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横纹肌溶解症2例治疗体会

横纹肌溶解症2例治疗体会

暑, 心律 失 常 , 颤 , 克 ” 给 予 气 管插 管 机械 通 气 、 素 、 房 休 , 激 保 肝 、 水 等治疗 。 脱 2 d后 意 识 恢 复 并 停 用 呼 吸 机 . 当时 C K 14 8U L, T 1 0U L 0 / AS 0 / 。6月 2 2 1 入本 院 , 院时 患者 不 3转 转 能 自行排 尿 , 自觉 乏力 , 下床 活 动 , 活 动后 双 侧 大 腿肌 肉 可 但 疼 痛 。 院时 考 虑重 度 中暑 , 入 给予 补 液 、 感染 、 抗 保肝 、 营养 神 经 等 治疗 , 并定 期 复查 肝 功 能 、 肌 酶 。经 治疗 体 温 正 常 , 心 能 自行 排 尿 , 谷 丙 转 氨 酶 ( T) 谷 草 转 氨 酶 ( T) 肌 酸 激 但 AL 、 AS 、 酶 ( K) 肌 酸激 酶 同工 酶 ( K C 、 C MB) 羟 丁 酸脱 氢 酶 ( B H) 、 H D 、
7 6 U/ AS 9 U/ CK 7 U/ CKMB L。 5. L. T 4 L, 31 L, 6 U/
毒 ; 期血 液 透析 ; 早 纠正 脱 水 , 持 水 电解 质 平衡 , 化 尿 液 , 维 碱 活血 化 瘀 , 护 肾脏 ; 时恢 复 血 流 , 少 肌 肉损 伤 , 正 低 保 及 减 纠
院后 查 心 电 图示 窦 速 . 常规 、 血 肾功 能 正 常 。 T 83 7 UL. AL 7 /
AS 15 6U/ CK 79 0U/ CKM B 1 0 U L。 T 4 L, 2 6 L. 4 / LDH 6 / 17 0 U L,
上较 为 少 见 。 重 的 患者 可 导 致 急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治 疗 护 严 若
个 案报 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Syndrome,ERS)是一种由于剧烈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所致的疾病。

横纹肌溶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横纹肌细胞的变性、溶解和释放肌红蛋白而导致的,临床上多发生在剧烈运动或外伤后。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肌肉疼痛、肿胀、压痛,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等表现。

在严重的情况下,横纹肌溶解可导致早期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体质,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中医认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而致,具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等。

1. 舒肝理气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常伴有肌肉疼痛、瘀肿、压痛等症状,这些都是肝气郁结所致。

舒肝理气是中医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键。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香附、川芎等,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症状。

2. 活血化瘀横纹肌溶解会导致肌肉的瘀血凝滞,使得肌肉功能受损。

活血化瘀是治疗横纹肌溶解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红花、桃仁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3. 散结通络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认为的“痰浊”、“瘀滞”密切相关,因此更需要通过散结通络的方法,化解痰浊、疏通经络,促进病灶的排出和康复。

常用的药物有三七、藁本、桑寄生等,可以达到化痰散结、通络止痛的效果。

二、西医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西医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主要是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包括止痛、清除代谢产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1. 止痛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常伴有剧烈的肌肉疼痛,需要及时缓解患者的痛苦。

常用的止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ICU中治疗方式选择探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ICU中治疗方式选择探索

横纹肌代指机体肌纤维之上依序排列且明暗相间条纹状的肌肉组织,其中构成部分以骨骼肌以及心肌为主。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 )是指因挤压伤、运动、药物等原因导致横纹肌被破坏或裂解,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钾离子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内环境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肌红蛋白(myo-globin ,MB )属于横纹肌细胞质至关重要的构成物,具有运输和贮氧功能,当横纹肌细胞受损伤时MB 释放入血循环,血循环中的MB 增高,恶化至一定程度将产生肌红蛋白尿以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诸多临床症状。

如未能及时干预将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此外,每年4月至10月在湖北地区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者时有发生,多为轻症,但进展为重症病例多转入ICU 进行治疗,进入ICU 后多合并发生其他并发症,最严重的是急性肾损伤,若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将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重症治疗方式的选择在治疗重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上显得极为重要。

1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原理所有可能致使肌细胞受损的原因均都有概率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但许多轻症病例因症状不明显而不容易被临床医生察觉,引发误诊或是漏诊。

全面深入分析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病原理有利于加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治疗效果。

临床多见的发病原因具体如下:(1)外伤所致:患者受到严重挤压伤、骨折等外伤均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出现血MB 升高,抢救人员稍处理不当将危及患者生命。

(2)肌疲劳:目前大多数年轻人喜欢健身运动,在经历高强度运动后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以及受累部位密切相关,一般多出现在下肢,其具体发病机制可能与肌肉损伤和长期的能量消耗有关。

(3)饮食:大量进食小龙虾后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而且病情轻重与进食多少存在密切联系,具体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洗虾粉应用有关。

(4)肌缺血或是缺氧:ICU 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休克,部分学者研究结果显示,ICU 内非创伤病患血液内肌红蛋白数值增加和休克期间缺血缺氧之间有密切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肌肉僵硬、尿液变色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通过
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方面,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的中药。


寄生、红花、地黄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
疼痛。

针对体内水肿的情况,可以选用黄连、赤芍、茯苓等具有消肿作用的中药。

一些具
有强筋健骨作用的中药如乌骨膏、羚羊角等,可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针灸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
进气血循环和代谢、舒缓筋膜、缓解肌肉疼痛。

常用的治疗穴位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等,如迎香、合谷、胃五等穴位。

还可以选择一些个体化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根据患者
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调整。

推拿疗法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拿可以刺激肌肉、经络等组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可
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法进行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还应重视康复锻炼和运动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体能。

康复锻炼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理疗等方法进行,如热敷、电疗、牵引等。

运动指导也
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
运动,防止再次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CVVH成功治愈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报道

CVVH成功治愈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报道

CVVH成功治愈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报道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肌红蛋白(mb),肌酸磷酸激酶(cpk)等酶类,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

常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2]。

临床表现为肌痛、肿胀、无力、棕色尿,触诊肌肉有注水感。

现将我院2011年9月收治的1例因吸食“海洛因”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男27岁有吸毒史10年,因吸食“海洛因”后倒卧在宾馆。

当时神志不清,血压低下,四肢冰冷,尿少并尿呈酱油样,我院急诊科查“彩超示:双下肢血流缓慢,下肢有血栓形成”,k8.3mmol/l,cr295umol/l,tco210mmol/l。

拟“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院。

查体:bp115/70mmhg,平卧位,精神稍烦躁,起病来患者下肢痛明显,间有头晕头痛,无发热,进食时有呕吐非咖啡样胃内容物。

生化示:ck(肌红蛋白)20000iu/l。

入院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症,arf,中毒性休克,高钾血症,中毒。

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选用贝朗crrt机,血流量150~200ml/min,/min。

置换液速度为3000ml/h,持续10~12h/d,常规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采用后稀释输入。

患者经过10+的治疗,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血清各项生化指标和肌酶到恢复正常水平。

痊愈出院。

一、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注意观察尿的颜色;24h心电监护生命体征,注意监测电解质变化,特别是钾离子。

注意监测凝血机制。

各种注射拔针后,穿刺点要按压5分钟以上,同时观察有无新增的淤斑。

急性肾衰期,营养很重要,应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除了创伤因素外,遗传性疾病、过量运动、肌肉挤压、缺血-代谢异常、极端体温、药物毒物和感染等因素也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2临床表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逐渐加重。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疼痛、无力、肌肉肿胀、皮肤感觉异常等。

严重时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肌肉组织病理检查。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4治疗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

治疗措施包括积极补液、调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同时,还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停止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控制感染等。

尽管横纹肌溶解最初是在创伤患者中发现的,但目前非创伤因素引起的横纹肌溶解至少是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的5倍以上。

这些非创伤因素包括过度劳累、肌肉缺血、过度的高温和低温冻伤、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代谢性疾病、遗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和酒精以及感染。

其中,药物和酒精据文献报道,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达150余种,部分他汀类降脂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已经得到证实。

临床上,横纹肌溶解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肿胀和肢体无力,以及黑“茶色”小便提示肌红蛋白尿。

此外,肌酸激酶及其他肌酶均升高,肌酐、尿素、尿酸升高,血小板减少或DIC,部分患者可发热,白细胞升高,约30%的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常伴有低血容量休克代谢紊乱及心脏受损。

为了诊断横纹肌溶解,临床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肌酸激酶和其他肌酶的测定,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测定,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测定。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血液凝固功能。

肌酸磷酸肌酶(CK)和同工酶是主要的肌酶之一。

当肌细胞受损或死亡时,CK会释放到血液中。

肌肉溶解症怎么治疗

肌肉溶解症怎么治疗

肌肉溶解症怎么治疗
肌溶解症这种疾病又被叫做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此病对于身体有比较大的危害,此时患者一定要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如果是患者患病过后身体消瘦,并且经常有倦怠以及乏力现象,那么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补充营养,并且及时就医治疗。

本病患者还应该注意及时的解除忧虑或者紧张的情绪,积极避免情志内伤。

下面来介绍一下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横纹肌的病因十分复杂,国外有人研究指出获得性病因就有190余种,遗传性相关的病因40余种,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极端体温(高热、低热)、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

治疗主要目的:保护肾功能。

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出入量的监测;去除横纹肌溶解的诱因;避免加重横纹肌肌溶解的危
险因素。

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容量复苏;碱化尿液;应用抗氧化剂保护肾小管细胞;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若已发生急性肾衰则可能需要肾替代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

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一定要注意戒烟,吸烟本身对身体危害就很大,而且,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如果有吸烟的恶习,那么病情在短时间内就容易加重。

等病患者还应注意,可以服用一些能够促进身体脂肪代谢的药物,这样可以减少脂肪在身体里面堆积。

2023横纹肌溶解症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2023横纹肌溶解症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2023横纹肌溶解症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肌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而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的综合征。

最常见并发症为急性肾损伤,其他并发症有肝损伤、筋膜室综合征、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是液体复苏和碱化尿液,出现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时,可采取血液透析治疗。

新的治疗方面包括生物制剂和干细胞治疗,但多处于研究阶段,最终的临床疗效有待观察。

因此明确横纹肌溶解症并发症机制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可能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横纹肌溶解症相关常见并发症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创伤、缺血、药物、毒物、代谢因素以及感染使得肌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发生改变,肌细胞内容物短时间大量释放入血,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

横纹肌溶解引起全身并发症的主要机制是肌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

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包括无症状肌酸激酶(CK)升高、急性肾损伤、心律失常、筋膜室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临床上多以补液、碱化尿液、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可予以肾透析治疗。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研究者对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有了新的认识,治疗方面有了新的方法。

本文从以上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横纹肌溶解症提供参考。

1.1 急性肾损伤7%〜10%的横纹肌溶解患者会发生急性肾损伤,而5%〜15%的急性肾损伤病例归因于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造成急性肾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机制如下:(1)肾血管收缩致肾缺血。

局部水肿导致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从而使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同时也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以及精氨酸加压素在内的众多体液调节因子增多。

此外,损伤的肌肉细胞释放的肌红蛋白可以消除一氧化氮的扩张血管作用。

大量组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的级联反应,造成肾实质内微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加重肾缺血。

(2)远曲小管中的肌红蛋白管型形成致肾小管堵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 引言1.1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简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简称Rhabdomyolysis)是一种运动性损伤,通常由于极端运动或肌肉受伤引起。

该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溶解、肌红蛋白的释放和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肌肉疼痛、肿胀、乏力,血尿、蛋白尿等。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肌肉细胞膜的破坏、细胞内溶酶体的破裂、细胞内钙离子平衡失调等过程。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但局限性较大,不能有效解决病因和病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风除湿、解毒等方法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功能。

西医则可以利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加速恢复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综合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还能更全面地应对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1.2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目前西医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但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些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例如肝肾损害等,而且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疗效也会有差异。

长期使用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治疗效果减弱。

康复训练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康复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而且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康复意愿不强或是康复过程中存在心理障碍等问题,影响了康复效果。

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注重在解决症状和病症上,但缺乏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的治疗。

在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治疗方法对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2. 正文2.1 中医在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作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运动性损伤,主要发生在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后,特别是在未适应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

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进展

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进展
医学 杂志 2 1 年 1 第 3 鲞 算 照 01 1 2
猡 毋
a 1


::


4 3・ 2
爨 述讲 综 与 座荔
惑 岱 卷 卷 惑 卷 岱
伴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的 非 创 伤 性 横 纹 肌 溶 解 症 的 治 疗 进 展

[ 关键词 ] 急性。 肾功能衰竭 ; 纹肌溶解症 横 【 中图分类号 ] R 9 . ; 6 5 6 2 5 R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0 5 (0 10 0 2 0 0 9— 7 4 2 1 )6~ 4 3— 2 颤和激动等 可致横 纹肌损 害。 ( ) 3 苯丙胺 ( 非他 明 ) 明 安 有
R 是横 纹肌 损 伤 后 释 放 大 量 肌 红 蛋 白 、 酸 磷 酸 激 酶 M 肌
(P 、 C K) 乳酸脱 氰 酶 ( D 进 入外 周 血 的临 床 症候 群 , L H) 是 A F重 要的原 之一 _ 。其特征为m清肌酸 激酶 升高 , R J m清 肌球蛋 白升高及肌球蛋 白尿 , 典型临 床表现为肌 痛 、 胀、 肿 棕 色尿 0 9 1年 , y ae 。14 Bw t r和 B a 命 名 由外 伤挤 压 造成 的 el l
R 的高危 『素包括遗传性 的糖 原和脂 代谢 失 凋, M 太 l 文献 报道较多的病 包括肌肉活动 、 接肌 肉损伤 、 m 、 直 缺 免疫性
病毒 ; 单纯疱疹病毒 、 B病毒 、 E 柯萨奇病 毒、 艾滋病病毒引起 N M 也有 报道 , R 但其 确 L 发病 机制 尚不 明确 J 3 其 刃的 。( )
冬 . 晓安 , 柯 陆

横纹肌溶 解症 (hbo o s , M) ra(myl i R 是指 各种原 因引起 1 ys 的横纹肌细胞损伤致细胞膜完整性改变 , 细胞 内物质崩解后 释放人细胞外液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 据病 l 可分为创伤性 和非创伤性 R 是引起 急性 肾功 能 衰竭 ( ct rnlfl M aue e a a - i

1例严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重病例报道

1例严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重病例报道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通信作者:庞菁,E -m a i l :1056526014@q q.c o m 第一作者:刘晓龙,E -m a i l :153********@163.c o m 1例严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重病例报道庞 菁(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ʌ摘要ɔ 在临床上克拉霉素片与辛伐他汀片联用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停用相关药物㊁补液水化㊁碱化尿液㊁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㊂该文报道1例严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重病例㊂ʌ关键词ɔ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辛伐他汀;克拉霉素;幽门螺杆菌;肌酸激酶中图分类号:R 259;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431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以肌痛㊁肌无力㊁肌红蛋白尿及肌酸激酶(C K )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为横纹肌细胞完整性破坏,大量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循环系统,进而引起组织器官损害[1]㊂辛伐他汀片在体内主要经细胞素P 450酶3A 4(C Y P 3A 4)代谢,而克拉霉素片是C Y P 3A 4的强抑制剂,两者联合运用可使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肌毒性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横纹肌溶解㊂现报道的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重病例㊂1 病例简介患者,女,67岁,2022年1月12日因带状疱疹病史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㊁氢化泼尼松注射液,肌内注射维生素B 1注射液及口服甲钴胺片㊁加巴喷丁胶囊㊁氯芬待因片等药物对症治疗㊂2022年1月24日24时,患者在睡眠中突发胸骨后疼痛,以刺痛为主,伴汗出㊁乏力,自行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症状缓解不明显,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5m g ,约20m i n 后症状明显好转,后胸痛症状未再发作㊂2022年1月25日10时请心病科会诊,会诊后建议查心肌酶谱㊂谷草转氨酶(A S T ):318.3I U /L ,肌酸激酶(C K ):6332.9I U /L ,肌酸激酶同工酶(C K -M B ):162.2I U /L ,乳酸脱氢酶(L D H ):987.5I U /L ,α-羟丁酸脱氢酶(H B D H ):710.7I U /L ,肌红蛋白(MY O )>1000n g/m L ,肌钙蛋白(c T n I ):0.02n g /m L ㊂考虑不除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入心病科继续治疗㊂刻下症:双胁肋部㊁右锁骨区㊁双下肢近端压痛,双下肢乏力,纳眠可,二便调㊂既往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10余年,2016年于太原市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前降支中段植入支架1枚,术后规律口服西药治疗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m g ,每日1次;辛伐他汀片,睡前20m g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次12.5m g ,每日两次㊂高血压病病史28年,血压最高达200/130mm H g (1m m H g ʈ0.133k P a ),平素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m g ,每日1次,以及坎地沙坦酯片,每次4m g ,每日1次,血压波动于(130~140)/(80~90)m m H g ㊂2型糖尿病病史17年余,平素规律口服恩格列净片,每次10m g ,每日1次,空腹血糖波动于6.0~7.0mm o l /L ,餐后血糖波动于8.0~10.0mm o l /L 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40余年,平素规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50μg ,每日1次,近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㊂幽门螺杆菌感染1个月余,于2021年12月20日开始口服西药治疗㊂阿莫西林胶囊,每次1g ,每日两次;克拉霉素片,每次0.5g ,每日两次;泮托拉唑胶囊,每次40m g ,每日1次;胶体果胶铋颗粒,每次0.15g ,每日4次㊂于2022年1月14日停药㊂无外伤㊁剧烈运动㊁癫痫等病史㊂生命体征:体温36.0ħ,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2/76mm H g ㊂查体: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㊂腹软,无压痛㊁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㊂双侧胁肋部㊁右锁骨区㊁双下肢近端压痛(+)㊂F 右侧腰腹部可见散在色素沉着斑,局部可见结痂,双下肢不肿,足背动脉搏动正常㊂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1次/分,a V L 导联T 波低平㊂2022年1月26日复查心肌酶谱检查示,A S T :292.1I U /L ,C K :5852.2I U /L ,C K -M B :154.8I U /L ,L D H :920.6I U /L ,H B D H :654.9I U /L ,MY O >1000n g /m L ,c T n I :0.005n g /m L ㊂C 反应蛋白(C R P ):0.92m g/L ,血肌酐(S C r ):45.9μm o l /L ㊂尿常规:维生素(+++)㊂血20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常规㊁大便常规㊁肝功能㊁凝血功能㊁电解质㊁甲状腺功能㊁抗核抗体谱㊁风湿二项㊁甲状旁腺素㊁降钙素原㊁红细胞沉降率㊁传染病系列㊁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 T -p r o B N P )等未见明显异常㊂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幽门螺杆菌感染㊂2 治疗经过患者转入心病科后,先后请肾病科㊁骨伤科㊁肝病科会诊,嘱患者停用辛伐汀片,并每日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0~2000m L 补液㊁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 L 碱化尿液㊁呋塞米注射液20m g 利尿等㊂治疗12d 后复查C K ㊁C K -M B ㊁MY O ㊁A S T 显示均恢复正常,A L T 降至100I U /L ㊂患者双胁肋部㊁右锁骨区㊁双下肢近端压痛基本消失,C K ㊁C K -M B ㊁MY O 复查正常,准其出院㊂出院前复查结果显示,A L T :52.0I U /L ,L D H :273.1I U /L ,H B D H :209.2I U /L ㊂随访至2022年2月18日,患者A L T ㊁L D H ㊁H B D H 恢复正常㊂结合上述病史,患者肌痛㊁乏力症状发生在辛伐他汀与克拉霉素联用之后,且中途感染带状疱疹病毒,三者共同作用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㊂本例患者C K 较高,入院后查C K 峰值为7286.5I U /L ㊂在治疗过程中,A L T 于2022年1月29日达到峰值,与C K 达峰时间大致相同,故患者肝损害考虑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㊂3 讨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常见的病因总体可分为机械性因素和非机械性因素,其中机械性因素包括创伤㊁挤压伤㊁剧烈运动㊁肌肉痉挛等,非机械性因素包括水电解质紊乱㊁内分泌疾病㊁药物反应㊁病毒或细菌感染㊁代谢性肌病等㊂本例患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考虑与克拉霉素片联用辛伐他汀片的毒副作用及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予以停用他汀类药物㊁补液㊁碱化尿液㊁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㊁C K ㊁C K -M B ㊁MY O 等指标恢复正常㊂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及肌损伤㊂研究发现,服用辛伐他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肌肉损害发生率为51.5%,其中又以横纹肌溶解最严重(发生率为20.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7.9%),主要为肝损害,而泌尿系统损害发生率为4.4%[2]㊂他汀类药物导致肌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胆固醇合成减少导致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下降,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流动性及通透性增加,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肌细胞兴奋性改变,进而损害骨骼肌细胞;阻断下游产物甲羟戊酸的生成,导致辅酶Q 10生成减少,使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肌细胞能量生成受阻等[3-5]㊂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损伤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肌痛或乏力,不伴C K 升高;肌痛或乏力,伴C K 升高;横纹肌溶解,有肌痛或乏力,伴C K 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6]㊂本例患者入院后查C K 为6332.9I U /L ,结合症状明确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㊂克拉霉素是C Y P 3A 4强抑制剂,辛伐他汀主要经C Y P 3A 4代谢,两者联用使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升高,致肌毒性风险升高,甚则导致横纹肌溶解㊂导致横纹肌溶解常见的病毒是流感病毒,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血症对骨骼肌的直接侵犯和/或诱导有害细胞因子相关㊂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内分泌疾病以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见,其次为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㊁高血糖高渗㊁糖尿病肾病等)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㊁库欣综合征等[7]㊂本例患者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4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17余年,但入院时甲状腺功能正常,近期血糖水平控制尚可,故可排除内分泌疾病所致的横纹肌溶解㊂4 小结本例患者在发病过程中C K 显著升高,且发生横纹肌溶解,有肝功能损害,但并未发生急性肾衰竭㊁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考虑这与患者起病缓慢㊁治疗及时有关㊂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他汀类药物联合克拉霉素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可能,尽量避免两药合用,可通过更换他汀类药物及抗生素以减少横纹肌溶解发生,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C K ㊁肝功能㊁肾功能,并注意有无肌痛㊁乏力㊁深色尿等表现㊂参考文献[1]李国刚,杨林,朱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7(10):596-600.[2]马媛,封宇飞,陈艳娥.68例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3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析[J ].药品评价,2013,10(12):38-41.[3]朱虎成,陈春梅,赵德,等.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病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9):651-653,715.[4]E S C O B A R C ,E C HA R R IR ,B A R R I O S V .R e l a t i v es a f e t y p r o f i l e s o fh i g hd o s es t a t i nr e g i m e n s [J ].V a s c H e a l t hR i s k M a n a g,2008,4(3):525-533.[5]H A R P E RCR ,J A C O B S O N T A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t a t i n m y o p a t h y [J ].C u r rA t h e r o s c l e rR e p,2010,12(5):322-330.[6]P A S T E R N A KRC ,S M I T HS C JR ,B A I R E Y -M E R ZCN ,e t a l .A C C /A HA /N H L B I c l i n i c a l a d v i s o r y o nt h eu s ea n ds a f e t yo f s t a t i n s [J ].C i r c u l a t i o n ,2002,106(8):1024-1028.[7]高楚淇,袁佳,樊丽娅,等.内分泌疾病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6):919-922.(收稿日期:2022-04-13)第一作者:王洪宝,E -m a i l :787981719@q q.c o m 首发症状不典型肺栓塞8例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王洪宝1,孙桂娟2,张 波1(1.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276000;2.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梅家埠街道卫生院,山东临沂276024)ʌ摘要ɔ 肺栓塞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具有特异性,典型三联征 咯血㊁胸痛㊁呼吸困难 不常见,故该病临床诊断困难,具有较高的漏诊及误诊率㊂该文回顾性分析8例首发症状不典型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栓塞病因㊁发病机制㊁诊断及治疗,总结不典型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流程,希望能对临床医师诊断肺栓塞有所帮助㊂ʌ关键词ɔ 肺栓塞;不典型;晕厥;危害;风险分层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432肺栓塞是一种有潜在致死风险的临床急危重症㊂研究显示,肺栓塞所致死亡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1],院内死因占比为5%~10%[2]㊂肺栓塞是由血栓㊁脂肪㊁羊水㊁空气㊁肿瘤等栓子阻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以肺血栓栓塞较为常见,以下论及肺栓塞均为肺血栓栓塞症㊂肺栓塞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具有特异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胸闷㊁憋喘㊁胸痛㊁晕厥㊁咳嗽咯血㊁休克㊁猝死等表现,典型三联征 咯血㊁胸痛㊁呼吸困难 临床并不常见,因此,该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㊂本文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例首发症状不典型肺栓塞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㊂1 病例资料及诊治情况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例首发症状不典型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两例,女6例;年龄30~76岁,平均56.88岁;病程最短30m i n ,最长15d ;3例收住心血管科,3例收住急诊科,两例收住介入科;1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例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两例误诊为冠心病,4例疑诊肺栓塞;首发症状:胸痛1例,胸闷(憋喘)5例,晕厥两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 冠心病 )1例,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慢性支气管炎㊁冠心病1例;高血压病两例;下肢溃疡1例;肥胖1例;血糖高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血气分析氧分压(P a O 2)<60m m H g (1m m H g ʈ0.133k P a )1例,60~80m m H g4例,>80mm H g 1例,未查两例;D -二聚体均>500n g /m L ,具体数值差别较大;心电图典型表现(S ⅠQ ⅢT Ⅲ)两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异常Q 波3例;肺动脉双侧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双侧分支栓塞两例,单侧分支栓塞两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 V T )6例;心脏彩超示肺动脉高压(轻度)两例㊂1.2 治疗方法 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7~9d 后改用利伐沙班口服抗凝;1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治疗12d ,因药物不敏感改用利伐沙班口服抗凝;两例直接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抗凝㊂3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1例已取出㊂1.3 结果 3例复查肺动脉成像显示血栓较前明显减少;1例肺动脉高压(轻度)患者复查心脏彩超显示肺动脉高压消失;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咳血症状,余7例均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㊂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后离院,嘱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定期复查㊂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8例患者40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解读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解读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进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黄颂敏[定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phosphokinases,CPK)等酶类,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

常常伴有威肋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近来,由于基因及肌肉酶组化的进展,使一些复发的特发性肌红蛋白尿伴RM获得认识。

[流行病学和病因]Richard报道在ARF中,RM比率为10%~15%,而RM患者中约有20%~33%发生ARF。

RM是由多种疾病谱可导致,其中最常见为酒精和药物滥用占80%,感染2%~7.1%,他汀类降脂药仅占0.08%。

RM病因的多样化是惊人的,Jason等人在有关RM的综述中获得性病因已达190余种,遗传性病因,包括多种酶缺陷和点突变达40余种,常见的有过量运动(马拉松跑者、电休克、键盘操作者);肌肉挤压(昏迷等),缺血,代谢异常(低钾、甲减、DM酮酸中毒);极端体温(高热、低热);药物毒物(影响代谢药物,导致低钾之药物,自身免疫,影响细胞膜等)感染(病毒、细菌)。

遗传基因易感性如:肌酸磷酸化酶缺乏(M cArdle’s病),肉毒碱软酰基转移酶(CPT)II缺乏等病因。

[病理生理机制]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体重40%-50%)和最大水库(30:1)及钾库(70%),含最丰富的Na-K-ATPase,上述任一病因影响了肌细胞膜的完整性时,即引起双向渗漏,钙钠和水渗入胞内,钾、磷、嘌呤、肌红蛋白渗漏到胞外。

产生机理:1.缺血损伤和ATP耗竭:Noiri和Zager等人的研究中分别报导了NO和内皮素(ET)在亚铁血红蛋白诱导的血管收缩缺血和低灌注的作用,认为来自损伤肌肉和亚铁血红蛋白是NO强有力的清道夫,可消耗NO的储备,活化iNOS,抑制NO合成酶(eNOS)活性,同时激活ET,导致ATP耗竭,加之ATP前体(腺嘌呤、次黄嘌呤)从胞膜漏出加重ATP耗竭。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怎么治疗?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怎么治疗?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怎么治疗?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Q:主任,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怎么治疗?治疗的话,横纹肌溶解是很多因素的,其实治疗的时候,我倒觉得第一个,诱因,有明确诱因的,一定要马上给它中断,把启动环节给打断。

要是跑步导致的,肯定不能再跑了;如果吃药导致的,那肯定要把药物停下来;如果是高热引起的,那该降温了;如果是个低体温引起的,肯定是要把体温复温,要升上来;如果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肯定要把电解质调好,这个是很关键的,把他前面第一个环节的扳机给打断。

第二个就是我们针对现在,体内发生细胞膜的结构不稳定了,出现一系列的,比如出现了一些分子,不该出现在血里面的,我们怎么排出去?第一个就是大量喝水,在心脏负担能承受的情况下,从肾脏去排泄。

另外一个就把尿液碱化,也有助于排出,用一些碳酸氢钠,不管是口服的还是静脉的,就是小苏打,实在没有,喝小苏打水,碱性的东西,可以碱化尿液。

我们有终极王牌,就是血液净化。

如果在这种情况,病人出现了还不改善,我们可能就要采取血液净化的手段,来帮助他体内的排泄,包括体内环境的调节,都会有帮助。

Q:主任,血液净化,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是怎么回事吗?血液净化以前我们知道透析,透析是解决的一部分,血液净化最关键的应该是从肾替代开始的,肾脏的替代,人类发展到现在,有好多都可以替代。

所以以前肾功能不好了,我就给他把血引出来,通过一个机器,干什么?一个是把体内一些有毒的物质,给排泄、滤出来,血液净化。

另外一个可以把体内多的水,肾脏坏了以后他就没有尿了,他就排不出尿,水多了以后,心脏是受不了的,所以这时候要通过血液净化的技术,把那些多余的水分滤出来。

还有现在越来越多的,血液净化的模式越来越多了,包括我们的血浆置换等等这些,一些大分子根本就不好排,或者有免疫背景的,红斑狼疮引起的相关的东西,要做的时候,可能做的就是血浆置换。

所以血液净化的模式很多,根本目的一个是把有毒物质排出来,第二个是把身体内多的水给滤出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是一种由于运动引起的肌肉破坏和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它通常会导致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尿色深黄、蛋白质尿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肾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它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理中医认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等因素导致,因此在治疗上要根据病情表现,调理气血、活化经络、祛瘀化痰、清热解毒。

西医则注重对症治疗,包括补充水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镇痛、抗炎等药物治疗。

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1. 中药调理对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医常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川芎、当归、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等药物可以清热解毒、排毒止痛。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清除体内湿热毒素,减轻肌肉损伤和肾脏负担。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活血化瘀,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新陈代谢,减轻疼痛,改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症状。

针灸还可以调理肾脏功能,帮助排出体内的肌红蛋白和其他有害代谢产物。

3. 营养补充西医治疗中,对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常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特别是蛋白质、水分、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素对于肌肉损伤的修复和肾脏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一定的药物治疗,比如镇痛药和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减少肌肉破坏,但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药物对肾脏和肝脏的损害。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课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课件

保持适度的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 功能,预防横纹肌溶解综 合征的发生。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 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肌 肉健康。
控制体重
肥胖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的一个风险因素,因此控 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 于预防该病。
定期检查与筛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肌肉相关指标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 肌肉问题。
总结词
预后与早期治疗密切相关
VS
详细描述
早期诊断和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对于改 善预后至关重要。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以完全恢复。然而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可能导致 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严 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例二:慢性病程的管理与控制
总结词
长期管理需注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鉴别诊断
与急性肾衰竭、多发性肌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治 疗方案。
CHAPTER 0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最新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近年来,针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新型药物的开 发和已有药物的优化。例如,一些新型的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在治 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慢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程较长,患者容易 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应关注患 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同时,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对于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也至关重要。
病例三:特殊人群的诊治策略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诊治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身体虚弱的患者,其横 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治需个体化考虑。儿童患者需注意病 因诊断和长期预后,老年人患者需综合评估病情和治疗风 险,孕妇患者需关注胎儿安全和母亲健康,身体虚弱的患 者需谨慎制定治疗方案。

肌溶解综合症的治疗

肌溶解综合症的治疗

肌溶解综合症的治疗肌溶解综合症听起来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疾病,事实上,这种疾病带给人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患者还会换上急性肾衰竭,是危机人们生命的一种疾病,一旦患上这种疾病,患者就时刻都面临着死亡,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肌溶解综合症的治疗办法吧。

一般治疗原则(1)阻止进一步肌肉损害去除可逆性导致肌肉损害的因素,如间隙综合征,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去除受压的肢体并转移到医院,使制动的肢体放松,去掉抗休克衣等。

(2)纠正低血容量和肾脏缺血一旦发生横纹肌溶解则应尽可能早期输入大量液体,保证血容量及稀释已经到达肾脏的肌红蛋白。

(3)促进肌红蛋白从肾脏排出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甘露醇通过促进肌红蛋白里Fe2+的释放,减少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的直接和间接毒性作用、潜在的血管扩张作用,可提高肾血流,减少肾缺血状态;同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自由基对肾脏的损害。

(4)血液净化疗法横纹肌溶解时肌酐、尿素氮及血K+的浓度迅速提高,早行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可以有效降低肌酐、尿素氮及血钾浓度。

肌红蛋白的分子量为17 000,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浆置换可以清除肌红蛋白。

以上治疗可以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对横纹肌溶解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横纹肌溶解时大量的炎症介质释放,CRRT对清除炎症介质、避免其他脏器的继发性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挤压伤现场急救及早期处理包括解除挤压外力、妥善固定伤肢、抗休克、抗感染、碱化尿液等处置。

需要指出的是,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的发生与肌肉缺血及筋膜腔内压力升高有关,伤情较轻者一般可先制动肢体,密切观察。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肌溶解综合症的治疗了,这种疾病很危险,所以如果出现不适的症状大家就要去医院接受治疗,现在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办法不少,患者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定可以战胜这种疾病,恢复健康。

不同模式下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不同模式下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不同模式下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骼肌的广泛坏死和溶解,导致大量肌肉蛋白质和肌红蛋白的释放。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肌红蛋白通过尿液排泄可能会导致急性肾损伤(AKI)。

对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治疗尤为重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透析治疗技术,适用于危重病患者,特别是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

不同的CRRT模式对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治疗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不同模式下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下CRRT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表明,CVVH可以有效清除溶血产物,减轻肾损伤,并且降低肌红蛋白的排泄量。

这表明CVVH对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不同模式下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效果均是显著的,但在清除效果上有所差异。

CVVHDF模式下的CRRT可能更适合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患者,因为其清除溶血产物的效果最为显著。

不过,对于个体患者来说,应该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CRRT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研究仅为一些局部临床数据,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未来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不同模式下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AKI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研究进展陈斌专;王妍春【期刊名称】《分子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4【摘要】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M)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横纹肌的破坏和崩解,使得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细胞内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单纯的RM大多预后较好,但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死亡率会大幅上升;研究表明,15%~40%RM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20%.明确的病因及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尽管很多学者对运动、药物、食物、感染、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RM 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研究,但由于导致RM的病因多种多样,病理机制复杂且RM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仍很容易误诊和漏诊,更多RM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主要就RM的病因、病理机制及血液净化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开拓临床医师对横纹肌溶解症的新视野,使其对RM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总页数】4页(P474-477)【作者】陈斌专;王妍春【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广州 51001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癫痫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症1例并文献复习 [J], 穆建琴;赵艳辉2.一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抢救与护理 [J], 王慧3.肺曲霉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J], 刘珏;汪震4.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合并凝血异常1例的报告 [J], 于艳芳5.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与横纹肌溶解症 [J], 韦湛海;吕海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检:
❖肌活检:50%的横纹肌溶解患者无肌肉损伤症 状,病理可见横纹肌组织部分肌纤维消失, 间质炎细胞浸润。
❖肾活检:当合并有ARF时,远端肾单位有肌红 蛋白管型形成;近端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 脱落;单克隆抗体EnVision法阳性。
肾活检
肌红 蛋白
并发症:
❖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 肌肉坏死使大量液体流到第三间隙,造成有效 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容量休克;
隙压力增高造成的神经肌肉缺血的局部表现; ❖ 挤压综合征是指直接创伤或缺血-再灌流所造
成的肌损伤的全身系统表现。
RM病因:非创伤性因素
❖ 过度劳累、过量运动; ❖ 肌肉缺血:包括全身性因素和肌肉局部创伤导致的肌肉缺血缺
氧; ❖ 过度的高温和低温刺激; ❖ 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及代谢性疾病; ❖ 遗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糖原和脂类代谢紊乱; ❖ 药物和酒精:最常见他汀类降脂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
RM治疗原则:
❖密切监测:观察肌肉疼痛、酸困乏力及发热 等症状及尿检、各项生化指标。
❖保守治疗:(纠正病因,缓解诱因,急性肾 功能衰竭的防治,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和其他并发症),
❖及时肾脏替代治疗:保守治疗效差或出现急 性肾功能衰竭。
RM治疗
一般治疗
血液净化
RM治疗
预防ARF
防治并发症
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 诊治进展
河南省人民医院 刘冰
Contents
1 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概况 2 R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3 RM治疗原则 4 CRRT治疗RM

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habdomyolysis, RM )
➢一系列因素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 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 致的横纹肌损伤。
生化测定
G.D. Giannoglou et al. /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18 (2007) 90–100
肌红蛋白与肌酸激酶的测定
G.D. Giannoglou et al. /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18 (2007) 90–100
▪ 肌损伤后细胞坏死溶解,释放钾、磷酸、乳酸、 肌球蛋白和肌酸激酶,经静脉回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造成高钾血症、酸中毒;
▪ 大量的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的直接损害以及造成 肾小管腔阻塞,引起ARF ;
▪ 潜在的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肾缺血,从而降低肾 小球滤过率。
急性肾衰竭(ARF)发生机制
Y.S. Chatzizisis et al. /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19 (2008) 568–574
❖ 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相继报道了中风、中毒 及感染等非创伤病因所致的 RM(NRM)。
❖ 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伤及 挤压综合征。
横纹肌解剖
病因
RM病因
创伤性 因素
非创伤 性因素
RM病因:创伤性因素
❖ 包括直接和间接损伤。 ❖ 创伤导致的RM曾命名为间隙综合征及挤压综合
征。 ❖ 间隙综合征指肢体因创伤或受挤压后骨筋膜间
Mb成为ARF重要预测因素
Shunji Kasaoka MD,et al.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10)
Contents
1 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概况 2 R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3 RM治疗原则 4 CRRT治疗RM
RM治疗
❖严密监护 ❖早期诊断 ❖及时干预
RM实验室检查
❖尿检:
❖ 颜色:淡红色或茶色, ❖ 潜血:阳性(通常3+~4+), ❖ 镜检:可见肌红蛋白管型或微量破碎的红细胞。 ❖ 尿液成分:肌红蛋白尿(放免法)。 ❖ pH:通常波动于5~6, ❖ 尿蛋白:阳性。
肌红蛋白尿的鉴别
病因 尿潜血
肌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 血尿
急性横纹肌 溶血 溶解
+
+
+
镜检红细胞 —

+
血清CPK升高 +


生化检查
❖ 肌酸激酶及其他肌酶(转氨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 均升高;
❖ 肾功能异常:SCr、BUN、UA升高,BUN/SCr早期升高, 后期降低;
❖ 电解质紊乱:高K+、低Ca+(早期)或高Ca+(后 期)、高P;
❖ 代谢性(乳酸)酸中毒; ❖ 血小板减少或DIC,白细胞升高; ❖ 急性肾功能衰竭:10%~40%患者合并ARF; ❖ 创伤性常伴有低血容量休克代谢紊乱及心脏受损。
纠正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
预防ARF
早期补液:
❖ 早期输注大量补液(生理盐水)对于预防肌红蛋 白尿引起的ARF至关重要。
创伤应激反应
缺血缺氧
横纹肌溶解
炎症反应 SIRS
缺血再灌注损伤
MODS
合并ARF与无ARF组的比较
Shunji Kasaoka MD,et al.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10)
ARF预测因素
Shunji Kasaoka MD,et al.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10)
伐他汀) 、毒品等; ❖ 感染:病毒(流感、单纯疱疹、EBV、柯萨奇及HIV等)和细菌
(军团菌、链球菌属、沙门氏菌属等)。
RM发病机制
Contents
1 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概况 2 R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3 RM治疗原则 4 CRRT治疗RM
RM临床表现
❖尿色异常(黑、红、或者可乐色); ❖重症肌无力; ❖病变部位肌肉退化; ❖无显著症状的虚弱,伴或不伴发热; ❖肌强直或疼痛(肌痛)。
并发症
❖ 炎症反应及MODS: 横纹肌溶解后,血清中TNF-α浓度增高,继之
IL-6等促炎介质大量释放,这些细胞因子和炎 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促进内皮损伤,导致机体炎症 反应的发生。
机体在横纹肌溶解后的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损 伤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病情 进一步发展为MODS。
RM基本病理生理
➢细胞膜完整性的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肌 红蛋白(Mb)、肌酸磷酸激酶(CPK)等酶类以 及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进入外周血液 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RM的认识历史
❖ 1881年Fleche首先报道了由于肌肉压迫所致的 RM
❖ 二次大战期间报道了大量由于外伤所致的RM, 曾称之为间隙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