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的规划
略谈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划
略谈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划【摘要】本文从城乡结合部最基本的涵义入手,简要探讨了城乡结合部交通性质和路网布局、道路功能、停车等交通问题,并进而提出了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的重点,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发展一、城乡结合部涵义及功能特点城乡结合部并不如其地理位置那样简单,而是兼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亦城市属性,亦乡村属性。
对于城市其规模小,且与乡村关联强;对于乡村,其离城市更近,唯一的乡村向城市过渡途径,是市民生活供给基地,所以其有时也被称为城市组成部分。
所以,城乡结合部外部空间像“城”,内部空间为“村”,这种二元复合性决定其既受城市辐射,又受农村建设模式影响,地域划分没有确定规模、边界,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建筑形式、工作性质、人口等也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因对此复杂交互难定位,加上其功能有相对性和动态性,城乡接合部也就成为了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管理最乱地区。
作为地区发展的支撑,交通受环境影响大,为此,寻求合理的交通解决途径就尤为重要。
二、城乡结合部交通性质及问题分析1道路功能不明确由于城市结合部处于城市农村交界的特殊地带,该地区的交通结构既不同于城市里的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充斥街道的局面,也不同于农村中畜力车自行车混杂行驶的状况,而是一种多种车型并行,车种比例动态变化的混乱状况。
交通结构的不合理,使原本有明确功能的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杂乱使用,尤其是商贩占道经营引起的交通混乱局面比比皆是,而且随着城乡结合部地区范围的动态性发展和经济活动频率的不断增加,这种公路、街道使用性质不明确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2 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作为城市职能的疏散地点和农村物资外销的必经走廊,城乡结合部往往集聚很多的过境车辆,这就需要一个有足够通行能力、规划完善的路网合理分配交通,而由于有些城乡结合部道路设施建设落后,布局不合理,路上的车流往往处于超饱和状态,很多道路上形成“瓶颈路段”,“卡脖子”现象严重。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从国土规划整治、土地利用和国土资源管理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周边的乡村存在着一个用地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混乱、交易活跃的区域,这一区域被称为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特殊区域交错着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它作为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其土地利用直接受到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同时也在两者之间起到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
1、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存在的。
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城乡结合部是以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框架来对它进行考察。
2、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显著建设结合部是城乡空间一体化的产物。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用地支持,建成区的扩大必将不断蚕食其周围的农业用地(多为肥活的耕地)。
既要发展城市,又要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日趋突出。
2.1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城乡结合部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总处在一种相互转换与争夺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程度很大。
在结合部,往往居民用地与污染工厂相邻,军队用地与地方生产用地互相穿插,商业用地被夹在教学之中。
另外,由于征地时为节省资金,有意避开居民点,形成“城中村”,城乡建设极不协调。
2.2土地利用稳定性差,结构失衡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引起土地利用格局分散而混乱。
道路的延伸,独立工矿、居民点的兴建使得农业用地支离破碎,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也不利于城区规划建设的实施。
一方面,有些刚建成的工业、居住建筑不久就面临拆迁,如近5年来,许昌市城乡结合部许多农户已经不止一次地历经征地拆迁,搬了建,建了搬;另一方面,投资兴建的菜蓝子基地、水利设施,在城区扩展影响下被迫缩小、迁建,造成产业结构不稳定,外部经济负效应显著。
2.3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城乡结合部一方面人地关系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建设用地占地大、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以及征而不用、浪费严重的现象。
浅谈城乡结合部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
浅谈城乡结合部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城乡结合部地区作为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集聚地,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的过渡地区,受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双重影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半成品”,变迁情况反映了中国城市快速城市化的转变过程。
生活在其中的农民是典型的“过渡人”,他们当前的状况正体现着中国农民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乡村向都市过渡的特征,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问题的缩影。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如何推动农村转型,实现城乡科学、协调的发展,改正以前片面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规划设计理念,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标签:城乡结合部;新农村建设;社区规划一、什么是城乡结合部比较权威性的定义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纯农业腹地之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
目前,国内大多学者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虽然学者对城市结合部的表述和理解不是很一致,但城乡结合部确是城市地理的客观现实区域。
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
它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实体,在土地利用上则表现为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混合土地利用地带。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是城市市民的服务区,既是城市外延部分二、三产业的吸纳地,又是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的基地,它总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将社区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农村社区。
传统的农村社区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而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理念的共同体。
这些社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而乡村面积却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如何保护乡村的社会功能和生态系统,防止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建设的发展也愈发引人关注。
城乡结合部的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和乡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城乡结合部的建设需要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实现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融合与协调,同时也需要注意乡村住户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首先,城乡结合部的规划需考虑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乡结合部的建设规划中,需充分考虑土地的利用,配置合理的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及其他土地用途。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保护等方面,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城乡结合部建设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中,要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等方面,建设完善的城乡交通网络和绿色能源系统,使城乡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更加便捷,同时也要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此外,城乡结合部建设还需注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乡结合部的建设中,应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如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方面,建设完善的城乡社区,并且保持每个农业人口的平均公共服务水平。
在农村建设中,优先考虑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建设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商业产业基础设施,以满足教育、医疗、物资、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农村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家庭产业的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首先,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宜居宜业。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一杯热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我的思绪随着咖啡的醇香开始流淌。
城乡结合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区域,治理方案已经在我脑海中构思多时,现在,就让我以最自然的语言,将这份方案呈现出来。
一、现状分析城乡结合部,城市与乡村的交汇处,这里既有城市的繁华,也有乡村的宁静。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乱搭乱建、垃圾围城、水体污染,种种问题让人头疼。
治理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消除乱搭乱建现象,恢复土地原貌。
2.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
3.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
4.提升绿化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结合部。
三、具体措施1.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功能分区规划是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区域功能,明确产业发展、居住、生态保护等不同区域的划分。
同时,要加强对乱搭乱建行为的监管,坚决遏制违法建设。
2.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关键。
我们要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同时,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对于可回收垃圾,要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是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的一大难题。
我们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
同时,加大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还要加强水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4.提升绿化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结合部绿化是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加大绿化投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道路两侧、公园、河边等地,种植适生植物,打造绿色景观。
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绿地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
5.加强监管,确保治理效果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治理效果。
对于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概念、特点、意义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就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支撑、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本清静的农村开始渐渐被城市的影响所围绕,形成了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的地域形态。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指在城市向农村渗透和农村向城市辐射的过程中,对城乡结合部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本文将从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概念、特点、意义等角度进行探讨,并就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支撑、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概念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是指城市和农村相互交融的地域,是农村向城市转型过程中的过渡地带。
在城乡结合部,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居住用地、农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等。
这些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形成了城乡结合部独特的土地利用格局。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功能性: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既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要维护农村农田的基本农业功能,同时还要确保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2.相互交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不再是简单的城市与农村的划分,而是两者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地区。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相互影响,彼此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3.功能转换: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从单一的农业用地向多功能的综合用地转变。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涉及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的相互转换,也涉及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的过程。
4.资源面临紧张: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面临压力。
城乡结合部规划与开发研究
城乡结合部规划与开发研究一、概述城乡结合部规划与开发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乡结合部规划与开发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开发模式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规划设计城乡结合部规划设计要考虑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要求,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制定规划方案。
1. 统筹城乡城乡结合部规划设计需要遵从城乡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布局,注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发展。
2. 突出功能城乡结合部规划设计要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与城乡功能布局相结合,突出城乡功能,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3. 加强环保城乡结合部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保护,注重生态建设,保障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性。
4. 指导制定规划城乡结合部规划设计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对规划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求各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行性规划。
三、开发模式城乡结合部的开发需要考虑到城乡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注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营造宜居环境城乡结合部开发需要营造宜居的环境,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和增加公共绿地,扩大城乡公共软实力,推进城乡无障碍。
2. 发展新型农业城乡结合部开发应以农业为主导,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城镇化进程城乡结合部开发应促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扩大城乡公共资源共享。
4. 推动城市旅游城乡结合部开发应推动城市旅游,开发城市旅游新业态,扩大旅游开发规模和提升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案例分析1. 小城镇整治改造小城镇是城乡结合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扎实推进小城镇整治改造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发展。
2. 绿道建设绿道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生态廊道,是建设城乡结合部的有效手段之一。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指在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交界处的地带,城市向农村过渡的地区。
在这种地区,既有城市的发展需要,也有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需求,因此需要制定适合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使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一管控、统一决策,使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总体规划,明确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居住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
2. 加强土地利用监管。
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农村宅基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田和农村宅基地等重要农村土地资源。
3. 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农村土地向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4.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防护林和农田水源保护工作,保护水源地、耕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关键土地资源。
5. 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支持农民集体经营土地,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农民增收。
通过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可以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这对于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方案
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方案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承载着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由于这个地区人口密集且发展迅速,其基础设施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城市和乡村的需求,进行一体化设计,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良好的交通、供水、供电等系统,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设计需要考虑到两方面需求,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又要兼顾乡村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系统的设计需要实现便利与高效。
应考虑公共交通的布局,设立合理的公交线路和站点,确保主要区域的通达性。
非机动交通系统如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要鼓励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伴随科技的发展,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数据优化交通流量,也显得尤为必要。
供水系统是基础设施设计的另一重要环节。
在城乡结合部,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设计时,需要结合地势,合理规划水源和管网。
使用污水处理技术,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灌溉或其他非饮用用途,以抵御干旱时的水资源短缺。
供电系统的设计也同样关键。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家居的普及,供电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在城乡结合部,合理规划电网,确保具备足够的负载能力。
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实现更加环保的供电方式。
这种绿色能源不仅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现代社会至关重要。
在城乡结合部,推进5G网络和光纤宽带的铺设,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通讯服务,同时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因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变得更加便利。
设立公共网络设施,提供免费Wi-Fi,可以提升社区的互联互通性,促进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
在环境设施方面,城乡结合部的公园、绿地和公共空间设计也应引起重视。
绿化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还能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与乡村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地区。
在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如何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与乡村发展的不同需求。
城市是经济社会的中心,需求功能多样,土地利用密集。
而乡村则是农业生产和农业人口居住的地方,土地利用相对较散。
因此,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化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实现城乡互补发展。
其次,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管理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不断转为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导致农地资源的减少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
因此,在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保持农田面积稳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再次,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环境污染,乡村生活方式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最后,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需要注重与居民的参与和共建共享。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是全体居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共同维护城乡环境,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
只有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结合部的规划
城市空间扩张侧向于描述城市空间的迅速膨胀,同时还伴随着对其他类型的侵占。
布雷特.密立根说城市空间扩张强调了某一类用地的绝对强势,因而造成了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对其他类型用地的侵占,它体现的是将城市建设活动置于自然系统之上,将承置于乡之上的发展观。
特点;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和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地带。
又称城市地区。
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早期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明显,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相应兴建了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
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
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4)土地利用的强动态性。
随着城市的扩张,靠近城市建成区或者交通用地区的农用地逐渐转化为非农用地,城市建设向外扩展。
城乡结合部的边界也不断向外扩展。
(5)城乡便捷的模糊性(6)土地利用的敏感性。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城乡用地交错,城市用地破碎(2)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供需矛盾加大(3)人口激增,耕地变少,人地矛盾突出(4)用地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5)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薄弱(6)土地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地区。
在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农村环境污染等。
为了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整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旨在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是整治城乡结合部的关键。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应该合理划定城乡结合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
1. 划定城乡结合部范围根据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发展状况,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
一般可以以城市辐射区为基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和农民的迁移意愿,进行合理的划定。
2. 制定城乡结合部规划在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内,制定城乡结合部的规划。
规划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与融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打造宜居的城乡环境。
二、改善农村环境农村环境的改善是整治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污染防治。
1. 农村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
同时,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2. 污水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措施。
应该修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污水直排现象,保护农田水源和水体环境。
3. 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对农村污染源的治理,包括农村工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推动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农民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既具有城市的功能,也保留有农田、农村特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城乡结合部存在着环境污染、土地乱占、交通混乱等问题。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1. 提升城乡结合部环境质量。
通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结合部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居住和工作条件。
2. 优化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格局。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3. 完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结合部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4. 提高城乡结合部管理水平。
加强对结合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三、整治方案1. 加强土地整治(1)规划编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结合部土地利用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清理非法占用土地:组织对非法占用土地的清理行动,恢复农田耕种或进行合法规划利用。
(3)推行土地整治项目:通过改土还田、退耕还林等措施,修复受损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2. 改善环境质量(1)治理污染源: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提升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城乡结合部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3)加强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加大垃圾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管理。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改善交通条件: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改善结合部道路网,提高交通流动性。
(2)完善供水供电设施:加强对结合部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供水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推广互联网技术:推广互联网技术在结合部的应用,提升居民的信息获取和服务体验。
4. 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1)建立管理机制:成立城乡结合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结合部的管理和监督。
城乡结合部发展建议
城乡结合部发展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结合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3.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4. 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发展。
5.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6. 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7. 保障居民权益:关注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权益,加强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8. 强化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引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健康发展。
城乡结合部工作人员工作计划
城乡结合部工作人员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叉地带,既有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又保留了乡村的自然与宁静。
作为城乡结合部工作人员,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结合部。
二、拓宽城乡交流渠道为了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计划组织定期的城乡对接会议,邀请城市和农村代表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强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让农民了解城市政策和新技术,同时让城市居民更多了解农村文化与生活。
三、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将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推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我们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落实农村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领域,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了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我们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通过加大投入,建设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提倡分类垃圾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水平,我们计划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道路和桥梁,提升农村交通条件。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为了保障城乡结合部的安全稳定,我们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推动企业和农民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
我们将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加强事故应急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清洁乡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大行动方案(2篇)
清洁乡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大行动方案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切实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国卫”复评工作的有关要求,特制定____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城郊结合部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和总体要求开展这项行动,旨在改善及提升开发区整体环境面貌,接长短板,巩固发展“创建”成果,落实长效管理。
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工作目标要求,以“三创”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排查薄弱环节,重点攻克热点难点,通过整治,达到“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效果,切实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使开发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实现质的突破,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委的检查,____全国爱卫会的复评。
二、整治的基本原则开发区的创建迎检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进行,由文明办会同爱卫办牵头____实施,创建工作各相关专项组及相关部门做好指导、服务和督查工作。
三、整治的重点内容此次整治的内容主要包括。
公共设施破损、不文明出行、食品安全隐患、积存垃圾、河道黑臭现象、违章搭建和设摊、露天棚厕与粪缸、乱堆乱放,道路坑洼、污水乱排、渣土乱倒、拆迁工地乱象、无证废品收购站、无证经营及流动摊贩和“八小”行业等。
四、整治的重点部位此次综合整治要求做到全面覆盖、点点到位、以点带面。
重点解决河道沿线、待拆或正在拆迁地块、外来人员集聚区、小餐饮集聚区、废品收购站、露天无证市场、“插花”菜地等部位的环境脏乱差问题。
五、整治的基本标准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个测评体系要求,逐条逐项达标,达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设施完好、管理规范的效果。
具体要求如下:“安”。
在主要公共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____电子监控探头,并有明显标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达标,消防通道通畅,逃生导向标志清晰、规范,消防安全及责任制度健全,消防设施保养记录完善,社区技防、物防、人防符合安全要求,配备治安辅助力量;二次供水单位持有《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集贸、专业市场持证、亮证经营;药品经营单位持证、亮证经营,并公布____电话,问题药品及时查处;企业需建立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有具体保障措施。
解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
解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流的过渡地带,是基于其地处城市与乡村交错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表现出独特的过渡性和多样化特点。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展,城乡结合部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针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土地利用导向引言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乡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加强其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根据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新型土地资源的建设状况,应该在城乡结合部规划和信息资源的配合下进行调整。
因此,为了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率,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1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意义西方国家认为城乡结合部是介于城市与乡村间之间的部分区域,我国研究人员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织地带,城乡结合部属于城市内缘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属于外围区域,但是,仍然受到核心区域影响。
因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另外,通过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保证城乡结合部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采用土地收储与村企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城乡结合部的稳定发展,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与浪费。
2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分析2.1人口特征一是农居交叉居住,即本土农业户籍人口与新迁居民户籍人口交叉居住。
2024年清洁乡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大行动方案
2024年清洁乡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大行动方案____年清洁乡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大行动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周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等因素影响,乡村城乡结合部存在着乱建乱占、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____年清洁乡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大行动的目标是,改善乡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乡村,提升城乡结合部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二、整治重点和措施1. 非法占地整治非法占地是乡村城乡结合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需要采取措施取缔非法建设并恢复耕地。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土地管理监督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占地行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加强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法拆除违建。
同时,对违法建设所破坏的农田进行补偿和恢复。
2. 农业污染整治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对乡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需要加大整治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农田有机改造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提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能力。
-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环保行动,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
3. 乡村面貌改善改善乡村的面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整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机制。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业。
4. 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整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文化场所建设力度,建设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整合和开发。
-加强乡村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扩张侧向于描述城市空间的迅速膨胀,同时还伴随着对其他类型的侵占。
布雷特.密立根说城市空间扩张强调了某一类用地的绝对强势,因而造成了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对其他类型用地的侵占,它体现的是将城市建设活动臵于自然系统之上,将承臵于乡之上的发展观。
特点;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早期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明显,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相应兴建了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交错带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
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
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4)土地利用的强动态性。
随着城市的扩张,靠近城市建成区或者交通用地区的农用地逐渐转化为非农用地,城市建设向外扩展。
城乡结合部的边界也不断向外扩展。
(5)城乡便捷的模糊性(6)土地利用的敏感性。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城乡用地交错,城市用地破碎(2)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供需矛盾加大(3)人口激增,耕地变少,人地矛盾突出(4)用地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5)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薄弱(6)土地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老城区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
行政区划问题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而导致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犬牙交错,“一地两府”及“一地多主”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较突出的跨区的管理矛盾。
外来人口问题在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此集聚,虽然给这一过渡带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同时带来环卫、治安、计划生育等许多社会问题。
农民的出路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多数被预征完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就业、居住和撤队、撤村后集体资产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土地开发问题按现行法律,土地批租后,逾期完不成开发的坚决加收。
然而,现实情况是,土地逾期完不成开发的较为普遍,有的竟长达10年左右。
物业管理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而出现了众多的住宅小区,由于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到位或不规范,引发新迁居民的不满,增加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复杂性。
西进八里湖,是我市“西拓、南移、东挺、中疏”的城市建设总方针要求下的必然。
九江中心城区东临鄱阳湖,南依庐山,北靠长江,区内水系交错众多,城市发展受限。
从地理位臵看,城市主要发展趋势是向西发展。
因此在全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在对城区用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发展的态势,城市规划用地是沿长江岸线由东向西拓展,沿昌九高速公路轴向延伸,沿九威大道连片推进,环庐山公路适当布局。
西进八里湖,是拓展城市骨架,打造城市特色的必然选择。
九江老城区人口稠密、建筑密度大、建筑容积率高、交通拥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市骨架一直未拉开。
从城市建设的方针而言,就要拓展新城区,逐步完善改造老城区。
八里湖周边地区毗邻九江市区西面,其水域面积约42.3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4.9平方公里。
“两湖一江一山”成为九江得天独厚的城市山水格局。
环湖地带丘垄相围,自然植被葱郁,空气清新,视野通透,且有庐山为背景,形成景观的多层次与纵深,具有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理想风景旅游资源。
八里湖、赛湖环湖地区是建设旅游、工业集聚、度假休闲、宜居宜业、打造城市特色的最佳场所。
西进八里湖,是完善城市组团结构发展的必然需要。
环绕八里湖周边地区,即城市功能规划中的柴桑组团,内含原柴桑新城、昌河汽车工业园、沙河综合工业园,其组团本身工业基础雄厚,是九江重要经济支撑。
根据九江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应是环绕八里湖周边城区(柴桑组团)的城市中心区向西拓展的战略转移。
有路才有八里湖。
在市委书记钟利贵提出八里湖时代这一新概念后,从3月26日起,围绕八里湖开发的三大工程——长虹西大道、环湖路和十里河整治率先迈开开发八里湖的步伐,其意义对于“八里湖时代”非同一般。
(三)重点建设八里湖兼顾其它地区八里湖地区建设框架现已基本展开,2010年将继续加快推进步伐,引导、吸纳和带动各类城市要素向新区集聚,逐步把八里湖新区建设成集望山、观江、赏湖、阅城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1、继续推进在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环湖三路、杭州路、环湖东路(胜利大道至前进西路段)等道路工程,基本形成新区主要路网。
同时,加强与长江二桥建设的衔接,完善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
2、加强滨湖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八赛隔堤区域生态化改造,重点打造东岸滨湖绿带与南部生态绿心,构筑生态景观环境。
3、立足城市整体,进一步加强博物馆、规划展示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城市功能性设施的建设,重点选择东岸用地,适时进行盘整开发,并配套完善生活居住公共设施,集聚新区人气。
4、进行赛城湖公园、濂溪公园及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兼顾城西、城东、十里等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
九江市的发展战略应该定位为一是积极主动融入“武合昌”,对接“长珠闽”,走向全世界。
加快生产要素配臵的国际化,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升国内国际产业协作分工的参与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对九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全力推进大工业。
着力培植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
强招商、重技改、盘存量、增总量,狠抓一批具有产业集聚作用的重大项目,大力扶持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实施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多元化投资、高水平开发;优质化管理、多样性营销。
四是必须用统筹发展思路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实践,重点开发沿江、沿路产业带,集中精力解决沿湖和修武等西部山区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重点突破发展不平衡,谋求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依据城市发展现状,形成以九江中心城区为核心,沿长江城镇发展轴、沿昌九城镇发展轴,中部城镇发展区、东部城镇发展区和西部城镇发展区,即“一心两轴三区”,共同构成“*”形放射状城镇空间结构,共同构成职能分工合理、空间联系紧密、空间结构完善的城镇空间网络。
(1)一心:即九江市中心城区(大九江方案或都市区方案),充分依托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交汇,国家级铁路枢纽、港口和区域支线机场的建设,以及有利于中心城市各项功能成长的措施,通过区域型高速公路、铁路的布局优化调整,增强九江市区的区域辐射影响力,强化九江市中心城区在整个长江中下游、赣北地区和九江市域的区域中心地位,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2)两轴:构建东西向沿长江城镇发展轴和南北向沿昌九城镇发展轴,有利于整合九江市域及周边临近地区的城市与产业功能,提升九江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其经济实力与对外辐射能力。
(3)三区:根据九江市经济空间分区,考虑城镇的空间分布和所依托的交通轴线,将九江分为三个城1.体制性矛盾及其影响。
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旧有体制、结构、规范的合法性的丧失过程,是一个全部体制、结构和规范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冲击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新体制重建过程中极易诱发和暴露许多社会问题的过程。
而体制改革滞后和新体制尚未健全起来,则成为影响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发展的体制性原因,甚至是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原因。
镇发展区:东第二,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是关系城乡结合部自身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部城镇发展区、中部城镇发展区和南部城镇发展区。
(1)制度性制约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损害了城乡结合部农民的应得利益。
以划拨为主而不是以经营为主的思路导致城乡结合部的地价过低,因此,农民既没有在初级地租上受益,也没有在级差地租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获取应得利益。
(3)土地流转中的问题较为突出。
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流转相当普遍,集体土地交易行为主体,既有村集体又有基层政府,还有使用土地的企业和个人。
(4)房地产开发问题非常突出。
出于减少成本和简化征地程序的需要,或者为了绕过控制耕地的国策,城乡结合部的房地产开发不少以“农”字立项,变相获得土地开发权实现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1.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在城乡结合部推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第一,创新管理体制。
搞好城乡结合部的体制创新,就要在城乡结合部以全面推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为突破口,以及时解决“城中村”问题、探索“村改居”模式为重点,把落脚点放到切实加强和搞好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上来第二,着力解决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集体经济重组。
要依照政社分开原则,进一步明确乡级集体经济所有者主体,街道办事处与合作社应从人员、机构、职能、资金等方面完全脱钩,政府财政与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完全分开,社区范围内行政管理开支由财政预算解决,社区范围内市容、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所需经费列入有关城市管理部门财政经费预算2.把城乡结合部第一,把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要根据对土地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预测,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标,把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分布城市产业和人口作为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完善以主城为核心二是按照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在暂时不改变城乡结合部村镇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情况下,通过明晰产权,搞好开发利用。
,城镇为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搞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3.积极解决利益性矛盾,稳妥处理群体性矛盾。
4.搞好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加强人口管理工作。
加快城乡结合部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要积极探索符合城乡结合部特点的改革措施,可以遵循“以居住地划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原则,加速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