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活动例析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竞赛案例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案例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

参与竞赛的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数据和验证结果等步骤,最终得出科学可行的结论。

本文将从一个具体的数学建模竞赛案例出发,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介绍该案例是关于城市交通流量优化的问题。

某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市政府决定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来减轻拥堵程度。

但是,在使用传统方式设置配时方案时,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实际交通状况,造成传统方式不够准确和高效的问题。

因此,这个案例要求参赛队伍通过建模分析,给出一种更科学、更精确的交通信号灯优化方案。

建模分析团队成员首先分析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确定了车流量和信号灯配时之间的关系。

然后,他们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将交通信号灯的配时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

针对所建模型,他们设计了相应的算法,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

结果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他们选择了某主干道进行实地测试。

对于测试数据的采集,他们设计了专门的采样方案并进行了多次采样。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他们得出了不同交通流量下的最优配时方案,并与之前的传统方案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他们提出的优化方案在减轻拥堵程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方面效果明显,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问题讨论在结果验证过程中,团队成员对模型的局限性和可扩展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他们提出了一些可能改进的方案,如增加交通流量的动态性、考虑多种车辆类型等。

同时,他们还针对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建议。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假设和限制条件,比如忽略行人的影响等,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结论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团队成员不仅提高了数学建模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建模成果。

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这个案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他们的数学建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数学建模竞赛成功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成功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成功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除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分析能力外,团队合作与沟通、解题思维的总结与拓展、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同样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些数学建模竞赛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一些经典的案例。

一、团队合作与沟通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团队合作和沟通是关键。

合理分工,高效协作可以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及时沟通与交流,将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分享出来,以便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同时,团队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与目标,并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调度。

案例分析:在某数学建模竞赛中,一支团队面对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团队成员通过深入讨论,在共同努力下确定了问题的解决思路,并把该思路转化为数学模型。

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并且最终获得了竞赛的好成绩。

二、解题思维的总结与拓展数学建模竞赛中的问题往往是实际问题,需要将问题进行数学化建模,设定适当的假设和变量,确定合适的求解方法。

有效的解题思维总结与拓展是成功的关键。

案例分析:在一场数学建模竞赛中,一支团队面对一个涉及交通拥堵的问题。

他们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题思路:将交通拥堵问题看作流体力学问题,并借鉴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仿真实验。

这种新颖的思路帮助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并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时间管理数学建模竞赛的时间限制通常较为紧张,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解题过程是一项挑战。

因此,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竞赛中的成功非常重要。

合理规划时间,掌握解题进度,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建模、求解和分析是必备的能力。

案例分析:在一场数学建模竞赛中,一支团队遇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优化问题。

经过初步分析后,他们立刻制定了详细的时间安排,明确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并进行了合理分配。

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建模和求解,最终取得较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竞赛的成功需要团队合作与沟通、解题思维的总结与拓展、以及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精选文档】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精选文档】

案例分析1:自行车外胎的使用寿命问题:目前,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它小巧、灵活、方便、易学,而且价格适中,给广大居民带来了不小的益处。

但是,自行车也有令人头痛的地方,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扎胎了。

扎胎的原因有很多,但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外胎磨损,致使一些玻璃碴、小石子很容易侵入、扎破内胎。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何估计自行车外胎的寿命,及时更换?分析:分析角度:由于题目里未明确指出我们是应从厂家角度,还是应从用户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合理判断.若从厂家角度,我们面对的应当是一大批自行车外胎的平均寿命的估计。

这样的估计要求一定精确度和相对明确的使用环境;而从用户角度来说,面对的仅是个人的一辆车,不需要很高的精确度,这样的寿命估计更简单,易于随时了解,下面仅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

产品的使用者需要了解产品的寿命,是基于安全性及更换的费用来考虑的。

我们将这两个标准作为主要标准来分析,首先值得注意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定义寿命、何时为寿命的终止。

寿命的定义要做到科学,直观,有可比性,在航空工业中航天飞机的使用寿命是用重复使用的次数来衡量,而工厂机器设备的寿命则以连续工作的时间来定义。

本题外胎的寿命亦可用时间来表征,但由于外胎的寿命直接与其磨损速度相关;而磨损速度又与使用频率及行驶速度相互联系,致使外胎的寿命不一定与使用时间成正比(这种非正比关系使我们不能拿一辆—天跑200公里的自行车与一天只跑1公里的自行车进行寿命比较),降低了可比性。

如换成自行车的路程寿命来比较,就好得多。

产品寿命是在安全性和更换费用相互制约下达到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外胎的安全系数降到用户不可接受的最低值,更换费用(寿命越长,在一定意义上更换费用越低)也达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省。

弄清了上面两个问题后,我们继续明确建立模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及建立模型的重点难点。

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一来影响因素多,二来这些因素之间彼此相关,十分复杂,要做到比较准确地估计使用寿命,不但要对外胎的性能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对使用环境更不能忽视。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已经逐渐得到应用。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一:城市交通流量优化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人们头疼的问题。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优化交通流量,成为了城市规划师们的重要任务。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让学生了解交通流量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数据,了解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道路的交通流量情况。

然后,他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如线性规划模型,来分析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线性规划的基本原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案例二: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环境污染数据,了解不同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然后,他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模型,来模拟环境污染的传播和变化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微分方程的基本原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案例三:金融风险评估金融风险评估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让学生了解金融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金融市场数据,了解不同金融产品的风险情况。

然后,他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如概率模型,来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水平,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实例教案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实例教案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实例教案
主题:探索人口增长模型
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建立人口增长模型,了解人口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 人口增长的基本模型:Malthus模型、Logistic模型等;
2.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等;
3. 使用数学方法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介绍人口增长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可能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2. 学习建模方法:教师讲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模型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建模方法;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根据给定的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并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
4. 展示成果:学生展示他们的建模结果,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讨论: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人口增长模型的建立过程,并讨论不同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人口增长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撰写一篇关于人口增长的数学建模报告。

评估:根据学生的建模过程、建模结果和展示表现进行评定,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延伸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人口增长模型和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教师PPT、实验数据、计算工具等。

备注: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问题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数学建模例题解析

数学建模例题解析

1.贷款问题小王夫妇计划贷款20万元购买一套房子,他们打算用20年的时间还清贷款。

目前,银行的利率是0.6%/月。

他们采用等额还款的方式(即每月的还款额相同)偿还贷款。

(1)在上述条件下,小王夫妇每月的还款额是多少?共计付了多少利息?(2)在贷款满5年后,他们认为他们有经济能力还完余下的款额,打算提前还贷,那么他们在第6年初,应一次付给银行多少钱,才能将余下全部的贷款还清?(3)如果在第6年初,银行的贷款利率由0.6%/月调到0.8%/月,他们仍然采用等额还款的方式,在余下的15年内将贷款还清,那么在第6年后,每月的还款额应是多少?(4)某借贷公司的广告称,对于贷款期在20年以上的客户,他们帮你提前三年还清贷款。

但条件是:(i)每半个月付款一次,但付款额不增加,即一次付款额是原付给银行还款额的1/2;(ii)因为增加必要的档案、文书等管理工作,因此要预付给借贷公司贷款总额10%的佣金。

试分析,小王夫妇是否要请这家借贷公司帮助还款。

解答:(1)贷款总月数为N=20*12=240,第240个月的欠款额为0,即。

利用式子(元),即每个月还款1574.70元,共还款(元),共计付利息177928.00元。

(2)贷款5年(即5*12=60个月)后的欠款额为,利用公式:,所以,(元)(3)元,即第六年初,贷款利率,所以余下的15年,每个月还款额为:(元)(4)按照借贷公司的条件(i)每半个月付款一次,但付款额不增加,即一次付款额是原付给银行还款额的,付款的时间缩短,但是前17年的付款总额不变。

帮忙提前三年还清需要资金数:。

对于条件(ii)佣金数:分析:因为预付佣金20000元,按照银行存款利率/月,17年的存款本息为即在第17年需要给付借贷公司的钱少于给付银行的钱。

所以建议请这家借贷公司帮助还款。

2.冷却定律与破案按照Newton冷却定律,温度为T的物体在温度为的环境中冷却的速度与温差成正比。

用此定律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高中数学建模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建模,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步骤和方法。

案例背景:某小区的居民数逐年增加,导致小区配套的市政建设不足。

为了解决该问题,物业公司统计了小区每户居民的用水量,并希望通过数学建模来预测未来几年的整体用水量,以供决策参考。

1. 问题分析首先,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他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该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什么样的数据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可以借助哪些数学方法和模型来解决问题?2. 数据收集学生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访谈物业公司负责人、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数据。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收集每年小区的居民数量和每户居民的用水量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接下来,学生可以使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用水量和居民数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回归方程,预测未来几年的整体用水量。

4. 模型建立和验证学生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以小区的居民数量作为自变量,以每户居民的用水量作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然后,他们可以将该模型应用于其他小区的数据,观察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5. 结果与讨论最后,学生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他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如何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并提高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理解。

总结: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学建模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 第四篇 典型案例分析

数学建模 第四篇 典型案例分析

0
5
10
15
20
25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n=(5,6)的拟合流量曲线
16 14
0
5
10
15
20
25
§2.6 计算结果
各时段和一天总用水量 及两个供水时段水泵的功率
(n1,n2) y1 (3,4)
(5,6)
y2
y12
y3
y 1263.4
1252.5
p1
p2
146.18 258.10 48.50 78.50
§2
§2.1 问题的提出
水塔流量估计
圆柱形水塔 :高12.2、直径17.4米
水位降至约8.2米升到约10.8米时,水泵工作.
水泵每天供水一两次,每次约两小时.
已知一天水位测量记录. 估计任何时刻流水量、一天总用水量.
时刻(h) 水位(cm) 时刻(h) 水位(cm) 时刻(h) 水位(cm) 0 0.92 1.84 2.95 3.87 4.98 5.90 7.01 7.93 8.97 968 948 931 913 898 881 869 852 839 822 9.98 10.92 10.95 12.03 12.95 13.88 14.98 15.90 16.83 // // 1082 1050 1021 994 965 941 918 17.93 19.04 19.96 20.84 22.014 22.96 23.88 24.99 25.91 892 866 843 822 // // 1059 1035 1018
§1.2
问题的分析
球心偏前
0 △x D
d

0 D

d

高中数学 第8章 数学建模活动(一)二、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实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 第8章 数学建模活动(一)二、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实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二、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实例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1】 据气象中心观察和预测:发生于沿海M 地的台风一直向正南方向移动,其移动速度v (km/h)与时间t (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过线段OC 上一点T (t ,0)作横轴的垂线l ,梯形OABC 在直线l 左侧部分的面积即t (h)内台风所经过的路程s (km).(1)当t =4时,求s 的值;(2)将s 随t 变化的规律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3)若N 城位于M 地正南方向,且距M 地650 km ,试判断这场台风是否会侵袭到N 城,如果会,在台风发生后多长时间它将侵袭到N 城?如果不会,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1)由图求出直线OA 的方程,把t =4代入可得s 的值; (2)由图分析可知s 是关于t 的分段函数,分三段求出即可; (3)利用(2)中所得的函数的值域求解.[解] (1)由图象可知,直线OA 的方程是v =3t ,直线BC 的方程是v =-2t +70. 当t =4时,v =12,所以s =12×4×12=24.(2)当0≤t ≤10时,s =12×t ×3t =32t 2;当10<t ≤20时,s =12×10×30+(t -10)×30=30t -150;当20<t ≤35时,s =150+300+12×(t -20)×(-2t +70+30)=-t 2+70t -550.综上可知,s 随t 变化的规律是 s =⎩⎪⎨⎪⎧32t 2,t ∈[0,10],30t -150,t ∈(10,20],-t 2+70t -550,t ∈(20,35].(3)当t ∈[0,10]时,s max =32×102=150<650,当t ∈(10,20]时,s max =30×20-150=450<650, 当t ∈(20,35]时,令-t 2+70t -550=650, 解得t =30或t =40(舍去),即在台风发生30小时后将侵袭到N 城.1.解函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第二步: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第三步: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第四步:还原——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第五步:反思——对于数学模型得到的数学结果,必须验证这个数学结果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性.2.把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一定要过好三关(1)事理关:通过阅读、理解,明确问题讲的是什么,熟悉实际背景,为解题找出突破口; (2)文理关:将实际问题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用数学式子表达数学关系; (3)数理关: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对已知数学知识进行检索,从而认定或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跟进训练]1.已知美国某手机品牌公司生产某款手机的年固定成本为40万美元,每生产1万部还需另投入16万美元.设公司一年内共生产该款手机x 万部并全部销售完,每万部的销售收入为R (x )万美元,且R (x )=⎩⎪⎨⎪⎧400-6x ,0<x ≤40,7 400x-40 000x 2,x >40.(1)写出年利润W (万美元)关于年产量x (万部)的函数解析式;(2)当年产量为多少万部时,公司在该款手机的生产中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 (1)当0<x ≤40时,W =xR (x )-(16x +40)=-6x 2+384x -40, 当x >40时,W =xR (x )-(16x +40)=-40 000x-16x +7 360.所以W =⎩⎪⎨⎪⎧-6x 2+384x -40,0<x ≤40,-40 000x -16x +7 360,x >40.(2)①当0<x ≤40时,W =-6(x -32)2+6 104, 所以W max =W (32)=6 104;②当x >40时,W =-40 000x-16x +7 360,由于40 000x+16x ≥240 000x×16x =1 600,当且仅当40 000x=16x ,即x =50∈(40,+∞)时,取等号,所以W 取最大值为5 760.综合①②知,当x =32时,W 取得最大值6 104万元. 【例2】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日常必需品之一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很多家庭的一日三餐都要用天然气来做,但由于我国的天然气大部分依靠进口,时常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节约用气刻不容缓,为了研究燃气灶在何种情况下最省气,某学校数学建模小组通过实验得到了如下数据:燃气旋钮在不同位置的烧开一壶水所需燃气量用表内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旋钮位置与烧开一壶水燃气用量的点.由图可以看出,5个点显示出随着旋钮的角度逐渐增大,燃气用量有一个从大到小又从小到大的过程.在我们学习过的函数图象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之最接近,可以用二次函数近似地表示这种变化.[确定参数、计算求解]设函数式为y =ax 2+bx +c ,取三对数据即可求出表达式的系数,不妨取(18,0.130),(36,0.122),(90,0.172),得方程组⎩⎪⎨⎪⎧182a +18b +c =0.130,362a +36b +c =0.122,902a +90b +c =0.172.解得a =1.903 3×10-5,b =-1.472 2×10-3,c =1.503 3×10-1. 则函数式为y =1.903 3×10-5x 2-1.472 2×10-3x +1.503 3×10-1. 求燃气用量最少时的旋钮位置,实际上是求函数y =1.903 3×10-5x 2-1.472 2×10-3x +1.503 3×10-1的最小值点x 0.x 0=-b 2a =--1.472 2×10-32×1.903 3×10-5≈39°.即燃气用量最少时的旋钮位置是旋转39°的位置,这时的用气量大约是 y 0=4ac -b 24a=4×1.903 3×10-5×1.503 3×10-1-(-1.472 2×10-3)24×1.903 3×10-5≈0.121 8(m 3). [验证结果、改进模型]对于上一个步骤中得到的用气量的函数模型y =1.903 3×10-5x 2-1.472 2×10-3x +1.503 3×10-1能够很好地反映用气量y 与旋钮位置x 的关系吗?试选择一个数据进行验证.当x =54时,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y ≈0.126 3(m 3),和实验所得数据相比的差为0.139-0.126 3=0.012 7,数值很小,说明该函数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用气量y 与旋钮位置x 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框图表示[跟进训练]2.房屋造价(元/m 2)与建筑层数有关,可表示为一般造价(元/m 2)乘上层数系数λ.根据经验数据,绘出层数系数λ与层数n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2层到5层的建筑由于共用地基和层顶等原因,λ随层数增加沿抛物线下降,而5层~8层及以上的建筑则由于防震、防风等因素需增加成本,λ随层数增加而增加.(1)请根据所给图与表格建立λ随层数n 增加而改变的函数关系式,并将表中数据填完整;n 1 2 3 4 5 6 7 8λ 1.08 1.03 1 1.08 1.17 1.26(2)若一般造价为800元/m 2,土地价为300元/亩⎝ ⎛⎭⎪⎫1亩=2 0003m 2,试利用(1)中的条件求该单位最多能建房多少平方米.(精确到1 m 2)[解] (1)由题设知,当2≤n ≤5时,λ=f (n )的图象为抛物线的一段,所以设λ=an 2+bn +c ,将(2,1.08),(3,1.03),(4,1)代入,得:⎩⎪⎨⎪⎧1.08=4a +2b +c ,1.03=9a +3b +c ,1=16a +4b +c ,解得⎩⎪⎨⎪⎧a =0.01,b =-0.1,c =1.24. 所以λ=0.01n 2-0.1n +1.24.当5<n ≤8时,观察图形,三点似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设λ=kn +b ,将(6,1.08)和(8,1.26)代入,得:⎩⎪⎨⎪⎧1.08=6k +b ,1.26=8k +b ,解得⎩⎪⎨⎪⎧k =0.09,b =0.54,所以λ=0.09n +0.54,通过验证知(7,1.17)正好在此直线上.故所求函数λ=⎩⎪⎨⎪⎧0.01n 2-0.1n +1.24(2≤n ≤5),0.09n +0.54(5<n ≤8).把n =5代入上式,得λ=0.99. 又由图可得n =1时,λ=1.25.将1.25,0.99填入表中的对应格里即可(表略). (2)设所建楼房占地面积为x m 2,由(1)知当n =5时,造价最低,此时λ=0.99, 故总建房面积为5x m 2, 其总造价为0.99×800×5x +x2 0003×300,依题意得1 000 000=0.99×800×5x +920x ,解得5x ≈1 262,即该单位最多可建房1 262 m 2.利用已有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3】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为40 km/h 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勘查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 m ,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 m ,又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 (m)与车速x (km/h)之间分别有如下关系:s 甲=0.1x +0.01x 2,s 乙=0.05x +0.005x 2.试判断甲、乙两车有无超速现象,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给出判断的依据.[思路点拨] 根据已经给出的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函数关系,由刹车距离建立不等式,求出两辆车的车速范围,然后进行判断.[解] 依题意,对于甲车,有0.1x +0.01x 2>12,即x 2+10x -1 200>0, 解得x >30或x <-40(不合实际意义,舍去), 这说明,甲车的速度超过30 km/h.但根据题意,刹车距离略超过12 m ,由此估计甲车速度不会超过限速40 km/h. 对于乙车,有0.05x +0.005x 2>10,即x 2+10x -2 000>0, 解得x >40或x <-50(不合实际意义,舍去), 这表明乙车的车速超过40 km/h ,超过规定限速.求解所给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注点 (1)认清所给函数模型,弄清哪些量为待定系数. (2)根据已知,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模型中的待定系数. (3)利用该模型求解实际问题.[跟进训练]3.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千瓦时,年用电量为1亿千瓦时.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千瓦时,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 元/千瓦时,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 (亿千瓦时)与(x -0.4)成反比例.又当x =0.65时,y =0.8.(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千瓦时电的成本价为0.3元/千瓦时,则电价调至多少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收益=用电量×(实际电价-成本价)][解] (1)∵y 与(x -0.4)成反比例,∴设y =kx -0.4(k ≠0).把x =0.65,y =0.8代入上式,得0.8=k0.65-0.4,解得k =0.2.∴y =0.2x -0.4=15x -2. 即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15x -2. (2)依题意,得⎝ ⎛⎭⎪⎫1+15x -2(x -0.3)=1×(0.8-0.3)×(1+20%).整理,得x2-1.1x+0.3=0.解得x1=0.5,x2=0.6.经检验x1=0.5,x2=0.6都是方程的根.又∵0.55≤x≤0.75,∴x=0.6.即当电价调至0.6元/千瓦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

2024年高考数学建模案例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建模案例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建模案例解析2024年高考学科综合能力考试数学建模案例解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数学建模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2024年的高考中,数学建模案例成为考试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2024年高考数学建模案例为例,进行详细解析,并探讨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案例背景及要求:假设2024年某城市掀起了共享单车的热潮,共享单车数量不断增加。

由于路网条件的限制,城市规划局希望求解出一种合理的摆放方案,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市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单车,并且降低管理成本。

要求学生考虑单车摆放位置、数量分布、市民的需求等因素,通过数学建模给出一种最优解,并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解题思路及方法:1. 研究市民需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市民对共享单车的需求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了解市民骑车的频率、时间段、出行距离等信息,从而确定出行热点区域和高峰时段。

2. 路网分析:对城市的路网进行分析,确定主要道路、交通流量等信息,了解交通状况,为后续的摆放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3. 摆放方案优化:针对市民需求和路网状况,我们可以运用图论算法、最优化算法等数学工具,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以求解出最优的摆放方案。

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单车数量、摆放位置、覆盖范围、容量等。

4. 调整策略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和模型结果,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例如,可以针对交通拥堵区域增加摆放数量,调整单车的分布密度,以满足市民需求,并减少单车的管理成本。

案例解析:在实际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市民需求进行充分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知市民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对共享单车的需求较大,出行热点集中在市中心和商圈周边。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特殊需求,如学生、游客等群体对单车的需求量也较大。

在进行路网分析时,我们发现了一些瓶颈路段和拥堵区域。

这些信息为摆放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可以使用最小费用流算法来求解。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线性代数建模案例20例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线性代数建模案例20例

线性代数建模案例汇编目录案例一. 交通网络流量分析问题1案例二. 配方问题4案例三. 投入产出问题6案例四. 平板的稳态温度分布问题7案例五. CT图像的代数重建问题11案例六. 平衡结构的梁受力计算13案例七. 化学方程式配平问题16案例八. 互付工资问题17案例九. 平衡价格问题19案例十. 电路设计问题20案例十一. 平面图形的几何变换22案例十二. 太空探测器轨道数据问题24案例十三. 应用矩阵编制Hill密码25案例十四. 显示器色彩制式转换问题27案例十五. 人员流动问题29案例十六. 金融公司支付基金的流动31案例十七. 选举问题33案例十八. 简单的种群增长问题34案例十九. 一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组的求解36 案例二十. 最值问题38附录数学实验报告模板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一. 交通网络流量分析问题城市道路网中每条道路、每个交叉路口的车流量调查,是分析、评价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基础。

根据实际车流量信息可以设计流量控制方案,必要时设置单行线,以免大量车辆长时间拥堵。

【模型准备】 某城市单行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数字表示该路段每小时按箭头方向行驶的车流量(单位: 辆).图3 某城市单行线车流量(1) 建立确定每条道路流量的线性方程组.(2) 为了唯一确定未知流量, 还需要增添哪几条道路的流量统计? (3) 当x 4 = 350时, 确定x 1, x 2, x 3的值.(4) 若x 4 = 200, 则单行线应该如何改动才合理?【模型假设】 (1) 每条道路都是单行线. (2) 每个交叉路口进入和离开的车辆数目相等.【模型建立】 根据图3和上述假设, 在①, ②, ③, ④四个路口进出车辆数目分别满足500 = x 1 + x 2① 400 + x 1 = x 4 + 300 ② x 2 + x 3 = 100 + 200 ③ x 4 = x 3 + 300 ④ 【模型求解】根据上述等式可得如下线性方程组12142334500100300300x x x x x x x x +=⎧⎪-=-⎪⎨+=⎪⎪-+=⎩其增广矩阵(A , b ) =1100500100110001103000011300⎛⎫ ⎪--⎪ ⎪ ⎪-⎝⎭−−−−→初等行变换10011000101600001130000000--⎛⎫ ⎪⎪-- ⎪⎪⎝⎭由此可得142434100600300x x x x x x -=-⎧⎪+=⎨⎪-=-⎩ 即142434100600300x x x x x x =-⎧⎪=-+⎨⎪=-⎩. 为了唯一确定未知流量, 只要增添x 4统计的值即可. 当x 4 = 350时, 确定x 1 = 250, x 2 = 250, x 3 = 50.若x 4 = 200, 则x 1 = 100, x 2 = 400, x 3 = -100 < 0. 这表明单行线“③←④”应该改为“③→④”才合理.【模型分析】(1) 由(A , b )的行最简形可见, 上述方程组中的最后一个方程是多余的. 这意味着最后一个方程中的数据“300”可以不用统计.(2) 由142434100600300x x x x x x =-⎧⎪=-+⎨⎪=-⎩可得213141500200100x x x x x x =-+⎧⎪=-⎨⎪=+⎩, 123242500300600x x x x x x =-+⎧⎪=-+⎨⎪=-+⎩, 132343200300300x x x x x x =+⎧⎪=-+⎨⎪=+⎩, 这就是说x 1, x 2, x 3, x 4这四个未知量中, 任意一个未知量的值统计出来之后都可以确定出其他三个未知量的值.Matlab 实验题某城市有下图所示的交通图, 每条道路都是单行线, 需要调查每条道路每小时的车流量. 图中的数字表示该条路段的车流数. 如果每个交叉路口进入和离开的车数相等, 整个图中进入和离开的车数相等.图4 某城市单行线车流量(1)建立确定每条道路流量的线性方程组.(2)分析哪些流量数据是多余的.(3)为了唯一确定未知流量, 需要增添哪几条道路的流量统计.案例二. 配方问题在化工、医药、日常膳食等方面都经常涉及到配方问题. 在不考虑各种成分之间可能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 配方问题可以用向量和线性方程组来建模. 【模型准备】一种佐料由四种原料A 、B 、C 、D 混合而成. 这种佐料现有两种规格, 这两种规格的佐料中, 四种原料的比例分别为2:3:1:1和1:2:1:2. 现在需要四种原料的比例为4:7:3:5的第三种规格的佐料. 问: 第三种规格的佐料能否由前两种规格的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模型假设】 (1) 假设四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时不发生化学变化. (2) 假设四种原料的比例是按重量计算的. (3) 假设前两种规格的佐料分装成袋, 比如说第一种规格的佐料每袋净重7克(其中A 、B 、C 、D 四种原料分别为2克, 3克, 1克, 1克), 第二种规格的佐料每袋净重6克(其中A 、B 、C 、D 四种原料分别为1克, 2克, 1克, 2克). 【模型建立】 根据已知数据和上述假设, 可以进一步假设将x 袋第一种规格的佐料与y 袋第二种规格的佐料混合在一起, 得到的混合物中A 、B 、C 、D 四种原料分别为4克, 7克, 3克, 5克, 则有以下线性方程组24,327,3,2 5.x y x y x y x y +=⎧⎪+=⎨+=⎪+=⎩ 【模型求解】上述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 , b ) =214327113125⎛⎫ ⎪ ⎪ ⎪ ⎪⎝⎭−−−−→初等行变换101012000000⎛⎫ ⎪⎪ ⎪ ⎪⎝⎭,可见{1,2.x y == 又因为第一种规格的佐料每袋净重7克, 第二种规格的佐料每袋净重6克, 所以第三种规格的佐料能由前两种规格的佐料按7:12的比例配制而成. 【模型分析】(1) 若令α1 = (2, 3, 1, 1)T , α2 = (1, 2, 1, 1)T , β = (4, 7, 5, 3)T , 则原问题等价于“线性方程组Ax = b 是否有解”, 也等价于“β能否由α1, α2线性表示”.(2) 若四种原料的比例是按体积计算的, 则还要考虑混合前后体积的关系(未必是简单的叠加), 因而最好还是先根据具体情况将体积比转换为重量比, 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3) 上面的模型假设中的第三个假设只是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 如果直接设x 克第一种规格的佐料与y 克第二种规格的佐料混合得第三种规格的佐料, 则有下表因而有如下线性方程组214(),7619327(),7619113(),7619125().7619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模型检验】把x = 7, y = 12代入上述方程组(*), 则各等式都成立. 可见模型假设中的第三个假设不影响解的正确性.Matlab 实验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人体每日必须的三种营养, 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不利于健康.人们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来消耗多余的脂肪. 设三种食物(脱脂牛奶、大豆面粉、乳清)每100克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以及慢跑5分钟消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量如下表.问怎样安排饮食和运动才能实现每日的营养需求?案例三. 投入产出问题在研究多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时, W. Leontief 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 这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W. Leontief 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Nobel 经济学奖.【模型准备】某地有一座煤矿, 一个发电厂和一条铁路. 经成本核算, 每生产价值1元钱的煤需消耗0.3元的电; 为了把这1元钱的煤运出去需花费0.2元的运费; 每生产1元的电需0.6元的煤作燃料; 为了运行电厂的辅助设备需消耗本身0.1元的电, 还需要花费0.1元的运费; 作为铁路局, 每提供1元运费的运输需消耗0.5元的煤, 辅助设备要消耗0.1元的电. 现煤矿接到外地6万元煤的订货, 电厂有10万元电的外地需求, 问: 煤矿和电厂各生产多少才能满足需求? 【模型假设】假设不考虑价格变动等其他因素.【模型建立】设煤矿, 电厂, 铁路分别产出x 元, y 元, z 元刚好满足需求. 则有下表根据需求, 应该有(0.60.5)60000(0.30.10.1)100000(0.20.1)0x y z y x y z z x y -+=⎧⎪-++=⎨⎪-+=⎩, 即0.60.5600000.30.90.11000000.20.10x y z x y z x y z --=⎧⎪-+-=⎨⎪--+=⎩ 【模型求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A = [1,-0.6,-0.5;-0.3,0.9,-0.1;-0.2,-0.1,1]; b = [60000;100000;0]; >> x = A\bMatlab 执行后得 x =1.0e+005 *1.99661.84150.5835可见煤矿要生产1.9966⨯105元的煤, 电厂要生产1.8415⨯105元的电恰好满足需求.【模型分析】令x =xyz⎛⎫⎪⎪⎝⎭, A =00.60.50.30.10.10.20.10⎛⎫⎪⎪⎝⎭, b =60000100000⎛⎫⎪⎪⎝⎭, 其中x称为总产值列向量,A称为消耗系数矩阵, b称为最终产品向量, 则Ax =00.60.50.30.10.10.20.10⎛⎫⎪⎪⎝⎭xyz⎛⎫⎪⎪⎝⎭=0.60.50.30.10.10.20.1y zx y zx y+⎛⎫⎪++⎪+⎝⎭根据需求, 应该有x-Ax = b, 即(E-A)x = b. 故x = (E-A)-1b.Matlab实验题某乡镇有甲、乙、丙三个企业. 甲企业每生产1元的产品要消耗0.25元乙企业的产品和0.25元丙企业的产品. 乙企业每生产1元的产品要消耗0.65元甲企业的产品, 0.05元自产的产品和0.05元丙企业的产品. 丙企业每生产1元的产品要消耗0.5元甲企业的产品和0.1元乙企业的产品. 在一个生产周期内, 甲、乙、丙三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分别为100万元, 120万元, 60万元, 同时各自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别为20万元, 5万元和5万元.(1) 求一个生产周期内这三个企业扣除消耗和折旧后的新创价值.(2) 如果这三个企业接到外来订单分别为50万元, 60万元, 40万元, 那么他们各生产多少才能满足需求?案例四. 平板的稳态温度分布问题在热传导的研究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确定一块平板的稳态温度分布. 根据…定律, 只要测定一块矩形平板四周的温度就可以确定平板上各点的温度.图8 一块平板的温度分布图【模型准备】如图9所示的平板代表一条金属梁的截面. 已知四周8个节点处的温度(单位°C), 求中间4个点处的温度T 1, T 2, T 3, T 4.图9 一块平板的温度分布图【模型假设】假设忽略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热传导, 并且每个节点的温度等于与它相邻的四个节点温度的平均值.【模型建立】根据已知条件和上述假设, 有如下线性方程组1232143144231(90100)41(8060)41(8060)41(5050)4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模型求解】将上述线性方程组整理得1231241342344190414041404100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T 1T 2 T 3 T 4 10080908060506050>> A = [4,-1,-1,0;-1,4,0,-1;-1,0,4,-1;0,-1,-1,4]; b = [190;140;140;100];>> x = A\b; x’Matlab执行后得ans =82.9167 70.8333 70.8333 60.4167可见T1 = 82.9167, T2 = 70.8333, T3 = 70.8333, T4 = 60.4167.参考文献陈怀琛, 高淑萍, 杨威, 工程线性代数,: 电子工业, 2007. 页码: 15-16.Matlab实验题假定下图中的平板代表一条金属梁的截面, 并忽略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热传导. 已知平板内部有30个节点, 每个节点的温度近似等于与它相邻的四个节点温度的平均值. 设4条边界上的温度分别等于每位同学学号的后四位的5倍, 例如学号为16308209的同学计算本题时, 选择T l = 40, T u = 10, T r = 0, T d = 45.图10 一块平板的温度分布图(1) 建立可以确定平板内节点温度的线性方程组.(2) 用Matlab软件求解该线性方程组.(3) 用Matlab中的函数mesh绘制三维平板温度分布图.案例五. CT图像的代数重建问题X射线透视可以得到3维对象在2维平面上的投影, CT则通过不同角度的X射线得到3维对象的多个2维投影, 并以此重建对象内部的3维图像. 代数重建方法就是从这些2维投影出发, 通过求解超定线性方程组, 获得对象内部3维图像的方法.图11双层螺旋CT 图12 CT图像这里我们考虑一个更简单的模型, 从2维图像的1维投影重建原先的2维图像. 一个长方形图像可以用一个横竖均匀划分的离散网格来覆盖, 每个网格对应一个像素, 它是该网格上各点像素的均值. 这样一个图像就可以用一个矩阵表示,其元素就是图像在一点的灰度值(黑白图像). 下面我们以3⨯3图像为例来说明.3⨯3图像各点的灰度值水平方向上的叠加值x1 = 1 x2 = 0 x3 = 0 x1 + x2 + x3 = 1x4 = 0 x5 = 0.5 x6 = 0.5 x4 + x5 + x6 = 1x7 = 0.5 x8 = 0 x9 = 1 x7 + x8 + x9 = 1.5 竖直方向上的叠加值x1 + x4 + x7= 1.5x2 + x5 + x8= 0.5x3 + x6 + x9= 1.5i色. 如果我们不知道网格中的数值, 只知道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叠加值, 为了确定网格中的灰度值, 可以建立线性方程组(含有6个方程, 9个未知数)123456369111x x xx x xx x x++=⎧⎪++=⎪⎨⎪++=⎪⎩显然该方程组的解是不唯一的, 为了重建图像, 必须增加叠加值. 如我们增加从右上方到左下方的叠加值, 则方程组将增加5个方程x1 = 1,x2 + x4 = 0,x3 + x5 + x7 = 1,x 6 + x 8 = 0.5, x 9 = 1,和上面的6个方程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含有11个方程, 9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 【模型准备】设3⨯3图像中第一行3个点的灰度值依次为x 1, x 2, x 3, 第二行3个点的灰度值依次为x 4, x 5,x 6, 第三行3个点的灰度值依次为x 7, x 8, x 9. 沿竖直方向的叠加值依次为1.5, 0.5, 1.5, 沿水平方向的叠加值依次为1, 1, 1.5, 沿右上方到左下方的叠加值依次为1, 0, 1, 0.5, 1. 确定x 1, x 2, …, x 9的值.【模型建立】由已知条件可得(含有11个方程, 9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1234569111x x x x x x x ++=⎧⎪++=⎪⎨⎪=⎪⎩ 【模型求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A = [1,1,1,0,0,0,0,0,0;0,0,0,1,1,1,0,0,0;0,0,0,0,0,0,1,1,1;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 1,0,0,0,0,0,0,0,0;0,1,0,1,0,0,0,0,0;0,0,1,0,1,0,1,0,0; 0,0,0,0,0,1,0,1,0;0,0,0,0,0,0,0,0,1];>> b = [1;1;1.5;1.5;0.5;1.5;1;0;1;0.5;1]; >> x = A\b; x ’Matlab 执行后得Warning: Rank deficient, rank = 8 tol =4.2305e-015. ans =1.0000 0.0000 0 -0.0000 0.5000 0.5000 0.5000 -0.0000 1.0000 可见上述方程组的解不唯一. 其中的一个特解为x 1 = 1, x 2 = 0, x 3 = 0, x 4 = 0, x 5 = 0.5, x 6 = 0.5, x 7 = 0.5, x 8 = 0, x 9 = 1.【模型分析】上述结果表明, 仅有三个方向上的叠加值还不够.可以再增加从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叠加值. 在实际情况下, 由于测量误差, 上述线性方程组可能是超定的. 这时可以将超定方程组的近似解作为重建的图像数据.Matlab 实验题给定一个3⨯3图像的2个方向上的灰度叠加值: 沿左上方到右下方的灰度叠加值依次为0.8, 1.2, 1.7, 0.2, 0.3; 沿右上方到左下方的灰度叠加值依次为0.6, 0.2, 1.6, 1.2, 0.6.(1) 建立可以确定网格数据的线性方程组, 并用Matlab 求解. (2) 将网格数据乘以256, 再取整, 用Matlab 绘制该灰度图像.案例六. 平衡结构的梁受力计算在桥梁、房顶、铁塔等建筑结构中, 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梁. 对这些梁进行受力分析是设计师、工程师经常做的事情.图14 埃菲尔铁塔局部下面以双杆系统的受力分析为例, 说明如何研究梁上各铰接点处的受力情况. 【模型准备】在图15所示的双杆系统中, 已知杆1重G1 = 200牛顿, 长L1 = 2米,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 = π/6, 杆2重G2 = 100牛顿, 长L2 = 2米,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 = π/4. 三个铰接点A, B, C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求杆1, 杆2在铰接点处所受到的力.图15双杆系统【模型假设】假设两杆都是均匀的. 在铰接点处的受力情况如图16所示.【模型建立】对于杆1: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 故N1 = N3,竖直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 故N2 + N4 = G1,以点A为支点的合力矩为零, 故(L1sinθ1)N3 + (L1cosθ1)N4 = (12L1cosθ1)G1.图16 两杆受力情况对于杆2类似地有AC杆1杆2CN1N2N3N5N6G1G2A B杆1杆2π/6π/4N 5 = N 7, N 6 = N 8 + G 2, (L 2sin θ2)N 7 = (L 2cos θ2)N 8 + (12L 2cos θ2)G 2.此外还有N 3 = N 7, N 4 = N 8. 于是将上述8个等式联立起来得到关于N 1, N 2, …, N 8的线性方程组:132414800N N N N G N N -=⎧⎪+=⎪⎨⎪⎪-=⎩ 【模型求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G1=200; L1=2; theta1=pi/6; G2=100; L2=sqrt(2); theta2=pi/4; >> A = [1,0,-1,0,0,0,0,0;0,1,0,1,0,0,0,0;0,0,L1*sin(theta1),L1*cos(theta1),0,0,0,0;0,0,0,0,1,0,-1,0; 0,0,0,0,0,1,0,-1;0,0,0,0,0,0,L2*sin(theta2),-L2*cos(theta2); 0,0,1,0,0,0,-1,0;0,0,0,1,0,0,0,-1];>> b = [0;G1;0.5*L1*cos(theta1)*G1;0;G2;0.5*L2*cos(theta2)*G2;0;0]; >> x = A\b; x ’ Matlab 执行后得 ans =95.0962 154.9038 95.0962 45.0962 95.0962 145.0962 95.0962 45.0962【模型分析】最后的结果没有出现负值, 说明图16中假设的各个力的方向与事实一致. 如果结果中出现负值, 则说明该力的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反. 参考文献陈怀琛, 高淑萍, 杨威, 工程线性代数,: 电子工业, 2007. 页码: 157- 158.Matlab 实验题有一个平面结构如下所示, 有13条梁(图中标号的线段)和8个铰接点(图中标号的圈)联结在一起. 其中1号铰接点完全固定, 8号铰接点竖直方向固定, 并在2号, 5号和6号铰接点上, 分别有图示的10吨, 15吨和20吨的负载. 在静平衡的条件下,任何一个铰接点上水平和竖直方向受力都是平衡的. 已知每条斜梁的角度都是45º.(1) 列出由各铰接点处受力平衡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2) 用Matlab 软件求解该线性方程组, 确定每条梁受力情况.图17 一个平面结构的梁案例七. 化学方程式配平问题在用化学方法处理污水过程中, 有时会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分析计算和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定性地检测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后,可以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配平化学方程式.【模型准备】某厂废水中含K, 其浓度为650mg/L. 现用氯氧化法处理, 发生如下反应:K + 2KOH + Cl 2 = KO+ 2KCl + H 2O.投入过量液氯, 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O +KOH +Cl 2 ===CO 2+N 2+KCl +H 2O.(注: 题目摘自XX 省XX 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模型建立】设x 1KO +x 2KOH +x 3Cl 2 === x 4CO 2 +x 5N 2 +x 6KCl +x 7H 2O,则1261247141527362222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 即126124714152736020020202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模型求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A = [1,1,0,0,0,-1,0;1,1,0,-2,0,0,-1;1,0,0,-1,0,0,0;1,0,0,0,-2,0,0;0,1,0,0,0,0,-2;0,0,2,0,0,-1,0];>> x = null(A,’r ’); format rat, x ’Matlab 执行后得 ans =1 2 3/2 1 1/2 3 1 可见上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 = k (1, 2, 3/2, 1, 1/2, 3, 1)T .取k = 2得x = (2, 4, 3, 2, 1, 6, 2)T . 可见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O + 4KOH + 3Cl 2 ===2CO 2+ N 2+ 6KCl + 2H 2O.【模型分析】利用线性方程组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一种待定系数法. 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两边所涉及到的各种元素的量相等的原则列出方程. 所得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Ax = θ中所含方程的个数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种数s , 未知数的个数就是化学方程式中的项数n .当r(A ) = n -1时, Ax = θ的基础解系中含有1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 这时在通解中取常数k 为各分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 例如本例中1, 2, 3/2, 1, 1/2, 3, 1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2, 故取k = 2.当r(A ) ≤n -2时, Ax = θ的基础解系中含有2个以上的线性无关的解向量. 这时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上升与下降的情况, 在原线性方程组中添加新的方程. Matlab 实验题配平下列反应式(1) FeS + KMnO 4 + H 2SO 4—— K 2SO 4 + MnSO 4 + Fe 2(SO 4)3 + H 2O + S ↓ (2) Al 2(SO 4)3 + Na 2CO 3 + H 2O —— Al(OH)3↓+ CO 2↑+ Na 2SO 4案例八. 互付工资问题互付工资问题是多方合作相互提供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比如农忙季节, 多户农民组成互助组, 共同完成各户的耕、种、收等农活. 又如木工, 电工, 油漆工等组成互助组, 共同完成各家的装潢工作. 由于不同工种的劳动量有所不同, 为了均衡各方的利益, 就要计算互付工资的标准.【模型准备】现有一个木工, 电工, 油漆工. 相互装修他们的房子, 他们有如下协议:(1) 每人工作10天(包括在自己家的日子), (2) 每人的日工资一般的市价在60~80元之间, (3) 日工资数应使每人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相等.求每人的日工资. 【模型假设】假设每人每天工作时间长度相同. 无论谁在谁家干活都按正常情况工作, 既不偷懒, 也不加班.【模型建立】设木工, 电工, 油漆工的日工资分别为x , y , z 元, 则由下表可得2610451044310x y z xx y z y x y z z++=⎧⎪++=⎨⎪++=⎩, 即8604504470x y z x y z x y z -++=⎧⎪-+=⎨⎪+-=⎩【模型求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A = [-8,1,6;4,-5,1;4,4,-7];>> x = null(A,’r ’); format rat, x ’ Matlab 执行后得ans =31/36 8/9 1可见上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 = k (31/36, 8/9, 1)T . 因而根据“每人的日工资一般的市价在60~80元之间”可知60 ≤3631k <98k < k ≤ 80, 即 312160≤k ≤ 80.也就是说, 木工, 电工, 油漆工的日工资分别为3631k 元, 98k 元, k 元, 其中312160≤k ≤ 80. 为了简便起见, 可取k = 72, 于是木工, 电工, 油漆工的日工资分别为62元, 64元, 72元.【模型分析】事实上各人都不必付自己工资, 这时各家应付工资和各人应得收入如下6845447y z x x z y x y z +=⎧⎪+=⎨⎪+=⎩, 即8604504470x y z x y z x y z -++=⎧⎪-+=⎨⎪+-=⎩ 可见这样得到的方程组与前面得到的方程组是一样的.Matlab 实验题甲, 乙, 丙三个农民组成互助组, 每人工作6天(包括为自己家干活的天数), 刚好完成他们三人家的农活, 其中甲在甲, 乙, 丙三家干活的天数依次为: 2, 2.5, 1.5; 乙在甲, 乙, 丙三家各干2天活, 丙在甲, 乙, 丙三家干活的天数依次为: 1.5, 2, 2.5. 根据三人干活的种类, 速度和时间, 他们确定三人不必相互支付工资刚好公平. 随后三人又合作到邻村帮忙干了2天(各人干活的种类和强度不变), 共获得工资500元.问他们应该怎样分配这500元工资才合理?案例九. 平衡价格问题为了协调多个相互依存的行业的平衡发展, 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每个行业的产出在各个行业中的分配情况确定每个行业产品的指导价格, 使得每个行业的投入与产出都大致相等.【模型准备】假设一个经济系统由煤炭、电力、钢铁行业组成, 每个行业的产出在各个行业中的分配如下表所示:等的平衡价格.【模型假设】假设不考虑这个系统与外界的联系.【模型建立】把煤炭、电力、钢铁行业每年总产出的价格分别用x 1,x 2, x 3表示, 则123212331230.40.60.60.10.20.40.50.2x x x x x x x x x x x =+⎧⎪=++⎨⎪=++⎩, 即1231231230.40.600.60.90.200.40.50.80x x x x x x x x x --=⎧⎪-+-=⎨⎪--+=⎩. 【模型求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A = [1,-0.4,-0.6;-0.6,0.9,-0.2;-0.4,-0.5,0.8]; >> x = null(A,’r ’); format short, x ’ Matlab 执行后得ans =0.9394 0.8485 1.0000 可见上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 = k(0.9394, 0.8485, 1)T.这就是说, 如果煤炭、电力、钢铁行业每年总产出的价格分别0.9394亿元, 0.8485亿元, 1亿元, 那么每个行业的投入与产出都相等.【模型分析】实际上, 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系统不可能只涉及三个行业, 因此需要统计更多的行业间的分配数据.Matlab实验题假设一个经济系统由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机械制造、运输行业组成, 每个行业的产出在各个行业中的分配如下表所示:产出分配购买者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制造运输0 0 0.2 0.1 0.2 0.2 煤炭0 0 0.1 0.1 0.2 0.1 石油0.5 0.1 0.1 0.2 0.1 0.1 电力0.4 0.1 0.2 0 0.1 0.4 钢铁0 0.1 0.3 0.6 0 0.2 制造0.1 0.7 0.1 0 0.4 0 运输等的平衡价格.案例十. 电路设计问题电路是电子元件的神经系统. 参数的计算是电路设计的重要环节. 其依据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客观需要, 二是物理学定律.图22 USB扩展板【模型准备】假设图23中的方框代表某类具有输入和输出终端的电路. 用11vi⎛⎫⎪⎝⎭记录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电压v以伏特为单位, 电流i以安培为单位), 用22vi⎛⎫⎪⎝⎭记录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 若22vi⎛⎫⎪⎝⎭= A11vi⎛⎫⎪⎝⎭,则称矩阵A为转移矩阵.图23 具有输入和输出终端的电子电路图图24给出了一个梯形网络, 左边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电阻为R 1(单位: 欧姆). 右边的电路是并联电路, 电路R 2. 利用欧姆定理和楚列斯基定律, 我们可以得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转移矩阵分别是1101R -⎛⎫ ⎪⎝⎭和2101/1R ⎛⎫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图24 梯形网络设计一个梯形网络, 其转移矩阵是180.55-⎛⎫⎪-⎝⎭. 【模型假设】假设导线的电阻为零.【模型建立】设A 1和A 2分别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转移矩阵, 则输入向量x 先变换成A 1x , 再变换到A 2(A 1x ). 其中A 2A 1 =2101/1R ⎛⎫ ⎪-⎝⎭1101R -⎛⎫ ⎪⎝⎭=121211/1/R R R R -⎛⎫ ⎪-+⎝⎭就是图22中梯形网络的转移矩阵.于是, 原问题转化为求R 1, R 2的值使得121211/1/R R R R -⎛⎫ ⎪-+⎝⎭=180.55-⎛⎫ ⎪-⎝⎭. 【模型求解】由121211/1/R R R R -⎛⎫ ⎪-+⎝⎭=180.55-⎛⎫ ⎪-⎝⎭可得121281/0.51/5R R R R -=-⎧⎪-=-⎨⎪+=⎩. 根据其中的前两个方程可得R 1 = 8, R 2 = 2. 把R 1 = 8, R 2 = 2代入上面的第三个方程确实能使等式成立. 这就是说在图22中梯形网络中取R 1 = 8, R 2 = 2即为所求.【模型分析】若要求的转移矩阵改为180.54-⎛⎫⎪-⎝⎭, 则上面的梯形网络无法实现. 因为v 2这时对应的方程组是121281/0.51/4R R R R -=-⎧⎪-=-⎨⎪+=⎩. 根据前两个方程依然得到R 1 = 8, R 2 = 2, 但把R 1= 8, R 2 = 2代入上第三个方程却不能使等式成立.练习题根据基尔霍夫回路电路定律(各节点处流入和流出的电流强度的代数和为零, 各回路中各支路的电压降之和为零), 列出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1, i 2, i 3所满足的线性方程组, 并用矩阵形式表示:图25简单的回路案例十一. 平面图形的几何变换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如仿真设计、效果图制作、动画片制作、电子游戏开发等.图形的几何变换, 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放缩等, 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这里暂时只讨论平面图形的几何变换.【模型准备】平面图形的旋转和放缩都很容易用矩阵乘法实现, 但是图形的平移并不是线性运算, 不能直接用矩阵乘法表示. 现在要求用一种方法使平移、旋转、放缩能统一用矩阵乘法来实现. 【模型假设】设平移变换为(x , y ) → (x +a , y +b )旋转变换(绕原点逆时针旋转θ角度)为(x , y ) → (x cos θ-y sin θ, x sin θ + y cos θ)放缩变换(沿x 轴方向放大s 倍, 沿y 轴方向放大t 倍)为(x , y ) → (sx , ty )【模型求解】R 2中的每个点(x , y )可以对应于R 3中的(x , y , 1). 它在xOy 平面上方1单E 12位的平面上. 我们称(x , y , 1)是(x , y )的齐次坐标. 在齐次坐标下, 平移变换(x , y ) → (x +a , y +b )可以用齐次坐标写成(x , y , 1) → (x +a , y +b , 1).于是可以用矩阵乘积1001001a b ⎛⎫ ⎪ ⎪⎝⎭1x y ⎛⎫ ⎪ ⎪⎝⎭=1x a y b +⎛⎫⎪+ ⎪⎝⎭实现.旋转变换(x , y ) → (x cos θ-y sin θ, x sin θ + y cos θ)可以用齐次坐标写成(x , y , 1) → (x cos θ-y sin θ, x sin θ + y cos θ, 1). 于是可以用矩阵乘积cos sin 0sin cos 0001θθθθ-⎛⎫ ⎪ ⎪⎝⎭1x y ⎛⎫ ⎪ ⎪⎝⎭=cos sin sin cos 1x y x y θθθθ-⎛⎫⎪+ ⎪⎝⎭实现.放缩变换(x , y ) → (sx , ty )可以用齐次坐标写成(x , y , 1) → (sx , ty , 1).于是可以用矩阵乘积0000001s t ⎛⎫ ⎪ ⎪⎝⎭1x y ⎛⎫ ⎪ ⎪⎝⎭=1sx ty ⎛⎫⎪ ⎪⎝⎭实现.【模型分析】由上述求解可以看出, R 2中的任何线性变换都可以用分块矩阵1⎛⎫⎪⎝⎭A O O 乘以齐次坐标实现, 其中A 是2阶方阵. 这样, 只要把平面图形上点的齐次坐标写成列向量, 平面图形的每一次几何变换, 都可通过左乘一个3阶变换矩阵来实现.参考文献David C. Lay,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沈复兴, 傅莺莺等译,: 人民邮电, 2009. 页码: 139-141.Matlab 实验题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clear all , clc,>>t=[1,3,5,11,13,15]*pi/8; >>x=sin(t); y=cos(t); >>fill(x,y,'r'); >>grid on ;>>axis([-2.4, 2.4, -2, 2])运行后得图25.图26Matlab绘制的图形(1) 写出该图形每个顶点的齐次坐标;; 最后进行横(2) 编写Matlab程序, 先将上面图形放大0.9倍; 再逆时针旋转3坐标加0.8, 纵坐标减1的图形平移. 分别绘制上述变换后的图形.案例十二. 太空探测器轨道数据问题太空航天探测器发射以后, 可能需要调整以使探测器处在精确计算的轨道里. 雷达监测到一组列向量x1, …, x k,它们给出了不同时刻探测器的实际位置与预定轨道之间的偏差的信息.图28 火星探测器【模型准备】令X k = [x1, …, x k]. 在雷达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计算出矩阵G k = X k X k T. 一旦接收到数据向量x k+1,必须计算出新矩阵G k+1. 因为数据向量到达的速度非常快, 随着k的增加, 直接计算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现需要给出一个算法, 使得计算G k的负担不会因为k的增加而加重.【模型求解】因为G k = X k X k T=[x 1, …, x k ]T 1T k⎡⎤⎢⎥⎢⎥⎢⎥⎣⎦x x =T 1k i i i =∑x x ,G k +1 = X k +1T1k +X =[X k , x k +1]T T 1k k +⎡⎤⎢⎥⎣⎦X x = X k X k T +x k +1T 1k +x =G k +x k +1T 1k +x ,所以一旦接收到数据向量x k +1, 只要计算x k +1T1k +x , 然后把它与上一步计算得到的G k相加即可. 这样计算G k 的负担不会因为k 的增加而加重.【模型分析】计算机计算加法的时间与计算乘法的时间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在考虑计算矩阵乘积的负担时, 只要考察乘法的次数就可以了. 设x k 的维数是n , 则X k = [x 1, …, x k ]是n ⨯k 的矩阵, G k = X k X k T 是n ⨯n 的矩阵. 直接计算G k = X k X k T 需要做n 2k 次乘法. 因而计算的负担会随着k 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对于每一个k , 计算x k Tk x 始终只要做n 2次乘法.Matlab 实验题用Matlab 编写一个程序用于处理这个问题.案例十三. 应用矩阵编制Hill 密码密码学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密码学涉及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 这里无法展开介绍.图29 XX 通信的基本模型密码学中将信息代码称为密码, 尚未转换成密码的文字信息称为明文, 由密码表示的信息称为密文. 从明文到密文的过程称为加密, 反之为解密. 1929年, 希尔(Hill)通过线性变换对待传输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提出了在密码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希尔加密算法. 下面我们略去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细节, 只介绍最基本的思想.【模型准备】若要发出信息action, 现需要利用矩阵乘法给出加密方法和加密后得到的密文, 并给出相应的解密方法.。

中学数学建模案例分析——以人口模型为例

中学数学建模案例分析——以人口模型为例

借助正方体模型,可以把研究对象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中,从而在整体上更好地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正方体的结构特征,以正方体为模型可以“生成”许多优美的空间问题,许多空间问题如果将它置于正方体模型之中,其结果甚至可以一望而解.正如上述全国Ⅰ卷高考题,如果善用正方体模型,很容易根据其完美的对称性发现截面面积取最值时的特殊位置.(2)深入学科的软件支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善于合理地利用“利器”——深入学科的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GeoGebra以及Z Z+智能教育平台系列中的超级画板等,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来优化空间立体几何的教学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发展直观想象的素养.学立体几何的目的绝对不是学会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向量法”解出高考题,而应当让学生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在立体几何软件和平台的支持下,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几何教学可以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反映现实的几何空间,学会几何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两大核心素养中自如切换.参考文献[1]邵光华.论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6(7):32-36[2]周顺钿.正方体模型的开发和利用[J].数学通报,2017(8):35-41[3]徐章韬,刘郑,刘观海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知识之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94-99中学数学建模案例分析——以人口模型为例李虎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528403)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数学建模素养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体系中,把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其中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属于高阶思维活动,对人的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是很好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素材.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紧密相关.合理预测人口数量对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有导向性作用.人口预测的研究吸引了大批的科研人员,经典的人口模型也非常多,本文针对高中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介绍了两个经典模型,一个是马尔萨斯模型,一个是Logistic人口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未来几年的人口进行了预测.通过两个模型,以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1 问题提出问题:在知道当前或过去某个时刻的人口数量的情况下,如何预测未来某个时刻的人口数量?2 经典人口模型2.1 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用()p t表示t时刻的人口数,r表示年平均增长率,则()()()p t t p t rp t t+∆−=∆,起始时刻为0t,记00()p t p=.令0t∆→,得00()()()p t rp tp t p′==,,则0()()e r t tp t p−=.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第124页例4有这个模型的介绍,题目中选取了1950-1959年数据,利用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来估计r的值,求得解析式为0.022155196e ty=,是一个指数型函数模型,教材利用这一模型预测了中国1989年人口数量将超过13亿,笔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9年人口数据是112704万人,可见预测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从教材上看,1950-1959年数据拟合效果非常好,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马尔萨斯模型作为经典的人口模型,有必要给学生介绍其来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虽然学生当时学生不懂,但是埋下了常微分方程的种子,在学生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会生根发芽.这个模型有自身的缺陷,把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了解误差产生的来源,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文献,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找出模型的缺陷,锻炼学生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2.2 Logistic 人口模型马尔萨斯模型中假定了r 是常数,而r 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考虑r 是变化的,将r 看成t 的函数.下面以我国人口模型为例,介绍Logistic 模型.假设我国最多能够支撑的人口数量为K ,()P t 表示t 时刻的人口数量,()()(1)p t r t r K=−,则人口满足下面的模型:00()()(1)()()P t P t r P t KP t P′=− = ,,求解得()P t = 0()1e r t t KC −−+,00K P C P −=.本模型中有两个参数r K ,.需要通过往年的数据来拟合这两个参数.首先查阅《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报告筛选符合要求的数据,1980年始,我国确定计划生育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由于国家的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变化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避免国家政策的影响;同时,在1981年我国的人口突破10亿大关.考虑上述条件,将1981年以前的人口数据剔除,得到下面数据表格,如表1.表1 中国历年人口总数年份 (年) 人口 (万人) 年份 (年) 人口 (万人) 年份 (年) 人口 (万人) 1981 100072 1982 101654 1983 103008 1984 104357 1985 105851 1986 107507 1987 109300 1988 111026 1989 112704 1990 114333 1991 115823 1992 117171 1993 118517 1994 119850 1995 121121 1996 122389 1997 123626 1998 124761 1999 125786 2000 126743 2001 127627 2002 128453 2003 129227 2004 129988 2005 130756 2006 131448 2007 132129 2008 132802 2009 133450 2010 134091 2011 134735 2012 135404 2013 137054 2014 136782 2015 137462 2016 138271 2017 139008 2018 139538r K ,确定方法1:选择012t t t ,,三年的人口数据012P P P ,,, 其中1021t t t t β−=−=, 由101(1)e r K P KP β−=+−,211(1)e r K P KP β−=+−,111P K =+011()e r P K β−−,211111()e r P K P K β−=+−, 12011111()e r P P P P β−−=−, 故0112111ln 11P P r P P β−=−,101e 11e r r K P P ββ−−−=−.计算得0.0593r =,144930K =万人.0.0593144930()1449301(1)e 100072tP t −=+−,0t >.利用此模型预测最近二十年人口,并计算误差值,如表2.表2 中国各年份实际人口数、预测值及预测误差年份 实际人口 /万人 预测人口 /万人 误差 /万人 百分比 1999 125786 125572 214 0.001701 2000 126743 126545 198 0.001562 2001 127627 127476 151 0.001183 2002 128453 128367 86 0.00067 2003 129227 129217 10 7.74E-05 2004 129988 130028 -40 -0.00031 2005 130756 130803 -47 -0.00036 2006 131448 131541 -93 -0.00071 2007 132129 132244 -115 -0.00087 2008 132802 132914 -112 -0.00084 2009 133450 133552 -102 -0.00076 2010 134091 134158 -67 -0.0005 2011 134735 134735 0 0 2012 135404 135283 121 0.000894 2013 137054 135803 1251 0.009128 2014 136782 136297 485 0.003546 2015 137462 136766 696 0.005063 2016 138271 137211 1060 0.007666 2017 139008 137633 1375 0.009892 201813953813803415040.010778由表2可以看出预测值和真实值很接近,误差都保持在很小的范围.说明本模型很好的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r K ,确定方法2:将这个连续的模型离散化,用回归分析来求解此模型.(1)()()()P t P t rr P t P t K+−=−,即年增长率可以看成年份的线性函数,用线性回归即可(如图1).利用MATLAB 进行回归求解(代码见附录),得到0.0509r =,150590K =,所以()P t =0.05091505901505901(1)e 100072t−+−,0t >.图1 1981年至2018年预测值与人口实际值的拟合图Logistic 人口模型是对马尔萨斯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更符合实际情形,误差也在合理的范围内.笔者认为从发展的角度看,应该把此模型和马尔萨斯模型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去比较判断.从模型的建立可以看到,要建立此模型需要确定参数,如何估计参数,需要搜集数据,用到数据拟合.让学生去思考,去搜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数据等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又要用到信息技术,需要去学习软件对应的拟合函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不好,涉及评价环节,有哪些评价指标?此模型的缺陷是什么?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还有哪些较好的人口预测模型,缺陷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口预测模型呢?让学生把此建模问题扩展开,作为一个项目来研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脑科学的规律.3 人口预测若采用0.0593144930()1449301(1)e 100072tP t −=+−,0t >来预测未来8年国内的人口数,得到如下结果(表3).表3 未来8年人口数预测表(1)年份 人口 /万人 2019 138413 2020 138772 2021 139112 2022 139435 2023 139740 2024 140028 2025 140302 2026140560若采用0.0509150590()1505901(1)e 100072tP t −=+−,0t >来预测未来8年国内的人口数,得到如下结果(表4).表4 未来8年人口数预测表(2)年份 人口 /万人 2019 140349 2020 140825 2021 141279 2022 141714 2023 142130 2024 142527 2025 142907 20261432702018年国内人口数为139538(万),可见后面这个模型更精确一些,因为建模中充分考虑了数据的整体性.4 模型价值本文介绍了经典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指数型函数模型,在教材的指数函数应用章节中有体现,但是该模型是在资源极大丰富,没有政策和疾病影响等情况下进行的.显然不符合目前的人口增长情况.但是作为一个经典的人口模型,学生需要去了解.为了克服上述模型带来的预测误差较大问题,本文介绍了第二种人口模型,即Logistic 人口模型,对上述模型的缺点进行了弥补.从预测效果来看很好的反应了1980-2018年间国内人口的变化情况.因为这一阶段各项政策基本稳定,医疗,公共服务,男女比例等问题相对均衡.目前国内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对人口数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长期来看人口的增速会有所加强,但国内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死亡率可能在一定时期加大.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数据,研究二孩政策对未来几年人口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可以成立小组,让学生彼此之间合作,虽然开始做起来会比较困难,相信随着学生不断地去尝试,慢慢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参考文献[1]王勇.Logistic 人口模型的求解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58-59 [2]任运平,杨建雅.Logistic 人口模型的改进[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6):23-24附录 MATLAB 程序代码参数r K,估计代码:t=0:1:37; %令1981年为0,2018年为37,间隔为1年P=[100072,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07,109300,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0,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131448,132129,132802,133450,134091,134735,135404,137054,136782,137462,138271,139008,139538]; %1981年到2018年的人口数据P1=[100072,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07,109300,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0,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131448,132129,132802,133450,134091,134735,135404,137054,136782,137462,138271,139008]; %1981年到2017年的人口数据P2=[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07,109300,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0,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131448,132129,132802,133450,134091,134735,135404,137054,136782,137462,138271,139008,139538]; %1982年到2018年的人口数据rn=(P2-P1)./P2;%每一年的人口增长率cs=polyfit(P2,rn,1);%最小二乘法的拟合公式r=cs(2),K=-r/cs(1)%r K,的值预测函数拟合图代码:t=1981:1:2018;P=[100072,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07,109300,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0,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131448,132129,132802,133450,134091,134735,135404,137054,136782,137462,138271,139008,139538]; %1981年到2018年的人口数据t1=0:1:37;YP=150590./(1+(150590/100072-1)*exp(-0.0509*t1));%1981年到2018年人口预测值plot(t,P,'*',t,YP,'-r') %实际值与预测值得拟合图title('1981年到2018年预测值与人口实际值的拟合图')%画拟合图(本文系中山市2018年重点项目课题《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A2018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例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许如意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362200)在2018年泉州市教育系统高中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技能岗位练兵竞赛中,笔者有幸以《阿波罗尼斯圆》通过了淘汰率高达80%的初赛环节,进入复赛,并在后续比赛中获奖.下面以《阿波罗尼斯圆》这一节课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为例,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在《阿波罗尼斯圆》这节课中,基于人教A版必修2习题4.1的B组题3(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00)O,,(30)A,的距离之比为12,求点M的轨迹方程),我们设置了一个类比椭圆、双曲线的轨迹,猜想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并利用信息技术验证猜想,然后给出一般结论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需要一个合适的专业数学软件来支持教学设想的顺利展开.根据所在学校的硬件条件以及学生的情况(有开设《几何画板》校本选修课),我们选择了《几何画板》,并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1①根据定点(00)O,,(30)A,与定比12,计算出阿波罗尼斯圆的方程并画出圆,作出两定点;②在圆上任意取一个点M,连接MO MA,,度量MOMA;③隐藏圆,追踪点M的轨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阿波罗尼斯圆的动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提出: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例如,为学生理解概念创设背景,为学生探索规律启发思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引导学生自主获取资源.上述方案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为学生探索规律启发思路”吗?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吗?在方案设置好之后,笔者进行了反思.方案一只能体现在定点(00)O,,(30)A,与定比12条件下的阿波罗尼斯圆,而学生在验证环节,需要改变定点或定比来探索一般情况下动点M的轨迹.因此,笔者将方案1进行了修改.方案2①设置参数1t,用参数1t表示MOMA;②在x轴上任意取一点F,度量其横坐标值为。

数学建模例题及解析

数学建模例题及解析

.例1差分方程——资金(de)时间价值问题1:抵押贷款买房——从一则广告谈起每家人家都希望有一套(甚至一栋)属于自己(de)住房,但又没有足够(de)资金一次买下,这就产生了贷款买房(de)问题.先看一下下面(de)广告(这是1991年1月1日某大城市晚报上登(de)一则广告),任何人看了这则广告都会产生许多疑问,且不谈广告中没有谈住房面积、设施等等,人们关心(de)是:如果一次付款买这栋房要多少钱呢银行贷款(de)利息是多少呢为什么每个月要付1200元呢是怎样算出来(de)因为人们都知道,若知道了房价(一次付款买房(de)价格),如果自己只能支付一部分款,那就要把其余(de)款项通过借贷方式来解决,只要知道利息,就应该可以算出五年还清每月要付多少钱才能按时还清贷款了,从而也就可以对是否要去买该广告中所说(de)房子作出决策了.现在我们来进行数学建模.由于本问题比较简单无需太多(de)抽象和简化.a.明确变量、参数,显然下面(de)量是要考虑(de):需要借多少钱,用记;月利率(贷款通常按复利计)用R记;每月还多少钱用x记;借期记为N个月.b.建立变量之间(de)明确(de)数学关系.若用记第k个月时尚欠(de) 款数,则一个月后(加上利息后)欠款 , 不过我们又还了x元所以总(de)欠款为k=0,1,2,3,而一开始(de)借款为.所以我们(de)数学模型可表述如下(1)c. (1)(de)求解.由(2)这就是之间(de)显式关系.d.针对广告中(de)情形我们来看(1)和(2)中哪些量是已知(de).N=5年=60个月,已知;每月还款x=1200元,已知 A.即一次性付款购买价减去70000元后剩下(de)要另外去借(de)款,并没有告诉你,此外银行贷款利率R也没告诉你,这造成了我们决策(de)困难.然而,由(2)可知60个月后还清,即,从而得(3)A和x之间(de)关系式,如果我们已经知(3)表示N=60,x=1200给定时0A.例如,若R =0.01,则由(3)可算得道银行(de)贷款利息R,就可以算出053946元.如果该房地产公司说一次性付款(de)房价大于70000十53946=123946元(de)话,你就应自己去银行借款.事实上,利用图形计算器或Mathematica这样(de)数学软件可把(3)(de)图形画出来,从而可以进行估算决策.以下我们进一步考虑下面两个问题.注1问题1标题中“抵押贷款”(de)意思无非是银行伯你借了钱不还,因而要你用某种不动产(包括房子(de)产权)作抵押,即万一你还不出钱了,就没收你(de)不动产.例题1某高校一对年青夫妇为买房要用银行贷款60000元,月利率0.01,贷款期25年=300月,这对夫妇希望知道每月要还多少钱,25年就可还清.假设这对夫妇每月可有节余900元,是否可以去买房呢解:现在(de)问题就是要求使 (de)x,由(2)式知现=60000,R=0.01,k=300,算得x=632元,这说明这对夫妇有能力买房.例题2 恰在此时这对夫妇看到某借贷公司(de)一则广告:“若借款60000元,22年还清,只要;(i)每半个月还316元;(ii)由于文书工作多了(de)关系要你预付三个月(de)款,即316×6=1896元.这对夫妇想:提前三年还清当然是好事,每半个月还316元,那一个月不正好是还632元,只不过多跑一趟去交款罢了;要预付18%元,当然使人不高兴,但提前三年还清省下来(de)钱可是22752元哟,是1896元(de)十几倍哪这家公司是慈善机构呢还是仍然要赚我们(de)钱呢这对夫妇请教你给他们一个满意(de)回答.具体解法略.问题2:养老基金今后,当年青人参加工作后就要从其每月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作为个人 (de)养老基金,所在单位(若经济效益好(de)话)每月再投入一定数量(de)钱,再存入某种利息较高而又安全(de)“银行”(也可称为货币市场)到60岁退休时可以动用.也就是说,若退休金不足以维持一定(de)生活水平时,就可以动用自己(de)养老基金,每月取出一定(de)款项来补贴不足部分.假设月利率及=0.01不变,还允许在建立养老基金时自己可以一次性地存入A(不论多少),每月存入y元(个人和单位投入(de)总和);通常从一笔钱0三十一岁开始到六十岁就可以动用.这当然是一种简化(de)假设,但作为估算仍可作为一种考虑(de)出发点.本问题实际上有两个阶段,即退休前和退休后,其数学模型为其中x为每月要从养老基金中提出(de)款项.习题1 某大学年青教师小李从31岁开始建立自己(de)养老基金,他把已有(de)积蓄1万元也一次性地存入,已知月利率为0.01 (以复利计),每月存入300元,试问当小李60岁退休时,他(de)退休基金有多少又若,他退休后每月要从银行提取l000元,试问多少年后他(de)退休基金将用完你能否根据你了解(de)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较好(de)养老基金(de)数学模型及相应(de)算法和程取软件).习题2 渔业(林业)管理问题设某养鱼池(或某海域)一开始有某种鱼条,鱼(de)平均年净繁殖率为R,每年捕捞x条,记第N年有鱼条,则池内鱼数按年(de)变化规律为注意,在实际渔业经营中并不按条数计算而是以吨记数(de).若对某海域(de)渔业作业中=100000吨,R=0.02,x=1000吨,试问会不会使得若干年后就没有鱼可捕捞了(资源枯竭了)例2比例分析法——席位分配问题:某学校有三个系联合成立学生会,(1)试确定学生会席位分配方案.(2)若甲系有100名,乙系60名,丙系40名.学生会设20个席位,分配方案如何(3)若丙系有3名学生转入甲系,3名学生转入乙系,分配方案有何变化(4)因为有20个席位(de)代表会议在表决提案时有可能出现10: 10(de)平局,会议决定下一届增加1席,若在第(3)问中将学生会席位增加一席呢(5)试确定一数量指标衡量席位分配(de)公平性,并以此检查(1)—(4).公平而又简单(de)席位分配办法是按人数(de)比例分配,若甲系有100名,乙系60名,丙系40名.学生会设20个席位,三个系分别应有10,6,4个席位.如果丙系有6名学生转入其他两系学习,各系人数如表所示系别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按比例分配(de)席位按惯例分配(de)席位甲10310乙636第二列所示,按比例分配席位时,出现了小数(见表中第四列).在将取得整数(de)19席分配完毕后,剩下(de)1席按照惯例分给余数最大(de)丙系,于是三个系仍分别占有10、6、4个席位.因为有20个席位(de)代表会议在表决提案时有可能出现10:10(de)平局,会议决定下一届增加1席,于是他们按照上述惯例重新分配席位,计算(de)结果令人吃惊:总席位增加1席,丙系反而减少1席,见下表.看来,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重新研究所谓惯例分配方法,提出更加“公平”(de)办法.下面就介绍这样一个席位分配模型.设A、B两方人数分别是p1 和p2,分别占有n1 和n2 个席位,则两方每个席位所代表(de)人数分别是p1 /n12和p2/n2.很明显,仅当这两个数值相等时,席位(de)分配才是公平(de).但是,通常它们不会相等,这时席位分配得不公平.不公平(de)程度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它衡量(de)是“绝对不公平”.从下表所举(de)例子来看,A、B之间(de)“绝对不公平”与C、D之间是一样(de).但是从常识(de)角度看,A、B之间显然比C、D之间存在着更加严重(de)不公平.所以“绝对不公平”不是一个好(de)衡量标准.p n p/n p1/n1-p2/n2 A120101212-10=2B1001010C102010102102-100=2D100010100为了改进绝对标准,我们自然想到用相对标准.因为p/n越大,每个席位代表(de)人数越多,或者说,总人数一定时分配(de)席位越少.所以,如果p1/n13>p2/n2,则A方是吃亏(de),或者说,对A是不公平(de),由此,我们这样定义“相对不公平”:若p1/n1>p2/n2,则称为对A(de)相对不公平值,记做若p1/n1<p2/n2,则称为对B(de)相对不公平值,记做假设A、B两方已分别占有n1和n2个席位,我们利用相对不公平(de)城念来讨论,当总席位再增加1席时,应该给且A方还是B方不失一般性,可设p1/n1>p2/n2,即此时对A方不公平, ,有定义.当再分配1个席位时,关于p/n(de)不等式有以下三种可能:1)p1/(n1十1)>p2/n2,这说明即使A方增加1席,仍然对A不公平,所以这1席当然应给A方;2)p1/(n1十1)<p2/n2,说明当A方增加1席位,将对B不公平,此时应参照式,计算对B(de)相对不公平值3)说明当B方增加1席时,将对A方不公平,此时计算得对A (de)相对不公平值是(注意:在p1/n1p2/n2(de)假设下,不可能出现p1/n1<p2/(n2+1)(de)情况因为公平(de)席位分配方法应该使得相对不公平(de)数值尽量地小,所以如果则这1席应给A方;反之应给B方.根据(3)、(4)两式,(5)式等价于并且不难证明1从上述第1)种情况(de)p1/(n1十1)>p2/p2也可推出. 于是我们(de)结论是:当(6)式成立时,增加(de)1席应分配A方;反之,应分配给B方.若记,则增加(de)1席位应分配给Q值较大(de)一方.将上述方法可以推广到有m方分配席位(de)情况.下面用这个方法,重新讨论本节开始时提出(de),三个系分配21个席位(de)问题.首先每系分配1席,然后计算:甲系n1=1,乙系, n2=1,丙系,n3=1,因为最大,所以第4席应分配给甲系,继续计算:甲系n1=2,将与上面(de)相比,最大,第5席应分给乙系,继续计算.如此继续,直到第21席分配给某个系为止(详见列表).n甲系乙系丙系1(4)(5)578(9)2(6)(8)(15)3(7)(12)(21)4(10)(14)5(11)(18)6(13)7(16)8(17)9(19)10(20)11可以看出,用Q值法,丙系保住了它险些丧失(de)1席.你觉得这个方法公平吗习题:学校共1000名学生,235入住在A宿合,333人住在B宿合,432人住在C宿合.学生们要组织一个10人(de)委员会,试用下列办法分配各宿舍(de)委员数.1)惯例(de)方法,印按比例分配完整数名额后,剩下名额给余数最大者. 2)Q值方法.如果委员会从10人增至15人,分配名额将发生什么变化 ,例3 状态转移问题——常染色体遗传模型随着人类(de)进化,人们为了揭示生命(de)奥秘,越来越注重遗传学(de)研究,特别是遗传特征(de)逐代传播,引起人们(de)注意.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会将本身(de)特征遗传给下一代,这主要是因为后代继承了双亲(de)基因,形成自己(de)基因对,基因对将确定后代所表现(de)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两种类型(de)遗传:常染色体遗传和x—链遗传.根据亲体基因遗传给后代(de)方式,建立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逐代研究一个总体基因型(de)分布.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从每个亲体(de)基因对中各继承一个基因,形成自己(de)基因对,基因对也称基因型.如果我们所考虑(de)遗传特征是有两个基因A和控制(de),那么就有三种基因对,记为AA,A,.例如,金草鱼由两个遗传基因决定花(de)颜色,基因型是AA(de)金鱼草开红花,型(de)开粉红色花,而型(de)开白花.又如人类(de)眼睛(de)颜色也是提高通过常染色体遗传控制(de).基因型是(de)人,眼睛是棕色,基因型是(de)人,眼睛是兰色.这里因为都表示了同一外部特征,我们认为基因A 支配基因,也可以认为基因对于A 来说是隐性(de)农场(de)植物园中某种植物(de)基因型为AA,A 和.农场计划采用AA 型(de)植物与每种基因型植物相结合(de)方案培育植物后代.那么经过若干年后,这种植物(de)任一代(de)三种基因型分布如何 第一步:假设:令 ,2,1,0=n .(1) 设n n b a ,和n c 分别表示第n 代植物中,基因型为AA,Aa 和aa(de)植物占植物总数(de)百分率.令)(n x 为第n 代植物(de)基因型分布:⎥⎥⎥⎦⎤⎢⎢⎢⎣⎡=n n n n c b a x )(当n=0时⎥⎥⎥⎦⎤⎢⎢⎢⎣⎡=000)0(c b a x表示植物基因型(de)初始分布(即培育开始时(de)分布),显然有1000=++c b a(2) 第n 代(de)分布与第n-1代(de)分布之间(de)关系是通过上表确定(de).第二步:建模根据假设(2),先考虑第n 代中(de)AA 型.由于第n-1代(de)AA 型与AA 型结合,后代全部是AA 型;第n-1代(de)Aa 型与AA 型结合,后代是AA 型(de)可能性为1/2,第n-1代(de)aa 型与AA 型结合,后代不可能是AA 型.因此,当 ,2,1,0=n 时11102/1---•++•=n n n n c b a a即2/11--+=n n n b a a 类似可推出2/11--+=n n n b c a 0=n c将式相加,得111---++=++n n n n n n c b a c b a根据假设(1),有1000=++=++c b a c b a n n n对于式、式和式,我们采用矩阵形式简记为,2,1,)1()(==-n Mx x n n其中⎥⎥⎥⎦⎤⎢⎢⎢⎣⎡=00012/1002/11M ⎥⎥⎥⎦⎤⎢⎢⎢⎣⎡=n n n n c b a x )(式递推,得)0()2(2)1()(x M x M Mx x n n n n ====--式给出第代基因型(de)分布与初始分布(de)关系.为了计算出n M ,我们将M 对角化,即求出可逆矩阵P 和对角阵D,使1-=PDP M因而有,2,1,1==-n P PD M n n其中⎥⎥⎥⎦⎤⎢⎢⎢⎣⎡=⎥⎥⎥⎦⎤⎢⎢⎢⎣⎡=n n nnn D 321321000000000λλλλλλ这里321,,λλλ是矩阵M(de)三个特征值.对于式中(de)M,易求得它(de)特征值和特征向量:0,2/1,1321===λλλ因此⎥⎥⎥⎦⎤⎢⎢⎢⎣⎡=00002/10001D ,⎥⎥⎥⎦⎤⎢⎢⎢⎣⎡=0011 ⎥⎥⎥⎦⎤⎢⎢⎢⎣⎡-=0112 ⎥⎥⎥⎦⎤⎢⎢⎢⎣⎡-=1213 所以[]⎥⎥⎥⎦⎤⎢⎢⎢⎣⎡--==100210111321P通过计算1-=P P ,因此有)0(1)0()(x P PD x M x n n n -==⎥⎥⎥⎦⎤⎢⎢⎢⎣⎡⎥⎥⎥⎦⎤⎢⎢⎢⎣⎡--⎥⎥⎥⎦⎤⎢⎢⎢⎣⎡⎥⎥⎥⎦⎤⎢⎢⎢⎣⎡--=0001002101110000)21(0010100210111c b a n 即⎥⎥⎥⎦⎤⎢⎢⎢⎣⎡⎥⎥⎥⎦⎤⎢⎢⎢⎣⎡--=⎥⎥⎥⎦⎤⎢⎢⎢⎣⎡=--00011)(000)2/1()2/1(0)2/1(1)2/1(11c b a c b a x n n n n n n n n ⎥⎥⎥⎦⎤⎢⎢⎢⎣⎡+--++=--0)2/1()2/1()2/1()2/1(010010000c b c b c b a n n n n所以有⎪⎩⎪⎨⎧=+=--=--0)2/1()2/1()2/1()2/1(1010010n n n n n n n c c b b c b a当∞→n 时0)2/1(→n,所以从式得到0,1→→n n b a 和n c =0即在极限(de)情况下,培育(de)植物都是AA 型. 第三步:模型讨论若在上述问题中,不选用基因AA 型(de)植物与每一植物结合,而是将具有相同基因型植物相结合,那么后代具有三代基因型(de)概率如下表:并且)0()(x M xn n =,其中⎥⎥⎥⎦⎤⎢⎢⎢⎣⎡=14/1002/1004/11M M(de)特征值为2/1,1,1321===λλλ通过计算,可以解出与21,λλ相对应(de)两个线性无关(de)特征向量1 和2 ,及与3λ相对应(de)特征向量3 :⎥⎥⎥⎦⎤⎢⎢⎢⎣⎡-=1011 ⎥⎥⎥⎦⎤⎢⎢⎢⎣⎡=1002 ⎥⎥⎥⎦⎤⎢⎢⎢⎣⎡-=1213 因此[]⎥⎥⎥⎦⎤⎢⎢⎢⎣⎡--==111200101321P⎥⎥⎥⎦⎤⎢⎢⎢⎣⎡-=-02/1011102/111P)0(1)0()(x P PD x M x n n n -==⎥⎥⎥⎦⎤⎢⎢⎢⎣⎡⎥⎥⎥⎦⎤⎢⎢⎢⎣⎡-⎥⎥⎥⎦⎤⎢⎢⎢⎣⎡⎥⎥⎥⎦⎤⎢⎢⎢⎣⎡--=00002/1011102/11)2/1(0001001111200101c b a n n所以有⎪⎩⎪⎨⎧-+==++=++010000100)2/1()2/1()2/1()2/1()2/1(bb c c b b b b a a n nn n n n当∞→n 时0)2/1(→n,所以从式得到0,)2/1(00→+→n n b b a a 和00)2/1(b c c n +→因此,如果用基因型相同(de)植物培育后代,在极限情况下,后代仅具有基因AA 和aa. 例4 合作对策模型在经济或社会活动中,几个社会实体(个人、公司、党派、国家)相互合作或结成联盟,常能获得比他们单独行动更多(de)经济或社会效益.这样合理地分配这些效益是合作对策要研究(de)问题.请看下面(de)例子.问题一:经商问题甲、乙、丙三人经商,若单干,每人仅能获利1元;甲乙合作可获利7元;甲丙合作可获利5元;乙丙合作可获利4元;三人合作可获利10元,问三人合作时如何分配10元(de)收入.甲(de)收入应按照甲对各种形式(de)合作(de)贡献来确定.对于某一合作(de)贡献定义为:有甲参加时这个合作(de)收入与无甲参加时这个合作(de)收入之差.例如甲对甲乙二人合作(de)贡献是7—1=6 (因为甲乙合作获利7元,而乙单干仅获利1元).甲可以参加(de),合作有四个:甲自己(单干视为合作(de)特例)、甲乙、甲丙、甲乙丙.甲对这些合作(de)贡献分别是甲:1一0=1元;甲乙:7—1=6元;甲内:5—1=4元;甲乙丙:10—4=6元,甲应分得(de)收入是这四个贡献(de)加权平均值,加权因子将由下面(de)一般模型给出.这个问题叫做3人合作对策,是对策论(de)一部分,这里介绍它(de)一种解法.一般(de)n人合作对策模型可以叙述如下:记n人集合为I=,如果对于I中 (de)任一子集,都对应一个实值函数v(s),满足则称为定义在I上(de)特征函数.所谓合作对策是指定义了特征函数(de)I中n个人(de)合作结果,用向量值函数来表示.在实际问题中.常可把I中各种组合(de)合作获得(de)利益定义为特征函数,上式表示合作规模扩大时,获利不会减少.不难看出,如将三人经商问题中合作(de)获利定义为特征函数v,v是满足(1)、(2)(de).为了确定,Shapley在1953年首先制定了一组应该满足(de)公理,然后证明了满足这组公理(de)(de)唯一解是其中是I中包含{i}(de)所有子集,是集合s中(de)人数,是加权因子,由确定.(3)式中可看作成员{i}对合作s(de)贡献;表示对所有包含{i}(de)集合求和.称为由v定义(de)合作(de)Shapley值.我们用(3)、(4)计算三人经商问题中各个人应得到(de)收入.甲、乙、丙分别记作{1},{2},{3},包含{1}(de)集合有{1}、{1,2}、{1,3}、{1,2,3},计算结果列入下表.S{1}{1,2}{1,3}{1,2,3}V(s)17510V(s-{1})0114V(s)- V(s-{1})1 6 4 612 23 W()1/31/61/61/3W()[V(s)-V(s-{1})]1/31 2/3 2.同样可以算出乙、丙应得收入为=3.5元,=元.问题二:三城镇(de)污水处理方案沿河有三城镇1、2和3,地理位置如图4;6所示.污水需处理后才能排入河中.三城镇或者单独建立污水处理厂,或者联合建厂,用管道将污水集中处理(污水应于河流(de)上游城镇向下游城镇输送).以Q 表示污水量(吨/秒),工表示管道长度(公里).按照经验公式,建立处理厂(de)费用为712.0173Q P =,铺设管道(de)费用为LQ P 51.0266.0=.今已知三城镇(de)污水量分别为5,3,5321===Q Q Q .L(de)数值38,202312==L L .试从节约总投资(de)角度为三城镇制定污水处理方案;包括是单独还是联合建厂;如果联合,如何分担投资额等.三城镇或单干或不同形式(de)联合,共有五种方案.下面一一计算所需(de)投资.方案一 三城镇都单干.投资分别为总投资:方案二城1、2合作.这时城1、2将从节约投资(de)角度对联合还是分别建厂作出决策,所以城1、2(de)投资为:=3500C(3)=2300总投资:方案三城2、3合作.C(1)=2300总投资:方案四城1、3合作.C(2)=1600总投资:方案五三城镇合作=5560总投资:比较五个方案可知,应该选择三城合作,联合建厂(de)方案. 下面(de)问题是如何分担总额为5560(de)费用.城3(de)负责人提出,联合建厂(de)费用按三城(de)污水量之比5:3:5分担,铺设管道费应由城1、2担负.城2(de)负责人同意,并提出从城2到城3(de)管道费由城1、2按污水量之比5:3分担;从城1到城2(de)管道费理应由城1自己担负.城1(de)负责人觉得他们(de)提议似乎是合理(de),但因事关重大,他没有马上表示同意;而是先算了一笔账.联合建厂(de)费用是4530)535(73712.0=++,城2到城3(de)管道费是730,城1到城2(de)管道费是300,按上述办法分配时,城3负担(de)费用为1740,城2(de)费用为1320,域1(de)费用为2500.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城3和城2(de)费用都比单独建厂时少,而城1(de)费用却比单独建厂时(de)C(1)还要多.城1(de)负责人当然不能同意这个方法,但是一时他又找不出公平合理(de)解决办法.为了促成联合(de)实现,你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满意(de)分担费用(de)方案吗首先,应当指出,城3和城2负责人提出(de)办法是不合理(de):从前面(de)计算我们知道,三城联合,才能使总投资节约了640(de)效益应该分配给三城,使三城分配(de)费用都比他们单干时要少,这是为促成联合所必须制定(de)一条原则.至于如何分配,则是下面要进一步研究(de)问题. 把分担费用转化为分配效益,就不会出现城1联合建厂分担(de)费用反比单独建厂费用高(de)情况.将三城镇记为I={1,2,3},联合建厂比单独建厂节约(de)投资定义为特征函数.于是有v(φ)=0,v({1})=v({2})=v({3})=0,v({1,2})=c(1)+c(2)-c(1,2)=2300+1600-3500=400,v({2,3})=c(2)+c(3)-c(2,3)=1600+2300-3650=250,v({1,3})=0,v(I)=c(1)+c(2)+c(3)-c(1,2,3)=640.S {1} {1,2} {1,3} {1,2,3} V(s) 0 400 0 640 V(s-{1}) 0 0 0 250 V(s)- V(s-{1})0 400 0 39012 23 W()1/31/61/61/3W()[V(s)-V(s-{1})] 0 67 0 130即197)(1=v ϕ同理得321)(2=v ϕ,122)(3=v ϕ那么, 城1分担(de)费用为2300-197=2103, 城2分担(de)费用为1600-321=1279, 城3分担(de)费用为2300-122=2178,合计5560. 习题:某甲(农民)有一块土地.如果从事农业生产可年收入100元;如果将土地租给某企业家用于工业生产,可年收入200元;如果租给某旅店老板开发旅游业,可年收入300元;当旅店老板请企业家参与经营时,年收入可达400元.为实现最高收入,试问如何分配各人(de)所得才能达成协议例5动态规划模型有不少动态过程可抽象成状态转移问题,特别是多阶段决策过程(de)最优化如最短路径问题,最优分配,设备更新问题,排序、生产计划和存储等问题.动态规划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种比较简单问题(de)最优化方法,它(de)基本特征是包含多个阶段(de)决策.1951年,美国数学家贝尔曼(R.Bellman)等人,提出了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de)“最优化原理”,并研究了许多实际问题,从而创建了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方法(de)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作为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决定整个过程(de)决策,阶段往往可以用时间划分这就具有“动态”(de)含义,然而,一些与时间无关(de)静态规划中(de)最优化问题,也可人为地把问题分成若干阶段,作为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来处理,计算过程单一化,便于应用计算机.求解过程分为两大步骤,①先按整体最优化思想递序地求出各个可能状态(de)最优化决策;②再顺序地求出整个题(de)最优策略和最优路线.下面,结合一个求最短路径(de)例子,来说明动态规划(de)一些基本概念.最短路径问题如图所示(de)交通网络,节点连接线路上(de)数字表示两地距离,计算从A 到E(de)最短路径及长度.1.阶段.把所要处理(de)问题,合理地划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de)阶段,通常用k 表示阶段变量.如例中,可将问题分为4个阶段,k=1,2,3,4. 2.状态和状态变量.每一个阶段(de)起点,称为该阶段(de)状态,描述过程状态(de)变量,称为状态变量,它可以用一个数、一组数或一个向量来描述,常用k x 来表示第k 阶段(de)某一状态.如果状态为非数量表示,则可以给各个阶段(de)可能状态编号,i x i k =)(()(i k x 表示第k 个阶段(de)第i 状态).第k 阶段状态(de)集合为},,,,,{)()()2()1(T k i k k k k x x x x X =如例6中,第3阶段集合可记为}3,2,1{},,{},,{321)3(3)2(3)1(33===C C C x x x X3.决策和决策变量.决策就是在某一阶段给定初始状态(de)情况下,从该状态演变到下一阶段某状态(de)选择.即确定系统过程发展(de)方案.用一个变量来描述决策,称这个变量为决策变量.设)(k k x u 表示第k 个阶段初始状态为k x (de)决策变量.)(k k x D 表示初始状态为k x (de)允许决 策集合,有)(k k x u ∈)(k k x D ={k u }如例6中},,{)(3211B B B A D =,若先取2B ,则21)(B A u =. 4.策略和子策略.由每段(de)决策)(k k x u 组成(de)整个过程(de)决策变量序列称为策略,记为n P ,1,即n P ,1=)}(,),(),({2211n n x u x u x u从阶段k 到阶段n 依次进行(de)阶段决策构成(de)决策序列称为k 子策略,记为n k P ,即)(1,x P n k =)}(,),(),({11n n k k k k x u x u x u ++显然,k=1时(de)k 子策略就是策略.如例6,选取路径E D C B A →→→→221就是一个子策略.从允许策略集中选出(de)具有最佳效果(de)策略称为最优策略. 5.状态转移方程.系统在阶段k 处于状态k x ,执行决策)(k k x u (de)结果是系统状态(de)转移,即由阶段K(de)状态k x 转移到阶段K 十1(de)状态1+k x 适用于动态规划方法求解(de)是一类具有无后效性(de)多阶段决策过程.无后效性又称马尔科夫性,指系统从某个阶段往后(de)发展,完全由本阶段所处(de)状态以及其往后(de)决策决定,与系统以前(de)状态及决策无关,对于具有无后效性(de)多阶段过程,系统由阶段k 向阶段k+1(de)状态转移方程为))(,(1k k k k k x u x T x =+意即1+k x 只与k x ,)(k k x u 有关,而与前面状态无关.))(,(k k k k x u x T 称为变换函数或算子.分确定型和随机型,由此形成确定型动态规划和随机型动态规划. 6.指标函数和最优指标函数.在多阶段决策中,可用一个数量指标来衡量每一个阶段决策(de)效果,这个数量指标就是指标函数,为该阶段状态变量及其以后各阶段(de)决策变量(de)函数,设为n k V ,即n k x x u x V V n k k k n k n k ,,2,1),,,,(1,, ==+指标(de)含义在不同(de)问题中各不相同,可以是距离、成本、产品产 量、资源消耗等.例6中,指标(de)含义就是距离,指标函数为A 到E(de)距离,为各阶段路程(de)和.最常见(de)指标函数取各阶段效果之和(de)形式,即∑==nk j j j j n k u x V V ),(,指标函数nk V ,(de)最优值,称为相应(de)最优指标函数,记为)(k k x fnk k k optV x f ,)(=式中opt 是最优化之意,根据问题要求取max 或min . 7.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贝尔曼指出“作为整个过程(de)最优策略具有这样(de)性质:即无论过去(de)状态和决策如何,对前面(de)决策所形成(de)状态而言,余下(de)诸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基于这个原理,可有如下定理:定理 若策略*,1n P 是最优策略,则对于任意(de)k(1<k<n),它(de)子策略*,n k P 对于以),(*1*11*---=k k k k u x T x 为起点(de)k 到n 子过程来说,必是最优策略. 实质上,动态规划(de)方法是从终点逐段向始点方向寻找最短路径(de)一种方法.8.动态规划(de)数学模型.利用最优化原理,可以得到动态规划(de)数学模型)}(),({)(11+++=k k k k k k k x f u x V opt x f ))(1,,1,(k k k x D u n n k ∈-=0)(11=++n n x f这是一个由后向前(de)递推方程.下面以例6(de)最短路径问题说明这种递序解法.指标函数为两点之间(de)距离,记为),(k k u x d ,例中共分4个阶段. (倒推) 第4阶段2)(),()(5114=+=E f E D d D f 3)(),()(5224=+=E f E D d D f 5)(),()(5334=+=E f E D d D f 0)(5=E f第3阶段6835)(),(624)(),(min )(2421141113=⎭⎬⎫⎩⎨⎧=+=+=+=+=D f D C d D f D C d C f},,{11*4,3E D C P =4431)(),(826)(),(min )(2422141223=⎭⎬⎫⎩⎨⎧=+=+=+=+=D f D C d D f D C d C f},,{22*4,3E D C P =6651)(),(1239)(),(min )(3433243333=⎭⎬⎫⎩⎨⎧=+=+=+=+=D f D C d D f D C d C f},,{33*4,3E D C P =第2阶段7734)(),(1367)(),(min )(2321131112=⎭⎬⎫⎩⎨⎧=+=+=+=+=C f C B d C f C B d B f},,,{221*4,2E D C B P =7734)(),(826)(),(min )(2322131222=⎭⎬⎫⎩⎨⎧=+=+=+=+=C f C B d C f C B d B f},,,{222*4,2E D C B P =91468)(),(945)(),(min )(3333232332=⎭⎬⎫⎩⎨⎧=+=+=+=+=C f C B d C f C B d B f},,,{223*4,2E D C B P =第1阶段10111192)(),(74)(),(1073)(),(min )(323221211=⎪⎭⎪⎬⎫⎪⎩⎪⎨⎧=+=+=+=+=+=+=B f B A d B f B A d B f B A d A f},,,,{221*4,1E D C B A P =故最短路径为E D C B A →→→→221,从A 到E(de)最短距离为10. 上述步骤可归纳为下述递推公式)}(),(m in{)(11+++=k k k k k k x f u x d x f 1,2,3,4(=k )0)(55=x f此递推关系叫做动态方程,即最短路径问题(de)动态规划模型,应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问题(de)关键是根据所给问题建立具体(de)动态规划模型,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时(de)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将所遇到(de)最优化解释为合适(de)多段决策过程问题.从例6看出,划分I 阶段、定义状态、确定指标函数,是动态规划模型化时(de)主要工作,其合适性决定应用动态规划(de)成败.建模时,除将实际问题根据时间和空间恰当地划分若干阶段外,还须明确下列几点: (1)正确选择状态变量,使它既能描述过程(de)状态,又。

高中数学教案数学建模的实例

高中数学教案数学建模的实例

高中数学教案数学建模的实例高中数学教案:数学建模的实例一、引言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篇文章将以某高中数学教案为例,介绍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背景知识1.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数学建模是将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建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数学建模也能使数学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能够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

例如:“假设你是一位市长,现在面临一个交通拥堵问题,你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2.讲解基本概念和步骤(2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和验证等。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

3.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例如城市交通优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建模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假设一些条件,逐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求解和验证,得出最优解。

4.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分享各自的建模过程和结果。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并展示给全班。

五、教学反思和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学建模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建模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建模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清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个性化教学和德育教学也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大环境是健康的,但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陈旧、枯燥和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全面促进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能力发展,而核心素养能力中就包含创新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这些内在核心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高中阶段作为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正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期,而数学建模基于需求应运而生,本文就高中数学建模实际教学案例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实际教学;案例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高中阶段是学习压力大并且接触较为深化学科知识的重要时期,在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学科,因为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比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实际问题能够用抽象模型化的思维进行多角度思考,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国是应试教育制度,高考可以说是学生十年寒窗证明自己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一切学习以高考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态度,从短时间的效果看,这种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我国近年来实行的素质教育,让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清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而不是成为考试的机器,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本着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的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依靠机械的套用公式和大量的刷题来被动学习,在数学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数学建模是基于数学学科特征的一种有效方法,数学建模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符号化代表,采用定量、定性的数学结构进行数学表达,结合数学学科狭义的说就是通过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特定的数学表达。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案例聚焦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学建模,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教学案例针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学建模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几何等,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使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如MATLAB、Mathematica等,进行数学建模的计算和分析;(4)提高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5)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5)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6)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所学知识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

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
两边除以Δt, 并令Δt→0, 得
d dt [ p(t)V (t)] p1(t)r1(t) p2 (t)r2 (t)
下面讨论池中盐水体积的变化。
t t
t t
V (t t) V (t) t
r1( )d t
r2 ( )d
由积分中值定理,存在η∈(t, t+Δt), 使得
进一步讨论
如果只测量一次尸体的温度, 你能估计出死亡的时间吗?
例2 湖水污染浓度
有一个小湖, 水容量为2000m3, 分别有一 入水口和出水口, 水流量都为0.1m3/s. 在 上午11:05时, 因交通事故一个盛有毒性 化学物质Z的容器倾翻, 在入口处注入湖 中. 于11:35时事故得到控制, 但已有数量 不详的化学物质泻入湖中, 初步估计为 5~20m3. 建立一个模型, 估计湖水污染程 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并估计

z rT
rT
(e V
1).
这样就可以得到物质Z在时刻t的浓度为
c(t)

z

rT
z
rT
rt
(1- e V ), 0 t
rT
rt
(e V -1)e V , T
T, t.
c(t)在[0,T]内是增函数,在[T,∞)内是减函数, 且c(t)是连续
的, 所以c(t)的最大值为
V (t t) V (t) [r1(t t) r2 (t t)]t
于是有
d dt
V
(t
)

r1
(t
)

r2
(t
)
t
V (t) V0 0 [r1( ) r2 ( )]d
d dt

高中数学课程的数学建模实例

高中数学课程的数学建模实例

高中数学课程的数学建模实例一、引言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人口增长的数学建模实例,以帮助读者理解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应用。

二、问题描述我们的问题是研究某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

假设该国家的初始人口为P0,年出生率为b,年死亡率为d,年移民率为m。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几年该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

三、数学建模过程1.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描述,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P(n) = P(n-1) + (b - d + m) * P(n-1)2. 参数确定为了具体分析人口增长情况,我们需要确定参数的值。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初始人口P0为100万人,出生率b为0.02,死亡率d为0.01,移民率m为0.005。

3. 模型求解通过数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每年的人口变化情况。

四、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设定,我们可以得到未来几年该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该国家的人口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 人口增长速度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率的影响。

- 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移民率增加都会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五、讨论和改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模型进行改进,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水平等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计算效率和预测准确度。

六、结论通过以上的数学建模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参与数学建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建模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的实际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数学建模,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例析-中学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例析
江西赣州南康区第二中学罗乐平
数学建模是针对某一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化手段如抽象并明确变量和参数,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提炼并建立变量与参数间明确的数学关系(简化数学模型),用以解答该实际(数学)问题,最后解释、验证此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投入使用的过程。

笔者以“积木累加”、“水槽设计”、“变量交换”为例来阐述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

一、“积木累加”问题的数学建模
模型问题:以一块积木作为基础,于其上不断叠放其他积木,问上下积木间“向右延伸”可达多少?
三、结语
数学建模具有要求高、难度大、涉及广、形式活的特点,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建议有:一是以具有生产、生活背景或者较大应用价值的问题为主,以表现数学建模求解过程(问题假设、抽象简化、建模求解、检验修改)特点的问题为辅,选择适合高中生数学知识水平、无需大量补充知识的问题;二是开展既有成品模型、整理编译模型、教学实践模型等建模实践活动;三是将高中数学的教学素材应用于数学建模活动中,如将概率统计应用于有奖促销、评价考试成绩、体育彩票中奖概率等。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具有探索型、创新型、进取型的素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