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简介

合集下载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吹着 白云飘 你到那里去了 想你的时候 喔 抬头微笑 知道不知道 ——刘若英《知道不知道》
预习《氓》《采薇》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单个字词意思转抄
到课文中
160篇。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 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
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 31,用
于诸侯朝会 ; 小雅 74 ,用于贵族宴飨。 颂: 统治阶级宗庙祭祀舞曲歌辞,分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陈述铺叙。 比: 以彼物比此物。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他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
我国第一部(最早)诗歌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内容:风
雅 颂 六义 手法:赋 比 兴 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中的经典

诗经中的经典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翻译】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 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 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 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 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草芽送我作为信物, 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多美, 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 “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第一首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心情十分强烈。而第二首诗中的女子也在焦急地等待,她不明白心上人为什么没有音信?她一趟一趟地爬上城楼眺望爱人的踪影,她独自徘徊在城楼上苦苦等待——这种分别的日子,虽然才离开了一天,好比已经隔了漫长的三个月!

有关诗经的简介

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有关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有关诗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诗经的简介篇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

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化中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共收集了汉代周朝以来的约三百首诗歌,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诗歌内容生动、具有民间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也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二、风
《风》是《诗经》中的主要篇目之一,收录了风俗民情、田园生活、男女爱情、宗教信仰、人际交往等多种主题,诗句含蓄抒情,质朴淳朴,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

其中,像《蒹葭》、《关雎》、《桃夭》等篇目在当时已经广泛传唱于民间,至今仍是经典。

三、雅
《雅》收录的是以宗庙、祭祀为主题的诗歌,反映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建国开基、爱国情怀等方面。

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受到了后世很多文人士子的推崇。

例如《卫风》、《郑风》等篇目,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热爱之情,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颂
《颂》是《诗经》中最为宏伟、表现最为深奥,其中的《大雅》、《小雅》又是《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它们大都是由贵族和周王室的高级官员所撰写的,内容取材广泛,包括了祖先崇拜、周王室的历史和威望、以及对古代人物的赞颂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大雅》的篇目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民歌雅颂最高峰,至今在音乐、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总结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它广泛地记录了周代以来的历史、文化、人民生活背景等方面,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被誉为“文化之源”、“历史之魂”、“情感之精华”,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着高度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诗经介绍简介

诗经介绍简介

诗经介绍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包含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面貌。

它以其优美的乐曲、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含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诗经的背景、特点、内容及其影响。

一、诗经的背景诗经是中国古代齐国和楚国地方贵族的歌谣集,大致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音乐歌谣,雅是文学作品,颂是宗教歌诗。

诗歌的表现形式多采用直观形象或者成语典故,表现出古代中国人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诗经的特点诗经的语言是古代汉语的早期形式,其中大量使用了古音、古意和古法。

古韵古风的诗歌语言与现代汉语相比,更加朴实自然、含义深刻。

同时,诗经中还对音乐有足够的描述,使诗歌具有一定的唱诵性。

此外,诗经中的诗歌结构和韵律也非常优美简练,符合音韵规律,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言犹在耳,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三、诗经的内容风是诗经中的首篇,也是最早的部分,包含了多个不同地域的歌谣和古老的传奇故事。

雅是后来增加的,包括了祷文、宴会和宫廷礼仪的歌谣。

颂以歌颂上帝和祖先的歌曲为特征,这些歌曲也是后来编辑的。

总的来说,诗经通过古人的语言和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和民族精神,包括婚姻、战争、爱情、乐器和食品等。

尤其,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周代的历史,成为对研究周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四、诗经的影响诗经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至今。

其改变了古代文化语言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诗经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启迪了中国古代音乐及礼仪的发展和演变,为后世生成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更为至今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注入了诗意和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摘要:一、诗经简介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3.诗经的地位与影响二、诗经的主要内容1.爱情诗2.史诗3.政治诗4.社会风俗诗5.哲理诗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形式美2.比兴手法3.语言风格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文化价值3.国际影响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约3000 年的历史。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诸多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简介诗经共有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劳动、战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史诗、政治、社会风俗和哲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爱情诗如《关雎》、《蒹葭》等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史诗如《生民》、《公刘》等记录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政治诗如《荡》、《节南山》等反映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批判;社会风俗诗如《七月》、《甫田》等描绘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哲理诗如《卷耳》、《采薇》等传达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比兴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形式美体现在结构的整齐、韵律的和谐、字句的锤炼等方面;比兴手法是诗经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雎鸠的和谐鸣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语言风格以四言诗为主,简练明快,形象生动。

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它对后世的文学、诗歌、辞赋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经也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国际上,诗经也备受关注,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总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诗经大雅全文

诗经大雅全文

诗经大雅全文
摘要:
一、诗经简介
1.诗经的来源与历史背景
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二、大雅概述
1.大雅的概念与特点
2.大雅在诗经中的地位
三、大雅全文概述
1.大雅的篇目与主题
2.大雅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正文: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它包含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305 篇诗歌。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庙堂雅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事件、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感。

诗经按照内容和形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是正声谐音,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概述】
大雅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在庙堂上演奏的正声谐音,共有105 篇,内容涵盖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
各个方面。

大雅的诗歌以赞美为主,颂扬了先王的圣德、朝廷的盛事、国家的繁荣以及社会的和谐。

同时,大雅中也包含了一些反映社会矛盾和批评时弊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大雅全文概述】
大雅全文包括了《荡》、《抑》、《绸缪》、《崧高》、《烝民》等105 篇诗歌。

这些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形式上,大雅诗歌的结构严谨,用韵考究,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传统。

在内容上,大雅诗歌既有对先王功德的歌颂,也有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既有对时弊的批评,也有对道德伦理的阐述。

这些都使得大雅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500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现存的《诗经》也是毛亨、毛苌所传。

《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诗经的体裁,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在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齐、韩、赵、魏、秦),由周南、召南、邶[bèi]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kuài]风、曹风、豳[bīn]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宫廷乐歌(即所谓的“正声雅乐”),是贵族(其实周代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 (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虽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

“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来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铺陈。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比喻、打比方。

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经典十篇

诗经经典十篇

诗经经典十篇【实用版】目录一、诗经概述二、诗经经典十篇简介1.《国风·周南·关雎》2.《国风·周南·葛覃》3.《国风·周南·卷耳》4.《国风·周南·桃夭》5.《国风·周南·兰曲》6.《国风·周南·螽斯》7.《国风·周南·临江仙》8.《国风·周南·鸟鸣》9.《国风·周南·汉广》10.《国风·周南·蒹葭》正文诗经,又称《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305 篇诗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类,其中“赋”是陈述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诗经经典十篇分别为:1.《国风·周南·关雎》:以男女言情为题材,表达了真挚热烈的爱情。

2.《国风·周南·葛覃》:赞美了妇女的勤劳和贞洁,歌颂了家庭和睦的生活。

3.《国风·周南·卷耳》:写妻子怀念远行的丈夫,表达了深厚的夫妻感情。

4.《国风·周南·桃夭》:以嫩红的桃花、初生的桃叶比喻新娘的美丽容貌,以桃树结实比喻新娘早生贵子,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5.《国风·周南·兰曲》:赞美了女子的高尚品德和优美形象。

6.《国风·周南·螽斯》:以螽斯为题材,表达了对子孙繁衍的祝福。

7.《国风·周南·临江仙》: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8.《国风·周南·鸟鸣》:以鸟鸣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集,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集之一。

据传统的记载,它是由孔子从3000多首诗中整理出来的,但现代研究认为《诗经》的编撰过程可能更为复杂,涉及了许多编辑和作者。

《诗经》收录了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大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间的作品,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 “风”:指的是各地区的民间歌曲,共计160首,包括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豳风、王风、齐风、郑风、骈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

2. “雅”:源于宗庙之音乐,包括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共计105篇。

大雅主要歌颂和表彰尧、舜、禹等古代圣贤和周朝的功绩;小雅则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3. “颂”:主要是祭祀时的神歌和颂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主要是颂扬周王朝的祖先和神灵。

《诗经》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基础。

它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经》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在中国,它被尊为"诗的鼻祖",并被纳入儒家"五经"之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在《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早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观,以及世界观,深深地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诗经》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

它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以其独特的音韵、节奏、想象和象征,将言词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同时,《诗经》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它以鲜明的生活画面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的韵味和情感的力量。

虽然《诗经》的诗歌多是短小精悍的四言诗,但是通过这些简短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的心灵深处的感情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相关知识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经》简介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

是最早的一部诗歌(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此说不可信但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有功。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

前后大约500年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6、《诗经》的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

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7、《诗经》的流传:“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

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1、周部族的.史诗。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 305篇, 本称《诗》或《诗三

百》, 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故称《诗

经》。相传为孔子编定, 成书于春
简 介
秋时代。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精华是风, 普遍运用赋、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风”160首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 绝
▪ 总而言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 乃至整个
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
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 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 语言大胆而清丽, 以其清醒的现实性, 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 诗歌, 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 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 《诗经》缺乏浪 漫的幻想, 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 但在 那个古老的时代, 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 值得我们骄傲的。
后世影响: 兴
▪ 陋室铭 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实例: 兴
▪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 泽东” ▪
《诗经》里的诗歌, 大多数都是四字 一句, 隔句押韵
▪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四字一句, 句式和谐, 韵律流畅, 读来琅琅上口, 富有一种整齐美

《诗经》简介(上课)

《诗经》简介(上课)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 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 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 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 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 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 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翻译: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 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 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 年辛苦养活你,拚死拚活谁感激。发誓从 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 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 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 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 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黄
莺)。女执懿(yì)筐,遵彼微行,爰(yuán )求柔 桑。春日迟迟,采蘩(fán )祁祁。女心伤悲,殆 (dài)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 )苇(wěi )。蚕月条 桑,取彼斧斨(qiāng )。以伐远扬,猗(yǐ)彼女桑。 七月鸣鵙(jú 伯劳),八月载绩(jì)。载玄载黄,我 朱孔阳,为公子裳。
王风·采葛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司马迁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 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 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 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 小雅· 采薇)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王 风· 黍离)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王风· 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 子衿)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秦风· 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国风· 卫风· 硕人》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小雅· 车辖)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大雅· 荡)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国风· 周南· 桃夭》
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国风· 王
风· 采葛》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 国风· 卫风· 木 瓜》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 经· 国风· 郑风· 风雨》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国风· 卫 风· 淇奥》)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周南· 关雎· 序》)
16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 国风· 陈风》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简介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简介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简介《诗经》表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及典章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诗经》简介,欢迎阅读。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成书过程折叠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折叠产生年代《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

诗经简介
起缘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因共记载有311首,故称“诗三百”。

孔子曾经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内容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应用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雅:正也,與“夏”古字相通。廟堂之音。 • 《雅》分《小雅》、《大雅》,《小雅》 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 頌:古音讀“容”,容即樣子。宗廟之音。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共40篇。“頌”,就是用於 宗廟祭祀的舞曲。
三、《詩經》學史
• 1.春秋戰國的樂教與用詩
毛詩
• 另外一家《毛詩》,相傳創始于魯人毛亨,
毛亨作《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授給趙人 毛萇,其傳本經文是用先秦古文字寫成, 稱作“古文《詩》”。《毛詩》在西漢時未 立於學官,東漢經學大師鄭玄作《毛詩傳 箋》,後來魯、齊、韓三家詩逐漸亡佚, 毛詩本《詩經》一直流傳至今。
毛鄭詩的特色
• 以禮解詩。
• 以史解詩。 漢學之代表
• 自從漢代《詩經》的版本固定下來之後,
就按照風、雅、頌三體來分類。

• 風:土風歌謠,即地方樂調。
• 所謂“十五國風”,就是用十五個地區的
地方樂調演奏的樂歌。這些樂歌既代表了
各國的音樂面貌,在內容上又一定程度地
反映了該國的風土和風俗。
• “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 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 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共160篇。
《詩· 魏風· 十畝之間》
•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 兮,行與子還兮。 •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 兮,行與子逝兮。
○《毛詩序》:“《十畝之間》,刺時也, 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 ○朱熹《詩集傳》:“政亂國危,賢者不 樂仕於朝,而思與其友歸於農圃。” ○姚際恒《詩經通論》:“此類刺淫之 詩。” ○牛運震《詩志》:“悠然方外之致,絕 佳招隱詞。” ○方玉潤《詩經原始》:“夫婦偕隱也。”
《詩· 大雅· 生民》
• 全詩追述周族祖先後稷的事蹟,共八章。
• 前三章敘寫後稷的身世。包含感生、卵生、 棄子三個的母題。 • 四、五、六三章敘寫後稷農業生產方面的天 賦和帶領周祖立足農業的偉大成就。
• 後二章描寫周祖在後稷的帶領下,豐收後準 備祭祀神靈的喜悅心情。
厥(其)初生民,時(是,此)維(為)薑嫄。生民如 何?克(能)禋(潔祀)克祀,以弗(祓除)無子。履 帝武(足跡)敏(拇指)歆(動),攸(所)介(音泣,休息)攸 止(停止);載(則)震(娠)載夙(肅),載生載育, 時維後稷。 誕(發語詞)彌厥月,先生如達(羊子也)。不坼(音徹) 不副(音譬),無菑無害,以赫(顯)厥靈。上帝 不寧。不康(安樂)禋祀,居(安)然生子。 誕寘(今置)之隘巷,牛羊腓(避開)字之。誕寘之 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後稷呱(音姑)矣。實覃(音談,深長)實 訏(音噓,大),厥聲載路。
前3世紀(前770年到前221),平王東遷洛邑到秦始皇統 一六國。
2. 作者身份
• 從王公貴族到普通民眾的社會各階層人士。
• 三種不同的來源: • • 采詩 獻詩

刪詩
采詩說
• 漢代學者有采詩的說法。班固說:“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 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 藝文志》)
•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
• 重視義理闡發
• 失於空疏
4.明清詩經學
• 最大貢獻在於古韻和訓詁。
• 代表如明陳第《毛詩古音考》,顧炎武
《詩本音》 十卷髮明詩古音古韻。
• 清陳奐《毛詩傳疏》,馬瑞辰 《毛詩傳箋
通釋》,胡承珙《毛詩後箋》。
5. 今人該如何看待《詩經》
如何讀懂《詩經》?
• 必須于詩文本中理解詩本意。 • 音韻、訓詁、名物、語詞之學是理解《詩 經》的根基。 • 四家詩及出土文獻中的詩經文本需相參照 理解。 • 需關注詩所在的時代和地理環境。 • 也需關注詩經所提供的歷史資料。
• 誕實匍匐,克岐(知)克嶷(識)。以就口食。蓺之 荏菽(大豆) ,荏菽旆旆(茂盛) 。禾役穟穟(沉甸甸) , 麻麥幪幪(茂盛) ,瓜瓞(音疊)唪唪(beng上聲) 。 • 誕後稷之穡,有相(觀察)之道。茀(拂除)厥豐草, 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音又) 。實發 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音台)家 室。
• 2.漢人傳詩與詩教 • 3.宋代詩經學 • 4.清人詩經學
• 5.今人該如何看待《詩經》
1.春秋戰國的樂教與用詩
•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 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 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以樂德教 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 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 舞教國子……《周禮· 春官》 •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禮記· 內 則》
封建制
• 在宗法制的基礎上,周王朝又創設“分封 制”,將封國國君的爵位分為“公、侯、 伯、子、男”五級,五級以下還有“附庸 國”,所有封國的國君總稱“諸侯”。諸 侯還再將部分國土分封給卿大夫作為采邑 (邑、關),卿大夫又將部分采邑分給作 為祿田(鄉、亭)。如此不斷進行國土切 割,此地的百姓即以地名為氏,這是中國 姓氏的起源。
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漢書· 食貨志》)
• 何休也說: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 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于天子。(《春秋公羊傳》 宣公十五年《解詁》)
獻詩說
• 《國語· 周語上》記載了西周厲王時召公的話: • “天子聽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 瞍賦,矇誦,百宮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
• 重視章句訓詁。
孔穎達和《毛詩正義》
• 自此人們關於詩經的理解就有了很多的分 歧,今古文的分歧,毛公與鄭箋的分歧, 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旨在調和分 歧,但無多少創新之見。
3.宋代詩經學
• 歐陽修《詩本義》
• 朱熹《詩集傳》
• 南宋王應麟《詩考》(搜集三家詩)《詩
地理考》
特點
• 重視《詩經》的文學與美學性發掘
第二章
《詩經》
一、《詩經》的創作
1. 創作時間
•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前1100年到前600年) 500年間。
• 夏朝:西元前二十一世紀至西元前十七世紀,自夏啟到夏 桀,共傳十四代,十七王,延續近五百年。 • 商朝:西元前十七世紀至十一世紀,自商湯到商紂,共十 七世、三十一王,前後近六百年。 • 周朝:西元前十一世紀至西元前八世紀(前1100年到771 年)為西周,武王伐紂到幽王覆滅。西元前八世紀到西元
•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 語· 為政》 •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論語· 泰伯》 •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 泰伯》 •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
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論語· 子路》
2.漢人傳詩與詩教
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
• 《國語· 晉語六》也記載了一段晉國範文子的話: • “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於民,於是乎使工誦諫 於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風聽臚言於市,辨妖祥於謠, 考百事於朝,問謗譽于路,在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
刪詩說
• 在漢代有一種孔子刪詩的說法。《史記· 孔 子世家》稱“古詩者三千餘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定為“三百五 篇”,此即孔子“刪詩”之說。這種說法 頗有影響,但唐代孔穎達已對此提出懷疑, 後世學者也多予以否定。
• 誕降嘉種,維秬(音巨)維秠(音匹,二者皆黍) ,維穈 (音門)維芑(音起,二者皆為穀類) 。恒(亙假借)之秬秠,是 獲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音由,舀假借) ,或簸 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 取蕭祭脂,取羝(音底。公羊)以軷(音剝,剝皮) , 載燔(音繁)載烈,以興嗣歲。
3.產生的地域
• 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安徽 及湖北北部,大體集中在黃河流域。
4.創作的時代
• 經濟:實行“井田制” ,農業為主要經濟基 礎。 • 封建制 • 政治 宗法制 • 制禮作樂
宗法制
• 是西周開始實行的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以 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 • 西周屬父權家長制家庭,普遍實行“一夫 多妻制”。因此規定權力傳承“傳嫡不傳 庶,傳長不傳賢”。
周公制禮作樂
• 周代是最早對“禮”(祭祀、朝饗等儀式) 和“樂”(伴隨“禮”進行的樂舞)作出 規定的時代,這就是所謂制定禮樂。一是 規定等級,二是規禮、軍禮、賓禮、嘉禮。 • 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 祀典禮。 • 嘉禮:嘉禮是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主 要內容有:飲食禮;婚、冠禮;賓射禮;饗燕禮;脤膰之 禮;賀慶之禮。 • 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 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 凶禮:凶禮是哀憫弔唁憂患之禮。內容包括喪禮哀死亡; 以荒禮哀凶劄;以吊禮哀禍災;以禬 guì 禮哀圍敗;以恤 禮哀寇亂。
• 采采芣莒,薄言掇(拾取)之。
采采芣莒,薄言捋(以手掌握物而脫取)之。
• 采采芣莒,薄言袺(音潔,用衣襟兜東西)之。
采采芣莒,薄言襭(音協,把衣襟角系上兜東西)之。
周南· 芣苢(fǒu yǐ否以)
• 植物名,即車前子, 種子和全草入藥。能 利尿、清熱、明目、 止咳、宜子、調節血 壓
○《詩序》:“《芣苡》,後妃之美也,和平,則婦 人樂有子矣。” ○鄭玄:“如後人采菱則為《采菱》之詩,采藕則為 《采藕》之詩,何它義哉?” ○方玉潤:“此詩之妙,正在其無所指實而愈佳也。 夫佳詩不必盡皆征實,自鳴天籟,一片好音,尤足令 人低回無限。若實而按之,興會索然矣。讀者試平心 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 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 忽續,不知其情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 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陳子展:“婦女采車前草之歌,勞者歌其事,此正 事外無甚意義。”
二、《詩經》的體例與結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