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基础知识(课堂PPT)

合集下载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06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描述了士兵在归途中的艰辛和思乡之 情。
诗篇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咏叹, 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诗篇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士兵在归 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 之情和强烈的归家愿望。
诗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 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音乐美
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 往复的音乐美,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 的效果。
韵律美
诗歌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篇 章具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 的感染力。
读者审美体验和感受分享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诗经·采薇》时,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象,从而 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
01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311篇。
02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
的社
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
04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05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 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 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深远,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薇篇章与其他艺术形式关联
采薇篇章作为《诗经》中的一部 分,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其 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采薇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诗经采薇》课件

《诗经采薇》课件

孝子的赞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敬仰。
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
03
揭示了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维护家庭和
谐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
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对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弘扬了爱国主义 精神,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
体现了古代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激励后人不断进 取、奋发向上。
04
小组代表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向全 班汇报讨论成果。
发言内容
包括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对 《诗经·采薇》的理解和感悟 、以及个人在讨论中的收获等

发言时间
每个小组5-8分钟,确保所有 小组都有机会发言。
互动环节
在小组代表发言后,鼓励其他 学生提问或发表不同看法,促
进课堂互动。
教师点评总结,引导深入思考
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采薇》的作者可能是一位经历过战争和离别之苦的 士兵或普通百姓。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和体验,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关于《采薇》的作者,历史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一 般认为,《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由民间集体创作, 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整理,最终由官方或文人进行加 工和修订。
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诗经》中的 诗篇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注 重语言的创新和形式的多样性。这种 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创作 的不同追求。
跨媒介比较
与电影、音乐等现代艺术形式相比, 《诗经》中的诗篇通过文字和音韵的 组合来传达情感和意境,具有独特的 审美价值;而电影、音乐等现代艺术 形式则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来 创造艺术形象,具有更强的感官冲击 力。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媒介在艺术 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ppt课件2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ppt课件2

疆场思归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传达出主人公怎样的感情?从“象弭鱼服” 我们 又可以发现到怎样的感情?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中的叠 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显示出赫赫军威,再加 上“一日三捷”的数字,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 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 爱国热情。
《颂》是祭祀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 (4篇)、和《商颂》(5篇),大多是宗庙用于祭祀时颂 神或颂祖先的乐歌。
诗经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直接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兴”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即起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 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静女
诗 经 ·邶 风
静女
bèi
《诗经 · 邶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昔日,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整句是说那 是正值春天。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 个,为什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十个字概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分“大雅”和“小雅”。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宗庙祭祀时演出。 作品特色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街 《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吉 诗四字一顿, 节麦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但是,因为节奏过于短促, 缺少内部变化,也显得有些 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 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 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烈士薯年, 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芣苢
《诗经 ˙周南》
-.
了解《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 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 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 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思考:《苯莒》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 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 “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 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 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写作特色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夸张 对比 映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
添加标题
《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精神
2
添加标题
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
二、语言形式
《诗 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编订的方法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01
宗教祭祀
02
政治外交
03
道德伦理
04
教育文化
05
娱乐宴飨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2)叠句
1
2
3
4
5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01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PPT课件(34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PPT课件(34页)

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赏月
听 闲适(出示图片4) 读 《 关 雎 》
朗读《关雎》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感情。
读准字音
雎鸠( jū jiū ) 好逑( hǎo qiú ) 荇 ( xìnɡ )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 歌的内容。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体会它 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
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 爱之情。
走近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歌305篇,因此,也被叫为“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被儒家奉为经典,原本只称《诗》, 后世才称为《诗经》。
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关雎》里有“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 。主人公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现了对“淑女”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 求。在那个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太严格,由此我们 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师: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于是,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
、 米德、牛顿…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就这样,他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河畔道路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迷 师:多美的月亮啊,是我,我也会这么想的。关于月亮,不知有多少的文人雅士对她美丽的容颜加以赞赏。这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诗经-卫风-氓》教学必修4课件(1)

《诗经-卫风-氓》教学必修4课件(1)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 用了“兴”的手法。
第五章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第⑴⑵中较为准 确深刻。
第三章、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 活经验和概括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 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 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比兴的艺术手法。
比,即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 头。
比兴手法在本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
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真实;旦旦,诚恳 ;反,违反]
当年你许愿多诚恳,从未想过你会违反。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2、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诗歌的方法:读—品(感悟)
同学们想一想,第六段用的是什么 写作方法?
对比
把什么同什么对比?
将夕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 结局对比。
关于对比得手法 ,在文中其他章节 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 几例。
1、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3、氓婚前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4、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形成对比。
❖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诗经》二首(《邶风·静女》与《小雅·采薇》)演示文稿

《诗经》二首(《邶风·静女》与《小雅·采薇》)演示文稿

《邶风·静 女》赏析—内容讲解
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对会面场景做任何的交代。 只是写会面之后,而且只从“郭靖”一面写。“自牧归荑,洵美 且异。”是对第二章的同义反复。“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贻。”“小草啊小草,不是因为你美,只不过因为你是我可爱的 蓉儿妹妹送的,我才觉得你这样美啊!”会面之后,两个人散了, 各自回自己的地方,傻郭靖还沉浸在相会的幸福之中。其实很普 通的一根小草,可是郭靖一直拿在手里,含情脉脉地看,看得小 草熠熠生辉,光辉越来越大,整个变成了黄蓉的样子,对着郭靖 说笑呢。傻郭靖大概是没有谈过恋爱,从没有这样幸福过。他把 小草看了又看,临末了还要说上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也只有郭靖这样实诚的人,才一定要这样实诚地把这话儿说出口。 若是令狐冲那样的情商、智商双高的,打死他也不会说的。这便 是作者的高妙。若主人公是令狐冲那样的人物,心有灵犀,还要 来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便是大煞了风景。但主人公 偏偏是憨厚实诚的郭靖,他一定要这样说的,唯其这样说了,才 是郭靖。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一、《诗经》简介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此物引起他 物,即起兴。
风:15地区、160篇。
内容 雅:大雅105篇、小雅74篇。
《诗经》六艺
颂:周31、商5、鲁4,计40篇。 赋:铺陈其事也,即叙述。
形式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邶风·静 女》赏析—内容讲解

《诗经》ppt课件

《诗经》ppt课件
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关 雎
而死意 死,十 。另分 雎
一专鸠 就一在 忧的传 思水说 不鸟中 食,是 ,其一 憔一种 悴或情
关雎(诗经第一篇)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茂盛的样子。
水边。 水中小块的陆地。
你从 对内 这容 首或 诗情 的感 感方 想面 。说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 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 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 失望的心情。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 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写景: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蒹葭采采,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中心: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 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特色:1.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综合运用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 3.双声叠韵,在变化中增强节奏与音乐美。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 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章,也有非重章
❖ 《周南·卷耳》 ❖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
永怀。 ❖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
永伤。 ❖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2021
45
(2)叠句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 C、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前481年周 敬王三十九年鲁襄公十四年(《春秋》,共242年)
❖ 战国时期
❖ A、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前221年
❖ (《史记》)
❖ B、前403周威烈王2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前
221年(《资治通鉴》)2021
30
❖ 1、农业的发展 ❖ 2、宗教思想
❖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 《大雅·生民》:后稷 ❖ 《大雅·公刘》:公刘 ❖ 《大雅·绵》:古公亶父 ❖ 《大雅·皇矣》:文王 ❖ 《大雅·大明》:武王
2021
33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2021
16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 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2021
17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优秀课件

《诗经》优秀课件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 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 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陨: 落yǔn 渐: 溅湿jiān 贰: 不专一
徂: 往cú
汤汤 水势大shāng
裳: 布幔cháng 爽: 过错
罔: 无wǎng 二三 反复无常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行为有二心。 2做021/1人0/10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缺德行。 8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非”,不是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吁”,唉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脱”,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身“畔”,边
古今异义

将子无怒
愿,请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多年
2021/10/女10 也不爽,士贰其行。 过错
41
士也罔极,三二其德 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
2021/10/10
31
析: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 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 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 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 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021/10/10
32
问题探究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 旦旦” 。
白头偕老那年梦,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忆起少时多欢快,说说笑笑情意投。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2违021/1背0/10誓言不念旧,只好了结作罢了。 10

诗经公开课ppt课件

诗经公开课ppt课件
3、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联绵词。
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 “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 “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 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 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 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好处: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
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19
jiān jiā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 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 “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
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40篇。
4
《诗经》简介 表现手法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引 自朱熹《诗集传》,下同)。赋即铺陈,也就 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诗经》两首
1
《诗经》简介 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称《诗》。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 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 “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 并用来传授弟子。到汉代被尊为儒家经 典之一,故称《诗经》。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2
《诗经》简介 诗六义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即比喻、 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 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

关雎
雎鸠,水鸟。
古代传说它们雌 雄形影不离;且 情意十分专一, 其一或死,另一 就忧思不食,憔 悴而死。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 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 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诗经·秦风》无衣 ppt课件

《诗经·秦风》无衣 ppt课件

主体与主旨: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 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 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 代军歌。
同战斗!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xié)行!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 样的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
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
一同前进!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 一边行军,一往向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 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 用一件战袍。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 样的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 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
是共同的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jǐ )。与子偕(xié)作!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 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 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 义诗篇,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轨道交通企业日常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担负着组织行车提高运营服务质量确保运输安全完成乘客运输计划实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责任诗经秦风轨道交通企业日常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担负着组织行车提高运营服务质量确保运输安全完成乘客运输计划实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责任秦风无衣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关雎》PPT课件

《诗经--关雎》PPT课件

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解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 赋就是铺陈直叙。
在 比就是比喻。
的 解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
释 容作铺垫。(起兴)有时兴中有
比,叫比兴。
2021
《诗经》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兴。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21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 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 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 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021
洁真诚,暗示淑女具有贞 洁的品德。渲染一种情意
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2021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第 二 章
参差荇菜, 长的短的水荇菜,向左向右 左右流之。 顺着水流把它采。
窈窕淑女, 文静美丽的好姑娘,醒来 寤寐求之。 梦中都在寻求都在想。
赏析“流”:“流”用得极妙,满篇生辉,
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 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 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进一步刻画姑娘窈窕之 色,又赞美了她的勤劳。
看到水边劳动的优美身影,更加深了他对少女的 思慕爱恋,于是醒时梦中202都1 在想着她。
第 三
求之不得, 寻求想念不能得,醒来梦 寤寐思服。 中想更切。
章 悠哉悠哉,思念不断真难忘,睡在床
辗转反侧。 上翻来覆去天不亮。
生动逼真极写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
关关 鸟鸣声 逑 配偶 流 顺水流采摘 服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 弹琴鼓瑟 芼 挑选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2021快乐(使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诗经》原为乐歌,可配乐歌唱,共 收入诗歌_3_0_5__篇。按照不同乐曲分 为_风__、__雅_、__颂______。 _“__国__风__”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 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8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
诗经
基础知识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作品。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
“风:又 具有叫浓国厚风的,民共歌16特0篇色,。大“都国是风各”地部民分间是歌《谣诗经》
的精华。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
4
诗歌分类 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__事__诗 和_抒__情__诗__;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 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__律__诗___、自__由__诗_ 和_散__文__诗__;根据作品产生的年代,可 分为古__典__诗__歌__(_即__旧__诗__)____和 _现__代__诗__歌__(即___新__诗__) ____。
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贵族历史、 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舞歌曲。
2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普遍运用“赋、比、兴” 的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即直接铺叙陈述。
中国的古典诗歌包括古__体__诗__、近__体__诗__ 和_词_____、__旧 古体诗 楚辞

乐府歌辞
古风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词
新曲 诗
6
《诗经》是我国_第__一__部__诗__歌__总_集___。 它产生的年代,大约在 __西__周__初_期__(__公__元__前__十_一__世__纪__)__至 _春_秋__中__期__(__公__元_前__六__世__纪__)__五百余 年间。经春秋后期_孔__子___审订、整 理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本。被后世_儒_ 家尊为经典之一。
13
赋比兴
《诗经》中,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 的方式,比和兴往往合用,后世比兴成为固定的
词语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 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女子年老色衰,爱情之花凋零!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
极,二三其德。”写什么呢? 悲剧根源
16
思考二
第五章的开头还是“兴”吗? 不,是赋。
写出了婚后的辛劳,受虐待,更 不幸的是什么?
17
14
思考一
试概括第三章的开头是什么写法?
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 ,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 无食桑葚!
以桑叶新鲜有光泽,比喻女子青春年 华,爱情甜蜜;以鸠鸟不要贪吃桑椹喻女 子不要贪恋男人。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 的痛苦,这显然是婚后生活的教训。
15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什么写法? 比兴手法,以其落叶就要掉下,比喻
题解:男女,友人,互相赠答。一说卫人思报齐桓公复国 厚恩而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2
重章叠唱(重章叠句)
投我以 ,报之以 式重复三次 )
蒹葭(
),白露(
岂曰 ?与子
。(相同格


“比者,以彼物喻此物。”
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即先描写其他事物 以引起正题。
3
“六义”与“六艺”:
“六义”:《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
合起来称为“六义”。
“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 六篇儒家经典;另一种指礼、乐、射、 御、书、数六种技能。
10
蒹 葭 (出自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依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依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1
《诗经·卫风·木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
姑娘的恋歌。

关雎 ( 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