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化影响下的城乡结合部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

过程中的新亮点。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最普遍的区域。只有正确处理好城乡结合部问题,才能使城市化进程

稳步快速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结合部基本内涵与功能

(一)城乡结合部的概念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

村地带。它是不同所有制土地、不同行政管理体制交汇的区域,是流动性强、

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区域,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区域,又区别于纯

粹的农村区域,是既有城区风貌、又有乡村特点的一种经济地理空间。

(二)城乡结合部的类型

一般说来,城乡结合部有三种类型:一是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属城市政

府管辖,却又地处乡村包围的城市郊区:二是属城市政府管辖的县,在地理位

置上又与城区接壤的或“插花”的地带;三是受地域影响,处在城区外围,相

对连接城乡的其他交接地带。

(三).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1)城乡结合部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

(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

(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四). 城乡结合部的功能

城乡结合部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充足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第二,农民有较多的机会进入市区或者兼营非农产品,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第三,近郊房舍宽裕,房租便宜,可为城市外来及流动人口提供住宿条件,缓解城市住房压力。第四,城乡结合部宽广的地域在一定时期也承接了部分城市工业的迁移和大型专业商贸批发市场的设立。

总之,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动量载体、物资能量交换最频繁的区域,又是地域特征复杂,人口流动性大,自然、社会生态独特的区域。

二、我国城乡结合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城乡结合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有效推进了城化进程,但伴随着工业、城市文明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周转”也在加速,从而导致了许多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管理滞后

第一,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相对差。城市发展快,流动性强不仅导致人口的不稳定,而且也增加了管理难度。第二,道路拥挤,交通管理滞后。长期存在的交通管理混乱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和城市化的发展。

(二)经济管理混乱

第一,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农民感到利益受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城市政府大量征用,农民得到的补偿费各地标准不一,大部分区域难以保障他们在失地后获得长期的稳定收入。第二,恶性竞争明显,产业结构失衡。目前城乡结合部中的第二产业以乡镇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第三产业又以房屋出租、小型餐饮和零售业为主。由于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不少地区出现了恶性竞争、结构失衡、环境恶化等现象,有的甚至成为淘汰产业和高耗能产品的“避难所”。第三,农民收入来源畸形,就业难度大。城乡结合部农民相当一部分未在城市就业却已购房移居城市中心区,而城乡结合部的旧房出租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农民职业技能偏低,在再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宁可赋闲也不愿从事辛苦的工作。

(三)规划管理无序

第一,规划未与城市衔接。大多数城乡结合部没有融入城市整体规划,无法满足人流、物流、停车及消防等的基本要求,排水、排污设施不配套。城市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工作无法全面衔接,有的地区尽管也有比较完善的控制性规划,但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第二,违章建筑隐患多。房屋租金的冲击和拆迁补偿费不断提高,使城乡结合部的房屋越盖越高,越盖越密,私自加层的房屋在质量上存在极大的隐患,稍遇强风或轻微地震,就有坍塌危险。第三,公共基础设施少且差。城乡结合部普遍缺乏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线路不齐全,质量差。许多村落用地功能紊乱,规划中的绿地被侵占,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生态环境较差。

(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城乡结合部存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统一。尽管在自然属性上城乡结合部产业已非农化,村民职业构成也呈非农化趋势,但在社会属性上依然将其定位为农村。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和属性的不统一,导致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权力交错,效率低下。一方面,它必须接受以管理城市为主的“区”的领导,但又没有实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它虽然是农村的组成部分,但大部分的劳动力进城或就地转向了非农产业,有些农村政策失去了贯彻对象,城市的各种优惠政策也难以进入城乡结合部,有的城乡结合部早已成为“城中村”了。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已经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但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积累了不少。

(五)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民出路难以安排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都是很高的,北京市近郊农民一亩地的塑料大棚种菜收人高达10多万元。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土地被征用,农民何处去?就北京市而言,大体有三种出路,一是提前“退休”,由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几百元的生活费用;二是少数的农民通过招工成为城市企业职工;三是由乡村集体组织发给一次性安置费,自谋职业。根据追踪调查,以上三种安排都使广大农民的收人减少,即便是被招到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民,其收入也比原来种蔬菜种果种花的收入降低。改革开放前转居转工者收入高而稳定,大家抢着转,现在,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转居自谋职业困难,许多人又想回村瓜分集体资产和要求安排就业。

总之,随着城乡结合部农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农民变为无地居民,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凸显出来了。集体资产如何处置,这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保障的大问题。集体经济组织是留还是撤,如果保留应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