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这首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野望唐代: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通:唯)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译文西山白雪皑皑重兵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身心遥。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无法忍受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

注释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城,一作“年”,一作“奇”。

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日:一作“自”。

鉴赏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

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古诗鉴赏《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野望原文译文及诗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野望》原文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古诗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早春野望唐代:王勃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译文及注释「译文」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

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注释」①旷:空阔。

②潮:定时涨落的波涛,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③岫(xiù):山峰。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有“云无心而出岫”之句。

④边亭:报警的烽火台,晋张景阳《杂诗十首》有“长镑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高宗乾封年间(666~667年)客居巴蜀时。

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

赏析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

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

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

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后两句诗突出“他乡”二字,在天长地阔的春光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此情此景类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三、四句进一步写远望,特意点出“他乡”,后边才有了驿道“长亭”以及柳和花。

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时节,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时节,何况又在早晨。

诗写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

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漂泊他乡,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思乡之情越发强烈,不禁发出春将归去,而人无归期的感叹。

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王勃的诗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十分明显。

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

[2] [4]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

王绩《野望》译文《野望》鉴赏及赏析

王绩《野望》译文《野望》鉴赏及赏析

王绩《野望》译文《野望》鉴赏及赏析《野望》是由王绩所创作的,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野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野望》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野望》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野望》简要赏析

《野望》简要赏析

《野望》简要赏析一、原文:《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翻译:黄昏时分我在东皋四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家。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隐居的贤者。

三、注释:①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②徙倚:徘徊,彷徨。

③落晖:落日。

④相顾:相对。

顾,看。

⑤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所以古时用“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秋天黄昏,诗人在他隐居的地方登高遥望,徘徊不定,思潮起伏,感慨万端。

前四句写出了傍晚秋夜的静幽景色:远处无依无靠徘徊不定,近处高低起伏的山树染上了秋天的色彩;苍茫的山下夕阳已逐渐沉落,牧人驱赶着牛群归去,猎人带着猎物回家。

诗人在此背景下又远望空旷的原野,写下了最后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看到这一切,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感慨自己与他们一样孤独、寂寞。

最后两句情景交融,使全诗更富于秋天的浓烈气息。

《野望》是唐朝诗人王绩的一首经典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优美的艺术手法、深刻的诗意与内涵、精炼的语言表达和特殊的创作背景,历来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简要赏析。

1. 主题思想:《野望》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惆怅无依的情感,以及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野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2.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

通过深秋山野的萧瑟、孤寂之景,诗人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具美感,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杜甫《野望》翻译与赏析

杜甫《野望》翻译与赏析

杜甫《野望》翻译与赏析杜甫《野望》翻译与赏析野望杜甫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释⑴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

曾(céng)阴:重叠的阴云。

曾,层。

⑵兼:连着。

天净:天空明净。

⑶迥(jiǒng):远。

⑷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⑸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这两句写秋日的景色——树上的黄叶已很稀疏,经风更加纷纷落下;太阳在远处的山后西沉,大地显得萧疏、沉冥。

枝枯叶脱,山高日落,景象萧疏,沉冥昏暗,此秋日傍晚之景象。

诗句寓诗人羁旅愁苦之心境。

参考译文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赏析《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气氛,融入作者深沉的哀痛之感,含蓄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

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第一句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

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是写景。

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

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

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

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

“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

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绩的《野望》可是一首很有韵味的诗呢!咱们先来看看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我想起有一次自己在山顶看日落,那种景色和诗人描述的薄暮时分特别像。

当时,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云彩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特别壮观。

而我站在那里,心里也有点儿迷茫,就像诗人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一样。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这画面简直太美啦!我记得有一年秋天去郊游,走进一片树林,每棵树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或者红色,风一吹,落叶纷纷飘落,那情景就像一幅画。

而远处的山,在夕阳的余晖下,轮廓变得格外清晰,那种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感觉,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日子,傍晚时分,就能看到放牛的伯伯赶着牛儿们慢悠悠地回家,牛儿们偶尔还会发出“哞哞”的叫声。

有时候也能碰到打猎回来的叔叔,他们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却感到孤独,没有相识的人可以倾诉。

这让我想到自己在陌生的城市里,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那种孤独感有时候真的让人挺难受的。

接下来咱们看看翻译:在黄昏的时候,我站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笼罩着落日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我左右看看,没有一个相识的人,于是长声歌唱,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诗的开头两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一种迷茫和彷徨的情绪开篇,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1、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2、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3、秋色:一作“春色”。

4、落晖:落日。

5、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6、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7、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

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二句以抒写情性为主。

"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杜甫《野望》鉴赏《野望》译文及赏析

杜甫《野望》鉴赏《野望》译文及赏析

杜甫《野望》鉴赏《野望》译文及赏析《野望》是由杜甫所创作的,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野望》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野望》唐代: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通:唯)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译文西山白雪皑皑重兵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身心遥。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无法忍受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

《野望》注释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城,一作“年”,一作“奇”。

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日:一作“自”。

《野望》鉴赏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

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唐代: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翁卷《野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翁卷《野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翁卷《野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翻译】: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秋天的山水,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

描写,是人人碰到过的实事,平时谁也不注意,却被诗人捕捉住,放入诗中,显得是那么的有趣味。

这么一写,又照实了上两句的风景:因为是秋天,水特别的清,所以说“冷晴湾”;因为晴,山才投以浓郁的影子,在清水中格外地分明。

而这些山,就是上面说过的“无数峰峦”。

同时,诗以“忽”字领句,与出句的“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的欣喜。

这时候,诗人的心也就随着山与水的交融而深深地陶醉了。

永嘉四灵的山水诗就是这样空灵透脱、一波三折,寥寥数笔,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近来不少评论家说他们的诗空虚,没有现实内容,恰恰忽略了赞叹山水美本身也是现实内容丰富的表现。

【阅读训练】: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二语文《野望》

初二语文《野望》

初二语文《野望》一、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作者三、字词注释1.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2. 薄暮:傍晚。

薄,接近。

3. 徙倚(xǐ yǐ):徘徊,来回地走。

4.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5.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6.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诗句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五、诗歌赏析(一)整体意境1. 首联-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开篇以平淡质朴的叙述,点明时间(薄暮)、地点(东皋)和事件(望)。

“徙倚欲何依”则写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彷徨苦闷,他像一只失群的孤鸟,不知飞向何处,在这薄暮时分,孤独地站在东皋之上,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惆怅、孤寂的基调。

2. 颔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树林和山峦,描绘出一幅萧瑟、静谧的秋日傍晚图。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枯黄的颜色,每一座山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之中。

“皆”和“唯”两个字,强调了秋色的普遍性和落日余晖的唯一性,这种景色看似平静,实则蕴含着诗人内心的落寞。

3. 颈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一联由静景转为动景,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常见景象。

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村庄,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这些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然而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更衬托出他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4. 尾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在这荒郊野外,周围的人都与自己没有共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于是他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长歌当哭,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野望王绩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野望王绩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野望王绩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野望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王绩注释:【1】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3】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4】依:归依。

【5】秋色:一作“春色”。

【6】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7】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8】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9】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10】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野望王绩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野望王绩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野望》杜甫译文译文

《野望》杜甫译文译文

《野望》杜甫译文译文【译文】: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全诗】: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赏析】: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

“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南浦,南郊外水滨。

清江,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的事。

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 南浦清桥”是近望之景。

“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

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1]新晴:初晴。

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2]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

[3]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4]郭门:外城之门。

郭:外城。

[5]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6]农月:农忙季节。

[7]倾家:全家出动。

事南亩:在田野干活。

事:动词,从事。

[7]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翻译: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评析《新晴野望》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野望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野望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野望翻译和原文及注释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4]原文:野望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

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

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

相顾无相识⑺,长歌怀采薇⑻。

[1]注释⑴东皋(gāo):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的余光。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相顾:相视;互看。

⑻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通之弟。

常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

后弃官还乡。

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诗歌鉴赏】翁卷《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翁卷《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翁卷《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翁卷《野望》原文一天,秋天天气寒冷,阳光明媚。

远近有无数的山峰。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野望》翁卷札记、一天:指满天。

2.阳光湾:阳光普照的水面。

3、野水:郊外的水。

翁娟《野性的希望》的翻译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翁娟狂想曲赏析《野望》是南宋诗人翁卷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秋天的山水,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

此诗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

诗的第一句写道,满天的秋景给阳光明媚的海湾带来一丝寒意。

这句话非常笼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个秋日》自然让人想起了萧瑟的秋风、清澈的湖水、飘落的黄叶,甚至是昨天刚刚停止的连绵不断的秋雨和今天放晴的秋日。

“一天”这个词将风景无限扩展,这与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季节特征相结合。

秋天充满了眼睛,然后“冷”这个词会把感觉推入其中,把寒冷的景象变成寒冷的感觉,诗意会更加丰富。

第二句话与主题有关吗?看第一句是关于秋天的风景。

这句话是关于山的,但它也包括远近重叠的山,这首诗具有泥泞的写作性质。

在秋天的天空中,看着群山,许多晋人看着群山,感叹美丽风景的意义,这显示了作者陶青山水画的主旨。

最后两句,一句是水,另一句是山。

这里有许多青山,你可以看得很清楚,玩得很开心;绿色的水面铺着瓷砖,很难看到全景。

这有点不够。

诗人从下往上看。

当他看得够多的时候,他有了从上到下观看和欣赏碧水全景的想法。

于是诗人悠闲地爬山。

当我到达山顶时,我低头看了看山下的秋水。

我没想到我看到的主要场景不是水,而是水中青山的倒影。

这种粗心的描述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事实。

通常没有人注意到它,但它被诗人捕捉并写进诗中,这很有趣。

就这样,前两句话的风景是真实的:因为是秋天,水特别清澈,所以被称为“寒冷阳光湾”;因为天气晴朗,山上投下了强烈的阴影,这在清澈的水中是明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上元二年,761)。

文学
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和锦江。

西山主峰终年积,因此以白雪形容。

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他叹息说:我
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意识是很强烈的。

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的事。

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

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

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

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

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

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历代评价
《瀛奎律髓》: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

唐人无能及之者。

《直解》:涕泪多端,更有不能忘情者。

《唐诗训解》:谓出自家衷臆,妙在真处,然一身只以供多病而不以报圣朝,则天涯涕泪,岂徒以哭吾私。

《唐诗镜》:后四语率怀摅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梅鼎祚曰:铿然苍然,有韵有骨。

周秉伦曰:第四句,悲语;第六,忠念。

《初白庵诗评》:中二联用力多在虚字,结意尤深。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首沉郁。

许印芳:起句排对,杜律多此。

《茧斋诗谈》:前六句先写情事索漠,末乃云: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触目感伤,言简意透。

《唐诗贯珠》:五、六承四而下,结出野望,自有一种大方浑融之气。

起用对偶、对仗亦工。

供字妙。

《唐宋诗醇》:孙仅所云: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嗷万窍,此类是已。

流连光景、何足语此!
《读杜心解》:国患家离,两两系心。

三城戍,提忧国,万里桥,提思家。

三、四顶次句,思家之切也;五、六,顶首句,忧国之忱也。

题中望字意,皆暗藏在内。

七,点清,八,总收。

《杜诗镜铨》:思家忧国,首二并提,起势最健(西山白雪二
句下)。

沈著(海内尘二句下)。

李云:可称高浑。

顾况《湖南客中春望诗》: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全袭杜语。

《唐七律选》:毛奇龄云:风景不殊,而人事异也。

李因笃云:可称高浑,前四句第五字皆数目相犯,学者宜忌。

《历代诗法》:笔意流动,亦复凄凄恻恻。

《昭昧詹言》:此诗起势写望而寓感慨。

中四句题情,三、四远,五、六近;收点题出场,创格。

此变律创格,与支离东北同。

读此深悟山谷之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