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出版集团 编辑类考试内容

中国出版集团 编辑类考试内容

编辑类考试的内容
编辑类考试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出版专业知识以及出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编辑的基本概念、编
辑过程、编辑工作内容、出版法律与法规、出版物分类以及相关出版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2.编辑实务技能:考试通常会要求考生进行稿件审查、编辑加工、
校对以及排版等实际操作,以检验考生的实务技能。

3.语言文字能力:编辑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功底,因此考
试通常会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对语法、标点、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理解和运用。

4.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编辑工作需要对各种文化现象和知识有所
了解,因此考试通常会考察考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包括对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5.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编辑工作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和
排版,因此考试通常会考察考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对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编辑排版软件的操作等。

2020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编辑概论

2020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编辑概论

【导语】学⽽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在解题中才是备考的好⽅法。

备考需要⼀点点积累才能到达效果,为您提供了“2020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重点解读:编辑概论”,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编辑”的概念和编辑⼯作在出版⼯作中的地位。

(⼀)“编辑”的概念:以⽣产出版物的精神⽂化内容为⽬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作品的⼀种专业性的精神⽣产活动,是出版物复伟帅发⾏的前提。

最早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编辑”的地位:整个出版⼯作的中⼼环节. (l)编辑⼯作对出版⼯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和影晌. (2)编辑是出版物复制和发⾏的前提. (3)编辑⼯作对出版单位经营具有重要作⽤. ⼆、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和编辑⼯作的特点、基本功能. (⼀)基本环节: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加⼯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

(⼆)编辑⼯作的特点: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性、中介性 (三)编辑⼯作的基本功能: 1.⽂化⽣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2.⽂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 3.⽂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三、对编辑⼈员的基本素质、能⼒和责任的要求。

(⼀)编辑⼈员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化素质、职业素质 (⼆)编辑⼈员的能⼒:政治认知能⼒、策划能⼒、语⾔⽂字能⼒、社会活动能⼒、判断能⼒、信息感知能⼒、审美徒⼒. (三)编辑⼈员的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贵任、把关资任、宣传引导资任。

四、编辑与作者、读者的相互关系以及编辑的作者⼯作和读者⼯作. (⼀)编辑与作者、读者的相互关系: 1.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作者的劳动成果是编辑的劳动对象。

作者也离不开编辑,没有编辑劳动的投⼊,作者的劳动成果就⽆法通过社会传播实现其社会价值. 2.编辑与读者的关系: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读者是作者、编辑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作⽤的实现者.“为读者服务”不意昧着编辑应该消极地迎合读者,编辑应该引导读者、提⾼读者,作读者的良师益友. 3.编辑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编辑向作者及时传达读者的需求信息;编辑向读者及时发布凝结了作者⼤量劳动的出版物供应信息. (⼆)编辑的作者⼯作: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一、填空1、字书尔雅:首创按内容、性质分类释辞的体例;开古代词典之先河..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撰..方言: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2、史记和汉书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本纪帝王、10表大事记、8书天文、水利等、30世家贵族王侯、70列传不同阶层、职业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着..12帝纪、8表、10志、列传70创新:1.变通史为断代史..2.改书为志..新创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加上食货志一门;成功地展示了西汉一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3、图书市场的萌芽:西汉已经形成自发的图书交换场所..1.槐市;汉长安市场名;在城东南;因其地多种槐树而得名;最初为官学学生进行书籍交换的综合市场;后被借用为官学的代名词..2.书肆;杂陈群书的书铺..3.书肆的出现;催生“佣书”——专职的抄书职业..后出现写经生:从佣书人中分化出一批专门抄写佛经的人..4、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政府主要的图书编纂机构是秘书监;设置有着作郎和秘书郎三国志:晋初;着作郎陈寿着..文选: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型总集;南朝梁萧统所编..玉台新咏:梁徐陵编..供皇宫后庭歌咏的诗歌总集..徐陵与郭茂倩并称“乐府双璧”;与庾信齐名..韵书:古代最早的韵书是曹魏时期李登所编的声类和西晋吕静所编的韵集..文心雕龙: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刘勰撰;探讨文学创造与批评的原则方法等诗品:钟嵘撰;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创作的诗论专着;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医学专着: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着、针灸甲乙经、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时期三大名注: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水经注:成书于东汉、三国时期;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着..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尔雅注:东晋郭璞..出三藏记集:南朝梁释僧佑编撰;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佛典目录..5、发展时期隋唐五代政府编纂机构: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唐代从事图书典藏、校理、搜访并编刊的最大机构、史馆..史通:唐;刘知几撰..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通典:唐;杜佑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与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书籍装帧的变化:由卷轴形式过渡为册页形式..隋唐经历了经折装和旋风装..6、第六章壮大时期宋辽金元政府图书编纂机构:馆阁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崇文院;秘书省..宋代;由于书页折叠和粘装方法的改进;册页装帧先后形成了蝴蝶装和包背装两种形式..蝴蝶装:起源于五代;盛行于宋朝..版心向内;单口向外;印有文字的两页向内相对包背装:改良字蝴蝶装;版心向外P2267、兴盛时期明清明清两代政府的主要编纂机构为翰林院;清代还有起居注馆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百科;天工开物;宋应星;科技百科;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百科..二、名词解释1、书籍制度:主要是指书籍书写材料的品质和规格、装帧的工艺和形式;以及出版的方式..2、册页制度:唐末、五代以来;雕版印刷的书籍开始由单页书纸积累装订而成;其生产制作的工艺规程形成的新的制度;史称“册页制度”..册页制度包括书籍的版式、行款、字体、装帧等内容..P16图3、类书: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4、总集: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5、别集:中国古代对个人着作集的称呼..是经、史、子、集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6、永乐大典:明解缙编撰..我国历史上篇幅最大的类书;现已散佚..编辑原则: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特色:详备无遗;不厌浩繁;以韵统字;以字系事;照章辑录;一字不易价值:1、保存了大量古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2、雅俗兼收;开编辑史上敕撰书籍绝无仅有之例7、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清陈梦雷编撰..我国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编辑体例:1、三级编目汇编——典——部2、保存资料相当完整3、引文忠实于原着;不加修改;而且详住出处;标有征引的书名;篇名和作者;使用价值很高8、丛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图书编纂类型;它按照一定的意图;把若干种书籍汇辑在一起;冠以总名;所以亦称丛刻、丛刊、丛编、汇刻等..四库全书: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纪昀任总纂官..9、书棚本:陈起陈宅书籍铺刊书以唐人小集和时人诗集为主;版式划一;半叶10行;每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字画方板;迹近欧体;精丽工整;素为明清藏家宝爱;史称“书棚本”10、典志体:记载典章制度因袭沿革情况的专志..三、简答1、书籍制度的演变:自先秦以来;中国的书籍制度几经变迁;书写材料由竹木变为缣帛;继由缣帛转而用纸;装帧形式由简册而为卷轴;继由卷轴转为册页;出版方式由抄录而为雕版;继由雕版而用活字..2、甲骨卜辞:包含四个部分..1.叙事;记录占卜的时间和占卜者的名字..2.命辞;占卜人贞问的事情..3.占辞;卜兆所显示的结果..4.验辞;占卜后应验的事实..3、构成图书的要素:1、用以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符号等2、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3、经过选择、整理等一系列编辑活动;形成的特定文体模式的信息4、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如把文字符号转移到载体之上的复制技术5、装帧形式4、什么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P70编年体:以年月日为次第记录史事;无论中外、远近;条理清晰不重复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辅之以事件;比较全面地叙述一个人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以及事件的全貌;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环连而成;体现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特点;视历史为整体..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选择历史上重大事件加以组合;以事件先后为顺序进行叙述国别体:以纪言为主兼以记事;采用以国别为纲的体例编辑成书5、吕氏春秋的编辑特点:1.兼收并蓄;集众家之长、诸子之说兼而有之..2.有所取舍;形成新的思想体系..3.编排有序;体系严谨;结构完整..6、汉重要的编校活动熹平石经:熹平六经的校订工作结束后;蔡邕以小字八分将校正的经文书于石碑;后世称为“熹平石经”;这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是对儒家经典的大规模校订;包括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7、古文经今文经之争:古文经指传自先秦六国的六艺经传百家之书;用古文即战国东方六国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今文经指汉朝时用隶书将儒家的经典文本和解释文本记录下来所成的书..两者根本分歧在于对经文解说的不同..古文经的几次重要发现:1、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春秋、论语等2、2、民间发现孟子、左传等8、唐代四大类书:艺文类聚欧阳询打破了皇览以来类书以取事类故实为主的方式;首次采用兼取事文的编纂方式;按目编次;故事在前;诗文在后;均注出处..初学记徐坚帮助皇子们读书、揣摩范文;每一个类目分叙事、事対、诗文三个项目白氏六帖事类集白居易北堂书钞虞世南、隋朝..详细内容P1619、修史制度的确立:1.隋;史书私修向官修过渡..2.完善注记制度日历、时政记、实录、国史..3.史书体裁的创新和多样典志体、会要体、史评体10、杜佑的编辑思想:1.编辑为政治服务;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2.为广大人士提供一本入仕教科书..3.科学求实的态度..4.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坚持进化与发展观念..11、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百科综合类类书;“类书之冠”;现存古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献、古籍最多的一部太平广记——文言小说故事类类书;取材自道藏、佛藏以及汉以来的野史、笔记、小说等;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小说和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方面的资料..文苑英华——诗文总集;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共收录作品19102篇;其中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体例上仿承文选;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等类目;还收录了诏诰、书判、表疏、碑志……等三十八类册府元龟——专门性类书;以历代君臣事迹为核心内容;自上古至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仿照汉书;为每一部、类作序;引用文献不注明出处1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创新编辑方法:1.编纂体例严谨周详..2.编纂方法:编制丛目;即将全书涵盖时空范围内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按年代顺序列出详细的标题;组织长编;即把所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一一按照丛目排比起来;统摄全稿;以长篇为基础;删繁去重;考异甄别;润色熔裁;最后由司马光笔削成编..3.编纂枝属辅助之作;通鉴考异和通鉴目录..13、明代;毛晋;汲古阁刻书..出版特点:1.有选题计划;规模宏伟..2.以质取胜校雠精良;印刷精美..3.重视图书收藏..4.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论述1、图书分类法的演变:1.汉朝刘向、刘歆父子开创的图书六分法体系;是根据当时图书产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所谓“因书以设类”..七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2.西晋太康年间;秘书监荀勖跟据秘书郎郑默所撰的中经编成新的目录中经新簿;革新了刘向的六分法;建立起以甲、乙、丙、丁天干符号表类的四部分类体系;丙部主要着录汉魏以来盛行的历史类着作..3.东晋着作郎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重分四部;将乙丙两部着录内容兑换;使历史着作升入乙部..4.唐太宗贞观年间;秘书监魏徵等主持编修隋书·经集志;沿袭四分法;并分别重新命名为经、史、子、集来代替甲乙丙丁的叙次..5.四部分类法发展到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基本完备定型..2、历代政府的编纂出版机构:P20一、秘书监始于东汉;其中兰台、东观既是藏书之室又是着述之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机构自梁朝开始;秘书监官署易名秘书省二、史馆起源于东汉;确立于唐代唐初;史馆因隋制归属秘书省着作局宋初沿袭唐制;设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担任修纂实录国史之责元代;以翰林国史院承担纂修国史之任;明承元制;史馆隶属翰林院..三、国子监又称“国学”、“太学”;西汉武帝设太学;隋炀帝即位后改名国子监宋代;国子监是中央政府的主要刻书发行机构四、文馆是封建帝王网罗文士以备顾问的处所;校理书籍;撰着史书;兼训门生;始设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的崇文馆;南朝宋、齐的总明馆;箫梁的士林馆;北齐的文林馆;唐代的弘文馆汉代: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东汉藏书校书之所: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魏晋:秘书监;设秘书郎、着作郎隋唐: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史馆宋辽金元: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崇文院明清:翰林院、起居注馆3、孔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编辑家..他“编订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1、他的编辑意图:一是通过文字加工传达自己的政见和思想观念;二是为了教学;具有儒家政治理想的合格的从政人才..2、编辑思想和原则有:去除重复;述而不作;;排斥虚妄;无征不信;多闻阙疑..3、编辑方法:上述;分门别类;正名立体;发凡起例;分类排序;志道于文字载体;力求其传播久远;系统编述古籍4、编辑六经的贡献:打破了文化知识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首创书籍的多种体裁诗、书、礼等;使中国史学脱离神化;有效的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史资料4、刘向、刘歆校书编目的具体方法:1.组织中青年结合;包括专家、助手在内的编辑机构;使编校工作有序进行..2.广集众本;编定篇章..3.校雠全文;厘定文字..4.撰写叙录..包括定本篇目、校订、添加作者资料和背景、全书的评定5.杀青定稿;缮写上素..6.将典籍进行系统编目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辑略历史意义:刘向、刘歆父子领导的图书整理工作;是我国文化史上首次对先秦以来流传的文化典籍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整理、编校活动;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创立了古代图书六分法分类体系和叙录体图书解题形式..别录:刘向..古代目录学开山之作;但不是真正的目录书..七略:刘歆..根据七分法;中国首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5、宋图书出版事业:官刻:中央官刻——国子监刻书;地方官刻——公使库刻书..坊刻:应民众需求而动;与社会潮流共舞..家刻:弘扬文化;扬名于世..北宋四大刻书中心:开封、杭州、建阳、蜀地..监本的重要意义以及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1、国子监所刻;大多是经史类重要典籍;与宣扬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文化政策直接相关;所以倍受帝王的重视..2、监本从校勘开始;就由馆阁学有专精的一流学者在文字上层层把关吗;初校、复校后送馆阁主官把关..3、书法名家手写上版;使阅览者有赏心悦目的美感..坊刻的中心:继唐五代的蜀地后;又出现了浙江、福建刻书中心临安陈宅书籍铺建安余氏勤有堂坊刻的特点及评价:内容特点:1、科举应试之书2、日常参考书;包括农书图书经营特点:1、编、刻、印、售合一 2、扩大稿源;不顾版权 3、广泛联系;打开销路 4、广告书目;注意宣传缺点:校勘水平较低;偷工减料纸墨低劣评价:总体功大于过;从保护文化典籍、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等方面分析陈起编辑业务特点:1.重视时人作品的出版..2.与作家保持友好的关系..3.选稿标准:宁缺毋滥..私刻的特点:1、选择优秀的底本;以保证刻书的质量2、精审校勘3、请名家手写上版4、请名工巧匠刻板印书。

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

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

第一章思考题1、试析甲骨文的内容和价值图书的起源内容: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价值:1 可真实地了解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2 可与古文献和其他文物资料相比较印证考证历史;3 保存许多珍贵的科学和艺术资料、历法气象、图书音乐等;4 与金文、篆字、隶书一脉相承;可检视汉字的演变发展规律;5 早期图书在竹木简牍无存的情况下;可了解原始编辑活动..2、为什么说殷商、西周时期的史官是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从商周时期史官的职守来看1 商朝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论及国家大事的职责;2 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3 周初外史有“掌达书名于四方”之责..从史官文化的特点来看1 学在王宫;贫民百姓没有文化;2 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3 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4 史官记录的目的是档案保存和向执政者提供国情咨询..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第二章思考题一、孔子编订六经的思想与原则1、广泛搜集材料;去除重复● 搜集诗3000余首;最后编定为305篇的诗经删掉重复篇目;按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上的调整2、述而不作对待古代文化只是阐述而不进行创作;旨在传述历史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去篡改、歪曲历史事实..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没有经过验证的证据;决不轻率下笔对阙文切忌独断妄改4、排除虚妄强调实事求是..在编辑过程中;孔子对于没有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和他自己无从探究无法理解的事物;从不提及..二、试论述先秦古籍概貌及其编辑特点先秦图书文献的编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成果:儒家六经、历史书籍、诸子着述..出现许多新创的编辑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谱录;以及语录体、专题、汇编等..一、编年体编年体例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但当时史官缺乏时间意识..孔子编次春秋;首次严格将史事发生的时间按年月日排列开来;开创了以注意时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为特色的编年体史书编纂体例..春秋左传竹书纪年以时间为中心二、国别体国语战国策从“语”和“策”字来看;都是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的史书;采用以国别为纲的编辑体例编辑成书;是为其记载各国诸侯言行的着述内容所规定的..三、纪事本末体铎氏微虞氏春秋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读史者先秦各诸侯国的编年史时;一时难以从多国编年史中观览始末;因此楚大夫铎椒就将分书于春秋中的有关史事的记载分类采录出来;使其首尾完整;得见成败;便观始末..运用抄书改编的方法;按新的利用或阅读要求对史料进行重新组合排列..以事件为中心四、语录体论语孟子管子韩非子是一种以问答之语为主要内容;采用摘字名篇的标题方式而无严格的篇章结构的图书编辑体例..五、法规性书籍李悝法经内容全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三、吕氏春秋的编辑目的及编辑特点目的: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政治书..编纂目的在于为秦帝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参考编辑特点1、具有战国末期各派学说资料汇编的性质..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等;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收并蓄;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类..2、内容庞杂;但体例严谨;系统整齐..共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每览各有8篇;每论各有6篇;每纪各有5篇;合计160篇;20余万字..3、成功地使用两级分目法览、论、纪与篇将160篇文章编成一部完整的书籍;标志着书籍编辑正逐渐走向成熟..第三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1个:史籀篇:史籀篇是见于着录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四字一句;编成韵语;是教学童识字的课本;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叙都认为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国维则认为“籀”是诵读之意..史籀篇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又称大篆..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儒人淳于越反对秦朝“郡县制”;主张师承古法;分封诸侯..丞相李斯严词抨击;提出焚书之议..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各国史记;以及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禁止谈论诗书;禁止私学和以古非今..咸阳两术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逃亡;秦始皇大怒;把犯禁者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两件事合为“焚书坑儒”..天禄阁:是西汉宫中藏书和整理校勘图书之所;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西汉着名学者杨雄、刘向、刘歆都曾在天禄阁中从事过校书活动..石渠阁:汉代诸儒讨论经学的场所;所存图书以儒家典籍为主..阁藏档案和图书十分丰富;宣帝时着名学者韦玄成、梁丘贺等曾于此论定五经;编修史书;故石渠阁也是当时研究学术和修史的地方..兰台:东汉政府的档案、典籍库;也是当时名儒着述的地方..集藏书、校书、写书于一体..班固、班超等学者曾担任兰台令史;在兰台中从事校书和着述活动;着有汉书..东观:东汉政府最主要的藏书处;主要收藏东汉王朝建立后积聚的图书..是当时学者校书、读书、着述之所..秘书监:秘书监是我国古代专门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中央机构;始于东汉;南北朝升为秘书省..隋唐时期;秘书省为执掌国家图书事业的政府机构;主持国家藏书的整理、抄写、校勘和编目..宋代;秘书省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头机构;职责完全被三馆取代..金元时期;再降为秘书监;至明初被取消..历史长达一千二百余年..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熹平石经: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种字体: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正始石经:在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用先秦古文、秦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重刻了一次石经..这部石经称为“正始石经”、“魏石经” 或“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刻有春秋尚书及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演进史上有重要意义..开元石经开成石经:为了使儒家经典规范化;唐代沿用东汉蔡邕刊石碑于太学的办法;将12种儒家经典刻到石碑上;树立在长安的国子监内..这次刻的石经采用当时流行的楷体字书写..从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开始动工;于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完成;所以又称“开成石经”二、两汉的文化政策对图书出版事业的影响1、经学出版物大量出现2、官方对编辑、整理、出版活动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和准绳3、发展经学教育事业;对出版事业影响甚大4、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与对外交流的文化政策也对出版事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汉代编辑出版事业的整体特征1、出版历史与两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但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演进特征2、从事出版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的图书编撰、出版活动也初步出现;与政府的出版活动互为补益3、出版活动有很强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商业性相对比较淡薄4、出版物的商品性逐步凸显;贸易活动开始出现..5、出版物数量大增;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形制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6、出版物载体丰富多样;发明改进纸张;在中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7、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图书编辑家、出版家、他们撰写、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传世之作四、简述司马迁史记的编辑体例、编辑思想和编辑方法编辑体例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2、全书一百三十篇;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组成..12、10、8、30、703、史记五体有因有创;而创制多于因革4、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撰史方法5、秉笔直书;史实可靠;并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编辑思想1、具有明确的编辑意图: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表彰六经;尊崇孔子但不拘泥于儒学的教条3、明确提出“发愤着书”并将其付诸实践4、在对史实的考辨上;博综兼览;实事求是;体现出通达和审慎的态度编辑方法1、正式确立了史书的论赞形式2、首创编辑中的“互见之法”3、首创“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编辑方法五、论述刘氏父子编校整理活动及贡献活动:1、组织起中青年结合、包括专家、助手在内的编辑机构;使编校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2、取本参校..广泛搜集各种不同的版本作为校书依据;剔除重复篇章;已确定全书的基本内容;有疑问的文章作为附录保留在卷末..采用“本校法”与“对校法”仔细地校对全文;校出脱简;审定语句;厘正文字;编成高质量的定本..3、编次定名..确定合适的书名根据逻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确定各篇次第4、撰写叙录..每校完一书;就撰写叙录一篇;对作者生平、全书思想、学术价值和校雠经过作扼要介绍;内容包括:1、定本篇目;2、校定过程书稿来源、总篇数及校定篇数、文字脱误情况;3、作者事迹及背景材料;4、对篇章、全书的价值评定和真伪评定..5、杀青定稿;缮写上素..6、分类编目..将典籍进行分类编目;对各类学术源流加以考证;并给每本书作简明的提要;1、刘向将所校诸书的“叙录”从原书抽出;编为别录;别录是我国第一部提要目录专着..2、刘向死后;刘歆继承父业继续校书..后刘歆摘取别录编成七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图书分类体系..3、创最早的分类方法——“六分法”..按六类编排图书目录..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继承了六分的体例..贡献1、使儒学着作首次得到系统整理2、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开创古代书籍整理定着“新书”之例第四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汲冢书: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凖zhǔn盗发了魏襄王墓安厘lí王冢;得数十车用科斗文写在竹片上的图书;这些图书保存大量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皇览:皇览是已知最早的类书;由魏文帝曹丕召集王象、刘劭等群儒编纂..供皇帝阅读;故称为“皇览”..皇览全书40余部、1000余卷..后散佚;后世虽有一些辑佚本;但所存不多;难以窥其全貌..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古代诗文选集性总集;由南朝梁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作者为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的文学理论专着..全书分上、下部;各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部分..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佣书业:佣书业是指写本时代图书文献再生产和出版的行业;它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官方、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佣书业始于汉代;兴于六朝;至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衰落..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有哪些大的编纂活动一政府对书籍出版的重视二设立图书编纂机构——秘书监三编修史书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史书编纂中创实录之体四汲冢书的出现与整理五编纂类书皇览由魏文帝曹丕召集王象、刘劭等群儒编纂..修文殿御览北齐祖珽、魏收等编撰创四部分类法三、四部分类法是如何确立的时代背景:1、藏书量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藏书量很大;私人藏书数量也很可观..2、图书品种多..如出现了别集、总集、韵书、类书等..3、史书大量出现四部分类法的确立:西晋初年;晋武帝命令秘书监荀勖和中书令张华按照刘向校理典籍的方法;整理和编次古籍..二人在郑默魏中经簿的基础上;重新编辑了一部国家藏书总目晋中经簿;又称中经新簿..中经新簿开创了四部分类法;为中国较早的一部四部分类为主的书目..中经新簿把图书以甲、乙、丙、丁分为四部;每一部分有不同类别的图书..东晋;着作郎李充依荀勖的晋中经簿编成元帝四部书目;更换了乙、丙部所收录的图书;李充所修订的四部次序;成为后世四部分类法的永制.. 四部分类法由此确立起来..四、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编着形式有哪些代表作一别集..别集是一人的诗文集;其编撰与出版始于汉魏之际..如:孔融集、嵇康集、陶渊明集等..二总集..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南朝齐、梁间钟嵘:诗品三韵书曹魏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四校注着作南朝刘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南朝梁人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五科技着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晋王叔和脉经六道教典籍东晋葛洪所撰抱朴子七佛经东晋法显法显传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第五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弘文馆:唐太宗李世民设立“弘文馆” ;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并备顾问;参议国家大事..集贤院:唐玄宗时设;初为乾元殿书院;后改名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简称集贤院..是唐代从事图书典藏、校理、搜访并编刊的最大机构..政书:政书是一种典志体史书;专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由于它具有资料汇编性质;所以一般也把它作为工具书使用..政书的编辑从唐代开始..“五代监本”或“监本九经”:五代政府刻书业兴起;冯道进行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九经的刻制..九经的校刻;是在国子监完成;并由国子监主持;书版也收藏在国子监;所以历史上称为“五代监本”..也有人称为“监本九经”..二、隋唐时期政府有哪些大规模的编纂活动1、大型类书的编纂..·隋朝虞世南编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类书..·唐欧阳询、令狐德棻等十余人奉诏编撰的艺文类聚新创体制;首次采用兼取事文的编纂方式..·徐坚等奉诏撰集初学记2、刊定五经·颜师古刊定五经定本..五经定本是南北统一后由官方颁行的第一种有关五经的标准文本..·孔颖达主持撰定五经正义;消除了汉代以来经义异说纷纭的状况;统一了儒学思想..3、首创政书体制·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李林甫、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通典唐代杜佑编纂;凡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也是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4、地志的发展元和郡县图志;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李吉甫编撰..5、修史制度的确立与编修史书唐代是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贞观三年;唐太宗将史馆从秘书省中分离出来;置于禁中;使其取代着作局的修史之职;成为独立修史机构..有了严格的组织分工;又有优厚的待遇;唐史书编纂规模扩大正史类: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别史类:唐实录三、简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意义..发明:一雕版印刷术产生的需要与可能:·社会对印刷品的需求扩大·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印制佛教宣传品二发明时间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学术界较倾向唐代贞观年间;即公元627—649年之间..三技术基础雕版印刷的发明与我国古代的印章和捶拓石经的方法有关..四印刷方法写板、雕版、刷油墨、印刷四个步骤意义: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宣告人类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进入了印刷新时代;2.极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与传播;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四、五代雕印儒经的意义有哪些1它开创了经书采用印刷之先河;2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官府;3国子监刻书是政府刻书的主体;4标志着图书形式的主流开始由写本时期进入印本时期..第六章思考题名词解释:崇文总目:宋代的官修书目;着录经籍共3445部;30669卷;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仁宗景间1034~1037;王尧臣、张观、欧阳修诸人奉诏整理编撰;其中每类图书皆有叙录;每种书皆有解题;是中国较早的解题书目..仁宗赐名崇文总目..神宗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又命访遗书增补入总目;徽宗时更名为秘书总目..宋初四大书:指同时编纂的百科类图书太平御览、小说类图书太平广记、文学类图书文苑英华及稍后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官刻:政府刻书的统称..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中央以国子监刻书为多;地方上主要是公使库本..“监本”:继五代之后;宋朝政府刻书仍主要由国子监负责承担;其所刻书;世称“监本”..公使库本:公使库为地方负责招待往来官员的机构;经费有余;多用于刻书;所刻书有时注明为公使库刻印;因而得名..家刻:亦称私刻、家塾刻本;是指私人出资刻印图书..坊刻:指书商刻印之书..刻书坊肆的刻书以售卖营利为目的..所刻多为民间实用书;还冒险刻禁起源最早;唐代即十分兴盛;宋代更为普遍..“三通”: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二、司马光资治通鉴在编辑方法上有何创新1、编纂方法:先作丛目;次作长编;最后定稿..2、编纂体例上有两点创新:其一;另编目录30卷;年经国纬;略举事目;并注明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便于检索;其二;撰着通鉴考异30卷;辨历史记载的真伪..3、编纂了枝属辅助之作..三、简述宋代三大刻书系统的特点..三大刻书系统:官刻、家刻、坊刻官刻特点:1政府重视;皇帝参与;把出版作为教化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2宗旨明确;内容集中;多为经史御纂之书;3人才荟萃;管理严格;刊本质量有保证;4财力雄厚;不惜工本;纸墨装帧属上乘;5地位显赫;带动全国出版业..家刻特点:1选择优秀底本;2精审校勘;3请名家手写上版;4请名工巧匠刻版印书;5刻书不为牟利..坊刻特点:1编、刻、印、售合一;2经营自主灵活;行销各地;3扩大稿源;不顾版权;4广告书目;注意宣传;5旨在牟利;不择手段..四、简述元代刻书事业的发展及刻本特点..1.官刻书1中央政府刻书中央政府刻书有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以及太医院的广惠局或医学提举司等..中央官刻以兴文署刻本为最着名..2地方政府刻书地方政府刻书主要是以各路儒学刻书和书院刻书为最着名..2. 私刻书元代私家刻书;质量较高的为数不少;有的甚至超过宋版..3. 坊肆刻书元代的坊刻书比官刻、家刻本数量多、规模更大;流传比较广远..刻本特点:1、内容上;正经正史、文人别集之外;供市民阶层阅读的医书、类书较宋代更多;还出现了小说、元杂居刻本等;2、字体上;有三个是宋代及明清时期所少见的:一是刻书字体多用赵孟頫体字;二是元版书中无讳字;即不避讳;三是书中多用简体字或俗字..3、版式上;版心多为黑口;双鱼尾..早期沿习宋本;字大行疏;多左右双边..中期行格趋密;多四周双边..第七章思考题名词解释:永乐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计22877卷;11095册;3.7亿字;历时4年完成..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全书按韵纂辑;篇幅大;搜罗广;缮写工整;装潢精湛;为当时世界上罕见的珍品..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文字狱”背景下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着录书籍三千多种;七万多卷;装成三万多册..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整个团队四千多人;历经14年完成..经厂本:明代中央内府刻书由司礼监掌管;司礼监的附属机构经常刻印的书即经厂本..内容大部分是以明朝皇帝名义编着的有关政教礼制的书..特点为版框宽大、行疏字大;赵体为主;刻有句读..纸墨雕印质量高..但由于校勘不够精审;不受读书人重视..藩刻本:又称藩府本;是明代诸王藩府刊刻的图书;也是明代地方官刻中质量最好的刻本..藩刻本多由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负责具体的校刻工作;加之资金充足;刻工和纸墨都比较精良..“饾dòu版”:也称为彩色雕版印刷..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钩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形似“饾饤”而得名..清代中期以后;称为木板水印..“拱花”:明末兴起的一种不着墨的刻版印刷方法..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纹;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花纹;衬托画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虫鱼;使画面更富立体感..与现代印刷术中的凹凸印刷相似..殿本: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内容以钦定书最多;刻书范围广;种类多..刻工精整;印刷优良..墨海书馆: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在上海创建的专门的翻译出版机构;是中国境内第一家近代印刷所..也是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汉文铅印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构..一、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四库全书的编纂1优点:考证校勘;厘清版本源流;使文献典籍得到保存和流传..2局限:①排斥了许多与统治阶级思想不合的着作;②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有不少删节或增改;使许多书已经失去了原书面貌;③收进一些清代统治阶级的御制诗文集和一些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着作..。

出版编辑资格证考试真题

出版编辑资格证考试真题

1、在出版物编校过程中,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审制”的审核环节?A. 初审B. 复审C. 终审D. 自我审读(答案)2、关于图书的版权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版权页通常位于图书的正文之前或之后B. 版权页上应标明作者姓名、出版者名称及出版年份C. 版权页不包含图书的定价信息D. 版权页是图书版权信息的法定记载和出版历史的记录(答案)C3、在数字出版中,EPUB格式相较于PDF格式,其主要优势在于:A. 更高的图像清晰度B. 更强的文字编辑功能C. 更小的文件体积但保持较好的排版D. 更广泛的设备兼容性(答案)C4、下列哪项不属于出版物市场调研的目的?A. 了解读者需求与偏好B. 分析竞争对手策略C. 确定图书开本与装帧设计D. 预测市场趋势与规模(答案)C5、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于引文的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可以随意改动原文以符合编辑意图B. 必须保持引文的准确性,不得篡改原文意思C. 若引文较长,可以不经作者同意自行删减D. 引文出处可以不必详细注明,只要大致说明来源即可(答案)B6、关于出版物营销,下列哪种策略更注重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A. 传统媒体广告营销B. 线下书展推广C. 数字化营销与社交媒体营销D. 直邮营销(答案)C7、在出版物成本构成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直接成本?A. 稿酬B. 印刷费用C. 编辑人员的工资D. 纸张材料费(答案)C8、关于出版物的质量管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质量管理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设计质量等方面B. 出版前应进行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C. 出版物质量仅由编辑个人负责,与出版社整体管理制度无关D. 质量问题严重的出版物可能会面临召回或下架处理(答案)C。

中国编辑出版史肖东发课后题

中国编辑出版史肖东发课后题

中国编辑出版史肖东发课后题中国编辑出版史是一部揭示中国出版业发展历程的专著,由肖东所著。

这本书详述了中国编辑出版从传统手工印刷时代到现代数字出版时代的演变过程。

肖东发表了一系列课后题来帮助读者巩固对中国编辑出版史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编辑出版史和肖东发出的一些课后题。

第一章:传统手工印刷时代在第一章中,肖东详述了中国编辑出版业在传统手工印刷时代的起源和发展。

这个时期,书籍的印刷和出版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

由于技术和技能的限制,书籍的生产速度较慢,品质也较为一般。

然而,手工印刷时代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后题:1. 传统手工印刷时代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是什么?第二章:活字印刷的兴起随着活字印刷技术的引入,中国编辑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活字印刷技术的使用使得书籍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印刷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的出版社和印刷机构得以兴起,书籍的流通范围也大大扩展。

课后题:1. 活字印刷技术对于中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第三章:现代印刷技术的引入现代印刷技术的引入标志着中国编辑出版业的进入现代化阶段。

蒸汽动力印刷机的发明和引进极大地提升了印刷速度和效率。

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编辑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缩短了印刷周期,还带来了更多创新和多样化的印刷产品。

课后题:1. 现代印刷技术对中国编辑出版业的改变有哪些?第四章: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编辑出版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

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的制作、发布和销售更加高效和便捷。

然而,数字出版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课后题:1. 数字出版技术对中国编辑出版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同时,它又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课后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

同时,这些问题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加深了对中国编辑出版史的理解与思考。

中外出版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外出版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1.《说文》云:“牍,书版也。

”所谓版,是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2.战国末期,吕不韦将《旦氏春秋》一书公布于咸阳门前,这就是一种早期的出版活动。

3.《熹平石经》是儒家经典最早的官定本。

4. 1702年在英国创办了第一份日报,报名是《每日新闻》。

5.天二阁是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后来成了乾隆为藏《四库全书》而建七阁的范本。

6.清代康熙年间官私编修了多部大类书,影响最大、体例最完备的当数《古今图书集成》,被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

7.关于汉字的产生,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成书于战国时间的《世本•作篇》中就有:“黄帝使仓颉作书。

”的记载,美国作为也将此“作书”人奉为12大文化圣人之一。

8.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和文字称为陶文,春秋战国和秦砖汉瓦上的这种文字,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9.《周易》包括本经和易传,是我国最古老最神秘的一本占筮书。

10.《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到,秦始皇时定书体有八种,称为“八体”,分别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

11.《资治通鉴》在编辑上有两大创新点:一是编纂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三个步骤;二是辅助之作:《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等。

12.印章的优点是用阳文反字可以印成白纸黑字,阅读效果好。

13.宋代四部大书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14.清朝禁书按照三种方法分类处理,即全毁、抽毁和改窜。

1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殳封问题,而实质上它是专制的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

16.史官的主要职任是记录本国大事、编纂史书、“君举必书”。

这一传统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

17.宋代校书对工作量的规定,称为“校雠日刻”。

18.史官所职掌有秉笔、执简、掌书、守典、奉法、决狱、册祝等时期。

19.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料记载在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

20.检道刻印《九经》,使我国图书形式主流开始由手写本转变为印刷本,我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整理

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整理

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整理嗨,考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的小伙伴们!我呀,就像一个在出版知识海洋里摸爬滚打后上岸的小战士,今天想跟你们唠唠我的考试笔记整理。

这笔记可就像是我的秘籍一样,我觉得要是分享出来,对你们也肯定像及时雨。

我记得刚开始准备这考试的时候,那真叫一个头大。

出版知识就像一个大迷宫,我在里面晕头转向。

就好比你去一个超级大的商场,没有导购图,完全不知道从哪儿逛起。

那些出版的法律法规呀,就像商场里的各种规矩,这个不能做,那个要遵守,让人眼花缭乱。

我就跟我的学习搭子抱怨:“这也太多了,咋记啊?”我那搭子就回我:“慢慢捋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于是我就开始整理笔记了。

我先把出版的基础理论部分整理出来。

这部分内容,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不扎实可不行。

比如说出版的概念,它可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印成书就完事儿了。

它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从作者创作这个“剧本”开始,到编辑的精心编排,再到印刷发行,每个环节都得环环相扣。

我把这些知识点一条一条写下来,还在旁边画上小插图,就像小时候给课本做的笔记一样,让自己记得更牢。

然后就是编辑工作这块儿。

编辑就像是一个厨师,把作者提供的“食材”加工成美味佳肴。

我在笔记里详细地记录了编辑的职责,从选题策划到稿件审读,再到最后的加工整理。

这其中稿件审读可讲究了,就像厨师挑食材,要把那些坏的、不新鲜的东西挑出去。

我就写上了审读要注意的各个要点,什么政治性问题、科学性问题之类的,还举了好多例子,像有的稿件里出现历史事件的错误时间,这就是科学性问题,得给它纠正过来。

校对工作也不能小瞧。

我觉得校对就像是给这个“房子”做最后的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

我在笔记里写了校对的方法,什么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之类的。

我跟我的同学讨论的时候还打趣说:“这校对就像侦探找线索,一个小错误都不能放过。

”同学也笑着说:“那可不,一个标点符号错了都可能影响整个意思呢。

”我就把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标点符号的用法单独列了出来,像“的”“地”“得”的用法,每次看到都得小心谨慎。

编辑出版史复习

编辑出版史复习

复习题:1.我国文字产生于何时?经经过哪几个阶段?如何分析仓颉造字的传说?答: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四个阶段。

我们既不能将仓颉造字当做史实,也不能将它当做迷信简单地完全摒弃,而是应该把它看做对现实事物所作的非现实的反映。

这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敬仰和钦佩,也表达了对文字产生及其价值的高度评价。

把发明文字的功劳归于仓颉,并不是说在他们之前没有这些活动和成果,而是后人将祖先的创造力人格化,赋予一身,这些传说才如此神奇动人,流传不断。

6. 为什么说编辑活动在殷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原始的文献编辑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因为在殷周时期已有成熟的甲骨文。

1材料加工:通过加工龟甲和兽骨,以专门的工艺使之成为专门进贡给商王做占卜用的材料。

2辩词成册:卜辞如果一块甲骨容纳不下,就可以刻在若干块甲骨上,穿上编绳后连成册。

3集中典藏:甲骨有固定的收藏处所,不仅十分集中而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藏,专为王室服务。

4分类管理:a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

b甲骨的埋藏有四类情况:储存,埋藏,散佚及废弃。

c刻辞甲骨与备用甲骨区分,龟甲与兽骨区分,备用甲骨以原料和成品区分。

d龟甲兽骨以时代为序,同一时刻的甲骨存放比较集中。

e成套甲骨集中储存。

f记事刻辞所用文字非常简练。

5行文格式:甲骨文具备较为固定的行文格式(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有原始的一套“编辑规范”。

6反复使用:a反复使用历书。

b频繁省视验证。

C查阅参考引用。

名词解释: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殷墟甲骨:甲骨文这种文字记录最早发现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至殷的废墟遗址。

周原甲骨:1977年陕西岐山凤雏(亦称周原)出土,直接记载了周初王室最高统治阶级的活动青铜器铭文:刻铸在钟鼎等青铜上的文字。

利簋:(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青铜器,记载了武王克商,腹内有铭文四行,32字,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毛公鼎: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为现在所发现的铭文最长的一件古代青铜器。

报刊编辑学考试重点归纳

报刊编辑学考试重点归纳

什么是报纸编辑工作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

策划指报纸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编稿指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

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报纸编辑工作流程确定报纸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结构、规模和风格——设计报纸的各个版和专栏——策划、组织当前的新闻报道——分析和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设计版面——校对、签发报纸编辑的特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与总把关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与再创作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与新闻话题的“引导者”报纸有哪些特点?出版的周期性——时效特点纸质印刷——容量特点以文字语言为主——信息特点采用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形象特点人工进行发行——传播范围有限性特点什么是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以及报业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的目标读者是报纸编辑希望其能够成为报纸读者的人群。

报纸读者群的结构往往是多元组合。

报纸新闻传播内容表现为报道面的大小,包括报道对象、报道领域、报道区域(报纸水准)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风格特色: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版面形象等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报纸的风格特色取决于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读者对象报纸的局部设计包括有哪些内容?1. 确定各个单元及其中各版的读者定位和编辑思想2.设计报纸方案3.方案优选设计与优选方案的操作事项鉴别、筛选创意、设计协调、完善比较、优选1.慎重选择试刊的内容2.慎重选择试刊的时间3.适当把握试刊的次数4.广泛征求意见,修正设计方案如何选择新闻稿件1、遵循与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2、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3、合乎报纸版面的容量要求新闻稿件的选择程序一、初选(粗选):各部门编辑执行二、复选(精选):版面主编执行三、定选:总编辑、编委会执行新闻稿件的选择思路新闻价值的判断社会效果的分析报纸取向的把握对稿件的真实性分析(一般在改稿前核实)什么是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有哪些功能?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中国编辑出版学笔记整理

中国编辑出版学笔记整理

中国编辑出版学笔记整理填空题(10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4个)论述题(2个)第一章古代出版(上):竹木简牍时代第一节文字的产生及图书的起源一、文字的产生“有声无言”“有言无文”传说:1)神农结绳记事说2)庖牺氏(伏羲)八卦造字说3)仓颉象形造字说1、结绳记事2、契刻记事3、图画记事4、陶器刻符5、甲骨文字二、图书的起源(1)始于带刻划符号的陶器(2)始于“河图洛书”《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3)始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4)始于甲骨、青铜、石头的书(5)始于简册书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图书的构成要件:知识信息;著作方式;文字;物质载体;文字制作技术;装订形式三、早期的文字记载载体1、甲骨和甲骨文2、青铜器和铭文3、石刻文字4、竹木简牍(简策)——制作过程:1)截制竹简2)杀青3)零简编连成册4)缮写正文5)收尾工作:切边、卷起、加帙5、帛书用于书写的丝织品统称,有素、绢、纨、缯、缣之分。

第二节上古至西汉的图书出版业一、古代“编著合一”现象1、编辑活动的起源1)起源于殷商许慎《说文解字》:“唯殷先人,有典有册”。

2)起源与春秋孔子“作春秋”、“删诗经”,而且主张“述而不作”。

3)源于五代至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普及兴盛于北宋2、“编著合一”古代编辑活动的一大特色,指作者既是著作者又是编辑加工者。

二、先秦的图书出版业1、史官制度与史书编纂1)起源于夏代《吕氏春秋·先识篇》:“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

2)秦汉以后史官制度改革:职能分化,出现注史官和史馆史官。

3)史官记事制度的发达,使先秦出现了一批由史官编录的历史文献,世族谱系和官方大事记。

如《尚书》2、私学兴起与子书的编纂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统于王官”——私学兴起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翟)、道家(李耳、尹文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名家(公孙龙、惠施)、阴阳家(邹衍)、兵家(孙武、孙膑)等。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第二章 编辑概论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第二章 编辑概论

六、2012年考题 1.编辑工作是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 的的一种专业性精神生产劳动,包括策划、( ) 和加工作品等环节。 A.组织 B.改写 C.审读 D.选择 E. 翻译 答案:ACD
2.编辑工作的专业特点包括( A.理论性 B.中介性 C.商业性 D.选择性 E. 加工性 答案:BDE
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对于作为出版物生产 前提的作品,编辑是拥有选择权的。这种选择具 有把关作用,需要编辑抱着对社会、对人民负责 的态度,对作品扶正祛邪、择优汰劣,从而对社 会的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1.作者进入创作过程之前,编辑要通过信息的 收集和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出版物市场的走 向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及时与作者交流,帮助作 者寻找最佳的创作角度。
八、2014年考题 1.编辑工作之所以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主要 是因为编辑工作( )等。 A.决定着出版单位的机构设置 B.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C.是复制、发行工作的前提 D.对出版单位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E.在出版物生产周期中占用的时间最长 答案:BCD
2.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稿件加工整 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编辑工作要通过出版物向读者传授科学知识, 帮助读者掌握专业知识,引导读者树立科学意识, 指导读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编辑必须 保证出版物在内容上合乎科学,在形式上也达到 科学的标准。这就是编辑工作的科学性。
编辑工作创造性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一定的依附 性。这是因为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以作者创造的作 品为基础,编辑工作的文化传播功能也离不开消 费者对出版物的使用和接受。离开了作者,编辑 的创造就成为纸上谈兵;离开了读者,编辑的创 造也会成为无的放矢。
2.编辑工作的中介性主要表现为( )等。 A.联系文化产品的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 B.在出版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联系作者和消 费者 C. 编辑帮助作者查找资料 D. 编辑核对原稿引文 E. 编辑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AB

中国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

中国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肁—,名词解释衿1 印刷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原稿图文进行复制的技术。

膆2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和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薄3 语录体:一种以问答之语为主要内容,采用摘自名篇的标题方式而无严格的篇章结构的图书编辑体例。

蒂4 字书: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

薁5 槐市:汉长安市场名。

最初为官学学生进行经传书记等书籍交换的综合市场,后来被借腿用为官学的代名词。

蚄6 书肆:由民间书贩组成,以牟取利润为目的的书籍销售市场。

既卖儒家经典,又买诸子各家的书籍,经营方法灵活,敞开售书,允许自由阅览,招买读者,有利于贫困知识分子买求知自学的需要,客观上还存在着当时还未存在的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袃7 佣书:中国古代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的人。

聿8 类书:根据一定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活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羈9 总集: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螄10 别集:总汇一个人多篇作品的著作。

芄11 韵书:是一种按照声、韵、调三者关系来编次汉字的字书,在编纂上以分韵编排为特点,以审音辨调为目的。

螀12 图书: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手写或印刷于纸或其他载体之上,并且有一定篇幅的出版物。

螆1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历史事件。

袄14 编年体:我国最早编历史的方法。

蒀15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相同材料聚在一起。

膈16 语录体汇编:以问答为内容,以篇为单位。

蒅二:可能是填空袄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正书(楷书)袁六分法来源于(汉)刘向刘欣《七略》。

六艺略、诸羀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编辑出版史考试笔记

编辑出版史考试笔记

出版史复习笔记一、编辑出版图书的概念起源二、中国古代出版史的特点分析(一)、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二)、文献载体资料众多(三)、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编辑出版工作(四)、具有编校著合一的特点。

(校雠,如《史记》)(五)、较早的建立了目录学。

(刘向父子《别录》。

辨章学术)(六)、世界上典籍最多、图书最多最丰富的国家。

(地方志)(七)、图书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观、讲究装帧设计。

图书形制: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册页制度。

(八)、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是图书发行事业发达的国家。

(九)、图书遭遇厄运,损失惨重。

(“皇史”)(十)、编纂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巨作。

(《皇览》)三、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分期萌芽,草创,奠基,初兴,发展,壮大,兴盛,变革,斗争(一)萌芽时期(上古—西周)1、文字产生(1)结绳记事(2)契刻(3)图画(象形文字)2、早期的文字载体(1)陶器(2)甲骨(3)青铜器(4)玉石(石刻)(5)竹木简牍(二)草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1、学术下移:养士战争先进思想由上层贵族下移到平民阶级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2、春秋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1)图书的编纂、校勘与考辨孔子、子夏:择善而从校对:活校法(校是非)死校法(校异同)(2)孔子编辑活动的特点“述而不作”六经:五经+《乐》《文言》《系辞》特点:①明确的编辑意图:传达思想、恢复周礼②科学的编辑方法:“疑”3、战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初期:《论语》中期:孟子《梁惠王》后期:汇编成书末期:《吕氏春秋》(三)奠基时期(秦汉时期)【重点】1、秦朝的文化政策统一了文字——书同文焚书坑儒2、两汉的文化政策废除禁书令招生编纂图书,“聚书”策略3、两汉时期图书机构与编校活动图书机构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兰台(藏存儒家经典,兰台漆书)东观秘书监图书的编校活动:A西汉B东汉熹平石经(将儒家六经、《论语》刻于石碑上供人阅读)4、秦汉时期的出版物石刻课本(仓颉篇)、字书、《尔雅》、《说文解字》、《方言》、《史记》《东观汉记》、《伤寒杂病症》、《甘石星经》《九章算术》5、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槐市书肆书佣(从抄书为生)(四)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1、编辑出版活动机构:秘书监(1)编制书目(将书目录化)《中经》→《中经新簿》(2)编修史书(3)编辑类书《皇览》2、新兴的出版物形式(1)别集(一个人的很多作品集合在一起)和总集(很多人的作品集合在一起《玉台新咏》)(2)韵书(3)姓氏谱(家谱)(4)翻译文献(佛经《四十二章经》)(五)发展时期(隋唐五代)1、图书的典藏与整理(征书)2、图书编辑活动刊定经典《五经》→《五经正义》政书出现佛教文献的发展(玄奘)3、雕版印刷术4、图书贸易活动实物图书货币图书(六)壮大时期(宋辽金元)活字印刷书广告(出版物上关于出版社社址的印制)(七)兴盛时期(明,清前期)翰林院《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文字狱资本主义萌芽小说戏曲(八)变革时期(清中后期)技术方法的变革书籍形式(线装→精装、平装)图书内容(先进思想)图书类型(报纸杂志连环画)图书发行方式(出版社书局)(九)斗争时期(中华民国1911-1949)“五四”运动新旧思想斗争《新青年》陈独秀白话文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战争两大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张元济王云五)创始人第一章: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1949.10-1956.12)第一节:人民出版事业基础的稳定一、中共中央对出版事业的指示和采取的重要措施(一)周恩来指示将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人员主力逐渐转入解放区(二)中共中央发布对解放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政策指示和处理办法(三)建立全国性统一集中的出版领导机构(出版委员会)二、出版委员会的主要工作(1949、11建立出版总署,出版委员会→出版总署出版局)(一)出版工作1、政策性文件2、筹备《毛泽东选集》3、出版“干部必读”12本新华书店解放社→人民出版社(二)建立中私合营的出版社中小学教科书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三)统一华北书店工作(四)调研全国出版事业的概况(五)举办业务训练班(六)接收苏联赠书(对外交流的窗口)(七)筹备召开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事业的决策和措施一、1949年—1956年图书出版概况(一)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大量翻译出版(二)学术研究著作成绩显著(三)中外文学作品(四)科学技术书籍(农业生产的发展)(五)古籍管理二、出版机构的成立与演变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中央1954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成立地方省市新闻出版局(处/室)【重点】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事业采取的重要措施(一)新华书店的统一(会议1949.10.3 《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1、在北京建立新华书店的总管理处2、在全国各大行政区建立新华书店总分店3、建立市分店4、建立县支店5、出版部、厂务部、发行部分工1951年全国新华书店的统一工作完成(二)出版发行印刷实行专业化分工(编印发)人民出版社(出版部)新华印刷厂(厂务部)新华书店(发行部)(三)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种经济成分:公有、集体、私营第一阶段(1950--1953)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1951)第二阶段(1954--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四)加大建设国营出版社的力度公有80家公私合营17家(五)“一五”计划15年远景规划(六)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图书(七)重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1、重视书评工作的开展1951年《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2、重视图书校对工作三审三校制度五审五校制度(一校样,二校样,清样)3、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而奋斗4、建立“三审制”(一稿二稿清样)四、图书发行工作的变化《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联合指示》第二章:出版事业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1957.1—1966.4)第一节: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出版事业1957.4.27《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P54—P58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第二节:“大跃进”运动期间的出版工作一、出版界的“大跃进”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推向全国P601957.5 反浪费反保守1958 “双反”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倡议书1958.3.10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二、出版数量大幅上升,出版质量大幅下降(一)追求数量指标(多、快)(二)图书质量低劣1、滥编书籍2、出版技术问题多3、图书装帧质量差(三)滥出丛书三、发行部门“放卫星”“夺冠军”,大搞群众运动(一)积压(二)强行摊派(三)四处建书店四、中共中央对书籍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制定每年度出版指标(二)制定正确的选题策划(三)加强图书组织、审稿工作(四)提高员工的知识业务水平(五)各出版社之间发挥共产主义精神,共同合作第三节:出版事业的全面调整一、整顿、精简中央一级出版社和刊物(一)合并出版社:把相同性质出版部门并为一家,由精干人员领导(二)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三)《关于中央一级机关精简刊物工作的报告》二、检查和处理内容有错误的图书有错误的图书做停售处理三、压缩和控制报刊书籍用纸(一)调整新闻出版用纸供应计划(二)一般图书用灰黑色纸印制(三)保证教科书、马列经典、毛泽东著作的图书用纸量四、缓和图书供应紧张状况七项措施:改进图书分配,加强计划发行,重印急需图书,挖掘存书潜力,收购旧书再售,开展租书业务,改善服务态度五、对历年出版的图书进行重点清理分四类清理:1、马恩列、斯大林、毛著作,党、国重要文件2、质量好,内容重要,有好评的书3、内容基本上好,有局部缺点但材料丰富的书4、内容错误,停售的书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订制改进出版工作的条例【重点】第四节:文化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文化思想领域“左倾”错误的发展对出版工作的影响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导火线:刘志丹第五节:1957年—1966年4月出版工作的主要成就一、图书出版(一)各类图书出版成绩显著1.马列毛著作2、文学著作《星火燎原》丛书《红旗飘飘》3古籍整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学术论著5辞书出版《辞海》中华书局《辞源》商务印书馆(二)中小学教材的分、合阶段第一阶段:分教科书地方化第二阶段:合教科书集中编制(12年制)(三)高等教育、材出版取得硕果二、出版教育与出版科研(一)出版教育与培训1、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出版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文化学院2、员工培训(二)出版科研1949-1957翻译苏联图书1958-1966自主科研工作第三章:“文革”时期的出版事业【重点】第一节:“文革”发动的导火索导火索:对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1965)标志:1966.5.16 《五一六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重点】第二节:出版系统的“文化大革命”一、“文化大革命”对出版事业的摧残(一)出版界成为被“彻底批判”的“五界”之一(二)出版机构遭到破坏,编辑人员遭批斗下放1966—1970(三)图书品种、数量锐减(四)大量图书被封存、销毁二、极左思潮下图书出版业的畸形发展(一)配合政治运动的图书大量出版1、毛泽东著作数量剧增(毛泽东著作、语录、画像)2、样板戏图书大量出版(二)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出版工作(三)评法批儒图书泛滥《论尊儒反法》(四)评水浒批宋江大量出版各种版本的水浒传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图书发行工作(一)破坏1、新华书店的破坏2、超量发行毛泽东著作(二)恢复1、业务恢复(新华书店统计工作)2、包扎机械化四、出版革命力量与极左思潮的斗争(一)周恩来纠正极左思潮,恢复出版工作的重要措施1、开始关注出版工作的恢复《新华字典》的修订出版2、1971年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1)不要割断历史(2)“否定一切”就是极左思潮(3)封存图书就是搞思想垄断(4)多出书,广开言路3、宣传毛泽东思想要讲究时效4、从推动《新华字典》的修订到批准中外语文词典十年出版规划邓小平三项指示为纲理论指示,反修防修;保证人民安定团结;发展好国民经济十六字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一、背景介绍1.1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的定义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指的是从晚清时期(184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期间,中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1.2 近代编辑出版的意义近代编辑出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推动了思想启蒙运动和社会进步,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晚清时期的编辑出版2.1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业发展的起点在晚清时期,中国与西方接触增多,许多翻译文化书刊陆续出现,为中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2 翻译文化的影响与局限翻译文化对晚清社会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传播了许多西方思想和知识。

然而,翻译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

2.3 期刊的出现和发展晚清时期,期刊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编辑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务报》、《自由报》等刊物的出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三、民国时期的编辑出版3.1 政治因素对编辑出版业的影响民国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编辑出版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限制。

但是,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动,编辑出版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3.2 新文化运动对编辑出版业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进步,编辑出版业成为了新思潮传播的重要工具。

《新青年》等刊物的出版对中国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图书出版的发展民国时期,图书出版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出版机构和图书作品。

《实用百科》、《国民政府图书馆馆志》等著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编辑出版4.1 政治环境对编辑出版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辑出版业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政治因素对编辑出版的影响较大。

出版物的审查制度和宣传导向对编辑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2 控制与突破:编辑出版的两难境地在宣传导向的约束下,编辑出版业面临着控制与突破的两难境地。

出版编辑考试审稿题

出版编辑考试审稿题

出版编辑考试审稿题标题:出版编辑考试审稿题引言概述:出版编辑是一项重要的职业,他们负责审查和编辑稿件,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考试审稿题是出版编辑选拔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旨在评估申请者的编辑能力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出版编辑考试审稿题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内容:1. 语法和拼写1.1 规范语法:考察申请者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包括主谓一致、时态使用、句子结构等。

1.2 拼写准确性:要求申请者能够发现和纠正拼写错误,包括常见单词、专业术语等。

2. 文章结构和逻辑2.1 文章结构:考察申请者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规划能力,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的合理组织。

2.2 逻辑关系:要求申请者能够发现文章中的逻辑错误和不连贯之处,并提出修正建议。

3. 文字表达和修辞技巧3.1 文字表达:考察申请者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包括用词准确、句子流畅、语言简洁等方面。

3.2 修辞技巧:要求申请者能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如比喻、排比、夸张等。

4. 专业知识和背景4.1 领域知识:考察申请者对特定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如文学、科学、历史等。

4.2 专业术语:要求申请者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并能正确运用于文章中。

5. 敏锐观察和判断能力5.1 敏锐观察:考察申请者对细节的观察和发现能力,能够发现文章中的错误或不一致之处。

5.2 判断能力:要求申请者能够准确判断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和适宜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出版编辑考试审稿题涵盖了语法和拼写、文章结构和逻辑、文字表达和修辞技巧、专业知识和背景以及敏锐观察和判断能力等方面。

申请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胜任出版编辑的工作。

通过这些审稿题的考察,出版社可以筛选出真正合适的编辑人才,提高出版质量和读者满意度。

编辑出版史——精选推荐

编辑出版史——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1.甲骨文:人们较早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即为甲骨文,这种文字最早发现于商殷墟遗址,因而也称殷墟甲骨。

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卜辞。

甲骨文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系统成书文字。

甲骨文是研究殷代历史的主要资料,甲骨文对于研究商代历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考古学,古文献整理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商代后期许多军国大事,当时的疆域,民族关系,农业生产,畜牧等方面的成就。

在校订古文献考证历史上也有不小的作用。

甲骨文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系统成熟文字,对研究文字的发展,图书的产生和编辑活动的起源均有重大意义。

2利簋(gui):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青铜器铭文。

铭文内容关系着当时生活各方面记在许多重大事件,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县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中有意见记载武王克商的利簋,腹内有明文4行32字,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明确记载了武王讨伐牧野战争的准确日期是甲子日。

与《周书》和《尚书》相符合。

其后七日赏利,说明战争结束很快,史学家据此推算出牧野之战结束时间是周武王十三年二月五日。

3石鼓文:我国现存在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春秋时的石鼓文,唐代初期在陕西省凤翔县出土了十个形状似鼓的刻石。

每个鼓四周都有文,字体在金文和小篆之间,属于籀文目前仅存三百余字现存宋代拓本还保存465字。

原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铭刻馆。

这十个石鼓是我国在地面上保存时间最长的文物。

4侯马盟书:1965年冬天,在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出土大批盟书,以朱色或者墨色写在玉或石片上连同碎片计算在内共五千余片,形态规整,呈深灰色。

据考证,这是春秋时期盟誓活动的盟书,被称为侯马盟书。

在公元前495年立盟人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之一的晋国六卿之一的赵鞅。

侯马盟书反映了晋国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夺权过程中的斗争。

5温县盟书:1979——1982年,在河南省温县武德镇乡西张计村出土盟辞石片的原“沁阳盟书”遗址, 曾再次发现大批盟辞总数约在万片以上绝大部分为石圭,少数为石简。

2016年出版编辑考试《基础知识》真题与问题详解

2016年出版编辑考试《基础知识》真题与问题详解

2016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A. 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B.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C. 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D. 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2. 关于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说法错误的是()。

A. 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B. 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C. 弘扬中华文化D.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3. 报纸、期刊与图书相区别的特点是()。

A. 连续出版B. 以纸为载体C. 由一位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D. 容图文并茂4.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和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A. 出版复制技术B. 出版数字技术C. 出版活动与技术的关系D.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5. 在所有的编辑活动当中,最早出现的是()的编辑活动。

A. 卜辞B. 报纸C. 书籍D. 期刊6. 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开始的。

A. 日本B. 美国C. 英国D. 中国7. 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是()。

A. 《新文化丛书》B. 《中华百科丛书》C. 《丛书集成》D. 《万有文库》8. 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

A. 宪法和法律B. 行政法规C.出版企业规早制度D.国务院部门规章9.在年度核验中被暂缓登记的图书出版单位,如()经整改仍达不到核验要求的,将被撤销其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A.1年B.6个月C.3个月D.1个月10.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人员必须()才能申请责任编辑注册。

A.取得出版专业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B.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C.参加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D.每年参加出版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个月【答案】1. D2. B3. A4. D5. C6. D7. D8. C9. B 10. A11.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实行印刷经营()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出版史重点整理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着作制成各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

图书的构成要素:
(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
(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
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
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
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着、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
甲骨文的结构: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图书产生的条件:
1.有被传播的知识
2.有记录知识的符号
3.有物质载体
4.有必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5.装帧形式
图书产生的时代: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
原因:
1.夏代有文字
2.夏代有史官
编辑的主体及主要职责
主体:
夏代:太史令
殷商:史、太史、贞人、作册
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职责:书写帝王的诰誓号令、记录国家的军政大事、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

编辑出版的特点:
1.主体主要是史官,是贵族的垄断行业。

2.编辑出版活动有了一定的规则,但工具较原始。

3.这一时期还不能称为编辑出版。

因为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主要是官方或家族的文书档案,目的是永久保存而不是传播知识和信息。

甲骨文:甲骨在储藏的时候也有严格的分类。

多片甲骨记录一个内容的,编连成册,一般按时间的顺序排放,方便查阅。

甲骨和铜器有固定的收藏地点:据文献记载,商周王室的甲骨集中收藏在龟室。

周代图书实行两级收藏,王室重典由太史管理,相关部门和地方收藏副本。

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临淄的稷门而得名。

各派私学大师聚集讲学,“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

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官学和私学的联合体。

简:用来写字的狭长的竹片或木条。

牍:用来写字的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牍
简牍制度: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竹木简牍使用的时代
使用时期:上古至东晋末年(404年)有数千年之久;
竹木简牍的内容:
祭祷记录、遣策(殉葬记录)和书籍三大类
赘简: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

孔子的编辑特点:
1.明确的编辑意图:克己复礼,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伦理道德理念,教学
2.理性的编辑思想与原则:去其重复;述而不作;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吕氏春秋》的编辑特点
1.编辑目的明确:“欲以并天下”,为统一思想做准备,显示自己的权威,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2.兼收并蓄,又有所取舍,具有资料汇编性质。

3.系统完整,编排有序,使用两级分目法。

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十二纪(每纪5篇)
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
一、编辑的特点
1.目的明确,有一定的编辑思想和原则。

2.形式上,由简单到复杂。

3.内容上,儒家六经、诸子着述、历史书籍。

4.体例上,有编年、纪传、国别体、语录、汇编等。

二、出版的特点
1.大多以单篇或数篇抄录传世。

2.抄录具有随意性。

3.简策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和传播媒介,缣帛成为辅助的书写材料。

4.编辑符号出现。

两汉政府的图书编纂机构
1.西汉,丞相萧何在未央宫督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

2.东汉,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成为重要的藏书及校书之所。

秘书监:桓帝延熹二年(159),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官职.
刘向和刘歆的编辑出版活动:
校理群书的步骤(和平3年[前26年]-建平2年[前5年])
分工合作
(1)广辑众本,补缺去重
“中书”、“外书”、“臣书”
(2)校雠全文,厘正文字
(3)编订目次,确立书名
(4)杀青定稿,缮写上素
(5)撮其旨意,撰写叙录
(6)分类编目】
3.编辑思想和方法
(1)首创图书分类方法
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2)崇经尊儒
(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4)互注别裁
4.贡献——汉之典文,于斯为盛
(1)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

(2)开创了整理定着“新书”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