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5.7——9的乘法口诀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最难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最难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最难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字的认识和数的排序在二年级数学中,数字的认识和数的排序是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排序这些数字。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来加深理解。

2.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学生需要理解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3. 数量的比较和估算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并能够通过估算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4. 二维图形的认识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描述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和命名。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5.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比如学生需要学会读取时钟上的时间、计算时间的间隔等。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进行时间计算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二年级数学中存在一些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比如数字的认识和排序、加法和减法、数量的比较和估算、二维图形的认识以及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对于这些困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1、角的概念: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顶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边称为角的“边”。

2、角的种类:根据角的度数,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零角。

锐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零角:等于0度的角。

3、角的大小比较: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不同,那么度数大的角比度数小的角大。

4、角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数字或者字母来表示一个角。

如果用数字表示,通常用一个小圆圈将数字写在角的顶点上方;如果用字母表示,通常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顶点字母必须写在前,边的字母写在后)。

5、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通常是“度”(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分”、“秒”等单位来表示。

6、应用实例: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用到角的知识,比如量角器、手表、桌子、三角板等。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的拆分与组合、加减法运算、时间与日历、长度与重量、集合与数据统计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认识1. 数字书写:掌握0-20的数字的书写形式和顺序,并能够准确无误地书写。

2. 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大小符号的意义,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字的拼读:熟练掌握0-100的数字的读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数字。

4. 数字的顺序排列:按照大小关系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列,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规律。

二、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拆分为若干个数的和,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培养对数的分解的灵活应用能力。

2. 数的组合:将若干个数组合成一个数,理解数的组合的概念,培养对数的组合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加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加法。

2. 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3. 减法的认识:理解减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减法。

4. 减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减法计算,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时间与日历1. 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读懂时间。

2. 时间的顺序:熟练掌握一天的时间顺序,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活动的时间顺序。

3. 日历的使用:理解日历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日历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五、长度与重量1.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单位,如米、半米、厘米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度的估测。

2. 长度的比较:理解长度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3. 重量的认识:认识重量的单位,如千克、克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量的估测。

4. 重量的比较:理解重量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六、集合与数据统计1. 集合的认识: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和划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

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整体与部分、分数概念、二维图形、时间和金钱概念等内容。

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二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一、加减法1. 二位数加法:在二年级,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加,例如23+14=37。

2. 二位数减法:孩子们也学习了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减,例如56-34=22。

通过这些加减法的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竖式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二、整体与部分1. 比例概念:孩子们学习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计算其中的部分有多少。

2. 数量关系: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通过图形和数字表示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例如通过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数量的比较。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分数概念1. 半与四分之一: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两等份,以及将一个整体分成四等份。

2. 分数的概念:通过形式化的学习,孩子们认识到分数是一个整体被等分的部分,例如1/2和1/4。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开始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

这将为以后更深入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四、二维图形1. 正方形和长方形:孩子们学习了如何认识和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

2. 边和角概念:通过学习了解二维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让孩子对图形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二维图形,并了解其特征,为后续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五、时间和金钱概念1. 时钟和时间: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向前和向后推算时间,以及如何通过时钟表示时间。

2. 硬币和纸币:孩子们学习了几种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以及如何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时间和金钱的概念,为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金钱计算打下基础。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4)刻度画起,画到(8)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约莫1厘米;食指的广约莫1厘米;田字格广约莫1厘米;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较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计较时从(个位)加起。

③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如何把⼩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概是很多学⽣都发愁的问题,以下是⽆忧考为⼤家分享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

2、认识厘⽶:认识厘⽶的长度,1厘⽶⼤于有多长,⽤字母cm表⽰;量⽐较短的物体,⽤厘⽶作单位;⽤尺⼦上以厘⽶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认识⽶的长度,1⽶⼤于有多长,⽤字母m表⽰,量⽐较长的物体,通常⽤⽶作单位;⽤尺⼦以⽶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和⽶的关系:1⽶=100厘⽶。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尺⼦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和⽶);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和⽶)。

【篇⼆】⼆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数、摆⼀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常⽣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较简便,为进⼀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

(2)能⽤5的乘法⼝诀进⾏乘法计算,体验运⽤乘法⼝诀的优越性。

(3)能⽤5的乘法运算解决⽣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进⼀步体会编制乘法⼝诀的⽅法。

数学学科重要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数学学科重要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数学学科重要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小数的认识与运算数学学科重要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小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介于整数之间的数。

在小学二年级,学生需要从认识小数开始,并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小数的认识与运算进行详细总结。

一、小数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小数之前,学生首先需要明确整数的概念。

整数是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可以用于计数和表示位置。

而小数则是用来表示位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整数部分位于小数点的左侧,小数部分位于小数点的右侧。

例如,0.5表示位于0和1之间的数。

小数的进位原理与整数相同,从右向左每位数值增加到10,就要向左一位进1。

例如,0.35加1进位后变为0.4。

二、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小数的读法与整数有所不同,小数点后的数字需要使用特定的读法。

以下是小数的读法示例:0.1 - 读作“零点一”0.25 - 读作“零点二五”0.8 - 读作“零点八”小数的写法遵循一般的数学书写规范,例如0.1、0.25、0.8等。

当小数部分为0时,可以省略末尾的0,例如0.50写作0.5。

三、小数的比较与排序对于小数的比较与排序,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将小数转化为相同位数的分数进行比较。

例如,将0.5转化为1/2,然后比较大小。

2. 当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较大的数较大。

3. 如果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同,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

对于排序,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四、小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加减运算与整数的运算类似,需要考虑小数部分的进位和借位。

以下是小数加减运算的示例:例1:0.5 + 0.3 = 0.8例2:0.6 - 0.2 = 0.4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需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五、小数的乘法运算小数的乘法运算是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以下是小数乘法运算的示例:例1:0.4 × 0.3 = 0.12例2:0.25 × 0.8 = 0.2在进行乘法运算时,不需要对齐小数点,直接将整数和小数部分相乘。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推荐5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推荐5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1篇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2篇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3篇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除法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

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

5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

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

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比较物体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

如果不是,则应在比较前统一单位。

比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在三角尺上比较直角(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1.计数和术语:
-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和写数字。

-学会在连续的数中找出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加法:
-熟练掌握0-20的加法表。

-能够用竖式计算加法,并理解加法的交换律。

-掌握简单的进位加法,如10+4=14
3.减法:
-熟练掌握0-20的减法表。

-能够用竖式计算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借位原理。

-掌握简单的退位减法,如10-4=6
4.乘法:
-通过反复计数理解乘法的概念。

-初步掌握乘法表中0-10的乘法运算。

5.除法:
-通过分组和反复减法理解除法的概念。

-初步掌握除法表中0-10的除法运算。

6.分数:
-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用图形表示分数。

-初步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7.位数和数位:
-了解十进制的位数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能够根据数位来读和写数字。

8.数量与比较:
-能够用数目词表示小于、等于和大于的关系,如多、少、相等等。

-学会估算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9.图形和几何:
-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学会分辨和比较简单图形的属性,如边数、角数等。

10.数据统计: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表读取和数据的分析。

-学会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饼图等。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打好数学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 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篇二】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篇三】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
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

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位上数大的就大,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