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

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相互讨论,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

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

据的评说。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析法、自读法、讨论法。

教具:录音机、粉笔。

课时安排:至少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作者和《史记》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10岁开始诵读古文,

后随父亲至长安学习经史,师事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从董仲舒学习《春秋》。20岁外出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30岁左右初任郎中,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38岁)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42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并开始编纂史书。天汉三年(前97年,49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前后历时14年。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作目的是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而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记诸侯)、70列传(记录人臣事迹)、8书(记录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10表(历史上重大事件年表)。《史记》记事比较严谨真实,史料比较可靠,善于记事写人,被后世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资料】

项羽起兵会稽——立楚怀王——北上救赵——巨鹿之战(项羽领兵渡黄河救巨鹿,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烧营舍,持三天口粮。意思很明白,不解巨鹿之围,没有打算再回去。当初,援救钜鹿之围的诸侯营垒有十几座之多,但诸侯之间不是争吵就是惧怕,没有一家敢轻进,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作壁上观。项羽领兵九战秦军,杀声动天地,泣鬼神,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看了,人人惊恐。及楚军败秦,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没有一个是站着走进去的,怎么进去的?跪着爬进去的,没有人敢仰视项羽)[ 刘邦在沛起义——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鸿门宴——项羽封侯(戏下之会,定都彭城,刘邦迁南郑)——诸侯反叛(项羽任人唯亲,不但不能收拾残局,反而加剧分裂)——彭城大战(刘邦合诸侯伐羽,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忙于平叛,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西楚国都彭城。刘邦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灭项羽集团;二是要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但是,刘邦到了彭城之后,并没有急着接亲人,反而在彭城忙于接收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等到项羽杀回彭城,刘邦才急忙派人去接家属,但是,此时项羽也已派人去找刘邦的家属。刘邦的家属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早在项羽来人之前已经躲起来了。刘邦的父亲、妻子从小路去找刘邦,结果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了项羽的俘虏,被迫成为人质。项羽用3万骑兵打击刘邦联军56万,获得胜利。刘邦逃亡,他的儿子、女儿幸运地遇到逃亡中的刘邦。刘邦绝情绝义,三番五次踹他的儿子、女儿下车,总算有大臣屡次相助吕后的儿女才逃出性命)——荥阳对峙(刘彭城失败后,逃至荥阳,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时,项王对刘邦说:自秦以来,天下纷争久矣,原由皆因两人起,现我愿意单独和你决一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刘邦笑曰:我肯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大怒,天下哪还有这等无赖。即三次命勇士挑战,结果,都被汉军中神射手楼烦射杀。最后,项羽亲自披甲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羽瞪大眼睛怒斥楼烦。项羽怒斥的威力如何,用韩信的话来说:项羽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吓得不敢动一动。这时的楼烦是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即回营垒,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项羽也。无奈的项羽

忽发奇想:以烹太公相威胁。项羽的目的是想借此机会要挟刘邦,逼迫刘邦投降。刘邦不吃这一套,对项羽说:我和项羽都受怀王的命令伐秦,又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我也跟着一块儿喝汤。项羽大怒,要烹太公,幸亏项伯从中斡旋,项羽才未杀太公)——鸿沟割地(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之后,由于项羽军粮短缺,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项羽放回了做了两年零四个月人质的刘公和吕雉,然后撤兵)——张良说刘(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这个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豪—毫,细毛:秋豪不敢有所近。

5.倍─背,违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参—骖,参乘(担任警卫的人):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9.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词:

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省名。(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固古:本来。今:坚固、牢固。(固不如也)

3.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约为婚姻)

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特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敢古:能够。今:胆大,有勇气。(公岂敢入乎)

6.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名。(将军战河北)

7.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省名。(臣战河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