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发表时间:2017-01-03T17:30:09.0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勤

[导读] 在妇产科中,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并发症。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确诊的16例下肢静脉形成1周内孕产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肝素抗凝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统计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溶栓治疗前后下肢阻抗溶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且溶栓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下肢阻抗容积波图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时候,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结合肝素抗凝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妊娠;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38-02

在妇产科中,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但是这种并发症一旦产生,就会对孕妇、胎儿以及产妇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直接性威胁,同时这也是引发产妇、孕妇肺栓塞的重要原因[1]。对于此种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确诊的16例下肢静脉形成1周内孕产妇患者。研究分析溶栓治疗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确诊的16例下肢静脉形成1周内孕产妇患者。所有患者中妊娠28~38周的有6例,产后分娩2周内的患者有10例。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9.7±5.7)岁。在治疗前,所有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进行下肢阻抗容积波图明确患者病情。确认所有患者患肢均为左侧,且为中枢性血栓。经询问了解到患者均为妊娠及产褥期的一周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同时也确定所有患者并无溶栓与抗凝禁忌。

1.2 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患肢末梢静脉给药,尿激酶25~50万U/2h,连续静脉滴注一周的时间。患者治疗期间每隔4h检测1次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其恢复至基础值2倍左右,首次给予肝素的量控制在70~100u/kg,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随后便可保持1000u/h持续性静脉滴注,同时每隔4h检测患者凝血活酶时间。根据检测的最终结果,调整肝素使用剂量。在持续性静脉滴注一周后,改为皮内注射直至产后6周。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时候,肝素使用时间至少维持2d。在患者溶栓治疗的时候,还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连续服用5d,随后便可单纯使用肠溶阿司匹林直至患者可下床活动。患者需保持平躺2周,患肢穿上弹力袜,并抬高20cm,保持患肢略微高于心脏平面。选用的辅助药物有右旋糖酐,每天使用剂量为500ml。在治疗期间还应观察患者患肢肿胀、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计数等各项指标。并观察患者溶栓治疗后将患肢与健侧对比肿胀、疼痛、皮肤弹性、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溶栓治疗1周测定患肢血管CDU与IPG。统计分析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

治愈:经有效治疗后,重复CDU表示静脉回流畅通,且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经有效治疗后,发现重复CDU表示静脉回流已经有明显改善,且相对比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对症治疗后,观察发现患者重复CDU表示静脉回流并未发生变化,且临床症状与治疗前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研究中产生的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对比数据的时候采用t检验原理。在对数据进行检验后,使用χ2验证,验证结果<0.05,就表明统计的数据与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且溶栓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下肢阻抗容积波图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可以说,在产科中产妇、孕妇妊娠及产褥期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极为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不完全统计,孕产妇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死亡率可达到17%。在胎盘剥离后,产妇、孕妇孕期的凝血、纤溶系统就会发生改变,由此也就为预防性止血提供有利条件[2]。但是这也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机会。相对于正常妇女,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明显较高。在研究分析导致临床这种结果原因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与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有关系。在此阶段,孕妇、产妇的纤溶酶已经产生纤维蛋白,这种物质会及时溶解血栓,由此也就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妊娠期下肢静脉静脉血栓多出现于27周后,产后2周,其多为单侧,左侧最为常见。而在明确患者病情的时候,需要借助其他各项检查。一旦确定病情,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主要是根据血栓快速溶解,改善静脉回流来减少对静脉瓣的损伤,以此便可治疗严重的肢体缺血,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综合征。根据临床取得疗效,就可理解为溶栓治疗相对抗凝治疗效果更明显,且更彻底治愈疾病[3]。

综上所述,在治疗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时候,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结合肝素抗凝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刘洪珍,王桂珍,齐少春等.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6-37.

[2]胡晓鹰.36例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国药业,2012,13(A01):112-113.

[3]潘美珠,陈玉琴,苏琼英等.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11):732-7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