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的_愚_与刘禅的_智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3(]《晋书·宣帝纪》)。而他们 的对手曹魏方面,由于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 品中正制”,得到了士族的广泛支持,上下一心,一片安定 团结。而蜀汉政权中诸葛亮继承刘备“荆州集团第一,东州 集团第二,益州集团第三”的组织路线,使得益州士族政治 上受到排挤,经济上受到盘剥,法律上受到制裁,仕途上看 不到希望。对他们来说,实行了“九品中正制”的曹魏比东 汉还好,巴不得曹魏来解放他们,为什么还要支持诸葛亮 去“兴复汉室”呢?作为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人,诸葛亮本 应该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知己知彼,保持清醒的认识,励 精图治,休养生息,改革内政,实行强国富民之策,但他却 连年征战,劳而无功,不听劝谏,使得原本已疲弱的蜀汉更 加衰微,这能看做是“智者”之举吗?
(三)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刘禅投降后去了洛阳,受到 了优厚的待遇,被封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 婢百人,他物称是”[1]。日子过得很自在。有一天,司马昭设 宴招待刘禅,席间特意为他演出了蜀地的歌舞,陪同的人 面对此情此景都感到很凄凉,只有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 就问刘禅想念不想念蜀国。刘禅不假思索的说“此间乐,不 思蜀”。这连司马昭都听不下去了,不禁感叹说“人之无情, 乃可至于是乎!”刘禅的旧臣 正就对刘禅说,下次再问, 主公就流着泪说先人坟墓在那里,没有一天不想念。后来 司马昭果然又问这个问题。刘禅就照 正教的那样说了, 但没流泪,而是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听后大为惊奇,说 我怎么听着像是 正的话啊!刘禅马上睁开了眼睛,说你 说的完全正确。结果在场的人都大笑[3]。很多人以为这是刘 禅弱智的表现,但我以为这正是刘禅的聪明之处。因为刘 禅心里清楚,作为亡国之君,他永远都不可能回到蜀地去 了,要保住性命就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复辟之心,就连 想念蜀国都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思蜀之心,(司马)昭之所 不欲闻也”[3]。因此,他必须让司马昭相信他绝不思蜀。就是 别人教,他也学不会。而且他要让别人认为他不仅不思蜀, 而且缺心眼。这样便能韬光养晦,达到明哲保身的效果。这 样的人不是一个“智”者吗?
治国方针的影响在政权内部已经根深蒂固,靠个人力量根 本无法改变。全国走向统一、士族地主取代贵族地主掌握 国家领导权这一历史的必然趋势无法改变。因而蜀汉的灭 亡也就在所难免了。当公元 263 年,魏国的军队势如破竹, 杀到成都大门口的时候,刘禅君臣无一人反对投降,只是 担心人家不愿意受降。后谯周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事,刘 禅很快就俯首系颈,投降了曹魏。这是因为刘禅自己对自 己的政权都没了信心,与其劳心劳力,苟延残喘,做无谓的 抗争,还不如早早投降,过平淡快乐的日子。这客观上也让 益州的百姓免除了生灵涂炭之苦,早些过上了安居乐业的 生活。这说明刘禅能够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人常说 “识时务者为俊杰”,因而刘禅是“智者”。
一、诸葛亮的“愚” (一)国弱民穷,却穷兵黩武。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兵 败于 亭,使得原本已经跨有荆益,形势一片大好的刘备 集团的事业顿时跌入了低谷。没多久,刘备驾崩于永安宫, 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嘱托他“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 才,君可自取”[1]。(《三国志·先主传》)从此,诸葛亮肩负起了 蜀汉政权的领导使命。当时的蜀汉政权形势真可谓岌岌可 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军事上新遭重创,兵员锐减;势力 范围损失了将近一半;国内人民负担更加沉重;统治集团 内部“益州集团”、“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的矛盾错综复 杂;一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蠢蠢欲动,夷陵战败后的当 年十二月就发生了汉嘉太守黄元的反叛,不多久南中诸郡 并皆叛乱。正如诸葛亮所言“,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1]。《隆中对》中所提出的成就霸业的战略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众以向宛、洛,将军身帅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已经永远没有了可能。 与魏、吴两家相比,蜀汉所处的益州地偏民穷,交通闭 塞。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剑阁之守,夔门之险,再加之蜀道 之难难于上青天,闭塞的地理环境既挡住了别人,也关闭 了自己。这种环境下,偏安一隅,过小康日子还行,要想建 功立业,以图天下,简直是痴人说梦。因而,正如田余庆先 生《〈隆中对〉再认识》中所说,“历史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 窜求存的角色,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 台。”因而,“北定中原,还于旧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过时的 政治口号[2]。 再加之诸葛亮本人“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志大而不
XU Sheng- lei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Baoji 721013,China)
Abstr act: When Zhuge- Li ang was governi ng Shu ki ngdom,t he ki ngdom was weak and t he people were poor.But he was mi li t ari st i c and aggressi ve,governi ng t he ki ndom wi t h severe laws,wi t hout cult i vat i ng t anlent s.He devot ed hi mself t o t he ki ngdom but was not appri ci at ed by t he ki ng Li u- Shan.These show he was not a real wi se man.Whi le Li u- Shan was bri ght and Machi avelli an, and could go wi t h t he t i de.When Shu ki ndom was dest ruct ed,he concealed hi s real f eeli ng and prot ect ed hi mself well.Theref ore he was a real wi se man.
正的“智者”,而不是“愚者”。
关键词:诸葛亮;刘禅;智与愚
中图分类号:I1 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 2589 (201 0) 30- 01 70- 02
170
古往今来,无论正史、野史还是文学作品中,诸葛亮都 是以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刘禅则是懦弱无能的典型, 世人称之为“扶不起的刘阿斗”。事实果真如此吗?纵观历 史,探求真相,我们会发现诸葛亮才堪称“愚”者,而刘禅却 是地地道道的“智”者。
二、刘禅的“智” (一)聪明机智,深有权谋。刘禅聪明机智有史为证。刘 备在临终前曾遗诏给刘禅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 于所望”[1]。(《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诸 葛亮并非阿谀奉承之辈,刘备也并非护短之人,所以刘禅 并非愚钝。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不再 任命丞相,并很快恢复了汉武帝以后的制度,以免大权旁 落。延熙二年(公元 239 年)任命蒋琬为大司马,录尚书事。 延熙六年(公元 243 年)任命费 为大将军,也录尚书事。 大司马蒋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大将军费 主管军事,兼 管行政。两大权臣权力交叉,互相制衡,各有侧重。这种高 明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方式岂是愚钝的人想得出的?延 熙九年(公元 246 年)蒋琬死后,刘禅干脆自摄国事,不动 声色地夺回大权,这岂是愚钝的人干得了的?延熙元年(公 元 238 年),司马懿率军到辽东征讨公孙渊。刘禅给蒋琬下 诏说“曹 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 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 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 掎角,以乘其衅”[8]。其分析显得思维敏锐,沉着冷静,说明 刘禅相当有政治头脑。他之所以一直默默无闻,是因为被 诸葛亮架空,无法亲政,又长期被困在宫中,形同软禁,当 然也没法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增长才干。但他本质上是 聪明的。 (二)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蜀汉政权国弱民穷,人才匮 乏,内部矛盾重重,已是积重难返。刘备、诸葛亮所坚持的
(三)鞠躬尽瘁,却不受待见。章武三年(公元 223 年) 四月,刘备驾崩于永安宫,临终前“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
收稿日期:201 0- 08- 1 8 作者简介:徐盛雷(1 974-),男,陕西岐山人,讲师,历史学硕士,从事秦汉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
W e n Xu e Ya n J iu
☆文学研究☆
Theory Research
学 ★★ 理 ★★ 论
论诸葛亮的“愚”与刘禅的“智”
徐盛雷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 01 3)
摘 要:诸葛亮治蜀期间,国弱民穷却穷兵黩武;实行严刑峻法,不知呵护培养人才;为蜀汉鞠躬尽瘁却不受刘禅待见。这
些都非真正的“智者”之举。而刘禅聪明机智,深有权谋;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蜀亡后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因而刘禅是真
参考文献: [1 ][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 3] [ 唐] 房玄龄,等. 晋书[ M] .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பைடு நூலகம்
On Zhuge- Liang’s Stupidity and Liu- Shan’s Wisdom
Key words: Zhuge- li ang;Li u- Shan;st upi di t y and wi sdom (责任编辑 / 王丽君)
171
(二)严刑峻法,不呵护人才。国家的兴盛靠的是人才。 刘备在世时思贤若渴,帐下猛将如云,谋士也层出不穷。等 到诸葛亮掌握蜀汉政权后,却未见“江山代有才人出”。随 着一些老将与重要谋士的相继过世,出现将帅乏人“蜀中 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这不能不说这是诸葛亮在人 才的后续培养方面缺乏举措,也缺乏远见卓识所造成的。 诸葛亮治蜀刑法严峻,内讧不断。以致李严、廖立、来敏被 废,彭 被杀,马谡被斩,以后魏延和杨仪又斗得你死我 活。使得蜀汉仅有的一些才智之士未能同心协力,为国尽 智尽力。据说得诸葛亮真传的大将军姜维以后屡次兴兵, 败多胜少。等到邓艾伐蜀,声名显赫的诸葛瞻父子一战即 全军覆没。这些更暴露了蜀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失误与缺 憾。相反,曹魏方面却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就连东吴也 要比蜀汉情况好得多。一味地穷兵黩武,却不知培养人才, 珍惜人才,这方面诸葛亮难辞其咎,这能看做是“智者”之 举吗?
李严为副。”“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 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1]。(《三国志·诸葛亮传》) 从此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直至病逝于 五丈原军中。但他所尽忠的后主刘禅对他是什么态度呢? 有件事可以说明。诸葛亮死后,各地人民纷纷要为故丞相 立庙,刘禅不准。有人就提出,各地立庙固然不必,在成都 立庙一处总可以吧,但刘禅仍然不答应。结果老百姓在大 街小巷因时节私祭,无法禁绝。后来在步兵校尉习隆、中书 郎向充等人的反复劝导下,刘禅才勉强答应于定军山诸葛 亮墓前立庙,并规定祭奠诸葛亮只能到这座庙里去,不能 私祭。诸葛亮庙远离成都,又有几人能去?由此可见,刘禅 对诸葛亮并不待见。呕心沥血地去效忠一个并不领情的 人,这难道是“智者”之举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