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资料doc资料

合集下载

出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出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出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出版的概念与发展出版是指将文字、图像等内容制作成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等载体,并将其公开发行、传播的过程。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出版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对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版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世界各个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它们都曾有过自己的文字出版物。

而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出版的国家,最早的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之后也影响了世界上的书籍流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版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点,并逐渐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紧密相连。

对于出版业的了解,有助于研究人们对于信息、知识、娱乐等各种需求、满足的发展历程,对于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出版机构的发展1.社会性质和方式不同的出版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不同体制下,出版机构的性质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出版机构多为王朝家族、私人、宗教组织等,其目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宗教、政治思想。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出版机构则涵盖了政府部门、商业企业、非营利组织甚至个人等多种形式。

2.出版机构的进入壁垒和壁垒的打破虽然受到版权限制、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版业的进入壁垒很高。

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打破了传统的壁垒,使得出版业的门槛逐渐降低,引入了更多的参与者。

3.行业整合出版机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提高市场地位,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整合,经过合并、兼并等一系列变革,形成了现在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出版技术的发展1.手工制作时代早期出版以纸笔、手工制作为主,字面的复制和装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手工制作慢慢被取代,书籍的生产速度和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印刷技术的发明印刷技术的出现,使书籍的生产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也降低了书籍的成本。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欧洲的雕版印刷术以及高丽的移动活字印刷术等,都为出版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中国出版史复习提纲

中国出版史复习提纲

中国出版史复习提纲字数:1200字以上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出版1.中国古代的书籍传播方式1.1古代的口头传承与手抄本1.2从竹简到纸张的演变1.3卷轴书籍及其在古代传播中的作用1.4古代的印刷术及其影响2.隋唐时期的出版2.1抄写坊的兴起与书籍贸易2.2木刻印刷术的发展及其应用2.3佛经的印刷及其影响2.4隋唐时期的出版社及其作用3.宋元明时期的出版3.1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2造纸工艺的改进及其对出版的影响3.3十三经的出版及其影响3.4转经活动与手抄本的传承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出版1.清代的官方出版1.1官方的书籍编纂与出版1.2官方出版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3翻译文献的收集与出版1.4官方出版的限制与审查制度2.近代中国的民间出版2.1民间书籍贸易的兴起与发展2.2民间印刷社的兴盛与消亡2.3近代私人藏书与书店的兴起2.4海外华人出版社的发展及其影响3.新中国的出版事业3.1新中国成立后的出版政策与法律3.2国家出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3.3人民出版社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3.4新中国时期的图书市场变迁第三部分:当代中国的出版1.数字化时代的出版1.1电子出版与数字化阅读的兴起1.2网络文学与自媒体的出版形式1.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新业态1.4数字化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与挑战2.当代中国的图书市场2.1图书市场的发展与变化2.2外国图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2.3畅销书与文化现象的关系2.4中国图书市场的国际竞争力3.出版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3.1出版产业链与版权保护体系的建立3.2盗版与侵权问题的挑战3.3新技术对版权保护的影响3.4中国出版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结语:中国出版史的启示与展望1.知识的传播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出版史知识

中国出版史知识

中国出版史知识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三个最基本的部分即理论、历史和方法。

通过研究历史,得出好的理论方法。

出版起源
两种说法
唐代说,发明了雕版印刷
汉代说,造纸术发明
中国出版史分期
先秦说
出版是选编作品,加工复制以及广泛传播。

当时就有如《礼》、《乐》、《春秋》等的编辑和传播。

竹帛并行时期(汉代)纸写本时期(唐代)印本书时期
简册制度(造纸)卷轴制度(印刷)册页制度
出版史脉络
一条线,两个点—造纸和印刷。

造纸术的“西汉说”和“东汉说”。

西汉说
西汉说:古纸的出土,即植物纤维纸。

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马圈湾纸、放马滩纸等西汉古纸的多次发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东汉说
蔡伦对造纸有总结、改进、推广之功。

《后汉书·蔡伦传》: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纸张发明之前的文字载体
竹帛并行时期
甲骨青铜石刻竹帛
纸发明之后
进入纸写本时期。

印刷术之后
进入印本时期。

数字出版时期
一个多元化的时期,纸张、印刷、电子书并存的一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不同制度
竹帛并行时期,简牍制度纸写本时期,卷轴制度印本时期,册页制度。

出版史复习材料

出版史复习材料

河洛图书说法来源:最早见于《易经》和《尚书》。

是关于中国图书起源的原始说法。

这个传说充满神话色彩:在伏羲时代,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出现;神龟背负“洛书”从洛水现身,带来远古的智慧。

内容:“河图洛书”:原始形态已无法考证,现在呈现的面貌是由一系列抽象神秘的符号所组成的数字方阵。

汉代儒士观点: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现代形态:以黑白圈点表示的河图和洛书出自宋代,据说为北宋初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一至九的排列为河图,一至十的排列为洛书。

河洛文化”的意义解析:(1)哲学观的早熟:图案组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生成、宇宙存在和物质运动规律的根本认识。

(2)古代文化成就的多样:如对世界和社会有序性的认识、”幻方“等数学成就、与洛书相关的《洪范九畴》为古代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3)神秘性和权威性:河图洛书产生的传说本身,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君权神授思想和天人感应意识。

很可能伏羲创立了八卦,大禹制定《洪范九畴》,传说则把这两项重要成果归之为神授,被授者成为天与神的力量的体现者。

(4)文字学启示:汉字产生之前存在图画和简单符号作为传播工具,黄河和洛水一代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甲骨文我国原始文字指早于甲骨文的文字形态。

殷商甲骨文(距今3400年)已经是十分系统成熟的文字,在它之前存在一个漫长的原始文字演化期。

甲骨卜辞定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记录卜辞的文字称为甲骨卜辞。

是档案而非书。

发现:1899年王懿荣“龙骨”达仁堂收藏: 据胡厚宣统计,今存15万片,国内12万片。

时间:夏商周三代,甚至更早的年代。

内容和结构:序辞(时间、地点、人)、命辞(问题)、占辞(占卜结果)、验辞(应验事实)价值:研究商代历史、校订古文献、研究文字和图书的发展。

简牍制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

中国出版史复习提纲

中国出版史复习提纲

一、填空1.宋代四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2.孔子编辑图书的思想:目的明确、述而不作、多闻阙疑、择善而成3.西汉的图书编校机构: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4.东汉的图书编校机构: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5.魏晋南北朝的修书机构:秘书监6.隋朝的修书机构:著作省,属秘书省管辖7.唐朝秘书省基本上是一个图书管理机构,不再从事图书编撰活动。

图书编撰活动主要由集贤殿书院承担。

另外唐代还专门设立了史馆,撰修国史8.东汉的书业中心:洛阳9.魏晋南北朝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形成了以建康和洛阳为中心的书业格局。

另外,还有南方的荆州、成都、寿春、襄阳;北方的邺城。

10.隋唐的书肆: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金陵。

另外,福建的福州、泉州、建安的书肆也颇为有名。

11.五代中央刻书机构:国子监12.宋代中央刻书机构:国子监13.辽中央官刻机构:印经院14.金代的中央刻书机构:国子监15.元代的中央刻书机构:秘书监的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广惠局或医学提举司,其中以兴文署刻本最为著名16.明朝中央官刻机构:经厂和国子监,另外,中央政府各部院、都察院等机构也都刻书,特别是礼部、兵部、工部,刻书较多17.清朝中央官刻机构:武英殿和国子监18.元时期的地方官刻:浙西、浙东、江东、江西、福建19.南宋的著名坊肆:建阳余仁仲的万卷堂、临安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20.南宋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福建坊刻、蜀中坊刻21.元代的坊刻:平水、建阳22.明代的坊刻:建阳、南京、苏州、湖州、徽州、杭州、北京23.清代的坊刻:北京、南京、苏州24.私家刻书家:朱熹、陆游父子、廖莹中、岳珂、张海鹏、黄丕烈、鲍廷博、叶德辉25.唐朝刻书中心:四川最多,江苏、浙江次之。

长安和洛阳26.宋代刻书中心:汴京、四川、浙江、福建、江西27.元代刻书中心:大都、平水、杭州、建阳28.明代刻书中心:建阳、苏州、金陵新安、杭州、北京等地刻家云集,刻本众多,是明代刻书的中心地区。

中外出版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外出版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1.《说文》云:“牍,书版也。

”所谓版,是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2.战国末期,吕不韦将《旦氏春秋》一书公布于咸阳门前,这就是一种早期的出版活动。

3.《熹平石经》是儒家经典最早的官定本。

4. 1702年在英国创办了第一份日报,报名是《每日新闻》。

5.天二阁是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后来成了乾隆为藏《四库全书》而建七阁的范本。

6.清代康熙年间官私编修了多部大类书,影响最大、体例最完备的当数《古今图书集成》,被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

7.关于汉字的产生,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成书于战国时间的《世本•作篇》中就有:“黄帝使仓颉作书。

”的记载,美国作为也将此“作书”人奉为12大文化圣人之一。

8.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和文字称为陶文,春秋战国和秦砖汉瓦上的这种文字,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9.《周易》包括本经和易传,是我国最古老最神秘的一本占筮书。

10.《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到,秦始皇时定书体有八种,称为“八体”,分别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

11.《资治通鉴》在编辑上有两大创新点:一是编纂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三个步骤;二是辅助之作:《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等。

12.印章的优点是用阳文反字可以印成白纸黑字,阅读效果好。

13.宋代四部大书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14.清朝禁书按照三种方法分类处理,即全毁、抽毁和改窜。

1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殳封问题,而实质上它是专制的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

16.史官的主要职任是记录本国大事、编纂史书、“君举必书”。

这一传统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

17.宋代校书对工作量的规定,称为“校雠日刻”。

18.史官所职掌有秉笔、执简、掌书、守典、奉法、决狱、册祝等时期。

19.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料记载在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

20.检道刻印《九经》,使我国图书形式主流开始由手写本转变为印刷本,我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中外出版简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出版简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出版简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外出版简史概述出版是一种传播知识、文化、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古以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出版业发展历史,而中外出版业发展史更是丰富多彩。

同时,由于种种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外出版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异同之处。

通过对中外出版简史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出版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同时也能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出版简史1.古代出版中国是出版业发源地之一,早在唐代就有了木刻印刷术,宋代更是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此外,宋代还有了版画、插图和年画等多种形式的出版物。

明清时期,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各种书籍、期刊、报纸等出版物层出不穷,出版业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近代出版近代以来,中国的出版业也经历了很多变革。

在清末民初时期,由于西方出版技术的介入,中国的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中国的出版业也受到了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比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都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现代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党和政府对出版业的政策扶持、版权保护、市场开放等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今天,中国的出版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出版业之一,涵盖了各种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多个领域。

三、西方出版简史1.古代出版西方出版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希腊时期,人们采用手抄本的方式来保存和传播文化,而罗马时期则出现了最早的木刻印刷技术。

中世纪时期,欧洲出现了修道院书写室和书写工坊,这种手工书写的方式成为了当时主要的出版形式。

2.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使得书籍的出版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书籍得以大规模生产和传播。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出版机构和出版家,如古登堡、阿尔杜斯·曼丁、克里夫兰等,他们对后世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出版史课件:古代出版

中外出版史课件:古代出版
大典》的编撰过程、价值比较 5.各朝代对图书事业的管制的不同 6.各朝代官刻、私刻、坊刻三大系统的刻书情况 7.图书装帧形式的变化过程
复习思考题
1.试析印刷术发明的时代及其历史依据。 2.印刷术发明的意义是什么?为何印刷术在国内
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宋版书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4.后世对明刻本的非议主要有哪些? 5.明朝在图书管理上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6.试述《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 7.清朝的禁书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二、西汉的图书出版业
(一)西汉的图书出版业概况 (二)西汉政府的整书校书工作 (三)西汉时期的图书流通
本章要点
1.文字的产生、早期的文字载体 2.图书的起源 3.竹木简牍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地位 4.孔子增删《六经》 5.秦朝的“书同文”和“焚书坑儒” 6.《七略》和《别录》的编辑过程及意义
第二节 写本书的发展及普及
一、写本书普及的重要前提条件——文献复 制技术的发展
(一)手抄复制的盛行 (二)文献复制技术的发展 (三)石经刻写的发展
二、写本书的普及
从简策时期演进到写本书时期是经过了相 当长的过程的。东晋桓玄称帝(404)后 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 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自此,简帛 时代结束,图书进入了写本书时期。
第一节 纸的发明与造纸术的外传
一、纸的发明
探讨中国造纸术起源的时间,对科学 史、文化史、造纸史、印刷史和图书史等 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国科技工作者对造纸术的发生与发展进 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二、造纸术的外传
中国造纸术发明之后,不仅在国内得到推 广,而且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世界 人民所接受。然而,欧洲的某些学者曾不 相信中国人最先发明了纸这一事实。

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出版历史知识.doc

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出版历史知识.doc

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出版历史知识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出版历史知识一、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一)文字的产生与演变:1.文字出现之前,记录信息的方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表意2.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时代甲骨文。

3.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l)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从小篆变为隶书一一最大的一次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3)从隶书变为楷书(二)文献载体的变迁1.纸发明以前的文献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犊、嫌帛.2.简策是竹片,单片称“简”,多片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版犊是木片,简称“犊”。

3.与简犊有关的图书术语:版框、行款、天头、地脚,卷、册、杀青、尺犊、版图、书札、篇籍.4.纸张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时期,西汉古纸:添桥纸、金关纸、马圈湾纸。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制造出的“蔡侯纸”大大促进了纸张的晋及应用.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西安市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为唐初印刷品,不晚于公元690?699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本,是公元702?704年的唐武周刊本.(二)泥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异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的图书:宋朝周必大印刷的《玉堂杂记》,元朝姚枢印刷《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清代翟金生印刷《泥版试印初编》.(三)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使用.木活字印刷品:元代王祯,在公元1298年排印了《放德县志》.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文献:元代王祯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

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明代(公元1638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

清朝最大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活动:乾隆年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金简把这改印数活动写成总结,名为《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该文内容比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更为详明具体,是我国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四)铜活字印刷:明代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无锡华氏和安氏家族最为有名.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明代华氏会通馆印行的《宋诸臣奏议》.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的铜活字印刷:清代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全用铜活字排印。

历代出版史

历代出版史

先秦一、概述:1.我国在殷周时期已经有早期史书和诗书的著述。

和编篡活动,但这一时期“学术统于王宫”(特点)著书、编书、藏书以及利用书的人大多是王室诸侯阶层的史官、采诗官、乐官等文化官员,范围极有限。

编辑出版活动主要体现的是统治阶层的意志。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开始发展。

3.著书立说成为风尚,出现一大批影响深远的著作。

4.出现了影响比较深远的编辑出版活动。

——孔子整理删定《六经》。

二、孔子整理删定《六经》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

其先世是宋国贵族,后逃到鲁国。

他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他先后整理、删定了六部著作,即《易经》、《尚书》、《诗经》、《礼》《乐经》、《春秋》,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被奉为经典。

2.编订六经的思想和原则①去除重复,即去掉诗中重复的篇章。

②述而不作;只编次整理,不创作。

③无征(对没有验证过的证据,不轻易下笔)不信,多闻阙疑(对历史材料的阙文,对有怀疑的事情要保留,让后人去思考解决,决不主观臆改)。

3.意义:①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出版活动。

②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③他在编辑实践中所确立的思想和原则,对后世的编辑活动有教育意义。

4.不足:(他的编辑思想和原则在实践上,并非无瑕可击)。

①为了肯定和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观点,存在曲解古代文献原意的现象。

②为了追求史事的平实可靠,对神话传类似记载进行排斥,造成文化流失。

5.结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编辑家,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享有崇尚地位,在指出其不足时,也要予以充分肯定。

三、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带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编辑活动初具规模,形成多元格局,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秦朝一、概述1.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推行统一文字即书同文和焚书坑儒(禁私学)。

2.书同文:就是针对文字异形采取的统一文字的措施。

因为文字异形与经济文化发展不适应,对封建国家的统一也极不利。

出版历史知识

出版历史知识

1、原始社会五帝∶前2528年-前2029年青铜器2、先秦时期简书是我国最早的正式的图书形态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甲骨文金文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篆文字最多“毛公鼎”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最早石刻秦国石鼓文简牍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墨子》镂于金石记载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金文(小篆)最早年代的竹简曾侯乙墓墨书篆体3、秦汉时期秦朝∶前221年-前202年小篆(秦篆)隶属汉朝∶“熹平石经”“一体石经”隶书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1973年出土马王堆汉墓帛书职业抄书人“佣书”洛阳纸贵书籍商品性日益明显西汉∶前202—公元8年11月西汉有纸扬雄《法言吾子》书肆最早出现文献书市:槐市东汉∶25年-220年蔡伦改进纸-促进建安文学魏晋学术繁荣-章草发展今草-楷隶体纸-越南中国图生产的第一次飞跃隶书-八分书-钟繇楷书“真书”“正书”公元2世纪法卢字《法句经》最早少数民族4、三国两晋南北朝抄书人“经生”三国∶220年-280年包含魏,蜀,吴;241年“正始石经”“三体石经”晋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晋,东晋;南北朝(420年—589年)纸四世纪传入朝鲜中亚5、隋唐时期雕版印刷隋朝∶581年-619年经石刻房山石经现存数量最大的文字铭刻纸五世纪朝鲜传入日本唐朝(618年—907年)八世纪阿拉伯造纸钞书人八世纪雕版印刷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雕版存世最早的印刷品1974年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佛经佛像最多其次历书韵书晚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私刻:发端坊刻:相当普遍,佛经最多6、五代十国后唐宰相冯道《九经》雕版印刷推广应用的历史转折点四川成都-雕版印刷中心最早的官刻本,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先河,印刷术从民间走向官府,田敏校勘7、宋元时期私刻:相当普遍《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最早编辑出版业务条例宋∶960年-1279年含北宋,南宋;两宋雕版出版的黄金时代官刻:国子监-书库官刻书售书北宋∶960年-1127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沈氏活版中国图书生产的第二次飞跃相国寺书市鬼市子南宋∶1127年-1279年十二世纪欧洲造纸十一~十二世纪雕版印刷传入阿拉伯南宋末年雕版书替代手抄坊刻:很大发展-建阳余仁仲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尹家书籍铺。

出版历史知识

出版历史知识

九、(续2)
5.稿件来源(P132) 自投\推荐\组织\自撰 6.发行方式(P133) (1)总部发行所门市部\普设分支机构 (2)批发零售兼顾\回佣\邮购\代购代销 7.广告宣传(P134) 借助各种手段\民国兴起\开发载体
十、我国近现代出版物发展概况 ★(3)
1.报纸的出版(P135) (1)早期教会外商办报:《上海新报》 (1861)\《时报》(1886)等 (2)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一份中 文报纸:《申报》(1872)\1912转史量 才\1949停刊 申报馆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地位
2.石印技术兴盛(P113-114) (1)概念:最早平版印刷术 (2)兴盛:1821年麦都思建所\1828年《中 文课本》\1832广州石印所\1833石印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74进上 海\土山湾印刷所\点石斋\同文\拜石 (3)应用:清末至民国\石印应用多于铅印
五、(续2)
3.铅印技术主导地位(P114-116) (1)时代要求:宣传\学校兴办\知识传播 (2)物质条件:字模\字体\印刷机\纸型 4.印刷业的快速发展(P115) (1)时期:抗战前二十年 (2)商务\中华:由印刷到集编印发\彩印 (3)新兴印刷方式:平\珂\凹\雕等
二、(续3)
4.铜活字的出现与应用(P99) (1)出现时间:明\1488-1566 (2)流行地区:江苏无锡等 (3)印本:现存最早《宋诸臣奏议》\ 安氏《吴》《颜》两种印本\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 活字印刷《古今图书集成》
二、(续4)
5.套版技术的发明与应用(P100-101) (1)名称:涂版-套色\套版-套印 (2)意义:进入彩印时代\重大历史贡献 (3)名家:明\吴兴闵氏与凌氏 徽州绘画教学范本(两种) (4)饾版\拱花:工艺\书籍《十竹斋画谱》 《萝轩变古笺谱》\《芥子园画谱》

出版历史知识

出版历史知识
合——彩色版画套印术 饾版(木版水印)
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 明万历杭州容与堂刻本
《套印的色彩》02:28-03:30;04:05-06:38;07:08 《复制中国画》02:16-05:20;08:28
饾版拱花作品
【明】胡正言《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笺谱》
【明】颜继祖《萝轩变古笺谱》 【清】《芥子园画谱》
三、坊刻 特点:
a.出版主体:书商 b.内容丰富,佛经最多,民间用书次之。 c.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传播大众文化。 d.积极采用新技术,有众多发明和革新 e.经营能力强,但为牟利不免粗制滥造、弄虚作假
发展:
【五代、北宋】未有实物流传,记载少
【南宋】万卷堂,陈宅书籍铺,尹家书籍铺,临安书坊 《圣宋文海》
法》,排印《旌德县志》
最早活字印刷的报纸:【明】崇祯年间《邸报》 最大的木活字印刷:【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活字印刷史上重要文献:【清】金简《钦定武英殿聚珍
版程式》 民间活字印本:【清】乾隆年间《红楼梦》
(三)铜活字印刷
明代普及成熟 华氏《宋诸臣奏议》: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
出版家黄丕烈——“顾黄”
虞山毛氏汲古阁图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王咸绘本
第四节 古代的图书贸易
一、早期书市
我国的图书贸易产生于两汉时期
【西汉】杨雄《法言·吾子篇》:“好书而不要 诸仲尼,书肆也。” 文献中最早关于书肆的记 载。
《三辅黄图》中记载的 “槐市” ,是图书贸易 萌芽的标志。
【清】苏州,成都,北京 明清图书流通特点: 1)图书市场:逐渐完善,经营手段多样; 2)发行格局:批发为主、零售为辅、批零结合, 发行网络:长短途结合,覆盖面日益扩大
3)品种增多,市场竞争激烈 4)广告推销五花八门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以前。

半坡遗址彩陶。

分三阶段:1.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小篆变隶书(最大的一次变化,标志古—今);3.隶书变楷书。

二、书籍的起源与载体的变化:1.纸发明前: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帛;2.商代开始用简策-竹、牍—木;3.春秋后期:帛书;4.纸:不晚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张普及;5.三国两晋南北朝,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度的转折时期,东晋桓玄于403年称帝,下令以纸代简。

6.公元4世纪,造纸术传入朝鲜,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7.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技术造纸,欧洲从12世纪开始造纸。

第二节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争议:东汉说、隋唐说、唐初。

有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时间不晚于公元690-699年。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经效:解放了生产力,把书工从手工抄写的劳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图书制作效率,加快知识传播速度,为书肆保证供应,降低了图书成本,减轻读者经济负担;2)社效:使各类图书有更多机会广为流传,调动文人著书积极性,为人们更多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应用:(一)泥活字印刷:宋,毕昇。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

包括如下步骤:1.用胶泥刻字,2.烧字,3.排版,4.印刷,5.活字回收,按字韵分别存在木格里。

沈氏活版。

宋元用此法刻书;今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

(二)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并付诸使用,约在1194-1205年。

元代农学家王桢,再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

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第一章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一、汉子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汉字字体演变有三个阶段: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

2、从小篆变为隶书。

3、从隶书变为楷书。

各个阶段的特点是:1.甲骨文、金文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小篆笔划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甲骨文刀刻的痕迹明显,金文则铸型肥厚,它们形体比较随意,笔画少的字占的地方小,笔画多的字占的地方大,小篆形体整齐,笔画多少都占一格。

2.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二、我国古代境内原生的少数民族文字有哪些?维吾尔族的回鹘文;藏文;蒙古文;古壮文也称方块壮字或古壮字;努尔哈赤下令创制满文;拼音文字朝鲜文;突厥文;契丹文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纳西族的东巴文;彝文属于“自源文字”;白文;傣文。

三、纸张发明推广以前,文献载体有哪些种类?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四、纸张的推广应用对社会文化有哪些影响?从简书发展到纸书,这是书籍载体的重大进步,对文化乃至其他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纸作为一种新型书籍载体,促进了建安文学与魏晋学术的繁荣2,纸的产生,将魏晋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带入了新的境界,并对汉子字体的变化产生影响3,随着纸张产量的增加,纸书应用普及,民间拥有的书籍逐渐增加。

而越来越多的寒士有机会读书学习,是文化教育不断普及的重要标志,进而又为政治上实行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五、造纸术是如何向域外传播的?1,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很快传入东亚周边国家。

汉末动乱之际,有大批中国人到越南北部避难,带去了中国书卷与造纸术。

2,公元285年,百济博士王仁将《论语》带到日本。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籍与纸件书法不断流入朝鲜半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资料什么是竹木简牍?竹木简牍应用于书写的时间?其在内容、形式上有何特点?竹木简牍:把文字写到或刻到经过整治的竹片或木板上。

单片竹为“简”,编“简”成“策”,单片木未写字称“版”,写字称“牍”。

与书籍有关的字“篇”、“籍”、“簿”、“牒”。

时间从上古时期(甲骨文同期)到东晋末年(404)从出土的简策分析,其内容可分为:祭祷、记录遣策、书籍。

正式书籍包括儒家经典,编年体史书,地理书,科技书,再加上秦汉时期的法律书、兵书、历谱等,内容相当广泛形式固定。

简椟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

此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

竹木简牍在出版史上的地位:在造纸术发明以前,通行时间最长,适用范围最广,已成为较为固定的书籍制度。

1)竹木取材容易、价廉易得;整治刮削工艺简单,方便书写修改;刻连缀成册,使容量加大,便于文化普及、学术发展,在中国发展史上十分重要;2)大量出版术语来源于此,如“册”、“篇”、“籍”、“笔”、“符”、“版图”、“杀青”、“尺牍”、“入木三分”、“连篇累牍”等;3)影响出版形制(卷轴、册页制度),行文格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

“赘简”为衬页和环衬的渊源。

对后世图书有重要影响。

杀青:“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是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

后来人们将写定的书稿也称为“杀青”。

尺牍:长一尺的木简。

古代用以书写。

一尺牍多用于写书信,所以书信古称“尺牍”。

简牍制度: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

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两汉政府建立了哪些图书编撰机构?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兰台、东观及秘书监等。

试述熹平石经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背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腐败而遭偷改。

鉴于此,蔡邕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

内容:儒家经典本为古文篆字所写,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损失巨大,存世极少,世传多为隶书所记,故称今文经。

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夹墙内发现一批以古文书写的儒家书籍,被称为古文经。

由于今、古文经在篇章、文字上都有较大出入,因而产生两大学派之间的争论。

对经文的解说不同,是两大学派之间的根本分歧所在: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其中寓含着他的政治理想和思想精华,可以垂教万世,所以解经多着意于阐发其中的“微言大意”。

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史”,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圣人,六经不过是他将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作为传授弟子后人的教科书而已,所以解经多侧重说解章句训诂、名物典章。

蔡邕主持校定六经工作结束后,以小字八分将校正的经文书于石碑,因始刻于熹平四年,故称熹平石经。

历时9年,共刻7部经典于46块石碑之上,字体一律采用隶书,故又称“一体石经”。

经王国维考证,熹平石经的内容,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并《公羊》、《论语》二传。

影响:熹平石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印刷术发明前的一种图书编辑出版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宋石经、清石经。

同时,佛、道等诸家也刻有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

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

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

汉代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

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都是汉初由萧何主持建造。

兰台东观:西汉时兰台为典藏御史台藏书之所,东汉后,兰台和东观开始成为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

章帝以后,东观取代兰台成为国家藏书、校书及编纂国史的最主要机构。

秘书监:汉代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

刘向父子: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文献整理工作。

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西汉后期著名的编辑家、经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和文学家。

刘歆(约公元前53——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是刘向的小儿子。

他也是西汉后期著名的编辑家、经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和文学家。

父子二人均为西汉末年以淹博著称的大学者,是我国古代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奠基人。

他们主持编辑整理了西汉一代的国家藏书,对整理好的图书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和著录,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国家藏书目录:《别录》和《七略》。

他们的工作是对先秦以及西汉典籍存佚和学术发展情况的系统总结,是继孔子删定六经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全面地整理文化遗产的活动。

他们的编辑整理活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治书之学” 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催生和促进作用,而且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熹平石经:中国第一部规模庞大的石头书。

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因始刻于熹平四年,故称熹平石经。

共刻7部经典于46块石碑之上,有《周易》、《鲁诗》、《尚书》、《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经内容)。

字体一律采用隶书,故又称“一体石经”。

(《熹平石经》又谓《一体石经》——中国第一部规模庞大的石头书,东汉灵帝时由蔡邕主持镌刻的石头书)槐市:在太学旁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

槐市位于长安城东南,因其地多槐树而得名。

书肆:指出现于东西汉交替之际的图书摊。

佣书:汉代,随着社会对书籍需求量的增加,自然催生了专职的抄书职业,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佣书”。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全靠人工抄写。

《皇览》:已佚的中国第一部类书,此书至魏黄初三年始编成,共分四十部,每部收数十篇,计八百余万字。

经生: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以抄书为业的“经生”,代人抄书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2、汉代称博士,掌经学传授。

卷轴制度:纸被大量应用后,从抄写到制卷,逐渐改进、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卷轴制度。

这个时期在书史上又称为卷轴时代。

萧统和《文选》:《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辑的。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经折装:也叫梵夹装。

图书装订方式之一。

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

凡经折装的书本。

都称"折本"。

旋风装: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亦称“旋风叶”、“龙鳞装”。

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

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

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叶。

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

冯道刻印《九经》:明宗年间,冯道与李愚等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

这是见于记载的首次以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九经》的重大意义:(1)标志着我国的图书籍流通和文字的传播方式进入了刻板印刷的时代。

(2)五代刻书开辟了雕印儒家经典之先河。

(3)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到官府,产生了官刻。

试析宋代监本的地位及其原因。

宋代监本就是宋王朝中央最高教育机关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刻版印刷的书籍,由于是国家官方出资刊印,所以监本的文字装帧、印刷的质量十分精美讲究,最为珍贵著名,是当时的藏书家入藏的首选目标。

原因:1.政府重视,皇帝参与,把出版作为教化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2.宗旨明确,内容集中,多为经史御纂之书。

3.人才荟萃,管理严格,刊本质量有保证。

4.财力雄厚,不惜工本,纸墨装帧属上乘。

5.地位显赫,作用突出,示范带动全国出版业明代:国子监秘书监钦天监礼部兵部工部司礼监,以司礼监最为著名。

崇文院: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

北宋建立后,沿袭唐代旧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书院,次年赐名崇文院。

宋初四部大书:最先编成者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龟元》。

监本:各朝国子监所刻印书籍统称“监本”,是版本类型,官刻本的一种,也是官刻本的代表。

建安余氏临安陈氏:中国古代著名坊肆刻书家族。

两宋书坊刻书,以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最为著名。

临安陈氏以陈起父子最为有名。

册页制度:印本书籍的形式,是由许多单页而装订而成的。

这种书籍制度称为册页制度。

册页是宋代以来中国书籍的普遍形式,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通行的书籍装帧形式。

蝴蝶装:“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

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

是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

用”蝴蝶装”装订成册的书籍,翻阅起来如蝴蝶两翼翻飞、飘舞,故名之为“蝴蝶装”。

明清两代政府的主要编撰机构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编撰活动和成果?明清时代,政府的主要编纂机构是翰林院。

翰林院主要掌管制诰、史册、文翰之事。

清代除翰林院外,内阁也是一个重要的政府编纂机构。

重要的编纂活动和成果:明永乐年间,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编纂完成;陈梦雷等于康熙年间编纂完成《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年间,我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因其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而得名。

由于文献资料的增加和编纂经验的丰富,类书与丛书的专业性日渐增强,同时,类书与丛书渐渐涉及到了一些新的专业和领域。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编撰于明永乐年间的一部大型类书,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

《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所撰,全书五十多万字,引用古代著作和文献三百多种,集我国古代农书之精华,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所撰。

记录了明代中叶以后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情况,也是一部伟大的科技名著。

经厂:司礼监下设一个专门的刻书机构。

书帕本:中国明代官员上任或奉旨归京,例以一书一帕相馈赠。

当时称这种书为书帕本。

书帕本的刻印经费大多出自地方政府的的公款,因只作馈赠之用,其校刻一般都很草率,不为人们所重视。

藩刻本:明代官刻中质量最好的为藩刻,即各地藩王的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