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2

合集下载

心肌抑顿

心肌抑顿

心肌顿抑与冬眠心肌_沈阳军区总医院_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作者:韩雅玲多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代谢变化。

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乃至心肌梗塞。

当短时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尚未发生坏死前,恢复冠脉血流,可挽救缺血心肌,但可能造成再灌流损伤及暂时性、可恢复性左室功能异常,称心肌顿抑。

当慢性持续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通过代偿性调节,降低其氧耗量及代谢功能,使心肌细胞保持其存活状态,但部分或全部地丧失区域性心肌收缩功能,当实现冠脉再通、改善或消除心肌缺血后,这部分心肌的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冬眠心肌。

由于心肌顿抑、冬眠心肌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肌顿抑及冬眠心肌可分别存在,也可混合存在于同一冠心病患者。

正确认识心肌顿抑及冬眠心肌现象对于指导冠心病临床、评价溶栓治疗、血管成形术与冠脉搭桥手术效果;估价冠心病心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一、心肌顿抑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又称缺血后心功能不全(Postischemic dysfunction),是指心肌缺血发生后,当冠脉血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心肌细胞未发生损害,而心肌机械功能出现一过性异常的状态。

1975年:Heyndricx就注意到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持续一定时间松开结扎使冠脉血流恢复后,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异常并不能马上恢复,而需数小时后才逐步恢复。

80年代以来,由于溶栓治疗及介入性血管再通术的应用及对冠脉痉挛缓解、冠脉血栓自溶等心肌缺血事件后心肌功能异常的认识,使心肌顿抑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982年Braunwald 将这种现象称为心肌顿抑。

(一)心肌顿抑的实验室证据动物实验中,冠脉闭塞时间在20分钟以内者,可不发生心肌细胞坏死,但可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冠脉闭塞5分钟后再通,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可持续3小时;闭塞15~20分,则恢复血运后心功能异常需数天才能完全恢复。

心肌顿抑的名词解释

心肌顿抑的名词解释

心肌顿抑的名词解释心肌顿抑(cardiac arrest)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属于突发性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心脏的正常电活动突然中断,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供应给其他身体器官时,就会发生心肌顿抑。

这是一种紧急状况,如果不及时得到处理和救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生命。

心肌顿抑通常是由心脏本身的电活动异常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由一组名为起搏细胞的特殊细胞控制,它们会发放电信号以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然而,当这些起搏细胞的功能受损或异常时,心脏的电活动会紊乱,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

这种紊乱可能发生在心室,称为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也可能发生在心房,称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心肌顿抑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心脏病、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糖尿病等。

此外,年龄、家族遗传、性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心肌顿抑的发生概率。

虽然心肌顿抑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通常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心肌顿抑的症状是突然发生的,包括意识丧失、突然停止呼吸、无脉搏、紫绀等。

这是一种急救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心脏复苏。

心肌顿抑的治疗主要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和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是通过人工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来模拟心脏的机械泵血功能。

电除颤则是使用电击技术来恢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

药物治疗常常用于维持复苏后的心脏功能稳定。

心肌顿抑的后遗症可能包括脑缺氧、脑损伤以及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

因此,及时进行心脏复苏和获得专业救治非常重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果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一些高风险人群中,预防心肌顿抑的关键是控制相关的心脏病和其他健康风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心肌顿抑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的心脏骤停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心肌顿抑的定义、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心肌抑顿

心肌抑顿

心肌顿抑与冬眠心肌_沈阳军区总医院_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作者:韩雅玲多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代谢变化。

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乃至心肌梗塞。

当短时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尚未发生坏死前,恢复冠脉血流,可挽救缺血心肌,但可能造成再灌流损伤及暂时性、可恢复性左室功能异常,称心肌顿抑。

当慢性持续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通过代偿性调节,降低其氧耗量及代谢功能,使心肌细胞保持其存活状态,但部分或全部地丧失区域性心肌收缩功能,当实现冠脉再通、改善或消除心肌缺血后,这部分心肌的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冬眠心肌。

由于心肌顿抑、冬眠心肌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肌顿抑及冬眠心肌可分别存在,也可混合存在于同一冠心病患者。

正确认识心肌顿抑及冬眠心肌现象对于指导冠心病临床、评价溶栓治疗、血管成形术与冠脉搭桥手术效果;估价冠心病心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一、心肌顿抑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又称缺血后心功能不全(Postischemic dysfunction),是指心肌缺血发生后,当冠脉血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心肌细胞未发生损害,而心肌机械功能出现一过性异常的状态。

1975年:Heyndricx就注意到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持续一定时间松开结扎使冠脉血流恢复后,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异常并不能马上恢复,而需数小时后才逐步恢复。

80年代以来,由于溶栓治疗及介入性血管再通术的应用及对冠脉痉挛缓解、冠脉血栓自溶等心肌缺血事件后心肌功能异常的认识,使心肌顿抑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982年Braunwald 将这种现象称为心肌顿抑。

(一)心肌顿抑的实验室证据动物实验中,冠脉闭塞时间在20分钟以内者,可不发生心肌细胞坏死,但可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冠脉闭塞5分钟后再通,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可持续3小时;闭塞15~20分,则恢复血运后心功能异常需数天才能完全恢复。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I)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I)

顿抑、冬眠、重伤心肌的比较
顿抑心肌 冬眠心肌 重伤心肌
缺血时间 收缩力 坏死心肌 再灌注 可逆性 恢复过程 实验模型 数分钟 减弱 无 完全 完全 数天/数周 肯定 数周/数月 减弱 无 不同程度 完全 数月/数年 不十分肯定 数小时 减弱 无 迟、不完全 不完全 数周/数月 不十分肯定
心肌顿抑与冬眠机制
Braunwald 认为是氧离子自由基损害为心 肌顿抑及冬眠发生的主要基础。 研究发现缺血及再灌注期心肌钙流异常表 现为细胞内钙负荷过重。离体缺血大鼠心肌灌 注中提高钙浓度,SM恢复延迟;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SM区域肌原纤维上肌 酸激酶活性降低,ATP浓度不足; 神经调节异常。顿抑心肌对交感神经刺激 丧失反应。包括对基因调控的失常。
心肌冬眠(hibernating myocardium HM)
由于冠脉慢性、反复缺血,心肌灌 注不足引起长时间的、持久性的心室功 能障碍。当血流灌注恢复,或氧需求减 少,氧供求重新恢复平衡后,心室功能 延迟、部分的完全恢复正常。认为这也 是心肌缺血、亚致死性、可逆性损伤的 一种状态。
重伤心肌(maimed myocardium MM)
光镜下心肌的病理改变
组别 隙 心肌细胞 空泡 细胞间
ADR组
多灶性肌浆溶解
大量
明显增宽
治疗组 局灶性心肌纤维破坏 少量 较ADR组减轻 对照组 无心肌纤维破坏 无 正常
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200克 随机分成三组:ARD组腹腔注射 2.5mg/kg/次,3次/周X2周;治疗组:同时加用FDP600mg/kg,3次/周X6周, 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方法同ARD组。 赖平等 中华儿科杂志 1997;
心肌数小时缺血导致心内膜下心肌梗 塞,梗死区域残留潜在存活的重伤心肌,延 迟再灌注后重伤心肌仍可获救,心功能可延 迟不完全恢复,是心肌缺血不完全致死性, 不完全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状态。 特征:冠脉血流恢复,心肌再灌注,缺 血区心功障碍延迟恢复,但不完全。

最新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近年研究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具有双相性: 早期预适应(early preconditioning EPC)
或称“经典”预适应(“classic” preconditioning):
心肌缺血后即刻(数分钟)出现;其保护作用持续 1-3小时后消失。
延迟预适应(delayed preconditioningDPC): 是继发于反复短暂心肌缺血后20-24小时缓慢再度出 现,持续72小时以上的晚期预适应(late phase of preconditioning)又称心肌预处理的第二窗口 (Second widow of protection SWOP) 。
这种主动调节机制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 聚起一定作用。
心肌顿抑与冬眠的病理
急性缺血心肌氧和能
量利用障碍,钙稳态异常,
氧自由基增多,收缩蛋白
结构改变,肌浆网功能障
碍,间质胶原蛋白降解,
长期慢性冠脉缺血 ,
冠脉EC功能失调,炎 性介质释放,C-fos、
其侧支及残余血维持心肌存 活,心肌处于有氧氧化水平, 心肌代谢糖利用显著增高,
顿抑、冬眠、重伤心肌的比较
顿抑心肌 冬眠心肌 重伤心肌
缺血时间 收缩力 坏死心肌 再灌注 可逆性 恢复过程 实验模型
数分钟 数周/数月 数小时
减弱 减弱 减弱



完全 不同程度 迟、不完全
完全 完全 不完全
数天/数周 数月/数年 数周/数月
肯定 不十分肯定 不十分肯定
心肌顿抑与冬眠机制
Braunwald 认为是氧离子自由基损害为心 肌顿抑及冬眠发生的主要基础。
研究发现缺血及再灌注期心肌钙流异常表 现为细胞内钙负荷过重。离体缺血大鼠心肌灌 注中提高钙浓度,SM恢复延迟;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

心肌顿抑临床表现
AMI患者缺血心肌 AMI患者缺血心肌 成功再灌注后心室功能障碍延迟到数 数日/数周完全恢复正常; 数日/数周完全恢复正常; 运动诱发心绞痛和 暂时性心肌缺血,心功障碍6 暂时性心肌缺血,心功障碍6~7天 后完全恢复正常; 后完全恢复正常; 多支冠脉病变者 运动时,60%的室壁运动异常, ,60%的室壁运动异常 运动时,60%的室壁运动异常, 持续30分钟以上; 30分钟以上 持续30分钟以上;
心肌顿抑临床表现
经皮冠脉 介入治疗(PCI) 介入治疗(PCI) 过程中或术后出现 一过性异常Q波是 一过性异常Q 心肌损伤(顿抑) 心肌损伤(顿抑)的 一种表现, 一种表现,并非 手术失败; 手术失败;
心肌缺血后 血流完全恢复, 血流完全恢复,心外膜下 心肌组织仍灌注不良, 心肌组织仍灌注不良,可能是 微血管痉挛、 微血管痉挛、微血管功 能失调—血管顿抑 能失调 血管顿抑。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 对心肌损伤、 —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 ☆
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内科 白玉茹
心肌顿抑(stunned myocardium SM)
由于心肌短暂缺血,引起心肌代谢、 由于心肌短暂缺血,引起心肌代谢、 结构、功能的损伤,再灌注后需数小时、 结构、功能的损伤,再灌注后需数小时、 数天或数周延迟、完全恢复正常。 数天或数周延迟、完全恢复正常。称为 缺血后心功能障碍—心肌顿抑 心肌顿抑。 缺血后心功能障碍 心肌顿抑。 是心肌缺血相对较轻、亚致死性、 是心肌缺血相对较轻、亚致死性、 可逆性损伤状态。 可逆性损伤状态。
心肌顿抑与冬眠机制
Braunwald 认为是氧离子自由基损害为心 肌顿抑及冬眠发生的主要基础。 肌顿抑及冬眠发生的主要基础。 研究发现缺血及再灌注期心肌钙流异常表 现为细胞内钙负荷过重。 现为细胞内钙负荷过重。离体缺血大鼠心肌灌 注中提高钙浓度, 恢复延迟 恢复延迟; 注中提高钙浓度,SM恢复延迟;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区域肌原纤维上肌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SM区域肌原纤维上肌 酸激酶活性降低,ATP浓度不足; 酸激酶活性降低, 浓度不足; 浓度不足 神经调节异常。 神经调节异常。顿抑心肌对交感神经刺激 丧失反应。包括对基因调控的失常。 丧失反应。包括对基因调控的失常。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和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和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

注:0级:无心肌纤维脱失和肌浆空泡形成; 1级:局灶性心肌纤维脱失和肌浆空泡形成; 2级:轻度弥漫性心肌纤维脱失和肌浆空泡形成; 3级:中度弥漫性心肌纤维脱失和肌浆空泡形成; 4级:重度弥漫性心肌纤维脱失和肌浆空泡形成。
心肌细胞超微构造旳变化
组别 肌丝
线粒体
ADR组 萎缩、变细、凝聚 线粒体和肌浆网扩张, 或断裂,排列紊乱 空泡形成
Ballantyne等报道:3支冠脉病变
反复胸痛及肺水肿,再次CABG后12h 出现:
LV扩张,心普遍活动低下,LVEF6%,QRS 电
压低,经主动脉内囊反搏,LV辅助装置及
静点儿茶酚胺等治疗,术后7天 肺水肿消失
LVEF34%,QRS正常,好转出院。
可见明显慢性LV功能障碍并非CABG
禁忌症,主要是拟定冬眠心肌存在成份应首
也可伴有冬眠心肌
H M
clinical evidence 2
H M
心肌冬眠偶亦见于某些临床诊疗为室
壁瘤旳患者,文件报道1例左室室壁瘤患者
核素检验有可逆性灌注缺损,经CABG术
后,室壁瘤逐渐消失。表白系慢性缺血使
部分心肌冬眠失去收缩力而被动性伸展局
限性膨出所致。
HM clinical evidence 3
一例38岁女性患者,拟诊变异性心 绞痛,冠脉造影阴性。临床观察发觉:
胸痛连续10 – 15分钟时:心肌节段运动减弱; 胸痛连续20分钟时:
LVEDP 由16 上升到 33mmHg; LVEF 50%,前壁、心尖室壁运
动消失; 10天后:LVEF 65%,心室壁运动
恢复正常(²º¹TI)。
S M
clinical evidence 2
Camici等用PET,以82Rb 摄取率及外源性18F-DG

何谓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何谓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何谓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2016.7
实验研究证明,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成功地减少甚至防止心肌坏死,但这种有益的作用并不导致心肌功能的立即恢复,而往往延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以后,这种缺血后功能障碍现象称为心肌顿抑。

其特点是:① 发生于可逆性缺血(2~20分钟)再灌注后。

②心肌功能是可逆性的,可以完全恢复。

③局部心肌血流正常或几乎正常。

④局部高能磷酸盐储备降低。

动物实验证实,心肌顿抑可见于离体及在体心脏模型、开胸麻醉动物及清醒动物,也可见于单次或多次可逆性缺血或运动诱发的缺血之后。

临床研究证实,在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脏移植术后,均可见心肌顿抑现象。

心肌冬眠与心肌顿抑不同,它是完全从临床上观察发现的临床观察证实,部分病人静息状态下的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并不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的证据,而且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证实这些功能障碍被定为心肌冬眠。

其特点:①持续性收缩功能障碍,可以长达数月至数年。

②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在血管重建术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③ 局部心肌血流降低,但尚足以维痔组织的存括,④糖代谢正常甚至略高。

心肌冬眠最常见于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心脏对低血流状态的自我适应,此时心肌收缩能力及氧需求均减低以维持其组织的存活。

心肌功能对血流降低的反应,即血流-收缩适应大致有三种形式。

一是急性适应,持续数分钟。

二是短期适应,或称短期冬眠,持续数小时。

三是慢性适应,或是称慢性冬眠,持续数月或数年。

临床上更多见的是慢性冬眠。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预防措施的临床应用
01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生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的风
险。
02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
应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等,以增强身体
心肌顿抑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 降、心律失常等。这些影响可能导致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如 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
心肌顿抑还可能对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导致心律失 常的发生。因此,对于心肌顿抑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恶化。
02
心肌冬眠
定义
心肌冬眠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运动康复、心脏康复等。对于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的患者,适当的运动康复有助于改 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缓解症状。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肌顿抑或心肌冬眠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冠状 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发生机制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能量耗竭、钙离子过载、自由基产生和细胞凋亡等。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导致心肌细胞暂时性 功能障碍。
当心脏缺血或压力刺激解除后,心肌细胞功能通常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恢复。然而,如果缺血或压力刺激持续存在,心肌细胞 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心肌坏死或心力衰竭。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开发新的诊断方法
目前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诊断方法尚不够完善,未来需要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心肌顿抑与冬眠演示文稿

心肌顿抑与冬眠演示文稿
❖ 6个月内脑卒中或 TIA ❖ 心衰(NYHA III, IV ) ❖ 严重的瓣膜疾病
❖ 房颤, 房扑或安装起搏器 ❖ 未控制好的高血压(>160/95mmHg) ❖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结果(1)
❖ 在治疗期间因AMI 而退出1人
❖ 在治疗期间因不稳定性心绞痛退出1人 ❖ 在治疗期间因口腔溃疡退出1人
J. Clin. Invest. 56:978, 1975
第三页,共44页。
1. AMI,血运恢复后 2.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后 3. 不稳定心绞痛 4. 心脏手术后
Vatner SF, Basic Res. Cardiol 90:253,1995
第四页,共44页。
特点:
1. 心肌严重缺血后,血流已恢复正常,室壁活 动↓↓
心肌顿抑与冬眠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44页。
心肌顿抑与冬眠
心肌缺血后心室局限性收缩功能 丧失或减退的二种情况
第二页,共44页。
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1975年Heyndrick等首先观察到: 实验动物冠状动脉短暂结扎后开放,可见局部 心室壁活动消失,随后室壁活动缓慢自行恢复 正常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南京军区总医院
❖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试验目的
❖ 开放试验, 入选中国稳定劳累性心绞痛病人
❖ 评价曲美他嗪( trimetazidine, TMZ)与单一 传统抗心绞痛药物联合治疗稳定劳累性心绞痛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2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2

•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异同 • 共同点:两者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所引起 的一种缺血后状态;若缺血改善,二者均可恢复 正常,都是可逆的。
• 不同点: • ①心肌顿抑多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而心肌 冬眠常为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所致; • ②心肌顿抑常发生于再灌注后血流恢复正常或几 乎正常时,而心肌冬眠则发生于慢性长时间缺血 后; • ③心肌顿抑的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短
8.心脏移植术后的心肌顿抑
• 心脏移植前后全心缺血及心肌再灌注,术后暂时 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很常见,这部分与心肌顿抑 有关。
心肌冬眠
• 心肌冬眠的特点为心室功能障碍的可逆性。认识 这点对冠脉旁路移植术适应症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过去认为慢性左心功能障碍由心肌坏死及瘢痕所 致,被认为是CABG的相对禁忌症。但自从认识到 有心肌冬眠的存在,在CABG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 心功能障碍明显好转,而对CABG手书适应症有所 改变。




•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心肌顿抑的发生机理尚未完 全明了,目前认为其产生有三个主要机制。 • ⒈氧自由基学说: •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具有毒性的氧自由基: • 超氧阴离子(•O2-); 羟自由基(•OH); 过氧化氢 (H2O2)。
• • • •
2.细胞内钙超载学说: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细胞内钙超载的原因: ①肌浆网对Ca2+的摄取、贮存障碍; ②Na+-Ca2+交换。缺血心肌由于Na+-K+-ATP酶活性 降低,外向性Na+转运障碍。同时H+-Na+交换加强, 导致细胞内Na+超载。再灌注时Na+-Ca2+交换引起 Ca2+超载。目前认为Ca2+超载是再灌注早期的一种 短暂现象,随着再灌注的继续,Ca2+将恢复正常。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50368

心肌顿抑和冬眠的临床与防治—对心肌损伤、缺血的新认识50368

7
Bateman等报道CHD患者急性胸痛时 出现 异常Q波,溶栓治疗缺血消失,12-16小 时 Q波消失。 Marik等研究74例AMI静脉溶栓发现暂 时性异常Q波可见于溶栓成功的病例。24 小
clinical evidence 8
O’Neil等对56例AMI患者做PTCA和冠脉内 溶栓效果比较发现: 早期冠脉再通率两组相似,LVEF及区域性室 壁运动改善皆7-10天后发生。
MM)
心肌数小时缺血导致心内膜下心肌梗 塞,梗死区域残留潜在存活的重伤心肌,延 迟再灌注后重伤心肌仍可获救,心功能可延 迟不完全恢复,是心肌缺血不完全致死性, 不完全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状态。 特征:冠脉血流恢复,心肌再灌注,缺 血区心功障碍延迟恢复,但不完全。
急性心肌梗塞的演变过程
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心肌反复短暂的缺血发作,使心肌在后继 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从而延迟了致死性 心肌损伤发生的时间,显著减少随后较长时 间缺血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如高能磷酸化合 物的耗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范围,称为 “缺血预适应” 。 是对缺血心肌的一种保护作用,由于该作用 的强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倍受关注。
clinical evidence
2
Camici等用PET,以82Rb 摄取率及外源性18F-DG 摄取率研究10例正常人,12例CHD SA者缺血后的心 功 障碍:安静时:两组相同。 运动试验高峰时:冠心组8/12例(66%)发生 心绞痛、ECG缺血,5-11分钟恢复;18F-DG摄取率缺 血 区明显高于非缺血区。 Deantenio等报告一组年轻患者室颤后心搏骤停, 复苏后左室功能明显减退,LVEF < 30%,无MI; 两周后左室功能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王正忠;宋文宣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1(041)010
【摘要】@@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缺血,逐步产生心室功能障碍,此时的心肌代谢功能尚存,这种心肌为存活心肌[1]。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王正忠;宋文宣
【作者单位】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心肌冬眠、心肌顿抑和缺血预适应在临床中的应用 [J], 陈美芳;杨天伦
2.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机理及临床 [J], 钟敬泉
3.门控心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心肌缺血后心肌顿抑 [J], 杜艳;杨敏福;田月琴;方纬;沈锐;李家俊;王道宇;郭风;何作祥
4.心肌顿抑和冬眠的再认识 [J], 钱忠豪;杨一锋
5.急性心肌梗死后参数成像定量心肌声学造影识别心肌顿抑 [J], Serra V.;Perez De Isla L.;Ferro M. P.;J. Zamorano;杨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抗缺血的自身保护

心肌抗缺血的自身保护

心肌抗缺血的自身保护心肌抗缺血的自身保护一心肌顿抑(myocardium stunning,MS)概念心肌顿抑是指心肌短暂缺血后,当冠脉血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心肌形态和超微结构正常,但心功能和心肌代谢异常却长时间持续存在的状态。

缺血后心室功能障碍(postischemic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缺血心肌血流恢复与机械功能恢复不匹配。

”特点1.发生于短时缺血(2-20min)再灌注后2.心功能障碍是可逆的3.局部心肌血流正常或几乎正常4.心肌局部能量物质储备降低机制1 氧自由基(OFR)学说2 钙超载3 心肌氧利用障碍4 冠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5 热休克蛋白(HSP)释放二心肌冬眠(myocardium hibernating, MH)概念心肌冬眠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和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引起静息时左室功能持久性减退,当心肌再灌注或氧需求减少,氧供求重新恢复平衡后,心肌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的现象。

“心肌血流与机械功能的低匹配(little blood, littlework)。

”特点1.持续性收缩功能障碍2. 心功能障碍是可逆的3. 降低的心肌血流尚足以维持组织存活4. 糖代谢正常甚至略有增高机制1侧枝循环建立2心肌低代谢心脏缺血后,心肌通过主动调节机制降低心功能,进而降低缺血心肌对代谢底物的需求量。

此时残余血流所能提供的营养物甚至可以超过心肌对代谢底物的需求量,能量物质产生超过消耗,而防止心肌坏死。

三心脏缺血预处置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 IP)第一节概念心脏经历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后,对较长时间再缺血产生的耐受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置。

(1)是多器官共有现象(2)多层次标本上都可诱导(3)在多种动物中都可以产生(4)对正常或异常心脏都起作用第二节缺血预处置的特点(一)保护作用强(二)保护范围广1、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推迟其发生时间2、减轻I/R后的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3、改善心功能4、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三)具有双相保护时程1、早期保护作用(early protection, EP)特点:启动快,维持时间短2、延迟保护作用(delayed protection, DP)“第二窗口”特点:(1)出现时间:缺血预处置24h后;(2)保护程度:比EP弱(3)持续时间:比EP长第三节预处置的保护机制IP通过调动和发挥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而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a+超载引起心肌损伤的机理: • ①激活磷脂酶A2,促进磷脂膜分解,细胞膜及细胞 器膜均受损伤; • ②膜磷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溶血磷脂,进入线粒 体,抑制ATP合成,而Ca+又激活ATP酶,促进ATP 分解,故能量急骤减少; • ③Ca+增多引起肌纤维的挛缩。 • 以上一系列变化促进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可能存在心肌冬眠的情况
• 1.稳定性心绞痛 •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 脉旁路移植术后,其静息时的左室功能异常可以 恢复。约1/3的患者室壁运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明显增加。其余2/3患者室壁运动虽无改善,但射 血分数也有明显增加,说明有心肌冬眠存在。
• 2.不稳定性心绞痛 • 这类患者常同时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治疗宜针对所有的缺血发作,而不仅仅是针对有 症状的心肌缺血,否则死亡率不会降低。这类患 者虽未发生心肌梗塞,但静息状态下心肌灌注仍 然很差,室壁运动低下,且这些室壁运动异常在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40%可以恢复。一般认为慢性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严重心肌缺血和较轻负荷症 状就加重者较易发生心肌冬眠。
•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术(CABG)等血管重建术可显著改善由心肌冬眠引 起的左室功能障碍,提高存活率。
谢谢!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心内一科 杜昌立
• 心肌缺血与坏死关系的认识演变 • 1.80年代以前的认识:全或无的观点
• 2.80年代以后的观点: • 证实了两种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 •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 • 1.心肌顿抑:指心肌短时间缺血而不发生坏死, 但所引起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在再灌注后 需数小时、数天乃至数周才能恢复的现象。 • 2.心肌冬眠:指静息时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 引起的左室功能持续障碍的状态。如果增加血流 供应或减少需求而改善了心肌氧的供需平衡,心 功能可恢复正常。
• • • • • •
特点: 1.心肌顿抑的特点: ①发生于可逆性缺血(2---20分钟)再灌注之后; ②心肌功能是可逆的,可完全恢复; ③局部血流正常或几乎正常; ④局部高能磷酸盐储备降低。
• 2.心肌冬眠的特点: • ①持续性收缩功能障碍,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 ②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在血管重建术后可完全恢 复正常; • ③局部心肌血流降低,但尚足以维持组织的存活; • ④糖代谢正常或甚至略升高。
6.经皮冠脉成形术后的心肌顿抑
• 经皮冠脉成形术中的球囊扩张,完全阻塞冠脉, 造成暂时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顿抑,多为舒 张功能异常,表现为室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 降。
7.心脏手术后的心肌顿抑
• 在心脏手术中,虽用心脏停搏液、低温等心肌保 护措施,心肌扔处于缺血状态,故可发生心肌顿 抑。尽管此时使用左室辅助循环装置,心肌缺血 所致的心功能障碍也要数天才能恢复。
• 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顿抑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常存在短暂而严重的心肌 缺血,缺血缓解后可发生心肌顿抑。已发现不稳 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局限室壁运动异常在发作间歇 期也持续存在,这种心功能异常可能是由前一次 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顿抑现象。
• 3.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顿抑 • 变异性心绞痛是由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导致透壁 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这种短时间的冠脉痉挛解除 后可发生心肌顿抑。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取决于缺 血发作的频度、严重性及持续时间。单次发作并 立即使用血管扩张剂通常心肌顿抑不明显,长时 间反复发作的变异性心绞痛,特别伴有倒置T波者, 常可有心肌顿抑的发生。
• 目前应用较多的自ຫໍສະໝຸດ 基清除剂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据报道,SOD和 CAT联合应用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 胞损伤,促进顿抑心肌功能的恢复,单独使用效 果欠佳。另外,实验研究表明,在再灌注前使用 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等 能有效防止钙超载,减轻心肌受损程度,促进心 肌顿抑的恢复。
• 4.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后的心肌顿抑 • 运动可造成已狭窄的冠脉血流量相对减少,导致 心肌缺血和功能障碍。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持续 时间短,故心肌顿抑多较轻。但短时间内多次缺 血发作可产生累加效应,从而产生严重而持续的 心功能异常。
5.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肌顿抑
• 临床上有些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常发生难 以解释的的急性左心衰竭,可能因一侧冠脉阻塞 经冠--冠反射引起对侧冠脉痉挛产生缺血后心功能 障碍。与大面积梗塞引起的泵衰竭不同,一般的 血管扩张剂及正性肌力药物较容易控制这类左心 衰。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临床意义
• • • • • •
㈠心肌顿抑 1.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再灌注后的心肌顿抑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 血栓自溶 紧急PCI 以上三种情况的心肌再灌注引起心功能改善并不 发生在冠脉再通后即刻,而是几天后才逐步出现。 相反,有可能在再灌注后出现急性心衰,即是心 肌顿抑的结果。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诊断
• ㈠201TI心肌灌注显像 • 正常心肌细胞对放射性201TI有选择性主动摄取, 且摄取量与局部血流成正比。因此,201TI心肌灌 注显像与细胞膜完整性、确定心肌是否存活的重 要方法。但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观察室壁运动 情况。近年来此项技术发作迅速。心肌顿抑常表 现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而201TI灌注正常,而心 肌冬眠则表现为可逆性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 2、心肌顿抑的治疗 • 心肌顿抑的治疗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相似,治疗 效果良好。临床上在可能发生心肌顿抑的情况下 及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心脏负荷治疗有重 要意义,可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顿抑程度,从 而改善预后。
• 心肌冬眠的治疗 • 由于心肌冬眠与长期心肌缺血有关,故应用药物 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可短时间内左室 功能异常,但远期疗效尚待证实。 • 长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与增 加冠脉血流的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促进冬眠心肌 的恢复,改善左室功能。
• ㈢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原理:正常心肌细胞主要靠脂肪酸提供能源。当 心肌缺血时则转为利用葡萄糖产生高能磷酸。临 床上利用这一特点来检测心肌代谢活性,确定心 肌是否存活。
防治措施
• • • • 心肌顿抑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首要的预防是设法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 其次,可在缺血时或再灌注前应用自由基清除剂 以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
8.心脏移植术后的心肌顿抑
• 心脏移植前后全心缺血及心肌再灌注,术后暂时 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很常见,这部分与心肌顿抑 有关。
心肌冬眠
• 心肌冬眠的特点为心室功能障碍的可逆性。认识 这点对冠脉旁路移植术适应症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过去认为慢性左心功能障碍由心肌坏死及瘢痕所 致,被认为是CABG的相对禁忌症。但自从认识到 有心肌冬眠的存在,在CABG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 心功能障碍明显好转,而对CABG手书适应症有所 改变。
• 4.不明原因的左室功能不全 • 临床上无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病史,以呼吸困难、 左室舒张末压增高等心力衰竭为突出表现的冠心 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常可显著改善。 部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组织学检查无严重的心 肌细胞坏死,因此不能用心肌坏死来解释其严重 的心功能不全。这种心功能不全很可能与严重而 大面积的心肌冬眠或合并心肌顿抑有关。
• 3.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 由于心肌缺血,使肌浆网转运Ca2+能力下降和 Ca2+-Mg2+-ATP酶活性降低。进一步引起肌浆网内 Ca2+的贮存减少在收缩时对Ca2+的释放减少,使得 收缩蛋白活性降低,兴奋-收缩偶联障碍,导致心 肌收缩功能不全。
• ㈡心肌冬眠 • 目前认为可能是心肌细胞降低氧利用以减少氧需 求的保护性反应,即“灌注-收缩匹配”。 • 心肌的灌注-收缩匹配大致有三种形式: • ①急性匹配,持续数分钟; • ②短期匹配,或称短期冬眠,持续数小时; • ③慢性匹配,或称慢性冬眠,持续数月或数年。 临床更多见的是慢性冬眠。
• 3.心肌梗塞 • 心肌梗塞患者,尤其是有梗塞后心绞痛者常存在 远离梗塞区的心肌运动异常,其中有些可能提示 有心肌冬眠。室壁运动异常区供血冠脉狭窄常在 70%以上,体表心电图上相应导联无病理性Q波, R波亦正常。当室壁运动异常区冠脉狭窄≥90%或 完全闭塞而远端由侧支循环供血时,存在心肌冬 眠的可能性更大。




•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心肌顿抑的发生机理尚未完 全明了,目前认为其产生有三个主要机制。 • ⒈氧自由基学说: •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具有毒性的氧自由基: • 超氧阴离子(•O2-); 羟自由基(•OH); 过氧化氢 (H2O2)。
• • • •
2.细胞内钙超载学说: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细胞内钙超载的原因: ①肌浆网对Ca2+的摄取、贮存障碍; ②Na+-Ca2+交换。缺血心肌由于Na+-K+-ATP酶活性 降低,外向性Na+转运障碍。同时H+-Na+交换加强, 导致细胞内Na+超载。再灌注时Na+-Ca2+交换引起 Ca2+超载。目前认为Ca2+超载是再灌注早期的一种 短暂现象,随着再灌注的继续,Ca2+将恢复正常。
• ㈡心肌收缩储备试验 • 若心肌收缩力可以被正性肌力刺激所改善,则说 明存在心肌收缩储备,表明心肌功能障碍是可逆 的,经冠脉成形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望提高存 活率。心肌收缩储备试验必须在超声心动图或心 血管造影观察下进行,包括:①小剂量多巴酚丁 胺试验;②早搏后心肌收缩力增强现象;③硝酸 甘油试验;④其他儿茶酚胺类药物试验。
•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的异同 • 共同点:两者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所引起 的一种缺血后状态;若缺血改善,二者均可恢复 正常,都是可逆的。
• 不同点: • ①心肌顿抑多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而心肌 冬眠常为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所致; • ②心肌顿抑常发生于再灌注后血流恢复正常或几 乎正常时,而心肌冬眠则发生于慢性长时间缺血 后; • ③心肌顿抑的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