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育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加深学生认识、实地考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组织讨论辩论加强思考与理解等策略。
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地理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国家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理教育, 渗透策略,案例教学, 主题班会,实地考察, 讨论与辩论, 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感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全体中国人民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
在地理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情况,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地理教育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形成独立思考的重要工具,通过地理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和社会。
地理教育本身就是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和品质的过程,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地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可以在地理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在介绍地理知识的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理教育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智慧结晶。
地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其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促使学生对于国家、社会、环境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理教育的相互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价值引导和期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集体认同。
地理教育可以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如各个地理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以及环境问题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理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和关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个人始终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重,通过提供相关的地理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国家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稳定,从而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为地理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以和谐为例,地理教育可以通过展示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并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睦相处、乐于互助的品质。
通过尊重地理环境和资源的平等分配,地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规律和资源约束,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地理教育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挑战。
在教师的角度上,地理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同时还要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新-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精品
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一、地理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从世界看中国,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对比了解中国,关心国家的发展,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关心民族命运,关注影响中国发展的因素。
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重要性,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更要做到以地理知识为载体,以传授地理基本知识为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渗透。
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同的载体和途径,地理教学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教师应注重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对学生进行人口观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地理,学生可以准确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人口众多曾经是我们的优势,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相适应,否则就会影响社会发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6岁。
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的过程,人有相当长的时间是消费者,所以人口要面临消费大量衣、食、住等资源的问题,还要接受教育和医疗等,当然人的一生也有近一半的时间是生产者和创造者,但是人作为生产者的同时也是消费者,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国家的就业岗位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我国现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对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在讲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一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当前人口形势,我播放了两段视频资料,一是每年春节前农民工返乡、学生放假回家人流如潮的画面,二是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的现场画面,甚至出现千人竞聘一岗的局面。
我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想?有的学生说,这说明我国人口多,找工作难,还有的说交通拥挤等。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引言地理课是初中阶段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地理课,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需要将核心主义价值观融入地理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结合核心主义价值观和初中地理课程特点,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实践核心主义价值观。
一、核心主义价值观概述核心主义价值观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
它包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责任观、社会主义规则观等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需要将核心主义价值观渗透到各个学科课程中,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人文素养。
地理课作为学生了解世界、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特点1. 知识性强:初中地理课程涉及到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
2. 实践性强:初中地理课程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自然和人文环境,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时事性强:地理课程与世界各地的地理事件和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需要紧贴时事,关注社会热点。
三、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1. 用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学生地理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地理知识,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讲解中国的地理奇观、地理名胜、自然资源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2. 强调社会主义责任观地理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倡导绿色生活,提倡保护环境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3. 引导学生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地理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社会风貌,让学生明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社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学流程进 行 改 进,对 教 学 内 容 进 行 补 充,注 重 学 生 综 合素质提升.
关 键 词 :高 中 地 理 ;思 想 教 育 ;核 心 价 值 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导向与 引领,每一学科的教学都应当充分渗透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教育,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如何将地 理 教 学 内 容 与 社 会 主 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实现有效融合,考验了 广 大 地 理 教 师 的 智 慧和才干.本文主要就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 、地 理 教 学 渗 透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意 义
2.地理学科教学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地 理 学 科 是 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如何在地理学科教 学 中 渗 透 社 会 主 义 核心价值观,需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 地 理 学 科 的 教 学 内 容 与我们的生活有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借 助 于 这 样 的 资 源,能 够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感悟社 会 主 义 发 展 的 成 就 和一系 列 变 化,从 而 对 学 生 的 思 想 成 长 发 挥 更 好 的 引 领 作用.
2.地理教学中激 发 学 生 爱 国 之 无 比 热 情. 在 地 理 教 学 中,教师一定要高举 爱 国 主 义 旗 帜,将 正 能 量 主 旋 律 融 入 地 理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在一些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讲解中,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对每一位中华儿女给予了 高度的关心、帮助. 特 别 是 走 出 国 门 之 后,中 国 像 一 位 伟 大 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用她宽阔的肩 膀 为 我 们 遮 风 挡 雨. 在 人类与自然的灾害的教学中,笔者不仅向 学 生 系 统 地 讲 解 了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地理课程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要开展一堂成功的地理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展开讨论。
一、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地理课堂中的作用核心主义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责任为重,主张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国土、资源、环境和人文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地理课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环境问题等,增强对国家和环境的关注和珍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和环境保护观念。
地理课程融会贯通,既与其它学科有紧密关联,又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和谐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开展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学科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风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多样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设计一些地理知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活动,如以学校为中心,向学生介绍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等,让学生了解学校所在地的特点和人文景观,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地理课堂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课堂上的渗透岔河中学宋丽艳“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系从理论高度上来认识,理解它的精髓,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我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研究教育方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需求,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主动从“融合”的角度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整合教法,影响教学行为,检查教学效果。
一、在新的地理课标和考试大纲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
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显而易见,上述内容要求我们的地理课堂必须以人为本,把塑造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四有新人对地理课的要求铭记在心,不忘历史使命,主动地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这既是地理课教学的必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曾强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在地理课堂的情景创设中渗透价值观的培养新颖别致而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亮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地理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视 点地理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林培英 李文胜 张婷婷 刘楠*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需要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
以“爱国”为例,根据地理课程内容要求,爱国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充分了解我国国情,这是爱国的前提,这方面有大量的内容可以作为支撑;二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地理课程也有相应的内容;三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培养学生将来报效祖国,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雄心壮志。
此外,关于祖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中的人地协调等,也都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有三个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已有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以“爱国”为例,我们梳理了课程标准中与“爱国”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要求(图1),这一步骤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初中地理课标摘 要:以两个课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结合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与渗透。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渗透国富民强的愿景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1 本文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委托项目“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研究”成果。
*林培英,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胜,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张婷婷,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教师;刘楠,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
图1 初中地理课标中与“爱国”有关的内容视 点内容,并在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同时也是设定具体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
以《中国的位置和疆域》《西北地区开发与保护》两堂课为例。
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面积和疆域方面的基本国情,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具体目标:一是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描述我国位置的特点并进行简单评价;二是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知道我国是陆地面积大国;三是增进对祖国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红旗中学陈玉梅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玉梅
单位:林甸县红旗镇中学
学科:初中地理
时间:2014.5.30
中文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是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地理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以核心价值思想为核心,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核心价值思想的教育。
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外文提要
Marx theory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fundamental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ur country must be in the basic science of have the China。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
2011.No13 0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情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宇宙观、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增强对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
那么,我们在具体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把握地理教学中的政治导向教育根据教材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导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后天素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形成的,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
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增强他们的政治辨别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讲授美国一节“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这段内容时,向学生强调白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享受的特权和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然后再让学生看阅读材料和看黑人居住区的失业者的图片。
这说明一贯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美国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而美国却打着“人权”的招牌对中国进行多次恶意诬蔑,从而剥下了美国虚伪的漂亮外衣,使学生明辨是非。
2 强化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体现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也是道德规范。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和新疆都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学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学的路径摘要: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往往能彰显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换言之,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国家和社会努力进步的价值体现。
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自身认识到地理学科适应社会进步和要求,对终身发展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地理教学;路径一、当前地理教学影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背景(一)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国家进入新时代的首需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打造适应社会刚需的新新人才,正处于人才养成初期的中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的文化人才。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来说,不仅是要教会中学生基础或深奥的地理知识让其应用在国家地理版图和环境监测中,还要在地理教学中激发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地理的认识和兴趣,从精神思想、时代潮流、未来动向等方面出发,让中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学生对国家、社会以及自我的具体认知是从中学阶段开启的。
中学生往往对国家的主观意识模糊、对社会的欺诈意识薄弱、对自我的未来认知不清楚。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中学生能否形成正确价值观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们需要通过引导等多种方式更加理性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陪他们做出关于未来的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再者,中学时期正是孩子成长的青春期,这时的学生冲动、暴躁、容易做傻事,若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和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将会发生不可预计的后果。
在针对中学生的自身性格特点的地理教学课堂上,学校应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内容,家长应主动配合教师的课下任务,这样课上和课下的结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随着社会浪潮的不断改革,中学生若不能有良好的途径形成适应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则会容易被社会的巨浪吞没,失去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摘要】地理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地理教育中,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实际案例深化教育效果。
课程设置也应该注重体现核心价值观,强调实践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开展主题班会和讨论活动也是很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教育、师生思想教育、实际案例、课程设置、实践教育、主题班会、讨论活动、学生人生观、渗透效果。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传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理教育作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地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格。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这既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地理教育的全面发展。
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2. 正文2.1 加强师生思想教育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是地理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言传身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讲课、讨论、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人本、和谐、幸福、持续等很多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吻合,有效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分析、深刻领会地理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把地理课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地理课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爱国主义素材“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教材以系统地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地球环境及人地关系,尽管它不像初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一样有大量直接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暗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同样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第一篇“地球与宇宙”的教学中,可以挖掘的素材就包括“农历历法”、“二十四节气”、“探月工程”、“神舟飞船”等众多我国从古至今巨大的天文成就。
在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的教学中,我国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的深入研究、中国人民对各种地貌类型的利用与改造等等,也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最佳素材。
(二)国情教育了解我国国情,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地理学科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对我国的气候资源、水资源、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国情都有明确而清晰的论述,是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素材。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例如在“水资源”与“人口”的教学中,既要为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而感到自豪,也要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有限而担忧,从而树立学生的节约意识;在“产业区位与分布”的教学中,既要学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又要培养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三)国际合作与法制意识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有效地融入高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教育的影响不在当代,却深远地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高中地理教学尽管不是思想政治课,但也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使命,更有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的沃土。
如何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的有效途径,既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
一、在新的地理课标中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施有效渗透的基础。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三维目标中,知识是基础,过程和方法是能力,而最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身上的内化。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应局限于爱家乡、爱祖国的简单认知,而应该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因此,在地理课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将正确的“人地关系”、“全球意识”、“国际理解”等思想内化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中。
以“人口迁移”一课为例,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的要求是:“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学习,理解提高人口素质,科教兴国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劳务迁移、智力迁移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通过对我国农民工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2]。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PPT课件
理利用 - 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的意识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
人类的关系 - 鼓励学生主动保护生态环
境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培养地域文化认同感: - 强调地域特色和地域意识的培养 - 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理教学中渗 透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案
例
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 例
了解祖国不同地域的资源特点及利 用情况:
- 介绍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 利用方式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资 源保护环境
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 例
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方法 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案例 结论
引言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 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必要性
渗透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
育的方法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引导学生体验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例子
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 例
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 :
- 提供本地区地理背景知识 和文化特色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地域 特点和文化认同感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学 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一、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核心主义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平等、公正、法治等多个方面的价值要求。
在地理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球观、环境观、资源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地球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内容。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植树造林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地图制作活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可以让学生参与地图制作活动,让他们主动地去了解和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念和地图能力。
3. 校外实地调研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地理实地调研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和认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实际了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地观察能力。
4. 竞赛与讲座活动可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讲座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三、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实践的效果与体会通过以上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活跃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地理活动,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了对地理学科的喜爱和认同感,培养了对祖国和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程度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要开展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持续地加强自身的学科学养,增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实地调查、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推动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深入贯彻。
一、市区文化地理参观活动我们的城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城市,参观市区文化地理景点,是初中地理教育中的一项有效的活动。
通过参观各大文化地标、纪念碑、博物馆等活动,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以及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二、实地调查活动实地调查活动是初中地理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课堂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当地的环境、地形、气候以及相关人文和社会现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深入的了解当地的资源分布、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信息,并对当地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初中地理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写作形式。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独立完成某一地理主题的研究报告,如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地理信息技术等。
鼓励他们综合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资源,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传统的地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应将核心主义价值观引入地理教学,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形成高尚的品德、道德和人格等核心主义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更多的人才培养为社会的栋梁,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渐形成,而地理课程则是培养和塑造这一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价值观植入地理课程1.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选择在策划地理课堂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核心主义价值观,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的主题。
例如,可选取“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通过地理知识的介绍和案例的讲述,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投射价值观于地理知识在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价值观的投射和引导。
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为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方法介绍。
在传达这些知识的同时,通过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解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倡导大力推广环保措施。
二、实践经验总结1.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宜单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介绍某一自然环境时,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脆弱。
2.加强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地理课程的知识涉及许多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野外拓展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
在讲解某一地理环境时,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通过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体验。
3.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加活跃和积极参与。
在讲解时,可以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束语通过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探究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更好地理解和体现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核心主义是指面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地理课堂活动是核心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之一。
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践,基于核心主义的价值观展开讨论。
核心主义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地理课堂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自然环境的优雅和力量,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生态考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让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并呈现相关数据,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环境的依赖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爱护自然的价值观。
核心主义追求全面素质的培养。
地理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观察、总结,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核心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地理课堂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活动,让他们使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通过解决导航问题、航线规划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核心主义也强调学习的长期价值。
地理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未来出行、能源分配等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基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实践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全面素质和核心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作者:陈玉梅单位:林甸县红旗镇中学学科:初中地理时间:2014.5.30中文提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是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地理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以核心价值思想为核心,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核心价值思想的教育。
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 1 页外文提要Marx theory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fundamental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ur country must be in the basic science of have the China characteristics, to become the ruling party's Guide to action, the national backbone,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Geography teaching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re value idea as the core, in-depth excavation, lets the student in the colorful classroom,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valu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qua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humanistic care for students.第 2 页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材渗透正文: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情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宇宙观、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增强对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 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科教学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间接而不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相比直接的道德教育影响更大、范围更广也更生动活泼。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德育的主渠道。
只有课堂才能把学生变为实施的主体,只有课堂才是最常态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
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第 3 页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2.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
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崇高性。
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1)言传身教的原则。
传道者须闻道在先,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2)学科性原则。
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必须从学科教材特点出发,通过学科知识补充具有地方性、时代性的新素材,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层次性原则。
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就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不能偏高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力。
(4)渗透性原则。
学科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要如春雨润物般实施于课堂中。
(5)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设亲身体验和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获得真情实感与心得的机会。
三、在教学中初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标准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四条目标,从注重学生个性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出发,在心理素质方面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思想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审美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审美的情趣”。
在教学目标中,由于升学压力和课时的原因,教师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点的教授,忽略了对“价值观”这一目标的确定。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挖掘和设计,而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其实在教材的第 4 页编写上,已经渗透了这些要求。
例如,地理必修1重点落实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及其要素有其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辩证的等观念;地理必修2重点落实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应符合自然规律,人类应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观念;地理必修3重点落实区域是有差异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时而不同,区际联系和竞争,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由此可见,正确的价值观”目标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四、地理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真心关怀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以人为本”是衡量和谐社会阶段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阶段,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不同的是把实现阶级利益的终极目标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真正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的主人。
“以人为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主体权益的有机结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具体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把握地理教学中的政治导向教育根据教材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导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后天素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形成的,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
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增强他们的政治辨别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寓价值观培养于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教师的导入创设了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则能让学生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充满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通过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第 5 页理解地理原理时,对知识理解透彻,可以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做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对地理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在课堂上互相渗透中学地理教学中蕴涵丰富的价值观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潜在素材,在课堂上相互渗透,抓住时机,适时教育。
例如在“地理1”的第一条标准中就提出“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
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
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
所以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写出关于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却是渗透着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也容易联想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适时进行教育,不要让价值观形成空话。
3.引导学生从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人类的建设成就等具体的实例中,进行自我教育以“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为例,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了解到甚至参与其中的问题。
在掌握环境污染对气候、水文、土壤、大气、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后,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资料收集,并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通过师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了解当前问题的发展动向,认识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探讨解决发电厂的选址和处理大量垃圾的对策和途径。
从而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学生身边找素材,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素材”这一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五、结语第 6 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