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啥意思
城乡结合部是啥意思
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界地带。
而“城乡结合部”这个词却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其实,所谓“城乡结合部”一词出自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之口,主要意思就是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造结合的地带,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因为建设开发、产业转移、农民搬迁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空间地带。
那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该如何来界定“城乡结合部”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t京晨报》曾在2012年8月6日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近200个区县存在着大量的城乡结合部地带。
其中,北京有20个区县涉及近2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城乡结合部地带。
”虽然是在报道中出现过但不是一个官方对此概念的定义,但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清或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有些人还将‘它’当作了“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一种方式”或“一个名词”。
而事实。
城乡结合部试点打造的经验和做法
城乡结合部试点打造的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而城乡结合部试点打造的经验和做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逐步回答城乡结合部试点打造的经验和做法。
一、城乡结合部试点的理论依据城乡结合部试点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强调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有机统一,以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确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2.新型城镇化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强调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居民的环境品质。
通过引导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城乡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3.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主张通过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发展的重组,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城乡结合部试点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城乡结合部试点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主要包括:1.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结合部试点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了城乡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鼓励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2.整合城乡资源城乡结合部试点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实现了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互补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金、产业等资源,推动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3.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城乡结合部试点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的增收。
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和质量,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农民的收入。
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城乡结合部试点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城乡生态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品质,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
国土资源利用与规划之城乡结合部从国土规划整治、土地利用和国土资源管理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周边的乡村存在着一个用地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混乱、交易活跃的区域,这一区域被称为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特殊区域交错着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它作为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其土地利用直接受到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同时也在两者之间起到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
1、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存在的。
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城乡结合部是以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框架来对它进行考察。
2、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显著建设结合部是城乡空间一体化的产物。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用地支持,建成区的扩大必将不断蚕食其周围的农业用地(多为肥活的耕地)。
既要发展城市,又要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日趋突出。
2.1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城乡结合部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总处在一种相互转换与争夺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程度很大。
在结合部,往往居民用地与污染工厂相邻,军队用地与地方生产用地互相穿插,商业用地被夹在教学之中。
另外,由于征地时为节省资金,有意避开居民点,形成“城中村”,城乡建设极不协调。
2.2土地利用稳定性差,结构失衡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引起土地利用格局分散而混乱。
道路的延伸,独立工矿、居民点的兴建使得农业用地支离破碎,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也不利于城区规划建设的实施。
一方面,有些刚建成的工业、居住建筑不久就面临拆迁,如近5年来,许昌市城乡结合部许多农户已经不止一次地历经征地拆迁,搬了建,建了搬;另一方面,投资兴建的菜蓝子基地、水利设施,在城区扩展影响下被迫缩小、迁建,造成产业结构不稳定,外部经济负效应显著。
2.3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城乡结合部一方面人地关系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建设用地占地大、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以及征而不用、浪费严重的现象。
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哪些难题
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哪些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承载着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
然而,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其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首要难题。
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城乡结合部的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往往不够完善。
道路状况不佳,坑洼不平,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容易造成扬尘污染。
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雨季时积水严重,污水横流,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可能滋生蚊蝇等害虫。
而垃圾处理设施的缺乏,使得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人口构成复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城乡结合部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农村转移人口以及小商贩等。
这些人群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居民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了解,乱扔垃圾、随意倾倒污水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而且,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增加,难以形成有效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机制,进一步阻碍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
产业布局不合理给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里往往集中了一些小型加工厂、作坊以及低端服务业。
这些产业通常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环保设施和规范的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例如,一些小型印染厂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一些小作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粉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混乱也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一大困扰。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这里既有农田、宅基地,又有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相互交织,布局混乱。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违规建设、侵占耕地等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
同时,闲置土地的存在也容易成为垃圾倾倒和违法建设的场所,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执法监管难度大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面临的又一挑战。
城乡结合部地域广阔,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一些违法排污、违规建设等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往往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垃圾随意丢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一些角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如山,无人清理。
污水排放也缺乏规范,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此外,还有空气质量不佳,扬尘、废气排放超标等问题。
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管理相对薄弱。
由于其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往往在城市规划中容易被忽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例如,垃圾处理设施不足,污水管网不完善,道路硬化程度低等。
另一方面,居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
一些居民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对环境问题缺乏重视,随意破坏环境。
要解决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加强规划和管理是关键。
政府部门应当重视这一区域的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加大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的投入。
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环境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违规排放污水、废气等行为要严厉处罚。
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环保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环保标语等方式,让居民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倡导垃圾分类投放,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绿色出行等。
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
城乡结合部往往有一些小型工厂和作坊,这些企业可能存在环保设施不完善、违规排放等问题。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检查力度,要求其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安装和使用环保设备,确保达标排放。
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2017年《咬文嚼字》公布“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城乡接合部”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城乡接合部”,字面意思是城市与乡村相接连的地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实际上变成了城市与城市相接连的地区,有的地方干脆成了城市中的“城中村”。
这一地带有的完全城市化,有的还是半城市半乡村状态,还有的则是新扩展的大都市区。
“城乡接合部”的概念,这是随着城市化推进产生的新名词,学术界并没有对此进行过认真讨论,正名、定名还在继续。
该文作者认为,这个“城乡接合部”不同于城市中的“城中村”,也不同于乡村。
这个地带的特征是,人口流动频繁,既有城市居民,也有农村居民,建筑形式也是新旧交错,人员混杂。
“接合”一词强调连接,而不是混合。
“城乡接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区域,因此,对其治理要充分考虑其跨界性、流动性、复合性等特点。
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与就业结 构发生变化
随着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发展,人 口流动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 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 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就业机会 增多。
对未来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的展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 度,特别是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 ,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是 上海的一个行政区,拥 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和政策优势,是中国改 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
成功经验
03
04
05
1. 政策支持:浦东新区 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 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 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 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 ,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 金流入。
03
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在城乡结 合部出现非法占用土地和违法 建设等现象。
04
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的成 功案例与经验借鉴
北京“新发地”案例
01
02
背景介绍:北京新发地 市场始建于1988年,现 已成为亚洲交易规模最 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 场,日吞吐量为1万余 吨,主要交易品种有蔬 菜、水果、肉类等。
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农
村工业。
加强农村城市化建设
02
通过规划和发展农村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
的生活条件。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03
推动城市和农村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工 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概述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地区,是中国特有的空间形态。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城乡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包括了他们对城乡结合部的看法、期望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调研则通过走访城乡结合部的各个片区,对当地的环境、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调查结果一、城乡结合部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城市功能蔓延:城市功能与农村生活环境交织在一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功能蔓延至农村,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动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导致居民就业机会有限。
4. 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企业和农村的畜禽养殖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率先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发展困境。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纷纷离乡背井到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3. 社会服务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4. 文化交流不足:城乡结合部的文化交流相对薄弱,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有限,影响了地区的整体文化发展。
三、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开始尝试精细化管理,不同地区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模式也逐渐从一刀切转变为因地制宜。
城乡结合部总结
城乡结合部总结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地区。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城乡结合部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探讨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城乡结合部具有以下特点:1.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城乡结合部通常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地理位置相对中间,便于交通和交流。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由于城乡结合部临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
3.社会资源丰富:城乡结合部既拥有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公共服务,又享受乡村的自然环境和农田资源。
4.人口流动性大:城乡结合部的人口流动性较大,既有城市人口涌入乡村,也有农民进城务工。
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尽管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结合部作为中间地带,面临着城市发展速度快、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2.城乡差距拉大:城市人口流入乡村后,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城市人口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而乡村人口则面临相对较少的资源和服务。
3.生态环境恶化:城乡结合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4.农村人口外流:城乡结合部吸引了农村人口的外流,导致农村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解决城乡结合部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以缩小城乡差距。
2.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合部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治理污染问题。
4.实施人才引进政策: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政府可以实施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人才回到乡村创业。
结论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城乡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等对策,可以逐步解决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关于城乡结合部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结合部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与转型一、引言城乡结合部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
本次调研旨在对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与特点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点是城乡经济密切交织,人民生活方式日趋一体化。
相比于传统的城市和农村,城乡结合部具有以下几点特点:一是资源丰富,既有城市的人力、物力资源,又有农村的土地、自然资源;二是产业多元化,既有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又有农村的农业、畜牧业;三是人口流动性强,既有城市居民的人口流入,也有农村人口的外出务工。
三、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其次,城乡结合部逐渐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承载区域,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居民收入增长。
再次,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和资本吸纳能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和劳动力。
2.人民生活城乡结合部人民生活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育和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学校和医院逐渐提升服务水平。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再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城乡结合部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四、城乡结合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城乡结合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与挑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一些地区的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其次,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面临一定压力。
再次,城乡结合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最后,城乡结合部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
五、政策建议针对城乡结合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城乡规划,推动城乡发展更加均衡。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地区。
在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农村环境污染等。
为了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整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旨在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是整治城乡结合部的关键。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应该合理划定城乡结合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
1. 划定城乡结合部范围根据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发展状况,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
一般可以以城市辐射区为基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和农民的迁移意愿,进行合理的划定。
2. 制定城乡结合部规划在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内,制定城乡结合部的规划。
规划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与融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打造宜居的城乡环境。
二、改善农村环境农村环境的改善是整治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污染防治。
1. 农村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
同时,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2. 污水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措施。
应该修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污水直排现象,保护农田水源和水体环境。
3. 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对农村污染源的治理,包括农村工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推动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农民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城乡结合部调研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城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交汇区域,具有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活和城市服务业的特点。
当前,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资源和资金有限,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不完善给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落后。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限制,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有限。
再次,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增多。
农村居民流向城市就业的潮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而城市居民则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
同时,城乡结合区域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治安问题增多。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针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
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培育农村产业,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等服务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服务的提供,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的生活问题。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4.鼓励城乡互动与合作。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资源共享,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吸引城市居民回归农村创业和养老,增加农村劳动力。
5.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规划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确保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土地流转和恶意开发。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地区关于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案例:1.杭州临安农业产业园区杭州临安农业产业园区位于城乡结合部,以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为主题。
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中期报告范文
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中期报告范文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在城市的心脏,有一片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土地,那里就是我们常说的“城乡结合部”。
这里的孩子们,就像是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但他们也需要面对乡村孩子可能面临的生活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特殊的群体——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们。
2. 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
这里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他们早上还在城市的学校里上课,晚上却可能还要帮忙做家务,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他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同时也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3.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就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而学校也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4. 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的实践在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的实践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家长会定期带孩子去城里的学校参观,让孩子感受一下城市的氛围;有的家长则会在家里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还有的家长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农村体验一下农家生活,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
5. 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的挑战与对策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可能无法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比如,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可以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6. 结语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
城乡结合部还是城乡接合部 2017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引言概述:在当代社会,城乡结合部与城乡接合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两个概念都与城市和农村的融合有关,但具体涵义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城乡结合部和城乡接合部的含义、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城乡结合部的含义和特点1.1 城乡结合部的定义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具有一定程度融合的地区,既包括城市的功能和特点,也包括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1.2 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城乡结合部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城市特点,同时也保留了农村的自然环境、农田和乡村风貌。
2. 城乡接合部的含义和特点2.1 城乡接合部的定义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衔接的地带,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区域,具有城市和农村的特点。
2.2 城乡接合部的特点城乡接合部既有城市的功能和设施,也有农村的农田和乡村风貌。
它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双重属性和特点。
3.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3.1 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3.2 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需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要发展适合城乡结合部的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3 城乡结合部的生态保护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结合部的良性循环。
4. 城乡接合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城乡接合部的经济发展城乡接合部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乡接合部也为城市提供了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
4.2 城乡接合部的社会发展城乡接合部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乡接合部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城乡结合部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研究
城乡结合部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研究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区域,是城市和乡村相互联系和辐射的地带。
然而,城乡结合部所面临的问题也特别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个地带,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互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农村现代化中的问题也相互作用。
因此,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解决城乡结合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一、城乡结合部矛盾的分析城乡结合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城市扩张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城市扩张使得城市不断向农村延伸,城市破坏了农村的环境和资源,扰乱了农村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农村发展缓慢,产业结构滞后,经济条件落后。
同时,城市过于强大,带走了大量的农村人才,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短缺。
2. 城乡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城市与农村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城市里的高端制造业和高薪人才带来的高收入和高生活水平,与农村较低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这使得城乡之间社会矛盾较为明显,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难以实现。
二、解决城乡结合部矛盾的方案1. 城市引导农村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协调是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核心。
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对农村进行科学地引导,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高价值农产品产业化水平,吸引市场,扶持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促进和互补发展,实现向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平衡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 疏解城市人口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过于强大,带走了大量的农村人才,导致农村人才流失。
解决农村流失人口返乡工作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要疏解城市人口对农村的影响,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和吸引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失地农民返乡就业,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
3. 城市与农村融合发展城市和农村的融合发展是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
要加强城乡交流,增加农村和城市之间联系,以便更好地整合两种经济模式。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
城乡结合部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既具有城市的功能,也保留有农田、农村特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城乡结合部存在着环境污染、土地乱占、交通混乱等问题。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1. 提升城乡结合部环境质量。
通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结合部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居住和工作条件。
2. 优化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格局。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3. 完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结合部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4. 提高城乡结合部管理水平。
加强对结合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三、整治方案1. 加强土地整治(1)规划编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结合部土地利用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清理非法占用土地:组织对非法占用土地的清理行动,恢复农田耕种或进行合法规划利用。
(3)推行土地整治项目:通过改土还田、退耕还林等措施,修复受损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2. 改善环境质量(1)治理污染源: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提升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城乡结合部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3)加强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加大垃圾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管理。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改善交通条件: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改善结合部道路网,提高交通流动性。
(2)完善供水供电设施:加强对结合部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供水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推广互联网技术:推广互联网技术在结合部的应用,提升居民的信息获取和服务体验。
4. 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1)建立管理机制:成立城乡结合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结合部的管理和监督。
城乡结合部工作人员工作计划
城乡结合部工作人员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叉地带,既有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又保留了乡村的自然与宁静。
作为城乡结合部工作人员,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结合部。
二、拓宽城乡交流渠道为了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计划组织定期的城乡对接会议,邀请城市和农村代表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强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让农民了解城市政策和新技术,同时让城市居民更多了解农村文化与生活。
三、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将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推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我们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落实农村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领域,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了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我们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通过加大投入,建设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提倡分类垃圾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水平,我们计划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道路和桥梁,提升农村交通条件。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为了保障城乡结合部的安全稳定,我们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推动企业和农民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
我们将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加强事故应急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特征早期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明显,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相应兴建了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交错带。
城乡交错带位于市区和城市影响带之间,可分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
内边缘区又称城市边缘,特征为已开始城市建设;外边缘区又称乡村边缘,特征为土地利用仍以农业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见许多为城市服务的设施,如机场、污水处理厂和特殊用地等。
特点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城乡结合部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
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
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编辑本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老城区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
从“城乡结合部”到“城乡接合部”
从“城乡结合部”到“城乡接合部”
《现代汉语词典》对“接合”的解释是:连接使合在一起;对“结合”的解释是: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
在我国,“城乡结合部”泛指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接壤地带。
它是一个随着城市产业和住宅区不断向郊区扩散,从而使原来以农村为主的城郊地带演变为兼有城乡二重特色的特殊空间。
当我们将这部分地区称为“城乡接合部”的时候,强调的是它和城市的接壤与邻近,而不是强调它与城市的“密切联系”。
它主要是一个地域概念、空间概念,而不是一个政策概念、工作概念。
城乡接合部是由这部分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建设的扩张而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的主观划分出来的。
“接”“合”二字恰当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接——接壤、连接、邻近、接触;合——合龙、合作、合并、合流。
这种“接”与“合”是在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着的。
当开始形成的城乡接合部向典型城市社区转变以后,又会形成新的城乡接合部,使城乡接合部的面积不断辐射和扩大。
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城乡结合部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城乡结合部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科学管理,持续改进;(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组织实施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工作;(三)监督、检查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工作;(四)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五)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宣传、贯彻本制度;(二)组织村(居)民开展卫生清扫活动;(三)监督村(居)民维护环境卫生;(四)收集、反馈村(居)民对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七条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道路、公共场所、居民区等场所应当保持整洁、有序;(二)垃圾应当分类投放,实行袋装化、密闭化处理;(三)排水设施应当保持畅通,防止污水横流;(四)建筑物外立面应当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乱挂等现象;(五)绿化带、公园等公共区域应当定期修剪、保洁。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定期组织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义务维护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不得随意丢弃垃圾、杂物,不得乱贴、乱画、乱挂。
第四章健康教育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卫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化影响下的城乡结合部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
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最普遍的区域。
只有正确处理好城乡结合部问题,才能使城市化进程稳步快速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结合部基本内涵与功能(一)城乡结合部的概念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它是不同所有制土地、不同行政管理体制交汇的区域,是流动性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区域,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区域,又区别于纯粹的农村区域,是既有城区风貌、又有乡村特点的一种经济地理空间。
(二)城乡结合部的类型一般说来,城乡结合部有三种类型:一是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属城市政府管辖,却又地处乡村包围的城市郊区:二是属城市政府管辖的县,在地理位置上又与城区接壤的或“插花”的地带;三是受地域影响,处在城区外围,相对连接城乡的其他交接地带。
(三).城乡结合部的特点(1)城乡结合部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
(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
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
(四). 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城乡结合部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充足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
第二,农民有较多的机会进入市区或者兼营非农产品,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第三,近郊房舍宽裕,房租便宜,可为城市外来及流动人口提供住宿条件,缓解城市住房压力。
第四,城乡结合部宽广的地域在一定时期也承接了部分城市工业的迁移和大型专业商贸批发市场的设立。
总之,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动量载体、物资能量交换最频繁的区域,又是地域特征复杂,人口流动性大,自然、社会生态独特的区域。
二、我国城乡结合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城乡结合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有效推进了城化进程,但伴随着工业、城市文明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周转”也在加速,从而导致了许多新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管理滞后第一,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相对差。
城市发展快,流动性强不仅导致人口的不稳定,而且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第二,道路拥挤,交通管理滞后。
长期存在的交通管理混乱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和城市化的发展。
(二)经济管理混乱第一,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农民感到利益受损。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城市政府大量征用,农民得到的补偿费各地标准不一,大部分区域难以保障他们在失地后获得长期的稳定收入。
第二,恶性竞争明显,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城乡结合部中的第二产业以乡镇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第三产业又以房屋出租、小型餐饮和零售业为主。
由于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不少地区出现了恶性竞争、结构失衡、环境恶化等现象,有的甚至成为淘汰产业和高耗能产品的“避难所”。
第三,农民收入来源畸形,就业难度大。
城乡结合部农民相当一部分未在城市就业却已购房移居城市中心区,而城乡结合部的旧房出租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大部分农民职业技能偏低,在再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宁可赋闲也不愿从事辛苦的工作。
(三)规划管理无序第一,规划未与城市衔接。
大多数城乡结合部没有融入城市整体规划,无法满足人流、物流、停车及消防等的基本要求,排水、排污设施不配套。
城市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工作无法全面衔接,有的地区尽管也有比较完善的控制性规划,但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第二,违章建筑隐患多。
房屋租金的冲击和拆迁补偿费不断提高,使城乡结合部的房屋越盖越高,越盖越密,私自加层的房屋在质量上存在极大的隐患,稍遇强风或轻微地震,就有坍塌危险。
第三,公共基础设施少且差。
城乡结合部普遍缺乏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线路不齐全,质量差。
许多村落用地功能紊乱,规划中的绿地被侵占,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生态环境较差。
(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城乡结合部存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统一。
尽管在自然属性上城乡结合部产业已非农化,村民职业构成也呈非农化趋势,但在社会属性上依然将其定位为农村。
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和属性的不统一,导致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权力交错,效率低下。
一方面,它必须接受以管理城市为主的“区”的领导,但又没有实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它虽然是农村的组成部分,但大部分的劳动力进城或就地转向了非农产业,有些农村政策失去了贯彻对象,城市的各种优惠政策也难以进入城乡结合部,有的城乡结合部早已成为“城中村”了。
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已经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但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积累了不少。
(五)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民出路难以安排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都是很高的,北京市近郊农民一亩地的塑料大棚种菜收人高达10多万元。
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土地被征用,农民何处去?就北京市而言,大体有三种出路,一是提前“退休”,由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几百元的生活费用;二是少数的农民通过招工成为城市企业职工;三是由乡村集体组织发给一次性安置费,自谋职业。
根据追踪调查,以上三种安排都使广大农民的收人减少,即便是被招到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民,其收入也比原来种蔬菜种果种花的收入降低。
改革开放前转居转工者收入高而稳定,大家抢着转,现在,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转居自谋职业困难,许多人又想回村瓜分集体资产和要求安排就业。
总之,随着城乡结合部农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农民变为无地居民,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集体资产如何处置,这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保障的大问题。
集体经济组织是留还是撤,如果保留应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保留,等等。
三、我国城乡结合部问题成因分析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阻碍作用。
要想解决城乡结合部问题,使城市化稳定和谐推进,就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一)历史文化原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
长期的农业耕作对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民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城乡结合部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农民在价值和生活方式上有着浓厚的乡土意识、小农意识,他们习惯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传统生活模式和早出晚归的田园生活。
因此,被城市“包裹”起来后,农民仍然按部就班、我行我素,在城市化进程下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管理时,往往不能配合政府有关政策,使相关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社会经济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但是大量的外来人口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无法找到酬劳较高的工作,只能选择在房屋租金水平相对较低的城乡结合部租房居住,城乡结合部成了流动人口的聚集地,给环境、社会治安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化的无序发展也是造成目前城乡结合部问题的社会经济根源。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城市化水平只有10.6%,当时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是29%,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过60%。
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但改革前城市化的长期停滞使改革后出现了“补课性”的“跨越式突进”,城市化比例从1978年的不足18%快速增长为2009年的46.6%。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有其特定的推力条件和发展基础,不顾条件是否具备,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将欲速而不达。
个别地方通过城建规模的简单扩张和城市人口的机械膨胀,从而跑步进入城市化的思路不仅理论上行不通,在实践中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三)体制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工业化积累,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把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用行政的手段划分开来,最终形成了以工业化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经济体制和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也就是城乡完全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二元管理体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其弊端不少,并成为产生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根源之一。
城乡结合部与纯城区或纯农区的最大区别在于区域特征的“三交叉”,即城乡地域交叉、农居生活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
在城乡分治的公共管理模式下,无论是由街道、还是乡村组织来承担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都意味着需要支付额外的管理成本。
要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并轨,又面临着二元社会结构的其他限制,其中既包括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改革,也包括给失地农民以城市居民同等社会待遇的制度安排等一系列改革。
“三交叉”无法改变城乡社会分治的现实,其结果是局部融合、整体不融合,表面融合、实际不融合,城乡结合部的问题即由此而衍生。
四、城乡结合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国外城市发展的阶段经验来看,城市从聚集到分散,进入郊区化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
在这个过程中,城乡结合部一带将是城市的精华地段,在产业方面将以高端产业为主;在人居城市建设中,将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生活方便的高档社区集中地带。
(一)体制改革对策:实行“一元化”管理体制1.整建制地撤销行政村,改为街道或社区管理。
城乡结合部的很多矛盾来源于城乡交叉管理,因此,对于农村已经没有任何耕地;农村三分之二的建设用地都被征用的“城中村”地区和农业用地占总土地面积不到一半的“三交叉”地带,即使有农民也已经不从事农业生产,无论是否有农民,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撤村改街道或社区,对这一带的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等进行统一管理。
2.对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成熟村镇,通过加快集体资产处置,促进城市化进程。
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即使还有集体土地,还有农民户籍属性,但早已不从事生产,主要在集体企业就业或靠出租房屋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