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新课呢?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及法拉第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规律。

本节课我们就沿着前辈科学家的足迹,通过实验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索精神。

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热情。

新课教学【演示实验】动画模拟演示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教师用课件动画模拟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当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设问:还有没有其他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学生分组实验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说明实验目的;(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图;(3)学生按下表格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导体棒运动情况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静止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上下通过回顾初中知识,动画模拟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通过该探究实验,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冲突,学生初中所学:闭合电路的新课教学(4)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电流表表针是否偏转N极插入线圈N极静止在线圈中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插入线圈S极静止在线圈中S极从线圈中抽出实验结论:当磁铁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时,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当磁铁和线圈相对静止时,回路中无感应电流。

【探究实验2】模仿法拉第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说明实验目的;(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图;(3)学生按下表格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这里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做以下新的探究寻求真理。

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细致观察、严密推理、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

在教法上这里采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的再“立”奠定基石。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
是这样吗?
实验三:模拟法拉第实验
操作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表针的摆动情况 摆动
不摆动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触片滑动
摆动
开关断开瞬间
摆动
实验结论:即使大线圈与小线圈无相对运动,导体 不切割磁感线,但当小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大线圈 所在处的磁场变化,大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实验二: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开关闭合情况 开关断开
开关闭合
磁铁的运动情况 表针的摆动情况
插入瞬间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插入瞬间
不摆动 不摆动 不摆动
摆动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不摆动 摆动
实验结论:闭合开关,磁铁插入和拔出的瞬间,螺 线管中的每一线圈都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磁 铁停在螺线管中时,没切割磁感线,无电流产生。
结论:无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场运 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 了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 感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 要条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 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则:磁场和导体必须保持相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 条件。 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设计
本实验包括3部分: 1、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3、模拟法拉第实验 第1,2部分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开关,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课件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课件
分析出同时改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思维进阶
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 | 教学流程 | 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
实验一
切割无I感
实验二
变B有I感
实验三
变S有I感
实验四
变B和S无I感
磁感应强度和线圈面积同时改变有感 应电流吗?
分析出同时改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思维进阶
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 | 教学流程 | 教学策略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背景 | 教学目标 | 教学流程 | 教学策略
教教材材分析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1 划时代的发现
2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5
3 楞次定律
9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5
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9
6 互感和自感
22
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26
完善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教学背景 | 教学目标 | 教学流程 | 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
导体切割磁感线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实验一
切割无I感
实验二
寻找 “变化量”
实验三 实验四
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思维进阶
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 | 教学流程 | 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
导体切割磁感线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实验一
切割无I感
实验二
寻找 “变化量”
实验三 实验四
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思维进阶
核心素养
如何引导学生找到引起感 应电流产生的“变化量”
分析出 改变B
“切割” 分析出磁 进阶到 通量变化 “改变S”
物理观念、 运动与相
构建物理 互作用观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课题: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人教版版高中物理3-2第二节5页-9页)教学目的:1、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

2、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4、能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有关。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生基本掌握了感应电流的概念,对于磁生电也有基本的掌握。

从实验入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演示实验提问引导(约5分钟)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约30分钟)1、复习旧课磁通量(φ)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φ=B·S(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2、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

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案灵台一中于永锋一、设计思想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引到与操控;(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三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高三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高三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楞次定律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再者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知道右手定则并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4、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体会完整探究的过程及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从楞次定律到右手定则,理解从普遍到特殊的物理思想和演交流”栏目及一个例题,即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安排,这有利于思维连续,加深对难点的理解,拓宽知识应用的范围。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

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一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知识生成方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分析—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 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四、教学难点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五、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六、教学环节1、课堂导入教师活动:用右图装置演示产生感应电流,提问学生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

学生: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课堂讲授实验观察1: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学生: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观察2:模拟法拉第的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二、实验器材1500匝铜线圈1个、钕铁硼强磁铁一个、弹簧2个、红色和黄色发光二极管各4支、电流传感器1个、电脑、铁架台等。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教材演示实验与改进实验对比原实验存在不足:(1)磁性弱,线圈匝数少,指针偏转不明显,演示效果差,不便于后排学生观察。

(2)电流具体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关系不好确定。

(3) 指针偏转幅度与磁铁运动快慢关系难以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1)二极管取代指针,效果明显、有趣。

(2)便于观察,能够直观确定电流的方向。

(3)操作便捷,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数据。

四、实验原理(1)铜线圈与二极管组成闭合回路,当强磁铁穿过线圈时,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而可以从红、黄二极管的发光情况直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对磁铁振幅的调整,来控制磁铁运动的速度,再将线圈与数字化探究设备相连,由电脑绘制出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能从实验中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过程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学会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六、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探究磁铁运动对电流大小的影响七、实验方法和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一)第一步:断开开关,拉动磁铁,观察二极管现象:二级管都没有发光第二步:闭合开关,拉动磁铁,再次观察二极管,可以明显的看到红、黄二极管交替发光,且磁铁进入时,红灯发光,磁铁离开时,黄灯发光。

从以上两步实验现象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当开关闭合,磁铁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进一步分析可知,磁铁的运动,实质上造成的是线圈磁通量的改变。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磁通量及磁通量变化量的计算★1.对磁通量的三点理解(1)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

磁通量的正负不代表大小,只表示磁感线是怎样穿过平面的。

即若以向里穿过某面的磁通量为正,则向外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为负。

(2)若穿过某一面的磁感线既有穿出,又有穿入,则穿过该面的合磁通量为净磁感线的条数。

(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2.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计算(1)B与S垂直时:Φ=BS。

B指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线圈的面积。

(2)B与S不垂直时:Φ=BS⊥。

S⊥为线圈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有效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分解到与B垂直的方向上,如图所示,Φ=BS sin θ。

3.磁通量变化量的计算当B与S垂直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1)S面积不变,B改变,则ΔΦ=ΔBS。

(2)S面积改变,B不变,则ΔΦ=B·ΔS。

★磁通量的变化: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四种情况:B不变、S变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B变、S不变例:线圈与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B和S都变注意:此时可由ΔΦ=Φt-Φ计算并判断磁通量是否变化B和S大小都不变,但二者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例: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线框abcd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以ab为轴顺时针转90°到虚线位置时,试求:(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方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方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的方向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重难点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其应用★提出问题:“有电就有磁”,那么是不是“有磁就有电”呢?猜想一:有磁就有电猜想二:有磁不一定有电探究课题: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实验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结论:当导体棒左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导体棒上下平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材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研究,也是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将电磁感应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以及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对电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学生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

在能力方面,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在处理复杂实验数据和总结规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理解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产生的关系。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以及磁通量变化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2探究感应电流的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2探究感应电流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三个实验.本节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引入课题请一位学生拿一个金属探测器检查一下其他同学身上有没有金属,如果学生身上带有硬币、手表、金属框的眼镜等金属物体时,金属探测器上蜂鸣器就会报警,说明有电流流过蜂鸣器,那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设计意图):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本节主题。

(二)探究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粗细各一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体、导线若干。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猜想-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开始猜想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磁生电的实验方案,经讨论,最终确定三种方案。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导言】本节课主要探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形成机制,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规律;能够解释感应电流的形成机制。

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机制。

难点:解释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螺线管、电源、万用表等。

2.复习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3.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流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引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二、实验探究(30分钟)1.设计实验步骤:将螺线管接通电源,将电磁铁靠近螺线管,记录螺线管中感应电流的变化情况。

2.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规律。

三、知识总结(20分钟)1.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机制。

2.知识巩固:梳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运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实践操作结果,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学习体会,并向同学提出问题,促进学习效果加深。

人教版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说课稿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容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电磁感应现象,但认识较为粗浅,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做实验较感兴趣。

三、教法学法在教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讨论法,点拨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在学法上有合作探究法,观察实验、发现学习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具电流表、条形磁铁、线圈、螺线管、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六、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七、教学设计(一)导入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演讲中,碰巧在南北方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一枚小磁针,当电源接通时,小磁针居然转动了,听众中大概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但奥斯特却为这一发现感到振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奥斯特实验。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2.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一)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二)难点: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流程设计课题引入,学生预习→演示:切割磁感线→问题:哪些情况可能产生感应电流→进行试验:1.演示:模仿法拉第实验2.学生进行实验:磁铁插入线圈→分析论证:1.“S”变化2.“B”变化→归纳总结:“Φ”变化→进一步明确得出的结论→拓展应用教学方法本节以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切割磁感线演示装置、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组,条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展示学习目标2.课题引入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和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的电气时代。

那么感应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并回顾电磁感应、磁通量等知识。

(2)板书: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演示实验: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提出问题:还有那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其本质原因是什么?(2)演示实验:模仿法拉第的实验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③④通过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实验1和实验2都有感应电流产生,而实验2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之前知识有误?还是有其他原因?(3)分组实验:磁铁插入、拔出线圈实验①器材介绍④分组讨论、归纳⑤分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4)师生共同分析实验1、2、3,统一知识点①实验1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面积S发生变化②实验2与实验3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③教师引导,多媒体演示磁铁插入和拔出磁场,让学生将B、S结合起来,想到磁通量Φ④归纳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4.拓展应用课后问题与练习部分5.课本小结①实验观察:1、闭合回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2、模仿法拉第实验;3、磁铁插入拔出线圈。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示更加形象生动、 更立体直观、更容易观察,培 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加深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理解。
目录
分析论证 2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模拟演示, 推理论证
设计意图 在分析论证中让学生体会科学 研究的一般历程:猜想→实验 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分析论证。
N极插入
N极抽出
NS
S极插入
S极抽出
实验操作 N极插入线圈 N极静止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 S极插入线圈 S极静止在线圈中 S极从线圈中抽出
电流表表针是否偏转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更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细 致观察、严密推理、逻辑思维 等综合能力。在教法上这里采 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 的再“立”奠定基石。为下面 模拟法拉第实验做一个铺垫。
讨论交流
目录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S变化
探寻规律,得出结论
B变化
B变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寻找三个实验现象的 共同特征,尝试从本质上概括 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突破 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 悦、探究的乐趣。
目录
分析论证 1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模拟演示, 推理论证
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平行运动
G
切割运动
+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回顾旧知,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 思考,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开展 更加深入的研究。
目录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分组 实验1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内容分析学生通过上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磁体磁场、各种电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理解了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在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的资料中,又了解了法拉第通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自然会激发起同学们继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

对本节课中设计“研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相关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关键是要以“切割”为基石,以“磁通量”为跳板,找到“闭合电路内磁通量变化”这一电磁感应产生的根本条件。

本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物理规律。

在提出问题---动手设计---观察描述---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细致观察、严密推理、科学描述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②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③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粗略了解从电磁感应到发电机再到今天的电气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得出突出重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完全过程。

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归纳---交流反馈---形成理论---实践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
生条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新课呢?
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及法拉第十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发现“磁生电”的规律。

本节课我们就沿着前辈科学家的足迹,通过实验来探究产生
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索精神。

同时
激发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和探
究的热情。

新课教学【演示实验】动画模拟演示
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用课件动画模拟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当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产生感
应电流。

教师设问:还有没有其他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1)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说明实验目的;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图;
(3)学生按下表格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导体棒运动情况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静止
水平向右
水平向左
竖直上下
通过回顾初中
知识,动画模拟
实验,学生通过
观察实验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同时引发
学生的思考,使
学生产生新的
疑问,从而让学
生带着问题顺
利开展更加深
入的研究。

通过该探究实
验,使学生的新
旧知识产生冲
突,学生初中所
学:闭合电路的




(4)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电流表表针是否偏转
N极插入线圈
N极静止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
S极插入线圈
S极静止在线圈中
S极从线圈中抽出
实验结论:当磁铁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时,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当磁铁和线圈相对静止时,回路中无感应电流。

【探究实验2】模仿法拉第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说明实验目的;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图;
(3)学生按下表格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这里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做以下新的探究寻求真理。

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细致观察、严密推理、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

在教法上这里采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的再“立”奠定基石。

通过该探究过程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新 课 教 学
(4)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当回路A 中电流变化时,回路B 中才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特征,尝试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1)回路要闭合。

(2)穿过回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

实验操作 指针是否偏转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 开关闭合,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乐于探究、积极参与的团队精神。

通过讨论、交流成果,概括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在教法上这是继前面知识点“破”之后的再“立”,与前面的“破”遥相呼应。

A B
分析论证【实验1】闭合回路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
学生分析原因:
【实验2】闭合电路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实验:
学生分析原因:
【实验3】回路A中电流变化时,回路B中才有感应电流产生,
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比较
论证三个实验,
从不同中找到
共性,从现象发
现本质,达到知
识点的统一,加
深对产生感应
电流的条件的
理解。

在分析论证中
体会科学研究
的一般历程:猜
想→实验探究
→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让学
生在经历中感
悟科学研究的
一般方法,进而
来提升学生的
物理学科核心
素养。

(甲)(乙)
A B
回路面积变化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磁感应强度变化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分析原因:
【归纳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能力提升
【感应电流能否产生的判断思路】
【应用1】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弹簧线圈。

你能采取哪些措施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应用2】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 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平面与导线在同一平面。

你能采取哪些措施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总结感应电流能
否产生的判断思路,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
识,通过设置的两个应用让学生积极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线圈A 电流变化
线圈A 磁场变化
线圈B 磁通量变化
线圈B 产生感应电流
弄清回路内磁场
的分布及磁通量Φ
确定研究回路是否闭合
有感应电流产生
Φ变化
Φ不变
无感应电流产生




摇绳能发电吗?学生课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达到学会知识,善于运用知识的目的。





【思维导图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成功之处】
1、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思维认知冲突。

利用趣味实验“穿越电磁隧道”来引入新课,巧妙设置悬念,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