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品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解析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诗人的小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答案】C【解析】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和工具有关,选项A错误;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选项B是正确的;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
所以选项CD都是错误的。
思路分析: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和工具有关,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包括数字和单位。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
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答案】C【解析】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的小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以及关着的车门位置没有改变,所以相对于这些物体,苹果是静止的;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列车员苹果是运动的。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练习题 (8)-0717(解析版)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题 (8)一、单选题1.( ·盐城)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2.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A.1cm B.0.2m C.1.7m D.4.5m3.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A.跳远 B.跳高 C.铅球 D.长跑4.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转动B.雄鹰飞翔C.格桑花开D.枯叶飘落5.小明是即将毕业的中学生,下列对小明的相关估测正确的是:A.步行上学的速度约 4 km/h B.质量约为 600 kgC.正常体温约为 40 ℃D.身高约为 150 mm6.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7.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天宫二号”B.太阳C.“长征七号”D.“天舟一号”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 v乙D.无法确定9.下列单位换算错误的是()A.1h=60min B.1mm=1000mC.1m/s=3.6km/h D.90min=1.5h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8s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C.甲同学的速度是1.25m/sD.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1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A. B.C.D.12.暑假期间,小敏和小明到观音湖游玩,他俩坐在游艇内航行在平静的湖面上,若说小明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小敏C.岸边的行人D.小明1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明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C.小明以旁边的列车作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D.旁边列车的行驶方向为向小明身后的方向1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57cm、3.58cm、3.59cm、3.58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3.57 cm B.3.58 cm C.3.585 cm D.3.59 cm15.下列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D.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刻度尺甲、乙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是_____cm和_____cm。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之答禄夫天创作《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同步练习1.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不同,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3 m,分度值1 mm2.下列关于误差和毛病的理解,正确的是( )B.误差和毛病,只要我们认真丈量,都可以防止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成能防止3“”μμm相当于( )×10-2×10-3m×10-6×10-9m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6.图中手表所暗示时刻为时分秒.7.一名年夜意的同学在丈量记录中忘记写上了单元,请你帮他填写上合适的单元: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3;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8.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5元硬币纪念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丈量该硬币的直径,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测得硬币的直径是cm.《第2节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2.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3.小刚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4.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边的乙车中的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5.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如图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与“天宫一号”对接图.此时以“神舟”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6. 11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胜利发射升空,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的,达到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这时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7.端五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河岸观看划龙舟角逐.发令枪响,几只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在加下划线的句子中龙舟所选择的参照物是.8.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和.《第3节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1.长跑运带动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年夜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带动B.羚羊、汽车、运带动C.运带动、汽车、羚羊D.运带动、羚羊、汽车2.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1.2 cm/sB.1.2 m/sC.12 cm/sD.12 m/s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暗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6.2013年12月14日晚9点10分,“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胜利.探测器从距月面15 km处实施动力下降,相对速度将从 1.7 km/s 逐渐减为0,继续时间约12 min.探测器在动力下降阶段相对月球的平均速度是m/s=km/h.7.如图所示,比力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纳相同比力的方法.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搭车达到目的地时的车资发票的部份内容.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几多?(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几多?(3)若出租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则所通过的路程是几多?《第4节丈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年夜的是( )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丈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动身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4.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m.为了保证丈量结果比力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需控制步行不变.5.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图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m/s.6.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丈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2)小明用停表丈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同步练习参考谜底1.【解析】选 D.本题考查长度的丈量——刻度尺的选取.长度丈量要求被丈量值禁绝超越量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据生活知识知人的身高一般小于2 m,故选D.2.【解析】选 D.误差是丈量过程中丈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分歧,是不成防止和消除的,只能减小;毛病是不遵守丈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防止的;选用精密的丈量仪器、认真丈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成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3.【解析】选 C.本题考查长度的单元换算.因为 1 m=106μμ×10-6m.4.【解析】选 A.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故B错;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D错;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中丈量方法正确,且已估读,C中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对,C错.5.【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丈量.用刻度尺丈量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是否磨损、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应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此刻度尺的一年夜格暗示 1 cm,一小格代表 1 mm,物体的左边正对零刻度线,右边正对 2.5 cm 刻度线,估读其下一位为0,故物体长度为2.50 cm.谜底:1 mm 2.50(2.49~2.51均可)6.【解析】短粗指针为时针,指示在10处,即为10时;长粗指针为分针,指示在2前面小格处,即为9分;长细指针为秒针,指示在8后第一小格处,即为41秒.谜底:10 9 417.【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0 m即16.0 dm,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 2 mm,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 4 cm.谜底:dm mm cm8.【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丈量方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两个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故分度值为1 mm.硬币的起始刻度在1.00 cm处,末端刻度在 4.00 cm处,故硬币的直径为 4.00 cm-1.00 cm=3.00 cm.《第2节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参考谜底1.【解析】选 D.本题考核对机械运动的理解.飞机升空,飞机的位置在发生变动,属于机械运动;小船顺流而下,小船的位置在发生变动,属于机械运动;卫星绕地球转动,卫星的位置在发生变动,属于机械运动;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不是位置的变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D.2.【解析】选 C.本题考核对参照物的认识.本题研究对象是人,人相对所乘坐的游艇没有位置变动,以黄河水、迎面驶来的游艇、岸边静止的任何物体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动,故以乘坐的游艇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3.【解析】选 D.物体的运动与否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若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动,则说明物体是运动的;题目中小丽与小刚等车,则小丽与小刚、路灯、路边的树木都是相对静止的,相对驶来的校车位置发生变动,是运动的,故选D.4.【解析】选 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向前运动的,A正确;若以乙车为参照物,驾驶员是静止的,B毛病;乙车停放在路边,以路灯或空中为参照物,乙车驾驶员也是静止的,C、D毛病.5.【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的描述.“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它们之间的位置坚持不变,相对静止.谜底:静止6.【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和运载火箭还没有分离,即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静止的.达到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探测器逐渐远离运载火箭,故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探测器是运动的.谜底:静止运动7.【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相对性.题目中龙舟在远离河岸,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所以参照物是河岸.谜底:河岸8.【解析】本题考核对参照物的认识.山相对所乘坐的船有位置变动,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山相对空中没有位置变动,以空中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谜底:船空中《第3节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参考谜底1.【解析】选 C.运带动的速度v===10 m/s,汽车的速度v=54 km/h=()m/s=15 m/s,故三者速度从小到年夜的排列顺序是运带动、汽车、羚羊,选C.2.【解析】选 B.本题考核对速度的估计.人步行的速度年夜约是1.2 m/s.A和C项速度太小;D项速度太年夜,人的步行速度达不到.故选B.3.【解析】选 C.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沿直线运动,且速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B、D的速度是改变的,而C的速度是不变的.故选C.4.【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年夜小不变,方向也坚持不变的一种运动形式.A图中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 错.B图中人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相等,间隔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C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里,人与人的间隔越来越年夜,人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毛病.D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里,人与人的间隔越来越小,人可能做减速运动,故D毛病.5.【解析】选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速度的年夜小可以由公式v=求出,但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由于速度是定值,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选C.6.【解析】t=12 min=720 s,s=15 km=15 000 m;v===20.83 m/s=75 km/h谜底7.【解析】本题考查比力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我们通常有两种方法比力:一是相同路程比力时间;二是相同时间比力路程.图中是通过比力相同时间内谁跑在前面来判断谁跑得快.故采纳相同时间比力路程的方法.谜底:时间路程8.【解析】(1)t=10min(2)s=6000m,t=10min=600sv===10 m/s(3)s1=vt1=10m/s×1800s=18000m谜底:(1)10min(2)10m/s(3)18000m《第4节丈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参考谜底1.【解析】选 B.本题考查计算平均速度.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带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年夜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 2.【解析】选 A.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年夜的物理量进行丈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越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按时间较好,故应选A.3.【解析】选B.由题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B.4.【解析】本题考查计算平均速度.小华步行速度为v===1.25m/s;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s′=vt′×20×60s=1500m.根据公式s′=vt′知,为了保证丈量结果比力准确,除计时t′准确外,还必需控制步行速度v不变.谜底:(1)1.25 (2)1500 速度5.【解析】由题图可知,在20s内蜗牛爬行了:s=3.20cm-1.00cm=2.20cm=0.0220m,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10-3m/s.×10-36.【解析】(1)由题图可知,一块地砖长度为60.00cm.(2)由题图可知,运动的时间为20s.(3)因为s=30×60.00cm=1800cm=18m,小明步行的速度v===0.9m/s.。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
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时间t/s路程s/cm00412824123616482060(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
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答案】svt=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
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小 C【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通过的路程s=s 2-s 1,则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21v s s s t t-==;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s t =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 .s-t 图象,路程s 不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 不符合题意.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 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v-t 图象,速度v 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最新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________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________m/s;(4)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vt=小便于准确定位、计时 4.00 0.3 小【解析】【分析】【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svt=;(2)[2]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4][5]由图示可知s AB=10.00dm-6.00dm=4.00dms AC=9.00dmt AC=15∶35:23-15∶35:20=2s=3sAC段的平均速度9.00dm3dm/s0.3m/s3sACACACsvt====;(4)[6]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v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点睛】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停表svt小长 0.29 变速【解析】【分析】【详解】(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20.8m===0.29m/s2.8ssvt(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图中AB 段的路程s AB =______cm ,如果测得AC 段的时间t AC =2.5 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_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 ,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B 点静止释放。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物理机械运动专题测试题含答案.doc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物理机械运动专题测试题含答案大家在初中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大家认真掌握,掌握之后在课下要做相关的试题进行巩固,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物理机械运动专题测试题含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利用这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学完长度测量后,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 184毫米B. 18.4毫米C. 1.84分米D. 184.0毫米2. 中学生的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 )A. 1㎜B.1cmC. 1dmD. 1㎡3.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4.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 鞋的尺码36 37 38 39 40光脚长度230 235 240 245 250A. mB. cm C . nm D. mm5.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的误差原因有( )A. 刻度尺的刻度没贴近被测物体B. 刻度尺放得不正C. 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 刻度尺热胀冷缩6. 旅客乘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6题图7题图7. 如图所示为A. 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 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 B都做变速运动8.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B.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只能选地面为参照物C.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可以选任何物体为参照物,包括欲研究其运动的物体本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解析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实验探究题训练(一)1.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O点开始的路程s/m00.3 1.2 2.7 4.8(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成正比,表达式为: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2.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3.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 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选填:A、B)(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
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2.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3.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A.在010s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C.在015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D.在010s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s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2s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C.0-4s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D.0-4s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5m/s5.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刻度尺B.天平C.量筒D.弹簧测力计6.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 .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 ,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 ,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 ,通过比较可知( )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1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2v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221v v v - B .钢轨的长度为1221v v t v v -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121v v v - D .钢轨的长度为(v 2-v 1)t1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A .来来往往的行人B .迎面而来的车辆C .他所骑的电动车D .街道两边的房屋二、填空题13.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题 计算题 专项训练(附解析)
第1章机械运动计算题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2.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每隔相等时间拍摄一张照片)研究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的有关问题。
如图1是他们某次实验时拍摄的频闪照片。
(1)下列四个图象中(如图2),一定不能反映小物块运动情况的是。
(2)要使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3)只用秒表和刻度尺也可测出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时某段距离的平均速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选填“大”或“较小)些。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物块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若小物块在上半段路程、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则小物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
(2)该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4)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最新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 较小小于加速337.5s
【解析】
【分析】
(1)实验的原理是 。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2]又因为测得时间t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答案】 小40.00.32不可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AB段的路程是
=80.0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0cm=40.0cm
[4]AC段的路程是
=80.0cm=0.8m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训练卷(解析版)
平均速度。
二、选择题
13.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 70( )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1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在
通过的路程。
1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交通运输中常用
第 1页(共 23页)
做单位;1m/s
=
km/h。
1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是
的,因此,只能用
表示它某段路程(或
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从速度公式 v= 可知,测出了
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
第 7页(共 23页)
【解答】解:1h=60min=3600s,1min=60s。 故答案为:60;3600;60。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 的运算就可解答。 6.(3 分)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可以通过尽量选用精密 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我们常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这就是误差;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 消灭误差。 【解答】解: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通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 差。 故答案为: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 握。 7.(3 分)物理学中把 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主要看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解答】解: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 运动。 故答案为:物体位置的变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于机械运动的理解,属基础知识。 8.(3 分)要确定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预先必须选定 参照物 ,对不同的参照物,同 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是 不同 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分析】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因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在研 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要先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物体相 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变化,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 被研究物体就是静止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不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度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若图中秒表每格为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sv t= 刻度尺 秒表(停表) 较小 变速 0.2 大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于需要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公式sv t=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2][3]根据实验原理知道,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由于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减小,即速度越来越大,所以,是变速直线运动。
(4)[6]由图知道, 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是5s ,距离是1m ,所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m ==0.2m/s 5ss v t =(5)[7]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s v 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大。
2.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单(摘要)。
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_______(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含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3.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015s~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4.如图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A.甲和丁B.甲和乙C.乙和丙D.丙和丁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D.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6.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7.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有()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m/s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①对B.只有①和②对C.只有④对D.①②③都对,④不对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9.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含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55m B.25m C.15m D.5m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4.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5.如图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A.甲和丁B.甲和乙C.乙和丙D.丙和丁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A.1∶2B.2∶1C.9∶8D.8∶98.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0.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3.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4.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D.乙的速度始终为4m/s6.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9.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10.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11.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3.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A.2m/s B.3m/s C.4m/s D.5m/s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A.B.C.D.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5m/s B.6m/s C.6.25m/s D.7m/s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 v v =甲乙D .无法确定7.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B .AB 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CD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D .汽车在4h 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 8.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 .刻度尺B .天平C .量筒D .弹簧测力计 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经过6s ,甲在乙前面1.2m 处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D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A .7~20 s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 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 s ,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12.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
(6)AC段平均速度v,路程为s,时间为t, 由vst=得,tsv=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 ,路程为2s,时间为t1,由vst=得,t11122ssv v== ,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为2s,时间为211t 2ss t t v v =-=-,由v s t= 得,v212112222s svv s s t v v v v ===--. 点睛:求v 2的表达式,推导过程较难,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坡度;(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s 。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sv t= 较小 小于 加速 337.5s 【解析】 【分析】 (1)实验的原理是s v t=。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4)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4]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4)[5]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偏向“6”一侧,说明大表盘的读数应读大于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00s+37.5s=337.5s3.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8.4cm。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①③纸锥的平均速度v/(m·s-1)8.4②④(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 0.84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 [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H=8.4cm 10=84cm=0.84m,故①和②应填: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0.84;[3][4]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记录从A到G的下落时间,单位s,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 曝光一次,从A到G共曝光6次,故从A到G的下落时间为:t=0.25s⨯6=1.5s;故③和④应填: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2)[5]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加速后匀速。
4.如图甲所示,小明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发现气泡运动得较快,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大。
如何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坡角α∠有关于是小明课后找了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坡角有什么关系”。
得到的数据如下(玻璃管内径8mm,气泡通过路程为80cm,玻璃管内液体为水):表一气泡大小1cm坡角时间/s速度/cm·s-1实验序号115°14.80 5.41230°13.10 6.11345°14.70 5.44460°17.70 4.52590°32.40 2.47表二气泡大小2cm坡角时间/s速度/cm·s-1实验序号615°22.47 3.56730°14.84 5.39845°12.16 6.58960°13.77 5.81(1)实验中,小明将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高,如图甲所示。
为了完成实验,他还需要的器材有量角器、秒表、滴管、棉线和________;(2)计时的起点“0”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原因是_______;(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坡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4)分析表中第________(填表中实验序号)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
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类比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5)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2cm,坡角大小应为_________(5°/45°/90°);请你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刚开始时气泡不是匀速运动气泡大小一定,随着坡角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1、6、11(或2、7、12或3、8、13或4、9、14或5、10、15)控制变量法5°液体种类【解析】【详解】(1)[1]因要研究气泡的运动快慢的特点,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所以要用到刻度尺;(2)[2]气泡由玻璃管的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因刚开始时气泡不是匀速运动,计时的起点“0”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3)[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大小一定的气泡,随着坡角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4)[4][5]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坡角大小不变,只改变气泡大小,故分析表中第1、6、11(或2、7、12或3、8、13或4、9、14或5、10、15)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
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5)[6]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2cm,由表二数据可知,坡角大小应为5°;[7]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或者玻璃管粗细)有关。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此实验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有_____和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陡”或“缓”)些;(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 。
(填“大”或“小”)。
【来源】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刻度尺秒表缓大【解析】【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2][3]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5] 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
6.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