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是一篇旨在汇总、整合和标准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领域诊疗方法的文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

由于其病程长、易反复、癌变风险高等特点,对其的诊疗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

本文在参考大量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诊疗意见。

文章不仅涵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常用中药方剂等内容,还就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养、情志护理等辅助治疗手段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方案,以提高中医在该领域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推动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发展,进一步展现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二、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多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络失养,发为本病。

情志失调,忧思恼怒,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发为本病。

劳倦过度,耗伤气血,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久病体虚,累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郁滞,胃络失养。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养,抗病能力下降,病情迁延不愈。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络失养,加重病情。

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同时兼顾肝脾,调整气机,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来源、定义、病因、治疗方法和实践指导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和伴有肠腺化生。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介绍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是近年来逐渐完善的一种新型诊疗规范,旨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中,共识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病机为脾胃气机失调,升降失常,痰瘀内生。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气滞证、湿热证、瘀血证、脾胃虚弱证等不同证型,应根据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

中药治疗: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辨证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明确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长期治疗和康复。

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推拿等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证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尤其适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类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

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推拿等可以与中药治疗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总体来说,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有效的诊疗方案。

然而,目前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如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等。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法评估模板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法评估模板

XXXX年胃脘痛(慢性胃炎)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法评估XXX科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源自于XXXX年1月-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XXX科门诊及住院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687例。

其中,男性311例,女性376例,平均年龄46.17±11.28岁,平均病程3.13±0.45年。

1.1诊断标准参照专科XXXX年诊疗方案中诊断标准部分。

1.2入选标准①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病理诊断提示慢性炎症者;②中医辨证属痰瘀阻滞、寒热错杂,湿郁脾胃,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者;③年龄18~65岁。

2.研究方法2.1 分组给药2.1.1.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方药:安胃汤。

药物组成:黄连5克、干姜3克、制半夏15克、薏苡仁20 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丹参10克、白芍10克、木香7克、甘草6克。

2.1.2.湿郁脾胃证方药:胃病2号汤。

药物组成:苍术10克、陈皮5克、制半夏15克、薏苡仁20克、茯苓15克、草果4克、田七3克。

2.1.3.肝胃气滞证方药:柴胡疏肝散。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川芎5克、香附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

2.1.4.肝胃郁热证方药:化肝煎。

药物组成:丹皮10克、栀子10克、白芍15克、青皮10克、陈皮5克、淅贝10克、泽泻10克。

2.1.5.脾胃虚寒证方药:黄芪建中汤。

药物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干姜5克、大枣10克、甘草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砂仁10克。

2.1.6.胃阴不足证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药物组成:沙参15克、玉竹20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石斛10克、佛手10克、玫瑰花10克等。

2.2观察指标2.2.1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

2.2.2主要效应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即胃痛、胃胀、嘈杂、嗳气、吐酸等症状积分变化,舌脉不予统计。

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治疗方法

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治疗方法
导语:在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中,引起我们注意的应该是慢性二字,因为慢性疾病对身体伤害要比快性要厉害的多,而且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在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中,引起我们注意的应该是慢性二字,因为慢性疾病对身体伤害要比快性要厉害的多,而且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潜伏期较长,因此人们并不能及时的发现,然后去接受治疗,那么当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这种疾病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我们越好越快的康复起来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你属于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肠化这种情况挺严重的,如果拖延不治或治疗方法不当还会引起一些兵法症状所以要尽早治疗,目前,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受到广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青睐和选择。

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对症施治。

充分发挥EGF表皮生长因子的强大修复功能,保护细胞,促进胃肠细胞迅速增殖,改善胃粘膜微循环,令胃粘膜等到修复、重生如初,临床证实,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是从整体上综合改善人体机能入手,增强患者的整体免疫力,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患者可根据自己年龄和体力适当锻炼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精神。

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部炎症,是指炎症累及胃粘膜的浅层,但也可累及深层。

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有: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脾胃病科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0418

脾胃病科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0418

脾胃病科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胃院痛(慢性胃炎)2013年中医优化诊疗方案2013年02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制定优化说明:2012年优化诊疗方案中肝气犯胃证及湿热证病例中,常夹杂瘀血证, 在临床中常需要针对瘀血证进行相应治疗,故将肝气犯胃证修订为肝气犯胃、瘀血内停证;将湿热证修订为湿热瘀阻证,并在治疗方案中做出相应调整。

我科针对本病比较成熟而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式有穴位注射、足三里隔物灸、神厥穴穴位敷贴治疗,故将这几项治疗方式作为优化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结合弥勒地区植物药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的特点,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对节巴、飞龙掌血、虎掌草、七叶莲、小红参等弥勒地区常见的草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胃炎、及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过三年多广泛的临床观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形成了我科的特色,作为特色治疗纳入优化诊疗方案中。

(资料附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中对于疗效评定的标准中有主要症状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实验室检查评定标准、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量表评价标准,其评定标准繁杂,不利于规范操作,故精减疗效评定标准,仅保留主要症状疗效评价。

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月完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月完部胀满、胀闷、暧气、吐酸、纳呆、腹胀等。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上海X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二)证候诊断1・肝气犯胃、瘀血内停证:胃月完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痛处固定不移,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暧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或涩。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饮食停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必需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3)腹部彩超、心电图(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湿热证:清热除湿,理气和中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肝胃郁热证:舒肝清热瘀血停滞证:活血化瘀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经长时间的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胃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一种慢性疾病。

常见症状为胃脘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下面是一种针对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1.问诊:询问患者的具体症状、发作时间和程度,饮食习惯,精神状况等,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2.望诊:观察患者面色是否苍白、消瘦,舌苔是否厚腻等。

3.切诊:手法按胃经腧穴,观察腧穴反应,如胃腧穴压痛明显,为胃炎证候之一中医治疗原则:1.调和胃气:中医认为胃炎的发生与营养失衡有关,因此需要调理胃气,恢复胃黏膜的功能。

2.理气和胃:胃脘痛是胃气不畅所致,通过理气和胃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3.津液调补:胃脘痛患者常常会伴随消化不良、口干、口渴等症状,需要调补津液,改善口干、口渴等不适感。

中医治疗方案:1.中药煎剂:-首乌藤10g,炒白朮10g,黄连10g,黄芩10g,甘草6g,泽泻10g,五味子10g,生姜6g,熟地黄10g,当归10g。

水煎服用,每日2次。

-逍遥散:酸枣仁10g,陈皮6g,白朮10g,木瓜1个,研磨成粉末,每日3次,每次10g,水送服。

2.饮食调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油腻食物。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煮的蔬菜等。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

中医疗效评估:1.观察主诉:症状缓解程度、发作频率等是否改善。

2.望诊:观察面色是否有改善,舌苔是否有变化。

3.切诊:胃腧穴是否压痛明显程度是否减轻。

4.问诊:询问患者的感受和反馈。

注意事项:1.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长期调理:慢性胃炎需要长期调理,不能一蹴而就,患者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3.饮食注意: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根据中医的建议进行饮食调理。

4.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呕吐清水,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迟。

治宜温中散寒,方用理中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口腔粘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气滞痰阻证:胃脘部胀痛,口中黏腻,嗳气频频,痰多易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行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

血瘀胃痛证:胃脘部刺痛难忍,疼痛不适,口干口苦,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五、中药治疗:1、理中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陈皮、半夏、苍术、山楂、草果、厚朴、木香。

2、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泽泻、草果。

3、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泽泻、枳实、厚朴、生姜、甘草。

4、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五、中医调理:1、饮食调养:忌烟酒、辛辣、油腻、生冷、过饱、过饥。

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面条、蒸蛋等。

2、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3、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本文介绍了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文章提到了诊断要点,如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文章还介绍了鉴别诊断和分型论治等内容。

治疗方面,文章提到了几种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方法,如饮食调养、情志调理、生活调理等。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今、明日出院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
点 □ 支持治疗
□ 支持治疗
□ PPI、粘膜保护剂、 □ PPI、粘膜保护

动力药等 临时医嘱:
剂、动力药等 临时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 胃镜结果提示高
级别瘤变、癌变 等需要内镜下 EMR、ESD以及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酌情复查:大便常
手术治疗,退出 本路径,转入相
规+潜血、血常规
应临床路径或外

科手术治疗。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 帮助患者办理出


院手续、交费等
主要 □ 观察患者胃镜后表 □ 正确执行医嘱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 K29.502)(无并发症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 血; (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变异 1.
1.
记录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4天
住院第5-6天
住院第7-10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记录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寒邪侵袭,易使本病复发或加剧,因此,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为。

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药取: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佛手、百合、乌药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2.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或饥嘈不适,嘈杂反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当以疏肝清热为治,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取: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各10克,生甘草5克。

3.脾胃湿热证:胃脘闷痛或痞满,食少纳呆,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当以清热化湿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取: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大腹皮、白蔻仁各10克,滑石15克。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引言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诊断和治疗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传统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对消化内科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

1. 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胃炎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病种,中医具有多种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胃炎。

针对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优化如下:1.1 中医辨证论治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胃炎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如胃胀、饱胀、呕吐、腹痛等,结合舌象、脉搏等辨证分型,从而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2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在胃炎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来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消食、健胃作用的中药方剂。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促进胃炎的康复。

1.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对于胃炎患者,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可以根据辨证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等。

2. 胃溃疡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胃溃疡是胃黏膜慢性溃疡的一种。

中医中对胃溃疡的诊疗方案可以优化如下:2.1 中医辨证论治胃溃疡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胃溃疡患者,辨证分型常见的有肝胃湿热、脾胃虚弱等,可以根据辨证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2 中药治疗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中药可以起到抑酸、止痛、保护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可以选用具有健脾胃、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2.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尤为重要。

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减少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荔枝、柿子等含酸食物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接受。

中医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体现在特定病种的诊疗方案中。

本文就介绍中医在不同病种中的优势和诊疗方案。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和胃溃疡:中医认为,胃炎和胃溃疡是由于胃失和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胃脉和治疗胃气虚弱。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和推拿等。

例如,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胃痛和消化不良,可以使用四君子汤加减或六君子汤来调理脾胃气血,增强胃脉功能。

2. 肝炎:中医认为,肝炎是由于肝火上炎或肝阴亏损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清肝热、滋养肝阴。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等。

例如,对于肝火上炎引起的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热解毒,减轻肝脏负担。

二、呼吸道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肺失宣降和痰湿阻塞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肺气和祛痰。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例如,对于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和痰多,可以使用小青龙汤来宣肺化痰,促进气机畅通。

2. 支气管哮喘: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外感风邪、五脏失调或情志不畅引起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祛风、散寒、疏肝和宽胸。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刮痧等。

例如,对于湿热痰壅引起的气喘和咳嗽,可以使用二陈汤来清热降湿,平喘化痰。

三、心脑血管疾病1. 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失调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气血和降压。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和推拿等。

例如,对于肾阳虚引起的高血压,可以使用左归丸来温肾阳、降血压。

2. 中风后遗症: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气血不畅、痰积阻滞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活血化瘀、开窍通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例如,对于痰瘀阻滞引起的言语不清和偏瘫等症状,可以使用通窍活血汤来祛痰活血,恢复脑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 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 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 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 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 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 薄白,脉弦。
»(1) 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 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 、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 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 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 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 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 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 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 血等。
»中成药: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 粒等。
• 7.胃络瘀阻证 • 治法:活血通络
•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丹 参、砂仁、生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 粉(冲服)、元胡、川芎、当归等。
• 中成药: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复春等。
• (二)针灸治疗 •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
»二、治疗方案 »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 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 佛手、百合、乌药、甘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等。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 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 贝母、丹皮、栀子、甘草。
»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 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 仁。
»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
»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 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 香、法半夏、炙甘草。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 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 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 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 淡苔白,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 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 ,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 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 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 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 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 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 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 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 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 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 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谈或 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扬加 减。选用黄芪、桂枝、干姜、白术 、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 甘草。
»中成药:温胃舒胶囊、虚寒胃痛颗 粒等。
»6.胄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选用 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 、乌药、佛手、生甘草。
»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 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 、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 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 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 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 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 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 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 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 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诊断
»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 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 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 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 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 部疼痛。 ‘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 一、概念 二、诊断 三、中医治疗方案 四、疗效评价
一、概念: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 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多因 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 、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本 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 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 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本诊疗方案适应于慢性胃炎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 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 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 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 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 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 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 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 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 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疗方法。 • (三)其他疗法 •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厨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
中药穴位贴敷、中药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 疗仪等疗法。 • (四)护理 •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 摄及健康教育等• 三Biblioteka 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 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 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 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 数≥95%。
•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
• (1) 痊愈:症状消失 • (2) 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 (3) 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 (4) 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 (5) 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 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