益差距不断扩大,利益多元化更加突出。

其中,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快速进程的产物,是城乡关系的集中表现,城乡结合部问题也是很多乡村将要面临的问题,其利益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焦点,是最适宜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地域和最佳切入点。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一杯热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我的思绪随着咖啡的醇香开始流淌。

城乡结合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区域,治理方案已经在我脑海中构思多时,现在,就让我以最自然的语言,将这份方案呈现出来。

一、现状分析城乡结合部,城市与乡村的交汇处,这里既有城市的繁华,也有乡村的宁静。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乱搭乱建、垃圾围城、水体污染,种种问题让人头疼。

治理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消除乱搭乱建现象,恢复土地原貌。

2.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

3.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

4.提升绿化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结合部。

三、具体措施1.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功能分区规划是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区域功能,明确产业发展、居住、生态保护等不同区域的划分。

同时,要加强对乱搭乱建行为的监管,坚决遏制违法建设。

2.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关键。

我们要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同时,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对于可回收垃圾,要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是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的一大难题。

我们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

同时,加大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还要加强水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4.提升绿化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结合部绿化是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加大绿化投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道路两侧、公园、河边等地,种植适生植物,打造绿色景观。

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绿地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

5.加强监管,确保治理效果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治理效果。

对于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城市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

城市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

城市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了当前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基层治理和农村基层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城市基层治理的特点1.1 多元化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参与。

在城市中,人口密集,社会组织众多,治理主体相对繁杂,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等多种组织和裙体,其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也比农村更为多样化。

1.2 专业化运作城市基层治理的另一特点是其专业化运作。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更专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城市基层治理相对更加注重专业化和职能化,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市政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运作。

1.3 近似市场化城市基层治理还具有近似市场化的特点。

由于城市市场经济发达,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容也往往会更加注重市场化的理念,例如在社区管理中引入商业化的管理模式。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特点2.1 社区自治农村基层治理的特点之一是社区自治。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社会组织较少,因此相对而言,农村基层治理更注重社区自治,村委会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劳动密集型运作农村基层治理的另一特点是其劳动密集型运作。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农业为主,因此农村基层治理在农业生产、土地管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

2.3 生活化管理农村基层治理还具有生活化管理的特点,由于农村地区生活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基层治理更加注重对居民生活的管理,例如对农田、水源、林地等资源的管理。

三、城市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3.1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为了实现城市基层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通过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融合,打造更加健全、高效的城乡基层治理网络。

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哪些难题

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哪些难题

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哪些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承载着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

然而,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其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首要难题。

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城乡结合部的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往往不够完善。

道路状况不佳,坑洼不平,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容易造成扬尘污染。

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雨季时积水严重,污水横流,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可能滋生蚊蝇等害虫。

而垃圾处理设施的缺乏,使得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人口构成复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城乡结合部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农村转移人口以及小商贩等。

这些人群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居民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了解,乱扔垃圾、随意倾倒污水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而且,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增加,难以形成有效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机制,进一步阻碍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

产业布局不合理给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里往往集中了一些小型加工厂、作坊以及低端服务业。

这些产业通常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环保设施和规范的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例如,一些小型印染厂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一些小作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粉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混乱也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一大困扰。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这里既有农田、宅基地,又有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相互交织,布局混乱。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违规建设、侵占耕地等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

同时,闲置土地的存在也容易成为垃圾倾倒和违法建设的场所,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执法监管难度大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的又一挑战。

城乡结合部地域广阔,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一些违法排污、违规建设等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和治理机制 基于北京高碑店村的分析

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和治理机制  基于北京高碑店村的分析

主体部分
1、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的 推进模式
1、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的推进模式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经济和 社会特征。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在本地实现城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 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方面,城乡结合部主要采取以土地为核 心的资源开发模
内容摘要
在实际操作中,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具有不同的实践意义。对于人口密 集、资源紧张的大城市,应注重就近城镇化的推进,以减轻城市压力,提高城市 品质。而对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应注重就地城镇化的推进, 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内容摘要
融合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在融合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两种城镇化 方式的优点,避免单一追求增长速度。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和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保障各方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此外,还要注重推动 农业现代化、加
内容摘要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措施的实施,为实现融合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
总之,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的融合对于提 高整体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两种城镇化方式的优缺点,制 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推动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融合发展的过程 中,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指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城镇地区转移,实现农村 地区的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则是指通过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地区的人口、 产业、文化等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城镇化。目前,国内 外学者对于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
二、文献综述
首先,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 探讨。例如,李明等人(2021)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存在人口流动不 充分、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赵丽等人(2022)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概述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地区,是中国特有的空间形态。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城乡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包括了他们对城乡结合部的看法、期望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调研则通过走访城乡结合部的各个片区,对当地的环境、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调查结果一、城乡结合部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城市功能蔓延:城市功能与农村生活环境交织在一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功能蔓延至农村,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动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导致居民就业机会有限。

4. 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企业和农村的畜禽养殖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率先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发展困境。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纷纷离乡背井到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3. 社会服务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4. 文化交流不足:城乡结合部的文化交流相对薄弱,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有限,影响了地区的整体文化发展。

三、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开始尝试精细化管理,不同地区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模式也逐渐从一刀切转变为因地制宜。

城郊结合部治理工作总结

城郊结合部治理工作总结

城郊结合部治理工作总结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郊结合部的治理工作。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带,既有城市的特点,又保留着农村的风貌。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结合部的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城郊结合部治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要与城市相衔接。

城市的扩张往往会侵占农田
和村庄,这就需要对城郊结合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保留一定的绿地和农田,保护农村的传统风貌,同时也要建设一些基础设施,提高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品质。

其次,城郊结合部的环境治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的污染和垃圾往往会波
及到城郊结合部,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垃圾处理,保护城郊结合部的生态环境。

再次,城郊结合部的社会管理也需要加强。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郊结合部的
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

因此,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增强居民的自治意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最后,城郊结合部的经济发展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城郊结
合部的资源和人力,因此要加强对城郊结合部的经济扶持,发展一些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利共赢。

总之,城郊结合部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
同参与。

只有加强城郊结合部的治理工作,才能促进城市和农村的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城郊结合部的治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乡结合部总结

城乡结合部总结

城乡结合部总结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地区。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城乡结合部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探讨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城乡结合部具有以下特点:1.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城乡结合部通常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地理位置相对中间,便于交通和交流。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由于城乡结合部临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

3.社会资源丰富:城乡结合部既拥有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公共服务,又享受乡村的自然环境和农田资源。

4.人口流动性大:城乡结合部的人口流动性较大,既有城市人口涌入乡村,也有农民进城务工。

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尽管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结合部作为中间地带,面临着城市发展速度快、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2.城乡差距拉大:城市人口流入乡村后,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城市人口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而乡村人口则面临相对较少的资源和服务。

3.生态环境恶化:城乡结合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4.农村人口外流:城乡结合部吸引了农村人口的外流,导致农村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解决城乡结合部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以缩小城乡差距。

2.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合部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治理污染问题。

4.实施人才引进政策: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政府可以实施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人才回到乡村创业。

结论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城乡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等对策,可以逐步解决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问题研究1. 城乡结合部的定义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地区,它既具有城市的一些特征,又保留了农村的特色。

这些地区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是城市的郊区,在这些地区,既有城市化、工业化的趋势,也存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聚居。

2. 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的重要性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是指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活动和措施。

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特殊性,治安管理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和问题,例如人口流动性大、社会矛盾较多、警力覆盖范围广等。

因此,加强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3. 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的主要特点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一些特别突出的治安问题:3.1 人口流动引发的安全问题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农民工。

这些人口流动性大,对治安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人口流动可能导致非法活动增多,如盗窃、抢劫、贩毒等,也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增加。

3.2 警力覆盖不足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面积较大,人口分布较分散,导致警力在治安管理上的覆盖面相对较小。

这使得警方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犯罪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犯罪分子的逃脱和治安问题的长期存在。

3.3 社会矛盾与冲突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和冲突。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征用、户籍管理等问题,以及农村居民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满和不适应,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治安局势。

3.4 城乡治安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特殊性,传统的城市治安管理模式在这些地区可能不适用。

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管理需要兼顾城市化和农村化的特点,更加注重基层治安力量的建设和社会化治安管理的发展。

4. 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4.1 加强警力配置和巡逻频次增加警力配置,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设置更多的警务站点,提高巡逻频次,加大对治安问题的监控和打击力度,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个过渡区域,具有城市特点与农村特点的综合性地区。

城乡结合部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表现,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城乡结合部的定义、特点、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城乡结合部的定义:城乡结合部是指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地段,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征和功能的地区。

通常来说,城乡结合部包括城市郊区、近郊地区、乡村市场镇等地。

其次,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城乡结合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具有城市化的特点,包括较高的人口密度、较发达的交通网络、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另一方面,它也保留了农村的特点,包括较大的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民人口、生态环境较好等。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进程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动力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扩展需要向周边地区延伸,从而形成了城乡结合部。

其次,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对城乡结合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府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发展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为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城乡结合部的出现使农村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业产业逐渐向农村的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转变,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导城市人口向城乡结合部转移,减轻了城市的人口压力,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往往存在不合理和不协调的情况。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特殊,需要同时考虑城市和农村的需求和利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方面过度发展的情况。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地区。

在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农村环境污染等。

为了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整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旨在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是整治城乡结合部的关键。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应该合理划定城乡结合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

1. 划定城乡结合部范围根据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发展状况,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

一般可以以城市辐射区为基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和农民的迁移意愿,进行合理的划定。

2. 制定城乡结合部规划在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内,制定城乡结合部的规划。

规划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与融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打造宜居的城乡环境。

二、改善农村环境农村环境的改善是整治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污染防治。

1. 农村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

同时,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2. 污水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措施。

应该修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污水直排现象,保护农田水源和水体环境。

3. 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对农村污染源的治理,包括农村工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推动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农民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哪些治理创新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哪些治理创新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哪些治理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治理创新。

治理创新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为城乡融合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

一、观念创新:打破城乡二元思维定式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分割,这种分割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体现在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上。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观念创新,打破城乡二元思维定式。

要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观念,认识到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乡村的振兴也需要城市的带动。

只有将城乡发展视为一个整体,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

同时,要摒弃对农村的偏见和歧视,充分认识到农村的价值和潜力。

农村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更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要尊重农村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

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当前,我国城乡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和障碍,制约了城乡融合的进程。

因此,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

在土地制度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确保耕地红线不被突破。

户籍制度改革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实现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分布。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三、产业创新: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浅析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特征及管理对策

浅析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特征及管理对策

浅析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特征及管理对策摘要:城乡结合部道路是中心城区道路的扩展,是乡村道路的延伸,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乡结合部含义和特点入手,分析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特征、道路功能等存在的一些交通问题,最后根据城乡结合部交通问题提出适宜的管理方式,解决并改善城乡结合部的交通问题与环境。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交通特征,管理对策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与特点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城乡结合部并不是城市和农村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相接,而是兼有城市土地利用和乡村土地利用,有城市属性,亦有乡村属性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相对于城市而言,其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相对于乡村而言,与城市更为接近,是乡村向城市过渡的唯一途径,也是城市人民生活供给的主要基地,因而城乡结合部有时也被当作城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于上述特点,城乡结合部实际上是外部空间结构像“城”,而内部空间结构为“村”的一种实体,这种二元复合性特征决定了它既受城市辐射的渗透,又受农村建设模式的影响,在地域划分上没有确定的边界和规模,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工作性质、建筑形式、人口构成等也因此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并且由于对这种复杂交互的性质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加上其功能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城乡接合部往往是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管理最混乱的地段,而作为地区发展支撑力量的交通,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城乡结合部处往往较其它地区产生的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

二、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特点与存在问题(一)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特点城乡结合部在城市的边缘,人员、车辆流量较大,外来人员、过往车辆集中,而交警部门的警力大部分集中在市区,因此这一部位的交通管理工作显得相对薄弱。

管理人员少,管理难度大,加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因而导致事故易发、频发。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治理创新有哪些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治理创新有哪些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治理创新有哪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治理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有哪些治理创新举措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呢?首先,信息化治理手段的应用是一大创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例如,在政务服务方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让农村居民也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通过网络便捷地办理各种政务事项,如社保、医保等。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城乡的人口、经济、资源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来合理规划城乡的产业布局,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其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也是一种创新。

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

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的产业发展中,通过投资建厂、发展特色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农村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提高他们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形式,让村民参与到村庄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事项的决策中,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再者,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是一项重要的治理创新。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育方面,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力量,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开展教师交流、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医疗方面,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同时,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公平待遇。

农村环境整治的城乡结合部重点问题解决

农村环境整治的城乡结合部重点问题解决

农村环境整治的城乡结合部重点问题解决随着城乡发展日益加速,农村环境整治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在城乡结合部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通过分析农村环境整治的具体问题,可以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的城乡结合部重点问题之一是垃圾处理。

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容易导致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之二是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滞后,污水直排河流导致水质污染严重。

应当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使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保障当地水质安全。

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之三是农村噪音污染。

农村地区存在着农机作业、畜禽养殖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机噪音、畜禽养殖场噪音的监管,提倡合理作息,减少农村噪音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之四是农村土壤污染。

农业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应当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施药,推广有机农业,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农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另外,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之五是农村水资源管理。

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水资源紧张。

要通过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者,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之六是农田环境保护。

农田农药、化肥残留、乱倒废弃物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

应加强对农田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之七是生活环境整治。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村庄卫生、环境整洁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生活品质。

应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村庄整洁度,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引言概述:在当代社会,城乡结合部与城乡接合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两个概念都与城市和农村的融合有关,但具体涵义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城乡结合部和城乡接合部的含义、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城乡结合部的含义和特点1.1 城乡结合部的定义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具有一定程度融合的地区,既包括城市的功能和特点,也包括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1.2 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城乡结合部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城市特点,同时也保留了农村的自然环境、农田和乡村风貌。

2. 城乡接合部的含义和特点2.1 城乡接合部的定义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衔接的地带,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区域,具有城市和农村的特点。

2.2 城乡接合部的特点城乡接合部既有城市的功能和设施,也有农村的农田和乡村风貌。

它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双重属性和特点。

3.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3.1 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3.2 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需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要发展适合城乡结合部的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3 城乡结合部的生态保护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结合部的良性循环。

4. 城乡接合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城乡接合部的经济发展城乡接合部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乡接合部也为城市提供了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

4.2 城乡接合部的社会发展城乡接合部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乡接合部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结合部的特点与治理方式创新
李宽
在上海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社会治理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群众就业、居住、人口流动等。

在这一进程中,上海城乡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心城边界不断向外拓展,城乡结合部出现了一些大型镇和大型居住社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乡结合部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等日趋多元,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基层社会治理的任务日益繁重。

较之中心城区的街道社区体制,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社区类型复杂,形态多元,普遍存在着体制、资源、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基层建设的薄弱环节。

在上海的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必须对城乡结合部予以重点关注,加快破解社区服务管理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城乡结合部呈现三个特点
城乡结合部位于中心城区与农村地区之间,既不同于城市社区、又异于农村社区,兼具城乡二元属性。

从本市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成员的异质性。

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人员按照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本乡本土希望进城的农民、从市中心动迁及向往郊区生活的城市居民和大量的外来人口。

本地居民与外地人之间因利益纠纷、生活习惯和行为观念等差异会产生土客矛盾。

本地的农村人与城市人也会因户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而产生城乡矛盾。

还有,中心城区的外迁人员还会因与当地居民在福利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域性矛盾。

同时,在郊区居住的人员之中,也产生了明显的阶层分化。

本地的阶层分化与外来人员的阶层分化进行了叠加,让这一区域居住人员的差异变得更加突出和明显。

二是社会关联的复杂性。

在城乡结合部,干部与群众以及群众之间的社会关联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干部与群众和群众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为例,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本乡本土的人是干部熟悉群众,群众之间也相互熟悉;动迁的居民则是干部熟悉部分群众,群众之间也是部分的熟悉;外来人员则是干部不熟悉群众,而群众之间相互熟悉。

虽然,当前本市的基层组织系统比较发达,也探索了一些新的方式和途径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所覆盖的基本是本地人,对外地人仍然缺乏联系手段。

如何让本地干部熟悉外地群众是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三是公共需求的多元性。

由于人群结构的复杂性,其公共需求也变得日益多元。

比如,本乡本土的人希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断提高各类福利
水平,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外地来此就业、购房的新居民则希望能够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尤其表现在子女就学和就医方面,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难题。

动迁而来的市区居民和退休老人则希望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养老、医疗和公共卫生等服务,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方便。

面对复杂多样的需求,如何为居民提供精准的公共服务,是基层政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不断创新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
针对本市城乡结合部的特点,按照市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重心下移,不断加强基层建设。

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上来。

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方式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

要不断加大在养老、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进行托底保障。

对区域的居民进行分类治理,区分不同类型的居民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化服务。

在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下,可以考虑赋予该地区的镇以更大的综合协调权力,统筹区域发展。

同时,要在注重公共管理有效性、公共服务可及性、居民参与便利性前提下,设置必要的公共服务资源,配备必要的行政执法、专业管理力量。

二是坚持依法治理,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要不断的加强执法检查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城乡结合部较为集中的非法行医、非法加工、制假贩假等事关群众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对居民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维护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创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针对城乡结合部比较突出的群租、征地拆迁、违法搭建、土地流转、集体资产改革等社会矛盾,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同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诉访分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导入司法程序制度。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治理的新方式。

对于城乡结合部来说,不仅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主导作用,还要引导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激发广大居民的活力,增进相互之间的熟悉、交流和合作,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探索出一条以常住居民为主的人口治理模式。

尤其是要加强对来沪人员的服务和管理。

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可以设立新村(居)民党组织和新村(居)民服务管理组织,探索来沪人员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模式,逐步将新村(居)民纳入到属地化管理体系,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子女入学、就医、综合保障等社会服务保障,促进其不断的融入新社区,解决身体在场,关系、利益、权益和参与权不在场的问题。

(李宽,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