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7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4课时,实践课时为96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9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 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单元八、点火系单元九、发动机总成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一)学生所在的汽车维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二)本课程项目设计时选择的(典型)背景实践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其典型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各工作环节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认知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各机构工作原理方面的技能,会使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等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拆装和维修,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并通过情境和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1.知道发动机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60%)2.了解发动机维修的基本理论。
(80%)3.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00%)4.掌握发动机常用的拆装、检测工具及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00%)5.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有关维修标准。
(100%)能力目标:专业能力:1.能够描述和分析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100%)2.能够查阅维修手册或相关资料,收集拆装和维修发动机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信息,例如作业规范、环保要求等。
(100%)3.能够按照规范和技术规定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0%)方法能力:1.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并制定正确的诊断方案。
(60%)2.能够正确分析诊断结果并判断故障具体部件,制定维修作业计划。
(80%)3.能够根据作业计划,正确选择及使用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实施拆装和维修。
(100%)社会能力:1.能与他人合作、按时高效的完成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任务。
--良好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2.能不拘泥于理论知识,探索发动机维修的新方法--创新、积累经验、独立思考能力3.能准确描述故障并与他人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交流--语言表达能力素质目标:1.维修过程中,不暴力操作、注意油液存放远离火源、注意用电安全、注意个人防护。
--安全防护意识2.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工艺要求来维修车辆,对工具及设备进行规范操作。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参考《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概要本课程旨在为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检查、诊断和修理。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调试•发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发动机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并掌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具备处理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常规的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的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转换燃料能量、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行驶。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冲程内燃机的相关知识。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发动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汽门、气门、皮带、链条、曲轴箱等等。
每一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零部件活塞与连杆发动机的活塞与连杆通常被视为发动机的心脏,它们负责将动力从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活塞与连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曲轴箱和气门曲轴箱和气门是发动机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曲轴箱是一个由连杆和曲轴构成的机械系统,以将活塞从引擎的底部往返移动。
气门是一个调节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组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热气门,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学生需要了解曲轴箱和气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功能。
其他关键部件除上述三个部分外,发动机还由多个其他零部件组成,包括进气道、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构成和特点,以确保他们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调试发动机调试是发动机维修的一项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初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服务于《发动机电控原理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实施该计划;(3)能够分析和描述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机械系统的故障;(4)能够对发动机机械零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正确的修复措施;(5)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6)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7)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8)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向客户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方法能力:(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查找资料功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
3.社会能力(1)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4)遵守职业道德。
4.证书目标获得行业或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技工证书五、参考学时:180课时六、设计思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与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7)能针对冷却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8)能针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9)会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发动机总成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润滑系统检修、发动机总成检查等6个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19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372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汽车教研组制定人:123333333 制定日期:2018年10月审核人:232333333 审核日期:2018年11月批准人:333333333 批准日期:2018年11月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一年级学生二、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三、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能较全面理解汽车发动机构造的基本知识、关键组成部分、维修、应用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其先修课程:《汽车机械基础》四、课程目标理解汽车发动机构造、了解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分别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使用和保养维修技能。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1、知识目标(1)认识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工具的使用、发动机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3)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特点。
2、技能目标(1)掌握发动机的拆装与检修方法;(2)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3)能正确使用发动机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3、素质养成目标(1)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722.学分:4六、设计思路(一)教学模式集中授课,理实结合,任务驱动法。
(二)教学任务安排第二学期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由浅入深,力求提高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内容选取了学生特点和工作岗位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性。
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学时:162学时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学习领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继《汽车材料》、《汽车文化》学习领域之后,基于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过程,采用上海大众桑塔纳和丰田5A发动机结构载体,参照汽车修理工的职业标准进行学习训练,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高级职业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根据汽车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分析和诊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维修方法,并为后续《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学习提供职业能力基础。
1.2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掌握发动机组成和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功用,熟悉其组成和类型;(3)了解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4)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5)熟悉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的维护检修的基本方法;(6)了解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
2.2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能规范使用发动机维修检测相关的工具、量具和设备,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
(3)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知识的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调整和维修实践专业技能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化油器的零部件熟悉和装配后调整、故障检修。 学习单元五: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1.教学学时: 8 2.知识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空气供给、 燃油供给、电子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用诊断仪的使用性能;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用诊断仪的使用方法;
任务导向教学法。把每个工作任务分为导向、信息、计划、实施、检查、展 示几部分。导向部分,指明工作的方向和着手点,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确 定需要用到哪方面的理论知识;信息部分,指引学生根据任务自己搜集所需要的 资料及相关维修标准,并要求学生对所需资料进行记录,锻炼学生查找利用资料 的能力;计划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准备相应的工具, 此过程体现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部分,根据自己掌握的资 料和制订的计划,实际进行操作,解决问题,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检查部分,由学生独立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 的问题或缺陷,及时进行纠正,保证自己能够圆满解决问题;展示部分,对工作 任务的解决进行专业讲解,与其余同学进行讨论,从而锻炼实际工作中解决客户 疑问,与客户沟通,与同事之间进行讨论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火花塞结构;
2.观看更换火花塞视频,了解火花塞更换的步骤;
3.实车操作。
13
项目十三
更换碳罐
10
1.掌握碳罐的结构及功用;
2.掌握碳罐的工作原理。
1.掌握更换碳罐的操作流程;
2.掌握碳罐电磁阀的检测方法。
9.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掌握液压挺柱功用与结构,掌握液压挺柱工作原理,具有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的操作技能;
10.掌握机油泵组成、功用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更换机油泵的操作技能;
11.掌握节温器功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节温器损伤现象及成因,掌握检查与更换节温器的操作技能;
12.掌握水泵结构、功用及其工作原理,了解水泵受损现象及成因,具有水泵检修的操作技能;
1.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碳罐结构、功用及工作原理;
2.观看更换碳罐视频,了解碳罐更换的步骤;
3.实车操作。
14
项目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具有更换汽油滤清器技能。
3.气缸盖、气缸垫结构及其功用,气缸盖、气缸垫损坏形式及成因,具有气缸盖、气缸垫更换技能;
4.气门油封结构及其功用,气门油封更换的技能;
5.汽油滤清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换汽油滤清器技能;
6.了解气门传动组组成,认知凸轮轴功用及结构,描述凸轮轴常见损伤,根据工艺标准对凸轮轴进行更换,掌握更换凸轮轴技能;
2.观看更换凸轮轴视频,了解凸轮轴更换的操作步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适用学时:16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8+34课程类型:一体化制定日期: 2014年2月28日制订人员:李丹推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刘惠明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培养目标和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来制订,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职业能力,以便在汽车维修岗位上完成汽车发动机维修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一体化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汽车发动机维修和维护方面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素质(情感)目标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二)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传动带的拆装、正时皮带的拆装工艺;2.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工艺;3.汽缸磨损以及活塞环的检测工艺;4.配气机构构造知识,汽缸盖的拆装工艺;5.冷却系统的基本结构,冷却液的安全、环保知识、冷却液的检查工艺和故障检测工艺;6.润滑系统基本结构,机油安全、环保知识和检查工艺;7.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和更换工艺;8.燃油滤清器的更换工艺;9.发动机总成的更换工艺。
(三)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举升机、游标卡尺、扭力扳手、塞尺、千分尺、量缸表等工具;2、能完成汽车传动带的拆装、正时皮带的拆装、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汽缸磨损以及活塞环的检测、汽缸盖的拆装、冷却液的检查工艺和故障检测、润滑系统检测、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和更换、燃油滤清器的更换和发动机总成的更换等工作任务。
3、能排除发动机维修工作中的问题。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供给系、柴油供给系等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本课程要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诊断”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设计曲柄连杆机构的诊断与维修、配气机构的诊断与维修、冷却系的诊断与维修、润滑系的诊断与维修、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柴油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等项目,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上述单一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的同时构建相应系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并构建相应的知识。
项目设计以发动机相关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发动机诊断技能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程教学评价以各项目按比例构成。
三、课程目标(一)认知目标1. 掌握汽车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3. 掌握汽车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的使用和查询方法;4. 掌握各种工量具、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5.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6. 掌握配气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7. 掌握冷却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8. 掌握润滑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9. 掌握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10. 掌握柴油供给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11. 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
08《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类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 0722019 授课对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试点班)学分: 15.0 先修课: 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机械基础学时: 272 后续课: 汽车底盘制定人: 李振林制定时间: 2008年9月二、课程概述该课程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模块, 配气机构模块、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模块、柴油机供给系模块、发动机冷却系模块、发动机润滑系、点火模块和起动模块等组成。
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中各模块的功用, 构造以及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并在以工学交替的过程中, 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 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2)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发动机等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能正确描述发动机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掌握检测故障, 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四、教材、资料1.教材选用的原则以任务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2.推荐教材: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主编扶爱民电子工业出版社3、参考的教学资料:《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主编廖发良电子工业出版社《本田雅阁轿车数据流分析图解》主编鲁植雄电子工业出版社《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技能实训》祁先来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汽车数波形与据流分析》谭本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主编汤定国人民交通出版社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考核方式原则上以教务处公布的要求为标准, 如有特殊的考核设计方案, 可以列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用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一)课程的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运行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要求。
(二)课程的作用通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力。
3.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力。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力。
5.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力(二)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沟通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方法能力1.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力。
2.具有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的能力。
3.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过程中的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分解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学习任务,将6个学习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排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详细信息
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3. 参考课时64 学分***
4. 课程简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发动机主要总成的作用、结构、原理、检测、故障排除等内容。
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汽车厂用维修机具、曲柄连杆机构、配
器机构、汽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电控系统、润滑系、冷却系、发动机的竣工检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须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汽车发动机主要总成的作用、结构、原理;
2、掌握发动机主要总成的检测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及技术;
3、掌握发动机主要总成的检测和故障排除工具的使用方法。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检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
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6. 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机修工工作岗位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
为了使学生会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本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
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依据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工作过程,将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共包括28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7.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保养、发动机修理、发动机
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②掌握发动机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③掌握发动机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④掌握发动机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⑤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保养知识;
⑥掌握发动机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
①会进行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②能熟练拆装发动机总成、零部件,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状况;
③能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④能对配气机构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⑤能对汽油机燃油供给系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⑥能对柴油机燃油供给系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⑦能对冷却系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⑧会能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②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③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④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参加汽车维修高级工技能取证,获取相关证书。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9.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项目1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2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3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5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6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7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项目8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10.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岗位技能养成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资源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
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形成功能,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参考教材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化学工业出版社张俊海主编。
(四)学习网站
/ 汽车与驾驶维修
汽车论坛
/ 汽车族
汽车维修技术网
中国易修网
汽车维护与修理网
(五)课外杂志
汽车技术;汽车杂志;汽车之友;汽车导购;汽车驾驶员;轿车情报;汽车测试报告;汽车知识;汽车博览。
11.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本课程考核按学习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学习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最终成绩=考核成绩*30%+期末成绩*70%
(2)每个学习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成绩与权重及课程考核成绩的计算按下表进行。
表11课程考核成绩表
12.附录
实训条件
经过近年的建设,汽车发电机构造与维修专业拥有数万元的实训设备。
实训中心完可以开展实际微修生产。
并拥有数台实训设备,能够同时满足40人的汽车发电机拆装、调整与维修实训车间。
实训设备情况如下表。
实训室利用: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基地利用:开发了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给“汽车发电机构造”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3. 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
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