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标题通常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以下是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1.秦的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得到增强,最终在公元前
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国家。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立了三公九
卿来管理国家事务,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文字和度
量衡等。

3.秦始皇的统治措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
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朝继承和发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5.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汉武帝通过实行推恩令、打击诸侯势力等
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加强
了思想控制。

6.秦汉时期的文化科技: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科技的重要发展阶
段,如造纸术的发明、儒学的发展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记忆要点——第三章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记忆要点——第三章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年)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转向工人。

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近代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4、1921年7月23日,各地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内容是: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的当前任务;④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恽代英等人任教官。

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3.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叶挺带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前秦朝曾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东周后半期称为春秋时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秦国于公元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开辟了重要的丝绸之路。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父系氏族文化遗存以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刘秀建立了西汉王朝。

[判断题] *对7.明清时期在绘画艺术上最为突出的是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王维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了诗、画两位一体的独特风格。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国画十分重视装裱。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在人物画方面,有初唐的吴道子,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八卦中,乾代表地,坤代表天,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3.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判断题] *错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5.庄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儒家在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和荀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7.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庄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8.道家以辩证思维主张民贵君轻、清静无为而著称。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9.孔子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深。

中国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整理

中国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整理

第一章思考题1、试析甲骨文的内容和价值(图书的起源)内容: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

价值:1) 可真实地了解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2) 可与古文献和其他文物资料相比较印证考证历史;3) 保存许多珍贵的科学和艺术资料、历法气象、图书音乐等;4) 与金文、篆字、隶书一脉相承,可检视汉字的演变发展规律;5) 早期图书在竹木简牍无存的情况下,可了解原始编辑活动。

2、为什么说殷商、西周时期的史官是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从商周时期史官的职守来看1) 商朝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论及国家大事的职责;2) 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3) 周初外史有“掌达书名于四方”之责。

从史官文化的特点来看1) 学在王宫,贫民百姓没有文化;2) 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3) 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4) 史官记录的目的是档案保存和向执政者提供国情咨询。

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

(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第二章思考题一、孔子编订六经的思想与原则1、广泛搜集材料,去除重复● 搜集诗3000余首,最后编定为305篇的《诗经》•删掉重复篇目,按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上的调整2、述而不作对待古代文化只是阐述而不进行创作,旨在传述历史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去篡改、歪曲历史事实。

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没有经过验证的证据,决不轻率下笔•对阙文切忌独断妄改4、排除虚妄强调实事求是。

在编辑过程中,孔子对于没有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和他自己无从探究无法理解的事物,从不提及。

二、试论述先秦古籍概貌及其编辑特点先秦图书文献的编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主要成果:儒家六经、历史书籍、诸子著述。

出现许多新创的编辑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谱录,以及语录体、专题、汇编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新整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新整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新
整理】
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历史知识。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
- 人类历史的几个重要标志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变革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义和团运动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民主与科技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 宪政与民主运动的发展
- 近代科技的变革与发展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与影响
-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五章:二战与中国抗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
- 中国抗战的背景、进程与意义
第六章: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国的成立与党的基本路线
- 中国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斗争
-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基本特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大家根据章节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历史知识要点全册

九年级历史知识要点全册

第一篇: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成长1.人类社会的起源:猿人和早期的人类2.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3.文明的发端:古代文明的孕育与发展4.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的特点与贡献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哲学和科学的兴起、奥运会等2.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共和制度、法律体系、工程建设、基督教的兴起等3.希腊罗马文明的遗产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欧洲与阿拉伯帝国1.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领主与农民的关系、教会的权威等2.欧洲封建社会的转型:十字军东征、城市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3.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辉煌:伊斯兰教的创立、文化的传播及科学、医学、数学的发展4.欧洲与阿拉伯帝国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哲学、农业等方面的互相借鉴第二篇:第四章:近代世界的起点1.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地理发现的重要意义2.宗教与宗教战争:新教的诞生、天主教、宗教战争的影响3.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人类理性思维的崛起、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五章: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殖民扩张1.英国的资本主义起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议会制度的发展等2.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启蒙思想的传播、人权的宣言、拿破仑的霸权等3.殖民帝国的崛起:欧洲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殖民地经济的剥削第六章:亚洲反侵略斗争与西方文化的传播1.中国的抗击侵略与近代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等2.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明治维新、倭寇时期、日本的军国主义崛起3.西方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近代教育的兴起、新思潮的出现等这些是九年级历史知识要点全册的大致内容,详细内容可结合教材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总结。

史学概论·第三章 历史认识论

史学概论·第三章 历史认识论

第三章历史认识论第一节历史认识的主体一、历史认识的主体及其认识能力的构成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现实的人类狭义的历史认识主体:史学研究者广义的历史认识者认识历史的特点:普通人对历史的认识是自发的、散漫的、常随事而发,不成系统。

不需要专门训练,只要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就会教会他如何回忆自己的历史以及与他直接接触的群体的历史。

不需刻意去记忆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所记忆的知识他自己以及与他自己有关的人与事的历史。

故而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者认识历史的特点:自觉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

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深刻而有系统的。

经过专门训练,作为群体历史的研究者,要论证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探索历史轨迹,探寻规律,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历史和历史规律。

广义的历史认识者与狭义的历史认识者的联系:普通人的历史认识状况、水平规定与制约着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水平。

历史学家研究成果能否被接受、发挥作用取决于一般人的历史认识状况与水平。

历史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构成要素,大体由是哪个方面组成:1、感知与思维能力,依赖这些能力进行历史信息的采集、传递、建构等活动。

感觉: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外部的个别特征的反映,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的感觉器官引起的。

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运动、平衡感等)。

知觉: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不同种类的感觉在人脑中被联系起来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形成知觉。

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感觉和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形成一般概念提供基础。

实践是知觉的基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见解的概括的反映,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认识主体自身的感知能力有限,可以利用工具弥补。

如人无法用眼睛感知出土器物的成分、性质,但可以利用光谱分析仪、红外线探测仪、化学物理实验设备。

人脑无法处理、计算的历史资料、数据,可以利用计算机。

2、理论、方法、知识这是主体认识客体的精神工具。

肖东发《中外出版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古代出版(下):印本书时代

肖东发《中外出版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古代出版(下):印本书时代

第三章古代出版(下):印本书时代(10世纪—1840年)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印刷术发明的时间(1)雕版印刷术的含义雕版印刷术又称整版印刷术,它是一种将文字反刻在一整块木板或其他质料的板上,制成版,然后在版上加墨印刷的方法。

(2)关于印刷术发明时间的不同见解对于印刷术发明的时间,众多学者各执一词。

归纳起来,有七种说法:汉代发明说、东晋发明说、北齐发明说、隋代发明说、唐代发明说、五代发明说、北宋发明说。

但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术发明于我国唐代。

(3)雕版印刷术发明于我国唐代的历史依据唐代文献中的多处记载和唐代印刷品实物的屡屡发现,已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①文献材料a.长庆四年(824年)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自居易之所作……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又自注说:“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

”b.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曾奏请禁止民间私刻日历,其奏文现保存于《册府元龟》卷160“帝王部革弊第二”中。

c.唐司空图《司空表圣集》卷九有《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一文,题下自注“印本共八百纸”。

d.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称:“纥干尚书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余稔。

及镇江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

”e.随唐僖宗逃入成都的柳毗在其《家训序》中说:“中和三年癸卯(883年)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

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

”还说:“尝在蜀时,书肆中阅印板小学书。

”f.宋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说:“僖宗人蜀,太史历本不及江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

货者各征节候,因争执,里人拘而送公。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正文]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一)原始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原始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阶段,通常指的是靠狩猎、采集为生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征包括: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阶段、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人口数量较少、社会关系基于血缘关系等。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1. 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提高了狩猎和采集的效率。

2. 定居生活的形成:人们逐渐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开始种植农作物。

3.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文明体系。

(一)古代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古代文明是指在历史上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文化体系,具有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城市化和人类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代表1. 低线文明: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如埃及、苏美尔、印度河流域等。

这些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建立了强大的城市国家。

2. 高线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如中国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3. 西亚文明:出现在古代的近东地区,如古波斯、希腊等。

这些文明在人类思想、法律和政治组织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封建社会盛行的时期,封建制度成为统治社会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时期,欧洲盛行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特征与运作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确立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等级制度。

该制度的特征包括: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互相依附关系、地权与劳动权的不平等、封建领主拥有政治和军事权力等。

(二)封建社会的影响1. 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导,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动力,主要生产目标是自给自足。

大一历史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从中吸取教益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在大一的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第三章的知识,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的兴起在古代,许多伟大的文明相继兴起,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兴起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先进的社会制度。

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发展了灌溉农业,形成了专制的法老制度;古印度的恒河文明孕育了种姓制度和古老的宗教教义;古中国的黄河文明孕育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封建社会。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宗教势力强大。

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的崛起,贵族阶层统治下的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

同时,基督教的传播也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主教会成为统治阶级的支持者和控制者。

第三部分:亚洲社会的变革亚洲社会的变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日本在公元5世纪末曾经向中华文明学习,形成了以中央集权制度为基础的天皇制度;印度的社会变革也与宗教有关,佛教的兴起破除了种姓制度的限制;中国自秦汉以来,社会呈现出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兴起与衰落。

第四部分:世界的相互联系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联系和交流。

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不仅物质上的贸易流通,还有宗教、艺术和科学知识的传播。

著名的汉唐文化交流和文艺复兴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例子。

第五部分:近代史的开端近代史从15世纪开始,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海洋探险,开辟了欧洲殖民地帝国的先河。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爆发也使欧洲迈入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时代,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总结:通过对大一历史第三章的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了解了古代文明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动荡、亚洲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的相互联系和近代史的开端。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点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点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编辑资格考试一《出版专业基础》考点知识第一章出版概论出版活动概念出版的概念: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发行是目的。

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国古代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提供活力。

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政治方面: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思想信念。

经济方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进度。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技、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出版工作者应贯彻、执行的几本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5.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6.坚持质量第一;7.坚持改革创新之路。

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具体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年级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三章知识点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从过去汲取经验和教训的学科。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历史学科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八年级历史学科的第三章,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章的知识点。

一、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一般可分为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这些王朝都是以王为中心,地位至高无上。

夏王朝的国家组织结构中,王权至高无上,夏后氏族的重要人物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掌管国家大权。

商代王权的特点是以王为中心,王权至高无上;周代王权的特点是藉王制度,完善封建主义的政权体制,并遵循“传国玉玺”、姓氏、宗法的原则。

二、周朝的分封制度周代王权的特点是藉王制度,完善封建主义的政权体制,并遵循“传国玉玺”、姓氏、宗法的原则。

为了维护中央王权,周王将诸侯分封到全国各地。

周朝的分封制度,将封国大臣们的权力限制在自己的领地内,确保中央集权的稳定。

分封制度使中国封建王朝成为拥有强大中央集权的国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三、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封建社会中,封建主和农民之间是基本矛盾。

封建主是封建剥削者,依靠剥夺农民的劳动成果来获取财富,而农民则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由此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低迷,封建主贪污剥削,农民生活贫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和生产力的停滞。

四、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是指家族所有制和宗法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所占的地位。

在封建社会中,个人所有制很弱,而家族和宗法所有制非常发达。

封建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封建生产方式。

封建生产方式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生产工具和手段相对落后,生产力不发达。

这种生产方式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农具等手段,不具有科技含量,主要依赖封建主贵族的劳动和统治。

以上就是八年级历史第三章知识点的内容介绍。

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历史学科将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长河,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助力我们构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第三~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第三~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迄今所知最古老的较成熟汉字是()。

[2014年初级基础真题]A.大篆B.金文C.石鼓文D.甲骨文【答案】D【解析】迄今所知较成熟的最古文字,是清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的历史遗物,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统计,甲骨文单字约有4500个,其中约1700个已可识别。

2.1965年考古发现的“侯马盟书”的载体是()。

[2017年真题]A.甲骨B.玉石C.青铜器D.竹简【答案】B【解析】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城遗址发现的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侯马盟书”,以玉石片(绝大多数被扣磨成圭形)为材料,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上面。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这里的“文”是指()文字。

[2016年真题]A.隶书B.楷书C.小篆D.大篆【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立小篆(又名秦篆)。

小篆形体更简单,结构整齐,写法规范。

“书同文”对于汉民族的统一、中华文明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沿用至今的字体是()。

[2012年初级真题]A.隶书B.行书C.楷书D.草书【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小篆(又名秦篆)。

小篆形体更简单,结构整齐,写法规范。

隶书是秦时源于民间的字体,将汉字变得更为简洁,更趋大众化,真正成为便于书写的符号。

隶书到东汉中期出现的八分书,已与楷书比较接近,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象。

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之字为代表的“真书”,即楷书,又称“正书”。

自从楷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

楷书沿用至今,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5.下列少数民族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是()。

[2011年初级真题]A.西夏文B.八思巴字C.突厥文D.朝鲜文【答案】D【解析】朝鲜文创制于1444年,是拼音文字,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组成方块形。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每章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大事记1. 五千年文明史2. 三皇五帝时期3. 夏商周时期4. 春秋战国时期5. 秦汉时期6. 魏晋南北朝时期7. 隋唐五代时期8. 宋元明清时期第二章黄河文明的形成1. 遥远的新石器时代2. 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文明3. 周代宗法制度的建立4. 春秋战国时期的弱化5. 秦朝统一天下第三章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1. 唐朝时期的吐蕃2. 唐朝时期的西藏3. 元朝时期的西藏4. 明清时期的西藏5. 青海的王国第四章中华文明的千年古都1. 千年大都2. 南京城的百年史3. 杭州城的千年历史4. 南昌城的历史第五章大航海时代的开端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2. 哥伦布的航行3. 达·伽马的航行4. 麦哲伦的航行5. 大航海时代的影响第六章东亚古国的盛衰更替1. 战国时期的中国2. 韩国的发展3. 越南的历史4. 日本的历史5. 朝鲜的历史第七章人文初现的欧洲大陆1. 古希腊时期的文化2. 罗马时期的文化3. 封建主义的形成4.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5. 北欧诸国的发展第八章人文的兴起与启蒙1. 文艺复兴时期的兴起2. 宗教改革与启蒙思想3. 工业革命时期的谷物短缺4. 科技革命时期的文化变革5. 当代文化趋势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每章知识点的全面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学习历史有所帮助。

历史知识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了解过去的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的世界。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社会的起源- 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形成- 文字的发明与文字记录的作用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第三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文化的特点与传统价值观第四章: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演变- 秦帝国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改革- 汉帝国的兴起与辉煌- 汉朝的衰落与分裂第五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的东西方交流与文化交融-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交往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 古代科技的成就与发展: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古代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书法、绘画、音乐等第七章:宗教与思想的发展- 的传入与影响- 的兴起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演变第八章:中世纪的欧洲与非洲-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统治- 非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第九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唐宋时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道精神- 美洲的印加帝国与阿兹特克帝国第十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欧洲的与回教世界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第十一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建立第十二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非洲的各大洲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马雅文明与印第安文化-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第十三章:近代世界的发展- 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与科技革新-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第十四章:中国近代的变革与抗争- 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兴起第十五章: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 冷战的持续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环境问题与全球性挑战第十六章: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创新-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七章: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 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传统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工艺美术第十八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古代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世界各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第十九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方文明- 印度的古代文化与的传入- 中国的古代文化与儒家思想第二十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非洲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化- 大航海时代与欧洲的探险家们第二十一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亚洲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 日本的古代文化与武士道精神-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世界影响第二十二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非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统治- 非洲的文化与艺术成就第二十三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亚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 欧洲的与回教世界的发展第二十四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建立第二十五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与科技革新第二十六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的持续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古代的中华文明- 初级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农业社会的兴起-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成就第二章中华民族的崛起- 春秋时期的变革- 战国时期的动乱- 统一中国的秦朝-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建设成就第三章古代东方文明- 古埃及文明- 南亚河流域的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第四章保家卫国- 中国上古时期的族群- 夏、商、周时期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争第五章经济文化与科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和交通-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第六章古代的中外交往- 西周时的外交活动- 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东汉和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七章中国古代的帝国和边疆民族- 秦始皇的帝国构建- 汉武帝的帝国巩固-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入侵- 唐朝边疆政策的实施第八章宋元明清四大王朝-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第九章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 儒家文化的形成- 道家文化的兴起- 文化的传入- 科学文化的发展第十章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繁荣- 古希腊的文明与民主- 古罗马的帝国与法律第十一章世界的中世纪- 拜占庭帝国与- 封建社会的出现- 欧洲的与贸易- 西方的文艺复兴第十二章现代世界的发展-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殖民主义与三角贸易-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现代科学的兴起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重点知识总结。

请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
识点归纳复习
1. 汉武帝的功绩
- 统一度量衡
- 发展经济
- 修筑长城
- 开辟丝绸之路
- 实行科举制度
2. 汉武帝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 使用指南针
- 发现并利用地热能
- 制造纸张
- 制作火药和炼铁技术的进步
3. 东汉末年的动乱
- 黄巾起义
- 新安江之战
- 三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4. 东汉末年社会的变化
- 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激化
- 农民起义和流民问题的严重性
- 豪强割据的现象增多
5.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 群雄逐鹿的战争局势
- 经典故事和名场面
6. 三国时期的政权更替
- 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与衰落
- 曹操、刘备、孙权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 石勒、刘秀等割据政权的形成7. 三国时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流传
- 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进步
- 建筑和雕塑的发展
8. 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
- 服饰、饮食和住房的改变
-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和民间的兴起
9. 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
- 医学和药物的发展
- 发明和改进农具
- 数学和天文学的进展
以上是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复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第三章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三章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三章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二.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难点:对巴黎公社的准确掌握三. 课堂教学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一)维也纳会议1.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分赃,同时要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的1日秩序。

并且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经过激烈的争吵,形成一系列决议。

2. 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首先,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维也纳会议以后,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失去王位的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

德意志的三十多个邦国和自由市虽然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但各邦国和自由市都是独立的。

意大利依然四分五裂,大部分地区处在奥地利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下。

其次,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

法国被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1790年以后扩张的领土全部被剥夺。

为了防范法国东山再起,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如把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由荷兰国王统治的尼德兰王国;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第三,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

波兰被再次瓜分,俄国得到了波兰的大部分和芬兰等地,普鲁士的领土进一步扩大。

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得到巩固。

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它使欧洲恢复了均势局面。

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在欧洲大陆,俄国取代法国成为霸主,欧洲被拿破仑推翻的封建政权的复辟。

3.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共同镇压欧洲革命,1815年9月,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

为了把“神圣同盟”维护反动秩序的手段具体化、英、俄、普、奥又组成四国同盟,决心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

2023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

2023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2023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二章编辑概论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第四章党和国家对出版的管理
第五章出版社经营管理
第六章出版物市场
第七章数字出版技术
第八章数字出版产品策划
第九章著作权知识
第十章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
第十一章时事政治
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二章图书编辑
第三章期刊出版
第四章书刊整体设计
第五章书刊校对
第六章书刊印制
第七章音像制品出版
第八章电子出版物出版
第九章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
第十章数字出版产品设计
第十一章数字出版产品运营
第十二章著作权贸易与国际出版合作。

中国史 福建历史

中国史 福建历史

五、近代 林则徐、陈化成、左宗棠、严复、杨衢云、 林则徐、陈化成、左宗棠、严复、杨衢云、方声 林觉民、林文。 洞、林觉民、林文。 福建人移居海外,始于汉,兴于唐五代, 福建人移居海外,始于汉,兴于唐五代,宋元有 发展,明清初受限,明清中叶后日众, 发展,明清初受限,明清中叶后日众,近代骤然 增加,新中国建立后仍未中断。 猪仔” 增加,新中国建立后仍未中断。“猪仔”出洋的 历史是近代福建华侨的一部血泪史。 历史是近代福建华侨的一部血泪史。 陈嘉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陈嘉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林样谦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国 年 月 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国 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
第三章 历史知识
第一节 中国历史
一、原始社会时期 二、奴隶社会时期 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四、封建社会时期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二节 历史常识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帝王、皇族、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三、帝王的号 (一)谥号 一 谥号 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分为三类。 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 于表扬的,有文、 于表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 康等;属于贬义的有炀、 穆、英、成、康等;属于贬义的有炀、厉、 幽等;属于表同情的有哀、 灵、幽等;属于表同情的有哀、怀、憨、 悼等。 悼等。
四、明清时期 邓茂七农民起义是福建历史上声势最大的农民起 义。 1645年,清军攻下南京,南明政权灭亡。福建籍 年 清军攻下南京,南明政权灭亡。 的黄道周、 的黄道周、郑芝龙等拥立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 开展反清复明斗争。 帝,开展反清复明斗争。 为建立稳固的抗清根据地, 为建立稳固的抗清根据地,1661年郑成功挥师东 年郑成功挥师东 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渡,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清王朝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 和福建巡抚, 驻福州)和福建巡抚 清王朝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 驻福州 和福建巡抚, 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省下初辖8府 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省下初辖 府, 1684年增设台湾府,从此直到1885年台湾正式建 年增设台湾府,从此直到 年台湾正式建 年增设台湾府 闽台合治200年。 省,闽台合治 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以前。

半坡遗址彩陶。

分三阶段:1.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小篆变隶书(最大的一次变化,标志古—今);3.隶书变楷书。

二、书籍的起源与载体的变化:1.纸发明前: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帛;2.商代开始用简策-竹、牍—木;3.春秋后期:帛书;4.纸:不晚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张普及;5.三国两晋南北朝,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度的转折时期,东晋桓玄于403年称帝,下令以纸代简。

6.公元4世纪,造纸术传入朝鲜,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7.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技术造纸,欧洲从12世纪开始造纸。

第二节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争议:东汉说、隋唐说、唐初。

有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时间不晚于公元690-699年。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经效:解放了生产力,把书工从手工抄写的劳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图书制作效率,加快知识传播速度,为书肆保证供应,降低了图书成本,减轻读者经济负担;2)社效:使各类图书有更多机会广为流传,调动文人著书积极性,为人们更多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应用:(一)泥活字印刷:宋,毕昇。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

包括如下步骤:1.用胶泥刻字,2.烧字,3.排版,4.印刷,5.活字回收,按字韵分别存在木格里。

沈氏活版。

宋元用此法刻书;今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

(二)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并付诸使用,约在1194-1205年。

元代农学家王桢,再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

步骤是:1.按韵写字贴到木板上,刻好;2.用小锯锯成单字,3.将单字修理整齐,使之高低大小一致,4.造轮盘存字,5.检字排版,6.印刷。

明代木活字书名可考的有100多种,多万万历印本。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出现《邸报》。

清代,木活字印书通行全国。

最大的是乾隆年间(1736-1795)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

民间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和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印的《红楼梦》120回。

(三)铜活字印刷:很普及,进入成熟期。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流行。

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

华氏印有《宋诸臣奏议》最早。

安氏有《吴中水利通志》等。

清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最大。

(四)活字印刷普及规模:活字未取代雕版。

原因是,雕版藏数十年数百年都还可以继续印刷,而活字每次重印都必须费工排版,反而不如雕版经济。

版画艺术在徽州、南京、建阳等地兴起。

彩色版画套印术——创造出饾版(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刻成一块块小木板,然后逐色套印或叠印,形成完整彩色画图)。

后称木版水印。

三、套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涂版、套色;套版、套印。

进入彩印时代。

广泛应用于明朝后期。

117部,145种。

著名的有吴兴-闵氏和凌氏。

四、向外传播:朝鲜铜活字。

西传入阿拉伯大约在十一二世纪,不晚于1350年,欧洲到14世纪才出现少量雕版印刷。

在中国印刷术影响下,德国人约翰.古登堡约在1445年发明了铅字印刷,并发明了木制印刷机。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二)第三节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业务一、官刻: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历经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三年,总计22年。

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宋明两代都是国子监刻书的兴盛时期。

明南监“十七史”最著名。

北监《十三经注疏》。

元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广惠局等。

清代武英殿刻书在康、雍、乾兴盛一时。

两个作坊,80多人。

大部头:宋《大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清《古今图书集成》,具有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

以正史为主,强调教化。

五代两宋底本优良,校勘精湛;明代用旧版,字迹模糊。

明代刻书出自太监之手,校勘不精;但府刻书享有口碑,人称藩刻本。

二、私刻1.主体是士人学者,刊自家堂号、宅名等,刻书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重视质量,校刻精审。

2.发端于五代,如王玠《金刚经》,五代的《文选》《初学记等》。

3.宋元时期,全国私刻书相当普遍。

宋穆修首次刊印韩愈、柳宗元全集,廖莹中《九经》等。

4.明清时期,私刻大盛,品种数量超过官刻。

5.私家刻书中,大部头丛书刊刻饶具特色。

宋代俞鼎孙、俞经纂刻《儒学警悟》,明代《汉魏书》,清代鲍延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有强烈的文化传播意识。

三、坊刻1.坊刻的主体是书商。

我国早期印刷品多是坊刻本。

唐代刻印的图书中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用书次之。

2.五代坊刻相对沉寂,北宋坊刻实物未有流传,记载同样屈指可数。

3.南宋,著名坊肆有建阳余仁仲的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伊家书籍铺等。

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杭州、金华),福建坊刻(建阳),蜀中坊刻(成都、眉山)。

4.元代主要集中在平阳(山西临汾)、建阳、刻书之盛,较之南宋过之而无不及。

建阳仍为书房聚居之地。

刻书最多。

建阳崇化坊余氏勤有堂、麻沙镇刘氏南涧书堂、刘锦文日新堂、虞平斋务本堂、郑天泽宗文书堂、叶日增和叶景逵的广勤堂,均历史悠久。

医书开始增多。

燕山窦氏活济堂是专门刻卖医书的书籍铺。

5.明初由于取消了书籍税,建阳、南京、苏州等地老字号书坊得以发展并长期延续。

郑天泽宗文书堂开业近300年,刘锦文日新堂近200年,叶氏的广勤堂和杨氏清江书堂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

明朝余象斗的三台馆和双峰堂最著名。

编刻《西游记》《列国志传》《三国志传评林》《水浒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西汉志传》等。

除建阳外,南京、苏州、吴兴、徽州、杭州、北京都是书坊集中地。

6.清更为兴盛,数量甚大。

北京、南京、苏州为最多的三个地区。

书坊刻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刻书多为四部经典的名家注本、科举程式用书、医书及各类名家名著的选本、通俗文学等。

形式多为小字本、巾箱本、互注本、插图本。

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远比官刻高,如书耳的运用。

分栏、分版的创新,绣像本出现。

商人的经营能力强,同时却常为牟利而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如麻沙本。

四、寺院刻书:佛、道教。

1.从宋刻《开宝藏》起,到民国初年活字排印的《频伽藏》,公私雕印大藏经几乎平均30年一次。

多为寺院集资刻印。

2.道教典籍刻印不如佛教多。

著名的有宋万寿道藏,金玄都宝藏,明正统道藏。

3.寺院还刻有一些生活用书、流行读物等。

五、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1.始于初秋时代孔子编定《书》、删定《诗》等活动,可视为编辑工作的源头。

学术上形成共识的是认为编辑工作主要是甄选和校勘,如五代后唐冯道刻《九经》,令田敏校勘(相当于总编)。

2.南宋廖莹中刻书,往往搜集数十种版本,动用百余人校勘,因此留下许多精品;3.清代张之洞在《书目答问》所附《劝刻书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

”4.元代岳飞九世孙岳浚刻《九经》,别有《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这是最早有关编辑校勘出版业务工作的条例。

包括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个条目。

5.明代毛晋一生刻书600余种,版片达10万余块。

6.清重视编校超于前代。

编辑最有名的释顾广圻,江苏人,人称“清代校勘第一人”,与出版家黄丕烈合作最多,人称顾黄。

第四节古代的图书贸易一、早期书市1.汉代书籍商品性日益明显。

西汉杨雄《法言·吾子》,最早记录“书肆”一词。

2.《三辅黄图》记载了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扩建太学后在太学附近形成的“槐市”;3.《后汉书》载王充常在洛阳书肆观书。

据史书记载,较大的城市都有图书买卖,贫寒之士也可携带图书道市上售卖。

二、抄本书的流通1.两汉时期,书籍载体仍以简牍、缣帛为主,并通过抄写来复制。

出现抄书职业,称作“拥书”。

2.魏晋南北朝,图书贸易进一步发展,名人新书、新作问世后,往往即行传抄,如洛阳纸贵。

3.雕版印刷术发明后,抄本书还长期流通于市。

三、印刷术发明后的图书贸易发展1.唐中后期,图书贸易对象开始由手抄书扩大到印本书,而且后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五代刻印的《九经》已公开出售,图书由一定市场价格。

2.宋代在我国图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第五。

宋立国时,国子监所藏经版不到4000块,至景德二年(1005年),仅45年时间,藏版已有10万多块。

宋代国子监设书库官,负责刻书并售书。

3.书坊既是刻版印刷的作坊,又是书店,所以作坊又有“书肆”、书林、书堂、书铺、书棚、书籍铺、经籍铺等称谓。

如,北宋东京相国寺书市,殿后专售书籍、图画等。

建阳书坊林立。

南宋学者熊禾在为重修的同文书院作《上梁文》,由“书籍高丽日本通”等句,说明书籍远销海外。

4.明清时期图书比过去大进一步。

图书市场逐渐完善,经营手段逐渐多样,形成发行网络,覆盖面日益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发行广告和推销方法五花八门,作伪、防伪各有手段。

古代的图书贸易受小农经济影响,经营规模不是很大。

第五节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1.最先试验采用西方铅印排版技术进行中文书刊生产的,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传教士。

早在1815年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澳门就办有一个印刷所,最早用机械印刷汉字出版物,是传教士马礼逊编著的6卷本《汉英词典》,该公司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套铅合金中文活字,数量多达10万枚。

2.中文活字:单纯制造中文活字、先制字模再铸活字(戴尔)。

3.华美书馆:姜别,大小铅字,分1-7号,称华美字。

(二)石印技术的兴盛最早的平版印制术是石版。

1.1821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建立印刷所,于1828年用石印技术印刷出版《中文课本》。

2.1832年,广州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印刷所,1833年,出版石印中文月刊。

3.1874年,石印技术进入上海,出现土山湾印书馆的教会出版机构。

英国人美查办点石斋石印书局。

19世纪80年代初,又有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

超过雕版印,一时胜过铅印。

(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形成辛亥革命前后,铅印物质条件逐渐完备,价格下降,小型印刷机能国内制造,于是取代石印。

费科举,给那些石印学童应试读本为生的石印书局以致命性打击。

(四)我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

抗日战争前20余年时间,是我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民国时期,印刷主要用于书刊生产领域。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局等都有自己的印刷厂。

1.商务印书馆为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从印刷厂起步,派员出国考察,了解新技术,自己制石印机、铅印机、铸字机等,还出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