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身体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四上第四单元《身体》知识点
四上科学《我们的身体》单元知识整理1.人的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
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特点有(中空)、(里面有骨髓)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8.(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0.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食物和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2.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13.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4.(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龋齿主要是由于细菌的侵入。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16.(达•芬奇)画的人体草图被称为第一张精确的人体画。
17.人每天应补充大约(2500毫升)水。
18.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起重机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起重机液压动力相当于(肌肉)。
20.我们跳动起来为什么会心跳加快?答: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最新整理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docx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7.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9.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10.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有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1.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
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1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13.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4.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15.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16.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1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18.我们完成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整理(第四单元)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我们的身体》单元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 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
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
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
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挖空填空)复习资料梳理详解汇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挖空填空)复习资料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
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
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
教科版四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含两版知识点)
教科版四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含两版知识点)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出声音时,声带收紧并快速振动以发出声音。
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2会引起周围的物质振动,通过这些物质,声音会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
我们听不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里没有空气,闹钟震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设备。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即14时])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即0—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总复习知识要点(知识清单)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9、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2、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I (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传播优秀Word 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1 / 5 第一单元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即14时])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即0—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测试试题习题⼤全⼀、天⽓1、天⽓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状况)。
天⽓总是在(发⽣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物。
2、(云量)、(降⽔量)、(⽓温)、(风向和风速)是天⽓的重要特征,是天⽓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现象的表格。
天⽓⽇历中⼀般要记录(⽇期和时间)(⽓温)(云量和降⽔量)(风向和风速)。
4、⽓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时间来测量⽓温。
通常情况下,⼀天中(午后2点[即14时])的⽓温最⾼。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向。
6、风向可以⽤(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8个⽅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进多少⽶)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即0—2级)。
9、降⽔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雪、冰雹、雾)等。
10、(⾬量器)是测量降⽔量多少的装置。
⽓象学家根据⼀天(24⼩时)的降⽔量确定下⾬等级。
如⼩于(10毫⽶)是⼩⾬,10~25毫⽶是(中⾬),25~50毫⽶是(⼤⾬),50~100毫⽶是(暴⾬),100~200毫⽶是(⼤暴⾬),⼤于200毫⽶是(特⼤暴⾬)。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的。
层云变厚,就是⾬层云,将会出现⽑⽑⾬、⼤⾬或雪。
⾼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相联系。
积云发展成积⾬云,形成雷阵⾬。
纤细的⽻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的(冰晶)组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空的变化- 云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或水汽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
- 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 多云天:天空有云朵,阳光不太明亮。
- 阴天:天空发灰,也叫“乌云密布”,经常下小雨或阴雨。
- 雨天: 天空下着雨,如细雨、大雨等等。
- 晴雨表:可以根据它来了解天气预报。
第二单元动物的种类和生活-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脊椎、有四肢。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哺乳动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会分泌乳汁哺育子女,一般是胎生,生下来就有毛发,有保护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园的小动物- 动物园是一个以展出、饲养、研究动物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园地。
- 动物园的分区:食肉区、食草区、水生区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鸟类:老鹰、鸵鸟、孔雀、企鹅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哺乳类动物:大熊猫、老虎、长颈鹿、大象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爬行类动物:鳄鱼、蛇、乌龟等等。
第四单元植物的变化和运动- 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花、果。
- 植物向阳性:大部分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会向阳生长。
- 植物的都会运动:水蒸气和养分在植物茎叶间不断运动,这叫做“内涵运动”。
- 植物的对流运动:由光合作用引起,叶面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形成对流运动,这个过程叫做“呼吸”。
第五单元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
- 垃圾分类的种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 可回收物指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等等。
-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废药品等等。
-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等。
- 干垃圾是指不能直接腐烂的垃圾,如塑料袋、旧衣服等等。
第六单元科学探究-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活中的鸟类:
- 认识鸟的特征:羽毛、喙、脚和翅膀
- 鸟的栖息地和食物
- 鸟的势力活动
- 鸟的繁殖和抚养幼鸟的行为
2. 变温动物的生活:
- 变温动物的特点: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
- 变温动物的分类和生活环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 变温动物的饮食和生活习性
3. 变温动物的变态:
- 百变蛙的变态过程:卵、蝌蚪、蛹、青蛙
-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对比
4. 加工食品带来的问题:
- 加工食品的定义和种类
-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
- 食品中的污染物
5. 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6. 植物的组成和结构:
- 植物的死亡和腐烂过程
-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和果实
-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7. 绿色植物的特征:
- 绿色植物的特点: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食物
-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 光合作用消耗和释放的物质
8. 灰天气的形成:
- 灰天气的特点:气候潮湿,空气中烟尘和水汽多,光线被阻挡
- 煤炭燃烧带来的问题: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 纯净水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生物、食物和环境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
3、气泡图4、骨骼的作用:支撑身体、保护身体、使我们进行各种活动。
5、身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会有所不同。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7、我们运动起来后,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
8、人的运动需要氧气,肺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是气体交换最主要的场所。
9、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0、人体的运动量越大,需要的氧气就越多,呼吸就需要加快,以吸收更多氧气。
11、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发现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氧气减少了。
1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血液输送速度更快。
1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16、口腔是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为3类: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17、臼齿是主要用来嚼碎食物。
18、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9、食道的作用:从口腔输送食物到胃。
20、胃的作用:消化,进一步磨碎食物。
21、小肠的作用:吸收营养。
(小肠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22、大肠的作用:存放食物残渣。
23、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4、常见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大雨) ( 雪 ) ( 多云)(阴) ( 晴)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9、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到晚上气温逐渐下降。
10、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11、测量气温要用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齐平。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用红旗来判断风向,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例:红旗向西北方向飘,那么风向是东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在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把风速划分为无风(0级)、微风(1级)、大风(2级)。
1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用直筒透明的杯子。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四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知识点班级: 姓名: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骨骼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伸肘时:上面的肌肉舒张下面的肌肉收缩屈肘时: 上面的肌肉收缩 下面的肌肉舒张 (关节) (骨骼)(骨骼) (肌肉) (关节) (肌肉)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7、以上可以用来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中出现气泡,集气瓶中的水位不断下降)8、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9、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0、(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1、右图是(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手用力捏洗耳球相当于心脏(收缩),血液(离开心脏)手放开洗耳球相当于心脏(舒张),血液(回到心脏)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3、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4、(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15、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6、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身体结构1.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4.胃、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5.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作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6.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7.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
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8.人体系统包括: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运动,将食物运输到消化系统,使心脏保持跳动。
骨骼系统——支持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产生血细胞和储存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身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输送人体细胞需要的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帮助抵抗疾病。
消化系统——将食物摄入身体,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泌尿系统——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察觉和解释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心脏保持跳动。
表皮系统——保护身体,保持体内水分,帮助控制体温。
骨骼1.骨骼的作用:保护、支撑、运动;2.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4.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5.骨骼有五个主要功能:塑造体型、支持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6.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关节1.关节的作用:连接、支点;2.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类。
3.固定关节: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接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第一课身体的结构★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身体能够做许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左右对称。
3、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一、填空题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2、骨骼的作用: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我们完成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2、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平时多;所以呼吸会加快。
6、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第六课食物在口腔的变化★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作用各不相同:①牙齿切磨;②舌搅拌;③唾液润湿。
★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牙齿的作用:①门齿:切下食物;②犬齿:撕开食物;③唾液:磨碎食物。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doc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身体结构1.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4.胃、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5.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作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6.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7.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
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8.人体系统包括: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运动,将食物运输到消化系统,使心脏保持跳动。
骨骼系统——支持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产生血细胞和储存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身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输送人体细胞需要的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帮助抵抗疾病。
消化系统——将食物摄入身体,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泌尿系统——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察觉和解释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心脏保持跳动。
表皮系统——保护身体,保持体内水分,帮助控制体温。
骨骼1.骨骼的作用:保护、支撑、运动;2.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4.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5.骨骼有五个主要功能:塑造体型、支持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6.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关节1.关节的作用:连接、支点;2.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类。
3.固定关节: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接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身体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
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
9.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10.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11.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1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3.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1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1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1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开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1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将食物嚼得越碎,越能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18.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9.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20.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21.消化食物的时候,也会消耗氧气的。
呼吸系统示意图
消化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