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蚂蚁》教学设计
1. PPT 出示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蚂蚁,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师生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
活动三: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
1.PPT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蚂蚁类似呢?
学生将这些特征与蚂蚁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可以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并做好记录。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制作哪种昆虫以及注意事项,并动手制作
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总结认识昆虫的特点,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环节三:课外探究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课后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学生活动
生:蚂蚁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
活动一: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
1.PPT 出示搜集的资料,教师提出问题: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让大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教师适时评价。
活动二: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
4.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谜语导入
教师活动
PPT 出示关于蚂蚁的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教师引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板书课题.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第三课《蚂蚁》以蚂蚁为研究对象,重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为将来建立昆虫概念积累认知基础。
本课还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到大自然中去探访蚂蚁。
同时,通过观察蚂蚁的邻居——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的动物,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的动物这一学习目标。
观察蚂蚁也是孩子们乐意做的事。
但蚂蚁个头小,不易观察,需要借助放大镜。
关于蚂蚁身体结构的观察,也需要教师细致地指导。
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蚂蚁身体特征,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什么动物。
2.知道观察时可借助工具提高观察能力。
3.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记录单、放大镜、教学挂图。
活动场地:教室、校园内。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小动物,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语略)二、观察师:蚂蚁长什么样子?有谁见过?师:谁能够画一只蚂蚁给大家看一看?师:谁画的是正确的呢?蚂蚁到底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蚂蚁吧!师:蚂蚁的身体有哪几部分?师:蚂蚁有几只脚?都长在哪个部位?师:蚂蚁的触角在哪里?……师:现在大家能画出一只蚂蚁了吗?三、提出问题师:关于蚂蚁,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请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
四、观察师:想知道你们问题的答案吗?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观察它们吧!师:蚂蚁生活的地方,我们还发现了哪些小动物?一并观察它们,说一说它们的样子和活动……五、表达交流师:探访蚂蚁时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吧!六、拓展阅读师:在我们周围的土壤上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师:它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教学反思先让学生根据记忆自己画蚂蚁,如果画不出来,或者画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这种认知冲突将给学生的观察指明方向,让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效果也将大大提升。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
2、认识常见的昆虫类型---昆虫,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3、制作简单昆虫模型。
4、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总结蚂蚁和昆虫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认识常见的昆虫。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打一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
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二)引导探究1、交流信息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3、蝗虫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头部有什么,胸部长有什么?4、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与蚂蚁的身体结构进行对比。
)师:就像大家观察到的一样,像蝴蝶、飞蛾、蝗虫、蚂蚁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四)生活实践与应用师:我们对昆虫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动物是否属于昆虫,为什么?看谁判断的既快又准确。
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原因。
如:蜘蛛、蝎子、螳螂、青蛙、蟋蟀等。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蚂蚁的泡沫塑料的模型)这是我制作的蚂蚁模型,请仔细观察这个模型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说明:用泡沫做的蚂蚁的头、胸、腹;用牙签做的触角喝三对足。
)师:你们想试试自己的身体吗?我这里有制作模型的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来选取,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模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昆虫进行模型的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从身体结构的特点、制作的精细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蚂蚁-优秀教学设计
每组:蚂蚁、昆虫观察盒。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位小动物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呀--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它是谁呀
生:蚂蚁。
师:蚂蚁是世界上最常见,也是最多的昆虫。你都见过蚂蚁没有
二、前概念建模
师:那它到底长什么样你们有什么办法直观的告诉老师,蚂蚁的样子
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学生学会: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学生会学:能够仔细观察,用建模的方法体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乐学: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验探究蚂蚁的乐趣。
生:实物观察。
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结构。
注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个部分
每部分都长着什么
观察要求:注意爱护蚂蚁、注意观察顺序、注意合作交流
观察记录:改进蚂蚁模型
汇报总结。seewolin展示(或投影、没条件的副班书简图)。教师板书总结。
四、拓展延伸(视时间调整)
师:那你了解蚂蚁吗你知道有关蚂蚁的哪些知识快举手把你知道的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生பைடு நூலகம்画图。
师:很不错。画简图是一种直观有效的办法。不过老师今天想要大家用另一种办法来展现蚂蚁的样子。(展示橡皮泥和牙签)
猜猜用来做什么
生:做模型。
师:注意牙签的使用安全,不能乱戳。
注意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利用seewolin展示学生的模型。
三、观察后改进模型
对比学生模型差异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享受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观察,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
教学过程一、故事和故事介绍动物王国里评选大力士,参赛的有大象、狮子、老虎,还有蚂蚁。
你知道最后评出的大力士是谁吗?生猜测,师揭晓谜底:蚂蚁。
2、介绍蚂蚁老师:虽然蚂蚁很小,但它们很强大。
根据力学测量,蚂蚁可以举起400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拖动1700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
从相对力量的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蚂蚁,认识蚂蚁这种小动物。
板书:蚂蚁二、初步了解蚂蚁视频介绍了蚂蚁的类型和特征。
老师介绍蚂蚁是群居昆虫。
第三,观察蚂蚁的生活1.交流:关于蚂蚁你想知道些什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2.你有没有找到蚂蚁的好方法?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我们可以用面包屑和白糖作为诱饵,放在蚂蚁窝的周围,把蚂蚁从窝中引出,在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中,去观察蚂蚁。
3.我们可以观察蚂蚁的哪些方面?遇到食物时的反应如何搬运食物怎样交流信息其它发现4.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要求:(1)静静地观察蚂蚁,请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2)观察完及时填写记录表。
5.小组活动老师:现在让我们分组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和观察蚂蚁。
6.沟通和报告(1)在哪里找到蚂蚁的(2)交流发现小结四、观察蚂蚁的身体1.我们把蚂蚁带到了课堂上。
蚂蚁很小,到处爬行,很难观察到。
如何解决观测问题?沟通方法,理解昆虫盒子。
师:老师这里有个昆虫盒,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它还有个奇特功能,上面有个放大镜,可以帮我们更清晰的观察蚂蚁的身体。
2、提出观察要求:(1)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了蚂蚁教学设计(共含13篇),欢迎参阅。
篇1:《蚂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
(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初中语文蚂蚁教案
初中语文蚂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蚂蚁》,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蚂蚁》的基本内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特点。
2. 学会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用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蚂蚁》及相关图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蚂蚁的印象。
2.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蚂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蚂蚁》,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蚂蚁的生活习性是什么?b. 蚂蚁有哪些特点?c. 蚂蚁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蚂蚁”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保护蚂蚁及其生活环境?3.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的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通过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蚂蚁》教案八篇
《蚂蚁》教案《蚂蚁》教案八篇《蚂蚁》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只要能吃的它都吃)2、触角的作用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
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
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小学科学蚂蚁 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一、活动设计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小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三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择了行动有序、外形可爱、容易饲养、便于进入课堂的蚂蚁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蚂蚁的系列活动,把常识、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课题虽然综合性不是很强,活动相对比较独立,分科痕迹仍较重,但能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探究性活动为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试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作逐步的探索。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外形、用自己的语言及图画等进行描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6、初步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成果形式:1、学生的日记、小论文等。
2、有关活动和蚂蚁的图片。
3、有关蚂蚁知识的小报或网页。
四、活动组织形式:根据活动内容,在课里,由语文、常识、计算机教师相互合作分别指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活动设计:活动一:哪里有蚂蚁?活动目的:通过捉蚂蚁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蚂蚁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蚂蚁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蚂蚁,准备一些饲养蚂蚁用的昆虫盒或一次性塑料杯。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蚂蚁,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教学设计 蚂蚁
蚂蚁教学目标1.组织和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蚂蚁的活动,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探究方法。
2.对蚂蚁的外形特点进行简单描述的活动经历。
3.在与蚂蚁亲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师:黑蚂蚁、一定数量的废旧材料、放大镜、食品、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我想大家已经知道它是谁了。
2.想知道它的确切模样吗?3.希望大家把它当好朋友对待,是朋友就不能伤害它哟!二观察活动方案设计1.学生思考有效的观察蚂蚁的方法提问:有更好的办法吗?有更多的方法吗?2.实验方法的指导(1)学生讲述观察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对这些办法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导完善个别实验方案。
(2)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合理修改自己的活动方案。
三观察探究活动选择材料小组同学根据方案和材料的实际情况完善方案,选择研究材料作好探究准备,需要特殊材料的小组寻找老师帮助。
观察探究l.开始观察,提出观察活动要求。
知道是怎么研究的,在研究的时候仔细看清楚蚂蚁的样子,边观察边把发现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四描述活动1.提问:这段时间我们做了些什么,都发现了什么?2.画一只蚂蚁指导学生展开对蚂蚁外形的描述。
描述不清楚的课件出示再观察。
3.出示蝗虫图片4.思考:看看蝗虫,再看看蚂蚁,同学们对蚂蚁新的发现和认识。
五课外探究欲望的激发1.课件观察蚂蚁的种类和多彩的生活。
2.教师小结:蚂蚁有趣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只能进行一定的研究,课后用课堂上的思考方法继续对蚂蚁的研究活动。
3.听蚂蚁歌,在歌声中收拾实验用品。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蚂蚁》是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时。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之一,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科书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寻找蚂蚁,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学生发现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引发学生对蚂蚁身体结构的思考;通过观察更多动物,寻找能与蚂蚁归为一类的,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加深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利用昆虫的特征,到校园中识别昆虫。
本课通过活动层层推进,先是观察一只蚂蚁的特征,再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特征,最后寻找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的特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让学生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一定了解,但局限于见过,不知道到底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观察过蚂蚁或其他昆虫,对昆虫的认识还处于拟人化阶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蚁的外表特征;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2.借助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珍爱生命。
【重难点】通过观察,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引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蚂蚁及其行为,培养学生
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通过多种教学
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态特点和行为惯。
教学目标
1. 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态特点和行为惯。
2. 培养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
1. 蚂蚁的基本知识介绍:生活环境、体型特征、社会结构等。
2. 蚂蚁的行为表现:群居行为、食物搜寻等。
3. 蚂蚁与人类的关系: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及与人类的交互作用。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蚂蚁行为
1.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行为,记录下观察到的行为特点和模式。
2. 学生就观察到的蚂蚁行为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活动二:模拟蚂蚁流动
1. 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支蚂蚁部队。
2. 每个小组设定一个起点和终点,模拟蚂蚁的流动过程。
3. 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组蚂蚁流动时的行为和规律。
活动三:创作蚂蚁故事
1. 学生个别或小组创作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可以是真实的,
也可以是虚构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解释故事中蚂蚁的行为和特点。
结束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态特点和行
为惯,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
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想象力。
初中语文《蚂蚁》教案
初中语文《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阅读,学会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培养自己的品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蚂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自己的品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蚂蚁,引导学生关注蚂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
5. 拓展训练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培养自己的品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7.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践行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蚂蚁的勤劳、聪明、团结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蚂蚁》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第五课《蚂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蚂蚁的喜爱程度很高,小小的蚂蚁,常能吸引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驻足观察,观察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搬运食物,因此,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难以细致观察,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不是很清楚。
本课教学,既要发掘学生已有的对蚂蚁行为的认知基础,又要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教学重难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课前在校园里找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
一、如何寻找蚂蚁。
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2、学生交流。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7.2)【教学目标】1.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了解预防蚊虫叮咬的常识,提高生活技能,学会保护自己。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能依据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制作昆虫模型。
4.在观察昆虫的活动中,树立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评价任务】1.通过制作昆虫模型,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达成目标一和目标三。
2.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对蚂蚁观察的结果,并能通过对蚂蚁观察的结果归纳概括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达成目标二。
3.通过交流“观察时应注意怎样对待小蚂蚁”“课后对蚂蚁的处理方式”,树立保护身边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达成目标四。
4.通过视频“红火蚁对人类的伤害”以及交流被蚊虫叮咬的处理方法,了解预防蚊虫叮咬的常识。
达成目标一。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只户外捉来的蚂蚁、橡皮泥、牙签等。
教师准备:昆虫盒、课件资料、昆虫标本【教学过程】一、了解课前准备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捉几只蚂蚁带来,同学们带来了吗?师:来,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在观察小蚂蚁之前,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对待这些小蚂蚁?)学生观察小蚂蚁二、利用工具,观察蚂蚁1.认识蚂蚁的身体结构师:在观察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很小,爬来爬去,很难看清)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困难?生:介绍昆虫盒生领昆虫盒观察蚂蚁师:用昆虫盒观察蚂蚁,感觉怎么样?清楚多了是不是?师:仔细看一下,蚂蚁是怎样运动的?(生:有腿走动)师:蚂蚁的腿长在什么地方?(生:长在蚂蚁中间的地方)师: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生:……)师:那现在把你观察到的蚂蚁画在纸上,并说出蚂蚁的样子来。
《蚂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蚂蚁》教学分析《蚂蚁》是一本备受学生喜爱的中文教材,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清晰简洁的语言风格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修和掌握中文。
本文将从课本内容、教学方法和进修效果等方面对《蚂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起首,从课本内容的角度来看,《蚂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每个故事都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中文的魅力。
故事情节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修中文,增强进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也按部就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中文水平。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蚂蚁》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朗读、听力、口语练习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都能够有效地进修中文,提高进修效果。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从进修效果的角度来看,《蚂蚁》在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进修词汇和语法,不仅提高了中文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进修需求,能够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热爱中文,更加自大地运用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综上所述,《蚂蚁》作为一本优秀的中文教材,不仅在内容设计上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还在教学方法和进修效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进修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提高中文水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是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之一。
置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蚂蚁》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学生带来中文进修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生存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
有一对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教
师适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通过小组研讨一一说出,达到学习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
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掌握它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放蚂蚁的瓶子、水、笔和纸、瓶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介绍蚂蚁
1、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2、老师介绍课外蚂蚁知识。
(课件出示)
(二)观察蚂蚁
1、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前准备工作。
2、把蚂蚁放在一个瓶子里,让同学们观察这种办法可行吗?
(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总结)
3、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放一只蚂蚁,问:这样观
察行吗?(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总结。
)
4、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动
手实验一下?
5、观察蚂蚁,问:蚂蚁身体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头上有什么?还能观察到什么(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6、通过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之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
找共同特征。
(课件出示图片,汇报总结)
7、我们知道了蚂蚁的共同特征,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的身体结
构和蚂蚁相似?汇报总结昆虫主要特征。
(三)进一步观察蚂蚁,播放视频,后提出问题。
1、在观看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2、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课件出示)
三、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蚂蚁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能不能画一只蚂蚁,并且标上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继续观察蚂蚁,然后写一篇关于蚂蚁的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2-5 .蚂蚁
头: 一对触角
蚂蚁胸:三对足
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