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城乡规划卫生(1)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乡环境的卫生与美观,促进全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包括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垃圾处理、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全员参与,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四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并不断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第五条市容环境管理应当注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保持城市美丽、整洁、有序的状态,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第六条垃圾处理管理要求推行分类投放、集中收运、资源化回收利用,实现垃圾减量、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第七条环境污染防治应当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公民的健康和安全。
第八条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各项措施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加强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形成共建共享的环境卫生管理格局。
第二章城市建设管理第九条城市建设管理要求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水系等,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平衡。
第十条城市建设管理应当强化建筑物的环保设计和施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建筑物的绿色性能,并保障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
第十一条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包括道路、交通、照明、排水、供水、供电等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以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十二条城市建设管理应当倡导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城市运行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十三条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城市用地的管理和保护,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遏制城市扩张对农田、水源、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十四条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保护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和社会利益。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村镇规划卫生标准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天然和人为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危害,充分利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因素,为村镇居民提供卫生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保障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3标准内容3.1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3.1.1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3.1.2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3.1.3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3.2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
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
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3.2.1住宅建筑用地3.2.1.1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3.2.1.2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3.2.1.3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3.2.1.4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卫生与健康规划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卫生与健康规划城乡规划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共卫生与健康规划。
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卫生和健康规划,展示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策略与挑战。
一、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卫生规划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卫生规划是为了保障城乡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它涵盖了一系列的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卫生、医疗设施规划等。
公共卫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中人口密度、建筑布局、社区设施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公共卫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聚集程度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也会加快。
因此,城乡规划者需要合理分布医疗机构、设立病毒监测点,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加强疫情防控措施。
此外,通过调整城市建筑布局,合理规划社区空间,提高人口密度与资源利用的匹配度,有助于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其次,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规划需要考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设施等问题。
合理布局垃圾处理中心、建设污水处理厂,保证供水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还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最后,医疗设施规划是公共卫生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人口众多,需要足够的医疗服务来满足需求。
规划者需要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医院、诊所、急救中心等医疗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并加强与卫生资源的对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城乡规划中的健康规划除了公共卫生规划,城乡规划中的健康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据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完全健康状态。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需要考虑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
首先,健康饮食和运动是健康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乡规划者应鼓励建设适宜的运动场所,为居民提供运动设施和绿色休闲空间。
此外,规划者还应规范食品市场,确保食品安全,提倡健康饮食,减少肥胖和慢性病发病率。
城乡规划卫生
城乡规划卫生一、城乡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和城市人口规模(一)城市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1.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2.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二)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就是城市人口总数,是实际居住人口之和,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
5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人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人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人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人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二、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用地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使之配置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一)城市功能分区原则1.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设文教区、高科技区、风景游览区、金融贸易区等。
2.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
3.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远郊”4.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
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改建、扩建的城市在选择新区用地时,应考虑与旧城的关系及旧城的改造利用问题。
(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1.居住区:应选择城市中日照良好、风景优美、环境宁静和清洁的地段作为居住区用地。
居住区必须有足够的面积,使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不致过高,并保证有充足的绿地。
2.工业区:工业区内可相对集中地布置若干个工业企业,使各厂之间便于组织生产协作、原材料和三废的综合利用。
卫生防护距离。
3.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1)铁路和长途汽车站在城市边缘,铁路不应将城市包围或分割;(2)港口的客运和货运码头应分开设置;(3)机场应在郊区:(4)仓储区可分设在铁路、公路或码头附近。
城乡规划卫生相关知识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anitation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教研室
新
疆
医
晓开提
科
大
学
3
教
案
班 级 专业层次 编写时间 使用时间
首
页
99 级 2 班 本科 2004.7 2004.9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目 预防医学 专 业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 职 称 章节名称 教学目的 与要求 计划时数 副教授
环境卫生学
第八章 城乡规划卫生
1. 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 2.掌握居民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3.了解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 4.了解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 与难点
重点:1.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2.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和卫 生学要求。 难点: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公共服务设施。
安排。村镇规划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村庄、集镇
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节约用地,合理安排
各项建设布局。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卫生是利用各种自然环境信息、人
口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以维持和恢复城乡的生
态平衡为宗旨,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为 目标,建立优良的居住环境,以求得人类生存所
需的最佳环境质量。
城乡规划卫生要考虑到与自然的生态平
人口50万以上为大城市; 人口20--50万为中 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下为小城市。
城市的人口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城市的性
质和构成城市的基本部门的发展计划。根据这些 发展计划可推算出城市规划期各个基本部门所需 的劳动力。按照劳动力结构可将城市总人口分为 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三部分。
环境卫生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1、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概念。
2、了解环境卫生学的相关学科,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成就及任务。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掌握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微量元素与疾病、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组成与应用。
2、熟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3、了解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第三章大气卫生1、掌握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熟悉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
3、了解大气的特征及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章水体卫生1、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各种水体污染的特点,水体污染的危害。
2、熟悉水资源的种类和卫生学特征,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水体污染物的转归。
3、了解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地面水水质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水体卫生防护,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1、掌握各类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市政供水、自备供水、二次加压供水;分散式供水)的特点和评价指标。
介水传染病、化学性中毒的危害和流行特点。
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处理原则。
水处理中混凝沉淀和氯化消毒原理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熟悉饮用水与疾病的关系。
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督监测和卫生学评价。
饮水消毒方法和效果。
洪涝灾区供水的卫生措施。
分散式给水的卫生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3、了解饮用水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内容与相关饮水标准的关系,水源到配水管网的卫生防护。
分质供水、饮水净化器的卫生评价。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第六章土壤卫生1、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方式,土壤污染的净化方式,影响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和转化的因素,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 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公共卫生资料
三.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 规划的卫生学意义
气候
地形
水
土壤
气 候
1.太阳辐射:辐射强度和日照率是确定建 筑物的间距、朝向、遮阳等设计的依 据。 2.风:风向、风速、风力等资料对城市的 规划极为重要;多年平均的风向和风 速是城市规划中决定工业区与居住区 位置关系的最主要的依据。 3.温度:影响建筑密度。
4.降水量:城市小气候的改善、绿化、建 筑物防潮和城市排水系统等问题,都 需结合降水量考虑。
工业区与居住区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区的位置应该 设置在居民区常年 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或者说最小频率风 向的上风侧。
地形
地形坡度:太陡不利于建 筑物的布置和交通;太平 坦则不利于排水;0.3%的 坡度较合适。 地形对风的影响 → 造成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过山气流 山谷风
展而形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村庄和集镇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村庄和集镇的性质、
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
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我
国城乡科学合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
(2)建立饮用水源卫生防护 带 (3)利用湖泊等水域建成风 景区
四、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city size)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 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
使人类达到作为生物的人在生物圈内生存的多种条件的满足
,即生态环境的满足,以及作为社会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多
种需求的满足,即人文环境的满足。来自(四)人居环境建设原则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岳喜同开课单位: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课程编码:0510037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卫生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ealth《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环境卫生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等环境卫生实践工作的技能,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环境卫生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化和人体的负荷,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环境卫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供成人教育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本课程计划24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4学时。
选用教材:《环境卫生学》,主编杨克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5月第一次印刷,第六版。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
考核方法:采用闭卷考试,总成绩为100分。
教学进程安排表: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环境卫生学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成就,明确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绪论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介绍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工作任务。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全球性环境问题。
(二)难点:人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思考与练习1、环境的组成、环境因素的分类。
2、何谓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方面?4、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包括哪几方面?第二章环境与健康一、学习目的(一)掌握: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2、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健康效应谱和敏感人群;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慢性危害,三致作用);4、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城乡规划卫生(一)
▪ 城市city
➢ 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人们交往和生活的 中心
➢ 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 聚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 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是国民经济、社会 文化、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等各种成分组成的 综合复杂体系。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料,涂料也要选择反射系数低的
欧美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限制在建筑物 外部装修使用玻璃幕墙,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明文限制使 用釉面砖和马赛克装饰外墙
➢在规划城市夜景照明时就应注意防止光污染
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置方案,少用大功率的强光源,尽 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 片的措施等;对灯箱广告和霓虹灯应加以控制和管理
城乡规划卫生 (一)
臭! 臭! 臭!
一、城市规划治理瘟疫的历史经验 二、城市和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发展 三、城市生态系统★ 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五、城乡规划和城乡规划卫生的含义 六、城市规划的原则★ 七、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
八、城市规划的内容和要点★ 九、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十、村镇规划卫生
▪ 健康城市(health city)
➢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以健康为 中心,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保障市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健康人群、健康环境 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人类社会发展整体。
➢ 和谐性
➢ 整体性
➢ 持续性 ➢ 高效性
2010年世界卫生日: 城市化与健康
(陆地、人工)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土地、淡水、空气、食物、能源和原料)
地域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城乡规划卫生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城市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
在城市区域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 成的动态系统; 人、资源、环境三者符合而成的因素众多、结构 复杂、功能综合的人工生态系统 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共性 人为性、不完整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的个性
熟悉
城乡规划卫生的概念;
了解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6
第一节 概述
城乡规划
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为了实现规划期 内城市或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或村镇的 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集镇和村庄 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城乡建设综合部署和具体安 排。 城市规划(city planning) 村镇规划(planning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是城市、集镇和村庄管理、建设和发展的依据,对规划设 计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节约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保 护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人居环境概要
聚居——人类生存的需要
避风遮雨、御寒暑——住宅 适应群居生活的聚居地——社区,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是人类聚居、生活的 环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 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
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 系统
引言
居民与自然和谐的城乡居住环境
规划设计出美观而舒适的生活场所 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 富有寓意的物质与精神空间
10章城乡规划卫生
第十一章 城乡规划卫生
第一节 概述
• 城乡规划包括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 是城乡近期和远期发展建设的依据和纲领。 • 一定时期内城市和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 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 是国家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3. 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总体 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 4.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二.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
1. 自然条件
2. 经济技术资料:包括资源、能源、人
口资料(卫生部门提供相应资料)等。
3. 城市建设现状 4. 城市环境保护资料
三. 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 学意义
1. 气候 太阳辐射、风、湿度、降水量 风:
村镇规划卫生中的主要问题
1. 主要公路穿越村镇
2. 功能分区界限不明显
3. 居住区建筑密度过高 4.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第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我国第 一部国家城市法规,1990年4月1日起 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我国 村镇规划的法律依据。 二. 卫生部门应对城乡规划开展预防性卫 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 – 风向、风速、风力等资料对城市的规划极为重 要。 多年平均的风向和风速是城市规划中决定工业 区与居住区位置关系的最主要的依据。
工业区与居住区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区的位置应该 设置在居民区常年 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或者说设置在居民 区最小频率风向的 上风侧。
2. 地形
• 地形对风的影响 → 造成不利于污染 物扩散的因素 过山气流 山谷风 城市风
第十章 城乡规划卫生
第十章城乡规划卫生一、填空题1.人居环境可划分为五大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绿地分类按主要功能分为五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道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几类。
5.村镇规划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城乡规划2.健康城市3.城市绿化4.绿地5.城市道路系统6.城市交通7.城市防灾三、选择题1.城乡规划是:()A.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和村镇建设、发展和管理的依据B.是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C.是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D.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E.以上都是2.人居环境可划分为以下几大系统:()A.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B,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C.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D.自然系统、人类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E.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公共系统3.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是:()A.充分运用规划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B.使人类达到生态环境的满足C.使人类达到人文环境的满足D.A+BE.A+B+C4.城乡规划卫生的目的是:()A.预防疾病B.增进人民身心健康C.延长寿命D.提高生活质量E.以上都是5.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A.人为性和不完整性B.复杂性和脆弱性C.聚集性和稀缺性D.A+BE.A+B+C6.全球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有:()A.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B.空气污浊、土地紧张C.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土地紧张D.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E.以上都是7.健康城市是指()A.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B.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C.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D.A+B+CE.A+B8.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以及()A.保护城市生态环境B.维护城市文明,改善景观环境C.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9.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A.容积率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C.居住建筑密度D.居住区人口密度E.以上都是10.城市绿化是指:()A.在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B.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C.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1.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有:()A.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B.交通噪声、工业噪声C.建筑施工噪声、社会噪声D.A+BE.A+B12.控制交通噪声可采取的措施有:()A.完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措施B.建筑措施C.管理措施D.A+B+CE.A+C13.村镇规划的原则是:()A.全面规划、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统筹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A+CE.A+B+C14.城乡规划制度是国家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主要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D.A+BE.A+B+C15.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有:()A.调节和改善小气候B.净化空气、降低噪音C.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D.A+BE.A+B+C16.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规定,人均绿地面积应()A.≥10.0m2/人B.≥9.0m2/人C.≥8.0m2/人D.≥7.0m2/人E.≥6.0m2/人17.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绿地率新区建设应:()A.不低于30%B.不低于25%C.不低于20%D.不低于15%E.不低于40%四、问答题1.WHO认定健康城市需具备哪些标准?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是什么?4.居住区规划布局应遵循哪些原则?5.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2.容积率;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区人口密度3.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4.主干道;次干道和居住区级道路5.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统筹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二、名词解释1.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使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或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或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或村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第十章 城乡规划卫生
3.居住建筑密度(dens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4.居住区人口密度每公顷(1ha=10000m2)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成为人口净密度(net residential density)。
1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
2技术经济资料自然资源、能源、人口等资料。
3城市建设现状现有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及其分布。
4城市环境保护资料大气、水、土壤、的环境因素的质量,工农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居民生活等产生的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收集、运输和处理情况等。
10.2.8.1 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
1.交通噪声2.工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噪声
10.2.8.2 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
1.A声级2.等效声级3.交通噪声指数4.噪声污染级(LNP)
10.2.8.3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措施
10.2.9 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
10.2.9.1 城市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系统(urban road system)是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主要讲授内容
备注
10.2.5.1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城市功能分区从卫生学角度应考虑下列原则:
1 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设文教区、高科技区、风景游览区、金融贸易区等。各功能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
环境卫生学课件-城乡规划卫生
● 英國採用交通雜訊指數(TNI)評價交通雜訊 ● 計算式為:
TNI=4(L10- L90)+ L90 - 30 (5) 雜訊污染級 (noise pollution level)
● LNP也是一種評價交通雜訊的指標,單位:dB A ● 交通雜訊一般呈正態分佈,可按下式計算:
LNP=L50 + d +
聲級計
(2)等效聲級 (equivalent sound level)
● 在某規定時間內A聲級的能量平均值 用LAeq表示,單位為dB
● 等效聲級的計算式 :
LAeq=10
lg(
1 n
n
Σ 10 ) 0.1LAi
i=1
式中:LAeq---等效聲級(dB) LAi ---第i次採樣測得的A聲級 n --- 採樣總數
● 如果雜訊測定數據呈正態分佈,則等效聲 級可用下式近似計算
LAeq= L50 + d2
60 式中:d = L10 - L90
● 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準(GB3096-1993) 環境雜訊標準一般以等效聲級作指標
聲環境品質標準 (GB3096-2008)
等效聲級 LAeq: dB
類別 晝間 夜間
適用區域
d2 60
式中:d=L10- L90
3. 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普查方法 (1) 網格測量法 ● 網格的劃分方法
◆ 將要普查的城市某一區域或整個城市劃分 成多個等大的正方格
◆ 每一網格中的工廠、道路及非建成區的面 積之和不得大於該網格面積的50%,否則該 網格無效
◆ 有效網格總數應大於100個
● 布點方法 測點布在每一個網格的中心。若網格中心點
● 計算式為:
Ldn =10 lg [ 1 (15×100.1Ld+9×100.1(Ln+1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Biocity):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生态
城市因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资 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而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 标。
• 到2005年,上海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0%,人 均公共绿地将超过7平方米,上海将建设成一个天 蓝、地绿、水清的现代化东方大都市、一个生态型 的大都市。
八. 城市环境噪声
1. 城市噪声的来源
(1). 交通噪声 (2). 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 (3). 社会噪声
2. 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
(1) A声级 (2) 等效声级
深圳:全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 卫生城市,……,走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深圳的全新追求。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City Planning Sanitation
一.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控制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 模)
•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 积极发展小城市 • 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返回
城市热岛 (urban heat island) 城市热岛效应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3. 水
重点考虑三个问题 (1)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除口均应设在城市
水源的下游 (2)建立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 (3)利用湖泊等水域建成风景区
4. 土壤
不能做居住用地的土壤: 污染的土壤 潮湿的土壤
合理组织城市道路网:高速公路、主干道、 次干道、居住区级道路。
大城市道路交通趋势:地铁
2. 城市废水和垃圾处理
规划垃圾处理厂 规划污水处理厂
第三节 村镇规划卫生
村镇规划卫生中的主要问题 1. 主要公路穿越村镇 2. 功能分区界限不明显 3. 居住区建筑密度过高 4.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二) 居住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 综合考虑 • 住宅建筑群可采用多种布局形式 • 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创造亲切、宁静、安
全的外部空间环境。
(三)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也称配套公 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 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 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分类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人口规模 >100万 50-100万 25-50万 <20万
2. 确定城市性质
– 沈阳:工业城市 – 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杭州:旅游城市 – 德国海德堡:大学城
3. 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总体 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
4.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香港政府投资建设的住宅小区平均人口毛 密度为2700人/公顷,而一些私人投资建设的小 区则高达4000多人/公顷。
人口净密度 net 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的计算和每人居住面 积定额和居住建筑密度有关。
人口净密度过高,人群密集,使 传染病易于流行。居住建筑密度提 高,影响住宅通风和日照。
• 英国于18世纪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城 市规划法规。
• 我国香港有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法规 有129种以上。
• 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城市 规划法。
健康城市 (health city)
世界卫生组织为解决城市化给人类带来 健康威胁而提出的全球性战略行动
健康城市指标: 一般分为人群健康、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质
• 上海自1998年以来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128块,4公顷以上公共绿地8块,到今年底,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7 % ,绿化指标排到了国内大中城市的前列。
• 在上海,关于绿地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新中国 成立之初,上海人人均公共绿地只有一双鞋大小的 面积,而20世纪90年代初,人均公共绿地是一张报 纸大小的面积,1995年是一张床的面积,现在差不 多是一间屋的面积了。
大气污染和噪声干扰 • 城市仓库区应远离生活区
(4)郊区的卫生学要求 • 可设大片绿地和防护林带 • 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可设在远郊
六. 居住区规划卫生
(一)居住区环境评价指标
1. 建筑容积率 2. 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3. 居住建筑密度 4. 居住区人口密度
1980年12月,国家建委颁发 《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二.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
1. 自然条件 2. 经济技术资料:包括资源、能源、人
口资料(卫生部门提供相应资料)等。
3. 城市建设现状 4. 城市环境保护资料
三. 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 学意义
1. 气候 太阳辐射、风、湿度、降水量
风:
– 风向、风速、风力等资料对城市的规划极为重 要。
– 多年平均的风向和风速是城市规划中决定工业 区与居住区位置关系的最主要的依据。
四.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编制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指标
基本人口 服务人口 被抚养人口
特大城市 30-34% 20-24% 42-50%
大城市
31-35% 19-23% 42-50%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分类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人口规模 >100万 50-100万 25-50万 <20万
第十一章 城乡规划卫生
第一节 概述
• 城乡规划包括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 是城乡近期和远期发展建设的依据和纲领。
• 一定时期内城市和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 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 是国家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自 1990年4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制定城市 规划的法律依据。
•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部门都认为,比较适当的 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几千人至1万人, 而中国的城镇,无论大小,大部分都在这一水 平以上 。
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国外发达国家居住区人口毛密度指标一般 控制在每公顷400人以下,目前北京市居住区的 人口毛密度按每公顷800人左右控制。
五. 城市功能分区
1.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1)城市一般设: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仓库
区、对外交通区等 (2)生活用地选择城市卫生条件最佳地段 (3)工业区用地应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
侧,河流水源的下游 (4)各功能区用地应留有发展余地 (5)各功能区用地应同时选择
2. 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
居住建筑技术指标:
1. 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所占卧
室、起居室等的面积):5平方米。
2. 住宅平面系数:52~54%。
3. 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m2/人):
近期:8-11,远期:12-19
返回
居住建筑密度 (%)=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m2) X 100%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m2)
我国采用的居住 建筑密度 :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一. 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我国第
一部国家城市法规,1990年4月1日起 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我国 村镇规划的法律依据。
二. 卫生部门应对城乡规划开展预防性卫 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独立地段内。 ⑤ 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设在盆地或谷地。 ⑥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带。 ⑦ 工业区必须位于居住区的下游。
• 卫生防护带
(sanitary protective zone):
又称卫生防护距离,指产生 有害因素的车间或工段的边 界至居住区边界的距离。
(3)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的卫生学要求 • 对外交通运输的主要卫生问题:
(1) 生活居住区的卫生学要求
日照良好、环境清洁、保持适当 人口密度、配置各种生活服务设 施等。
(2) 工业区的卫生学要求
① 工业区设置在生活居住区最小风向频率的 上风侧以及河流水源的下游。
② 消耗能源多且污染严重的工厂设在远郊区。 ③ 污染较轻的工厂设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内。 ④ 污染轻微或无污染的工厂可设在居住区的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与住宅楼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和使用。
七. 城市绿化
(一)绿化的卫生学意义
1. 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2. 净化空气,降低
噪声 3. 对人类有良好的
生理和心理作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公共绿地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各类防护带绿地
(三) 绿地布置
– 与自然地形相协调 – 点、线、面相结合 – 发展立体绿化
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 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3) 昼夜等效声级 (4) 交通噪声指数
3. 控制城市环境噪 声的规划措施
• 根本措施:合理的 功能分区
• 合理组织城市道路 网
九. 城市规划的其它卫生问题
1. 城市交通
4层楼 26% 5层楼 23% 6层楼 20%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
• 上海老市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0万人以上 的范围占总面积2.5%。
• 广州市区某些街道的人口密度也达到每平方公 里十几万人。
• 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市区人口密 度没有这么高。北京老城区人口最稠密的是天 坛街道和椿树街道,每平方公里仅5万多人 。
工业区与居住区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区的位置应该 设置在居民区常年 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或者说设置在居民 区最小频率风向的 上风侧。
2. 地形 • 地形对风的影响 → 造成不利于污染
物扩散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