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教案《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教学设计方案
![苗族飞歌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3c4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e.png)
一、教学背景苗族飞歌,又称苗歌,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谣艺术形式。
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意境著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历史、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技能目标:学会苗族飞歌的基本演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飞歌曲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内容1. 苗族飞歌概述:介绍苗族飞歌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特点。
2. 飞歌演唱技巧:学习飞歌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节奏把握等。
3. 飞歌作品欣赏:欣赏经典的苗族飞歌曲目,分析其艺术特色。
4. 飞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飞歌作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展示苗族飞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苗族飞歌的特点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1. 苗族飞歌概述:详细讲解苗族飞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飞歌演唱技巧:讲解飞歌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节奏把握等。
(三)实践操作1. 发声练习: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飞歌的发声技巧。
2. 演唱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飞歌曲目。
(四)作品欣赏1. 播放飞歌曲目:播放经典的苗族飞歌曲目,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2. 分析作品:分析飞歌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
(五)创作实践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创作飞歌作品。
2.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飞歌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反思与评价: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苗岭飞歌》教案
![《苗岭飞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737b951e79b8968022684.png)
《苗岭飞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教学方法: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播放《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师跟音乐律动。
)3、介绍苗族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
(出示图片)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
(出示图片)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二、欣赏。
1、简介乐器:《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出示:小提琴图片)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出示:口笛图片)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播放两遍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主旋)。
2、完整欣赏: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苗岭的早晨》,边听边想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出现了几种情绪?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鸟鸣,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fc09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e.png)
苗族飞歌的教学方案教学对象: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苗族飞歌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2. 学会欣赏苗族飞歌,体验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3. 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苗族飞歌概述1.1 苗族飞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苗族飞歌的起源与发展1.3 苗族飞歌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第二章: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2.1 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2.2 苗族飞歌的和声特点2.3 苗族飞歌的节奏特点第三章: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3.1 呼吸控制与共鸣3.2 音准与音色3.3 情感表达与韵味第四章: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欣赏4.1 《对歌》4.2 《飞歌》4.3 《苗岭的早晨》第五章:实践与拓展5.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苗族飞歌5.2 举办苗族飞歌合唱比赛5.3 探索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背景、特点、演唱技巧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演唱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4. 欣赏法:聆听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感受其音乐魅力。
5. 创编法:鼓励学生探索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创作新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苗族飞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 学生能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欣赏其独特魅力。
3. 学生对苗族飞歌有一定的了解,能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资源:1. 苗族飞歌教材、乐谱。
2. 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设施。
3. 互联网资源:苗族飞歌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演唱实践中掌握苗族飞歌的技巧。
2. 邀请苗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丰富教学内容。
3. 组织学生参加苗族音乐活动,增进对苗族飞歌的了解。
4.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探索苗族飞歌的更多信息。
第六章:苗族飞歌的节奏训练6.1 苗族飞歌的节奏分类6.2 节奏练习与模仿6.3 节奏感培养与实践第七章:苗族飞歌的声乐技巧7.1 呼吸控制与支持7.2 声音投射与共鸣7.3 音色变化与情感表达第八章:苗族飞歌的艺术处理8.1 歌曲结构与布局8.2 旋律变化与装饰音8.3 节奏自由与即兴演唱第九章:苗族飞歌的群体演唱9.1 合唱与对唱的组织9.2 群体演唱的协调与配合9.3 苗族飞歌合唱作品的演绎第十章:苗族飞歌的传承与发展10.1 苗族飞歌的现状与挑战10.2 苗族飞歌的传承途径与方法10.3 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教学进度安排:1. 苗族飞歌概述(2课时)2. 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3课时)3. 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4课时)4. 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欣赏(3课时)5. 实践与拓展(4课时)6. 苗族飞歌的节奏训练(3课时)7. 苗族飞歌的声乐技巧(3课时)8. 苗族飞歌的艺术处理(3课时)9. 苗族飞歌的群体演唱(2课时)10. 苗族飞歌的传承与发展(2课时)总课时:20课时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苗族飞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初中苗族飞歌教案
![初中苗族飞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24d2f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4.png)
初中苗族飞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感受苗族飞歌的独特魅力。
2. 学生能够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3. 通过学习苗族飞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
2. 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教学难点:1. 苗族飞歌的唱法和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了解苗族飞歌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素材。
2. 教学场所应宽敞,以便学生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对苗族飞歌产生兴趣。
2. 播放一段苗族飞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飞歌的独特魅力。
二、基本唱法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包括发音、呼吸、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苗族飞歌的唱法。
三、表演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表演技巧,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苗族飞歌的表演技巧。
四、分组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苗族飞歌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唱法和表演技巧。
五、课堂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展示所学到的苗族飞歌。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苗族飞歌的喜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到的苗族飞歌,传承我国民族音乐。
2. 教师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音乐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通过学习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飞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飞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6515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png)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飞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飞歌》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苗族飞歌的风格创作,歌曲旋律悠扬,歌词内容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苗族的音乐文化,感受飞歌的特点,同时提高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苗族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苗族飞歌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飞歌》,提高歌唱能力。
3.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
2.学会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
3.了解苗族音乐文化,感受飞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苗族飞歌的特点,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苗族音乐文化,增进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吉他、钢琴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苗族飞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飞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讨论飞歌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5分钟)教师弹奏乐器,演唱《飞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风格。
随后,分发乐谱和歌词卡片,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进行针对性辅导,确保学生掌握要领。
4.巩固(5分钟)各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全体学生合唱《飞歌》,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苗族音乐文化,了解飞歌的历史背景。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7821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f.png)
苗族飞歌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增进对苗族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飞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苗族飞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2. 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3. 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4. 苗族飞歌的代表作品5. 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演唱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苗族飞歌的节奏和音准,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演唱。
4. 欣赏法:聆听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苗族飞歌相关资料、歌曲谱例。
2. 音响设备:播放苗族飞歌的歌曲和视频。
3. 乐器: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
4. 教学道具: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环节】1. 导入:简要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分析代表性作品。
3. 示范演唱:教师演唱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合作。
5. 欣赏与讨论:聆听苗族飞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分析。
6.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苗族飞歌《飞歌飞过高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飞歌的特点。
2. 学习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文化内涵。
3. 学习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引导学生分析苗族飞歌的独特之处。
4. 学唱苗族飞歌教师示范演唱一首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学习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715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b.png)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苗族的基本文化特点和传统节日习俗。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苗族词汇和短语。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演唱技巧。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苗族飞歌,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歌曲歌词。
与苗族文化相关的短文或故事。
2.2 教学知识点:苗族飞歌的基本演唱技巧,如发音、节奏、旋律等。
苗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节日习俗,如苗年、跳花节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对苗族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简单介绍苗族的基本文化特点和传统节日习俗。
3.2 教学歌曲:分组让学生学习《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和旋律。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
3.3 文化讲解:通过讲解或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短文或故事,使学生了解苗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节日习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歌曲演唱评价:对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发音、节奏和旋律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观察学生在演唱中的表现,如表情、动作等,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
4.2 学生文化知识评价: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苗族文化特点和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苗族飞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
让学生分组创作自己的苗族飞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c426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9.png)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苗族飞歌跳花的起源和发展;学习苗族飞歌跳花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能够独立完成苗族飞歌跳花的舞蹈表演。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掌握苗族飞歌跳花的舞蹈技巧;通过分组合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苗族飞歌跳花的魅力和特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苗族飞歌跳花的起源和发展:介绍苗族飞歌跳花的起源和发展背景;讲解苗族飞歌跳花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2 苗族飞歌跳花的舞蹈动作:讲解苗族飞歌跳花的基本舞蹈动作;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2.3 苗族飞歌跳花的音乐节奏:介绍苗族飞歌跳花的音乐特点和节奏;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苗族飞歌跳花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能够独立完成苗族飞歌跳花的舞蹈表演。
3.2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音乐节奏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苗族飞歌跳花的视频片段,引发兴趣;简要介绍苗族飞歌跳花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基本舞蹈动作教学:讲解苗族飞歌跳花的基本舞蹈动作;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4.3 音乐节奏练习:介绍苗族飞歌跳花的音乐特点和节奏;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进行自我评价;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学生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苗族飞歌跳花》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苗族文化》教材,用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2 音响设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苗族飞歌跳花的音乐;麦克风和话筒,用于教师讲解和示范。
初中音乐苗族教案
![初中音乐苗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570ea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2.png)
初中音乐苗族教案课型:唱歌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特点和演唱形式,感受苗族飞歌的魅力。
2. 学会演唱苗族飞歌《苗族飞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苗族飞歌的节奏和旋律。
2. 能够熟练演唱苗族飞歌《苗族飞歌》。
教学难点:1. 苗族飞歌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
2. 引导学生理解苗族飞歌的内涵,感受苗族飞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苗族飞歌《苗族飞歌》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飞歌的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基本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苗族飞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实践与创新(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苗族飞歌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苗族飞歌的特点和演唱方法。
2.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练习苗族飞歌,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唱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苗族飞歌的起源、特点和演唱形式,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苗族飞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苗族飞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同时,通过分组演唱和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对苗族飞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继续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拓展苗族飞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少儿小组唱苗歌教案设计
![少儿小组唱苗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8f59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4.png)
少儿小组唱苗歌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少儿小组唱苗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苗族文化和苗歌的特点,并能够感受苗歌的美妙之处。
2. 学生能够学唱苗族经典的苗歌,并通过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完成小组演唱。
教学重点:1. 学生对苗族文化和苗歌的理解。
2. 学生的音乐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苗族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3. 苗族服饰或相关图片。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制作PPT或投影展示苗族文化和苗族服饰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对苗族文化了解多少?你们知道苗族有特色的音乐吗?”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了解和想法。
探究(15分钟):1. 播放苗族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苗歌的特点和美妙之处。
2. 解释苗歌的定义和作用,介绍苗歌的表现形式以及它在苗族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分析苗歌的曲调和歌词特点,让学生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苗歌进行学唱。
2. 分组练习时,提供苗族服饰或相关图片给学生,增加他们对苗族文化的感知。
3. 指导学生仔细听取苗歌的原声录音或视频,并进行模仿练习。
4. 学生通过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共同学唱苗歌。
教师可以提供合唱指导,确保学生之间的合作顺利进行。
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
2. 组织学生讨论苗歌的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享合作与协调的感受。
3. 总结苗族文化和苗歌的特点,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和传承各个民族的文化。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收集和分享其他民族的音乐和文化,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2. 组织更大规模的校内或校际苗族音乐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苗族文化和音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和协调能力。
2. 听取学生的演唱表演,评估其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5561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png)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受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解析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艺术形式和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魅力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苗族文化第二章:苗族飞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苗族飞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飞歌的兴趣和热情2.2 教学内容解析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苗族飞歌的歌词特点和演唱方式通过音频和视频材料展示苗族飞歌的魅力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音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的特点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演唱苗族飞歌第三章:苗族跳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跳花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苗族跳花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跳花的兴趣和热情3.2 教学内容解析苗族跳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苗族跳花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方式通过视频材料展示苗族跳花的魅力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跳花的特点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学习和表演苗族跳花的基本动作第四章:苗族文化体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苗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4.2 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参观苗族文化和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与苗族传统游戏和手工艺制作提供学生与苗族艺术家和传承人交流的机会4.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参观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总结体验感受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持续关注和参与热情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苗族飞歌和跳花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思考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第六章: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苗族飞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情6.2 教学内容分析苗族飞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特点介绍苗族飞歌中的特殊音乐元素,如soló、颤音等通过音频和视频材料展示苗族飞歌的音乐魅力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音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演唱和欣赏苗族飞歌第七章:苗族跳花的舞蹈技巧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苗族跳花的基本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苗族跳花舞蹈风格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舞蹈文化的兴趣和热情7.2 教学内容教授苗族跳花的基本舞蹈动作和组合分析苗族跳花的舞蹈技巧,如步伐、手势和身体动作等通过视频材料和现场示范展示苗族跳花的舞蹈魅力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苗族跳花的舞蹈技巧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和展示第八章:苗族飞歌与跳花的艺术价值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苗族艺术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艺术文化的兴趣和热情8.2 教学内容分析苗族飞歌和跳花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苗族飞歌和跳花对苗族社区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展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艺术价值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艺术价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九章:苗族飞歌与跳花的传承与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和跳花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和关注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9.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和跳花的传承方式与传统习俗分析苗族飞歌和跳花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发展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展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传承与发展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传承与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十章:课程总结与评价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收获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持续关注和参与热情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苗族飞歌与跳花的特点、艺术价值及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思考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第十一章:苗族飞歌与跳花的现代创新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和跳花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创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创新的思考和参与热情11.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和跳花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形式和表现分析苗族飞歌和跳花创新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展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现代创新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现代创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十二章:苗族飞歌与跳花的表演实践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表演实践培养学生对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苗族飞歌和跳花的兴趣和热情12.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表演实践教授学生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方法通过表演实践和反馈,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12.3 教学方法采用现场示范和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实践和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和评价第十三章:苗族飞歌与跳花的跨文化交流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和跳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影响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飞歌和跳花走向国际舞台的思考和关注13.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和跳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形式和影响分析苗族飞歌和跳花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和认可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展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跨文化影响力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跨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十四章:苗族飞歌与跳花的保护与传承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和跳花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激发学生对苗族飞歌和跳花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关注14.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和跳花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苗族飞歌和跳花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和措施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展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保护与传承实践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苗族飞歌和跳花的保护与传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收获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持续关注和参与热情1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苗族飞歌与跳花的特点、艺术价值、创新、表演实践、跨文化交流和保护传承引导学生思考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1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苗族飞歌和跳花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表演实践。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fc9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f.png)
《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是一门以苗族文化为主题的音乐舞蹈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苗族的音乐、舞蹈和文化特色。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和跳花的舞蹈动作,增强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的音乐、舞蹈和文化特色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和跳花的舞蹈动作培养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苗族飞歌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苗族飞歌的基本唱法和呼吸技巧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苗族飞歌2.2 苗族跳花舞蹈介绍苗族跳花舞蹈的起源和特点教学苗族跳花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步伐编排一段简单的苗族跳花舞蹈第三章:教学方法3.1 Direct instruction(直接教学)教师示范和讲解苗族飞歌的唱法和跳花舞蹈的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直到掌握要领3.2 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指导和纠正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反馈3.3 Technology integration(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苗族文化和舞蹈使用音响设备,播放苗族音乐,营造氛围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态度记录学生的练习次数和表现4.2 技能掌握通过小组表演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对苗族飞歌唱法和跳花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主题飞歌跳花到苗家》教材,包括歌词、舞蹈动作图解等5.2 音响设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苗族音乐,营造课堂氛围5.3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苗族文化和舞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苗族文化氛围,可使用苗族特色的装饰物如挂毯、旗帜等。
设置表演区域,供学生练习和展示。
6.2 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乐器(如笛子、鼓等),用于辅助教学。
《飞歌》教案
![《飞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de3a7a69eae009591bec15.png)
《飞歌》
教学目标:
能仔细聆听贵州苗族歌曲《飞歌》,感受苗族民歌的特点,并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听辨出《飞歌》的旋律与乐曲《苗岭的早晨》相似。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两首相似的歌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贵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贵州民俗村去看看,了解那里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的风俗民情。
二、新课新授:
1、简介“飞歌”的来历。
由于苗族人大多居住在山腰,虽然每天都能隔山相望,但是要交流的话却要走上很远的路。
所以他们习惯用特有的呼喊的方式来跟别人打招呼,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飞歌”。
2、初听歌曲《飞歌》。
3、师:有没有觉得飞歌似曾相识呢?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把学生分为两组,模拟两个苗寨互相用歌声打招呼,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情绪与氛围。
三、课堂小结:
《飞歌》是一首苗族歌曲,最初是用来打招呼用的,现在已经流传下来形成了好听的歌曲。
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关于“飞歌”的歌曲。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b0f15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f.png)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苗族飞歌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1.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分析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唱腔等举例介绍苗族飞歌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学生能够描述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第二章:苗族飞歌的旋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掌握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和节奏规律能够分析和演唱简单的苗族飞歌旋律2.2 教学内容分析苗族飞歌的旋律结构,如起承转合、重复等介绍苗族飞歌的节奏特点,如自由节奏、对称节奏等学习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等2.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苗族飞歌的旋律结构和节奏特点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苗族飞歌的演唱练习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的旋律结构和节奏特点学生能够演唱简单的苗族飞歌旋律第三章:苗族飞歌的唱腔与表演3.1 教学目标掌握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能够进行苗族飞歌的唱腔模仿和表演实践3.2 教学内容分析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如高亢、激昂、抒情等介绍苗族飞歌的表演技巧,如身体语言、情感表达等学习苗族飞歌的唱腔练习和表演实践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苗族飞歌的唱腔模仿和表演实践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学生能够进行苗族飞歌的唱腔模仿和表演实践第四章: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认识到苗族飞歌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4.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如师徒传承、社区传承等分析苗族飞歌的保护措施,如政府保护、民间组织保护等讨论苗族飞歌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对苗族飞歌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看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问题学生能够表达对苗族飞歌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看法第六章:苗族飞歌的曲式与结构6.1 教学目标理解苗族飞歌的曲式结构能够识别和分析苗族飞歌的不同曲式6.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常见曲式,如单段式、对比段式、变奏段式等分析苗族飞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举例说明苗族飞歌曲式的应用和变化6.3 教学方法采用图解法,讲解苗族飞歌的曲式结构采用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苗族飞歌的结构特点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苗族飞歌的常见曲式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第七章:苗族飞歌的民俗文化背景7.1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民俗文化内涵能够解释苗族飞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与苗族民俗文化的关系介绍苗族飞歌在节日庆典、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分析苗族飞歌的歌词内容与民俗主题的关联7.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讲解苗族飞歌与民俗文化的联系采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体验苗族飞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实际应用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阐述苗族飞歌的民俗文化内涵学生能够理解苗族飞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第八章: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与改编8.1 教学目标学习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方法能够对苗族飞歌进行简单的改编8.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原则和技术学习如何结合苗族飞歌的传统元素进行改编创作分析改编后的苗族飞歌作品8.3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工作坊,讲解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方法采用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进行苗族飞歌的改编尝试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展示对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理解学生能够呈现自己改编的苗族飞歌作品第九章:苗族飞歌的当代传播与影响9.1 教学目标掌握苗族飞歌在当代的传播情况能够评估苗族飞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在现代媒体和艺术领域的传播分析苗族飞歌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讨论苗族飞歌对苗族文化认同和青少年教育的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苗族飞歌在当代传播的具体实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苗族飞歌对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影响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苗族飞歌在当代的传播途径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10.1 教学目标展望苗族飞歌未来的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讨论苗族飞歌在未来的传承、创新与发展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苗族飞歌的未来发展路径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提出对苗族飞歌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重点。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苗族飞歌、竹笛、降记号、侗族大歌》教案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苗族飞歌、竹笛、降记号、侗族大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d666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4.png)
西师大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苗族飞歌、竹笛、降记号、侗族大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苗族飞歌、竹笛、降记号、侗族大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苗族和侗族的传统音乐,通过学习飞歌、竹笛和大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感到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和侗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用竹笛演奏简单的苗族飞歌。
3.能够哼唱侗族大歌,体会其独特的韵味。
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飞歌的节奏和呼吸技巧。
2.竹笛的演奏方法。
3.侗族大歌的唱法和韵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的起源、特点和演唱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奏竹笛和演唱侗族大歌,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合作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录音机、音响、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准备竹笛、侗族大歌唱片或音频文件。
3.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苗族和侗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两个民族的音乐特点。
2.呈现(10分钟)播放侗族大歌和苗族飞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授竹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苗族飞歌吹奏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讲解侗族大歌的唱法和韵味,引导学生进行哼唱练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飞歌的节奏和呼吸技巧,以及侗族大歌的唱法和韵味。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练习竹笛演奏和侗族大歌哼唱,加强巩固所学内容。
(听赏)苗岭飞歌-接力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苗岭飞歌-接力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8204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d.png)
听赏:苗岭飞歌-接力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一年级音乐课上册的教案,主要讲述苗岭飞歌的传说和歌曲演唱。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苗族文化,并学会演唱苗岭飞歌。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文化,掌握苗岭飞歌的传说故事;•学会演唱苗岭飞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教学内容•苗岭飞歌的传说故事;•歌曲学习和演唱;•集体合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看一段苗族的风俗文化视频,让学生了解苗族文化;•引出本课题:“苗岭飞歌”,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
二、学习苗岭飞歌的传说故事(10分钟)•运用图文并茂的PPT,向学生讲述苗岭飞歌的传说故事,并让学生仔细聆听;•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于苗岭飞歌故事的理解。
三、歌曲学习和演唱(25分钟)•播放苗岭飞歌音频,让学生跟随音乐感受和学习歌曲;•老师用歌词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集体学唱。
四、集体合唱(15分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检测学生学唱苗岭飞歌的成果,并增强学生的合唱能力;•集体合唱苗岭飞歌,展现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素养;•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进行点评和表贡献。
五、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总结苗岭飞歌的歌词、旋律和传说故事)。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适应性训练,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唱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感受;•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诊断和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发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掌握好节奏,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下,表现出兴趣较高,需要合理引导;•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听赏)飞歌-湘教版(2014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听赏)飞歌-湘教版(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1391d2120b1c59eef9c7b428.png)
3(听赏)飞歌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体验苗族飞歌的代表曲调,能够对它产生兴趣。
2、乐于了解苗族飞歌的风格特点,进而关注一些用飞歌素材创作的优秀作品。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
2、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能用高昂悠扬的音色演唱,唱出飞歌的韵味。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很难理解民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也受到生活接触面的影响,学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而对于民歌,则表现出排斥的心理,俗话说: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热爱,所以我们要唤起学生对于民歌的兴趣并能够接受它热爱它。
3、重点难点学唱飞歌曲调,感受飞歌韵味,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旋律,想唱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想)那就仔细听。
(师用衬词“哎罗哎”唱)师:我唱的怎么样?(很好)好在哪里?生:音很高,很亮师:听的真仔细!这段旋律音调高昂,有的地方节奏可以自由延长。
二、新授1、呼吸练习2、练习甩音师生互相模仿打招呼的声音进行甩音练习)3、感受旋律的走向特点师生一起划旋律线感受音乐连绵起伏的音乐特点。
4、民歌类型的探讨师:这段旋律的走向就像连绵起伏的群山,人们好像生活在群山环抱之中,自由的大声的歌唱。
那么,这段旋律属于我们民歌中的那种类型呢?生:山歌师:为什么是山歌呢?生:因为好像站在大山上唱歌。
师:说得真好,这段旋律音调高昂,节奏自由,就像站在大山上唱歌。
各地的山歌由于所产生的环境不同,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比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那么像这种苗族山歌也有自己好听的名字-------《飞歌》5、介绍这首短歌的出处师:刚才老师带大家演唱的这段旋律就是苗族山歌的典型代表----飞歌的曲调,这种飞歌曲调一般流传于苗族人聚居的苗岭山脉(出示课件)6、聆听、学唱歌曲师:苗族飞歌以它独特的优美旋律吸引了广大音乐爱好者,成为作曲家创作反映苗族人生产生活的音乐作品的首选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飞歌》
活动目标:
1、了解苗族飞歌的由来。
2、学会唱苗族飞歌。
3、愿意并大胆歌唱苗族飞歌。
活动准备: 苗族飞歌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提问式导入。
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看到视频中的人在干什么?(唱歌)
师:他们唱的歌,你们听得懂吗?那你们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吗?
二、讲解苗族飞歌的由来。
师:刚刚我们听到光碟中人们常的歌曲是“苗族飞歌”。
师:苗族飞歌主要是让我们苗画家的音乐废除=大山,飞进人们的心里。
三、欣赏苗族飞歌。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几遍苗族飞歌,看看我们能不能听出她们唱的是什么?
师:听了这么多遍,小朋友们能学会吗?
四、学唱苗族飞歌。
师:现在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学唱苗族飞歌吧!
五、展示欣赏。
师:小朋友们都会唱了吗?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大家演唱一下,谁愿意来?师:小朋友们都太棒了!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吧今天在幼儿园学会的“苗族飞歌”唱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