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
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
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
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
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二病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物。
三临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
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可出现下半身发绀。
动脉导管未闭体检时,典型的体征是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
肺动脉第2音亢进,但常被响亮的杂音所掩盖。
分流量较大者,在心尖区尚可听到因二尖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测血压示收缩压多在正常范围,而舒张压降低,因而脉压增宽,四肢血管有水冲脉和枪击声。
婴幼儿可仅听到收缩期杂音。
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杂音变异较大,可仅有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杂音亦消失而代之以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四检查1.心电图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变化,典型表现示电轴左偏、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
肺动脉高压明显者,示左、右心室均肥大。
晚期则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并有心肌损害表现。
2.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早期为左心室增大,晚期时右心室亦增大,分流量较多者左心房亦扩大。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
解封 堵效果 及 有无其 它分 流 , 测压后 撤除所 有鞘管 ,
局 部 加 压 包 扎 。 术 中静 脉 注 射 肝 素 0 5 1mg k , . ~ / g 术 后 静 脉 应 用 抗 生 素 , 续 3d 术 后 2 连 ; 4h行 超 声 心 动 图和 X 线平 片检 查 , 解封堵 效果 。 了 1 3 结 果 . 6例 封 堵 成 功 , 1例 因 P DA 过 小 ( 径 仅 2 内
主控 钢丝 顶端 , 透视 下经输 送鞘管送 至 降主 动脉 . 将 封 堵 器腰 部 准确 放在 P A 最 窄处 , D 听诊 无 杂 音后 1 n重 复 主 动脉 造 影 , 认 位 置合 适 , 时 针 旋 0mi 确 逆
转 主 控 钢 丝 将 其 释 放 。 途 取 血 测 血 氧 饱 和 度 , 了 沿 以
维普资讯
・
1 2・ 8
应 用 Ampazr 堵 器 介入 治疗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的护 理 lte 封
金葵花 袁 琰琴 赵 品婷 刘 群
第 四军 医 大 学 唐 都 医 院 心 内科 ,西 安 7 0 3 108
关键 词 : 脉 导 菅 耒 闻 ; 放 射 学 介 八 性 } A l zr 堵 嚣 ; 护 理 动 mp a e 封 t
中 图 分 类号 : 1. i 7. R8 2R4 3 5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 10 一
动脉 导管 未 闭 ( DA) 常 见 的先 天 性心 脏 病 , P 是
以 往 治 疗 采 用 开 胸 法 着 介 人 医 学 的 发 展 , 开 胸 随 非 治 疗 P A 先 后 经 历 了 P rt n D o sma n法 、 a h id法 、 R s kn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
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
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
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
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with occluder in 178 patients, and to retrospectively explore the follow-up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178 patients with PDA confirm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use left and right heart catheter,aortic arch angiography,take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three methods were applied,which were Amplatzermethod,Cook coil method and ADO-II method. Aortic arch angiography and TTE were us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effect. TTE,chest X-ray and electrocardiogram(EEG) examination were used in follow-up study at 1 day,1 months,6 months,1 year respectively. Result The successfulrate was 98.9%. The causes for procedural failure included large shaped PDA(1 patient),complicated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tension after device implantation(1 patient) . Complication 1 patient had device embolization,1 patient had increased aortic blood flow velocities,1 patient had left pulmonary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creased,1 patient had hemolyses.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jury,less complications,high successful rat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repair.【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随访【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10%[1]。
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观察
【 关键 词】 动脉导 管未闭; 室功能 ; 声心动 ; 心 超 介入 治疗
【 中图分类 号】 R5045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4 512 1)1 05 3 0 . 0 (00 0- 2 - 00 0 0
Theci c f c c fs g c land t a c t t r i t r n i na fpa e uc usare i u n t r a m e fduc lniale i a y o ur i a r ns a hee n e ve to l o t ntd t t ros s i he t e t nto -
te td wih c nv nt na g e r ahee z to rm h l o ay rey c t ee h o g h re nt hede c n n o t rae t o e i lr hth a tc t tr ain fo t e pum n r at r a h trtr u h t e a tr i o t s e dig a ra o i i y
月 一 0 6年 4月经超 声心动 图检查确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2 0例 , 20 0 所有病例根据 临床判 断已经 自然愈合 的可能 , 将所有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外科 手 术 组 采 用非 体 外 循 环 下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闭合 术 ; 入 封 堵 术 治 疗 组 采 用常 规 右 心 导 管 从 肺 动 脉 介 经 动 脉 导 管进 入 降 主 动 脉 进 行 介 入 封 堵 术 。术 后 复查 心 脏 彩 色超 声 及 心 电图检 查 , 察 有 无 分 流 , 脏 功 能 的 改 变 和 心 观 心 律 失 常 。检 测 左 、 心 室 T i 数 、 峰 等 指 标 。 结 果 外 科 手 术 组 和 介 入 封 堵 术 治 疗 组 技 术 成 功 率 分 别 为 10 0 和 右 e指 A 0.% 9 .% ( > .5 , 92 P O 0 ) 两组 动脉 导 管 未 闭 完全 封 堵 率 分 别 为 10 O 和 9 .% ( > .5 。但 是 介 入 封 堵 术 治 疗 组 并 发 症 9 0.% 90 P 00 )
介入治疗小儿大动脉导管未闭15例
122 方法 : 脉复合 麻 醉后 穿刺 右股 动 、 脉 , .. 静 静 静脉 侧行 常 规右心导 管检查 , 从股动脉侧 送入 猪尾导管 至 主动脉 弓降部侧 位造影 , 了解 P A位置 、 态 、 D 形 大小 , 从而选择合适 的封堵器 ; 采
用常规右 心导 管从肺 动脉 经 P A进入 降 主动 脉 , D 置入 交换 导 丝; 输送鞘沿导丝送入降主动脉 , 撤除导丝 , 选择 较 P A最窄 径 D 大 3~ n封堵器 , 其安装 于输 送器 内芯的 顶端 , 4l l n 将 透视 下 经 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 至降 主动 脉 , 将降 主动 脉端 盘打 开 , 回拉 使其贴近动脉 导管 降 主动 脉开 口处 , 回撤外 鞘 将肺 动 脉 端 打 开, 使其腰部恰在 最窄处 , 听诊杂 音 消失 , 复主 动脉 造影 , 重 证
12 1 材料 : .. 选用 华 医圣 洁公 司制造 的 封堵 系统 。 由镍 钛 合 金编制成 网状 具有 自膨胀性 能的蘑菇状 封堵器 , 内缝 3层 高分 子聚酯片 , 按腰部直径 分为多种规格 , 传送 系统 由装载鞘 , 传送 鞘和主控钢丝组成 , 主控 钢丝顶端有螺纹 , 端带 一旋转柄 , 末 外
维普资讯
河北医药 20 年 7月 第 3 08 O卷 第 7期
H bi dcl ora,u 20 , o 3 , o7 ee Mei u l Jl 0 8 V l 0 N . aJ n
981
・
经 验交 流 ・ 介入Biblioteka 疗小 儿大动脉 导管未 闭 1 5例
治疗 。近 年 来 随 着介 入 医 学 的 发 展 , 入 手 术 人 员 技 术 的 不 断 介
提高 , 经导管治疗 P A已成 为首选 方法 。本 院于 20 D 07年 1 ~6 月使用封堵 器介入 治疗小年龄大 动脉导 管未闭 患儿 l 均获 5例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
36 7
心肺 血 管 病 杂 志 2 1 0 1年 9月第 3 0卷第 5期
Ju 10 c rivsua & P loa Dsae ,etm e 2 1 .o.0, 05 o ma f a(0ac1r j um n i ssSpe b r 0 1V 13 N . e
动脉 导 管 未 闭 ( D 是 临 床最 常见 的 先 天 性 P A) 心脏病 ( 心 病 ) 一 , 导 管 介 入 治 疗 P A 已有 先 之 经 D
w s c n u t d s c e sul 4 a in s t u c s f l ae w s9 . 4 .3 p t n sa c pe U gc l p r a o d ce u c sf l i 3 5 p t t wi s c e su t a 9 1 % yn e h r ai t c e td S r ia e- e o ai n frmirt n o h e ie . n l so t o g ai ft e d vc s Co cu i n:Trn c t ee ls r n a t d cu s s f n f c ie n o o a s ah t rc o u e i f ns u t s i ae a d ef t .a d e v
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诱导闭合临床疗效评价(全文)
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诱导闭合临床疗效评价(全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
随着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因处理单发和简单畸形具有微创、简单、易推广等特点而受到广泛普及, PDA介入治疗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成为PDA 治疗的首选方法。
其中细小PDA血液动力学虽然改变不大,且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多数学者主张对这类PDA患者也应积极治疗。
目前针对细小PDA 常用的封堵器有蘑菇伞、弹簧圈、Amplatzer Plug等,但细小PDA由于动脉导管直径小,导丝或导管不易通过,封堵依然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PDA,我们采用经导管局部刺激诱导PDA闭合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至2014年在我院住院的PDA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9±1.4)岁,体重10-21Kg,平均体重(15.2±3.7)Kg。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为细小PDA,PDA主动脉侧直径3.0-5.2mm,平均直径(4.5±0.8)mm;最窄处直径0.3-1.2mm,平均直径(0.8±0.3)mm;PDA长度7.1-13.6mm,平均长度(10.5±2.2)mm。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化验、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且无介入禁忌症。
1.2 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观察PDA形态并测量PDA主动脉侧、肺动脉侧直径及导管长度。
PDA均为细长管型,PDA主动脉侧直径2.5-4.1mm,平均直径(3.0±0.5)mm,最窄处直径0.3-1.0mm,平均直径(0.7±0.2)mm,PDA长度7.0-13.4mm,平均长度(10.4±2.2)mm。
关于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o 9 c s s( 0 6 ) we e s c e s u ,a n ih t e mo ts e o i d a t ro f2 a e 9 . r u c s f l mo g whc h s t n t ime e fPDA s( . ± 2 1 mm. I wo c wa 4 2 .) nt
p te t n ifn r efr d Th y we ea e ≤ 3 y a ,t eme n a ewa ( 3 5 5 mo t s ain si n a twe ep ro me . e r g d e r h a g s 1 土 . ) n h ,me n i h a whl t e e
c i r n t a s a h t ro c u i n r al r e a s e c n ig a r awa t n ss c u e y l r e o c u e . An n hl e r n c t e e c l s o swe e f i e b c u ed s e d n o t ss e o i a s d b g c l d r d u a do e c s s p a t e u g r e a s f ma s r sd a s u t a o n h l c a e Th o a e wa r c i d s r e y b c u e o s e i u l h n r u d t e b o k g . c e c mp ia i n ic u e e i u l l t n l d d r sd a c o sut h n ,we k b a i g o e r l r e y a d h e r h g . C n lso a e t ff mo a t r n a mo r a e n a o cu in:Tr n c t ee c l so fp t n u t sa t ro a s a h t r cu in o a e t c u re i— o d S Si a e a d f a i l i h n ia i n s l c ig i io o s U ss f n e sb e wh l t e id c to ee t s rg r u . e n Au h r Sa d e s C r ic S r e y t o d r s : a d a u g r ,W u a i a t Ho p t l h n Asa He r s ia ,W u a h n, H u e , 4 0 2 b i 3 0 2, Ch n ia
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50例临床分析
手术禁忌证 , 在没 有封 堵 手术 的年 代 , 只有 放 弃手 术 , 服 用 降
压、 强心、 利尿等药物保 守治疗 , 生活质量 差 , 因 封 堵 手 术 中 其
封 堵 器 可 以 回收 , 可 以 在 手 术 过 程 中直 接 测 肺 动 脉 压 力 , 对 合
1 临 床 资 料 1 3 0例 中男 性 5 2 例 , 女性 9 8例 , 年 龄 6个
功应 用 于 临床 [ 3 后 , 使 P D A 的介 入治疗 更加 简便 易行 , 安 全
可靠 , 也将 P DA 的 介 入 治疗 推 向 鼎 盛 时期 , 使 9 8 的 左 向右 分 流的 P DA 患 者都 能通 过介 入封 堵 治 疗 而 根 治 , 仅少量 P D A 患 者 仍 需 外 科 治 疗 。 目前 主 要 治 疗 方 法 为 介 入 封 堵 术 , 可 以 达 到 根 治 目的 。我 中心 在 2 0 0 5 年 1 月至 2 0 1 0年 1 2月 已成 功 完 成 了 1 5 O例 P DA 封 堵 术 , 现报道如下 。
益; 术后 出 现 的并 发症 无 致 命 性 , 且通过适 当的处理均可 消除 , 治疗安全性高 ; 我 中心 该 项 手 术 成 功 率 能 达 到 1 0 0 , 与 严格 的
月至 4 6岁 , 体 质量 6 . 0 ~5 6 k g 。心 电 图 显 示 右 柬 支 传 导 阻滞 1 6例 , 左心室肥厚 2 5例 , 右心室肥 厚 1 6例 。 术 前 检 查 采 用 美 国 GE公 司 V I VI 7型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仪 , 检 查 结 果 提 示: P D A主动脉测平 均直 径 1 0 mm、 肺动 脉测平 均 直径 5 mm,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一例报告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一例报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导管介入治疗已成为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报告一例使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成功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例。
一、病例资料患儿,女,5 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入院。
患儿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平素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较同龄人稍差。
入院查体:体重 18kg,身高 105cm,心率 100 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 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向左锁骨下传导,周围血管征阳性。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提示:动脉导管未闭,直径约 5mm,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二、治疗方法经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并详细告知手术风险及预后,家属同意行经导管介入治疗。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 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5F 鞘管,经鞘管送入 5F 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造影,明确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位置及大小。
测量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约 55mm,选用 6/8mm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_____公司生产)。
将装载好封堵器的输送鞘管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动脉送至动脉导管未闭处,在 X 线透视及 TTE 监测下,缓慢释放封堵器的左盘面,使其紧贴动脉导管的主动脉侧,然后回撤输送鞘管,使封堵器的腰部完全覆盖动脉导管未闭处,最后释放封堵器的右盘面,使其紧贴动脉导管的肺动脉侧。
TTE 及主动脉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未影响主动脉及肺动脉瓣的功能,遂释放封堵器,撤出输送鞘管,压迫止血,手术结束。
三、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患儿返回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预防感染等治疗。
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 小时,右下肢制动12 小时。
术后24 小时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等,均无明显异常。
细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临床分析
细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05-06T15:21:10.11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姚艺张刚成沈群山尚小柯王利军肖淑娜[导读] 细小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如方法学适当,效果良好,应选择适当的封堵器,注意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观察。
姚艺张刚成沈群山尚小柯王利军肖淑娜武汉大学亚洲心脏病临床学院国家级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先心病房武汉 430022【摘要】目的熟练掌握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
方法回顾118 例细小动脉导管介入封堵,分析术前资料,术中封堵器选择,术后效果,术后1、3 个月随访结果。
结果 117 例即刻封堵成功;残余分流32 例,1 例封堵后27h 发现降主动脉狭窄,急诊外科取伞及PDA 缝闭后死亡。
1~3 个月随访封堵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好。
结论细小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如方法学适当,效果良好,应选择适当的封堵器,注意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观察。
【关键词】细小;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中图分类号】R4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147-02细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内径小于3mm[1],其杂音可以轻微,也可以不出现,封堵难度较大。
本文对我院2013.03至2014.03月共118例细小PDA封堵病例进行回顾,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病例共118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4例、卵圆孔未闭6例,外科结扎后再通1例,合并中度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返流各1例。
将病例分为儿童组、成人组。
儿童组共99例(男28例,女71例,年龄4个月至17岁,体重7.2~50kg),其中无杂音24例。
成人组共19例(男性5例,女性14例,18~56岁,体重44~72kg),其中无杂音6例。
所有病例均无心功能下降、栓塞及感染性心内膜炎事件发生。
二、方法于局麻或复合麻醉下穿刺右侧股动、静脉,置入血管鞘,常规先行心导管测压,左侧位90度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证实为细小PDA,然后建立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轨道,选择腰部较该直径大4~8mm的封堵器。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 论
著・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谢 兆丰 ,李 渝 芬 。 ,张智 伟 ,钱 明 阳 ,李 虹 , 高 红 z( . 东省人 民 医院 广 东省 医 学科 学院 1广 广 东省 心血 管 病研 究所 心 儿科 , 广 州 5 08 100;2深圳 市人 民 医院 心 内科 ,广 东深 圳 582 ) . 10 jci s T xlr teci cl f c o rep t td c sat ou ( D bt c : r bet e oepo h l ia e et f ag a n ut r r ss P A) i i at a e te v e n f l e u e i n n n fr h f s t
S ut iaJ u a fCado a c lrDie s s Ap l2 0 , l1 ,N o hChn o r lo r iv sua s ae , r 0 9 Vo 5 o 2 n i
d:09 /i .0—6 .0.. o 13 9.n0 9 80 001 i .6 js17 82 921 s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研究
pesr n enbodpesr)o o r p eecm a di peprt eadps pr i . eut T eew sn n i rsuea dm a lo rsue f t go sw r o p r roea v n ot eav R s l hr a ooede i bh u e n i o te s dn
tr lh p re so . e o s 3 DA a e t u mo ay a tra y et n in wee te t d, n r u a l ei y etnin M t d 0P a h c s swi p l n r rei l p r so r ra e o e g o p w smi h h e d—t o—mo e ae p l d rt u —
Hale Waihona Puke m nr r r l y r ni P M <5 H , 9 , n eohr ru a vr pl o a r r l y e es n( A oayat i p t s n( A P ̄ 0mm g n=1 ) adt te opw s eee um nr at a hpr ni P MP> 0 e a he e o h g s y e t o i 5
m Hgn=1 ) l tep tnsu dr et rncte rc sr b s gA l zr ei .T eP M (yt i pesr,dat i m , .Alh a et n ew n t sa t l ue yui mp t v e h A P ss l rsue is l 1 i a he o n aed c oc oc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临床治疗经验
DOI:10.3969/j.issn.l007-5062.2020.12.015•临床论著•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临床治疗经验吕震宇金梅王霄芳郭保静王志远杨一妃[摘要]目的:动脉导管未闭残余分流(rPDAs)是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此类并发症再次行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39例rPDAs患者(外科结扎术后38例,介入治疗术后l例)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17(5,33)岁,初次手术关闭后经导管干预中位时间为6(1,15)岁,中位体质量28(17,53.5)kg。
结果:39例rPDAs均封堵成功,最常见的rPDAs的形态是漏斗型,中位直径2.4(2,4.3)mm;封堵器材的使用:3例使用可控弹簧圈,6例使用ADO-n封堵器,28例使用普通蘑菇伞封堵器,2例使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本组患者中33例(85%)使用经典的顺行经肺动脉入路封堵,其中11例通过网篮抓捕建立轨道。
6例患者因rPDAs细小穿刺股动脉,通过逆行入路封堵。
结论: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的残余分流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心脏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0)12-1478-04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dual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LV Zhenyu,JIN Mei,WANG Xi-aofang,GUO Baojing,WANG Zhiyuan,YANG Yifei Pediatric Cardiac Center,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Institute of Heart,Lung and Blood Vessel Disease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Objective:Residual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rPDAs)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after surgical 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re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such complications.Methods:From January2009to December2019,a total of39patients with rPDAs(including38aftersurgical ligation and1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underwent transcatheter closure,including12males and27females.The median age was17(5,33)years.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 was closed,re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dian time was6(1,15)years.The median body weight was28(17,53.5)kg.Results:39rPDAs were successfully closedo Most common ductal anatomy was the conicalshape.The median rPDA size was2.4(2,4.3)mm.The devices:3cases use coils,6cases use ADO-n Occluders,28cases used Amplatzer occluders,2casesus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s;33patients(85%)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used the classic anterograde transpulmonary artery approach,11of which were passed through the net The basket catches the track.6patients were blocked by retrograde approach due to small puncture of femoral artery with rPDAs.Conclusions:Transcatheter occlusion of arterial catheters with surgical ligation and residual shunt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with little trauma,high success rate,few complications,short hospital stay.[Keywords]Patent ductus arteriosus;Interventional therapy;Postsurgical自从1967年Porstmann等首次报道经心导管圭寸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以来[1-3],此项技术和材料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中国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指南2017
( 表 1) 。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有用和 Ⅰ类: 指已证实和 ( 或 ) 一致公认有益、 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推荐使用。 Ⅱ类: 指有用 / 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 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 类: 有关证据 / 观点倾向于有用 / 有效, 应用 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 b 类: 有关证据 / 观点尚不能被 充 分 证 明 有 用 / 有效, 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 指已证实和( 或) 一致公认无用和( 或) 无效, 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 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 A: 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 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 B : 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 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 C : 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 ( 或 ) 小规模 研究、 回顾性研究、 注册研究。 3 3. 1 操作要点 术前准备
[8 , 11 ] [8 , 11 , 19-21 ]
需观察以下几方面内容
: 心脏杂音、 心率、 血压。 如果出现连续性心脏杂音, 提示封堵器移位、 脱落或 存在残余分流, 应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穿刺 局部组织是否出血或血肿;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患者 尿液颜色, 如果发现洗肉水或酱油色尿液, 提示有溶 血发生, 应该密切观察及相应处理。( 2 ) 无肺动脉高 压的患者术后运动不受限制,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3 ] 术后可进行低强度运动 。( 3 ) 术后定期随访, 复查
注: PDA, 动脉导管未闭; PAH, 肺动脉高压; PAP, 肺动脉压; PVR, 肺循环血管阻力; SVR, 体循环血管阻力
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Z HANG S u —e,L a ,W AN u —ig h ny 1B o G X enn ,WANG Ha—h isu,Z HAN Yo g G n ,W AN Z o gc a ,W AN Ja —h n ,YA i G h n —h o G in z o g O Bn
00 2 ) 30 4
摘要 :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人封堵治疗动脉 导管未闭 ( D 的临床疗 效及安全性 。 方法 P A)
回顾分析 3 例接受 P A介入 1 D
3 l
封堵的患者 的临床资料 , 术前经心脏超声筛查 , 中、 术 术后测肺动脉压力及 主动脉弓造影 , 后随访 3—1 术 2个月 。 结果 (4 9± . ) 4— 3 1 . 5 5 m g P< .5 。3 例经 随访均无并发症 出现。 结论 2 . 74 / 2 ( 19± . ) mH ( 00 ) 1
Rsl Alh a n dc s r r ss ee ucsul ocue .yti p loa rs r dce e o 4 . 2 . ) ( 19 eus lt pt t ut t o r ces l cldd Ss l um nr pes e er df m(54± 0 2 / 2 . ± t e e u ae u w s i f y oc y u s a r 86 m H (4 9± . ) ( 19± . ) m ga 1 nat asa e r lsr( 0 0 ) At lw du ,ocm l a os . ) m gt 2 . 7 4 / 1 . 5 5 m H t 0mi f rrnct t oue P< .5 . f ro o e p n o pi tn o et h ec e fl ci ocr d C nl i Tasa e r cls ni asf adeet eaentet t u ̄ a rpiwt ls t u aadl o — cur . oc s n rnct t cui a n f c v l ra v esr cl ea i s r m n w cm e uo heo o s e f i t i oh r h e a o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高 梅 。侯应 龙 (山 东省 千佛 山 医院 ,山)是指 主动脉和肺动脉之 间的一种 先 天 性 的 异 常 通 道 ,多 位 于 主 动 脉 狭 部 和 左 肺 动 脉 根 部 之 间 ,是最 常见 的先 天 性 心脏 病之 一 ,约 占先天 性 心脏 病 的 9% 一12% ,男女比例为 1:3。 目前临床应用的 PDA介入封堵 治疗 方 法 常 用 的 为 Amplatzer法 和 弹 簧 栓 子 法 两 种 ,其 中 以 Amplatzer应用较多。经导管 Amplatzer蘑菇伞封堵 术技术成 功率为 98% ,与其他 PDA封堵技术相 比,具有疗效确切 、操作 简便等优点 ,可用于较大直径的 PDA,且残余分流率低 。 1 适 应 证 与 禁 忌 证 1.1 Amplatzer法 适应证 :① 左 向右分流 不合并需外 科手 术的心脏畸形 的 PDA畸形 ,PDA最窄直径≥2.0mm,年龄 ≥ 6个 月 ,体质量 > 14 kg;②外科 或介 入治疗术 后残余 分流 者 ;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 ,仍为左 向右分流者 ,可试行 封堵治 疗。 ≥14 mm的 PDA由于操作 困难 、成功 率低 、并 发症 多 , 应慎重。禁忌证 :① 依赖 PDA存在的心脏畸形 ;② 严重肺 动 脉高压并 已导致右 向左分 流;③败血症 ,封堵 术前 1个 月 内 患有严重感染 ;④ 造影剂过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1.2 弹簧栓 子法 适应证 :①左 向右 分流不合 并需外 科手 术的心脏畸形 的 PDA畸形 ;PDA最窄内径 ≤2.0 111111,年龄 ≥ 6个 月 ,体质量 I >4 kg;②外科 或介入治疗 术后残 余分流 者。 禁忌证 :① 窗型 PDA;②严 重肺动脉高压 并已导致 右向左 分 流 ;③败 血症 ,封堵术前 1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 ;④ 造影剂过 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 2 操 作 方 法 2.1 经 导 管 Amolatzer蘑 菇 伞 封 堵 术 经 股 静 脉 将 递 送 鞘 自肺 动脉通过 PDA定 位 于降主动脉 ,但 不要让递 送鞘进 入 降主动脉太 多 ,以免扩张器拆除后引起递送鞘折叠 。选 取 比 PDA最狭 窄处直 经大 3—6 mm的封堵 伞 ,而且其 伞面直 径 应小于或等于动脉 导管壶腹部直径 ,以免导致 医源性主 动脉 狭窄 。释放钢丝 穿过装 载器 ,其头端与封堵器螺纹 相接。封 堵伞与装载器 一起 浸于盐水 中 ,然后装置被拉人装 载器。装 载器与递送鞘对接 ,封堵伞 由释放钢丝推送 至降 主动脉 (推 送过程 中不 能旋转)。滞 留盘放 出,然后拉 向动脉导管 未闭 口,这可通过透视或 可感到与主动脉搏动同步的拖 拉感。递 送鞘 后撤 ,伞的 圆柱形部 分便安 全展开于动 脉导管 未闭 内。 再行胸 主动脉造影 以确定伞位置正确 ,如不满意可将 伞 回收 人鞘 内重 新 定 位 。 一 且 证 实 伞 的 位 置止 确 ,可逆 向旋 转 释 放 钢丝 释 放 封堵 伞 。 撇 出 鞘 管 ,压 迫 止 血
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gah( C ) xmntnw sprr e f rh r eue R s l t hia Scesrt o tew o ru a 10 . rpyU G ea iao a f d ae epod r. e us e n l ucs a f h hl g pw s 0 % i e o m t t c t c c e e o
Cl i l s ra in f rIt r e t n l e t n f t n c u t r s s Us g Ho ic n a Ob e v t o e n i a a me t e tDu t s Ar i u i m — ma e Mu h o m p ・ o n v o Tr o Pa eo n e — d s r o Ty e Oc-
a hen ro s o iinva ta se e c t u d n e o u rs o y.An iga h Sp rome mme itl d Ee o ado tt a rwe tp st i r n frd v ewi g i a c ff o oc p o i h l go rp y wa efr d i daey a h e ri — n
cu e ld r
有 前途 的代替 进 1封 堵 器的介入 性 治 疗方 法。 : 7
J e Zo % " Hnp  ̄, agY , a i2 Ga u  ̄n / Hn , h C 2 o i W n M n , un n n g oa , gn i Mg Yy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ICD-9-CM-3:38.85伴39.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轻者可无症状。
病程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中期可有心悸、气短,晚期可有紫绀、杵状指(趾)等表现。
2.体征:听诊可有胸骨左缘第1-2肋间连续性机械性杂音,粗糙、传导广、伴震颤,婴幼儿期或晚期病例常仅有收缩期杂音。
可伴有周围血管征。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1)心电图:正常或左室肥厚表现,大分流量时双心室肥厚表现,晚期右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2)胸部X 线平片:肺血增多,左室或左、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增宽。
(3)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分叉与降主动脉之间异常通道分流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注意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进行鉴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1)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预计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可能发生意外大出血,或急性心力衰竭;(3)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拟在一次心脏手术中同时处理的动脉导管未闭。
(四)标准住院日通常≤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5.001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编码。
2.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
3.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4.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6天。
(1)血常规、尿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1-10T11:55:23.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阮兢蔡仕俊邓向红李明林茹珠[导读] 并发症:经过3年多的随访,通过临床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均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阮兢蔡仕俊邓向红李明林茹珠(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3)【中图分类号】R4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20-01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
结果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堵闭术后3月达100%。
结论经导管堵闭法治疗患儿PDA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堵闭器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
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对32例PDA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其中男15例,女17例; 年龄1~12岁,平均6.8±2.7岁;体重9.5~35.5kg,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部X光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行左、右心导管术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定右室、肺动脉、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右室、肺动脉、主动脉压力,计算心Qp/Qs,显示动脉导管的解剖类型,测量PDA主动脉端、肺动脉端、最窄处内径及PDA长度,根据PDA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蘑菇伞及输送鞘。
将蘑菇伞沿输送长鞘推进,于降主动脉释放前伞,然后回撤整个系统,使蘑菇伞卡在PDA最窄处,回撤长鞘于肺动脉端释放后伞,完成PDA堵闭。
堵闭后30min观测右室压力变化,复行主动脉弓部造影,观察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
手术成功后完全释放堵闭器,测定肺动脉、主动脉压力,结束手术。
术后24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出院后按1、3、6月,1、2、3年定期复查。
2 结果
32例PDA堵闭术均获得成功。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2.6~5.9mm,平均3.9±1.1mm;Qp/Qs 2.4~5.6,平均3.4±0.6。
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者29例;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进行主动脉造影者3例。
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29/32例),堵闭术后3月达100%。
在平均3.0年(1~3.4年)随访中无溶血、堵闭器脱落或堵闭器断裂、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无主动脉狭窄等。
3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自然闭合的机会极少,故一经发现确诊,均主张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或介入性导管术治疗。
但20多年的研究发现,经导管堵闭PDA的多数装置输送系统直径较大,操作方法复杂,用于患儿较困难,且术后常有一定的残余分流,因此难以推广。
1992年Patric应用弹簧圈封堵PDA取得成功,1998年Masura应用蘑菇伞封堵PDA取得成功,总结如下:蘑菇伞堵闭装置应用适应证:直径≥2.0mm、位置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不管形状及动脉导管未闭大小,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器质性肺高压者均为其适应证。
PDA的测量:通常选用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来显示PDA,但有些患儿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时动脉导管常和主动脉弓下缘相重叠而显示不清,特别是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
本组病例中有2例,此时需采用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常可显示动脉导管。
蘑菇伞堵闭器的选择:蘑菇伞堵闭装置有6种型号,我们选取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狭窄处直径大2.0~4.0mm的堵闭器,但其伞面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动脉导管壶腹部直径,以避免医源性主动脉狭窄。
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经过左肺动脉流速超过1.5m/s时,可以认为有医源性左肺动脉狭窄[2]。
并且临床研究发现有左肺动脉灌注减少现象[3]。
介入治疗方法:除按常规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递送鞘通过PDA后不宜过度向降主动脉递送,以免引起此鞘折叠而使递送堵闭器困难及堵闭器变形。
另要记住蘑菇伞在释放前有一被释放钢丝向肺动脉端向下、向前上的牵引,一旦释放,则蘑菇伞位置将向前下改变而突向主动脉,易引起左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2]。
并发症:经过3年多的随访,通过临床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均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目前认为,经导管蘑菇伞堵闭术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非开胸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sura J,Walsh KP,et al.Catheter closure of moderate to large- siz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a new.Duct Occluder: immediate and short-term results[J]. JACC,1998,31:878-882.
[2]高伟,周爱卿,余志庆等.蘑菇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及方法学再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 267-269.
[3]Justino H, Justo RN, Ovaert C,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transcatheter closure methods of persistently patent arterial duct. Am J Cardiol, 2001,87: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