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答案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马原第二章练习题答案.txt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15、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D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6、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第二章 单选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这是( C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 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在观察 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B)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
20、教条主义( BD ) A.承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B.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C.重视感性经验 D.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 的教条
16、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 ( ABD )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C终极真理 D理性认识
17、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BD ) A.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 B.必须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从主观想象出发 D.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18.唯心主义认识论( BCD )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得活动机制瞧,实践就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得中介发生相互作用得过程B、道德行为与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得主体就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得人C、人D、人得意识3、实践得客体就是( D )A、绝对精神得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得意识得创造物D、实践与认识活动所指向得对象4、实践得中介就是( A )A、各种形式得工具、手段及其运用得程序与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与发展有联系得各种要素得总与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得总与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得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得价值关系就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得物质欲望与要求B、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得改造与变革得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得有用性与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得发展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科学进步就是实践得目得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得最好办法就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得关系瞧,这句话对我们得启示就是( C )A、认识总就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与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得)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得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得品格D、实践与认识就是合一得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区别就是( C )A、感性认识就是可靠得,理性认识就是不可靠得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就是对现象得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本质得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与谬误得对立,只就是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意义”就是( B )A、形而上学得观点B、唯物辩证法得观点C、诡辩论得观点D、相对主义得观点10、真理与谬误之间得相互关系就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就是绝对对立得B、没有相互转化得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3.两条跟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5.在认识问题上坚持反映论的原则()A.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映论7.“生而知之”的哲学观点属于()A.可知论B.先验论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认识论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否成人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9.“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属于()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单纯的精神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的活动D.利己主义的活动12.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13.实践是人的来源,这个观点告诉我们()A.获得知识只能“事必躬亲”B.一切真知归根结底来自直接经验C.无需学习间接经验D.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14.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1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16.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跟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8.陆游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9.实践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20.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21.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A.只是对事物外部关系的反映B.是生动具体的C.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22.认识的主体和客观最基本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相互依存关系D.相互作用关系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自日常生活,理性认识来自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来源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主义不可知论认识论主体和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真理谬误真理客观性价值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2。
单选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D好奇心(3)材料生产实践的主要处理方法(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造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知能力是至高无上的,也是非至高无上的。
它属于(④) 观点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感知-表征C个人-一般-个人D一般-个人-一般马克思认为“一旦理论掌握了大众,它将成为一种物质力量”(②) a实践在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B理论在实践中起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重要D实践比理论更重要(10)真理是客观事物和规律(④)1A基本理解B深刻理解C内部理解D正确理解(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它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求B它是否能被大多数人认可C它是否能付诸实践D它是否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13)“不仅是顶尖的,不是书本的,不是老师的,只有现实的”表明了这一点(②) 书本知识并不重要,一切从现实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悉意味着真正的知识b熟悉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知识C熟悉源于真正的知识D熟悉必须转化为真正的知识(15)理想主义和不可知论之间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想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科学知识丰富的经验社会实践人类认知能力判断对某事的理解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被多次重复d理性认识是否被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19)唯物主义和彻底的理想主义认识论(②)a反映论b可知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先验论(20)假象是(③)在实践中,不确定性作为检验认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标准的意义是(④)2A实践的标准是不可靠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D.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 (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A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B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C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 D )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4(.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A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B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D )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二、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 C )院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可知论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4.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B)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6.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A反映论B可知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先验论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9.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10.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说明( D )院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1.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原复习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5.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9.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与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X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第二章题

马原第二章题(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0题)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D.只是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反映的观点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8、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B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A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C.自由意志为所欲为D.完全摆脱了必然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B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多项5题)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 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A D E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是唯心主义的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E.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 B C D E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E.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A B C E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具有普遍性C.具有直接现实性D.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E.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B D E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C.意志决定一切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E.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三、辨析题:(10题)1、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马原第二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识论是研究()A.世界是什么的哲学学说B.世界怎么样的哲学学说C.人的心理活动的哲学理论D.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观点B.实践观点C.辩证法观点D.过程观点3、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的是()A.费尔巴哈哲学B.黑格尔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康德哲学4、认识的本质是()A.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天赋的D.主观自生的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6、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物质生产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科学文化实践D.社会交往活动7、“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句话突出地说明了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客观实在性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实践客体涵义的是()A.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实践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外部自然界D.是客观存在的事物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最好地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直观与反思的关系C.实践与反映的关系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14、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1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6、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A.目的性B.计划性C.创造性D.摹写性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8、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含答案)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2、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旅游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主体与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 ( )A、认识关系B、价值关系C、实践关系D、审美关系4、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是( )A、统一思想B、解放思想C、实践D、实事求是5、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照镜式的反应B、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先天就有的D、主体对客体的反映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A、先验论B、机械反映论C、能动反映论D、不可知论7、人的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知觉B、概念C、感觉D、表象8、在认识的基本形式中,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A、知觉B、概念C、感觉D、表象二、判断题1、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
2、有用就是真理。
3、真理就是事物本身及其发展规律。
4、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三、简答题1、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
2、简述认识的基本规律。
3、简述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主要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2)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联系实际说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避免导致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有何帮助?3、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到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此题可着重强调两点:其一,人的眼睛与蚂蚁的眼睛存在不同的结构,在感受某些光线方面,人的眼睛确实不如蚂蚁;其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眼睛等生理结构的局限,获取对世界的认识。
蚂蚁的活动终究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获得理性认识。
二、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20XX年7月21日,该中心第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亿,居世界第二位。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垃圾文化;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参考答案:此题重在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科技发展和运用的产物,以日益丰富的信息传播手段,将人们放在一个开放的信息世界。
由于其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加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殊性,它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了人们思想的主体性、平等性、开放性、选择性。
但与此同时,它也产生和放大了人们思想的随意性、盲从性等。
对待互联网的双重效应,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第二章

答: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 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 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 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 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 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 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答: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 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 识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 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 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 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54-56)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5、“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 )
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指: (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1、关于真理,正确的说法是: ( )
A.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 B.有用就是真理
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3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 )
A.一元性B.多元性
C.实用性D.相对性
3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真理是: (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43、逻辑证明是: ( )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4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A.理性认识包含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认识产生与发展得基础就是()
o真理得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得观点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得观点
o实践得观点
o认识得观点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就是由社会需要决定得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得需要就是人类认识发展得强大动力
在认识得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与感觉到物得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得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与思想得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关系就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就是各自独立得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得基础就是实践
人得认识就就是类似于照镜子得活动,这就是属于()得观点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关于感性认识得正确说法就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得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就是认识得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就是一种抽象得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与推理三种形式
两种根本对立得认识路线就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得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得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得认识路线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辩证统一,会导致()得错误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认识得主体与客体之间得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得)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实践对认识得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o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
o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o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得主要缺陷有()
o缺乏辨证得观点
o缺乏理性认识
o缺乏实践得观点
o缺乏矛盾得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得瞧法就是()
o反映具有创造性
o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
o反映就就是原物在头脑中得映现
o反映具有摹写性
理性认识得形式主要有()
o判断
o推理
o概念
o表象
实践就是改造世界得客观物质活动,因此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o正确
o错误
实践得三种基本类型中,物质资料得生产活动就是基本得实践活动。
o正确
o错误
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动力、目得与检验其真理性得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o正确
o错误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得认识就是上帝得启示。
o正确
o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类似于照镜子那样得反射活动。
o正确
o错误
认识运动得辨证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得过程。
o正确
o错误
真理得本质属性就是()
o客观性
o相对性
o绝对性
o主观性
真理得一元性就是由()决定得
o真理得客观性
o真理得辩证性
o真理得绝对性
o真理得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得根本区别在于()
o真理就是对事物得正确认识,谬误就是对事物得错误认识o真理就是绝对得,谬误就是相对得
o真理就是理性认识,谬误就是感性经验
o真理就是客观得,谬误就是主观自生得
判断一种认识就是否就是真理,主要瞧它()
o能否得到大家得认同
o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就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得程度
o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o能否满足人们得需要
以下关于实践检验真理得认识错误得就是()
o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
o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得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o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得理论可以作为检验真理得标准
o真理得本性与实践得直接现实性决定了实践能够作为真理得检验标准
真理得相对性就是指真理得()
o有条件性
o有限性
o至上性
o永恒性
价值得特性主要有()
o多维性
o客观性
o社会历史性
o主体性
关于真理、价值与实践三者得关系,正确得表述有() o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得社会实践o价值就是制约实践得主体尺度
o真理就是制约实践得客观尺度
o价值就是实践追求得唯一目标
关于真理得标准问题,错误得主要有()
o多数人得意见
o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
o各学科得学术带头人得认识
o得到公认
以下关于真理得说法正确得有()
o真理有可能就是多元得
o真理就是一个过程
o谬误不可能转化为真理
o凡真理都就是客观真理
凡就是有用得都就是真理,凡就是真理都就是有用得
o正确
o错误
以下关于自由得说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得就是()
o自由就是对必然得否定
o自由就就是任意而为
o自由就是历史发展得产物
o自由就是绝对得
以下关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说法错误得就是()
o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就是人类创造历史得两种基本活动o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得过程
o正确地认识世界就是有效地改造世界得必要前提
o改造主观世界得核心就是改造自己得人生价值观
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得核心就是()
o做到合目得性与合规律性得统一
o解放思想
o遵循原则
o实事求就是
改造客观世界主要就是改造()
o人得思维
o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o科学技术
o世界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最大得实际就是()
o社会主义制度
o社会转型期
o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下关于理论创新得说法,正确得有()
o重视理论创新就是我们党得一条重要政治经验o理论创新需要在继承得基础上展开
o重视理论创新就是我们党得一个根本特点
o重视理论创新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下面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得说法有()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直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得理论基础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得本质与发展得一般规律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得根本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下面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得认识,正确得有()
o自由与必然就是绝对对立得
o自由就是对必然得认识
o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过程就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得过程
o不认识必然就无法获得自由
以下关于创新得说法,正确得有()
o创新就就是对传统得全盘否定
o马克思主义批判得革命得本质,就就是创新
o创新就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得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与旧做法
o创新就是社会发展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