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
体系认证-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文件编号:版本版次:A/0发行日期:受控状态:制/修订履历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1目的理解、确定、监视和评审与组织环境有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措施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
3术语3.1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3.2相关方可影响决策或活动,也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3意愿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对组织的未来展望。
3.4使命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组织存在的目的。
3.5战略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
3.6目标要实现的结果。
4职责和权限4.1管理组织机构4.1.1领导层公司管理层是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管理的领导机构。
负责确定公司的愿景、使命、战略、文化。
也是负责确认公司组织环境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管理的决策机构。
负责公司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公司内部环境、运营战略、业绩表现的识别。
a)内部环境:公司运营战略、业绩表现、企业资源;b)外部环境: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社会经济环境;c)相关方:国家机关、资质审核机构、顾客等;d)时机:管理评审、战略规划等;e)输出形式:战略规划报告会议纪要、年度管理评审。
权限:对各部门的管理结果、分析结果进行考核。
4.2各部门负责通过各种渠道识别、收集公司与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信息,对内外部环境信息进行分析监视和评审;负责识别并明确影响公司绩效或受到公司经营影响的相关方,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进行评估、评审。
各部门权限:有权向高层领导申请相关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素材或者其他资源信息;涉及相互约束机制的相关数据提出质疑、核查;发表自己的意见。
20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
20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在管理风险的过程中,识别内外部环境以及相关方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识别环境和相关方要求,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不同相关方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
下面将对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识别内部环境是管理风险的重要一步。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如组织结构、人员能力、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
通过对内部环境的识别,企业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比如人员流失、技术更新等。
在识别内部环境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员工访谈、内部文件分析等。
根据识别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如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技术研发等,从而降低内部风险的发生率。
其次,识别外部环境也是管理风险的重要一环。
外部环境包括各种外部要素,如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经济走势等。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识别,企业可以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在识别外部环境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参考市场调研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
根据识别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如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加强市场监测等,以应对外部风险的挑战。
此外,识别相关方要求也是管理风险的重要一步。
相关方包括企业的股东、客户、员工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通过对相关方要求的识别,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相关方的利益关注点,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
在识别相关方要求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如股东大会、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根据识别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如制定股东利益保护措施、改善客户服务等,以满足不同相关方的需求。
最后,风险管理程序的制定是管理风险的关键一步。
根据对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以应对不同的风险。
风险管理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内外部环境识别控制程序
1目的为明确与公司宗旨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外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存在的风险,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的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内外部环境问题。
3 职责3.1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公司环境管理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每年实施一次。
3.2各部门按照方法识别本部门的内外部环境问题,分析部门优势和劣势,找出机会和威胁。
3.3管理者代表对公司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审批,交由总经理承认并发布。
4 工作程序4.1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方法4.1.1内部环境问题可称为优势及劣势,外部环境问题可称为机会和威胁。
4.1.2内部环境问题应包括公司发展战略,资源因素,人员因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原材料利用率,废弃物处理水平等方面,资源能源消耗量等。
外部环境问题应包括气候状况,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地利用率,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
4.2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步骤4.2.1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根据各部门识别的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汇总。
4.2.2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组织各部门进行讨论,根据识别出来的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判断哪些属于通过公司内部的问题,哪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解决的。
4.2.3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编制《公司内外部环境问题一览表》组织各部门召开探讨会,由管理者代表审批,交由总经理承认。
4.2.4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制定《内外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4.2.5管理评审前,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编制《年度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 相关记录《内外部环境问题一览表》《内外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1.1识别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并判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给公司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1.2 评价风险和机会,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及对应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组织风险和机会的评价和措施建立。
3.3各部门:负责参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会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会: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4.5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4.6相关方:人或组织。
他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活动,或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
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4.7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8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9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程序5.1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5.1.1 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a. 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CPI指数、信贷b. 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等c. 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d.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e. 法规因素:如产品法规、有害物质法规、劳工法规等f. 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5.1.2 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a. 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b. 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c. 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d. 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ISO45001环境内外部问题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内外部问题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识别、整理、分析、评价、控制以及预防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内外部环境问题,确保员工以及利益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避免员工以及利益相关方受到伤害和健康损害。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整理、分析、评价、控制以及预防。
3 术语和定义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活组织。
员工:在组织控制从事工作或与工作相关活动的人员。
环境因素: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伤害和健康损害:对人的身体、精神或认知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状况可包括:职业病、疾病和死亡。
4 职责行政部: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整理、评价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编制内外部环境问题清单。
品管部: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整理、评价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年度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其它各部门:内外部环境问题评价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5 作业流程5.1 环境问题识别范围影响公司生产运营相关的个人或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公司、供应商、外协厂、外包方等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等;——废弃物收购处置机构活动所处的环境。
5.2 识别的方法本公司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a)过程分析法b)现场观察法5.3 环境内外部问题的识别5.3.1 由行政部组织环境内外部问题的识别,发放《环境问题调查表》。
5.3.2 各部门应按工艺流程顺序或部门工作流程顺序,识别出能够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调查表》中,反馈到人力部处。
5.3.3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种表现形式。
5.3.3.1 环境内外部问题的三种时态:a)过去——以往遗留下来的,至今仍在产生的环境影响;b)现在——正在发生的,并将持续到未来的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全部
C
2019/2/20
4
新增ISO45001:2018体系
全部
D
2020/9/30
1.目的
确定公司活动、产品与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出现有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并进行控制策划。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活动﹑产品与服务中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对员工会造成职业安全伤害的,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登记过程。
5.3.1.3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计划、生产、供应、销售、工艺等。
5.3.1.4组织的生活管理活动,如总务、员工活动室的活动。
5.3.1.5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无论是由本企业还是由外部所提供。
5.3.1.6辩识范围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5.3.1.6.1以生产工序进行区域划分。
5.3.1.6.2以现场管理领域进行区域划分。
4.5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4.6污染预防: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与服务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5.2.2职工在各自岗位或工作范围内发现新的环境、安卫因素以及相关方投诉的新环境、安卫问题,应及时反映到本部门环境、安卫责任人或管理部,由本部门环境、安卫责任人或管理部组织对新的环境、安卫因素进行识别,管理部负责对新的环境、安卫因素进行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因素辨识步骤、范围、方法及风险评估方式的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XXX科技股份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2 《EHS管理手册》3术语和定义3.1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 职责4.1 EHS部4.1.2 组织各单位进行因素辨识,收集、汇整、统计公司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4.1.2 组织对辨识之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策划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并监督各单位实施。
4.2 各部门4.2.1 辨识、更新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参与本单位相关环境因素的评价;4.2.2 依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考虑相关之财力、人力、技术、相关方意见、法规要求等资源,确定并实施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5管理内容与方法5.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与时机EHS部每年至少组织复审所有环境因素一次,复审时,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更新《环境因素识别表》;当以下情况发生时﹐由责任单位以《环境因素识别表》向EHS部提出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需求﹐EHS部组织环境因素评价﹐并完成公司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的更新﹕a.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或增添新设备对工作环境有明显影响﹔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新颁布或重大修订﹔c.相关方要求有较大变更﹔d.新活动﹑产品或服务出现以及活动﹑产品或服务变化产生新环境因素﹔e.员工在各自岗位或工作范围发现新环境因素﹔f.发生重大事故。
g.其它经公司管理者代表决定,需要更新环境因素并进行评价的情况。
5.2 环境因素辨识方法和范围5.2.1 在公司范围内﹐采取全员调查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辨识。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1 目的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 范围本程序适用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和控制。
3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 术语和定义4.1内部环境因素: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绩效等;4.2外部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承制装备的使用环境、军民融合带来的竞争影响、军队采购制度改革和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5 职责5.1公司各部门都有责任识别和控制与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5.2综合管理部负责对识别、监视、信息收集结果进行整理,并提交审议或评审;5.3总经理负责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在公司内部的落实和应对。
6 程序6.1 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6.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6.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管理评审、年度工作会议、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议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评估其适用性,归口到综合管理部,制定公司发展规划、目标或计划等。
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综合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国际国内形势、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研发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包括前沿技术与国内外同行技术水平)、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市场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6.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6.2.1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_ISO9001三体系程序文件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QP-09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职责3.1 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程序4.1组织环境管理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生产和品管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 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ISO45001环境内外部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ISO45001环境内外部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识别、整理、分析、评价、控制以及预防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内外部环境,确保员工以及利益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避免或减轻员工以及利益相关方受到伤害和健康损害。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环境的识别、整理、分析、评价、控制和预防。
3 术语和定义
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活组织。
员工:在组织控制从事工作或与工作相关活动的人员。
环境因素: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伤害和健康损害:对人的身体、精神或认知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状况可包括:职业病、疾病和死亡。
4 职责
行政部:内外部环境的识别、整理、评价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编制内外部环境清单。
品管部:内外部环境的识别、整理、评价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年度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程序(含表格)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程序(ISO9001-2015)1目的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职责3.1总经理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评价。
3.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组织总体表现、组织知识、组织文化、人力因素、组织治理相关因素的分析、评价。
3.3设备开发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基础设施的分析、评价。
3.4品质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分析、评价。
3.5销售公司负责内部环境中顾客满意、工序委外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6原料采购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原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7物资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辅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8生产部负责过程运行环境、各工序有效作业效率的分析、评价。
3.9财务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财务因素的分析、评价。
3.10研发中心负责内部环境中技术因素的分析、评价。
4程序4.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工作。
通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如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可临时组织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4.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总经理办公室提前一周向相关部门发出本次“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计划”。
4.3各部门负责根据各自的环境分析职责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
4.4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召开评审会议。
4.5环境因素分析、评价4.5.1PESTEL分析模型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
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ocial)、技术要素(Technological)、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是一套组织机构为了保
障运营安全、规范运营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
系统性、全面性地分析,识别和管理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维护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时,组织需要采
取以下步骤:
1.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组织首先需要确定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包括
经济、政策、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因素,识别出可能对
组织运营产生影响的风险。
2.识别相关方要求:组织需要查询与其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
准和相关方的要求,例如客户、员工、供应商、股东等,以确保组织的运
营符合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3.风险评估和排序:组织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根据
风险的严重性和概率确定其级别,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4.管理风险:组织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降低、转
移和接受等措施。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监测机制,确保风
险得到有效管理。
5.风险溢出和恢复:组织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风险发生时可能
产生的影响,并确保组织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营。
6.持续改进:组织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包括风险识别
与评估、风险管理效果评估等,以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改进。
通过执行以上步骤,组织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
这将帮助组织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内外部环境问题识别管理程序 2023年24001环境管理体系
X XX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外部环境问题识别管理程序1 目的公司通过识别、收集、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那些与公司的宗旨相关并且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因素以及对应影响等级,来确认因素控制的优先级以及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和/或消除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的宗旨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影响。
2 范围适用于影响公司产品、过程和服务实现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 术语和定义3.1环境:公司从事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得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
3.4 环境条件:在某个时间点上的环境的状态或特性。
3.5 预防污染: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3.6监测:确定系统的状态的一个过程或活动3.7测量:确定量值的过程。
4 职责4.1 行政部:4.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的制定、修订、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管理;负责公司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4.1.2根据公司行政、产品、活动、服务的范围策划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活动。
4.1.3更新本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4.1.4组织相关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4.1.5培训环境因素识别及评审组成员4.1.6汇总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4.1.7组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4.1.8初步确定公司总体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2 品管部:4.2.1 组织公司进行最新ISO4500&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2.2 联系外部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公司进行年度环境监测4.2.3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4.2.4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4.2.5更新本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4.3 其他部门4.3.1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4.3.2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4.3.3更新本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4.4 环境管理代表:审查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5 最高管理者: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5作业流程5.1 环境因素识别5.1.1 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项目或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含表格)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ISO9001:2015)1.0 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1.2.根据内外部因素,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1.3.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3.1 总经办: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4.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5.0 工作程序:5.1组织环境管理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总经办: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标准办: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研发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f)人力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5.1.3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
GJB9001C环境识别分析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确定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内部环境因素以及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的、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其要求,同时确定与公司所承担装备任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并进行监视和评审,达到识别质量体系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目的,具备应变能力,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
2.0 范围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及相关方的分析。
3.0 职责3.1 XXX部是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信息的确定、监视、分析、评审,组织编写专题报告、战略发展规划等。
3.2 XXX部是公司相关方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收集上级单位等的需求和期望,并汇总其它所有相关方的意见、需求和期望,进行分析、评审,提出措施供领导层决策。
3.3 XX部负责与公司有关的顾客及其需求和期望的确定、监视、分析,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XXX部。
3.4 XXX部负责外部供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确定、监视、分析,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XXX部。
3.5 XXX部负责与公司员工需求和期望的确定、监视、分析,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XXX部。
3.6 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予以配合。
4.0 定义4.1 环境识别分析过程的输入是影响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以及实现公司质量体系目标的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公司对内、外部因素相关信息的监视与评审情况,与公司承担装备任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使用要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对公司所处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其输出是环境因素分析报告;其活动是确定、监视、分析、评审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信息和编写环境因素分析报告。
4.2 相关方要求的输入是公司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的、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其要求,通过适当的方式收集;其输出是相关方要求和期望清单和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信息;其活动是确定相关方,分析、监视和评审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收集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信息。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1.1识别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并判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给公司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1.2 评价风险和机会,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及对应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组织风险和机会的评价和措施建立。
3.3各部门:负责参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会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会: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4.5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4.6相关方:人或组织。
他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活动,或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
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4.7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8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9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程序5.1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5.1.1 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a. 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CPI指数、信贷b. 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等c. 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d.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e. 法规因素:如产品法规、有害物质法规、劳工法规等f. 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5.1.2 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a. 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b. 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c. 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d. 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
1.目的为确保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及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尾部环境因素得到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的识别、评价和监视。
3.编制主要依据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责任4.1董事会秘书处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所处环境内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4.2 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所处环境内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5.正文5.1获取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的信息途径:国家和国际新闻网、网站、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政府文件、行业或技术出版物、行业组织协会等。
5.2组织环境的内外部因素:5.2.1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组织总体表现:经营业绩、运营状况、行业及社会影响力,财务因素等;B、资源因素:厂区厂房设计布局,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过程运行环境等;C、人力因素:岗位人员能力意识、知识结构,与相关高校的人员技术合作、协会组织有关活动等;D、运营因素:原辅料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储存运输过程,市场销售过程,生产规模和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管理体系绩效、相关方信息反馈和评价等;E、组织治理相关因素:有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事任命、事务流程更新等。
5.2.2外部环境因素制药包括:A、宏观经济因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发展水平,产品及相关产品进出口状况,通货膨胀、股市行情,居民生活消费能力,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等;B、社会因素:人民生活消费习惯、人员就业情况,生产过程带来的环境影响等;C、政治因素:政府发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社会稳定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协议等;D、技术因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科学化、自动化水平,互联网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模式的创新,职业道德准则等;E、竞争力:包括原料市场行情、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情况、市场业务增长趋势,核心技术等;F、影响工作环境的因素:行业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发展模式需要及水平,产品生产特点等。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ISO9001:2022)目的识别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并判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给公司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评价风险和机会,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范围本程序合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职责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及对应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组织风险和机会的评价和措施建立。
各部门:负责参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会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定义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机会: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者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者事物带来的影响或者损失的可能程度。
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相关方:人或者组织。
他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者活动,或者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
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浮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频度。
程序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指数、信贷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
审程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目的
为确保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及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尾部环境因素得到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的识别、评价和监视。
3.编制主要依据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责任
董事会秘书处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所处环境内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所处环境内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5.正文
获取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的信息途径:国家和国际新闻网、网站、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政府文件、行业或技术出版物、行业组织协会等。
组织环境的内外部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组织总体表现:经营业绩、运营状况、行业及社会影响力,财务因素等;
B、资源因素:厂区厂房设计布局,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过程运行环境等;
C、人力因素:岗位人员能力意识、知识结构,与相关高校的人员技术合作、协会组织有关活动等;
D、运营因素:原辅料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储存运输过程,市场销售过程,生产规模和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管理体系绩效、相关方信息反馈和评价等;
E、组织治理相关因素:有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事任命、事务流程更新等。
外部环境因素制药包括:
A、宏观经济因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发展水平,产品及相关产品进出口状况,通货膨胀、股市行情,居民生活消费能力,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等;
B、社会因素:人民生活消费习惯、人员就业情况,生产过程带来的环境影响等;
C、政治因素:政府发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社会稳定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协议等;
D、技术因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科学化、自动化水平,互联网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模式的创新,职业道德准则等;
E、竞争力:包括原料市场行情、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情况、市场业务增长趋势,核心技术等;
F、影响工作环境的因素:行业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发展模式需要及水平,产品生产特点等。
组织环境分析的方法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组织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组织的战略与组织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
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A、优势:是组织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等。
B、劣势:也是组织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C、机会:是组织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D、威胁:也是组织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产生影响的环境。
组织开展行业环境分析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行业的经济特性、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竞争力、行业中的变革驱动因素、竞争地位最强最弱的对手、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行业吸引力等。
对组织所处环境因素的分析可以采用任一种方法或其方法的综合。
对内外部因素的监视和评审:根据各个板块行业特点及公司发展需要,适当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监视和评审的时机:
A、公司在相关板块有新建项目或重大投资时;
B、国家或行业政策、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有重大变更时;
C、公司例行召开经营会议时;
D、公司发生重大产品质量、环境、安全事故时;
E、需要重新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时;
F、进行管理评审时。
对组织环境评审的输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A、新建项目投入前的可行性报告、环境评价报告;
B、公司及各业务板块经营报告、经营状况分析;
C、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
D、制定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构建的企业文化等;
E、适用的法律法规或标准清单;
F、管理评审报告。
6. 相关文件及记录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董事会秘书处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