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居住环境设计教学大纲(本科)
居住环境设计教学大纲(本科)(一)说明部分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4年制专业设计课。
2、课程的教学目的居住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设计学科,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住宅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常识,基本方法,居住环境与人类行为,物质构成与精神构成,功能划分与布置,空间类型与空间特征,空间的组合与构成以及居住环境设计的诸要素与设计手法等。
3、课程的教学任务本课通过人对居住环境的行为需要、使用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和掌握如何满足当代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高质量、高层次、高品味的要求。
明确设计本领、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强调环保意识与绿色设计,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
4、课程的教学内容居住环境与人类行为:人类的居住行为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决定因素,是人类居住环境存在的全部目的和意义,了解二者即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搞好居住环境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意识。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环境设计: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关系,其重点是研究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
居住环境的功能划分与布置:①公共活动区②私人生活区③混合区室内空间的创造:①室内空间的概念②室内空间的特性③室内空间的功能④室内空间的组合⑤室内空间的构成⑥室内空间的类型⑦室内空间的分隔与调节5、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原则是让学生在掌握住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层面上,通过设计语言营造出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居住文化。
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①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分为居住环境与人类行为,环境心理学分居住环境、居住环境的功能划分、居住环境的空间创造四部分。
②设计案例赏析与留校作业讲评通过幻灯片和录像带、光盘以及图片投影,着重分析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意境、情趣的营造方法,通过对往届学生留校作业的讲评,总结其共性与个性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参与讲评,给他们流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们的品评能力。
人居环境学教学大纲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通过对人居环境学概念、原理、标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人居环境基础知识, 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 2.结合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物业管理小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学习人居环境分析、 改善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具有正确判断分析、改善和评价人居环境的基本能力。
《人居环境学》教学大纲
学 时:72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判断分析、改善和评价人居环境的基 本能力,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 前导课程:建筑制图、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 后续课程: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
3.居住区的日照
教学
4.居住区的风
5.城市气候及改善途径
1.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理论
11 室内气候
2.室内气候综合评价标准
教学
3.室内热湿环境
1.室内空气污染源
2.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危害
理论
3.室内空气环境评价与监测
教学
12 室内空气环境
4.通风与空气调节
5.室内空气污染防治
实践 室内空气污染调查
六、考核形式及评分方法
1.平时成绩:30%(含讨论 10%、作业 30%); 2.期末成绩:70%(考试)。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人居环境》 范祥清 刘少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参考书: 1.《住宅人居环境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环境保护》 刘天齐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
熟悉水环境因素的质量标准、 评价、法律法规、控制与管理 3 等知识
人居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7C46A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授课对象:城管、建筑、规划、土木、环境先修课程:地理学,环境科学,建筑与规划概论,城市科学原理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的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为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由来、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人居环境科学的由来,发展演化历程,人居环境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目前人类居住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4学时)人居环境释义,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人居环境的学科体系。
3、人居环境基本事实分析(4学时)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聚居病理学分析。
4、人居环境基础理论(4学时)聚居的基本理论,人类需要与聚居的评价,聚居的结构和形态,动态城市的理想模式,未来城市预测研究。
5、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2学时)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6、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4学时)传统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城市设计理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形象思维。
7、风水与人居环境(4学时)中国风水的形成与发展,风水理论与流派,人居环境的风水理论解读。
8、人居环境优选中的风水评析(4学时)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选择,中国古都的风水选址,城市住宅用地的风水选址,村宅居民的风水选址。
9、人居环境形成、演变及驱动机制(4学时)人居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区域差异性;人居环境中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耦合机制;人居环境中物质迁移、能量转化和信息传输;人居环境容量、承载力及动态仿真。
人居环境科学教案
人居环境科学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人居环境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3. 理解人居环境科学对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居环境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a. 介绍人居环境科学的定义和范围;b. 强调人居环境科学对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性;c. 引导学生思考人居环境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a. 解释人居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如环境、可持续发展等;b. 介绍相关术语,如生态系统、碳足迹、循环经济等;c. 提供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的实际应用。
3. 人居环境科学对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a. 分析人居环境科学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b. 探讨人居环境科学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c. 强调人居环境科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引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人居环境科学的定义、范围以及相关术语和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居环境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居环境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挑战。
5. 总结归纳:总结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积极参与和改善人居环境。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投影仪;2. 实际案例和图片资料;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4. 相关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汇报;3. 学生对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书面作业。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案例选择,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居环境与设备 大纲
课程编号:《人居环境与设备》课程大纲32学时2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和居住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营造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和质量,已经成为人工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主要研究一切与人体舒适和建筑环境性能有关的科学、技术和服务设施设备,主要包括介绍建筑外及人居室内的热湿、空气流动、空气品质、声、光等环境;深入分析人体舒适度、供热、通风、采光等因素对建立科学人居环境的影响;从物理、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人对室内外环境的舒适与健康要求及居室内环境保护常识,简介典型工艺过程对环境的要求;介绍创造健康人居环境的系统与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外环境及人居室内的热湿、空气流动、空气品质、声、光环境等环境基本知识,熟悉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室内环境保护、关注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室外环境保护意识。
二、适用专业全校通识公选课程,适用于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建筑与环境的关系2.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建筑环境学第一节建筑环境学绪论第二节建筑外环境1.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地球绕日的运动;太阳在空间的位置2.太阳辐射: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日照的作用与效果;3.室外气候:大气压力;风与大气边界层;室外温度;有效天空温度;地温;湿度;降水4.城市微气候:风场;城市热岛;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5.我国气候分区特点第三节建筑热湿环境1.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通过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3.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室内产热、产湿量;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4.冷负荷与热负荷:负荷的定义;负荷与得热的关系5.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第四节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1.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热感觉;热舒适;2.人体对稳态热环境的反应描述:热舒适方程;预测平均评价;有效温度;3.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4.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热应力指数;风冷指数;5.热环境与劳动效率第五节室内空气品质1.室内空气品质简介(1)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改善的重要性(2)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3)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2.影响室内空气空气品质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3.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4.室内空气品质标准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污染物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空气净化;第六节建筑声环境1.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2)声音的计量2.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1)人的主观听觉特性;(2)噪声的评价指标3.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1)声波遇到边界面和障碍物时的传播规律(2)声音在室外空间的传播;(3)声音在室内空间的传播4.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1)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2)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3)隔声和构件的隔声特性5.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1)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2)吸声减噪与隔声第七节建筑光环境1.光的性质与度量(1)基本光度单位及相互关系(2)光的反射和透射:材料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材料的光学性能2.视觉与光环境(1)眼睛与视觉特征(2)颜色对视觉环境的影响(3)视觉功效与舒适光环境要素:视觉功效;舒适光环境要素与评价标准3.天然采光(1)天然光源的特点(2)天然采光设计原理(3)不同用途建筑的采光口形式的要求与采光口选择4.人工照明(1)人工光源:光源的种类、发光机制和绿色光源;灯具的光学特性;灯具的CIE 分类。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5503课程名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涵义、基本框架及其研究方法论。
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相融与制约关系,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认识与知识基础。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we can expound the meaning,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t. Space from region to city to residence, tim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inking method from the “Ekistics” of C.A.Doxiadi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the culture of Feng Shui, systematic learning the symbiosis and constraints relationship and initially establish a knowledge bas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人居环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88202课程名称:人居环境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Settlements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不限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完善的人居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正不断发展的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的涵义、基本框架思想及其研究方法论。
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住区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及城市规划与设计论,到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与制约关系,从时空的不同层面构建人居环境的内容体系,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为我们认识和拥有良好人居环境提供基本知识。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th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People began to seek a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nature of the health,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Human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the sentiment of people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Human Settlements as an science continues to develop cross-disciplinary.Through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reason on the meaning of Human Settlements,we can expound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Space to the homes from the region to the city to the residential area,and from ancient time to modern,way of thinking from the"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of C.A.Doxiadis and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feng shui,systematic study of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constraints of mutual relations,from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ime and space to build the cont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system,initially established symbiotic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nature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hav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to provide basic knowledg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概论是自然科学系列的通识限选课程之一,主要面向我校非人文地理类专业学生。
《人居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人居环境/ Environment Management课程编码:12034014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时数: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4 课外学时:4 学分:2 先修课程:物业管理概论环境管理学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4年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执笔者;郑芷青一、教学大纲说明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要求人居环境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地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生态理论、研究方法及其要求,区域与城市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特点,主要的污染物,环境标准,质量评价综合防治等,居住区与室内环境的特点,主要的污染物,环境标准,质量评价综合防治等。
人居环境的优选与布局,人居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通过学习能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人居环境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人居环境有关的规定和标准,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较好的掌握:1、区域与城市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特点,主要的污染物,环境标准,质量评价、综合防治,2居住区与室内环境的特点,主要的污染物,环境标准,质量评价、综合防治等。
3人居环境的优选与布局,人居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物业环境管理理论基础和知识,(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综合实践法多媒体与调查实践本课程以课程教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些实习作业和课堂讨论,通过实习、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建筑学、生态学、社会学、环境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城市规划,物业环境管理概论等课程有一定的关系。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范祥清等人居环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编居住与健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3郑芷青宋建扬物业环境环境管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寇祥旺宅宝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5 王深法风水与人居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域与城市环境居住区与室内环境特点、质量标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难点:人居环境的优选与布局课堂教学内容上篇区域与城市环境管理区域与城市环境管理绪论人类-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第一节大气环境第二节水环境第三节声环境第四节其他物理环境第五节固体废弃物影响的环境中篇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质量概述居住区绿化居住区室内外的空气、水、声、光环境居住区的社会环境下篇人居环境的优选与布局第八章现代提倡的理想人居环境第九章传统文化称谓的理想人居环境-“风水宝地”第一节传统文化对人居环境优选布局的理论第二节人居环境优选与布局实例分析三、学时分配:。
《人居环境设计》实训大纲
《人居环境设计》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人居环境设计》课程实训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本实训培养学生具有景观设计师职业素质,掌握构思草图、方案推敲比对、平面图绘制、分析图绘制、效果图绘制等技能。
二、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训学生应当掌握
1. 景观设计师职业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表达、应变和沟通能力,具有“对社会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对设计的责任”的职业准则
2. 景观方案设计技能:
a、提升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
(1)具备景观设计能力;
(2)具备方案策划能力;
(3)具备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创新思维能力;
(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b、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
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决策能力。
c、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3. 实训知识要求:
要求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应用三大构成、专业速写、材料预算、效果图表现、工程制图、空间设计等专业知识。
三、实训选用教材和参考书
(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西蒙兹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白德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人居环境教学设计
人居环境教学设计人居环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 掌握人居环境的评价标准;- 了解人居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2. 教学准备:- PPT- 图片或视频素材- 实地考察地点(如公园、社区等)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人居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人居环境的概念,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举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步:人居环境评价标准介绍人居环境的评价标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生活设施等方面。
通过展示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状况,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步:人居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讨论一些常见的人居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
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方法,例如开展环境治理、提倡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五步: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评价现场的人居环境,并记录问题或优点。
考察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想法。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回顾人居环境的概念、评价标准、问题与解决方法,并与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的行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人居环境,为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听讲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对人居环境概念和问题的理解。
- 视频与图片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问题。
-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评价人居环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5. 教学评估:-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人居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小学人居环境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教育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居环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要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人居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1. 理解人居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的生活环境。
2. 学生分享对美好人居环境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人居环境的概念:- 教师讲解人居环境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
-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居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如空气质量、水质、绿化等。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教师分发小组讨论卡片,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进行讨论。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角色扮演:- 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在良好的人居环境中生活的感受。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学生以“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
二、拓展活动1. 环保知识竞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巩固学生对人居环境的认识。
2. 环保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城乡人居环境》 说课稿
《城乡人居环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城乡人居环境》。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城乡人居环境》这一课题是在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提出的。
它不仅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城乡人居环境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城乡之间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掌握城乡在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3)学会分析影响城乡人居环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城乡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城乡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城乡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差异。
(2)影响城乡人居环境的因素。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影响城乡人居环境的因素。
(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城乡人居环境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居环境设计》课程标准
《人居环境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设计课程代码:4230146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60学时(理论:24 实践:36 )学分: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环艺专业景观方向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毕业设计之前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对景观方向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练兵”作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景观专业各项技能的运用能力和设计水平,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安排,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检验自己的真实实力,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的毕业设计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人居环境设计课程内容涵盖广泛,既要懂一定的城市规划原理,有要结合景观细部进行设计,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也有很大帮助。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对课程解构工作,重构学习,打碎、简约、泛在等形式、将课程分六个部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述、居住区的组成、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居住区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居住区环境设计实战训练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基本掌握居住小区设计的步骤、方法及要领,并且能熟练的设计各种不同类型或风格的小区环境,从而为最后阶段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掌握居住区的组成;了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步骤;掌握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熟悉不同风格或类型的小区表现手法;(二)具体目标《人居环境设计》课程分目标三、教学内容(一)课程教学安排学习任务(项目)描述、内容排序、要求及学时分配见下表:(二)实验(实训)安排表2 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标准表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的选用及编写建议(1)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2)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行为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以完成职业行为来驱动,通过实际案例、小组作业、情景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职业行为导向教学中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相关的工作技能。
人居环境授课提纲
2、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复习课堂内容
指定文献
2
2
第三节人居环境概念
1、人居环境的概念
2、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
指定文献
3
2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1、大气的结构
2、大气的组成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源
1、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大气污染分类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1、大气污染的危害
3、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指定作业
指定文献
10
2
第八章人与自然环境
第四节人与水环境
6、体内的水分
7、水质与人体
8、水与心理感觉
第五节人与热环境
1、人体内的热平衡
2、人的热反应
第六节人与空气环境
1、人体与空气
2、室内空气污染
1、必要的换气
指定作业
指定文献
11
2
第九章外在环境与建筑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住居特点
课程要求
通过学习能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人居环境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人居环境有关的规定和标准,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服务质量。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课程教学进程表
周
数
时
数
教学内容
课后作业
阅读
预习
1
2
第一章人居环境绪论
第一节环境概述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分类
第二节环境问题与科学
3、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4、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指定作业
指定文献
8
2
小学人居环境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教育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居环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居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人居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居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1. 人居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如何保护人居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画笔等。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给你什么感受?2.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这些场景体现了美好的人居环境。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人居环境的定义: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居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 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
- 人工环境:住宅、道路、公园、学校、医院等。
3.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人居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学习和工作。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人居环境?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周围的人居环境,思考如何改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活动1.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分享自己发现的人居环境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植物等。
2. 学生分享实践感受,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思考如何将保护人居环境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教学
40
实践教学
14
五、教法说明
1.课程涉及的内容多,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应重点讲解。 2.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必修课,在理论讲授上应以实用为主、活 学活用为原则,要结合物业管理中常碰到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行讲解。 3.为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需多参观调查。 4.教学过程可采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通过对人居环境学概念、原理、标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人居环境基础知识, 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 2.结合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物业管理小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学习人居环境分析、 改善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具有正确判断分析、改善和评价人居环境的基本能力。
教学 3.大气环境标准
4.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
理论
4
水环境
2.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
3.水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
学时
熟悉环境概述、环境问题、环 境保护、现代社会对人居环境 6 的关注
了解小区环境问题
4
1.掌握“人类——环境”系
统基本知识和概念
4
2.熟悉环境与疾病
熟悉大气环境因素的质量标 准、评价、法律法规、控制与 3 管理等知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1.环境概述
理论 2.环境问题
城市及区域环 教学 3.环境保护
1
境概述
4.现代社会对人居环境的关注
实践 小区环境问题研讨及案例分析
项目
1.人与环境
人类——环境 理论
2
2.城市生态系统
系统
教学
3.环境与疾病
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理论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3 大气环境
熟悉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知 3
识
熟悉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 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评价与创 3 建知识
熟悉绿化功能、绿地定额指标 体系、绿地的布置和居住区绿 4 化知识
了解和熟悉气候要素、建筑气 候分区、居住区的日照、居住
2 区的风和城市气候及改善途 径知识
熟悉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室内气候综合评价标准和室 3 内热湿环境知识 熟悉室内空气污染源、室内主 要空气污染物及危害、室内空 气环境评价与监测、通风与空 3 气调节和室内空气污染防治 知识 1.熟悉室内空气污染调查
项目
理论 1.居住区的噪声源
居住区与室内 教学 2.居住区噪声防治
13
声环境
实践
居住区噪声调查
项目
1.光与颜色的性质与度量
理论
14 室内光环境
2.视觉与光环境
教学
3.天然采光人工照明
教学要求
学时
熟悉声环境因素的质量标准、 评价、法律法规、控制与管理 3 等知识
熟悉其他物理环境因素的质 量标准、评价、法律法规、控 3 制与管理等知识
4 2.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熟悉居住区的噪声源和居住
2 区噪声防治知识 1.熟悉居住区噪声调查
4 2.了解居住区噪声现状 熟悉光与颜色的性质与度量、 视觉与光环境、天然采光人工 2 照明知识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1.社区及社区发展
2.城市居民行为
理论 3.生活方式及发展趋势
居住区社会环 教学 4.人际交往及邻里关系
15
境
5.个人空间与室外活动场所
6.居住区的安全防卫
实践 居住区社会环境调查与分析
项目
学 时 合 计 (72)
教学要求
学时
熟悉社区及社区发展、城市居 民行为、生活方式及发展趋 势、人际交往及邻里关系、个 8 人空间与室外活动场所和居 住区的安全防卫知识
1.熟悉居住区社会环境调查 8
2.了解居住区社会环境现状
7
和利用
教学 2.城市垃圾的综合整治措施
1.认识与发展
居住区与室内 理论 2.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8
环境概述 教学 3.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评价与创建
4.研究内容及方法
1.绿化功能
理论 2.我国居住区绿地定额指标体系 9 居住区绿化
教学 3.绿地的布置
4.居住区绿化
1.气候要素
2.建筑气候分区
理论
10 居住区气候
3.居住区的日照
教学
4.居住区的风
5.城市气候及改善途径
1.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理论
11 室内气候
2.室内气候综合评价标准
教学
3.室内热湿环境
1.室内空气污染源
2.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危害
理论
3.室内空气环境评价与监测
教学
12 室内空气环境
4.通风与空气调节
5.室内空气污染防治
实践 室内空气污染调查
六、考核形式及评分方法
1.平时成绩:30%(含讨论 10%、作业 30%); 2.期末成绩:70%(考试)。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人居环境》 范祥清 刘少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参考书: 1.《住宅人居环境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环境保护》 刘天齐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
熟悉水环境因素的质量标准、 评价、法律法规、控制与管理 3 等知识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1.噪声的概念与特性
2.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理论
5
声环境
3.噪声污染的综合整治
教学
4.噪声标准与立法
5.环境噪声评价方法
1.热环境
理论 2.光环境 6 其他物理环境
教学 3.电磁环境
4.放射性环境
固体废物处理 理论 1.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人居环境学》教学大纲
学 时:72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判断分析、改善和评价人居环境的基 本能力,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 前导课程:建筑制图、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 后续课程: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