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件(共41张PPT)


剧中丑行勾脸,而 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 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 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 (文人,儒生);武丑,专演 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 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 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 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 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明朝昆曲
乾隆末:徽班进京
道光:徽汉合流 (约1840年形成)
同光:成熟
四大行当




四项基本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 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 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 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 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 (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 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 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 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 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 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 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贴旦、闺 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书告身》
王羲之
《兰亭序》
3.书法意境美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
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时期
远古 战国
秦汉
魏晋 隋唐 两宋 元明清
阶段特征
萌芽 理论总结,出现真正的中国画 萌芽→成熟,人物肖像为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等外来美术风格,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雍容华贵的
整活泼。(秦始皇的“书同文”,感受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③隋唐时期,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④宋元时期,书法开始走向市民化,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宋四家、宋徽宗的“瘦金体”《导》P35)。
⑤明清时期,书法世俗化、商品化趋势加强,更加强调个性化。 补注:①汉字为何有旺盛的生命力?(教材学思之窗P46)首先,大一 统的中央集权为汉字的使用和推广提供了政治保障,培育了国人的文化 认同感;其次,汉字为境内不同民族、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凝聚 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最后,汉字在书写形式、信息含量、表达能力方 面有强大的优势,汉字本身就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
⑥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院体画),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最大亮点,民间年画的张贴非常普遍;北宋画家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经典。 ⑦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是文人画的精品,(明清民间流行的剪纸画)。
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⑤隋唐:吸取印度、波斯外来的绘画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 《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补注:①敦煌壁画:我国四大古窟之首,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跨度从西晋末五胡十六国延伸到唐宋时期,其风格表现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借鉴外来艺术的营养,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节点,是中国、印度、波斯、希腊 文明交融汇合的中心。
精髓。(关于“家国情怀”素养的考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
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
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
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
民生活的史料。
元 王冕 墨梅图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画集文学、 书法、绘 画及篆刻 艺术为一 体,强调 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 抒情,追求 神韵意趣。
南宋夏圭《渔笛清幽》北宋被金朝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灭亡,宋室南渡,“残山剩水”。
成为典型的工笔重彩画。
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宗教画盛行。人顾恺之“以形写神”理论提出要求, 绘画作品应注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时期的画家以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
丹 青 中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笔 墨 丹 青 中 国
(现存中国最早的山 画 水画,也是迄今为止 存世最古的画卷。)
经过东汉中期至西晋 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 书体完全成熟。
名家
钟繇、王羲之、欧 阳询、颜真卿、柳 公权等
王羲之、王献 之、张旭、怀 素。
王羲之、颜真 卿、苏轼、赵 孟頫、文征明。
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发 魏 晋 自觉
实用
兼具审美与实用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 到抽象;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3)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肆。

元 朝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明朝时期,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 明朝
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昆曲流传甚广。
清 朝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形成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成熟 扩展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 现出“同光十三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其他剧种
黄梅戏
川剧
1、目前所知最早 的成熟的汉字是:
A、金文
B、籀文
C、铜器刻画符号
D、甲骨文
2、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哪一 字体作为官方规范规则:
A、隶书 B、籀文 C、楷书 D、小篆
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 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 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 《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大篆)
大篆起于西周晚
年,是春秋战国时期 通行于秦国的汉字形 体。大篆也称籀文, 因见于《史籀篇》得 名。大篆的主要特点 是:象形符号进一步 失去象形性;笔画线 条化,匀称、柔婉; 构形较复杂,字形趋 于方块形,比金文工 整。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6000多年前,“文字图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金 文)、小篆、隶书、楷书
(3)总趋势:由繁到简
(4)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
篆书、秦隶
今文阶段:隶书、楷书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 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 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 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 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 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 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近代著名 散文家梁实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3.学会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邀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多样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引入一些与书画、戏曲艺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 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 发展:
•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 影响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清代沈容圃《同光名伶十三絕》畫像
京剧的特点:




凤《鹳鱼石斧图》图 Nhomakorabea》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北宋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
笔 墨 丹 青 中 国 画
元 王冕的《墨梅》
笔 墨 丹 青 中 国 画
徐渭《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 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 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 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 (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戏曲艺术

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篆刻、书法象征文化中国。
4、会徽下部是以中国书法写成的富于古意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
2、黑色: 刚毅、耿直。
1、印章、红色与诚信 :红色的东方之光将燃起所有人心中的圣火;
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特点、
楷书—特征: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
第9组准备总结所出的题目的规律。
唐-------张、怀。 张飞、包公 请把你知道的代表人物告诉我们好吗? 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篆刻、书法象征文化中国。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唐-------张、怀。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第9组准备总结所出的题目的规律。 展子虔的《游春图》 篆刻、书法象征文化中国。 展示预习成果中的【学习模块】部分 请同学们参照刚才书法的相关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自行出题。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代表:魏晋定鼎----钟、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唐盛世(三体)—欧、颜、柳。 4、紫色:沉稳、持重。 关羽 内容出1到3个小问题。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盛世(三体)—欧、颜、柳。
“舞动的北京”
1、印章、红色与诚信 :红色的
东方之光将燃起所有人心中的 圣火;篆刻、书法象征文化中 国。 2、印章中的篆字又似一“京”字。 3、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迎 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4、会徽下部是以中国书法写成的 富于古意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 伯数字2008。以毛笔撰写英文 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
行书—特征:兼具规矩和放纵,审美又实用;
唐-------张、怀。 4、会徽下部是以中国书法写成的富于古意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唐朝之前属于自发阶段
B
C、中国书法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诸多字体
D、书法艺术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
3、中国书法艺术中,最活跃的书体是: C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4、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行书、草书均成就突出的是:
A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思考与讨论5:谈谈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这1一)时 同特期点治士:族、兼兴具起光楷,书绪士的大年规夫矩画间和家草,活书跃走的于放画向纵坛,成。是熟一种,最活出跃现的字程体。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4、发展: ①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A、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 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a、清朝时期,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D(、1)汉原字始形a社、体会演乾的变绘的隆画总艺末趋术势年,是有由,彩简陶到徽画繁班等。进京,风行一时 7亦、叫元花明脸b清。、时期道,士光大年夫的间文人,画成“就徽最为汉突出合最流能反”映文、人融画风合貌的兼是收写意,画。形成新剧种——京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3、成熟: 2、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亮点 。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 耳”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 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城市面貌和 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宋元的山水花鸟画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柳体”(柳公权)、“赵体”
(赵孟頫 )等。构, 用笔都已 达到完善 成熟的境 界。完全 摆脱了隶 书的痕迹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 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 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 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 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 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 史称“欧体”。欧体开创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 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 初四大书家”。
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 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 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 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 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 况下,有感 而出的。被 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 书”。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 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生于 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 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为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画擅兰 竹。
究竟中国画中文人画有何特点?
(一)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
书法大家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②唐朝:张旭、怀素等 ①东晋:王羲之 ②唐朝:颜真卿 ③宋元:苏轼、赵孟兆页 ④明朝:文征明
-5-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时期 宋代
元明 清
绘画艺术的发展
①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①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10-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典例分析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
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通过对评价性材料的阅读考查对古代文人画特点的理解。
-1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345
探究: (1)依据材料二,判断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京剧中的什么行当?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3)当今时代,京剧的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答案:(1)行当:图1是生,图2是净,图3是丑,图4是旦。 (2)主要特点:以板腔体音乐为主;角色行当的划分极为严格。 (3)措施:国家大力保护和倡导;注意吸收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注意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如答其他内容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9-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名师精讲
(1)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 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这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这使得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 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如宗教画、人物画、 山水画等的出现。
-7-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中国戏曲
1.清朝前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清朝京剧 (1)形成: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 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 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 三绝”的著名艺人。 (3)普及: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 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民阶层壮 大;理学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文人山水画兴起, 绘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4)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 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 文人画成就突出。
解题指导: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而材料的诗中“泪点
多”“旧山河”“横流乱世”表达了画家对现实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这符合文人画的
特点。《墨兰图》是文人画,故D项正确;A项是人物画,B项是山水画,C项是市民
风俗画,都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答案:D
-11-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345
2.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应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 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
解析:B项中的文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形成的,其中为了达到填满印面 的目的,将一些笔画作曲折延伸处理,力求轻重均衡,浑厚饱满,这符合汉印“布局严 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的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
-3-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之后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
-4-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书体:
书体 楷书 草书
行书
主要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 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 比拟的实用价值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 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5.(图文探究)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反映京剧角色行当划分的相关图片
12345
材料二 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与武生之别;旦主要是女性人 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等分支;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 谱,以表现其或粗犷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丑一般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 块白粉,属喜剧角色。
-14-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4.右图演员的划桨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12345 )
A.程式化 B.现实化 C.虚拟化 D.格式化 解析:在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中,演员要将现实中的动作用虚拟的舞台动作展现给 观众,使戏曲艺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答案:C
-15-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3-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3.下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
12345 )
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 B.南北对峙促进艺术繁荣 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 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 解析:《山径春行图》属于文人画,不是人物画,故A项错误;南北对峙促进艺术繁 荣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是明朝时期,与题 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山径春行图》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 体现了作者重视意境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12345
1.南朝人王情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 分、言有模楷。”由此可知王情认为( )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 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 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 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次仲创造了一种新字体,并非创立隶书,故A项错误;从“以 隶草作楷法”,可见其并非创立草书,故B项错误;楷书出现之前,已经有较多书体形 式,楷体并非唯一,故C项错误;从“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 方八分”,可见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笔墨丹青中国画
时期 先秦 魏晋 隋唐
绘画艺术的发展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 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 成熟
①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②东晋顾恺之不仅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等传世佳作,还提出画人物要“以形写神” ①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创作出《游春图》 《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学习目标
1.识记汉字、书法、绘 画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掌握京剧的发展历程、 艺术特点及艺术家代 表。 2.理解“书画同源”及京 剧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 的发展特点,学会欣赏 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 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 京剧。
思维脉络
-2-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汉与书法艺术1.汉字 (1)形成: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 汉字。 ②至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 ①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②总趋势:由繁到简。
-8-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探究点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 史料导入
元代倪瓒曾说:“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张延 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 画。”
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分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主要特点。 提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 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