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名词解释题3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特定地区内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涵盖现实生活中的方言、饮食、服装、建筑、艺术、习俗、信仰等各个方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
地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集合,它是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融合中沉淀而成的。
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
在中国这个拥有丰富地域文化的国家里,地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显得尤为突出。
以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饮食文化为例,南方人喜食米饭和米面制品,口味偏甜,而北方人则以面食和五谷杂粮为主食,口味偏咸、辣;南方人喜欢吃米酒、米醋,北方人则喜欢喝白酒。
这些饮食差异既来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也体现了当地民众的饮食习惯和品味偏好。
地域文化还可以通过建筑风格来展现。
例如,中国南方水乡的传统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灵活、精巧,富有浓厚的江南风情;而中国北方建筑则以砖木结构为主,庄重稳重,体现了北方人的豪放和坚毅。
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地域性的气候、环境和木材资源差异,也表达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情感。
地域文化还可以在民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找到。
例如,中国北方冬至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团圆和美满;而中国南方冬至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这些习俗和节日既与地域的农耕和气候背景有关,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它是各地人民生活方式和智慧传承的结晶,也是推动地域发展和交流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得到了空前的便利,人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和感受其他地区的文化魅力。
总之,地域文化是一种特定地区内形成的文化特征,它涵盖了语言、食物、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的、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特色的文化群体所共有的文化特征。
它是地理因素、历史传承以及地域特色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地方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
地域文化通常包括语言、习惯、信仰、音乐、风俗、节日等多个方面,既是地方人们与生俱来的内在认同,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一、地理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的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上存在着独特的差异。
例如,山区地区的居民因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出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山地文化,如南方的梯田文化和北方的露天烧土斗田文化。
而沿海地区由于海洋资源的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渔耕文化。
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达。
如藏区的藏式建筑以寺庙、宫殿为主,其特色在于布局严谨、色彩鲜艳,彰显着藏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二、历史传承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历史传承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的传承和演变使得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以中国西安为例,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丝绸之路的沿线贸易往来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融合,影响了西安独特的地域文化。
西安的历史建筑、艺术品和文学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古代特色。
三、地域特色对地域文化的塑造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地域文化。
地域特色包括气候、地形、民族风情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
例如,阿拉伯地区是沙漠地带,在沙漠环境下,阿拉伯人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文化。
这种文化在建筑、服装、美食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达。
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传统地域文化可以通过教育、传统节日、口述传承等方式得以保留和发展。
同时,新的环境和外部文化输入也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例如,中国的春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都有许多地方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地域文化形考参考答案
2014福建地域文化形考3参考答案
上杭Yingzi
一、名词解释(20分)
1.神话
答: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幻想故事。
是民间文学中最古老体裁之一,是古人对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的反映和折射。
2.?雾峰林氏大宅
答:位于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的,分为顶厝、下厝、莱园三大部分,下厝创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为清朝福建陆路、水陆提督林文察的宅第,面宽十一开间,分前后五进的宫保第,画栋雕梁,富丽堂皇,墙上和花窗嵌有青石平雕、浮雕、人物、山水、花鸟,与精美的木雕、漆雕、砖雕、灰雕交相辉映,为台湾最大古民宅之一。
二、(?80 ?分)?请概括闽台谚语的类型与特征。
答:(1)关于人生
关于人生与天理这方面的俗谚,大都是来自人民的生活经验与对生命的看法。
内容包括:人生、家庭人伦类、教育孩子的谚语、家庭人伦、朋友关系。
(2)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家教、勤俭
(3)关于谋生
闽南话里面也有一些关于谋生方面的闽南谚语。
闽南地区,特别是台湾很多人靠海为生,因此,形容渔民们工作的俗谚也就特别多。
(4)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
在闽南、台湾还有一类的俗谚,是与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这些俗谚大部份都具有相当浓厚的乡土色彩,从这些俗谚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的生活情形。
谚语不仅和生活相关联,更是农民们耕作的指标。
谚语是农民们长期看天吃饭所得来的经验与智能,是闽南、闽西、台湾谚语的精髓。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和传统,它是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地域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地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因素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北方以热爱面食、讲究礼仪等为特点,而南方则以米饭、水乡文化等为代表。
这种多样性使得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 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区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都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西藏地区的文化与佛教密不可分,这与佛教在该地区的广泛传播有关。
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其独特性的重要来源。
3. 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不同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活方式。
例如,海边城市的居民常常以海鲜为主食,而山区人民则以农作物为主食。
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1. 经济发展地域文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域文化的特色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独特竞争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例如,云南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地域文化也可以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的重要标志,促进地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
2. 社会凝聚力地域文化对社会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域文化是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和认同,它能够让人们感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加强地区居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传统价值观念地域文化传承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地区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江南地区的文化强调礼仪和人情味,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了当地人民的待人接物方式和人际关系。
地域文化 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特征。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由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风俗等多个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地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象征。
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往往有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而山区地区则更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地理环境还会影响到地区的饮食文化,例如,江南地区以米饭、鱼虾为主食,而北方地区则以面食和猪肉为主。
历史背景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都会对地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长江流域的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历代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西南地区的文化则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色。
历史背景还会影响到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兵马俑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民族风俗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
这些民族风俗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例如,西藏地区的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传统服饰、舞蹈和音乐都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广东地区的汉族人民则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例如,广东菜和岭南文化都是广东地域文化的代表。
地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和认同。
地域文化是人们与土地的情感纽带,它代表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无论人们身在何处,地域文化都是他们心中的一片故土,一种精神归属。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也能够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形态和特征,它是由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民族风俗等多个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地域文化的专业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的专业名词解释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和表现形式的文化体系。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的背景和形成过程地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地方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历史和地理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为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不同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例如,山区地域文化注重农耕文化和土地的敬畏;海岛地域文化则与海洋资源、渔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语言、习俗、信仰、建筑、艺术、饮食、服饰等。
这些特征是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
1. 语言:地域文化中的语言体现了地区居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每个地方的方言、口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2. 习俗:地域文化中的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礼仪。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在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3. 信仰:地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体系。
例如,印度教在印度是主要宗教,对该国的文化影响深远。
4. 建筑:地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往往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
例如,中国南方的水乡古镇以水上建筑为主要特色,而西方城市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现代化与功能性。
5. 艺术:地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地区居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积淀。
6. 饮食:地域文化中的饮食特色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的传统菜肴和餐桌礼仪体现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7. 服饰:地域文化中的服饰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气候环境和社会地位。
例如,中国的汉服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三、地域文化的意义和保护地域文化不仅是地方居民的文化认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三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
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
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
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
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名词解释
1、 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活动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山戎、猃狁、鬼方、林胡、楼烦等。
先秦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诸奴隶制王朝的接触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而与南方地区的楚国婚姻关系的存在则说明当时河套地区的诸少数民族的社会影响力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这也显现出河套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占据河套文化发展的主动地位。
9、 河套文化:产生于河套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中心,向西可以抵达银川一带,向东与山西省接壤,南跨黄河包括今鄂尔多斯,北依阴山山脉。河套文化包括河套地区所产生的一切社会人文现象。河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色;共同构建起胡汉交融的文化体系;文化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特点。
3、 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地域文化作业(4)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填空题1、据地质学家研究,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 大陆 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东山陆桥” 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
P1-22、春秋至秦汉时期,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文身,他们不少人迁徙到时台湾岛,成为台湾 高山族 族的祖先。
P7 3、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的第一次是隋炀帝时期武贲郎 陈棱 从台湾掳回数千人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
此人被后世奉祀为台湾的“开山祖”,郑成功在台湾为他修“ 开山宫”以为纪念。
P94、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厦门)。
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P125、 明代中叶 ,政府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台湾这一名称。
P56、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明末之际抗清名将,也是台湾省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他对收复和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台胞尊称为“ 开台圣王”。
P157、 朱熹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
P378、 八宝印 是漳州文化的缩影,与水仙花、片仔癀合称“漳州三宝”。
P389、泉州别称“刺桐城”“ 鲤城 ”“温陵”,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P39二、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的名称有( ABCDEFG )P6A蓬莱B贷舆C员峤D瀛洲E 岛夷F 夷州G琉求2、从现存文献看,福建汉族人民较大规模迁居台澎是从 ( C )朝开始的。
P10A 唐B五代C宋D元3、清朝统一台湾的时间是(D)P16A1680年 B1681年C1682年 D1683年4、泉州可称是“宗教博物馆”,以下哪个是泉州所信奉的宗教(ABCDEFG)P41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景教E 明教F 天主教G 印度教三、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 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第七章特色文化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次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
第三是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
川菜烹调的特点:一是选料认真。
二是刀工精细。
三是合理搭配。
四是精心烹调。
川酒四川产生了若干质量上乘的美酒,一直发展为今天四川的一系列国家级名酒。
1993年4月在第一届世界贸易中心伦敦评酒会上,"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曲酒"、"绵竹大曲"、"全兴头曲"、"古蔺大曲"、"沱牌大曲"、"自贡灯酒"和"沱牌酒"荣获金奖。
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剧种,有着300多年悠久的历史,它融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其中高腔的帮、打、唱最具地方特色。
川剧剧目丰富,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建长,川剧的表演艺术生动细腻,别致传神,诙谐风趣,舞台形象典雅、优美、传神,生活气息浓郁。
川茶巴蜀是我国最早栽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
川茶自古多特色。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这是白居易赞颂蒙茶的一句诗,现在仍广为传颂。
川茶成都茶馆受人喜爱,其原因在于成都茶馆有茶、有座、有趣。
所谓"有茶",就是能让茶客得到满足。
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水好不如器好。
因此,旧成都茶馆的经营者在用水、备茶、置茶具上是毫不含糊,颇具匠心的。
川茶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
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
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六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了东晋、东吴、宋、齐、梁、陈等汉族政权,史称“六朝”。
(3)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6)淮剧: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7)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十四、十五世纪苏州昆山,以鼓、板等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8)狼山风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
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9)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 3公里的孔望山西侧。
造像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 8米的崖壁上,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 110个人像。
最大者高1.54米,最小者高0.1米。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一、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一个特定地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历史、社会、宗教等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而形成的文化现象,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价值观及行为倡导。
它源于特定地域上的民生活、思想信仰、制度习惯等。
二、地域文化的组成要素地域文化的组成要素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历史、语言、传统宗教等文化环境,以及民族史上文化因素所造成的文化影响。
2. 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历史、习俗、政治文化、信仰等文化特色。
它既蕴含着一个空间的特殊文化态势,又受着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历史使命所限。
3. 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指地域文化的一种,但它的明显特点在于更加单一和具体,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地域的影响,通常更强调特定地方的非正式文化特点。
三、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1. 民族文化融合:民族文化融合指的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某一地方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2. 全球文化交流:随着全球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文化观念也日渐共混,全球文化交流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地域社会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信仰以及社会制度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地域文化的形成。
四、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对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传承民族文化:通过弘扬地域文化,传承国家的民族文化,可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加深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2. 拓展文化视野:通过开拓文化视野,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外部不同文化,加深我们对文化差异和融合的认识。
3. 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相互认知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的文化交流,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共同受益,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和谐共融。
总之,弘扬特定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极其重要的。
地域文化试题答案
《地域文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
2、南国书城
3、子城、罗城
4、水则
5、上虞
6、母亲瓷
7、张恨水
8、甬山、明州
9、天封塔
10、鼓楼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
2.C
3. A
4.C
5. A
6. B
7. C
8. A
9.A 10. 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民俗文化P238
2、五黄六白P249
3、甬吴大道P260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河姆渡干栏式长屋的文化取向。
P171--172
2、宁波民俗文化有哪些特征?P238—241(五大点)
3、越窑青瓷衰败的原因是什么?P206
4、简述地名轻易不能改变的原因。
P270--280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天一阁藏书的内容及特点。
P161--164
2、阐述梁祝传说中的民风习俗与人文意蕴。
P231--236。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延安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文档
地域文化作业1一、填空题1、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2、夏历3、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3、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4、轩辕黄帝陵墓5、华清池6、关中平原7、陕甘宁边区8、母系9、阿房宫二、名词解释:1、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陕西还称“三秦”,3、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
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
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
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
(1)、战国时期郑国渠;(2)、龙自渠。
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
(3)、六辅渠。
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
(4)、白渠。
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5)、成国渠。
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黄河文明——半坡遗址(西安);炎黄始祖——黄帝陵(黄陵);皇家温汤——华清池遗址(临潼);千古一宫——秦阿房宫遗址(西安);六合一统——秦兵马俑遗址(临潼);人文荟萃——碑林文化遗址(西安);千年古刹——大雁塔文化遗址(西安);两帝合陵——乾陵(乾县);固若金汤——西安明城墙遗址(西安);晨钟暮鼓——钟楼、鼓楼(西安)。
3、列举三秦的四大关隘(地点、名称)答:陕西中部的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和东函谷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
(1)、雄踞于关中西北、六盘山下的萧关,其故址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30里处。
(2)、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间。
(3)、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上宅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上宅文化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
上宅遗址位于平谷盆地东部韩庄乡上宅村西北的一块台地上,北靠燕山,南临泃河。
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器、陶器共三千多件,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艺术品三大类。
据测定,上宅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6000年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在此之前,北京地区缺少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分期序列,上宅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并为研究北京地区新时代中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同时,从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制作方法上看,上宅文化与东北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以及中原的磁山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差别。
它的发现,表明在距今七千年左右,北京小平原就已显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开始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2.雪山二期文化: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军都山旁的雪山村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雪山文化”。
雪山二期文化距今约四千多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主要的文化遗存包括半地穴式房址三座以及数量较多的陶器和石器。
陶器中第一次出现了泥质黑陶,采用较先进的办制法制作,器壁很薄。
石器以磨制为主,数量最多的是石斧,也有镞、刮削器一类的细石器。
从出土陶器的制作、纹饰、器形以及石器种类分析,雪山二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有一定关系,因为黑陶和磨制石器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
这表明这一期北京地区的原始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原原始文化的影响。
3.古燕国:古燕国在历史上专指夏商王朝时北京地区部族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和后来西周分封的燕国不是同一政权,它是一个在本地自然发展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因此史学界通常称之为“古燕国”。
关于古燕国的历史情况,甲骨文和文献资料都有所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燕”字写作“妟”,并有“妟来”和“妇妟”等卜辞。
文献资料中出现这个古燕国始于西周初年,《史记·周本纪》云:“封召公奭于燕”,这说明召公受封之地,原来就叫“燕”,这里应该就是古燕国的所在地。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发展途径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发展途径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
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的发展途径:第一,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骗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第二,《志》属信史,“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少女”,必须坚持其真实性,准确性,不然就失去了编史修志意义,失去了地方志存在的价值;对旧《志》及新编《志》中的史实错误,必须坚决纠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人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即使它有可观的经济开发价值,也要坚决摈弃。
第三,把旅游、经济开发、广告宣传,与编修地方志工作严格区分开来。
对前者,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虽有义务著文阐清历史真实情况,但无权也无法干涉;对后者,即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必须坚持“史德”、“史识”,秉笔直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也就是维护地方志的历史地位。
今日的地方志如果随世俗随商家的需要任意涂抹,后人何以为据研究一方历史?一部地方志,本来就是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真实地反映好当地各方面的大文化状况,记述好本地地域文化与其它地域不同之处、特色之点,并且很好地读志用志,完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开发和建设,又何必弄虚作假,搞虚假“文化”呢!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为什么中国会产生那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呢?这个原因很多,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二、名词解释: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武汉开放大学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武汉开放大学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1、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
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
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3、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武汉,古称“江城”,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在这里,长江与汉江汇聚,流淌着千年的古;樱花雨落,淅淅沥沥;群鹜齐飞,东湖碧漾。
这里也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千年以来,无数的迁客骚人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也有无数的英雄在这片土地上慷慨悲歌。
自古楚人多豪迈,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壮语,“屈子放逐,以身投江”的忠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二、名词解释: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格物致知论:格物致知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
朱熹继承了程颐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心中生来就包含有一切事物之理,但心却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通过“格物”工夫,对事物加以研究,才能达到心的自己认识,并从而达到对于天地万物之理的认识。
皖派经学:清朝乾隆年间,以戴震为领袖的皖派经学,兴起于新安理学之乡,又宣告了绵延600余年的新安理学的终结。
戴震提出了人性的社会道德属性,并认为欲、情、知三者皆性的思想。
将欲、情、知看作人性的基本内容,这是戴震在人性论方面的一大贡献。
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戴震提出了具有新的内涵的“人性善”说。
在道德论和理欲观方面,戴震否定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相斥观,肯定了人性自然和人情自然的存在。
戴震提倡从音韵训诂、字义名物、典章制度等方面阐明经典大义,这与新安理学家空谈义理的学风大相径庭。
这种批判精神也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批判传统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5-1923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发起的以反对封建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5类,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
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
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
书院制度对于传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验。
吴富体:唐代散文家吴少微,新安人。
唐中宗时他与富嘉谟同朝为官且交谊深厚。
两人文风相近,力矫徐庾余风,名重一时,号“吴富体”(也作“富吴体”)。
“吴富体”作为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的散文文体,对古文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剧谈录》:《剧谈录》是作者康骈自述“新见异闻”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大多讲神鬼灵应,也有一些武侠故事和当时奇事。
这些生动的文言短篇小说,上承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下对宋代的《太平广记》甚至清代的《聊斋志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书除了对后世的神魔小说和武侠小说产生重大影响外,还提供了对唐代世情生活的珍贵研究史料。
《唐文粹》:《唐文粹》是一部唐代文学总集。
其编纂目的是呼应宋初文学的复古思潮,为当时的学子提供一个全面的唐代诗文精华读本。
它收集的唐代诗文风格多样,数目众多,全部按体裁和题材内容进行分类编辑,分16类:赋、诗、颂赞、表奏、书疏、文、论、议、书、序等,共100卷,1980篇。
《唐文粹》在编选中去取得宜,选录精要,唐代诗文精华,大多荟萃其中,故为人所推重。
该书在宋代就广为流传,成为文人士子诵习的范本。
这对宋初诗文革新运动无疑是一部力作。
而且姚铉选录作品的风格和编写体例对后世选家也有一定影响。
此外,《唐文粹》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唐文选本,入选作品多是各家代表之作,不少作品因此书才得以保存,这也是安徽文人姚铉的功绩。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作者胡仔。
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
《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的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
有不少散佚的材料,靠此书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青泥莲花记》:明代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是写青楼故事的轶事小说,共十三卷,汇录了历代妓女的事迹,表现她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可歌可泣的人生遭遇。
书中所选人物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梁红玉、孙凤奴等巾帼英雄,也有前代传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如李娃、霍小玉等,还有崔微、段东美等当时名妓。
作家将她们喻为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希望通过此书“以娼论古”,达到宣扬民主思想和善良人性及批判现实的目的。
全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舌华录》:明代曹臣的琐言小说《舌华录》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期内的世人问答隽语,分18门类进行编辑,风格类似《世说新语》。
全书妙语纷呈,言约旨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燕乐考原》:作者凌廷堪,清代著名学者。
《燕乐考原》为清代学术名著,在这部书中,凌廷堪揭示了燕乐由琵琶弦定律的奥秘,找到了理论上的调音与琵琶弦上的对应位置,该发现揭开了词律研究的千古疑窦,拉开了词体起源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序幕,在词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尝试集》:《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也是胡适文学主张的自我实践。
《尝试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如《孔丘》、《威权》等。
《尝试集》中第二类作品,多是一些个人的小感触,小志趣,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某些生活侧面和思想感情。
在诗歌艺术发展上,《尝试集》也是一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突破旧诗藩篱,大胆创新诗体。
二是吸取中外诗歌艺术长处,探索新诗创作方法。
它一方面吸取借鉴了中国古典音韵理论和外国诗歌形式中有用的东西,一方面又是对旧诗声韵格律体系的大胆否定。
徽池雅调:徽州腔和青阳腔别称,是徽剧的先声与雏形。
明代中叶,余姚腔和弋阳腔先后由东邻浙江和南邻江西传入徽州府及池州府的青阳、石埭等地。
徽池两地艺人在接受余姚腔的同时,着重吸收了弋阳腔的特点。
在戏文雅深的剧本中增加大量解释性的字句,连唱带白,以“滚”的演唱形式,使声调如诵,通俗易懂,并且发挥剧情,增强戏剧表现力,徽池调因此赢得“天下南北时尚徽池雅调”之美称。
新安画派:元代,程政以新安大好山水入画,开新安画派先声。
明嘉靖年间,丁瓒绘画以米友仁、倪瓒为宗,画风清淡简练,为新安画派形成奠定了基础。
稍后的程嘉燧、李永昌,绘画也崇尚倪瓒,枯笔皴擦,简而深厚,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清初,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海阳四家”,多以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入画,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的韵味,突出了新安画派的特异风格。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机。
明万历至清乾隆间,新安画派画家有七十余人,除上述代表外,主要还有程邃、程正揆、戴本孝、吴山涛、汪家珍等。
清中叶以后,汪朴、何文煜、程鸣、黄镇、江蓉、吴之辚、雪庄、莲溪、虚谷等,在师承新安画派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姑熟画派:姑熟画派,又称“芜湖画派”。
明末清初芜湖画家萧云从继承和发扬元代黄、王、倪、吴“雅洁淡逸”的风貌,强调水墨在绘画上的表现作用,在运笔、用墨、设色等方面集众家之长。
他擅长山水画,也工人物画,人物画《离骚图》发展了李公麟的白描人物技法。
姑熟画派中,萧一芸“参以唐、沈技法,用笔清逸”,算是能推陈出新、自成面貌的画家。
另外还有陈延、韩铸、孙据德、方兆曾、释海涛、潘士球、王履瑞在当时也很有影响。
清代画家中学萧云从的很多,其中当涂人黄钺所作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各有特色,是“姑熟派”的传人。
宣城画派: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的梅氏诸画家。
在绘画艺术上,梅清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的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古不化。
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
梅氏画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梅清的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梅庚、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
它们共同形成了宣城画派的风格。
新安版画:新安版画又名徽州版画,肇端于墨模镂刻。
新安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精雕细缕,常多诗文、书画、印章相结合。
徽派版画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
明末,流寓南京的胡正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指的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作为专有名词流传,来源于徽州城(今歙县徽城镇)筑建的“四宝堂”。
它们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淮南子》:《淮南子》作者淮南王刘安。
《淮南子》是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同时也可视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