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 测量降水量 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知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测量降水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交流法。
六. 教学准备1.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
2.教学课件。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台雨量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讨论降水量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提问: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份降水量观测记录表,让学生在家观察降水量,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绘制降水量测量方法的示意图,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45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测量降水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测量降水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测量降水量是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实验,它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降水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1. 引入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充满了水的行星,水分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也包括气态的水蒸气和液态的降水。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分,它以雨水、雪、冰雹等不同形式出现。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气候、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2. 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 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使用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 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 分析并探讨降水量的可能影响因素。
3. 实验材料和工具为了进行降水量的测量,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工具:- 清洁的量杯(刻度盒);- 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 水;- 清洁的雨量计;- 天气记录表;- 笔和纸。
4. 实验步骤(1)了解降水量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
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收到的降水总量。
常用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和英寸等。
降水量的多少与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关,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降水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2)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要准确地测量降水量,我们需要提前观察天气状况并记录下来。
每天早晨,学生们可以观察天空中是否有云朵、阳光的强度以及当前的气温等信息,并记录在天气记录表中。
(3)准备测量降水的设备在测量降水量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
他们可以清洁量杯(刻度盒)和雨量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降水量当有降水时,学生们要迅速将雨量计放置在露天的合适位置,以捕捉尽可能多的降水。
之后,将雨量计中的水倒入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中,并记录下测量值。
如果降水较轻,可以将降水量估算为“微量”或使用“+”表示。
而如果降水较大,可以按照标准测量降水量,并注意记录时的单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来练习测量、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容易忽略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理解雨量器口径大小对测量降水量没有影响也有一定难度;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样有限,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观察读数时都会出现各种小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致预设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三)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认识到雨量器的口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易于观察的直筒杯、绘制好的毫米刻度条。
教师准备:多个透明直筒玻璃杯、刻度条、剪刀、胶带、拍照设施、喷壶、水槽、降水量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郑州遭遇强降水的视频)2.揭示课题:这么大的降水量给郑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什么是降水量呢?它又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降水量》(揭示课题)。
二、探索(一)明确降水量的含义。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天空中的雨、雪、冰雹等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高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测量降水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第4课《测量降水量》。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 的第四课。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 量、记录降水量;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 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板块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 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 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 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 共同分享成果。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 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设计意图:阅读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步骤后,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 足时间。】
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 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 雨量器上的刻度数。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 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工作原理:
3、我的测量记录下雨日期
降水量
我确定的降水
【提示】
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七、作业布置
关注当地天气,坚持测量气温和降水量,做好观察记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3.4测量降水量
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材P47~4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4.讲解:出示并讲解简易雨量器的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并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
(教学提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留足时间。
)6.展示汇报:引导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纠正错误。
探索二:使用雨量器1.过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们接下来就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教学提示:视频播放正确使用喷壶和读取雨量器数据的方法。
)2.提问:看完视频,大家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5~10厘米的距离,均匀洒水;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时,视线与雨量器内液面保持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降雨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1.小结: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
我们首先要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然后通过测量模拟降雨量,学会使用雨量器,课后实测当地降雨量,记录并确定其降雨量等级。
2.提问: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预设:先让雨量器接的雪全部融化成水,再读雨量器上的刻度数。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将连续十天测量降雨量作为拓展环节的内容,既让学生巩固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将自制的雨量器测出的结果与气象局资料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通过绘制柱状图,学生会对这段时间的降雨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教科版4.测量降水量【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安置了继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请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本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树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继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天气情况的差别,可能一些地域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晓得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浅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着手本领和研究理解本领,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招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坚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气,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手艺、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跟着科技的开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测量降水量》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第四章《水和空气》的第三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1.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测量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降水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探讨降水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包括:介绍降水量的单位毫米;讲解并演示用量筒、雨量计等工具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测量降水量的实地观察活动。
举例解释:
-在讲解降水量概念时,可通过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看到不同降水量对应的实际高度,加深理解。
-在教授测量工具使用时,教师应演示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数据记录与处理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填写记录表,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平均值。
2.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降水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思考降水量的重要性。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讨论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了较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记录数据时还是显得不够细心,导致数据出现偏差。未来,我需要在课堂上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正确使用雨量计:学生可能对雨量计的结构和原理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
《3.4 测量降水量》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测量降水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测量降水量》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和操作方法,培养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和意识。
本节课的主题是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测量降水量工具和方法,学会使用雨量计进行观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天气和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评价任务1. 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降水量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使用雨量计进行测量时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及创新性。
4. 结合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天气预报和实拍雨景,引出降水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降水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意义,让学生明白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3. 工具介绍:展示雨量计等测量工具,讲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4.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雨量计进行测量,强调注意事项。
5. 小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6.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操作经验,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7.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操作中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降水量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准备一个小型雨量计,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降水量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下次上课时,将观测数据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讨论和分析。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降水的资料和信息,如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降水对动植物的影响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优质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样测量呢?1.降水量与雨量器(1)降水量: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称为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是一个不漏水的金属圆筒,内筒上口呈漏斗形,用来收集雨水,有刻度。
2.制作简易雨量器(1)材料:直筒透明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铅笔等。
(2)制作步骤(3)注意事项3.模拟使用雨量器(1)操作步骤①把盆子轻轻放平,将雨量器放置在盆子中,使雨量器维持水平状态。
②用喷壶模拟降雨,用雨量器收集雨水。
③模拟降雨结束后,取出雨量器,将其水平放置,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2)注意事项①收集雨水时,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②取出雨量器后,将其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加上单位毫米。
4.测降雨量,确定降水等级(1)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记录下来。
(2)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水等级。
(3)连续测量当地的降水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对照24小时降水量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5.翻开教材第47页至49页,学生认真阅读,图文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练习: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板书设计】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制作:模拟降水:雨直筒透明放平雪毫米平视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降水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降水量测量工具(如雨量器)。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这一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需要测量降水量?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呈现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并展示其使用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实验。
每组领取一个容器和雨量器,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测量。
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让学生举例说明。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运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1.提问:这是什么天气?
2.讲解: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学家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来判断雨的大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愿聪明的你树立美好的理想,向着既定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定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拥有幸福人生。加油!
2.讲解:根据连续十天的降雨量数据制作降雨量柱状图。活动手册中提供了这样一张绘制柱状图的辅助表格。横坐标代表日期,每一个小格子可以代表一天。纵坐标代表降雨量,每个小格为10毫米。请你在有降水的那天相应的位置涂上颜色,绘制成柱状图。例如这样。
3.谈话:坚持每天记录降雨量,完善天气日历
泛舟书海和攀登书山,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愿你鼓足勇气,从现在做起,在理想的天空下结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老师相信你定会成为有心的“渔人”,德识双收,满载而归。
3.谈话:用什么工具收集雨水、测量深度?
二、探索
(一)制作简易雨量器
1.讲解:所需材料及制作步骤
2.提问:如果要将矿泉水瓶作为收集工具,你需要做哪些改进?
3.播放视频:制作简易雨量器
4.谈话:怎样测量、记录降雨量?
(二)模拟测量降雨量
1.讲解:找一块平整且上面无遮挡物的地面,将雨量器垫高(70cm,防止雨水从其他表面溅入)水平放置,固定好。根据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拿起雨量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待液面平稳时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持平,加单位(毫米)。测量三次,尽量模拟不同大小的降雨。依次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说课课件
4 课后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层实践
基础:制作一个雨量器。 能力提高:利用塑料瓶,制作雨量器。
思考: (1)如何变成直筒? (2)怎么排除底部不平对读数的影响。
后测呈现
肆 小结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课程 育人。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精选有结构的学习材料与 实验材料,聚焦核心真实问题,聚焦核心概念。通过模 拟实验、归纳概括、迁移应用等科学学习的方法,注重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科学学习活动中思维品质的 培养。此外,借助三单(学前调查单,目标导航单和学 后反思单),依托“56教室”,精准探查学生“已有水平”, 科学规划如何到达“潜在水平”,系统反思学习过程,以学 定教,学评结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 反思、迁移应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 学生学情分析
7人 32人 3人
大部分学生认为下到不同的桶里的雨的多 少是一样的,由于杯子细所以最终水位高。
贰 对教学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1 教学目标
01 科学观念
降水量是在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 的某一个地区的水层深度;降水量的多少 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02 科学思维
运用对比,分析不同器具的特征和结 构,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雨量器。
03 探究实践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制作简化 的雨量器模型,并反映出其中部分科学原理。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04 态度责任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 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2
重难点
重点: 设计能准确测量降水量的雨量器。
难点: 用大小不同的直筒容器测量同一场降雨 积水的高度是一样的。
叁 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设计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2019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其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准备:雨量器、直筒透明杯、刻度条、透明胶、喷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降水形式有哪些?(雨、雪、冰雹)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课题)二、探索(一)简介雨量器的结构和用途(二)制作简易雨量器1.教师演示讲解制作步骤。
2.阅读制作步骤,了解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合作自制简易雨量器。
4.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三)使用雨量器1.模拟测量(1)教师有用喷壶模拟降雨,讲解读数方法,强调读数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模拟练习,填写活动手册。
汇报交流测量结果。
(模拟实验做三次)(3)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三次模拟测量的降雨量等级。
2.实地测量布置课后实地测量任务及要求。
三、研讨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四、拓展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确定降雨量等级,完成活动手册练习。
五、总结刚刚我们学习了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它模拟测量了降水量,培养了同学们自制简易工具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
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2023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文档,对降水量测量有初步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供教师查看。
板书设计
①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使用雨量计、雨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③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记录降水量数据,分析降水量与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④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绘制天气符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⑤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能力层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和记录的基本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降水现象,并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此外,学生已经习惯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上相对较弱,可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巩固。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降水量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降水量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 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设计4.测量降水量【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1.确定标准。
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
(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
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
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建议: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4.提问: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预设: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
)三、研讨:改进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改进制作。
提问: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预设: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进模拟降水。
提问: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预设: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提问: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预设:先让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四、拓展: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自制雨量器]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注意事项: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②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④如果当地 10 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板书设计】4.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制作:模拟降水:雨直筒透明放平雪毫米平视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10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作业设计】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A.厘米B.毫米C.毫升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A.直筒透明B.上宽下窄C.不规则透明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对齐。
A.杯子外底部B.杯子内底部C.杯子顶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7.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7、混合与分离< > ( )【学习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混合与分离»【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分离方法的兴趣。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学习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学习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食盐、清水、蒸发皿、放大镜、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学习过程】一、聚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食盐洒落在沙土里。
怎样把它们分开呢?二、探索1、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区分什么是食盐,什么是沙。
2、思考怎样将食盐和沙分开.3、分组实验:用水分离食盐和沙(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4、分离食盐和水(1)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学生做解释)(2)、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3)、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
(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4)、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5)、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6)、分组实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7)、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8)、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活手册上。
三、研讨1、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四、随堂验收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哪几部分?哪部分温度高?2、如何从海水中得到盐?五、课堂小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如:海水晒盐。
五、布置作业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样分离呢?七、板书设计7、分离食盐和水自然蒸发蒸发用酒精灯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